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处理方法

地下水处理方法
地下水处理方法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当基坑开挖深度大于地下水高度时常会出现地下水渗入坑内的情况,若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则会造成基坑塌方等工程事故。

因此,为了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及质量,须做好基坑地下水处理工作。下面整理了有关基坑地下水处理以及其施工过程的要点,为您提供借鉴。

地下水处理方法

地下水处理方法很多,从降水方式来说,大体可分为止水法和排水法两类。实际应用时,

应综合考虑降水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施工环境、技术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含水层透水

性等条件,合理选择不同的降水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多种方法相结合。

止水法

止水法主要是通过有效手段在基坑周围形成止水帷幕,从而将地下水止于基坑之外。实

际施工时,止水法成本较高,施工难度较大。常用的止水法主要有回灌法、地下连续墙等。

其中,回灌法常用于回灌井与降水井的距离不小于6m的情况;地下连续墙常用于基坑深度

大于10m的软土地基或砂土地基等。

排水法

排水法主要是通过将基坑范围内地表水与地下水排除的方式来处理。实际施工时,排水

法大多施工简便,操作技术易掌握。常用的排水法主要有井点降水、集水明排法等。其中,

井点降水法是最常用的控制地下水方法,而集水明排法主要适用于基坑地下水位超过基础

底板标高不大于2m,且降水深度小于2m的粘性土、砂土及碎石土地基等。

地下水处理施工要点

(1)采用回灌法时,对于回灌井的设置应因地制宜地考虑基坑情况,以免出现局部反

漏斗的情况,而导致基坑壁外侧的水头高度增加。

(2)若为地下连续墙,则在槽段开挖前应沿连续墙纵向轴线位置构筑导墙,并利用现

浇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同时导墙底部不可设在松散的土层或地下水位波动的部

位。

(3)施工时,槽段接头处不允许出现夹泥砂,且须用接头刷上下多次刷至接头处无泥。若发现接头箱位置可能出现塌方现象,应先清淤,再吊放钢筋笼,并在十字钢板外侧用碎石充填,以防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绕流现象,影响后续施工。

(4)对于井点平面布置,若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应采用单排线状井点;若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则应采用双排线状井点;若基坑面积较大,则应采用环状井点。

(5)井点使用时应连续不断进行抽水,并配用双电源以防断电,且通常抽水3~d后水位降落基本趋于稳定。同时,应在管道和地下构筑物完工并回填后,方可拆除井点系统。

(6)选用集水明排法时,排水沟可挖成土沟,也可用砖砌;集水井壁可砌干砖或用木板、竹片、混凝土管支撑加固。此外,基坑挖至设计标高时,应在集水井底部铺设约0.3m 厚的碎石滤层。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知识分享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1.1.前言 地下水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如今,随着我国人口的迅猛增加和经济的法则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全国水资源量27940亿,其中地下水水资源量为8840亿,占总水资源量的1/3。在我国当前的用水结构中,地下水雄踞一端,占据了全国总供水量的20%,饮用水供水量的70%,农田灌溉水量的40%,工业用水量的38%,并且这种用水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 然而,我国地下水体的保护.安全情况并不乐观,污染比较严重,并且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我国地下水污染概况,熟悉其污染途径和污染成因,从长远利益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让我过的水体结构更加科学,地下水更加安全,能够长远的造福人类。 1.2.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长。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亿的速度递增,全国有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有些城市基本上是依靠地下水来满足对水资源的需求。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情通报(2005年度)》,2005年在具备系统统计数据的171个地下水漏斗中,漏斗面积扩大的就有65个,占到了统计数的38%,面积扩大了6736,仅河北沧州第Ⅲ承压含水层漏斗面积就扩大了2089,最大水位埋深达到10m。由此导致了湿地消失、植被死亡和土地沙漠化等严重的生态灾难,以及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 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污染程度日益严重。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北方17个省会城市中16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14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趋势加重。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危及到供水安全。例如,辽宁省海城市污水排放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污染,附近一个村因长期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多数人患上当地未曾有过的特殊病症,造成160人因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而亡;淮河安徽段近5000范围内,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浅层地下水面积仅占11%;由于地水的严重污染,淄博日供水量51万立方m的大型水源地面临报废,国家大型重点工程——齐鲁石化公司水源告急;在首都北京,浅层地下水中也普遍检测出了具有巨大潜在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机农药残留和尚没有列入我国饮用水标准的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物。 地下水超采与污染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进一步加剧了对地下水的超采,使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浅层污水不断向深层流动,地下水水污染向更深层发展,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日益严峻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自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3.地下水污染的途径 地下水污染途径指污染物从污染地进入地下水中所经过的路径。除了少部分气体,液体污染物,可以直接通过岩石空隙进入地下水外,大部分污染物会随补给地下水的水源一道进

