中国行政史真题及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2024年秋季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练习试题含解析

2024年秋季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练习试题含解析

2024年秋季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练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宋朝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中总管国家财政事务的是______。

A.门下省B.户部C.三司D.枢密院2、辽朝最高军事机关是______A.大林牙院B.枢密院C.大于越府D.军机处3、工农民主政府的基层政权机关是()。

A.省苏维埃B.县苏维埃C.区苏维埃D.乡(市)苏维埃收4、隋唐时期,州的长官仍称()。

A.节度使B.都督C.刺史D.州牧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是______。

A.察举制B.官僚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6、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时期,部落酋长议事会是部落联盟的()。

A.常设权力机关B.最高权力机关C.军事指挥机关D.最高执行机关7、宋代科举的主要形式是______。

A.常科B.制科C.武举D.省试8、从总体上讲,传统中国治国之道的核心是()。

A.“以德治国”B.“以法治国”C.“以理治国”D.“以仁治国”9、唐朝依法制定,以诏制形式颁布的行政规则称为______。

A.律B.令C.格D.式10、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散骑省11、抗日战争期间,对边区政府进行政策监督和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的主要形式是______。

A.参议会的监督B.共产党的监督C.群众民主监督D.行政系统内部监督12、辽朝南面官中最重要的机构是()。

A.翰林院B.汉人枢密院C.尚书省D.中书省13、秦及西汉初年,中央最高监察官员是______。

A.丞相B.尚书仆射C.御史中丞D.御史大夫14、北洋军阀政府于1914年成立的行政弹劾机关是______B.总检察厅C.平政院D.大理院15、最初职能仅限于军事方面,最后发展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清朝中枢决策机构是()。

A.总理衙门B.军机处C.兵部D.都司16、1876年,率兵西出阳关,收复天山南北的是()。

A.左宗棠B.李鸿章C.曾国藩D.张之洞17、从形式上看,“宪政时期”南京政府的中央行政体制为______。

【9A文】中国行政史重点复习资料打印版

【9A文】中国行政史重点复习资料打印版

中国行政史重点复习资料1.试析中国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的特色。

3次答:第一,神权政治色彩浓重。

第二,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

第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第四,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2.述夏商西周时期原始氏族公社痕迹对君主权力的影响2次答:1、盛行于部落联盟时代民主制的某些残留使得诸侯国君和宗室贵族对朝政拥有相当的参与权,制约着王权的发展。

2、贵族议事制度的影响。

据文献记载,禹征三苗,启伐有扈氏都曾召开贵族议事。

3、王权受到宗教信仰的限制,如商神权盛行,处理政务须事事向上帝请示占卜,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王权的发挥。

3.简述春秋时期赋税改革的内容及其对行政体制的影响2次答:春秋时期各国的赋税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土地关系和赋税财政制度的根本变革,它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而且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引起上层建筑国家职能的变化,赋税制度的改革对国家行政体制的变革有巨大的影响。

(1)使国家的社会职能发生变化。

赋税改革后,国家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权,实际上取消了公私田之分,一律按国人什一履亩而税的方法收取实物。

这样一来,国家的主要社会职能就仅剩下政治和行政事务性的内容,不再具有直接组织社会生产的职能。

(2)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与基层行政组织的变革。

改革以后,一家一户的小农成为生产单位,集体在公田上耕耘的“井田制”趋于瓦解。

井田制的破坏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庶民的社会地位提高,可充当甲士,实际已变成向国家交纳什一税的自耕农。

庶民可以自由开荒、自由转让土地,进一步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

庶民的分化,各种纠纷也随之增多,再加上国家要向农户征收各种赋税,于是产生以农户为单位的“编户齐民”的户籍制度。

户口的整顿为基层组织由乡遂双轨制过过度到乡里单一制奠定了基础。

4.简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次答:(1)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达到了实现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目的。

在分封制下,各级君主的专制权力受到空间的限制,在郡县制体制下,郡县地方长官不是封君,其职位也不能世袭,郡县地方长官所掌握的主要是行政执行权,决策权则主要收归中央。

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最早的行政区划制度是:A. 郡县制B. 州县制C. 行省制D. 郡国制答案:A2. 唐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主要分为:A. 郡县B. 州县C. 道府D. 行省答案:B3. 明朝时期,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A. 尚书省B. 门下省C. 内阁D. 六部答案:C4. 清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基层单位是:A. 县B. 州C. 府D. 道答案:A5. 以下哪个朝代没有实行郡县制?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朝时期,全国划分为三十六____。

