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陈青来教授平法讲座--演示文稿汇总

合集下载

196981_陈青来教授平法知识应用、周序云先生算了软件知识应用—全国巡讲课件

196981_陈青来教授平法知识应用、周序云先生算了软件知识应用—全国巡讲课件
(来源于03G101-1P66)
相邻跨标高变化对钢筋的影响
低标高跨上部钢筋向高标高跨内锚入1.6Lae 高标高跨上部钢筋的弯折长度为15*d+C C表示高点标高与低点标高之间的差值
(来源于03G101-1P61)
软件计算梁钢筋的优点
抗震等级、砼标号自由设置,自动识别; 自动判断柱的截面尺寸,自动识别直锚弯锚; 自动判断1/3、1/4的取值 用“G/N”区别侧面构造和抗扭筋,自动对锚固搭接
左端支座第一排负筋的锚固长度=800(柱截面宽)-25(梁保护层)+15 × d 左端支座第一排负筋伸入跨中的长度=5150/3 左端支座净跨长度=5150=6000-600-250 (来源于03G101-1P28)
梁中间支座负筋 (03G101-1P54)
中间支座第一排负筋伸入跨中的长度=6650/3 中间支座第二排负筋伸入跨中的长度=6650/4 支座宽度=500 相邻两跨较大一跨净跨值=6650=max(6000-600250=5150,7200-250-300=6650) (03G101-1P28)
(来源于04G101-4P25)
2600/200=13间距=14根
15=3000 -200 -50-50 /200向上取整+1
50——(第一根起步的受力钢筋具梁边的距离)
2700/200=13.5间距=15根
板负筋计算
900、1200、800——自梁边开始伸入板内的 距离 24×d=La(锚固长度) 105、85——板厚-上保护层
负筋的计算
分布钢筋长度的计算
。。。。。。。
案例分析
板受力钢筋计算
14200=14400(轴线长度)-100(左支座)-100 (左支座)

陈青来教授关于钢筋平法标注相关解说

陈青来教授关于钢筋平法标注相关解说

陈青来教授关于钢筋平法标注相关解说(基础部分)基础说明基础一、1、04G101-3图集第6页关于“加腋”注写的规定:“b×hYc1×c2”,“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

但是,基础梁有两种“加腋”,一种是侧腋,另一种是顶腋。

第6页没有说明此标注是侧腋还是顶腋?不过,看了第33页“基础主梁梁高加腋注写图示”与第38页“基础次梁梁高加腋”的图形语言,我认为第6页说的是“梁高加腋”。

——这个认识对吗?2、而且,我有这样的认识,对于“基础主梁加侧腋”,设计时,在施工图上是不必进行注写的,施工人员“自动”按照第31页“基础主梁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来进行操作即可。

——这个认识对吗?答:1.对.梁高加腋是计算加腋,需要标注.2.对.侧腋是构造加腋,由施工方面实施,设计不注.二、1、看了青来教授12月8日关于基础梁保护层的一个回复:“表中基础梁数据应加以修正。

在实际应用时,图集第38页已经明确规定最底层为基础底板,基础底板的钢筋已在表中明确规定(保护层)为40,而基础梁的钢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实际(保护层)将大于40。

但对于高板位和中板位梁板式筏形基础梁则应按规范执行”,再对比04G101-3图集第25页,感到现在有发布“勘误”的必要。

2、第25页“保护层”表中,“基础底板”的数据表现方式是好的,就是分别对“顶筋”和“底筋”列出保护层的厚度。

请教青来教授:括号里面的“防水:50”也是指底筋保护层的厚度吧?3、建议“基础梁”的保护层厚度也按“顶筋”和“底筋”分别列出。

你看好吗?答:由于高板位筏形基础应用不多(中板位更少),所以不计划在101-3的构造详图中公布高板位和中板位的构造,而25页的通用构造主要服务于本图集的构造,且由于38页的构造中已明确梁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应用中不存在问题.对于低板位筏基,即便上翻基础梁中也可能有回填土,但属于无水"封闭土",不象自然土对钢筋有侵蚀性,所以基础梁侧面及梁顶的保护层不必采用40.就目前101-3所包括的低板位筏基构造,25页不存在勘误问题,但宜以加注解的方式适时修正以求全面.另外,防水为50系指低板位的板底筋三、在高层建筑中,有很多采用桩基方案,但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底下室,此时的底板和我们常说的筏板有什么区别呢?在结构计算中一般采用怎样的计算模型呢?在这里柱下是独立的承台,承台之间设有拉梁,且底板的厚度也比较厚,一般都是500左右。