地下水处理方法

地下水处理方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当基坑开挖深度大于地下水高度时常会出现地下水渗入坑内的情况,若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则会造成基坑塌方等工程事故。 因此,为了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及质量,须做好基坑地下水处理工作。下面整理了有关基坑地下水处理以及其施工过程的要点,为您提供借鉴。 地下水处理方法 地下水处理方法很多,从降水方式来说,大体可分为止水法和排水法两类。实际应用时,应综合考虑降水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施工环境、技术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含水层透水性等条件,合理选择不同的降水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多种方法相结合。 止水法 止水法主要是通过有效手段在基坑周围形成止水帷幕,从而将地下水止于基坑之外。实际施工时,止水法成本较高,施工难度较大。常用的止水法主要有回灌法、地下连续墙等。其中,回灌法常用于回灌井与降水井的距离不小于6m的情况;地下连续墙常用于基坑深度大于10m的软土地基或砂土地基等。 排水法 排水法主要是通过将基坑范围内地表水与地下水排除的方式来处理。实际施工时,排水法大多施工简便,操作技术易掌握。常用的排水法主要有井点降水、集水明排法等。其中,井点降水法是最常用的控制地下水方法,而集水明排法主要适用于基坑地下水位超过基础底板标高不大于2m,且降水深度小于2m的粘性土、砂土及碎石土地基等。 地下水处理施工要点 (1)采用回灌法时,对于回灌井的设置应因地制宜地考虑基坑情况,以免出现局部反漏斗的情况,而导致基坑壁外侧的水头高度增加。

(2)若为地下连续墙,则在槽段开挖前应沿连续墙纵向轴线位置构筑导墙,并利用现浇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同时导墙底部不可设在松散的土层或地下水位波动的部位。 (3)施工时,槽段接头处不允许出现夹泥砂,且须用接头刷上下多次刷至接头处无泥。若发现接头箱位置可能出现塌方现象,应先清淤,再吊放钢筋笼,并在十字钢板外侧用碎石充填,以防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绕流现象,影响后续施工。 (4)对于井点平面布置,若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 6m,应采用单排线状井点;若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则应采用双排线状井点;若基坑面积较大,则应采用环状井点。 (5)井点使用时应连续不断进行抽水,并配用双电源以防断电,且通常抽水3~d后水位降落基本趋于稳定。同时,应在管道和地下构筑物完工并回填后,方可拆除井点系统。 (6)选用集水明排法时,排水沟可挖成土沟,也可用砖砌;集水井壁可砌干砖或用木板、竹片、混凝土管支撑加固。此外,基坑挖至设计标高时,应在集水井底部铺设约厚的碎石滤层。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目前人们对污染物在土壤及地下水中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一是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和野外大田试验进行实测模拟分析,二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模型模拟来预测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便采取控制措施,使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受影响的程度降为最低。根据污染物在土壤及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途径,研究者分别从表层土、含水层及非饱和带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污 染物在表土层中迁移转化的研究表土层污染物主要有无机废物污染及有机废物污染,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上述各种污染物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是重金属、化肥和有机农药方面的研究受到农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学者们对于污染物在土壤作物系统的吸附、迁移、转化、归宿和分布规律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由于土壤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而且污染物的种类、污染途径、污染物与环境各要素作用机理不同,因此对各种类型的污染必须分别研究。1污染物在表层土中迁移 转化研究由于表层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微生物,使得各种污染物在其中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考虑到表土层比较薄,国内外大多都采用黑箱模型来描述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对于内部机理的研究成果较少。如美国的Jury(1971在砂土中拌盐用灌水入渗淋溶试验观测溶质在均匀土壤中的迁移规律; Jay nes(1991在野外进行了漫灌条件下Br -离子的示踪试验;Ellsworth(1996在露天试验场进行了微区试验,研究了Br -、Cl -、NO 3 -随水流在非饱和土壤中的运移规律。近年来,土壤学家借助于室内外模型试验,正在确定土壤的环境容量,美国等发达国家正在进行表土层的灰箱模型研究,如Geng等人将氮循环过程看作灰箱”进行土壤地下水系统的氮循环迁移模拟,并在不同区域范围和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了应用,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该模型由3个子模型构成,分别模拟硝酸盐迁 移过程中各个环节,即土壤中氮循环和硝酸盐渗出量模型、硝酸盐从土壤到含水层的迁移量模型、以及二者的耦合模型。2?污水灌溉引起的土壤污染问题污水灌溉 是解决水资源缺乏和污水资源化的重要工程措施,污水中大多含有比较丰富的有机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分解,能为农作物提供可利用的氮、磷等多种养分,作物增产效果明显,但是由于污水中含有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质,长期利用这种污水进行灌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壤环境的恶化。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可在土

