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来平法讲座资料(带视频)

合集下载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施工答疑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施工答疑

筋从AL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钢筋直径?■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箍筋,第三层为AL纵向(水平)钢筋。

端头直钩与AL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

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墙问题(3):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该伸入柱钢筋内侧还是外侧,现实中大多数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侧,我觉得这样不妥,但图集上没有详细规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答墙问题(3):通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如果伸入端柱竖向钢筋内侧时,需要向内弯折,这样做会形成钢筋笼“颈缩”,因此,水平钢筋走暗柱主筋外侧即可。

剪力墙尽端不存在水平钢筋的支座,只存在“收边”问题。

请参看03G101勘误:6、第47页端部暗柱墙构造中剪力墙水平筋弯钩位置稍往后退,在暗柱端部纵筋后“扎进”暗柱。

●墙问题(4):请问陈总在03G101第47页中“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为什么取消了原00G101第33页中“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的“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设搭接接头”的构造做法?因为在转角墙外侧设搭接接头比较便于施工,外侧水平筋连续通过转弯在施工中比较困难。

■答墙问题(4):按照我国施工实践中的传统做法,局部无间隙(纵筋搭接或箍筋局部重叠)的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如果严格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360度握裹,不应该允许有无间隙的并列钢筋,请参看35页右上角构造)。

由于转角部位存在比较密的箍筋,如果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在阳角位置设搭接接头,则难以保证局部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钢筋混凝土中将形成多条贯通内缝,当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在此关键部位发生破坏。

●墙问题(5):关于补强钢筋“缺省”标注的问题。

《03G101-1图集》第17页,剪力墙矩形洞口补强钢筋的第(2)条是否和第(1)条相联系的,即:如果设置补强纵筋大于构造配筋,则需注写洞口每边补强钢筋的数值;如果设置补强纵筋不大于构造配筋,则按第(1)条“洞口每边加钢筋≥2Φ12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钢筋总面积的50%”执行。

陈青来钢筋平法问题解答

陈青来钢筋平法问题解答

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答疑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陈青来钢筋平法问题答疑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平法已在全国全面普及并向纵深发展。

平法追求的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平法会不断地否定自身并进一步完善。

随着平法的不断推陈出新,也要求我们在对平法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理论和技术。

今年的6月-9月,广联达公司在全国陆续开展了21场陈青来平法讲座,希望通过此类讲座能够提升广大造价人员对平法的应用能力,在讲座最后的答疑环节,很多造价人员围绕新图集06G101-6和03G.11G系列图集提出了自己多年来对平法的疑问,本期我们特选择了答疑环节的部分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平法。

本期专家支持:冯俊国2000年毕业后从事施工工作,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

2003年进入广联达公司后,担先后担任过公司的钢筋、图形软件高级应用讲师及服务经理,精通平法,曾多次担任大型平法讲座的讲师。

目前为广联达总公司钢筋产品经理。

06G101-6问题1、06-6P45第三条如ex尺寸大,较大者方向钢筋设置在下,请问到底是哪个方向?答:图集中注解第5条已经明确规定了水平为X方向,垂直为Y方向,而且图示也已经非常清晰了,ex指的是x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ey,指的是y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二者要判断大小,哪个值大,哪个方向的钢筋就放置在下。

2、06-6基础梁端无外伸构造与04G101-3P29不同,为什么?答:06G101-6和04G101-3所涉及的基础类型不同,它们的受力情况是不一样的,同时在新的图集中也考虑了一些新的处理方式,像柱的插筋构造也是有区别的。

3、06101-6P53柱宽基础梁时,加腋筋竖筋如¢8@200在封闭范围内全部布置吗?还是仅图上示意根数?答:在加腋的这个位置,布置的是钢筋网片,如果只是图上的3根,那要200的间距干嘛!只是在计算的时候La长度范围是不用布置的,图示主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陈青来和他的平法