平法讲座new

平法讲座new

03G101-1、04G101-3、08G101-5 、 、
构造要点
具体结合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6G101-6讲解 03G101-1 04G10-1构造详解 构造详解
具体结合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1讲解 03G101-1全图.dwg 第五章第五节插图(梁柱节点).dwg
平法基本原理
平法的应用理论五要点: 平法的应用理论五要点:
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 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
2、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
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 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构件本体构造)以 《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 4、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均整合为开放系统,并满足形式逻辑。 5、标准构造详图基于平法推出的混凝土结构的构造原理。
平法制图规则与构造的 若干要点解析
平法构造的若干要点
要点一:分清构件连接节点的“节点主体”和“节点关联“。具体为:基础为柱及剪力 墙的节点主体,柱为框架梁的节点主体,梁为板的节点主体,剪力墙为板或梁的节点主 体。 要点二:明确节点主体内的止锚位置。梁端支座纵筋无论直锚还是弯锚,均应伸至柱内 止锚位置。柱内止锚位置宽度为过柱中线加5d至柱外边纵筋内侧之间的一段距离。抗震 梁受拉钢筋在边柱支座锚固,当直锚时锚长应≥laE且应进入止锚位置后截断;当弯锚时 应使直锚段≥0.4laE且应进入止锚位置后弯钩,弯钩长度为15d即可。 要点三:抗震框架梁下部钢筋在中间支座节点主体的直锚长度,应为过柱中线加5d与laE 的较大者。如果贯穿支座到梁跨下某部位连接,应经设计人出具变更。上部纵筋贯穿节 点主体。 要点四:宽主体节点锚固最可靠,受力纵筋的锚固不应全走混凝土保护层,如果不可避 免,当直锚时应在≥laE的纵筋锚固长度范围设置箍筋,相当于在锚固纵筋外侧配置对其 有约束效果的横向钢筋;当弯锚时可使水平锚固段走保护层(水平锚固段最好也设置横 向约束钢筋),并将弯钩段扎入钢筋混凝土内(不应再走保护层)。 要点五:当两构件配筋重叠时,同向钢筋应取较大者设置,不需要重复设置。 要点六:剪力墙身第一根竖向筋距暗柱或端柱纵筋的距离,为墙身竖向筋间距的1/2;剪 力墙第一根水平筋距暗梁纵筋的距离,为墙身水平筋间距的1/2;楼板的第一根钢筋距相 平行梁纵筋的距离,为板筋间距的1/2。 要点七:节点内同向锚固的钢筋之间应有最小净距,不应平行接触。

陈青来平法讲座.pptx

陈青来平法讲座.pptx
第5页/共24页
平法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荣获国庆60周年行业大奖
• 近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文件公布了“荣获全 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国庆60周年作用显著标准 设计项目大奖名单”
• 大奖评选是从历届全国优秀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金奖项目中“优中选优”,共评选出10项大奖
• 由陈青来教授全面创作,曾获全国工程建设标 准设计金奖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 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第造6页/详共24图页 》系列国家建筑标
讲座主要内容:
• 频发地震灾难将促使我国完成从抗震到减 震观念的转变
• 关于平法在全国建筑工程界的显著作用及 在我国城市化伟大进程中的未来可持续发 展规划
• 关于平法G101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主 要理论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关键 问题和现场答复问题
第2页/共24页
抗震到减震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 要点六:当两构件或构造配筋重叠、或构件配筋与构件本 体加强构造配筋重叠时,同向钢筋应取较大者设置,不需 要重复设置。
• 要点七:剪力墙身第一根竖向筋距暗柱或端柱纵筋的距离, 为墙身竖向筋间距的1/2;楼板的第一根钢筋距相平行梁 纵筋的距离,为板筋间距的1/2;剪力墙第一根水平筋距 暗梁纵筋的距离,为墙身水平筋间距(相当于与暗梁纵筋 联合布置)。
第21页/共24页
平法构造的要点提示(三)
• 要点八:受力纵筋“能通则通”,可以贯穿多层或多跨, 但在构件主体范围连接要控制在内力较小的“适宜连接区 域”。
• 要点九:抗震构件中“受力钢筋”的搭结连接,应按搭接 长度在规定的连接区域连接,例如柱纵筋的连接,梁通长 钢筋的连接。注意:非接触搭接受力更合理。
第15页/共24页
框架柱本体构造与节点主体构造(柱支承梁节点)