基础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处理

基础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处理 前言 当基础深度在天然地下水位以下时,在基础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地下水的处理问题。一般认为,基坑开挖要具备以下的必要条件:首先保持基坑干燥状态,创造有利于施工的环境;其次是确保边坡稳定,做到安全施工,如果忽视这些必要条件,其后果是严重的。有的基坑积水或土质稀软,工人难以立足,无法施工;有的出现“流砂现象”导致边坡塌方,地质破坏;有的内部基坑土体发生较大的位移,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异常情况,都是由地下水引起的。所以,在基坑施工中应对地下水的处理给予应有的重视。 一、地下水的人工处理 地下水的处理有多种可行的方法,从降水方式来说可总分为止水法和排水法两大类。止水法,即通过有效手段,在基坑周围形成止水帷幕,将地下水止于基坑之外,如沉井法、灌浆法、地下连续墙等;排水法是将基坑范围内地表水与地下水排除,如明沟排水、井点降水等。 止水法相对来说成本较高,施工难度较大;井点降水施工简便、操作技术易于掌握,是—种行之有效的现代化施工方法,已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井点降水法作一简要介绍。 井点降水法,它是在拟建工程的基坑周围设能渗水的井点管,配置一定的抽水设备,不间断地将地下水抽走,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降低至设计深度。井点法防水适用于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基坑,它有克服流砂、稳定边坡的作用。由于基坑内土方干燥,有利机械化施工,缩短工期,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 目前国内常用的井点降水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在我国,井点降水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工程的基坑<槽>附近埋设大量的渗水井点管,与此同时地面组装抽水管路系

统,通过井群连续抽吸地下水,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以下一定深度,以保持基坑干燥状态。通常把这一方法叫做井点降水法。 井点降水法具有下列优点:施工简便,操作技术易于掌握;适应性强,可用于不同几何图形的基坑;降水后土壤干燥,便于机械化施工和后续工作工序的操作;井点作用下土层固结,土层强度增加,边坡稳定性提高;地下水通过滤水管抽走,防止了流砂的危害;节省支撑材料,减少土方工程量等。井点降水法已成为目前在含水透水位土层实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轻型井点降水法 (1)轻型井点抽水系真空作用抽水,除管路系统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抽水设备。目前常用的真空泵型、隔膜泵型配套抽水装置。 轻型井点井点管、过滤管、集水总管、主管、阀门等组成管路系统,并由抽水设备启动,在井点系统中形成真空,并在井点周围一定范围形成一个真空区,真空区通过矽井扩展到一定范围。在真空力的作用下,井点附近的地下水通过砂井,经过滤器被强制性吸入井点系统内而使井点附近的地下水位得到降低。在作业过程中,井点附近的地下水位与真空区外的地下水位之间,存在一个水头差,在该水头差作用下,真空区外的地下水是以重力方式流动的。所以常把轻型井点降水称真空强制抽水法,更确切地说应是真空—重力抽水法。只有在这两个力作用下,基坑地下水才会降低,并形成一定范围的降水的漏斗抛物线。 井点管与总管的联接可用钢管和透明塑料管,因受真空力的作用,塑料管内装有弹簧,以加强抗外部张力,保证地下水流畅通。 总管与总管的联接有法兰法和套箍法两种形式。 (2)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经过降低地下水位后,土壤会产生固结,也就会在抽水影响半径

国内外除砷技术研究现状_1

---------------------------------------------------------------最新资料推荐------------------------------------------------------ 国内外除砷技术研究现状 国内外除砷技术研究现状康雅,李涛,高红涛 (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河南郑州 450007) 摘要: 本文介绍了砷对人体的危害,饮用水去除砷的重要性,着重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应对饮用水砷超标问题的策略以及常用除砷技术及其优缺点,最后展望了除砷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饮用水;除砷; MCL 标准;零处理策略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署的报道,自 1990 年起,全世界总人口净增了六亿,而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却日益枯竭。 水资源的枯竭大部分的原因直接来自水的资源污染,这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目前,全世界 43% 的人口其饮用水没有达到足够的卫生标准,而有 22 %的人口其饮用水的情况非常糟糕[1]。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用水量的增加,地表水的供应已常常满足不了需要。 人们不得不转向地下,寻找地下水资源。 然而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又引起一系列新的问题。 P. Bagla 在《科学》期刊中披露[2],印度和孟加拉国由于地下水的污染,产生了种种新的疾病,严重地威协人类的健康。 在孟加拉湾三角州地区,大约 3600 万的居民喝了被砷污染的 1 / 10

