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_语法讲义_中语素分类问题的思考
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语素分类分级探讨

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语素分类分级探讨多义语素是指在词汇中存在多个意义的最小语音意义单位,能够单独运用的语素。
多义语素有着不同的语音、语义和用法,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同级别的学生针对多义语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存在不同的差异。
因此,对多义语素的分类和分级,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多义语素的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1.基础类多义语素基础类多义语素是指那些最基本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多义语素,如“走”,“看”,“打”等。
这些词汇的意思通常会在专业词汇中得到扩展和拓展。
基础类多义语素是学生最早接触到的多义语素,也是使用最为频繁的多义语素,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必须重点讲解和解释这些多义语素的使用和意义。
专业类多义语素是指那些在特定领域中使用的多义词汇,如医学词汇、法律术语等。
与基础类多义语素相比,专业类多义语素使用的场景更加狭窄,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更难以理解和掌握,但对于学习某一领域的学生来说,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则具有相对较高的重要性。
文化类多义语素是指那些在汉语文化中产生出的多义词汇,如“龙”,“鸟”,“象”等。
这些词汇在汉语的思维体系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而其意义和用法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于学习汉语文化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多义语素会有助于更好地体会汉语文化的魅力。
基础级多义语素是指那些使用频率较高,对于初学者来说相对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多义语素。
这些多义语素通常是最基本的词汇,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初学者来说,这些词汇是必须要掌握的基础。
2.提高级多义语素高级级多义语素是指那些使用频率较低,且更为复杂的多义语素。
这些语素通常出现在较深奥的语法知识和较高级别的教材中,具有相对较高的门槛。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高级学生来说,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多义语素则是其汉语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和必要技能。
综上所述,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多义语素的分类和分级非常重要,其表示了不同级别的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学中需要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语素分类分级探讨

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语素分类分级探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多义语素是一个较难处理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对多义语素进行分类和分级。
多义语素是指含有多种意思的汉字或汉字部首。
在汉语中,大约有60%的字或部首都是多义字或多义部首。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语素通常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困扰。
因此,对多义语素进行分类和分级,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困惑,并提高汉语的教学质量。
多义语素的分类可以根据它们在语言中的作用和使用方式来分类。
例如,多义词可以分为形容词、动词、名词等不同类别。
多义词也可以根据其难度、范围、普通性和专业性等方面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多义语素的分类:1.基础性多义语素基础性多义语素是每个初学者学习汉语时都需要了解的基础语素。
这些多义语素指的是最基础的词汇,如“人、山、水、天、火、木等”。
这些多义语素的不同含义非常常见且基本,是理解汉语句子的基础。
学生首先应该重视这些多义语素的学习。
2.日常生活多义语素日常生活多义语素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的多义语素,如“家、车、路、钱、水等”。
这些汉字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
学生应该优先掌握这些多义语素并了解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实际含义。
3.学科类多义语素学科类多义语素通常是指在特定学科或领域中使用的多义语素,如“性、量、力、密度等”。
这些多义语素通常在专业学科的学习中出现。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学科需求进行学习。
4.固定词组中的多义语素固定词组中的多义语素通常是指在固定短语、成语、俗语、谚语等中使用的多义语素。
这些多义语素的定义和用法无法通过单独的词解释,只有通过整个短语的理解才能掌握它们的实际含义。
学生应该经常遇到这些固定词组,并尝试记住它们的含义。
