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平法创始讲义人陈青来教授讲座讲 义
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

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平法应用技术讲座主办单位:深圳市造价工程师协会深圳市清华斯维尔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主讲人: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qlchen@2007.9.132007年新出版的平法专著:《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的主要内容:☐全面讲解平法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决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发表更多合理、全面的结构构造关于07年6月出版的平法专著新书以一条结构科学哲学主线贯穿四个创新:☐一、创新观点——土建领域五个板块划分☐二、创新论点——规则论☐三、创新理论——钢筋混凝土构造原理☐四、创新构造——计有两百多个新构造规定结构工程界的板块构成☐结构工程界的五板块划分:☐1、结构科学板块: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2、规范规程板块:国家的工程技术法规;☐3、技术规则板块: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技术指导性文件规定;☐4、技术措施板块:结构工程技术的应用类专著;☐5、工程板块:包括设计、造价、施工、监理等。
结构规则论☐1、规范为纲,规则为目;☐2、规范是法,规则是实施细则;☐3、结构具体构造,不适合采用条文形式的规范表达,但适合采用图形化的技术规则表达;☐4、规范中的条文规定,在具体应用时不如规则清晰;☐5、规范和规则的功能有区别,宜“各行其责”。
现状:☐1、结构科学板块:既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板块,应当为其他板块的基础,但目前落后于规范规程板块及技术规则板块(大学教科书滞后),且至今尚未全面完成“构件”到“结构”的转变,未解决好构造理论。
☐2、规范规程板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规范规程采取追踪、引进国外版本的路子,在现阶段奇怪地走在建筑科学技术的最前沿,而实际缺少国内理论板块的支撑,因此内容不稳定,修订频繁,出现明显板块错位,其失误属于自然结果。
这种板块错位现象是我国在特殊历史发展阶段的特殊现象,应属正常。
☐3、技术规则板块:是系规范规程的应用细则延伸,更具体化和更加细化,具有明确且实际的技术指导作用。
《钢筋工程平法》课件

钢筋工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验收时应检查钢筋规格、尺寸、数量、位置、锚固长度、搭 接长度、弯钩形式等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应检查钢筋焊接、机械连接等质量是否可靠。对于不符合要 求的部位应进行整改,整改后再次进行验收。
PART 06
平法钢筋工程案例分析
实际工程中平法钢筋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
检验方法
包括拉伸试验、弯曲试验 等,用于检测钢筋的力学 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检验标准
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 保钢筋的质量和安全。
钢筋的连接方式和工艺
焊接
包括电弧焊、闪光对焊等,是 常用的钢筋连接方式。
机械连接
如套筒挤压连接、锥螺纹连接 等,适用于不同直径和材质的 钢筋连接。
绑扎连接
通过铁丝将两根钢筋绑扎在一 起,适用于较小直径的钢筋和 临时固定。
连接工艺要点
确保连接牢固、稳定,符合设 计要求,同时要考虑到施工的
便捷性和经济性。
PART 03
平法钢筋图纸识读
平法钢筋图纸的基本要素
图纸目录和说明
包含工程概况、图纸目录、钢筋符号说明等 。
基础结构图
包含基础构件的平面布置、标高等信息。
结构设计总说明
包含设计依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安全等 级等。
平法的原理
平法的原理基于平截面假定,即认为 结构构件的横截面在受力后仍保持平 面。通过这一假定,可以简化结构分 析过程,提高设计效率。
平法的应用范围和优势
应用范围
平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桥梁等。
优势
平法具有简单、直观、易操作等特点,能够显著提高结构设计效率,减少施工难度和成本,同时保证结构的安全 性和稳定性。
陈青来教授关于钢筋平法标注相关解说