水而导致中毒。 最新一期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3],又专门报道了孟加拉国砷污染的严重情况,并且有科学家义务前往该地,进行调查研究。 世界各地不断有关于饮用被砷污染的水而导致中毒的报道。 这其中有亚洲的印度、孟加拉国、越南、泰国、中国的台湾、新疆、陕西、内蒙古,南美的阿根挺、智利、巴西、墨西哥,欧洲的德国、西班牙、英国,以及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 砷是一种有毒元素,其化合物有三价和五价两种,三价砷的毒性更大。 五价砷对大鼠、小鼠径口半数致死量为 100mg/kg,三价则为10mg/kg,相差 10 倍。 天然地下水和地表水都可能含有砷,除来源于地壳外,砷污染也来自农药厂、玻璃厂和矿山排水。 地下水含砷量高于地表水,砷可通过呼吸道、食物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在肝肾、骨胳、毛发等器官或组织内蓄积,破坏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从而具有致癌作用[4] [5]。 欧洲、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实行饮用水的最高允许含砷质量浓度 10 g/L 的标准,美国环境保护协会(EPA)规定: 2006 年 1 月 23 日,美国所有地区均强制实行饮用水的最高允许含砷质量浓度 10 g/L 的标准[6]。 我国目前实行的饮用水最高允许含砷质量浓度 50 g/L 的标准,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全民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最近建设部

地下水污染模拟

地下水污染控制及治理工程研究 引言 地下水是我国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用水的重要供水水源,全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和部分农田以地下水作为重要供水水源。目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宏观规划、科学和严格管理,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水位持续下降、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受到普遍污染等问题。此外,在有些城市和地区,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土壤沙漠化和盐渍化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剧增。目前,我国仅生活垃圾每年即可产生1.2x108t左右,并且以每年8%~10%的速度增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有2.3%,绝大多数都是运往郊外露天堆放,累积堆存量已达60x108t,使200多座城市陷于“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垃圾堆放场可以产生垃圾淋滤液,这是一种垃圾经压实,生物降解生成的水以及渗入场内的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经垃圾层渗滤出的污浊液体,其成分相当复杂,包含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盐及品种繁多且含量超标的重金属类物质。垃圾淋滤液一旦进入土壤和地下含水层造成了污染,修复治理是极其困难的,而且费用也是非常昂贵。 ⒈国地下水污染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地下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地下水水质研究 地下水水质研究是地下水污染研究的重要部分,我国对地下水水质的研究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污染物控制指标及水质标准的修订,另一方面是水质评价方法的探讨和改进。 1.1.1污染物控制指标及水质标准的修订 我国对污染物控制指标的研究始于1949年以后,主要反映在水质标准的颁布和不断修订上至今,我国已经颁布执行的地下水水质标准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等。 1.1.2水质评价方法的探讨和改进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肖晓宇贵州森堡生态实业有限公司550081 摘要:水资源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资源,对人类的生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很多工业的兴起对水资源造成了不少的浪费和污染,特别是对地下水的污染尤其值得关注,再加上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有限,严重破坏了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导致多个地区发生干旱、缺水。所以,笔者在研究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联系先进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对地下水污染和防治进行论述。 关键词:地下水;概念;特点;污染途径;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城市垃圾及农药化肥等被生产出来。而地下水是全国近1/3人口饮用的主要水资源,是城市和工农业的主要用水资源。由于一些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很多企业没有认真做好排污项目,还有一些市民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意识不够等,使得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在逐渐受到污染,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很大的挑战,对公民的正常生活和饮水安全也是很大的威胁。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关注程度,采用有效的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治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通过了解地下水污染定义及特点,分析污染途径,从而提出污染防治措施,望能给相关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地下水污染的定义及特点 1地下水污染的定义 所谓的地下水污染是指,基于地下水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后,超过背景值的基础上,地下水的可利用范围与原来的水质可利用范围相比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可见,地下水的污染跟人类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之后,地下水资源的水质比之前有所改变,而且是向着负面方向的改变。 2地下水污染的特点 区别于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有着自身特殊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隐蔽性。与地表水污染不同,地下水污染有着很好的隐蔽性,很难被人们发现。通常情况下,地表水被污染之后都可以通过一些水的气味或者颜色有所发现,或者是通过观察水生物的状况来判断,但是地下水污染就不同,很难发现其是否受到污染,以及受污染的程度。这种隐蔽性很容易使得人们误饮到受污染的地下水。(2)难以逆转性。由于地下水的流速较慢,自净能力有限,当发现水质被污染时已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事,这就大大增加了治理地下水污染的难度,所以,更加应该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只有减少了污染的情况,才能减少后期的治理工作。这不仅是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策略,也是节约我国发展成本的有效渠道,更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二、地下水污染途径 1间歇入渗型。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冲刷,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的有害或有毒组分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渗入含水层,这一过程是周期性的。这种方式一般都是呈非饱和状态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或呈短时间的饱水状态连续浚流形式。此种污染途径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其污染对象主要是潜水。 2连续入渗型。存在于污水或污水溶液中的污染物随之不间断的渗入地下含水层。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诸如污水池、污水快速渗滤场及污水管道等的污水