多义语素的分级可以根据词汇的难度程度来进行分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多义语素分级:4.高级多义语素高级多义语素通常是指在学术研究、商务谈判、政府公文等高级通讯场合中使用的多义语素。
《语法讲义》读书笔记

《语法讲义》读书笔记“语法”二字听起来就颇有难度,小学开始学英语语法,到大学两年学了现代汉语和词汇学,虽仍有种种困惑,但小有收获。
大三年级有幸跟随老师学习《现代汉语语法学》,让我对这一课程的内容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汉语语法也由朦胧逐渐清晰明了起来。
结合本学期所学,拜读了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其内容对我之语法学的理解很有帮助。
本篇读书笔记,将结合黄廖本《现代汉语》、朱德熙先生的《语法问答》及吕叔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两本小册子谈一谈浅薄的几点收获。
一、总体分析这本书是朱德熙先生1961至1962年在北京大学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的讲义,至今已五十余年,却仍是汉语方向同学应必读的一本书。
先生是从物理专业转入语言研究的,作为一名重要的语法学家,他既有理科生的逻辑思维,又有文科生扎实的知识功底。
本书总体上是总分结构,最主要的两部分是词类和结构。
据我所读所感,内容上最突出的特点第一就是每一部分的讲解都非常仔细,每一章都划分为四至十九个小节不等,大部分知识在课上已经接触过,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初次会面,例如系位构造、系位组合等。
第二,书中具体词语的辨析和讲解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如“别人和人家”、“大家和大伙儿”、“跟和同”等,都进行了详解。
第三,书中常有组与组之间的对比,有时是相近的两组,比如讲存现宾语时对列举的A、B两组进行了对比,或者是变形对比,讲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时,把性质形容词做变形,换成跟它对应的状态形容词,从而得出二者的不同。
二、收获通读全书后,发现书中有一些观点是熟知的,但是也有一些不太了解或者是内容相同,其概念和归属有了一些变化,在这里谈几点思考的问题。
①粘合式结构和组合式结构我发现书中有三处提到了粘合式结构和组合式结构,分别在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和偏正结构,于是我把这三处放在一起研究了一下。
总的来说,粘合式就是前后两部分直接粘附,而组合式有的会加上“的”“得”或补语等。
述宾结构就是述语是单独的动词,宾语时单独的名词,二者直接粘合。
关于_语法讲义_中语素分类问题的思考

雁 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12,34 -5 63,789 ,-2:34 1,9(82;9<6
()*+ $$ ,-+ % ./0+ $&&’
关于《 语法讲义》 中语素分类问题的思考
李晓华
( 山西大学文学院
摘
山西 太原
&%&&&’)
要: 朱德熙先生的 《 语法讲义 》 在理论上有许多创新之处, 但在语素分类问题上有些提法欠妥。本文试
! "# !
理解时, 这个 “ 最” 只能看作一个后置成分, 素。在当 “ 最 +” 也就是说, 这是一个后置定位语素。 因此,我们在对语素进行分类时,仅从构词平面上考 虑是不够的,还应结合语义平面加以考虑,而不该将其笼 统定类。 这种方法不仅适合于定位、 不定位语素的划分, 对 于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的确立同样重要。 “ 一个汉字可 以代表若干个语素。……2 梳 2 是单纯词, 实际上仅指动作 2 梳头 2 、 2 梳棉 2 中的 2 梳 2 ) 的2 梳 2 ( 如: , 而指物的 2 梳 2 就是 一个不成词的语素,因为人们只说 2 用梳子或木梳或牛角 注释:
的范围。 因为大家都知道, 不管 “ 吗” 还是 “ 呢” , 本身就是一 个独立的词,其语法功能一般是放在句末或句中,表示某 ” “ ” “ 种语气或停顿。 如在 “ 你来吗? 、 谁去呢? 中, 吗” 和“ 呢” 都是作为独立的词存在的。也就是说, 是以词的身份进入 “ 句子的, 并非语素。朱先生还说: 前置定位语素永远不在 ” 句子末尾出现。 后置定位语素永远不在句子开头出现。 很 明显, 像句中的 “ 吗、 呢” 之类, 朱先生是把其当作语素而非 词来理解的。即语素可以单独入句。与我们前面论述的正 “ 好相反。 能够独立成词, 但又一般不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 词的单音节语素,尤其是一些表示语气和感叹的语素,可 ( 以称之为半自由语素。比如: 吗、 吧…… ” 张斌 《 新编现代 ) 我们暂撇开半自由语素这个概念,将注意力放在 汉语 》 “ 一般不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 上, 这说明, 这些表语气 的“ 吗、 呢” 一般只能独立成词, 倘若使它们和别的语素组 合, 那么这个组合体已经不再是一个词, 而变为句子了。 但 此教材之后也将 “ 吗、 呢” 等看作后置定位语素, 这是笔者
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语素分类分级探讨

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语素分类分级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着对多义语素分类不够系统和科学的现象。
学习者往往难以区分不同层次的多义语素,导致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出现误解和错误。
研究多义语素的分类方法和分级原则,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用这些分类方法与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促进汉语国际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语素的分类及分级问题。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学习者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需求也日益增加。