答案:郡2. 汉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主要分为州、郡、____。

答案:县3.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和____。

答案:尚书省4. 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实行的是____。

答案:行省制5. 清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最高一级是____。

答案: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的郡县制。

答案: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始于秦朝,后被汉朝继承和发展。

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郡,郡下又设县。

郡的长官称为郡守,县的长官称为县令。

郡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 简述明朝的内阁制度。

答案:明朝的内阁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种体现。

内阁由皇帝亲自选拔的文官组成,主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起草诏书,参与决策。

内阁成员没有固定的官衔,但权力很大,有时甚至能左右朝政。

内阁制度的设立,加强了皇帝对国家的控制。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从郡县制到州县制,再到行省制的过程。

郡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州县制的实行,进一步细化了地方行政区划,使得地方管理更加精细化。

2024年上半年《中国行政史》全国自考试题含解析

2024年上半年《中国行政史》全国自考试题含解析

2024年上半年《中国行政史》全国自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第一个监督研究机构和监察官员培训机构是______。

A.军机堂B.都察研究所C.都察院D.方略馆2、真正解决王位继承顺序问题的是周朝确立的______A.军事民主制B.王子王位继承制C.兄终弟及制D.嫡长子继承制3、商王朝调整王朝管理体系,以强化王权的制度称为______A.礼乐制B.内外服制C.井田制D.宗法制4、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新解放城市的军管会和市政府传达政策联系群众的咨询协商机关是______。

A.贫民大会B.各界座谈会C.各界代表会D.临时参议会5、隋唐时期,州的长官仍称()。

A.节度使B.都督C.刺史D.州牧6、1876年,率兵西出阳关,收复天山南北的是()。

A.左宗棠B.李鸿章C.曾国藩D.张之洞7、晚清政府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又称为______。

A.外务部B.内阁C.外交部D.总署8、1948年“行宪国大”后,按照宪法的规定,立法院院长的产生方式是由______。

A.行政院长提名后总统任命B.总统直接任命C.立法委员互选D.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后任命9、最初职能仅限于军事方面,最后发展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清朝中枢决策机构是()。

A.总理衙门B.军机处C.兵部D.都司10、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正式设立的“民意机关”是______。

A.国民大会B.临时参议会C.国民参政会D.国民参议会11、根据“行宪国大”后的中央行政体制,全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A.国民大会B.国民参政会C.国民政府委员会D.总统府1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在行政执行上采取的是()。

A.议行合一制B.委员合议制C.垂直领导制D.首长集权制13、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正式设立的“民意机关”是()。

A.国民大会B.临时参议会C.国民参政会D.国民参议会14、1917年12月北京政府开始将首都所在地称为()。

中国行政史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行政史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行政史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行政史的研究对象是()。

A.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B.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C.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D. 中国古代文化制度答案:B2.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春秋战国时期答案:A3. 秦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中,最高行政长官是()。

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皇帝答案:A4. 汉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主要分为()。

A. 郡、县B. 州、郡、县C. 郡、县、乡D. 州、县、乡答案:B5. 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 尚书省B. 门下省C. 内史省D. 秘书省答案:A6. 宋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单位是()。

A. 州B. 府C. 路D. 县答案:C7.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 中书省B. 尚书省C. 门下省D. 内史省答案:A8. 明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单位是()。

A. 州B. 府C. 省D. 县答案:C9. 清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单位是()。

A. 州B. 府C. 省D. 县答案:C10.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其特点()。

A. 中央集权B. 地方分权C. 官僚制度D. 世袭制度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特点包括()。

A. 中央集权B. 地方分权C. 官僚制度D. 世袭制度答案:AC12. 秦朝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行政机构包括()。

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皇帝答案:ABC13. 汉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变革包括()。