通辽地区地下水污染危害及其防治

第29卷第2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9No.2 2014年3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Mar.2014 通辽地区地下水污染危害及其防治 孙德成1,郑继兴2,孙娜仁2,朱凌红3 (1.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通辽028043;2.通辽市水务局,内蒙古通辽028000; 3.锡林郭勒盟环境保护监测站,内蒙古锡林浩特026000) 〔摘要〕地下水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依赖与生存的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国际上非常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它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人、畜和作物的供水来源.因此地区地下水质的好坏关系到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身体健康、农作物和畜产品的安全.本文初浅阐述通辽地区地下水质可能污染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源;危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85(2014)02-0173-02 The Hazards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in Tongliao Area and Their SUN De-cheng1,ZHENG Ji-xing2,SUN Na-ren2,ZHU Ling-hong3 (1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Tongliao028000,China;2.Tongliao Water Authority,Tongliao 028000,China;3.Xilingol Leagu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tation,Xilinhot026000,China) Abstract:The groundwat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water resources on the earth and an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for human survival.It’s also a very important strategic reserve resource in the world and the important water supply sources for human,livestock and crops in northern China.Therefore,the groundwat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the people's health and the crop and livestock products safety.In this paper,the possi-ble sources and hazards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as well a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expounded. Key words:Groundwater;Pollution sources;Hazards;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地下水是存在于地壳岩石裂缝或土壤空隙中的水,广泛埋藏于地表以下.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报道,我国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3×1011m3,目前我国地下水利用量占全国水资源利用量的16%〔1〕,我国约有70%的人口以地下水为主要饮用水,通辽地区所有人口都用地下水为饮用水.地下水的科学利用和保护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1通辽基本概况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处松辽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腹地,在北纬42°15′至45°41′、东经119°15′至123°43′之间,北部为大兴安岭南麓余脉的石质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22.8%,;南部为辽西山地边缘的浅山、黄土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的7.0%;中部为西辽河流域沙质冲积平原,占全市总面积的70.2%.通辽市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其余土壤主要有风沙土、灰色草甸土等十个种类,以风沙土为主,占总面积的43.5%,属于典型的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0-6℃,大部分地区无霜期为90至150天,年平均降水量350-450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倍左右.全市辖5旗1市1县1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5.95万平方公里,通辽总人口310万. 2通辽地区地下水主要污染源 2.1工业污染源据2013年4月统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发展到618户,与包头市并列全区第一位.其中轻工业企业256户,重工业企业362户.十大支柱产业企业发展到367户,其中煤电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企业达到45户,玉米生物科技产业企业达到26户,绿色农副食品加工产业企业达到115户,新型建材产业企业达到119户,装备制造产业企业达到41 作者简介:孙德成,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

