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国家战斗机雷达介绍

合集下载

经典雷达资料-第16章 机载动目标显示(AMTI)雷达-1

经典雷达资料-第16章  机载动目标显示(AMTI)雷达-1

第16章机载动目标显示(AMTI)雷达FRED M. STAUDAHER16.1 采用AMTI技术的系统机载搜索雷达最初是为远程侦察机探测舰艇研制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海军研制了几种机载预警(AEW)雷达,用来探测从舰艇雷达天线威力区之下飞近特遣舰队的低空飞机。

在增大对空和对海面目标的最大检测距离方面,机载雷达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只要了解下述情况就很清楚了,高度为100ft的天线桅杆,其雷达视线距离只有12n mile,而与其相比,飞机高度为10 000ft时,雷达视线距离则为123n mile。

神风突击队袭击造成多艘哨舰的损失引起了机载自主探测与控制站的设想,后来这种系统发展成为一种用于洲际防空的边界巡逻机。

E—2C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如图16.1所示)使用机载预警雷达作为其机载战术数据系统中的主要传感器。

这种雷达的视界很宽,用于检测海杂波和地杂波背景中的小飞机目标。

由于其首要的任务是检测低空飞行的飞机,因此这种雷达就不能靠抬高天线波束的仰角来消除杂波。

AMTI雷达系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1]~[3],与前一章中探讨的地面雷达的MTI 系统相似[1][4]~[6]。

图16.1 带有旋转天线罩的E—2C空中预警机在截击机火炮控制系统中,AMTI雷达系统还可用来捕捉和跟踪目标。

在这种场合中,雷达仅需抑制指定目标附近的杂波。

因此,在目标所处的距离和角度扇形区内可将雷达优化到最佳状态。

MTI系统也可以装在侦察机或战术歼击-轰炸机上用来检测地面运动的车辆。

由于目标速度低,因而采用较高的雷达频率以获得大的多普勒频移。

因为背景杂波通常很强,故这些雷达能够有效地采用非相参MTI技术。

高空、高机动、高速度的环境条件及尺寸、重量、功耗的限制给AMTI雷达设计者带来了一系列的特殊问题。

本章将专门探讨机载条件下如何处理这些特殊问题。

第16章机载动目标显示(AMTI)雷达·637·16.2 覆盖范围的考虑搜索雷达一般要求有360︒方位角覆盖。

二战美国雷达总集篇2(其他海军雷达部分)

二战美国雷达总集篇2(其他海军雷达部分)

二战美国雷达总集篇2(其他海军雷达部分)资料为1944年初的FTP-217,如有遗漏纯属正常。

5.SG雷达相对于SC雷达,SG雷达小巧得多,但是在南太平洋为美军痛殴水雷魂立下了汗马之劳。

最早的微波对海雷达,安装于驱逐舰及以上大型水面舰艇,用于协调水面战以及导航等。

信号显示在PPI平面显示器和目镜式的A型示波器上?。

安装于100英尺高度桅杆时,最远可发现15英里外大型舰艇。

距离精度正负100码,角度精度正负2度。

整体装船包括系统和调试设备,总共15台部件,总重?4289磅。

系统重量2200磅,其中1180磅的接收机-发射机部件为最重部分。

天线高44英寸,宽49.5英寸,重350磅。

发射功率2.8KVA/2240W,电压115V,60HZ,由舰艇电网供电。

?6.SH雷达圆柱形的SH雷达微波搜索和辅助火控雷达,?装载于大型辅助舰艇和货船。

可以搜索定位船只和辅助火控测距测角,使用A型示波器或者PPI平面显示器。

架设于100英尺桅杆高度时,最远可发现10英里外大型水面舰艇。

距离精度正负15码,角度精度正负1度。

分为9台部件,总重2770磅,天线重700磅,高51英寸,宽36.5英寸,安装高度原则上越高越好。

、发射功率2.3KVA/1840W,电压115V,60HZ。

7.SF雷达这艘巡逻艇桅杆上那个小桶一样的就是SF雷达微波对海雷达,安装于护航驱逐舰或者类似的更小型作战舰艇上,可用于对海搜索和辅助火控测距测角能力,使用A型示波器或者PPI 平面显示器。