多义语素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在教学中如何对其进行分类和分级,对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分析不同学习者对多义语素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探讨其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性;2. 探讨多义语素的分类方法,从语义、语法和语用等多个角度入手,分析其分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3. 探讨多义语素分级的原则,包括根据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分类,以及如何根据不同语境进行合理运用;4. 分析多义语素分类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意义,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能遇到的问题;5. 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多义语素分类对教学的影响,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2. 正文2.1 多义语素的概念多义语素是指一个字或词具有多个不同的意思或用法的语素,在语言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多义语素可以是词义上的多义,也可以是语用上的多义,即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或用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语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并掌握汉语中的多义语素,以便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
对多义语素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多义语素的概念不仅包括词义上的多义,还包括语法上的多义以及语用上的多义。
通过对多义语素进行分类和分级,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了解多义语素的分类方法和分级原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汉语,提高教学效果。
关于《语法讲义》中语素分类问题的思考

第2 2卷第 3期
o0 0 6年 6月
雁 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OURNAL OF YANBEINORM AL UNI VERSI TY
Vo , 1 22 N0. 3
Jn2 0 u.06
关 于《 语法讲义》 中语素分类 问题 的思考
、
自 由和 粘 着
朱先生依据能否单独成句 , 将语素分 为 自由语素与粘 着语素。《 讲义》 中提出: 有的语 素能单独成句 , 例如 :好 、 “
看 、 ” , 的语 素 不 能 单 独 成 句 , 如 : 日、 、 ” 来 等 有 例 “ 民 衣 等 能 单 独 成 句 的语 素 叫 自由语 素 , 能 单 独 成 句 的语 素 叫 粘 不
的理论主张拓宽 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领域 , 为现代汉语 并
的语 法 研 究 树 立 了一 座 丰 碑 。朱 先 生 的学 术 专 著 《 法 讲 语 义 》 以下 简 称 《 义》 可谓 新颖 而 又 独 特 , 者 读 了 之 后 . ( 讲 ) 笔
实 感 受 益 非 浅 , 中 的 一些 独 到的 见 解 , 及 物 动词 的 分 书 如
自 由运 用 。 如果 说 词 和 固定 短 语 是 使用 单 位 , 么语 素 就 那
危害甚大 。” 连朱先生 自己也说“ 就 句子是 由词组成 的 , 可
以很 长 , 可 以很 短 。 短 的句 子 只 有一 个 词 。” 以 “ ” 也 最 并 好 为 例加 以说 明 : 在 这 类 句 里 。 素 、 、 子重 合 在 一 起 “ 语 词 句
朱 德 熙 先 生 堪 称 现 代 汉语 语 法史 上 的 大 家 , 对 现代 他 汉语 语 法 的研 究 和 发 展 做 出 了 不朽 的贡 献 。 的一 些 独 到 他
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语素分类分级探讨

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语素分类分级探讨一、引言汉语是一种充满韵味和多义性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语义和形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通常会遇到很多多义词,这些多义词在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多义语素的分类分级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语素的分类分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多义语素的分类多义语素是指一个词语有多个含义,这些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不同的语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语素的分类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进行。
1. 按照语义分类可以按照词语所表示的含义将多义语素进行分类。
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表示人的情感、行为、物品等不同的含义,可以将其按照这些不同的含义进行分类。
除了对多义语素进行分类外,还需要对多义语素进行分级,以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多义语素。
下面是对多义语素的分级方法。
1. 根据常用程度分级可以根据多义语素的常用程度进行分级。
一些常用的多义语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当优先进行讲解和练习,以便学习者更快地掌握和应用。