PRB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_邱锦安

PRB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邱锦安1,张澄博1,2,李洪艺1,2,张永定1,陈仲如1,林涛1,彭利群1 (1.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2.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地下水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严峻的环境问题。为保护地下水资源,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已迫在眉睫。PRB 作为原位治理领域中的新型技术,具有处理时效长、可同时处理多种污染物、运行费用低等优点。综述了PRB的结构类型、反应介质、反应机理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PRB;原位治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11)13-0144-03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PRB in remediation of polluted groudwater QIU Jin-an1,ZHANG Cheng-bo1,2,LI Hong-yi1,2,ZHANG Yong-ding1,CHEN Zhong-ru1,LIN Tao1,PENG Li-qun1 (1.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ina; 2.Guangdong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Guangzhou510275,China) Abstract:Pollution of the groundwater had became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the world today.To protect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taking effective prevention-control measures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was very urgent.As a new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treatment in situ,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had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long processing ag e ing,simultaneous processing various pollutants,inexpensive operating cost and so on.Structure types,reactive medium,reactive mechanism,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discussed generally in the paper.Some problems were analyzed,and the developing prospect was expected. Key words:groundwater pollution;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treating in situ;research progress 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生活、工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产生了大量污染物,不但引起地表水污染,还导致了地下水污染。据统计,我国超过5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较严重,大多数的城市地下水水质不断恶化[1]。在许多农村地区,由重金属引起的土壤污染也日趋严重[2]。土壤系统与地下水系统紧密联系,土壤污染也导致了地下水污染。 保护人类宝贵地下水资源和治理地下水污染已刻不容缓。相比传统的异位处理法(如抽出处理法),属于原位修复的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简称PRB)技术无需外加动力,具有处理效果好、可同时处理多种污染物、处理时效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1998年美国环保署将其定义为:在地下安装活性材料墙体用来拦截污染羽状体,使污染羽体依靠自然水力传输,通过预先设计好的反应介质后,溶解的有机物、金属、核素等污染物被降解、吸附、沉淀或去除[3]。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普遍研究PRB 并将其商业化应用,而我国有关PRB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1PRB系统及其反应机理 1.1PRB简介 PRB系统结构类型主要有两类:连续式可渗透反应墙(Continuous PRB)、漏斗-渗透门式反应墙(Funnel and Gate PRB)。连续式PRB结构比较简单,但它要设计得足够大,确保整个污染水羽体都能通过。而漏斗-渗透门式PRB将隔水漏斗嵌入隔水层中,引导污水流进导水门,汇集后经过含有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就可进行污水修复了。漏斗-渗透门式PRB系统又可分为单通道系统和多通道系统。多通道又有并连多通道和串连多通道两类。当污染地下水羽较宽时,主要采用并连多通道系统处理;而对于不同类型污染物混合情况下的地下水处理,一般采用串连多通道系统。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场地、污染物、水流等特征采用结构合理的PRB系统。 在PRB系统构筑过程中,如何选取合理有效、费用低廉的反应材料是个关键问题。Blowes等[4]研究指出:高效的反应材料必须满足3个基本条件:(1)当污染地下水流经反应墙时,污染组分与反应材料之间应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反应性;(2)处理区的反应材料应能大量获得,以确保处理系统能长期有效地发挥功用;(3)反应材料不应产生二次污染。PRB介质材料主要有零价铁(Fe0)、活性炭、沸石、粘土矿物、煤炭、离子交换树脂、硅酸盐、磷酸盐、高锰酸钾晶粒、石灰石、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双金属、微生物、轮胎碎片、泥煤、稻草、锯末、树叶、黑麦籽、堆肥以及泥炭和砂的混合物等[5]。目前,PRB技术反应介质采用最多的材料是Fe0,它可以加速污染物中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还原或分解,可以有效去除重金属,且取材容易、价格便宜。 PRB系统要在地下运行多年,对于污染成分复杂的地下水,单一的反应介质无法有效地去除这些污染物。选择 收稿日期:2011-05-19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A30402004) 作者简介:邱锦安(1985-),男,在读硕士生,E-mail:qiujinan_sysu @https://www.360docs.net/doc/7014863324.html, 通讯作者:张澄博(1970-),男,博士,副教授,E-mail:eeszcb@mail. https://www.360docs.net/doc/7014863324.html, 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13期 144

地下水的处理方法与工程实践

地下水的处理方法与工程实践 核心提示:当基础深度在天然地下水位以下时,在基础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地下水的处理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轻型井点降水、深井井点降水、电渗井点降水的施工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了全面总结与探论。 一般认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开挖过程必须要具备以下的必要条件:首先要保持基坑在开挖过程中保持干燥状态,创造有利于施工顺利开展的良好环境;其次是确保基坑的边坡时刻处于稳定状态,做到安全施工;如果忽视这两方面的必要条件,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的基坑发生积水或基坑土质稀软,工人或施工机械难以立足,无法正常展开施工;有的出现“流砂现象”导致边坡塌方,地质遭到破坏;有的内部基坑土体发生较大的位移,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异常情况,都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水的处理不当引起的。所以,在基坑施工中应对地下水的处理给予应有的重视。 1 地下水的处理方法 地下水的处理有多种可行的方法,从降水方式来说可分为止水法和排水法两大类。止水法,即通过有效手段,在基坑周围形成止水帷幕,将地下水止于基坑之外,如沉井法、灌浆法、地下连续墙等;排水法是将基坑范围内地表水与地下水引流排除,如明沟排水、井点降