A. 郡县制的确立B. 州制的设立C. 郡县乡三级制的实行D. 郡国并行制的实行答案:ABCD14. 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行政机构包括()。

A. 尚书省B. 门下省C. 内史省D. 秘书省答案:ABC15. 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单位是()。

中国行政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行政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行政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行政区划制度是:A. 郡县制B. 州郡制C. 行省制D. 郡国制答案:A2.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A. 君主立宪制B. 封建制C. 郡县制D. 宗法制答案:C3.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中的“三省”指的是:A.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B. 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C. 中书省、门下省、内史省D. 尚书省、门下省、御史台答案:A4. 明朝时期,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的机构是:A. 东厂B. 西厂C. 锦衣卫D. 都察院5. 清朝末年,负责管理全国财政的机构是:A. 户部B. 工部C. 礼部D. 刑部答案:A6.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是: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枢密院答案:A7. 清朝的“八旗制度”中,旗人主要来源于:A. 汉族B. 蒙古族C. 满族D. 回族答案:C8. 唐朝的科举制度中,选拔官员的主要科目是:A. 明经B. 进士C. 明法D. 明算答案:B9. 明朝的“东厂”主要负责:B. 财政C. 监察D. 教育答案:C10. 清朝的“南书房”是皇帝的:A. 书房B. 寝宫C. 议事厅D. 娱乐场所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制度属于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制度?A. 郡县制B. 行省制C. 州郡制D. 郡国制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机构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成部分?A. 尚书省B. 门下省C. 御史台D. 东厂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监察机构?A. 都察院B. 御史台D. 锦衣卫答案:ABD4.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科目?A. 明经B. 进士C. 明法D. 明算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军事机构?A. 东厂B. 锦衣卫C. 枢密院D. 兵部答案: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度。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引言概述:中国行政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及现代行政制度和行政管理发展的学科,它涵盖了中国行政制度的演变、行政机构的建立和改革以及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等方面。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通过对中国行政史的回顾,帮助读者理解中国行政制度的历史演进,为今日的行政实践提供参考。

正文内容:一、古代中国行政制度的演变1.夏、商、周三代的行政制度特点2.秦朝的行政制度改革与统一大业3.隋唐时期的行政制度创新与繁荣4.宋、元、明三代行政制度的演变与发展5.清朝的行政制度革新与封建专制二、现代中国行政制度的建立和改革1.中国近代行政制度的形成与西方现代化的冲击2.晚清时期的新式行政机构与改革尝试3.辛亥革命后的行政制度变革与探索4.国共内战与的建立5.建国后的行政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三、中国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1.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特点2.毛泽东时期的行政管理实践与思想3.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管理与政府效能4.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下的行政管理变革5.当代中国行政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四、中国行政制度改革的成果与问题1.行政制度改革的成果与社会发展2.行政体制改革带来的问题与挑战3.反腐败与廉洁政府建设的实践与探索4.行政监督与权力制约的改革尝试5.社会参与与公民权利保障的挑战与应对五、中国行政史的启示与展望1.中国行政史的历史经验与教训2.当代政府的重要职责与使命3.建立健全现代行政制度的路径与方向4.中国行政史对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启示5.中国行政史的研究前景与发展总结:通过对中国行政史的复习,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行政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从而理解现代中国行政制度的特点和趋势。

古代中国的行政制度多样而独特,形成了深厚的历史传统;现代中国的行政制度建立和改革经历了许多挑战与变革,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也在不断创新,为建设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系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行政制度改革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

中国行政史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国行政史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国行政史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开端通常被认为是在周朝,尤其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等早期行政组织形式。

2. 下列哪项不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礼部答案:D解析: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而礼部是六部之一,不属于三省。

3. 明朝时期,负责监察百官的机构是?A. 东厂B. 锦衣卫C. 都察院D. 内阁答案:C解析:明朝时期,都察院是负责监察百官的机构,而东厂和锦衣卫主要负责皇帝的安全和秘密侦查,内阁则是皇帝的顾问机构。

二、多项选择题4. 下列哪些属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A. 世袭制B. 九品中正制C. 科举制D. 举荐制答案:A, B, C, D解析: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包括世袭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和举荐制。

世袭制是根据家族血统来选拔官员;九品中正制是通过地方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级来选拔官员;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举荐制是由地方官员推荐人才。

5. 清朝末期,下列哪些因素导致了行政体制的变革?A. 外敌入侵B. 内乱频发C. 经济困难D. 思想启蒙答案:A, B, C, D解析:清朝末期,外敌入侵、内乱频发、经济困难和思想启蒙等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行政体制的变革。

三、简答题6. 简述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答案:宋朝的“二府三司”制是指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设置。

其中,“二府”指的是中书省和门下省,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三司”则是指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分别负责国家的财政、盐铁专营和户籍管理等事务。

