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七年级上第一学期历史练习册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练习册答案_0.doc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练习册答案_0.doc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知识要点一百七十万云南工具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周口店龙骨山七十万二十万猿类天然群居三万打制人工血缘氏族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A(课本p. 2。

)2. B(A、C、D项都是神话传说。

)3. B(课本p. 2。

)4. A(课本p. 2。

元谋人生活的时代还属于旧石器时代,③④两项都是磨制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现象。

)5. B(课本p. 3、p. 4。

)6. D(北京人过的是群居生活。

)7. A(项链是装饰品,说明山顶洞人懂得爱美。

)8. A(图B是元谋人的牙齿;图C是磨制石器,但山顶洞人主要使用的是打制石器;图D是打制石器,但不能显示山顶洞人掌握磨光钻孔技术。

)9. C(课本p. 5。

)10. B(课本p. 5。

)11. A(这枚针主要用于把兽皮缝制为衣服。

这枚骨针比较小,用于射杀野兽可能性不大,实用性强,做装饰品可能性也不大。

)12. C(北京人的食物还不包括米饭。

)13. A(山顶洞人也使用打制石器。

)14. B(使用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特征。

)二、非选择题15. 问题一:人工钻木取火。

证据:考古资料证明,山顶洞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问题二:用火烤熟食物,可以提高人的体质;用火驱赶野兽,维护自身安全;用火照明取暖,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火的使用,提高人们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演变过程中的重大进步。

16. 问题一:山顶洞人遗址。

问题二:制作这样的器具,需要一定的磨制和钻孔技术,说明山顶洞人生活时期,人们已学会缝制衣服,懂得美。

这是生产力的重大进步。

拓展与探究思考一:旧石器时代;北京人。

思考二:群居在洞穴中;用打制石器和木器劳动,获取食物等等(合理的想象均可)。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要点七千长江浙江磨制耒耜水稻干栏式定居五六千黄河陕西磨制粟半地穴式定居水稻粟磨制陶定居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A(课本p. 7,现有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上海第十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上海第十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上海第十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秦朝是辉煌的,也是短暂的。

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其表现为①赋税沉重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③郡县制④严酷的刑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

下面示意图反映出的阶段特征是()A.文明起源B.社会变革C.繁荣开放D.政权分立3.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源于此战,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4.下图是西晋朝廷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章:“晋归义羌王”印。

由此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西晋被少数民族所灭B.西晋与少数民族关系紧张C.西晋时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D.西晋时少数民族迁到黄河流域5.学习历史应注重时空概念.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分别填的是A.春秋、三国B.东周、战国C.春秋、战国D.东周、三国6.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

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

怜才鹰斧钺,吐气作霓虹。

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这位太史公的杰作记述了我国古代( )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7.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B.加强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C.派甘英出使大秦D.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8.光武帝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光武中兴9.按下列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作出正确排列,应该是:①纸上谈兵②破釜沉舟③投鞭断流④卧薪尝胆⑤霸王别姬A.①②③④⑤B.④①②⑤③C.③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①10.在建立政权前后,刘邦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王,如韩信为齐王,英布为淮南王。

七年级历史练习册上册答案参考

七年级历史练习册上册答案参考

七年级历史练习册上册答案参考第一课看图说一说 P2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想一想 P4火的作用有:1照明,从而扩大生活领域。

2、御寒。

3、熟食。

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有利于摄取食物营养,促动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展和健康。

4、火能够协助人么驱逐野兽,增强人类自卫和狩猎水平。

第二课比一比 P81、使用时间不同。

打制石器广泛应用于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则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2、制作方法不同。

打制石器仅仅是将石块打制成形,而磨制石器是将打制成形的石器磨去不必要的棱角而制成的,因而刀部锋利,器形规整。

3、劳动效用不同。

打制石器比较粗糙难用,而磨制石器精致好用。

议一议 P10相同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二者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二者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结构不同,前者为半地穴式房屋,后者为干栏式房屋,半坡聚落主要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

材料阅读 P11走出洞穴盖房定居,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升了生活质量。

第三课材料阅读((原文大意)P17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远古时期的部落,相互杂居在一起,通过相互接触、交往,它们之间的差异逐渐消失,相同的地方增多,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华夏族。