水等。止水法相对来说成本较高,施工难度较大;井点降水法较之多数止水法施工简便、操作技术易于掌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而且多年来已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被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井点降水法作一探论与总结。 井点降水法,它是在拟建建筑物的基坑周围布设能渗水的井点管,并配置相应的抽水设备,在基坑施工期间不问断地将地下水抽走,以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降低至设计深度。井点法降水适用于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基坑,它具有能够有效克服流砂造成的不良影响、稳定基坑边坡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有效的井点降水,能够使基坑内的土方保持干燥状态,这样有利机械化施工的开展,同时也会对缩短施工工期、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 井点降水法是指在工程的基坑(槽)附近埋设大量的渗水井点管,与此同时在地面组装配套抽水管路系统,通过井群连续抽吸地下水,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以下一定深度,以达到预期的降水效果。目前我国常用的井点降水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等。在近年来的工程实践中,井点降水法因其施工造价合理、降水效果好、井点布设灵活等方面的优点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广泛的采用。 相比较而言,井点降水法具有下列优点:施工简便,操作技术易于掌握;适应性强,可用于不同几何图形的基坑;降水后土壤干燥,便

环境中砷污染治理的研究现状

环境中砷污染治理的研究现状 发表时间:2014-12-29T14:09:49.810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7月中旬供稿作者:邹小丽 [导读] 环境中的砷污染给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砷污染的状况,总结了水体和土壤的砷污染治理的研究现状。邹小丽ZOU Xiao-li曰杨智末YANG Zhi-mo曰林鹏LIN Peng曰黄叔贤HUANG Shu-xian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州511325) (Huali Colleg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1325,China) 摘要:环境中的砷污染给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砷污染的状况,总结了水体和土壤的砷污染治理的研究现状。 Abstract: Arsenic pollution has caused great damage to human. In this article, the situation of arsenic pollution is expounded, theresearch status on treatment of water and soil which has arsenic contaminant is summarized. 关键词:砷;污染;水体;土壤 Key words: arsenic;pollution;water;soil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0-0290-02 0 引言 砷是一类有毒且具有致癌、致畸性的物质[1],环境中过量的砷和微量的砷长期暴露会对人体和动物产生危害[2]。近年来,地下水砷污染和土壤砷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受砷污染的水体和土壤的治理工作迫在眉睫。孟加拉、泰国、印度、越南以及中国等一些亚洲国家出现了严重的水体和土壤的砷污染状况。如:1991 年广东省某市357 人因饮用自来水,陆续发生急性中毒;2010 年8 月麻城市宋埠镇长塘村老河湾1 号帝主庙发生了十余人群体砷中毒事件等。 1 水体和土壤中砷污染的治理 国内外,含砷污染物或被砷污染的地区的治理和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依据砷污染物的类别、性质、状态和所处的环境不同,采用的处理方法和治理技术也不相同。从所处环境来讲,一般分为水体砷污染治理和土壤砷污染的修复。 1.1 水体系中砷的去除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排放到水体中的砷也随之增加,水环境中砷的污染日益严重。根据这些污染物的形态、性质,污染的程度的差异可采取不同的处理处置方法。 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砷废水,这类废水易于收集,可以集中处理。处理此类污废水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或者是物理化学生物的结合方法。如:沉淀法、浮选法、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等。 大面积且难于收集的废水或已受污染的自然水体,此类水的面积比较广,涉及到环境中其他的事物,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来治理比较难以实现。对于这类污废水最常用的是生物技术法和植物修复法。生物技术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菌种培养产生的物质,与砷结合,产生絮凝、沉淀,再分离,去除砷污染。植物修复法主要是利用植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的吸附、吸收等作用,达到环境修复的目的。 1.2 土壤砷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性质不同、用途不同、污染程度不同的土壤,其修复的技术和方法也不相同。常用土壤砷污染治理修复技术有以下几种[3,4]:固定、稳定化技术、土壤淋洗技术、原位电动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等。固定、稳定化技术成本低,但是材料固化剂的大量使用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因此,该技术不适用于大面积的土壤修复。土壤淋洗技术用淋洗液淋洗,此方法容易引起某些营养元素的淋失和沉淀,因此,该方法适用于面积小的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治理。 上述的土壤砷修复技术各有优点,但使用这些方法后均会对土壤环境照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微生物和植物本身就是来源于大自然中,能与大自然和谐发展。近年来,国内外的环境工作者发现了这一有利优势,在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生物修复主要是以微生物为材料来净化环境。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吸收、累积作用,来移除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是一种经济环保的环境污染修复方式。 2 植物修复 与环境处理方式、方法、技术相比,无二次污染是植物修复的最显著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且植物修复的操作容易、简单,成本费用低,还有美化环境和保护环境的功能,是环境友好型污染物修复技术。具体的有:淤它在去除环境污染物的同时,不仅能维持微生物的活性,保持土壤结构,不破坏生态环境,还可以改善和改良土壤的结构和性质,增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本身的生产能力,此外,还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扩大绿化面积、美化生活环境的作用。于投入成本低。植物修复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易于管理,所需财力、人力、物力投入相对较少,可以提取回收贵重金属,植物也可以资源利用,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盂适用范围广。用于减少和去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同时,还可以净化和美化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周围受污染的大气和水体。 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在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的理论研究方面就取得了的进展。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些重金属方面的植物修复技术,如砷、铜、镉、锌等污染物的植物修复技术。尤其是建立了多个污染物的植物修复示范点,这推动了我国植物修复事业的发展。已有一些植物修复技术上的成功案例,使我国的植物修复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3 砷的植物修复 植物体能够吸收砷,并且在体内积累,土壤环境和水体环境中的含砷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植物对砷的吸收和积累[5]。近年来,关于植物修复砷的研究越来越多,在美国、中国和泰国等国家还发现了一些能超富集砷的植物。超积累植物是指植物修复过程中所利用的能超量吸收和累积重金属并将其转移到地上部分的特殊植物[6]。它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比普通植物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一般情况下,植物中砷含量变动范围为0.01耀5mg·kg-1,但关于砷的超累积植物,其地上部分的砷含量可超过1000mg·kg-1[7]。Ma 等[8]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中部发现了一种植物-蜈蚣蕨,能超富集砷。他们在实验室栽种蜈蚣蕨,培养6 周,其羽片中砷的含量达到了22630伊10-6。陈同斌等、韦朝阳等[9]在中国湖南也发现了砷的超富集植物-蜈蚣蕨和大叶井口边草。目前,还发现了很多植物能够很好的富集砷,比如:匍茎翦股颖、蒙塔那菊、蓼车、狗牙草等[10]。砷的植物修复为环境中砷的去除提供了另一种绿色可行的方法和技术。 参考文献: [1]Tseng W P, Chu H M, How S W, et al. Precalence of skincancer in an endemic area of chronic arsenicism in Taiwan [J]. NatlCancer Inst, 1968, 40(3):453-463. [2]Golub M S, Macintosh MS, Baumtind N. Developmental and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inorganic arsenic:Animal studies and