2. 根据语境分级可以根据多义语素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的含义进行分级。
一些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的不同含义比较明显的多义语素需要更细致地进行讲解和练习,以便学习者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
通过对多义语素的分类分级,可以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语境补全、多义词对比等方法,帮助学习者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多义语素的用法和含义。
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帮助学习者更全面地运用多义语素。
通过这些方法和途径,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和交流。
《语法讲义》读后

《语法讲义》读后语法讲义体会读朱德熙《语法讲义》的几点心得朱德熙的《语法讲义》出版于1983年9月,后多次在版。
并对书中的观点有误之处加以订正,如朱德熙先生在重印序言中说:“第七章把句首的处所名词和时间名词一律看成主语(7.2),其实有的是状语,例如,屋里坐,明天见。
这两类格式的区别可以从重音的位置看出来。
‘屋里坐’‘明天见’的‘屋里’‘明天’必须重读。
如果处所词、时间词作主语,重音只能落在后边谓语部分。
这一点是陆俭明同志告诉我的。
”朱德熙先生很有胆量承认自己的认识不足,是伟大学者的大胸怀。
《语法讲义》在我国学术界有很高的地位,构拟了以词组为本位的语法系统,是我国八十年代语法研究的一部具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力作。
直至今日其中的许多创见仍被学界加以借鉴和应用,是语法学界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
两次读来《语法讲义》一书,仍有很多不明白之处,加上朱德熙先生也说过,有些问题为什么那么处理,道理没有交代清楚。
我理解的也更是一知半解的了,读后也没有什么见解,但对本书的知识体系和特色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二、《语法讲义》的结构框架《语法讲义》共有十八章的内容,第一章语法单位是对整个语法体系内容的总体概括,有语素、词、词组、句子。
以下十七章的内容则是对其其进行的具体地、详细地阐释,概念、分类及相关语法问题,有词的构造,词类,六大结构,复句以及省略和倒装。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六章又是第三章词类的子章部分。
三、《语法讲义》的突出特点(一)词组为本位的观点。
汉语语法应以词组为本位,这是朱德熙先生首先提出并首先实践的。
他的《语法讲义》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
而在1982年发表的《语法分析和语钱体系》和《语法答向》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并论述了这一观点。
所谓汉语语法应以词组为本位,就是说“由于汉语的句子构造原则跟词组构造原则墓本一致,我们就有可能在词组的基础上来描写句法,建立一种以词组为基点的语法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范围。 因为大家都知道, 不管 “ 吗” 还是 “ 呢” , 本身就是一 个独立的词,其语法功能一般是放在句末或句中,表示某 ” “ ” “ 种语气或停顿。 如在 “ 你来吗? 、 谁去呢? 中, 吗” 和“ 呢” 都是作为独立的词存在的。也就是说, 是以词的身份进入 “ 句子的, 并非语素。朱先生还说: 前置定位语素永远不在 ” 句子末尾出现。 后置定位语素永远不在句子开头出现。 很 明显, 像句中的 “ 吗、 呢” 之类, 朱先生是把其当作语素而非 词来理解的。即语素可以单独入句。与我们前面论述的正 “ 好相反。 能够独立成词, 但又一般不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 词的单音节语素,尤其是一些表示语气和感叹的语素,可 ( 以称之为半自由语素。比如: 吗、 吧…… ” 张斌 《 新编现代 ) 我们暂撇开半自由语素这个概念,将注意力放在 汉语 》 “ 一般不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 上, 这说明, 这些表语气 的“ 吗、 呢” 一般只能独立成词, 倘若使它们和别的语素组 合, 那么这个组合体已经不再是一个词, 而变为句子了。 但 此教材之后也将 “ 吗、 呢” 等看作后置定位语素, 这是笔者
朱德熙先生堪称现代汉语语法史上的大家, 他对现代 汉语语法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他的一些独到 的理论主张拓宽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领域, 并为现代汉语 的语法研究树立了一座丰碑。朱先生的学术专著 《 语法讲 ( ) 义》 以下简称 《 讲义 》 可谓新颖而又独特, 笔者读了之后, 实感受益非浅,书中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如及物动词的分 类、 粘合、 组合观点的运用、 语气词的组合层次等都使人耳 目一新。当然对于其中诸如语素分类的问题, 笔者也有一 些自己的看法, 在此阐述如下: 一、 自由和粘着 朱先生依据能否单独成句, 将语素分为自由语素与粘 “ 着语素。 《 讲义 》 中提出: 有的语素能单独成句, 例如: 好、 “ 看、 来” 等, 有的语素不能单独成句, 例如: 日、 民、 衣” 等。 能单独成句的语素叫自由语素, 不能单独成句的语素叫粘 着语素。笔者认为, 以“ 能否单独成句 ” 作为划分语素的依 据是不妥的,因为语素最基本的功能是构词,而不是构成 短语或句子 ( 固定短语除外 ) 。 关于这一点众多学者已有论 述: “ 词是造句单位,语素是构词单位,词是由语素构成 ( ) 的。 ” 黄伯荣 廖序东 《 现代汉语 》 “ 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语素是构成词的要 素, 也是构成成语一类固定词组的要素。”( 胡裕树 《 现代 ) 汉语 》 “ 语素的作用和职能主要就是构词。因此,从总体上 看, 语素是一种构词单位, 尽管自由语素也可以单独成词、 自由运用。如果说词和固定短语是使用单位, 那么语素就 ( ) 是备用单位。 ” 张斌 《 现代汉语 》 收稿日期: $&&’ ! &% ! =>
! "# !