陈青来和他的平法

一、基本情况姓名陈青来性别男职称教授单位土建与水利学院邮编250061电话2026172电子信箱qlchen@二、主要学历1978.9—1982.7,湖南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1990.1—1991.2,Trondheim University, Norway2001.1—2002.2,University at Buffalo,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USA三、主要任职经历1992年为高级工程师,同年任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设计室主任1995年任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1998年为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员,2002.11转入山大,2004.1为山东大学教授四、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建筑结构设计:方向为结构设计的系统与整合方法(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方向为结构设计的广义标准化建筑减震减灾:方向为建筑结构的隔震、消震与制震五、正在研究中的主要项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基础与楼板结构设计规则与标准构造(首位)国家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建筑隔震实用技术及耐久性设备研究开发(首位)六、发表的主要论著(均为首位)国家建筑标准设计96G101与00G10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1,符合国家2000系列新规范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2,符合国家2000系列新规范的(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4G101-3,符合国家2000系列新规范的(筏形基础)《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湖南大学学报,1994.12《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结构施工图章节(大学本科教材) 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12《建筑结构的现代设计思想和方法》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1995.4《结构设计的一次飞跃》中国建设报1995.8.8《全新的结构设计法与PIEMCAD》中国建设报1995.9.12《结构设计方式的系统化与标准化》(15期系列讲座)建筑知识1997.8—1999《制定(国家一级结构工程师)考前复习计划的基本思路》建筑知识1998.6《贯穿新规范体系的普遍性问题》建筑知识1998.8七、迄今为止获得主要荣誉1997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为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1999年荣获我国最高设计奖“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金奖”(首位)1997年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1996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本人科技成果“平法”1997年列为国家级“九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1996年为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先进工作者1996年为山东省“八五”建设科技先进工作者八、现任学术兼职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结构专家并担任结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首批)MIStructE, Chartered Structural EngineerMember of The Institution of Structural Engineers, Commonwealth of Nations英联邦国家法定注册结构工程师,英联邦国家结构工程师学会正会员书香世家的熏染,深厚文化底蕴的辐射,使他成为一代宗师。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答疑(翻样必看)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答疑(翻样必看)

1》问:基础梁的钢筋伸入承台还是按贯穿处理?答:基础梁如果梁面平承台面,基础梁是用来连接承台梁的,梁筋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但最好将箍筋伸至承台内。

基础梁如果是梁底面平承台底面的,也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箍筋可不伸至承台内。

如果基础梁是直接相互交错的,应按基础梁通长考虑,这时钢筋只考虑连接问题,不考虑锚固问题。

2》问:梁、柱砼标号不同时,梁筋锚入柱时La值计算按梁还是按柱的砼标号计算?答:钢筋在哪里锚固就按哪个构件的砼标号计算Lae。

按柱的砼标号计算梁筋锚固长度。

3》问:框架梁的第三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次梁的第二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也是Ln/4吗?答:问设计院。

平法未考虑此两种情况。

平法不是包括所有结构设置的,也做不到。

4》问:何为对边?答:梁筋伸到柱边时,柱的外边即为梁的对边。

5》问:第40页柱搭接长度范围是不是指2.3Lae?答:对。

因为Lae+0.3Lae+Lae合起来是2.3Lae,在这个搭接范围内箍筋要加密。

实际上这个范围内加密筋只起一个构成三向受力条件的作用,因此可以只箍大方箍即可。

6》问:剪力墙施工缝设在何处为宜?答:不知道。

但剪力墙在结构上不同于柱按楼层模型来考虑受力情况,而是从底至顶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因此个人认为施工缝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

7》问:边框梁BKL比砼墙宽时,水平纵向钢筋是移出到梁边布置还是在梁边布置的同时还要在墙同宽处继续布置?答:只需在边框梁最外边布置即可。

8》问:柱筋如何锚入承台?注:现参照11G101答:按03G101-3图集处理。

9》腰筋伸入支座多少为宜?答:个人认为5d足矣,不过规范要求15d。

10》问:柱箍筋内箍箍住多少条柱纵筋为宜?答:有5根纵筋时内箍箍住3根,有6根纵筋时箍住2根。

11》问:一级钢筋的板筋180度弯钩是否计入锚固长度?答:180度弯钩不能计入锚固长度。

如板底筋要求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指的是水平段外包长必须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但面筋要求伸入梁内La,此时弯钩已包含在La内。

陈青来: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

陈青来: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

陈青来: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图上,再与标准构造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这是对我国传统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表示方法作了重大改革。

“平法”能够大幅度提高设计效率、提高设计质量,降低设计成本,它可节省70~80%%的图纸量,节约了宝贵的森林资源,为保护自然环境间接作了突出贡献。

1995年8月8日,《中国建设报》在头版发表文章:《结构设计的一次飞跃》,正式揭开了“平法”向全国推广的序幕。

1995年7月26日“平法”通过了由建设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认为:“平法”是结构设计领域的一项有创造性的改革。