平法应用技术讲座陈青来

平法应用技术讲座陈青来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 方法(暨工程设计方法) 方法(暨工程设计方法)
应用技术讲座
主 讲 人:
• 山东大学 陈青来 教授 • qlchen@
讲座主要内容: 讲座主要内容:
•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含哲学与 逻辑问题) • 平法基本原理 • 平法规则与构造应用要点解析 • 平法制图规则与施工构造 • 答复问题
• 多年来在政治上对形而上学的批判错误地延伸到科学技术领域,正是基于形 而上学才有了如此多的科学定理
• 由于历史形成的辨证思维习惯,使规范和规程中存在许多非同一之处、 摸棱两可之处、矛盾之处、理由不充分之处 • 平法的规则化,实质是将结构设计和结构构造的规则化
平法基本原理(1) 平法基本原理(
• 平法的系统科学原理: • ——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 ——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 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1 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1)基础结构 、(2)柱墙结构、 、(2 (3)梁结构、(4)板结构 )梁结构、(4 • ——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相对完整性 ——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相对完整性 • ——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 ——层次性:基础→柱墙→ • ——关联性:基础→关联→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 ——关联性:基础→关联→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 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关联→ 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关联→板(以梁为支座) • ——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无柱或墙的设计内容; ——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无柱或墙的设计内容; → 柱墙自成体系,无梁的设计内容;→梁自成体系,无板 柱墙自成体系,无梁的设计内容;→ 的设计内容;→ 的设计内容;→板自成体系,仅有板自身的设计内容)

陈青来教授平法知识应用周序云先生算了软件知识应用—全国巡讲

陈青来教授平法知识应用周序云先生算了软件知识应用—全国巡讲

梁中常见的钢筋形式
影响梁钢筋计算的因素
1、抗震等级、砼标号 2、柱的截面尺寸 3、相邻两跨净跨长的判断 4、侧面纵向钢筋不同设计 5、梁宽、梁高的影响 6、相邻跨梁顶标高的变化 7、抗震等级对箍筋的影响 。。。。。。。
锚固搭接的取值
梁端支座钢筋直锚、 弯锚的判断 1/3、1/4的取值 构造和抗扭锚固 搭接的取值 拉筋直径、吊筋弯 起角度的判断 上下部钢筋锚固值的取 定(03G101-1P61) 箍筋加密区的判断
左端支座第一排负筋的锚固长度=800(柱截面宽)-25(梁保护层)+15 × d 左端支座第一排负筋伸入跨中的长度=5150/3 左端支座净跨长度=5150=6000-600-250 (来源于03G101-1P28)
梁中间支座负筋 (03G101-1P54)
中间支座第一排负筋伸入跨中的长度=6650/3 中间支座第二排负筋伸入跨中的长度=6650/4 支座宽度=500 相邻两跨较大一跨净跨值=6650=max(6000-600250=5150,7200-250-300=6650) (03G101-1P28)
由于出现变截面,2层出现预留插筋 插筋= max(2400/6,600,500) +1.5*(31*d) max(2400/6,600,500)——2层预留插筋露出长度 1.5*(31*d)——2层预留插筋进入1层的锚固 来源03G101-1P38
柱— 3层——1
由于顶层配筋根数发生变化——本层多出的钢筋出现上 锚
柱—顶层——2
由于顶层是中柱,内侧纵筋出现顶层锚固,且 B边H边钢筋直径大于3层钢筋直径,因此B边 H边钢筋出现向3层延伸的情况
来源于03G101-1P38 ● 600-30+12 × d——中柱顶层纵筋锚固长度 ●+600-max(2400/6,500,500)——B边H边钢筋向3层 延伸的长度(来源于03G101-1P36) 中柱顶层纵筋是直锚还是弯锚软件自行判断