理解时, 这个 “ 最” 只能看作一个后置成分, 素。在当 “ 最 +” 也就是说, 这是一个后置定位语素。 因此,我们在对语素进行分类时,仅从构词平面上考 虑是不够的,还应结合语义平面加以考虑,而不该将其笼 统定类。 这种方法不仅适合于定位、 不定位语素的划分, 对 于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的确立同样重要。 “ 一个汉字可 以代表若干个语素。……2 梳 2 是单纯词, 实际上仅指动作 2 梳头 2 、 2 梳棉 2 中的 2 梳 2 ) 的2 梳 2 ( 如: , 而指物的 2 梳 2 就是 一个不成词的语素,因为人们只说 2 用梳子或木梳或牛角 注释:
#$$ “ “ 因此, 笔者认为, 吗” 、 呢” 之类, 我们首先 所不理解的。
可以将其看作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既而它们又以词的 身份进入句子中。所以我们不应该将其理解为定位语素, “ 看作定位词应该更确切些。 况且朱先生自己也说: 语气词 ” 是后置虚词, 永远读轻声。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给定位语素 和不定位语素下定义:语素和语素组合成词时,有的语素 位置是固定的,只能置于其他语素的前边或后边,有的是 不固定的, 我们将合成词 ( 或固定短语 ) 中位置固定的语素 称为定位语素, 位置不固定的语素称为不定位语素。笔者 认为典型的定位语素如:“ 老师 ” 、“ 老板 ” 、“ 老虎 ”等中的 “ “ “ “ 老” , 房子 ” 、 椅子 ” 、 胖子 ” 等中的 “ 子” 等。 也就是说, 一 “ 般来讲在合成词中作词缀的语素, 但也应该包括诸如: 菠 “ 菜” 中的 “ 菠” , 包袱 ” 中的 “ 袱” 这样一些在构词时位置固 定的语素。 三、 两个 “ 平面 ” 我们这里所说的两个平面专指构词和语义这两个平 面。如果一个语素只有一个义项, 那么从构词平面上分类 不会引起争议。但事实上, 多数语素字典上经常会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义项, 那么这几种义项就有可能分属不同的 功能类别。我们经常见到这种现象, 即有些定位语素和不 定位语素在书面上用同一个字表示。如 “ 老、 子、 化” 等, 在 不同的条件下,它们既可看作是定位语素,又可看作不定 “ 位语素。 “ 理化、 化工 ” 中的 “ 化” 为不定位语素, 绿化、 美 化” 中的 “ 化” 却是定位语素。 这种现象的产生, 正是由于作 为“ 理化、 化工 ” 中的 “ 化” 与“ 绿化、 美化 ” 中的 “ 化” 意义不 同所致。因此, 笔者认为, 不同的义项当代表不同的语素, 所以这两个 “ 化” 应分属不同的语素。 朱先生在 《 讲义 》 中曾 “ 的 提到 “ 最” , 他说: 最” 只能前置, 不能后置 ( 没有 “ % 最” 格式 ) 。 看到这句话, 笔者首先想到的是 “ 世界之最、 中华之 最” 这一类固定短语。 《 现代汉语词典 》 对“ 最” 的解释为: “ ! 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 " 居首位的; 没有能比得上的: 世界之最、 中华之最。 ” 尽管两个义项之 间有引申关系, 但我们仍将它看作 “ 最 $” 和“ 最 &” 两个语
图针对朱先生对语素的分类中存在的问题, 从自由和粘着、 定位和不定位、 两个 “ 平面 ” 三方面对语素的分类提 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语素; 自由; 粘着; 定位; 不定位; 两个 “ 平面 ”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3 文章编号: =&&? ! =?%? ! A $&&’ B &% ! &&"# ! &%
作者简介: 李晓华 ( , 女, 山西应县人, 助教, 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为语法、 修辞。 =?>& ! )
! "# !