架设于100英尺高度时,最远可发现15英里外大型水面舰艇。

距离精度正负100码+1%距离,角度精度正负2度。

拥有10台部件,总重900磅,其中最重部件100磅。

天线重125磅,高36.25英寸,直径30.75英寸,传输线路总长不超过50码。

发射功率2KW,电源电压115V,400HZ直流电动发电机和440V 三相交流电动发电机。

8.SE雷达小型辅助舰艇使用的SE雷达微波对海雷达,安装于货船和小型辅助舰艇上,可用于搜索船只和导航。

国外下一代战斗机及机载火控雷达发展

国外下一代战斗机及机载火控雷达发展

• 84•随着四代机装备及相关技术的扩散,美、俄、欧等国已将研发目光投向五代机。

作为五代机的核心传感器,下一代机载火控雷达的作战使命任务将呈现革命性的变化,驱动雷达装备研制在能力需求、体制架构、关键技术等方面突破现有设计框架。

本文首先阐述国外下一代战斗机的发展情况,从超宽带综合射频、共形阵列、分布式探测、云协同探测、智能探测等方面,展望了下一代机载火控雷达的技术发展脉络。

当前,三代机已成为各国空中主力战机,部分国家已升级为三代半,典型装备包括美国F-15、F-16、F-18,俄罗斯苏-27/苏-30系列,欧洲“台风”、“阵风”和“鹰狮”等。

各国四代机的装备状态不一。

其中,美国处于第一梯队,已实现批量列装。

F-22是世界第一款在役四代机,2005年列装,共生产187架。

第二款四代机F-35战斗机的全周期总装备数量近1800架。

第二梯队为俄罗斯、印度,目前正处于工程研制阶段,俄罗斯T-50仍处于飞行试验阶段,印度基于T-50设计的FGFA重型战斗机将于2022年入役。

第三梯队为日本,目前正开展四代机的技术演示,其首架ATD-X“心神”验证机已于2016年4月首飞,该机也是五代机综合技术集成和单项技术的验证平台。

面对全球四代机装备及相关技术的扩散,美、俄、欧等国已将研发目光投向五代机,但大多处于概念研究阶段,跨代技术、功能特征界定不一,服役时间约在2030年前后。

作为五代机的核心传感器,机载火控雷达承担战机的态势感知与作战支持任务。

与四代机雷达相比,下一代机载火控雷达面临的作战环境、作战目标、作战任务存在迥异,雷达作战能力的提升需求牵引着相关雷达技术的研发与突破。

1 机载火控雷达装备现状国外机载火控雷达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测距机、脉冲雷达、脉冲多普勒雷达及相控阵雷达。