陈青来讲座4录音稿

陈青来讲座4录音稿

受扭钢筋可以到跨中搭接,因为跨中扭矩为零,受扭的话支座最大。

1、人工挖孔桩上有独立承台,穿过承台内有梁,其支座节点是从桩边算起,还是承台边算起,那得看承台是双层配筋还是单层配筋,即使是单层配筋,假如你这个承台连梁跟承台一般高的时候,你下部钢筋也是从边算起,因为你进入钢筋混凝土的块体,你上面是素混凝土,要贯通,要贯通。

如果是双层配筋,上下都配筋的话,就在承台边往里锚固就可以了,没必要贯通。

这是这一个。

2、然后。

基础框架柱插筋在人工挖孔桩内的锚固,是否可采用L型,A长度是否达到多少,他这个基础框架柱,没有基础框架柱啊,就框架柱在基础内的锚固,碰巧锚在人工挖孔桩上了,他也就一柱一桩,那你就按-3上的原则往下锚就是了,拔不出来的。

但是一般来说不是直锚,直锚够了也要至少拐12d。

因为拐一个弯以后非常可靠。

当锚固长度不够时,等强度变细后,其它的筋怎么固定,其它的筋是指什么呢,与原纵筋连接的多余的,他说的我不大明白,怎么其它的筋怎么固定呢,他钢筋多了比少了好,比如你原来4根25是四肢箍哈,你换成6根20的呢,那你四肢箍照样还多出2根来,你插空放就行了,你变大了还反而不行了,你要变大了反而不行了,变大了以后,你原来四根你是四肢箍,变成三根了有一只箍筋的地方你得附加一根架立筋了,不附加那这个箍筋找不到座了。

3、框架梁梁中钢筋大于28接头,是否可以采用单面搭接焊,哎呀,不行,28的钢筋你再搭接焊,那成了一个铁疙瘩了。

28的钢筋你还是用机械接头算了,用机械接头怎么不行呢,非常好。

你单面搭接焊当然可以,28的单面焊是10D,那就280,是可以用的,但是,哎呀,不大好。

4、平法柱柱中,非框架梁节点构造,是否可以参照框架梁处理,没必要。

没必要,非框架梁它不抗震,没必要,那太严了,没必要。

基础梁与人工挖孔桩连结,基础梁钢筋怎样锚固,锚固多少?基础梁与人工挖孔桩,噢,基础梁与人工挖孔桩连接呢,实际上是叫做桩间连梁,这个基础梁钢筋怎么锚固,锚固多少,它就一个锚长就行了,但是可能你可能要按抗震锚,因为这个桩要抗震,桩基要抗震,要按LAE锚就可以了。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答疑(翻样必看)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答疑(翻样必看)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答疑(翻样必看)1》问:基础梁的钢筋伸入承台还是按贯穿处理?答:基础梁如果梁面平承台面,基础梁是用来连接承台梁的,梁筋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但最好将箍筋伸至承台内。

基础梁如果是梁底面平承台底面的,也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箍筋可不伸至承台内。

如果基础梁是直接相互交错的,应按基础梁通长考虑,这时钢筋只考虑连接问题,不考虑锚固问题。

2》问:梁、柱砼标号不同时,梁筋锚入柱时La值计算按梁还是按柱的砼标号计算?答:钢筋在哪里锚固就按哪个构件的砼标号计算Lae。

按柱的砼标号计算梁筋锚固长度。

3》问:框架梁的第三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次梁的第二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也是Ln/4吗?答:问设计院。

平法未考虑此两种情况。

平法不是包括所有结构设置的,也做不到。

4》问:何为对边?答:梁筋伸到柱边时,柱的外边即为梁的对边。

5》问:第40页柱搭接长度范围是不是指2.3Lae?答:对。

因为Lae+0.3Lae+Lae合起来是2.3Lae,在这个搭接范围内箍筋要加密。

实际上这个范围内加密筋只起一个构成三向受力条件的作用,因此可以只箍大方箍即可。

6》问:剪力墙施工缝设在何处为宜?答:不知道。

但剪力墙在结构上不同于柱按楼层模型来考虑受力情况,而是从底至顶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因此个人认为施工缝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