对语素作自由与粘着的分类时,很明显透着这样一个意 思,即有些语素能直接成句。这显然与其后所说的语素、 词、 句子分别代表三个不同平面相矛盾。 “ 陆先生在 《 教程 》 中指出: 语法学里所谓 ‘ 自由 ’ 是指 能单说, 即能单独成句; 所谓 ‘ 粘着 ’ 是指绝对不能单说, 即 ” 不能单独成句。 因此笔者认为, 可以将词或短语分为自由 “ 和粘着, 但将语素划分为自由和粘着有些不妥。 根据能否 成句来确定语素的自由与粘着,是一种跨阶级的分析。 ” ( 杨锡彭 ) 因为语素只能与词这一级语法单位发生联系, 即 它可以构词, 而不能与句子直接产生联系。施关淦先生曾 “ 经指出: 我们以为, 语素是词法研究的对象, 而句子则是 句法研究的对象,它们所处的平面不同,用属于不同平面 的概念来下定义是不妥当的。 其结果只能是自乱其学说体 “ 系, 令人看了眼花缭乱, 无所适从。 ” 朱先生也认为, 语法 分为句法和词法两部分,句法研究的是句子的内部构造, 以词作为基本单位;词法研究的是词的内部构造,以语素 作为基本单位。 可见句法和词法是属于两个不同平面上的 ” 东西。 既然如此, 朱先生对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的划分未 免也有些 “ 自乱其说 ” 。 “ 尽管陆先生还提出: 考虑到构词问题, 对语素作这样 的分类还是有用的。 但笔者以为, 如果考虑到构词问题, 笔 者比较同意张斌先生 《 新编现代汉语 》 中, 从语素本身的构 词能力出发,对语素所作的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 “ 由语素的分类。 自由语素是能够独立成词, 又能和别的语 素自由构词的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同别的语素组合 成词的语素叫不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但一般不同别 的语素构成合成词的单音节语素, 尤其是一些表示语气和 ” 感叹的语素, 可以称之为半自由语素。 这样, 对于 “ 山、 看、 “ 好…… ” 这类语素我们就可以称之为自由语素; 日、 民、 衣 …… ” 这类语素则归为不自由语素; 而对于 “ 着、 了、 过、 呢、 吗、 啊” 等, 可以认为其属于半自由语素。 二、 定位与不定位 朱先生在 《 讲义 》中还提出了定位语素与不定位语素 的概念:“ 有些语素和别的语素结合时,位置是不固定的, 有时在前, 有时在后。 位置固定的语素叫定位语素, 位置不 固定的语素叫不定位语素。 ” 陆先生在 《 教程 》 中也提到: “ 定位语素是指跟别的语素组合时所处的位置固定 ( 或总 在前或总在后 ) 的语素。不定位语素是指跟别的语素组合 时所处位置不固定的语素。 ” 笔者认为给定位语素或不定 位语素这样下定义是不太严密的。理由同上, 因为语素和 语素只能组成合成词,或者是一个语素直接成词 ( 成词语 素) 。 但语素和语素决不能组合成词以上的语法单位。 而朱 先生和陆先生对此都表述地比较模糊, 只是提到语素和语 素组合时, 但并未细说组合成什么。当然按我们一般理解 语素和语素只能组合成词,可是从两位学者所举之例看, 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如在定位语素中, 两位都举到 “ 吗、 呢” 之类, 说这是属于定位语素, 因为他们和别的语素组合 时只能置于其他语素之后, 属于后置定位语素。 笔者认为, 当“ 吗、 呢” 和别的语素组合时, 这个组合体已经超越了词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雁 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12,34 -5 63,789 ,-2:34 1,9(82;9<6
()*+ $$ ,-+ % ./0+ $&&’关于ຫໍສະໝຸດ 语法讲义》 中语素分类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