三代机装备的多模PD雷达因体积、重量、散热、耐高压等限制,平均功率只有几百瓦,典型代表为APG-68、RDY等。

目前,主流三代机雷达已基于现有硬件,从多模PD、无源相控阵升级为有源相控阵。

美军雷达命名规则和雷达英文词汇e

美军雷达命名规则和雷达英文词汇e

美军雷达命名标准按老美军用标准MIL-STD-196D规定,其军用电子设备〔包括雷达〕根据联合电子类型命名系统〔JETDS〕。

名称由字母AN〔陆军-海军联合命名系统〕,一条斜线和另外三个字母组成。

三个字母表示设备安装位置,设备类型和设备用途。

比方AN/SPS-49表示舰载警戒雷达。

数字49标识特定装备,并且表示该设备时JETDS规定的SPS类的第49种。

经过一次修改就在原型后附加一个字母如ABC,名称后加破折号,T和数字表示丫是用来训练的。

名称后的括号内V表示丫是可变系统,就是通过增加或减少设备来完成不同功能的系统。

处于试验和研制中的系统有时在紧随正式名称后的括弧内用特殊标志来表示,他们用来指明研究单位。

比方XB表示海军研究实验室,XW表示罗姆航空开展中心。

下面就把AN/***后面的三个字母的意思祥加说明。

JETDS设备符号安装位置〔第一个字母〕A 机载B 水下移动式,潜艇D 无人驾驶运载工具F 地面固定G 地面通用K 水陆两用M 地面移动式P 便携式S 水面舰艇T 地面可运输式U 通用V 地面车载W 水面或水下Z 有人和无人驾驶空中运输工具设备类型〔第二个字母〕A 不可见光,热辐射设备C 载波设备D 放射性检测,指示,计算设备E 激光设备G 电报,电传设备I 内部通信和有线播送J 机电设备K 遥测设备L 电子对抗设备M 气象设备N 空中声测设备P 雷达Q 声纳和水声设备R 无线电设备S 专用设备,磁设备或组合设备T 〔有线〕设备V 目视和可见光设备W 武器特有设备X 和电视设备Y 数据处理设备设备用途〔第三个字母〕A 辅助装置B 轰炸C 通信〔发射和接受〕D 测向侦查或警戒E 弹射或投掷G 火控或探照灯瞄准H 记录K 计算M 维修或测试工具N 导航〔测高,信标,罗盘,测深,进场〕Q 专用或兼用R 接收,无源探测S 探测或测距,测向,搜索T 发射W 自动飞行或遥控X 识别Y 监视和火控有源滤波器Active filter有源校正网络Active corrective network 有源干扰Active jamming机载引导雷达Airborne director radar 机载动目标显示Airborne MTI机载雷达Airborne radar 机载截击雷达Airborne-intercept radar机载警戒雷达Airborne warning radar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天线抗干扰技术Antenna anti-jamming technique天线增益Antenna gain反辐射导弹Anti-radiation missile背射天线Backfire antenna回差Backlash 轰炸雷达Bombing radar 平衡电感Balancing inductor选频放大器Bandpass amplifier战场侦察雷达Battle-field search radar 盲区Blind zone闪烁干扰Blinking jamming击穿功率Breakdown power体效应二极管本地振荡器Bulk effect diode local oscillator宽带中频放大器Broad band intermediate frequency amplifier机柜、分机结构Cabinet, subassembly标定误差Calibrated error电子束管(阴极射线管) Cathode-ray tube(CRT)空腔型振荡器Cavity Oscillator谐振腔Cavity Resonator空腔稳频本地振荡器Cavity-Stabilized Local Oscillator干扰偶极子Chaff Dipole信道化接收机Channelized receiver圆极化平面波Circularly polarized plane wave闭环控制系统〔反应控制系统〕Close-loop control system (feed-back control system)杂波抑制Clutter suppression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同轴谐振腔Coaxial cavity同轴定向耦合器Coaxial directional coupler 同轴滤波器Coaxial filter相干振荡器Coherent oscillator 相干动目标显示Coherent MTI复调制干扰Complex modulated jamming圆锥扫描雷达Conical scan radar圆锥扫描天线Conical Scanned Antenna连续波雷达接收机Continuous-wave radar receiver比照度Contrast 卷积器Convolutor变频损耗Conversion loss 相关时间Correlation time抗反辐射导弹措施Counter anti-radiation missile measures 正交场器件〔M型器件〕Crossed-field devices(M-type devices)截止式衰减器Cut-Off Attenutor截止波长Cut-off wavelength连续波雷达发射机CW Radar Transmitter直流阻抗D.C. impedance直流谐振充电D.C. resonant charging 直流谐振二极管充电D.C. resonant diode charge 数据处理Data processing偏转线圈Deflection coil延时充电电路Delayed charging circuit介质移相器Dielectric phase shifter介质干扰杆Dielectric chaff rod数字滤波器Digital filter数字匹配滤波器Digital matched filter数字测距Digital ranging引导雷达Director radar多普勒雷达Doppler Radar双门限检测器Double threshold detector 双T接头Double T-junction等效负载Dummy load 天线收发开关DuplexerE面〔H面〕折叠双T E plane (H plane) magic-T天线的有效面积Effective area of an antenna 有效辐射功率Effective radiation power(E.R.P.)