7》问:边框梁BKL比砼墙宽时,水平纵向钢筋是移出到梁边布置还是在梁边布置的同时还要在墙同宽处继续布置?答:只需在边框梁最外边布置即可。

8》问:柱筋如何锚入承台?注:现参照11G101答:按03G101-3图集处理。

9》腰筋伸入支座多少为宜?答:个人认为5d足矣,不过规范要求15d。

10》问:柱箍筋内箍箍住多少条柱纵筋为宜?答:有5根纵筋时内箍箍住3根,有6根纵筋时箍住2根。

11》问:一级钢筋的板筋180度弯钩是否计入锚固长度?答:180度弯钩不能计入锚固长度。

如板底筋要求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指的是水平段外包长必须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但面筋要求伸入梁内La,此时弯钩已包含在La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梁本体构造与节点主体构造(基础支承柱节点)
节点关联构造(柱与基础连接)
基础梁包柱侧腋,将宽关联节点转为宽主体节点图示
框架柱本体构造与节点主体构造(柱支承梁节点)
框架梁本体构造
框架梁节点连接构造(框架梁与柱连接)
此部分内容见11G101原创解读与C101系列图集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构造原理提示三:节点外形与相应连接方式
7、根据节点外形特点:分为宽主体节点、宽客体节点、等宽度 节点、单侧同面节点。节点客体构件纵筋在宽主体节点内锚固 效果最好,而在宽客体节点内的锚固效果较差。
8、①当为宽主体节点时,客体构件的纵筋锚入或贯通节点,而 箍筋通常不需要进入节点;②当为宽客体节点时,客体构件纵 筋锚入或贯通节点,且应设置节点内附加箍筋约束节点之外的 纵筋;③当为等宽度节点时,客体构件纵筋锚固将与主体构件 纵筋发生冲突,应将两构件外侧纵筋科学分层避免钢筋冲突; 等宽度节点客体构件的纵筋锚固应遵循“高可靠度”原则在主 体构件纵筋内侧锚固可靠度高,走外侧应设附加箍筋配合且可 靠度较低; ④当为单侧同面节点时,客体构件与主体构件的同 面一侧纵筋发生冲突,应采用适宜的锚固或贯通方式合理解决 单侧钢筋冲突。
承台
将陆续出版发行的中国建筑通用设计
1. C101-1,适用于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 力墙结构;(已出版)
2. C101-2,适用于混凝土板式楼梯;(已出版) 3. C101-3,适用于现浇混凝土有梁和无梁楼面及屋面板;
(2014年底出版) 4. C101-4,适用于板式和梁板式筏形基础;(2015年出版) 5. C101-5,适用于箱形基础和地下室结构;(2015年出版) 6. C101-6,适用于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
箱梁》 《公路桥梁上部结构通用图》 《建筑构造通用图集》 《6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混凝土岔枕及12、18号单开道岔转换
设备安装图集》 《燃煤、燃气(油)锅炉房工程设计施工图》 《建筑图集合订本3》 《多层砖房抗震构造图集》
已获大奖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1. 03G101-1,适用于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 墙、框支剪力墙结构;
构造原理提示五:跨界节点与节点刚性
11、特殊情况:①互为主体节点(如井字梁的交叉部位); ②互为客体节点(如独立基础与条形基础相连);③主客体 条件换位节点(主要涉及支承关系不定节点);④相邻但非 相连节点;⑤跨界节点(如框架梁与剪力墙连接);等等。
12、根据构件在节点相互关联的刚度,有刚性连接节点与半 刚性连接节点。刚性连接节点有:基础与柱的节点、框架柱 与框架梁节点、悬挑梁或板的支座节点等,刚性关联节点的 要求最严;半刚性连接节点有:次梁梁端节点、板端节点等, 节点客体构件钢筋在半刚性连接节点的锚固要求弱于刚性连 接节点,其锚固的依据为构造要求而非受力要求。
1. 03G101-1,适用于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 墙、框支剪力墙结构;
2. 03G101-2,适用于混凝土板式楼梯; 3. 04G101-3,适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板和屋面板; 4. 04G101-4,适用于板式和梁板式筏形基础; 5. 08G101-5,适用于箱形基础和地下室结构; 6. 06G101-6,适用于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
3、关于“名义构件(伪构件)”的概念:名义构件为非独立构 件,如剪力墙边缘暗柱、端柱、暗梁、边框梁等,其实质为构 件本体边缘或特定部位加强构造,与节点连接构造完全不同。
构造原理提示二:分清节点主体与节点客体
4、掌握“节点构造”的关键,为根据构件与构件之间的支承关系,
