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隐形战机的隐身机理共32页文档
隐形战斗机

隐形战斗机的强大威力
•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派出了42架F-117A隐 形战斗机,出动1300余架次,投弹约 2000吨,在仅 占2%架次的战斗中去攻击了40%的重要战略目标, 自身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期间,美军派出的隐形战斗轰炸机,其 作战效能是F15战斗机的3—9倍。 此外,美国最新式的F22型隐形战斗机载弹 量可与F16战斗机相当,而突防能力和生存 能力比目前的常规飞机高18倍以上。
外形结构方面
SR-71“黑鸟”飞机 • 隐形飞机的 外形上避免 使用大而垂 直的垂直面, 最好采用凹 面,这样可B-1隐形轰炸机 以使散射的 信号偏离力 图接收它的 雷达。例如: 他们两个都是采用的弯曲机身设计
• 其次,隐形飞机采用非金属材料或者雷达 吸波材料,吸收掉而不是反射掉来自雷达 的能量。 • 雷达吸波材料分两大类,一类是谐振型, 一类是宽频带型。其中谐振型雷达吸波材 料是为了某一频率而设计的、以磁性材料 为基础、能把相消干涉和衰减结合起来的 吸波材料。宽频带雷达吸波材料通常通过 把碳耗能塑料材料加到聚氨酯泡沫之类的 基体中制成,它在一个相当宽的频率范围 内保持有效性。把雷达吸波材料与雷达通 透的刚性物质相结合,就形成了雷达吸波 结构材料
隐形战斗机
——BY呼啦胖子
• 所谓“隐形战斗机”,并不是眼睛看不见 的战斗机,而是一般雷达“看不见”的飞 机。
让我们了解下隐形战斗机的隐形原理
• 雷达是靠发射电磁波然后检测反射回来的 信号再通过信号的放大进行工作的。 • 普通战斗机机身通过结构或者涂料的技术 使得雷达反射面积尽量变小。这时就存在 反射面积的大小问题。 • 隐形战斗机则是通过特殊结构设计使得雷 达波出现漫反射和通过特殊涂料吸收雷达 波使得反射面积在雷达天线检测下只有零 点几个平方米。
隐形战机不被雷达发现的原理是什么?

隐形战机不被雷达发现的原理是什么?谢谢小虎邀请。
简单的的说说隐身飞机不被雷达发现的技术。
说怎么隐身之前先说说雷达是怎样发现空中或海面上的目标的。
上面的这张图是不是雷达?确切的说不是——这是卫星接收天线或者是射电望远镜接收天线。
很多的军迷认为这种天线就是雷达实际上就错了很多。
真实的雷达是这样的或者是这样甚至是这样的以及这样的当然由于功能的不同雷达的外形也会各异。
从更先进的相控阵雷达来看雷达越来越接近于一个平板了。
但整体上雷达的基本结构没有太大变化就是发射源——接收放大装置。
雷达利用了物体(不一定是金属)反射雷达波的特性来发现远方的物体。
隐身飞机要从雷达上隐形那么就要尽量减少对方雷达接收到自身的反射雷达波。
从二战德国开始就已经研究隐身飞机了。
例如图片上的霍顿9型。
相比二战同期的飞机雷达波反射信号小的惊人。
后来德国战败这些资料就辗转流落到美国的诺斯罗普公司了。
对!生产B-2和YF-23的那家公司。
那么减小雷达反射截面就成为了隐身飞机的一个重要指标。
不过并不完全等同于大家经常说的RCS。
RCS是隐身飞机气动外形设计的一个参考隐身但是绝对不是一个重要设计指标。
但rcs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
以Rcs作为指导设计的隐身飞机只有f-117一架。
剩下的隐身飞机则是从另一个方面综合考虑了——吸波材料。
通过各类型的吸波材料将射到飞机上的雷达波转化成热能从而大幅度的降低反射信号强度。
目前各国隐身战斗机的rcs都要比F-117大,不过实际雷达信号还会比F-117低一个数量级,。
隐形飞机的原理