电液伺服阀Electro-hydraulic Servo value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子抗干扰Electronic anti-jamming电扫描天线Electronic Scanned antenna电扫描雷达Electronically Scanned Radar椭圆极化场矢量Elliptically Polarized Field Vector末制导雷达End-guidance radar鼓励器〔预调器、触发器〕Exciter(premodulator, trigger)极窄脉冲雷达Extra-short pulse radar快速付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馈电网络Feed network 相控阵馈电网络Feed networks For Phased Array铁氧体移相器Ferrite phase shifter火控雷达Fire control radar 频率捷变雷达Frequency agile radar调频雷达发射机Frequency modulation radar transmitter引信干扰Fuse jamming齿轮传动误差Gear transmission error图形失真校正Graphic distortion correction 格雷戈伦天线Gregarain antenna制导雷达Guidance radar炮瞄雷达Gun directing radar 盘旋管Gyrotron测高雷达Height-finding radar水平极化场矢量Horizontally polarized field vector喇叭天线Horn antenna 环行电桥Hybrid ring液压泵Hydraulic pump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 天线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 of antenna输入阻抗Input impedance 天线罩插入相移Insertion phase of a radome阵列单元的孤立阻抗Isolated impedance of an array element天线间的隔离Isolation between antennas干扰压制系数Jamming blanket factor干扰调制样式Jamming modulation type干扰信号带宽Jamming signal band width速调管Klystron激光雷达Laser radar 线阵天线Linear array antenna 负载阻抗Load impedance低空搜索雷达Low altitude surveillance radar主振放大式发射机M.O.P.A. transmitter磁脉冲调制器Magnetic pulse modulator 磁控管Magnetron磁控管灯丝电压控制电路Magnetron filament voltage controlling Circuit主瓣零点宽度Main (major) lobe zero beamwidth航海雷达Marine radar 矩阵阵列Matrix array 气象雷达Meteorological radar微波带通滤波器Microwave band-pass filter 微波场效应晶体管放大器Microwav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amplifier微波全息雷达Microwave hologram radar微波低通滤波器Microwave low-pass filter 副瓣电平Minor (side) lobe level机动雷达Movable radar 阵列天线的互耦Mutual coupling of an array antenna多模馈电器Multimode feed 多基地雷达Multistatic radar多端网络Multiport network导航雷达Navigation radar 噪声调幅干扰Noise AM jamming噪声调幅调相干扰Noise AM-PM jamming 归一化差斜率Normalized difference slope 单通道单脉冲雷达One-channel Monopulse Radar开环系统频率特性Open-loop system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超视距雷达Over-the-horizon radar过压保护电路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抛物柱面天线Parabolic cylindrical antenna 参量检测器Parameter detector无源雷达Passive radar相位检波器Phase detector 移相器Phase detector相控阵天线Phased array antenna 锁相接收机Phase-locked receiver相位扫描雷达Phase-scanned radar脉冲压缩雷达Pulse compression radar 脉冲雷达接收机Pulse radar receiver相控阵的量化误差Quantization error of a phased array雷达精度Radar accuracy 雷达反侦察Radar anti-reconnaissance天线罩Radome采样频率Sampling frequency 舰载雷达Shipbased radar船用雷达Shipboard radar 侧视雷达Side-looking radar旁瓣对消Sidelobe Cancellation固体微波振荡器Solid state microwave oscillator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radar目标识别雷达Target-identification radar三通道单脉冲雷达接收机Three-channel monopulse radar receiverT型〔Y型〕环行器〔结环行器〕T-type(Y-type) circulator (junction circulator)静电控制超高频电子管〔栅控管〕UHF electronstatic control tubeV形波束雷达V-beam radar压控晶体振荡器V 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波导谐振腔Waveguide cavity天气雷达Weather radar X-Y型天线座X-Y type antenna pedestal八木天线Yagi antenna雷达覆盖范围Zone of radar coverage零轴漂移Zero-axsis drift雷达工作模式:目标捕获系统:The tention action system(该系统配备有嵌入式惯性导航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可在雷达快速展开时提供雷达位置坐标。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发展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发展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发展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发展水平以美国最为先进。