判支撑柱,基础为节点主体柱为节点客体;柱支承梁, 柱为节点主体梁为节点客体;主梁支承次梁,主梁为节点主体次 梁为节点客体;梁支承板,梁为节点主体板为节点客体。
5、关于节点主体构件: 节点属于节点主体构件,节点主体构件 的功能是支承节点客体构件;任何情况下节点主体构件的纵向钢 筋和横向钢筋必须完全贯通节点,节点混凝土标号与主体构件混 凝土标号相同。
6、关于节点客体构件: 节点不属于客体构件,节点客体构件的 钢筋根据其与节点主体的关联强度来决定;节点客体构件在节点 内的锚固构造与本体构造以节点边缘分界。
建筑结构界存普遍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1. 未充分掌握结构的功能与概念; 2. 未充分掌握构件的功能与概念; 3. 未充分掌握构造的功能与概念; 4. 未充分掌握材料的功能与概念;
5. 未充分掌握与结构、构件、构造、材料密
切相关的抗震与非抗震概念
平法创新建立的三项理论
1.创新建立结构工程领域五个体系划分:即:科
2. 03G101-2,适用于混凝土板式楼梯; 3. 04G101-3,适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板和屋面板; 4. 04G101-4,适用于板式和梁板式筏形基础; 5. 08G101-5,适用于箱形基础和地下室结构; 6. 06G101-6,适用于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
承台
已获大奖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学理论体系,技术规范体系,科学规则体系,技 术措施体系,工程应用体系。
2.创新建立构造原理,并据此创作完成覆盖全部
构件的构造通用设计或标准设计。
3. 创新建立解构理论,以其作为平法设计规则与
构造规则的基础理论。
结构理论与解构理论的区别
1.结构理论从部分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从个性到共性, 建立科学概念体系;解构理论从整体到部分、从宏观到微 观、从共性到个性,建立科学规则体系。二者互逆。
(2015年出版)
将陆续出版发行的解读类著作
1. 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11G101-1原创解读 (已出版)
2. 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11G101-2原创解读 (即将出版)
3. 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11G101-3原创解读 (2015年出版)
讲座内容的三条主线
1. 讲授结构与构造的功能 2. 解析伪科学的构造设计 3. 推出科学用钢技术方法
构造原理提示四:节点的常规与非常规配合
9、节点主体与客体的常规配合。节点主体与客体的常规配合, 属于具有普遍性的构造。例如:框架梁与框架柱常规配合、 连梁与剪力墙常规配合、次梁与主梁常规配合;屋面框架梁 与柱顶常规配合;等等。
10、节点主体与客体的非常规配合。节点主体与客体的非常 规配合,属于具有特殊性的构造或称为跨界构造。跨界节点 客体的锚固构造取决于节点主体与何种构件常规配合,即按 常规配合的节点客体构件的锚固构造。例如,多跨框架梁与 剪力墙的连接属于非常规配合,由于剪力墙常规配合的构件 是连梁,所以该框架梁与剪力墙的连接锚固构造应按连梁, 而不应按在框架柱中的锚固构造。
2.科学概念体系从一层次推导出下一层次概念,二者通常仅 需为充分条件,可由意识推测存在;科学规则体系从一层 次导引出下一层次规则,二者则应为充分必要条件,必须 由存在决定意识。
3.结构理论建立的科学概念体系可进行争论,对概念的认识、 理解不同可据理争辩;解构理论建立的科学规则体系则不 进行争论,因此使规则具有科学性是建立规则体系的重中 之重。
构造原理提示一:分清本体构造与节点构造
1、将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分为“本体构造”和“节点构造”两 大部分。明确分为两部分的工程意义之一,是解决错把本体构 造当成节点构造的问题。
2、关于本体构造的关键点:本体构造指单一构件本体的构造, 具体构造包括:①纵向钢筋延伸长度(截断点);②纵向钢筋 连接位置和连接方式;③横向钢筋设置范围;④横向钢筋构造 形式;⑤纵向钢筋、横向钢筋的本体加强构造,如剪力墙边缘 位置加强(暗柱、端柱及框支梁),剪力墙楼层位置加强(暗 梁),主梁在次梁交叉部位加强(附加箍筋或吊筋)等。
2015陈青来教授平法讲座--演 示文稿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国庆60周年 作用显著标准设计项目大奖名单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系列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2001年200亿斤国家储备粮库通用图》 《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双线简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