自我测评 P17出现了物与物之间的交换现象。

人们开辟集市,以物换物,互通有无,从事一些简单的交换活动。

第五课想一想 P22(1)启在禹的协助下培植个人势力,树立了较高的威信;(2)禹死后,启先后打败了伯益和其他不服从的部落,正式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

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世袭王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制度。

议一议 P25(1)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应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初一上册历史练习册答案【九篇】

初一上册历史练习册答案【九篇】

初一上册历史练习册答案【九篇】【第1课】一、原始人类和文化遗址1、A:北京人(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前)和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前);B:半坡遗址;C:河姆渡遗址;D: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2、特点:范围广,数量多。

大多集中在长江黄河流域(大江大河流域)三、“神州轩辕自古传”1、黄帝;炎黄联盟;华夏族2.炎黄联盟打败东方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

3.神话虽然是对历史事实的加工和想象,但在一定水准上反映了远古社会的情况,保留了一些历史事实,所以神话是我们了解历史事实的宝贵材料。

【第2课】二、先民的居所1.干栏式;长江;半地穴式;黄河2.(1)这两种房屋中干栏式建在地面之上,而半地穴式房屋建在地面之下。

(2)因为当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南方湿润多雨,土壤潮湿,适合建造干栏式房屋,而北方地区土质疏松,气候干旱,适合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三、治水英雄1.开挖沟渠、疏通河道,使洪水沿着沟渠河道顺畅地流入大海。

2.大禹治水成功后,保障了人民的安全,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第3课】一、牧野战歌1.夏——启;商——汤;周——姬发/周武王2.盘庚迁殷3.公元前1064年;是商周两个朝代更替的决定性战役三、繁复的宗法关系网1.因为乙不是嫡长子,有违宗法制2.丙3.丁为大宗;戊为小宗【第4课】一、“今天有雨吗?”1.商代;甲骨文2.占卜;卜辞3.占卜之风;二、铸鼎祭母1.BEADC2.司母戊方鼎3.尊、编钟、盘等【第6课】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1.秦国;李冰父子;都江堰2.四川成都平原;都江堰不但有效控制了水患,还灌溉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第7课】一、孔子讲学图1.打破陈规,开办私人教育2.儒家学说;《论语》3.ABC二、圣贤各抒己见1、孔子;老子;道家;道德经。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参考答案.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参考答案.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参考答案.doc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参考答案23绿色蝈蝈1、Xiao1 cuan4 e4 mi4 qian2 yin2ya3Xi1 su1 zhong1 si1 hui4 wo1 ju4 su4nang2Jie2lue42、弱肉强食惊慌失措4、《昆虫记》或《昆虫的故事》法布尔法昆虫学24、月亮上的足迹1、昂 gui3 tuo3 翼翼 qiao1 窄2.(1)只能老远地看见,却无法与之接触,形容月亮离地球很遥远,要登月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2)心里向往已有很长一段时间,表明人类对月球探索的想法由来已久。

3、准备、升空、登月、返航5、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竖立纪念碑。

6、不一样。

第一个“这”指代1969年7月21日56分20秒;第二个“这”指代宇航员登上月球这一壮举。

7、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要以之作为标志的大事。

8、人类登月的时间,人类登月的目的。

9、2001年杨利伟26、小圣施威降大圣1、che4 zhuai4 dao3 cuan1 qing22、西游记六明吴承恩3、(2)孙悟空:麻雀、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庙宇二郎神:饿鹰、大海鹤、鱼鹰、灰鹤。

如何识破:如:(1)齐天大圣判断鱼鹰是二郎神的根据是: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腿又不红。