,那隐形飞机的隐形方法就是:
一外形,这个原理很简单,你拿一面镜子,对着自己,如果你可以看见自己,那说明这个波被原路返回了,如果相对于雷达来说,这就是飞机被发现了。但是如果你把镜子的角度偏一偏,就会看不见自己,说明这个波被偏转走了,没有原路返回,相对于雷达来说这个波发射出去,没能原路回到接收机上,那雷达就无法发现隐形飞机了;所以我们知道的隐身飞机,F-117/F-22/B-2的样子都是怪怪的。
三、红外隐身,飞机的发动机是个大热源,非常烫,这样的话红外线探测装置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就发现飞机。为此,隐身飞机会将喷出的热空气提前与周围的冷空气混合,以降低飞机发动机喷出的气体温度;或者干脆将喷口的位置换到飞机的背上,用飞机自己的机体挡住这个喷口,以便降低红外线探测的距离。同样的,这个降低也是有限度,比如原来温度是900度,现在混合一下,也最多降低到500度,相对于背景温度的几十度甚至零下几十度来说,还是很明显。所以它也只能是降低红外线的探测距离,而不是完全探测不到。
隐形飞机之所以能“隐身”,主要是通过降低飞机的电、光、声这些可探测特征,使雷达等防空探测器不能够早期发现来实现的。 为了减弱飞机电、光、声这些可探测特征,这种飞机在外形设计上采用了非常规布局,消除小于或等于90°的外形夹角,发动机进气口置于机身背部或机翼上面,采用矩形设计并朝上翻。2个垂直尾翼均向外斜置,机身与机翼融为一体,使飞机对所有雷达波形成镜面反射,减小雷达回波。在材料使用上,大量采用宽波段吸波性轻质耐热复合材料,并在表面涂覆放射性同位素涂层,通过同位素放射高能粒子,使周围空气形成等离子屏障。在离子与电磁波相互作用过程中,吸收雷达波和红外辐射,整机雷达反射面降到1平方米以下。即使这一点反射,也因通过等离子体的绕射、散射而造成雷达测量上的涂层,第一种反射偏转方法有一个致命局限,那就是雷达相对飞机的位置必须得是固定的,不能变化。还是就镜子来说,虽然偏转了一个角度,你在目前的位置看不到自己了,但是如果你稍微换个位置,就又可以看到自己了,这时的隐形偏转就失灵了。所以飞机还会涂上隐身涂层,这是一种特殊的涂料,他可以将射到自己身上的雷达波全部吸收掉,而不是偏转或者反射回去,这样一来雷达的接收机还是无法收到回波,一样发现不了飞机。但是如果你注意,你会发现我们的收音机都会有FM和AM两个波段,这是因为电磁波不同的波长特性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这种隐身涂层也不是万灵的,他只能针对特定的波长吸收,对于不在这个波长段里的雷达波,它一样无效,还是会被发现;
飞机的隐身措施

飞机的隐身研究及措施隐形对于一般人来说都不陌生,虽然这些说法大多数来自小说和神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隐形的例子。
比如说变色龙就能够通过改变自己的颜色来进行隐形。
人们通过研究仿生学,并且应用了最新的技术和材料,终于在庞大的飞机上也实现了隐形。
从原理上来说,隐形飞机的隐形并不是让我们的肉眼都看不到,它的目的是让雷达无法侦察到飞机的存在。
隐形飞机在现阶段能够尽量减少或者消除雷达接收到的有用信号,虽然是最为秘密的军事机密之一,隐形技术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
一.飞机的隐身研究隐身技术定义是:在飞机研制过程中设法降低其可探测性,使之不易被敌方发现、跟踪和攻击的专门技术,当前的研究重点是雷达隐身技术和外形隐身技术。
简言之,隐身就是使敌方的各种探测系统(如雷达等)发现不了己方的飞机,无法实施拦截和攻击。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便开始使用隐身技术来减少飞机被敌方雷达发现的可能。
雷达隐身技术避开雷达是实现隐身的关键。
雷达隐身技术是怎样实现的呢?首先我们得分析雷达的工作方式,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设备。
由于无线电波具有恒速、定向传播的规律,因此,当雷达波碰到飞行目标飞机、导弹等时,一部分雷达波便会反射回来,根据反射雷达波的时间和方位便可以计算出飞行目标的位置。
由此可见,飞机要想不被雷达发现,除了超低空飞行避开雷达波的探测范围外,就得想办法降低对雷达波的反射,使反射雷达波弱到敌人无法辨别的地步。
衡量飞行器雷达回波强弱的物理量为雷达散射截面积(英文名称RadarCross-Section,缩写为RCS),是指飞机对雷达波的有效反射面积,雷达隐身的方法便是采用各种手段来减小飞机的RCS。
例如美国的B-52轰炸机的RCS大于100平方米,很容易被雷达发现,而与其同类的采用了隐身技术的轰炸机B-2的RCS约为0.01平方米,一般雷达很难探测到它。
二.飞机的隐身措施1.可见光隐身(运用隐蔽色降低肉眼可视度。
飞行器隐身技术-文档资料