在20世纪60年代末即研制出有604个单元的X波段有源阵列天线。

在1988年到1991年完成了配装F22战斗机的AN/APG-77雷达的飞行试验,该雷达有2000个T/R组件,对雷达反射面积为1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设计要求为120—220KM。

综合了探测、敌我识别、电子侦察和电子干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低截获概率(也就是说不易被对方雷达告警器发现)。

可以说美国在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

除了APG-77雷达以外,美国还在原有的PD雷达上进行改进,换装相控阵天线,例如计划给F18E战斗机换装APG79雷达和给F15换装的APG63(V)3雷达等除此之外,英、法、德三国联合研制机载固态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2001年已经完成具有1200个T/R组件的全尺寸样机的试验工作,但是离实用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前苏联在八十年代初即研制出无源相控阵雷达,装备于米格31战斗机上,搜索距离200千米,对战斗机的跟踪距离达到90千米以上,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的4个,这在当时已经是比较先进的了。

目前俄罗斯正在努力发展有源相控阵雷达,但离实用化也有很大的距离。

目前世界上另一种装机实用化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为日本F-2战斗机所采用的火控雷达,这反映了日本在电子工业上的技术实力。

该雷达包含800个T/R 组件,公开的探测距离为80KM(中等战斗机目标)。

如果这个数据属实的话,则说明日本虽然在半导体生产技术上比较先进,但是在雷达系统设计上的能力仍嫌不足。

我国从六十年代开始即开展相控阵技术的研究,并于七十年代研制成功7010大型远程相控阵雷达,曾出色的完成了观测美国天空试验室和苏联核动力卫星殒落任务,引起世界重视(相关资料可查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站文章)。

在九十年代又研制出YLC-2全固态相控阵远程警戒雷达(第二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上展出)。

机载预警雷达概论

机载预警雷达概论

机载预警雷达概论机载预警雷达概论一、预警机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 预警机是一种装有远距离搜索雷达、数据处理、敌我识别以及通信导航、指挥控制、电子对抗等完善的电子设备,集预警、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于一体,用于搜索、监视与跟踪空中和海上目标,并指挥、引导己方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作战支援飞机[1]。

2. 预警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问世,曾被用于越南战争,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东战争中的“贝卡谷地”之战,预警机创造了一边倒的军事奇迹,才受到世界军事强国的密切关注。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90架战斗机在E-2C预警机的指挥下,向黎巴嫩贝卡谷地发起进攻。

E-2C预警机先敌发现前来支援的近百架叙利亚战斗机,适时干扰、遮断它们与地面指挥部的联系,以损失1架战斗机的代价,一举击落、击伤叙利亚战斗机79架和7架。

3. 预警机已成为军队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战争整个作战体系的神经中枢。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动用了27架E-2C和11架E-3预警机参战。

E-2C预警机出动1183架次,飞行4700小时,用于预警和通信中继。

E-3预警机共出动448架次,飞行5546小时,指挥控制各型飞机9万架次的飞行。

由于空战中有预警机指挥控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未损失1架参战飞机,伊拉克飞机则被击落40余架[1]。

二、世界现役主要预警机及其机载雷达介绍4. 美国E-2C ,中高空目标探测距离480km,低空目标探测距离270km,可在复杂背景中同时跟踪300个目标,引导己方数十架飞机实施拦截。

︒“鹰眼”预警机。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载预警机,1968年开始研制,1973年交付使用,主要任务是掌握空情,对进犯的战斗机和导弹进行预警,配合航空母舰或地面指挥所完成对己方战斗机的作战指挥。

E-2C预警机先后使用了AN/APS-138、139和145三种型号的监视雷达,工作在超高频(UHF)波段,具有对空、对海、对地三种工作方式,方位覆盖3605. 美国E-3 ,小型低空目标探测距离300km,大型高空目标探测距离600km,可在复杂背景中同时跟踪600个目标,引导己方上百架飞机实施拦截,并具有良好的对抗各种人为干扰的能力。

美军雷达武器现状及发展趋势

美军雷达武器现状及发展趋势

美军雷达武器现状及发展趋势美军雷达武器是美国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美军的雷达武器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战场需求。

本文将对美军雷达武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解析。

一、美军雷达武器现状1. 陆军雷达系统美军陆军拥有多种不同类型的雷达系统,包括AN/TPQ-53 主动相控阵雷达、AN/TPQ-50 静止式多功能雷达、AN/TPQ-48 轻型远程雷达等。

这些雷达系统在侦察、监视、指挥和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美军提供了重要的战场信息支持。