(2)二郎神判断那条鱼是孙悟空的根据是:打花的鱼儿腮上无针。

4、孙悟空:神通广大、敢于斗争、有胆有勇有谋、能退能进、追求自由、反对神权、桀骜不驯。

二郎真君:神通广大(与孙悟空势均力敌)、清高孤傲、不卑不亢、不温不火。

5、细腻传神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生动地呈现了紧张激烈的打斗场面。

个性化的语言充分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

同时采用对比手法,将群猴惊散、众将的慌乱与孙悟空、二郎神的有勇有谋、临阵不乱形成对比,突出大圣、二郎神的神通与谋略胆识。

6、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真假孙行者四探无底洞高老庄娶亲7、桀骜不驯,对的反抗及勇敢无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答案四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答案四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答案【四篇】第1课一、原始人类和文化遗址1、A:北京人(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前)和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前);B:半坡遗址;C:河姆渡遗址;D: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2、特点:范围广,数量多。

大多集中在长江黄河流域(大江大河流域)三、“神州轩辕自古传”1、黄帝;炎黄联盟;华夏族2.炎黄联盟打败东方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

3.神话虽然是对历史事实的加工和想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社会的情况,保留了一些历史事实,所以神话是我们了解历史事实的宝贵材料。

第2课二、先民的居所1.干栏式;长江;半地穴式;黄河2.(1)这两种房屋中干栏式建在地面之上,而半地穴式房屋建在地面之下。

(2)因为当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南方湿润多雨,土壤潮湿,适合建造干栏式房屋,而北方地区土质疏松,气候干旱,适合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三、治水英雄1.开挖沟渠、疏通河道,使洪水沿着沟渠河道顺畅地流入大海。

2.大禹治水成功后,保障了人民的安全,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第3课一、牧野战歌1.夏——启;商——汤;周——姬发/周武王2.盘庚迁殷3.公元前1064年;是商周两个朝代更替的决定性战役三、繁复的宗法关系网1.因为乙不是嫡长子,有违宗法制2.丙3.丁为大宗;戊为小宗第4课一、“今天有雨吗?”1.商代;甲骨文2.占卜;卜辞3.占卜之风;二、铸鼎祭母1.BEADC2.司母戊方鼎3.尊、编钟、盘等有效处理学生的不当行为当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做出某些出格的行为时,他往往心里清楚教师将会对此做出什么反应。

他也知道自己有很多观众(教室里的其他学生),因此,他会更卖力地表现以哗众取宠。

很多教师都会犯同样的错误,即当众处理某个学生的不当行为。

这么做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而且,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往往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当然,那些优秀教师已经掌握了有效应对这种学生的方法。

遇到类似的情况,他们会私下里和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以消除个别学生在其他学生面前那旺盛的表演欲.在上一堂课中,相信你已经知道了规则和常规之间的区别。

七年级历史配套练习册上学期答案

七年级历史配套练习册上学期答案

七年级历史配套练习册上学期答案P3动脑筋: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答:例一:天亮以后,北京人开头成群结队往外走,一局部人去采集,一局部人去狩猎,到天黑以后,采集狩猎等查找食物的人都回到洞中,把采集到的野果分给大家。

几个壮年男子把打到的动物剥皮,把肉放到洞口的火堆上烧烤。

熟了之后,依据每人的详细状况分开。

当人们填饱了肚子后,便就着火先进入梦乡,由于洞口的火堆整夜不熄,远处的野兽是不敢问津的。

例二:北京人的衣服一是把植物枝叶系在腰间,这类衣服不能抵挡寒冷,但多少可以起一点作用,而且简单得到。

二是把猎到的动物剥皮后吹干稍稍加工当作衣服。

在食物方面,一靠采集,二靠狩猎。

住的是自然的山洞,过着群居的生活。

P4动脑筋: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答:可以从几个渠道得到火: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然生火;露天煤的自然起火;偶然摩擦生火。

P6动脑筋:一万多年前北京的地貌同现在根本一样。

因此在山顶地窖里发觉海蚶壳,只能说明山顶洞人已经走得很远了。

P6活动与探究:1、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有:一、体质特征上,山顶洞人和现代人根本一样,而北京人还保存猿的特征。

二、生产工具上,北京人只会使用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学会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三、北京人只会使用自然火,而山顶洞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

四、北京人过的是群居的生活,而山顶洞人已熟悉了血缘关系,他们按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过着丰富多彩的氏族生活。