地下水污染试验研究进展

2005年2月SHUILI XUEBAO第2期 文章编号: 0559-9350(2005)02-0251-05 地下水污染试验研究进展 叶为民,金麒,黄雨,唐益群 (同济大学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摘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众多学者有关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运移规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地下水污染试验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据此认为,三维弥散,各向异性含水层介质中污染物的迁移,非饱和土层中的污染物多相迁移和吸力的关系等将成为今后地下水污染传播研究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弥散;NAPL;污染物 中图分类号:X523 文献标识码:A 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地下水环境均表现出不同的恶化趋势。日本环境厅对全国地下水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很多地方的地下水中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含量已严重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所规定的饮用水标准[1]。而我国的污染情况更不容乐观。据《中国统计年鉴》(1996年),我国每年排放的工业废水、污水总量205.9亿t。这些废水、污水的75%左右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水域。同时,随着地表水体的污染、下渗,许多城市附近,如北京、天津、太原、郑州、许昌、淄博等,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浅层地下水已不能饮用[2]。 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运移、控制、修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1)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的模拟及预测。利用室内或野外试验测定相关参数,结合数学模型,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已污染含水层的修复提供定量依据。(2)防止污染源扩散的方案设计。通过计算分析,选择最佳治理方案。(3)海水入侵问题。对人工开采地下水后海水与地下水过渡带的运移分析。(4)高辐射性核废料处置库的选址问题。选择合适的处理库使核废料在其半衰期内与人类生存空间及环境隔离。(5)饱气带中污染物的运移问题。评价农田施用化肥、农药、污水回灌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以及了解土壤盐碱化过程,并确定排盐改碱过程。(6)已污染含水层的修复研究。包括工程措施(客土、换土、隔离法、清洗法、热处理和电化法等)、施加改良剂(沉淀作用、抑制剂、吸附剂等)、农业措施(增施有机肥、控制土壤水分、选择合适形态的化肥等)、生物修复技术。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的研究和应用从20世纪初即已开始了[3]。许多学者研究了多维弥散、重力分异、吸附效应等水动力弥散问题。由于石油在开采、储运和炼制的过程中常会发生外泄事故,渗漏的成品油会对地下水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目前这已经成为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于是国外学者把注意力转向了包括石油在内的非亲水相液体(Nonaqueous phase liquid,简称NAPL),对NAPL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控制、修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表1所示)。 收稿日期:2003-10-31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青年科学项目基金(01QN17);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叶为民(1963-),男,安徽枞阳人,博士,教授,博导,从事环境地质、非饱和土力学研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