该方法成倍提高了设计效率,提高了设计质量,大幅度降低了设计成本,达到了优质、高效、低消耗三项指标的要求,值得在全国推广。

1996年春季,原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组织结构专家对“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96G101)进行了立项研讨和技术条件的审查,并于当年秋季通过了送审图。

1996年11月28日经建设部正式批准该图集出版发行,其发行量跃居全国标准设计图集发行排行榜首位。

“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历经十年的创新与发展,已形成G101“平法”标准设计系列,初步构建了独具我国结构标准设计技术特色的“平法”设计技术板块。

“平法”(G101)标准设计系列国标图集发展历程如下:1996年6月:“平法”被列为建设部1996年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1996年9月:“平法”被批准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1996年11月:编制完成“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96G101);1999年9月:“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96G101)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工程建设标准设计金奖;2000年7月:“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96G101)修版为(00G101);2003年1月:“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0G101)依据国家2000系列新规范修版为(03G101-1);2003年7月:编制完成《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03G101-2)“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2004年2月:编制完成《筏形基础》(04G101-3)“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2004年11月:编制完成《现浇混凝土楼面板与屋面板》(04G101-4)“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陈青来1010成都平法知识应用讲座

陈青来1010成都平法知识应用讲座

平法专家陈青来教授平法讲学(2008/10/10上午于成都西南交大学生礼堂)很高兴又一次来到成都,为四川工程界的朋友们讲解平法。

平法最近要出(08G101-5)(箱形基础与地下室结构)图集。

这样平法就完成了图集的主系列:(03G101-1)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03G101-2)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04G101-3) (筏形基础)(04G101-4) (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08G101-5) (箱形基础与地下室结构)(06G101-6)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本图集涵盖了量大面广的结构形式。