2、认真观看此工具,下部明显为受柄,上部左侧当锐利的刃,依据其外形可以推想此工具可以用于挖掘植物或钻洞、打针眼儿等工作。

还可以用来投掷动物。

答:河母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

已挖掘水井,饮水更便利。

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洁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P10动脑筋:答:由于1、农耕经济有了进展,财宝增多,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2、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展,氏族首领凭借权利拥有较多的财宝,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消失3、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连续享受生前的富有生活。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练习册上册答案【八篇】.doc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练习册上册答案【八篇】.doc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练习册上册答案【八篇】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一、课堂训练1、B2、C3、B4、C5、C6、D7、B8、D9、A10、A二、课堂回顾1.尧舜禹时期;夏朝时期;提示:天下为公,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2.[答案要点]禹的儿子启用武力继承了父亲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标志。

从此以后,世袭制在我国历沿袭了将近四千年三、课堂延伸提示;愿意,因为自己有了封地,对封国有统治权力和权力等级,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如果我的封地经济文化实力增强,人们安居乐业,我的政治地位必然要获得提高,所以我不听从,但可以“尊王攘夷”,开展对外活动,提高自己的大国地位。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一、课堂训练1、C2、C3、D4、B5、C6、A7、A8、D9、B10、B二、课堂回顾1.周王室施行分封制,打破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自然存在的状态,授土授民,用新的统治者取代了原有的氏族部落首领,加强了周王室对占领区的控制。

但是,实施分封制的弊端就是:由于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诸侯国的经济实力很有可能超过王室,大夫采邑的经济实力很有可能超过诸侯。

诸侯强,就不可能听命于王室;大夫强就不可能听命于诸侯。

这就造成了政治分裂、战乱频仍的局面。

现在我们实行中央领导下的行政区划制度,中央统一领导,稳固统治。

2.①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商朝的”人殉”和”人祭”。

②奴隶过着悲惨的生活。

他们赤身裸体地在烈日下从事农业劳动。

夜里,奴隶主用木枷把奴隶的双手锁起来。

每次祭祀祖先,奴隶主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

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

三、课堂延伸1.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

礼仪在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几乎是一个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典章制度以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规范的庞大的概念。

孔子的话:“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初一第一学期练习册参考答案
此答案仅供参考,如有差错或疏漏欢迎指正!
第1课
一、原始人类和文化遗址
1、A:北京人(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前)和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前);
B:半坡遗址;C:河姆渡遗址;D: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
2、特点:范围广,数量多。

大多集中在长江黄河流域(大江大河流域)
三、“神州轩辕自古传”
1、黄帝;炎黄联盟;华夏族 2.炎黄联盟打败东方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

3.神话虽然是对历史事实的加工和想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社会的情况,保留了一些历史事实,所以神话是我们了解历史事实的宝贵材料。

第2课
二、先民的居所
1.干栏式;长江;半地穴式;黄河
2.(1)这两种房屋中干栏式建在地面之上,而半地穴式房屋建在地面之下。

(2)因为当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南方湿润多雨,土壤潮湿,适合建造干栏式房屋,而北方地区土质疏松,气候干旱,适合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三、治水英雄
1.开挖沟渠、疏通河道,使洪水沿着沟渠河道顺畅地流入大海。

2.大禹治水成功后,保障了人民的安全,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第3课
一、牧野战歌
1.夏——启;商——汤;周——姬发/周武王
2.盘庚迁殷
3.公元前1064年;是商周两个朝代更替的决定性战役
三、繁复的宗法关系网
1.因为乙不是嫡长子,有违宗法制
2.丙
3.丁为大宗;戊为小宗
第4课
一、“今天有雨吗?”
1.商代;甲骨文
2.占卜;卜辞
3.占卜之风;
二、铸鼎祭母
1.B E A D C
2.司母戊方鼎
3.尊、编钟、盘等
第6课
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1.秦国;李冰父子;都江堰
2.四川成都平原;都江堰不仅有效控制了水患,还灌溉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第7课
一、孔子讲学图
1.打破陈规,开办私人教育
2.儒家学说;《论语》
3.ABC
二、圣贤各抒己见
1、孔子;老子;道家;道德经
2、老子会说:道法自然、自然无为、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等老子主张观点
三、亚圣的激烈言论
1.战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B
3.孟子把孔子“仁”的理论发展成为仁政的思想
第8课
一、千古一帝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创立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官僚机构
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
文字: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文字
交通:修筑以驰道、直道为主干道的交通网络;统一车轨
防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三、群雄灭强秦
1、陈胜;项羽;刘邦
2、甲——C;乙——A;丙——B
3、楚汉相争;(1)注意收揽民心(2)重视人才,知人善用
第9课
二、有为的汉武帝
1、统治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儒家学说成为历代王朝统治思想
政治制度:颁布“推恩令”。