陈青来教授关于钢筋平法标注相关解说(基础部分)基础说明基础一、1、04G101-3图集第6页关于“加腋”注写的规定:“b×hYc1×c2”,“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
但是,基础梁有两种“加腋”,一种是侧腋,另一种是顶腋。
第6页没有说明此标注是侧腋还是顶腋?不过,看了第33页“基础主梁梁高加腋注写图示”与第38页“基础次梁梁高加腋”的图形语言,我认为第6页说的是“梁高加腋”。
——这个认识对吗?2、而且,我有这样的认识,对于“基础主梁加侧腋”,设计时,在施工图上是不必进行注写的,施工人员“自动”按照第31页“基础主梁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来进行操作即可。
——这个认识对吗?答:1.对.梁高加腋是计算加腋,需要标注.2.对.侧腋是构造加腋,由施工方面实施,设计不注.二、1、看了青来教授12月8日关于基础梁保护层的一个回复:“表中基础梁数据应加以修正。
在实际应用时,图集第38页已经明确规定最底层为基础底板,基础底板的钢筋已在表中明确规定(保护层)为40,而基础梁的钢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实际(保护层)将大于40。
但对于高板位和中板位梁板式筏形基础梁则应按规范执行”,再对比04G101-3图集第25页,感到现在有发布“勘误”的必要。
2、第25页“保护层”表中,“基础底板”的数据表现方式是好的,就是分别对“顶筋”和“底筋”列出保护层的厚度。
请教青来教授:括号里面的“防水:50”也是指底筋保护层的厚度吧?3、建议“基础梁”的保护层厚度也按“顶筋”和“底筋”分别列出。
你看好吗?答:由于高板位筏形基础应用不多(中板位更少),所以不计划在101-3的构造详图中公布高板位和中板位的构造,而25页的通用构造主要服务于本图集的构造,且由于38页的构造中已明确梁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应用中不存在问题.对于低板位筏基,即便上翻基础梁中也可能有回填土,但属于无水"封闭土",不象自然土对钢筋有侵蚀性,所以基础梁侧面及梁顶的保护层不必采用40.就目前101-3所包括的低板位筏基构造,25页不存在勘误问题,但宜以加注解的方式适时修正以求全面.另外,防水为50系指低板位的板底筋三、在高层建筑中,有很多采用桩基方案,但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底下室,此时的底板和我们常说的筏板有什么区别呢?在结构计算中一般采用怎样的计算模型呢?在这里柱下是独立的承台,承台之间设有拉梁,且底板的厚度也比较厚,一般都是500左右。
陈青来讲图集内容

[转]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答疑(翻样必看)1》问:基础梁的钢筋伸入承台还是按贯穿处理?答:基础梁如果梁面平承台面,基础梁是用来连接承台梁的,梁筋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但最好将箍筋伸至承台内。
基础梁如果是梁底面平承台底面的,也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箍筋可不伸至承台内。
如果基础梁是直接相互交错的,应按基础梁通长考虑,这时钢筋只考虑连接问题,不考虑锚固问题。
2》问:梁、柱砼标号不同时,梁筋锚入柱时La值计算按梁还是按柱的砼标号计算?答:钢筋在哪里锚固就按哪个构件的砼标号计算Lae。
按柱的砼标号计算梁筋锚固长度。
3》问:框架梁的第三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次梁的第二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也是Ln/4吗?答:问设计院。
平法未考虑此两种情况。
平法不是包括所有结构设置的,也做不到。
4》问:何为对边?答:梁筋伸到柱边时,柱的外边即为梁的对边。
5》问:第40页柱搭接长度范围是不是指2.3Lae?答:对。
因为Lae+0.3Lae+Lae合起来是2.3Lae,在这个搭接范围内箍筋要加密。
实际上这个范围内加密筋只起一个构成三向受力条件的作用,因此可以只箍大方箍即可。
6》问:剪力墙施工缝设在何处为宜?答:不知道。
但剪力墙在结构上不同于柱按楼层模型来考虑受力情况,而是从底至顶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因此个人认为施工缝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
7》问:边框梁BKL比砼墙宽时,水平纵向钢筋是移出到梁边布置还是在梁边布置的同时还要在墙同宽处继续布置?答:只需在边框梁最外边布置即可。
8》问:柱筋如何锚入承台?注:现参照11G101答:按03G101-3图集处理。
9》腰筋伸入支座多少为宜?答:个人认为5d足矣,不过规范要求15d。
10》问:柱箍筋内箍箍住多少条柱纵筋为宜?答:有5根纵筋时内箍箍住3根,有6根纵筋时箍住2根。
11》问:一级钢筋的板筋180度弯钩是否计入锚固长度?答:180度弯钩不能计入锚固长度。
如板底筋要求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指的是水平段外包长必须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但面筋要求伸入梁内La,此时弯钩已包含在La内。
平法创始人陈青来钢筋论谈

平法创始人陈青来教授回答G101问题大家好!我们可以通过G101栏目研讨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也可以讨论有关的结构问题,谢谢各位!山东大学陈青来以下是陈教授答复(一)●墙问题(1):在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AL够锚固长度即可?■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
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
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墙问题(2):剪力墙钢筋、AL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钢筋直径?■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箍筋,第三层为AL纵向(水平)钢筋。
端头直钩与AL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
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
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
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
陈青来平法讲座.pptx