31
捕食鸟"Bird of Prey"—波音公司
发展背景:
● 冷战结束,美国一强独大, 为了适应其干涉世界事务的需 求,并且要满足“非接触、零 伤亡”局部战争的需求,需要 一种飞行速度更快、更加隐身 、制造工艺更加便利、研制和 维护成本更低、储存和部署更 加容易的第五代飞机(无人作战 飞机UCAV);
● 目的在于验证无尾战斗机在 提高飞机敏捷性上的优势及其 稳定性、操纵性的满足程度;
● 项目开始于1994年2月。
06.06.2020
36
X-47 Pegasus“飞马”
06.06.2020
1:1模型 灰丘 RCS测试3场7
X-47 Pegasus“飞马”
发展背景:
● X-47由Northrop Grumman公司和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 共同研制,无人驾驶飞机做成箭头形状 ,飞机长度为8.37米,翼展为8.34米;
●强调全面的隐身概念,在第四代 飞机基本解决雷达隐身问题之后, 红外隐身和可见光隐身在第五代飞 机的设计上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06.06.2020
34
X-45—波音公司
06.06.2020
35
X-36—美国麦道公司
发展背景:
● 麦道公司与NASA合作研究 的按照1:3.57缩比的隐身战斗 机验证机;
16
隐身飞机
隐身飞机的产生和 发展是国际政治格局 的变化、飞机作战环 境的变化(尤其是雷 达和电子战技术的爆 炸性发展)及隐身技 术的进步等多种因素 综合的结果。
06.06.2020
17
隐身飞机的发展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由于隐身概念的引入和 逐渐发展对传统的航空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均带来 了巨大的变革。由于传统的隐身飞机如F-117和B-2过 分强调低可见性而忽略了可负担性,从而造成飞机的 使用和维护费用过高,降低了飞机的使用效率。从以 F-22为代表的第四代和X-45为代表的第五代隐身航空 器,通过提高隐身设计技术水平,在隐身与飞机性能 、可负担性等其它重要性能之间取得了最佳的折衷。
隐身飞机隐身问题剖析(中)——红外隐身

隐身飞机隐身问题剖析(中)——红外隐身隐身飞机隐身问题剖析远望智库高级研究员杨军威二、红外隐身通过雷达隐身措施,可将雷达对隐身飞机的探测距离压缩到了60km左右。
然而,F-22正常的作战状态有时处于超声速巡航状态,其红外辐射特征明显超过三代机,大气条件良好情况下,机载红外传感器对F-22的探测距离超过80km,红外隐身问题又凸显出来。
原来处于辅助角色的红外传感器(如苏-27),对于探测隐身目标,上升到了主传感器的地位。
因此,在雷达隐身的基础上,隐身飞机还要考虑红外隐身的问题。
(一)飞机红外隐身基本特点飞机红外隐身具有以下六个基本特点。
1.有源辐射特性与飞机雷达散射特性RCS不同的是,飞机红外辐射是一种有源目标特征,敌方可利用被动传感器进行探测,红外隐身的实质是一个低截获(LPI)问题。
飞机的红外辐射来源于飞机的蒙皮热辐射、发动机尾喷管热辐射、发动机排出的尾焰辐射以及飞机对环境辐射(太阳、地面和天空)的反射。
飞机蒙皮热辐射由两部分组成,飞机飞行时气动加热形成的蒙皮热辐射和蒙皮对环境辐射(太阳、地面和天空)的反射。
由于对环境辐射的反射较为复杂,且影响较小,因此可以忽略。
2.单一参数描述与雷达隐身相似的是,红外隐身可以也用单一参数——红外辐射强度进行定量描述。
红外辐射强度是一个与飞机结构、表面涂料和飞行状态密切相关的变量,也是飞机的一种固有特性,一旦设计定型后就基本确定。
3.取值方向明确红外隐身与雷达隐身相似,参数的取值方向十分明确,属性也是越小越好,同样是需求与可能之间的权衡,要与雷达隐身性能匹配。
4.固有设计特性飞机的红外隐身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结构、涂层和飞行状态。
结构和涂层是设计参数,设计一定,则红外隐身性能就基本确定。
因此,飞机的红外隐身性能是飞机的固有设计特性,其属性是越小越好。
可以通过飞机的结构设计来减少飞机红外辐射的强度或被探测到的概率,如采用遮挡设计,减少发动机红外辐射被侧面探测的概率;采用翼面蒙皮下燃油管散热等措施,以减小翼面的红外辐射。
隐形飞机为什么能隐形