四、论述题7. 论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及其对现代行政区划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经历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等多个阶段。

分封制下,国家被分割成诸侯的封地;郡县制则是将国家划分为郡和县,由中央直接管理;行省制则是在元朝时期出现,将国家划分为行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06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课程代码:0032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开创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 中国封建社会始于【】A.春秋时B.战国时期C.秦朝D.汉朝3. 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A.朝觐B.朝会C.巡狩D.巡查4. 从西周至春秋前期,无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的邦畿,都实行【】A.郡县制B.行省制C.巡抚制D.国鄙制5. 秦汉时期乡里官员中主管乡中治安的是【】A. 三老B.游徼C.亭长D.党长6. 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A.御史台B.尚书台C.中书省D. 0下机构7. 唐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以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是【】A.路B.羁縻府州C.道D.北庭都护府8. 唐代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十可以退休,称为【】A. 告归B.休沐C.致仕D. 丁忧9. 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中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并拥有军务方面执行权的机构是【】A.三司使B.中书门下C.尚书省D.枢密院10. 宋代科举最主要的类型是【】A.常科B.制科C.武科D.文科11. 辽代统治者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国制即契丹官制,统称【】A.东面官制B.西面官制C.北面官制D.南面官制12. 元代中央总理政务的部门是【】A.枢密院B.宣政院C.通政院D.中书省13. 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幼冲,太皇太后委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为【】A.批红B.票拟C.奉诏D.制诏14. 清朝掌管皇族事务的机构是【】A.军机处B.宗人府C.都察院D.大理寺15. 清政府正式下令“立停科举”从而废除延续了1300 多年的科举制的时间是【】A.1900 年9 月B.1901 年9 月C.1904 年9 月D.1905 年9 月16. 南京临时政府行政体制中变革最不彻底的一级政权是【】A.中央政权B.省级政权C.县级政权D.军政分府17. 南京临时政府与传统封建王朝相比,在行政监督方面最大的区别是创建了【】A.议会监督制B.司法院制C.分权制衡制D.监察院制18. 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各个时期,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以及具体的管理方式都有较大变化,但各派军阀统治的共同特点是【】A.实行军事独裁B.建立责任内阁C.总统总揽大权D.实行地方分权19. 北洋政府选拔行政官员的方式主要有文官考试、甄别和【】A.门荫B.甄用C.流外入流D.入幕府20.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决策的发源机关是【】A.国民党中政会B.军事委员会C.国防最高委员会D.国民参政会21.1948 年“行宪国大”后,名义上的全国最高权力机关是【】A.总统B.立法院C.行政院D.国民大会22. 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人民委员会所属各部和地方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所属各部实行A.首长负责制B.合议制C.委员会制D.混合制23. 工农民主政权中央各部的副部长、局长以及事务工作人员均采用【】A.选任制B.委任制C.考任制D.荐任制24. 抗日民主政权的边区最高行政机关是【】A.边区参议会B.边区行政公署C.边区人民委员会D.边区政府委员会25. 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决定在新收复的大城市中成立的过渡性政权组织形式是A.大解放区人民政府B.城市各界代表会议C.军事管制委员会D.人民执行委员会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 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主要有【】A.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B.大臣利用“尊号”、“庙号”等的尊褒贬抑来促使皇帝刷新政治 C.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 D.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素质 E.开国皇帝制定的一些制度对后世君主有防微杜渐作用27. 战国时期各国中央政府的中枢官员主要有【A.国尉B.廷尉C.主客D.御史E.相28. 金代录用女真人为行政官员的途径有【】A.科举B.荫补C.世选D.军功E.察举29. 明代的入仕途径有【】A.荐B.学校C.科举D.承荫E.由吏而官30. 为了便于叙职和给俸,抗战前国民政府将所有官员按其资历和所司职务分为A.特任B.简任C.荐任D.委任E.选任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 分)31. 内外服制32. 三公宰相制33. 磨勘制度34. 百日维新35. 超责任内阁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 6 分,共30分)36. 简述清末官员任用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37. 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38. 简述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显著特点。

39. 简述宋代为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

40. 简述隋文帝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41. 试论中西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差异。