2. 海军雷达系统美军海军拥有一系列先进的舰载雷达系统,包括SPY-1 相控阵雷达、AN/SPS-48 3D雷达、AN/SPS-73 海域搜索雷达等。

这些雷达系统不仅能够帮助舰船进行远程目标探测和跟踪,还可以进行空中、水面和水下目标的探测和追踪,为海军作战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1. 多功能化未来,美军雷达武器将更加注重多功能化,即在同一个雷达系统上集成多种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目标搜索、跟踪、识别和导引等多种功能,提高雷达系统的灵活性和多样化能力。

2. 网络化美军将加大对雷达系统的网络化建设力度,即不同雷达系统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将雷达系统纳入整体作战网络中,提高保障作战的一体化能力。

3. 自动化未来,美军将更加注重雷达系统的自动化能力,即通过人工智能和自主控制技术,使雷达系统能够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减轻作战人员的负担,提高作战效率和可靠性。

4. 抗干扰未来,美军将更加注重对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即加强雷达系统对电子战和网络攻击的抵御能力,确保雷达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5. 小型化未来,美军将加大对雷达系统小型化和轻型化的研究力度,即研发更加紧凑、轻便、便携的雷达系统,以适应未来作战场景的需要。

美军雷达武器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战场需求,将更加注重多功能化、网络化、自动化、抗干扰和小型化等方面的发展。

“甲虫-AE”有源相控阵雷达简介

“甲虫-AE”有源相控阵雷达简介

“甲虫-AE”有源相控阵雷达主要用于装备俄最新式的米格-35战斗机。

据介绍,装备该型雷达可显著提升战机的作战能力。

此前进行的飞行测试显示,装备“甲虫-AE”后的米格-35对一般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不少于250-300千米,而且对隐形目标也具有较好的探测能力。

“法扎特隆无线电制造科学研究所”公司介绍说,“甲虫-AE”的探测距离要明显大于现役第四代战机的雷达。

此外,该雷达凭借其出色的合成孔径能力还能够绘制较高精度的地图。

“甲虫-AE”不但能分辨移动目标,而且还能通过二次识别确定出它们的准确型号,尤其是,它能够确定出一个集群目标中单个目标的数量。

RQ-4B全球鹰Block 40无人机(UAV)东方网3月12日消息:据周三宣布的一份价值2450万美元的合同,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航空系统部门将与雷神公司空间机载系统部门合作,联合开发和安装一种先进空对空和空对地雷达系统,用于诺·格公司的RQ-4B全球鹰Block 40无人机(UAV)。

位于马萨诸塞州汉斯科姆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电子系统中心要求诺·格公司和雷神公司开发并演示用于全球鹰Block 40无人机的“多平台雷达技术嵌入项目(MP-RTIP)”技术。

MP-RTIP项目正在开发一种模块化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系统,可扩展应用于不同类型飞机,尤其是“全球鹰”无人机和“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oint STARS)”飞机。

