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3.doc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化学《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掌握结合事例分析的能力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200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

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5.2所示)——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能源消费量很大。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案: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案: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掌握结合事例分析的能力。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中国能源现状,启发其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

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程(200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

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5.2所示)——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能源消费量很大。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学案(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高中地理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学案(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以及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

2.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3.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存在⑥地区差异(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⑦能源相对贫乏,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西部地区因⑧经济水平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⑨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2)⑩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3)具有清洁优势的⑪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1)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⑫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2)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⑬鄂尔多斯。

(3)油气发展战略:稳定⑭东部,发展⑮西部。

思维活动如何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答案资源跨区域调配是由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和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的需求差异产生的。

分析时明确资源分布较少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资源紧缺区的紧缺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也包括利用过程中的问题等。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地区项目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资源开发、经济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变为⑯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⑰能源紧张状况,推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有选择地发展以⑱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推动其向⑲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东输的西气在很大程度上可促进东部的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⑳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投资效应和骨干工程的带动效应)东部地区进行的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将极大地带动东部城镇○21基础设施建设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地区项目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有利影响促使西部能源结构○22气化的实现,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压力改变以○23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24大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不利影响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

必修三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必修三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影响,而且还要关注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这种影响需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从而教给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由于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很大,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

在区域分布上都存在着相对富集和相对贫乏的现象,与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却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量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开发。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我国先后实施若干资源调配工程。

这对我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主要介绍了我国东西部能源资源分布、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

通过比较强调天然气作为能源具有的特点,来突出它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意义。

这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是在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调配原因的基础上,对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具体分析和概述,这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教材运用大量资料,介绍了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

强调西气东输不仅仅是一条输气干线,而且为沿途各省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真正体现了西气东输工程不仅实现了“东、西部双赢” ,还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

[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课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发现状,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教案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教案背景1.模块:必修3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五章第一节5.学时数:40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学三维目标:①.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如起点、终点、经过的主要省区。

(2)能通过读教材中附图,分析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3)能理解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4)了解其他三大跨区域调配工程的线路及对区域发展来的影响。

②.过程与方法(1)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整理归纳,加强理解。

(2)逻辑分析法:运用相关图表及文字信息,分析“西气东输”的原因,进而归纳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意义。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出区和输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辩证的看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高中地理“必修1”,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2”,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必修3”在上述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第五章是前四章内容的总结、递进和深化。

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影响,而且还要关注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掌握结合事例分析的能力。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从具体意义分析(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在西部地区,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全部、管道投资的3/4都在中西部地区。

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稳定可靠,从而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②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西部地区虽具有资源优势,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西气东输则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思考1.通过西气东输,我国政府是如何协调东西部发展的?点拨:从西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东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高,资源从西部输送到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

高中地理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理解资源跨区域的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问题式讨论五、教学思路(过程):图表点拨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之一: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

读图5.2“我国东部、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站全国的比例(1998)”,得出结论:东中西部各自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各地区进一步发展。

让学生懂得读扇形图,并提高在读图中总结知识的能力。

知识联系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之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联系第三章第一节图3.2,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弊端。

读图思考:读图5.3“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分析天然气的突出优点和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得出结论:我国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让学生掌握对比分析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资料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之三:我国油气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资料补充:大庆油田产量在逐年递减和中西部和海上油气勘探和开发资料,得出结论: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和归纳总结的方法。

学习主题Ⅱ:案例分析——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引导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应该从国家层面上分析,着眼对各产业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不仅只局限于输气管道的建设,还会激活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

让学生明确分析问题应该抓住整体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读图分析影响一: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读图5.4“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明确两个“效应”。

(1)西气东输骨干工程的带动效应;(2)投资效应,促进形成锌的经济增长点。

让学生掌握读联系图的方法,并能从读图中归纳总结。

分析归纳影响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归纳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 背景1.1 西气东输的意义西气东输是中国油气资源向东部地区输送的重要管道工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自2004年开始,西气东输工程已投资超过2600亿元,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1.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资源跨区域调配是指不同地区的资源互相调配,以满足各地区的需要。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正是一种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典型案例。

通过经济手段,使得国内石油气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实现了地区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为我国的能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 西气东输的建设2.1 工程概况西气东输工程全长约4300公里,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资建设,投资总额超过2600亿元。

该工程主要由四条管道组成,分别为西北、中间、东北和中海油线路。

其中,西北线路和中间线路已建成投产,东北和中海油线路正在建设中。

2.2 工程进展情况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历经了10多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就。

其中,西北线路于2004年开始建设,2005年投入运营;中间线路于2007年开始建设,2010年通气;东北线路于2012年动工,目前正在建设中;中海油线路于2013年开始建设,目前正在建设中。

目前已形成完整的西北、中间和中海油三大输气干线,以及多条支流。

3. 西气东输的意义3.1 促进能源利用的有效性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使得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能够有效地输送至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西气东输工程还能够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

3.2 保障国内能源供应通过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我国不再仅依靠对外进口天然气,而是实现了国内资源的大规模调配,保障了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

这对于国家在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4.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启示4.1 资源配置要考虑跨区域调配资源配置是建设我国资源能力和保障能源供应的基础,而跨区域调配是实现资源优化利用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结合事例分析的能力。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
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天然气开发建设
主干管道建设
东部用户管网建设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2002 年 7 月正式开工建设,2004 年实现全线贯通)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
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
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
4200 千米。

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120 亿立方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5.2所示)
——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
挥。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源消费
量很大。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

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

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⑵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
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
③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④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⑶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煤炭天然气
优点①开采成本低②储存、运输方便①清洁②使用方便③燃烧效率高④
③价格便宜比较价格低
缺点①使用不方便②燃烧效率低③①开采、储运难度大②技术要求高
废气、废渣排放量大③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思考
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点拨:从天然气的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方面思考。

2.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
原因是什么 ?
点拨: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煤炭的缺点逐渐明显,加之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方面思考。

3. 2002 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只有2. 7%。

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点拨:通过比较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预测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

⑴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
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青海 ( 柴达木盆地 ) 、川渝 ( 四川盆地 ) 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⑵开发利用现状
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

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使西部地区
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活动: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

1.西部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点拨:西部天然气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
斯高原等,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点拨:相对来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3.西部地区的技术力量。

点拨:西部地区技术力量较弱,且缺乏作相应研究的配套设施,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技术
要求较高。

4.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需求。

点拨: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对能源的需求较少,形不成促使天然气勘探、开发的
市场动力。

四、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
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从具体意义分析
⑴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在西部地区,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全部、管道投资的3/ 4 都在中西
部地区。

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
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
新的经济增长点。

⑵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稳定可靠,从而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②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⑶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虽具有资源优势,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西气东输则
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思考
1.通过西气东输,我国政府是如何协调东西部发展的?
点拨:从西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东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高,资源从西部输送到东部,不
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

2.通过西气东输输送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进口天然气的3/ 4、同等热值煤气的2/ 3。

你认为是否应该提高天然气的价格,以促进西部的发展。

点拨:可以从不同方面分析。

⑷对环境的影响
①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据监测显示,在同等热值的情况下,与煤炭相比,利用天然气作燃料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
粉尘等污染物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长期高度依赖煤炭,例如,上海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70%。

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

②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

③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阅读
通过该材料的阅读,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1.西电东送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地区的电
力资源,并输送电力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

2.西电东送工程将形成三大通道。

⑴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
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

⑵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千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⑶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

板书设计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1.基础: 2 .目标市场: 3 .主干管道: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2.从具体意义分析
⑴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⑵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⑶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⑷对环境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