42. 试论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监督的发展趋势。

全国2007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课程代码:0032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西周时期在地方基层行政区划上都实行()A.保甲制B.乡遂管理体制C.郡县制D.行省制2. 战国时期各国中枢机构中的武职人员一般称之为()A.太守B.家臣C.御史D.国尉3. 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是()A.卿B.大夫C.相D.节度使4. 秦汉时期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是()A.县B.郡C.州D.里5. 秦汉时期皇帝有关一般行政命令的文书称为()A.手迹B.制书C.诏书D.诰6. 东汉末年,曹操三下求贤令,其选官不论出身、门第,甚至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这一选官原则被称为()A.世卿世禄B.重用家臣C.惟才是举D.门阀取士7. 唐代依汉代管理西域之例,为协调与少数民族关系、管理各归附少数民族而设立的行政机构是()A.路B.都护府C.左郡县D.羁縻府州8. 宋代定期勘验官员以定升迁的制度是()A.察举制度B.磨勘制度C.推举制度D.流外入流制度9. 除六部外,元代还有一系列负责某项具体业务的事务性职能机构,其中掌管佛教事务的是()A.宣政院B.理藩院C.大理寺D.都护府10. 明代诸寺中权力较前代有所增强的是()A.太常寺B.光禄寺C.大理寺D.太仆寺11. 明代对乡村管理采取的并行的统治方法是乡老人制和()A.保社制B.保甲制C.里社制D.里甲制12. 清朝总理全国政务的职能部门是()A.理藩院B.大理寺C.军机处D.六部13. 清末东北地区的行政由军事统治向民政管理的转变始于()A.地方督抚权力的加强B.建立行省制度C.特派员制度D.盛京改制14. 清政府新政改革的核心决策机构为()A.军机处B.督办政务处C.总理衙门D.责任内阁15. 从形式上看,中华民国军政府改组后,实行的行政体制是()A.总裁合议制B.大元帅一元制C.临时大总统制D.责任内阁制16. 袁世凯为分散省权而强化起来的一级行政区域是()A.省B.府C.道D.县17. 北洋政府时期,在行省内部自成单位的一个特例是(A.京兆特别行政区B •川边特别区C.东省特别行政区 18.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 A. 操行、能力、工作成绩B. 出勤、操行和工作表现 和操行19. 抗战时期国民党调整党政机关的原则之一是20.1948 年“行宪国大”后,处于行政决策中枢地位的是( )A.总统B.行政院C.国民政府委员会D.中央政治委员会21. 苏区行政监督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是( )A.实事求是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和监督D.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22. 边区专员公署是边区政府的( )A. 一级政权组织B.职能机关C •派出机关D.参谋机关23. 陕甘宁边区各级行政人员的任用方式主要采用( )A.选举制、委任制和考任制B.委任制和考任制C.选举制、委任制和聘任制D.委任制和聘任制24. 解放战争时期,各大区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政府委员会B.军事管制委员会C.各大区人民政府D.各大区人民代表大会 25. 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选任干部的原则是( )A.任人唯贤B.又红又专C.德才兼备D.年轻化与革命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 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 宋代会议制度可分为( )A.内阁会议B.军机处常会C.例行常朝D.便殿议政E.临时朝议27. 秦至西汉初年的丞相权力十分广泛,主要包括()A.草拟法律权B.最高军事权C.弹劾百官权D.处理日常政务之权E.参与决策权 28. 曾经作为清朝中枢决策机构的有( )A.国议B.内阁C.宗人府D.南书房E.军机处29.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政府的层级结构包括( )A.国民政府B.国民政府委员会C.五院D.五院所属各部E.国民政府直辖机关30. 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监督的主要形式包括()A.民主党派的监督B.共产党的监督C.参议会的监督D.行政系统内部监督E.群众民主 监督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31. 宗主督护制 32. 二府三司制33. 北洋政府的甄别制度D.西康特别行政区C •操行、学识和能力 D.平日工作、学识A. 在中央采取党政融化的形态B. 在省及特别市采取党政联系的形态C.在县、市采取以党统政的形态 D •在县以下采取以党代政的形态34. 幕僚长制35. 各界代表会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 6 分,共30分)36. 简述汉代官员的主要选拔制度。

37. 简述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途径。

38. 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39.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政府行政执行的主要困难。

40. 简述人民民主政权在干部考核和奖惩方面的主要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分)41. 试述清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多样性。

42. 试述苏区政府的行政监督体系。

全国2008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课程代码:0032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