影响:基本上解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
与匈奴的关系:发动三次大规模战争。

影响:稳固了北方边疆
第10课
一、奸雄还是能臣
1、B
三、“白鹭官”与他的后人
1、姓氏:改汉姓;服装:穿汉服;俸禄:实行俸禄制度
语言:说汉语;官名:用汉官名;婚姻:与汉族通婚
2、北魏孝文帝
3、孝文帝改革加快了鲜卑族学习汉文化、改革落后习俗的步伐,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也把少数民族文化带入中原,促进民族融合,为国家的重新统一创造条件。

第11课
一、从竹简到“蔡侯纸”
1、笨重、占地方,携带不方便
2、制作粗糙,书写不易
2、东汉;蔡伦;东晋 4、物美价廉
第12课
一、史家之绝唱
1、《史记》纪传体通史黄帝——西汉武帝司马迁西汉
《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西汉班固东汉
2、对历史的真实记录
第13课
一、“田舍郎”登上“天子堂”
1、隋;进士
2、进士科考取难度最高,但一旦考中可身居高官
3、科举制逐渐成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4、(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给社会各阶层入仕的平等机会
(3)有利于扩大范围选拔人才;(4)积极推动教育文化发展
二、一相分三省
1、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2、礼部;兵部;刑部;吏部;工部;户部
第14课
二、众说纷纭大运河
1、隋炀帝/杨广;
2、他认为大运河的开凿直接导致隋朝灭亡;因为开凿大运河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隋炀帝建造豪华龙舟,生活奢侈,造成民无宁日。

3、他认为大运河开凿的功绩可以和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值得肯定。

因为大运河开通后,它联系南北经济,促进了城镇繁荣和经济发展。

第16课
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C 2、浪漫;诗仙 3、与繁华开放的大唐盛世有关/与李白豪放的性格有关
第17课
一、将帅交兵权
1、宋(北宋);赵匡胤
2、杯酒释兵权
3、防止武将权力过重,加强中央集权,稳固皇位
第18课
一、城下之盟
1、澶渊之盟;
2、第二条和第三条;
3、B
4、有利于宋、辽间的长久和平与稳定,为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基本条件。

第19课
三、货币知识我知道
1、C2、BCD3、C
第20课
二、“十省分天下之治”
1、元朝;忽必烈;大都;1279年;2、腹里;中书省;宣政院;行中书省3、江浙行省
第21课
四、“三大发明”
1、中国人在宋元时期发明的2、阿拉伯人
第22课
一、柳苏词风
1、B2、婉约派;豪放派
3、婉约派以抒情为主,词风婉转柔美;豪放派题材广泛,词风奔放苍劲
第23课
三、“没有骗我”
1、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
2、加强对官员的控制;加强对百姓的控制3、侦察、逮捕、审判等
第24课
一、三保太监下西洋
1、B;
2、输出:丝绸瓷器、铁器金属货币。

输入:香料珠宝、珍禽异兽
3、促进明朝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亚非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第26课
三、边疆大事记
新疆——汉:张骞通西域;设立西域都护
西藏——唐: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清: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康熙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

第28课
三、自大与封闭
1、康熙、雍正、乾隆;康乾盛世
2、(1)反映清朝孤陋寡闻,妄自尊大的现象;(2)闭关锁国政策
(3)限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交易;对中国商人的对外贸易颁布禁令
3、在不知不觉中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
练习卷:选择题答案(注:18、23不做)
1-5 B C C A D 6-10 B C D A B
11-15 A A A B C 16-20 B C D B
21-25 B C B B 26-30 C C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