雷神公司空间机载系统部门是MP-RTIP项目的主要分包商,负责雷达系统的硬件开发。

正在生产的MP-RTIP系统基于诺·格公司以前开发的雷达技术,包括空军E-8联合星飞机和现有的“全球鹰”雷达。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陈皓)“鹞鹰”无人机近日,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鹞鹰”无人机首次成功实现了高精度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和高光谱光学载荷双装载科学试验飞行!该试验飞行历经4小时30分,标志着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无人机遥感载荷综合验证系统”重点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攻克了无人机实现双装载遥感飞行技术难题,第一次成功实现了高精度、多载荷、同平台遥感成像,获取了有重要科研价值的数据!由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牵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所、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单位参与的“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无人机遥感载荷综合验证系统”重点项目,旨在通过开展遥感载荷性能指标综合飞行验证关键技术研究,建成我国无人机遥感载荷综合验证系统,实现无人机民用遥感系统技术工程性突破,拓展无人机技术的应用领域,与有人航空遥感形成互补的完整体系,促进我国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产业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G77所采用的有源收发组件模块
F22猛禽战斗机
AN/APG一77雷达采用有源相控阵技术,同时产生多个波束:一组波束用于检测和定 位目标,并引导第二组波束实施干扰,第三组波束则可与己方进行通信联络,用时分 方法进行电子情报搜集、实施干扰、监视或通信。用软件对辐射强度、时机进行控制, 实现灵敏波束搜索/跟踪。脉间变频。快速扫描使敌方难以检测和定位⋯。
F22猛禽战斗机
F-22“猛禽”(英语: F-22 Raptor)战斗机 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 丁和波音联合研制的单 座双发高隐身性第五代 战斗机。F-22是世界上 第一种进入服役的第五 代战斗机
F22猛禽战斗机
雷达中的“猛禽”AN/APG-77有 源相控阵机载火控雷达,每个阵 元峰值功率达到10瓦,阵列有 2000多个阵元。至此,有源相控 阵雷达成为世界雷达强国用于改 进三代机以及装备新飞机的最佳 选择。
歼10B猛龙战斗机
歼-10B((英文:J10B或F-10B,国内代 号:猛龙),是中国 第三代歼-10的改进 型战斗机,为单座、 单发、多用途、配备 先进机载设备(相控 阵雷达)的先进战斗 机。
歼10B猛龙战斗机
歼十B雷达猜测:有源还是无源?
歼10B猛龙战斗机
有资料显示, 上世纪60年代 前苏联的战斗 机,火控雷达 在地面开机。 可在800米内烤 焦一只鸡。由 此,本机做个 对比......
抗干扰的优势
(1)AN/APG一77采用了空间滤波处理,相控阵天线通过适当选择天线单元的加权 值,可以在目标方向形成增益很高的主波束,而在干扰方向使信号相互抵消形 成天线方向图零点,从空间区分目标和干扰。 (2)AN/APG一77采用了时间滤波处理,时间滤波的目的是从频率上进一步抑制从 天线主波束进来的干扰,空域滤波已将主波束以外的干扰抑制了;但若干扰方 向和目标方向相同,如主波束方向的地杂波、目标携带的干扰机发射信号等, 空域滤波无法解决。但只要目标在运动,干扰和目标回波的多普勒频率是不一 样的,时间滤波将从频率上进一步区分目标和干扰。
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远距离、多 目标、 气象探测、全天候能力, 可探测低可见度目标,并同时控 制多枚导弹攻击
雷达的扩展功能有:空/地合 成孔径雷达地图、改进目标的 识别、扩大工作区(通过设置旁 阵列实现)。
火控雷达采用的抗侦察、抗干扰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抗电子对抗侦察的优势






抗电子对抗侦察的优势
(1)AN/APG一77采用了频率捷变技术,要求施放干扰方的信号接收机灵敏度高, 动态范围大,全部截获频率捷变信号,以快速地测定信号到达的方位角和俯仰 角 (2)AN/APG一77是相控阵雷达,要求施放干扰方在信号侦收截获时要利用脉内调 制波形进行分选,因此测角精度要高,要具有测量脉冲幅度的能力,以便于这 一参数能用于信号分选。 (3)AN/APG一77相控阵雷达参数的内容多,结构复杂,使电子对抗侦察设备的数 据库和目标识别软件很复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战斗 机雷达介绍
知识回顾
什么是相控阵雷达? 相控阵雷达(英文:Phased Array Radar,PAR):即相位控制电子扫描阵列雷达 机制:它利用大量个别控制的小型天线元件排列成天线阵面,每个天线单元都由独 立的开关控制,基于惠更斯原理通过控制各天线元件发射的时间差,就能合成不同 相位(指向)的主波束,而且在两个轴向上均可进行相位变化;与托马斯·杨的双 缝实验相似,相控阵各移相器发射的电磁波以建设性干涉原理强化并合成一个接近 笔直的雷达主波瓣,而旁瓣则由于干涉相消而大幅减低。 相控阵分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与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前者技术门槛较低, 在上世纪80年代已有较成熟的系统部署于舰艇及中/小型飞机上;后者性能更优异, 到90年代末期服役。 相控阵雷达解决了传统机械扫描雷达的种种问题,反应速度、目标更新速率、多目 标追踪能力、分辨率、多功能性、电子反对抗能力等都远优于传统雷达 。
知识回顾
有源相控阵雷达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每个辐射器都 配装有一个发射/接收组件,每 一个组件都能自己产生、接收电 磁波,因此在频宽、信号处理和 冗度设计上都比无源相控阵雷达 具有较大的优势。正因为如此, 也使得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造价昂 贵,工程化难度加大。但有源相 控阵雷达在功能上有独特优点, 大有取代无源相控阵雷达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