平法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荣获国庆60周年行业大奖
• 近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文件公布了“荣获全 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国庆60周年作用显著标准 设计项目大奖名单”
• 大奖评选是从历届全国优秀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金奖项目中“优中选优”,共评选出10项大奖
• 由陈青来教授全面创作,曾获全国工程建设标 准设计金奖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 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第造6页/详共24图页 》系列国家建筑标
讲座主要内容:
• 频发地震灾难将促使我国完成从抗震到减 震观念的转变
• 关于平法在全国建筑工程界的显著作用及 在我国城市化伟大进程中的未来可持续发 展规划
• 关于平法G101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主 要理论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关键 问题和现场答复问题
第2页/共24页
抗震到减震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 要点六:当两构件或构造配筋重叠、或构件配筋与构件本 体加强构造配筋重叠时,同向钢筋应取较大者设置,不需 要重复设置。
• 要点七:剪力墙身第一根竖向筋距暗柱或端柱纵筋的距离, 为墙身竖向筋间距的1/2;楼板的第一根钢筋距相平行梁 纵筋的距离,为板筋间距的1/2;剪力墙第一根水平筋距 暗梁纵筋的距离,为墙身水平筋间距(相当于与暗梁纵筋 联合布置)。
第21页/共24页
平法构造的要点提示(三)
• 要点八:受力纵筋“能通则通”,可以贯穿多层或多跨, 但在构件主体范围连接要控制在内力较小的“适宜连接区 域”。
• 要点九:抗震构件中“受力钢筋”的搭结连接,应按搭接 长度在规定的连接区域连接,例如柱纵筋的连接,梁通长 钢筋的连接。注意:非接触搭接受力更合理。
第15页/共24页
框架柱本体构造与节点主体构造(柱支承梁节点)
平法讲解

陈青来教授简介山东大学教授,国家G101标准图集的主要设计人、科技部国家重点课题负责人。
1989年赴日本进行JICA建筑技术研修。
1990年至1991年赴挪威特隆汉姆大学留学。
1996年“平法”被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编号97070209A)及建设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编号96008)。
1997年获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PIEMCAD)。
1998年获第四届全国工程建设优秀标准设计评选金质奖(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96G101)。
1999年加入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
2000年为英联邦国家结构工程师协会正会员和英联邦国家宪章特许工程师(MIStructE,Chartered Structural Engineer, Ceng)。
平法,不单纯是位于科学与技术交叉领域的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平法基于现代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思想。
λ哲学,是从超然高度揭示和描述自然规律,能跨越时空的学说;遗憾的是,在我国建筑结构领域,哲学几乎是一片贫瘠的荒漠。
λ平法试图在这片荒漠中,播下绿色。
——陈青来讲义: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暨工程设计方法应用技术讲座讲座主要内容:ο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平法基本原理ο平法规则与构造应用要点ο平法制图规则与施工构造οο现场答复问题关于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混凝土结构原理承载多元理论:ο 1、承载材料理论——解决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问题;2、承载可靠度理论——解决结构的安全度问题;οο3、承载经典力学理论——解决结构上的荷载(作用)与结构的内力与变形(作用效应)问题;4、承载抗力理论——解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问题;οο 5、承载节点构造理论——解决构件的连接问题。
现状:ο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各自特性与共同工作原理,是相对比较丰富、比较成熟的内容。
ο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可靠度理论,由30年前的半经验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过渡到现在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该理论对混凝土结构的适用程度(缺少支持正态分布曲线的实际试验和统计资料),以及在理论上究竟前进了多少尚难定论。
陈青来1010成都平法知识应用讲座

平法专家陈青来教授平法讲学(2008/10/10上午于成都西南交大学生礼堂)很高兴又一次来到成都,为四川工程界的朋友们讲解平法。
平法最近要出(08G101-5)(箱形基础与地下室结构)图集。
这样平法就完成了图集的主系列:(03G101-1)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03G101-2)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04G101-3) (筏形基础)(04G101-4) (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08G101-5) (箱形基础与地下室结构)(06G101-6)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本图集涵盖了量大面广的结构形式。
今天上午我将给大家讲解混凝土结构构造原理,下午讲即将推出的(08G101-5)(箱形基础与地下室结构)新图集。
长期以来,困扰我们预算、施工人员的主要是混凝土结构的构造问题。
我们把混凝土结构构造分成两类:本体构造和节点构造。
本体构件和关联构件的关系是:柱是节点主体,梁是节点关联。
对于板梁节点,梁是节点主体,板是节点关联。
我们搞清楚谁是主体节点,谁是节点关联之后,很快就会搞清楚钢筋该怎么排布。
节点主体构件它的钢筋怎么在节点分布,非常简单,两个方向钢筋必须要贯通节点。
只要是节点主体构件,在节点这个范围,钢筋不存在锚固问题,只存在贯通问题;或者只存在连接问题,不存在锚固问题。
两个方向钢筋,纵横两个方向钢筋必须全部通过节点。
只要判断出谁是主体节点构件,它的纵向和横向必须通过节点,不能在节点断开,也不能在节点内锚固。
节点不应该往自身上锚固,应该给对方提供一个锚固基础。
判断谁是节点主体非常重要。
这个节点主体与它相联的是节点关联,基础与柱,基础是节点主体,柱是节点关联。
框架梁柱,对梁来说,梁是节点关联。
那么主次梁对次梁来说,主梁是节点主体,次梁是节点关联。
梁板结构,梁是节点主体,板是节点关联。
通常情况下,节点关联只是纵向钢筋锚入或者贯穿节点,横向钢筋(箍筋)不进入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