隐形飞机为什么能隐形(2010-02-02 16:53:34)分类:国事·军事隐形飞机之所以能“隐身”,主要是通过降低飞机的电、光、声这些可探测特征,使雷达等防空红外探测器不能够早期发现来实现的。
为了减弱飞机电、光、声这些可探测特征,这种飞机在外形设计上采用了非常规布局,消除小于或等于90°的外形夹角,发动机进气口置于机身背部或机翼上面,采用矩形设计并朝上翻。
2个垂直尾翼均向外斜置,机身与机翼融为一体,使飞机对所有雷达波形成镜面反射,减小雷达回波。
在材料使用上,大量采用宽波段吸波性轻质耐热复合材料,并在表面涂覆放射性同位素涂层,红外探测器通过同位素放射高能粒子,使周围空气形成等离子屏障。
在离子与电磁波相互作用过程中,吸收雷达波和红外辐射,整机雷达反射面降到1平方米以下。
即使这一点反射,也因通过等离子体的绕射、散射而造成雷达测量上的误差,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
此外,发动机还采用了楔形二元喷管。
外壳、机匣采用蜂窝状结构,使红外辐射降低90%,噪声也大为减小,真正做到不见其身、不闻其声。
机体骨架和蒙皮使用隐形材料、表面隐形涂料、外形隐形结构、降红外辐射技术、降噪声技术、电子干扰技术等。
能吸收雷达波的材料有多种,如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碳化硅丝啬强铝复合材料等。
表面涂料镍钴铁氧体,金属和金属氧化物超细粉末组成的隐形涂料,能使照射上来的雷达波的磁损耗加大,起到吸收、透波作用。
隐形飞机外形结构也很特殊,机身剖面呈棱形、锥形,没有尾翼,改用倾斜的V形双立尾,这都能破坏雷达波产生回波。
B-2隐形轰炸机翼展52.43米,机身长21米,这样大的飞机雷达散射截面只有0.05平方米,隐形效果极好。
为了对红外探测器隐形,隐形飞机发动机的进、排气口设置在飞机顶部,并在排气口安装排气机和吸热装置,减少发动机喷口的热源,不使地面的红外探测器探测到飞机的红外辐射。
至于噪声,隐形飞机安有吸声装置,也采用噪声极小的飞机发动机。
歼20隐身原理

歼20隐身原理
歼20战斗机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战斗机,具备了先进的隐身能力,成
为中国空军的重要装备之一。
那么,歼20的隐身原理是什么呢?
首先,歼20的隐身原理主要体现在其外形设计上。
歼20采用了大量的斜面、
平滑曲线和隐身材料,使得其在雷达波照射下具有很小的雷达截面积,从而减小了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概率。
此外,歼20还采用了隐身涂料,能够有效吸收雷达波,减少雷达波的反射,进一步提高了隐身性能。
其次,歼20的隐身原理还体现在其飞行控制系统上。
歼20采用了先进的飞行
控制系统,能够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了飞行员的操作,降低了飞机在空中被探测到的可能性。
同时,歼20还配备了先进的电子干扰设备,能够干扰敌
方雷达系统,进一步提高了飞机的隐身性能。
此外,歼20的隐身原理还体现在其发动机上。
歼20采用了国产的涡扇-15发
动机,具有较高的推力和燃烧效率。
这种发动机采用了隐身设计,减少了发动机在红外和雷达波段上的热量和辐射,降低了被敌方导弹锁定的可能性,提高了飞机的隐身性能。
总的来说,歼20战斗机的隐身原理是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外形设计、飞
行控制系统和发动机等多个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歼20具有较高的隐身
性能,能够更好地执行作战任务,保障国家的空防安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歼20的隐身性能还会不断提升,为我国空军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