今天上午我将给大家讲解混凝土结构构造原理,下午讲即将推出的(08G101-5)(箱形基础与地下室结构)新图集。

长期以来,困扰我们预算、施工人员的主要是混凝土结构的构造问题。

我们把混凝土结构构造分成两类:本体构造和节点构造。

本体构件和关联构件的关系是:柱是节点主体,梁是节点关联。

对于板梁节点,梁是节点主体,板是节点关联。

我们搞清楚谁是主体节点,谁是节点关联之后,很快就会搞清楚钢筋该怎么排布。

节点主体构件它的钢筋怎么在节点分布,非常简单,两个方向钢筋必须要贯通节点。

只要是节点主体构件,在节点这个范围,钢筋不存在锚固问题,只存在贯通问题;或者只存在连接问题,不存在锚固问题。

两个方向钢筋,纵横两个方向钢筋必须全部通过节点。

只要判断出谁是主体节点构件,它的纵向和横向必须通过节点,不能在节点断开,也不能在节点内锚固。

节点不应该往自身上锚固,应该给对方提供一个锚固基础。

判断谁是节点主体非常重要。

这个节点主体与它相联的是节点关联,基础与柱,基础是节点主体,柱是节点关联。

框架梁柱,对梁来说,梁是节点关联。

那么主次梁对次梁来说,主梁是节点主体,次梁是节点关联。

梁板结构,梁是节点主体,板是节点关联。

通常情况下,节点关联只是纵向钢筋锚入或者贯穿节点,横向钢筋(箍筋)不进入节点。

陈青来平法讲座

陈青来平法讲座

已获大奖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1. 03G101-1,适用于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 墙、框支剪力墙结构; 2. 03G101-2,适用于混凝土板式楼梯; 3. 04G101-3 ,适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板和屋面板; 4. 04G101-4,适用于板式和梁板式筏形基础; 5. 08G101-5,适用于箱形基础和地下室结构; 6. 06G101-6,适用于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 承台
1. 未充分掌握结构的功能与概念; 2. 未充分掌握构件的功能与概念; 3. 未充分掌握构造的功能与概念; 4. 未充分掌握材料的功能与概念; 5. 未充分掌握与结构、构件、构造、材料密
切相关的抗震与非抗震概念
平法的基础理论
平法创新建立了解构理论, 以其作为平法设计规则与 构造规则的基础理论。
结构理论与解构理论的区别
受力钢筋平法构造原则
●1、主要功能原则——由主要功能决定构造方式 ●2、足强度锚固原则——受力钢筋必须足强度锚固 ●3、足强度连接原则——受力钢筋必须足强度连接 ●4、全包裹混凝土原则——受力钢筋必须被混凝土全包裹 ●5、非接触搭接原则——受力钢筋必须采用非接触搭接
●6、非接触锚固原则——受力钢筋必须采用非接触锚固
5. C101-5,适用于箱形基础和地下室结构;(2015年出版) 6. C101-6,适用于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 (2015年出版)
已出版发行的 平法通用设计C系列与解读类著作
C系列:混凝土主体结构平法通用设计C101-1 混凝土楼梯平法通用设计C101-2
11G101-1、-2、-3解读系列:
5 、关于节点主体构件: 节点属于节点主体构件,节点主体构件
的功能是支承节点客体构件;任何情况下节点主体构件的纵向钢 筋和横向钢筋必须完全贯通节点,节点混凝土标号与主体构件混 凝土标号相同。

陈青来教授讲梁的钢筋

陈青来教授讲梁的钢筋

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

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

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

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

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

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答梁问题(1):应按第一种算法。

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页注6实行。

梁问题(2):关于03G101图集第54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15d和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laE也不要紧。

”答梁问题(2):laE是直锚长度标准。

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

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laE的错误方法。

梁问题(3):对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图集,在最早的《96G101图集》的“原位标注”中有“第4条”:“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相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 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各自特性与共同工作 原理,是相对比较丰富、比较成熟的内容。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可靠度理论,由30年前的半经验半概率极限 状态设计方法过渡到现在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该理论对混凝 土结构的适用程度(缺少支持正态分布曲线的实际试验和统计资料), 以及在理论上究竟前进了多少尚难定论。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经典力学理论,其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 较大差异。原因是混凝土结构杆件的截面较大,存在刚性区域与简化成 单线形状的计算简图有很大差异,尤其反映在基础结构的计算方面。再 者,荷载的力学简化存在较大的误差。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抗力理论是教科书中的主要内容,但主要为 “构件”的抗力理论而非“结构”的抗力理论。其内容主要有三部分: 一部分是“正截面”问题,解决构件的弯、拉、压、偏拉、偏压;一部 分是“斜截面”问题,解决构件的抗剪;一部分是“螺旋面”问题,解 决构件的抗扭。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承载的节点构造理论现阶段几乎是空白,研究缺口 非常大,给人造成“构件的简单组合即为结构”的错误感觉,不符合整 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自然法则。
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1、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以较小谬误取代较大谬误的过程,因而存在正 确程度的问题。科学本身不是真理,科学是在追求真理的动机下的随着 时间的延续而得到的发现和解释自然的渐进性成果。科学通常有发现而 无发明。 2、技术发展的过程,是以比较高的适用程度取代比较低的适用程度的 问题,技术本质上并不存在正确程度的高低。技术通常有发明而无发现。 3、科学与技术各位两个“圆”(领域),这两个“圆”符合“交叉圆” 的自然法则。平法研究位于两圆的交叉区域。 4、基础理论主要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基础理论用于发现世界和解释世 界,存在发现、更新而非创新。 5、应用理论主要是技术研究的成果,应用理论用于改造世界和建设非 自然存在的物体,存在不断创新。应用理论的实质属于方法范畴。 6、基础理论不具备直接用于实践的功能,基础理论通过应用理论即方 法才可用于实践。方法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7、基础理论的发展极其缓慢,而方法的发展非常迅速,日新月异。 8、方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相当重要地位,很多问题的解决往往难在 方法上,而不是难在基础理论上。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均是方法的发 明而不是理论的发明。
平法基本原理(2)
平法的应用理论三要点:


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 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
2、 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
性设计内容部分。 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构件构造)以《广义标准 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 标准构造设计的实质是图形化的构造规则;由设计师完成构造设计缺少 充要条件:1、结构分析结果不包括节点内的应力;2、以节点边界内力 进行节点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不充分;3、节点设计缺少足尺试验依据; 构造设计缺少试验依据是普遍现象,现阶段由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将其统 一起来符合现阶段的中国国情。
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一
混凝土结构原理承载多元理论 :
1、承载材料理论:解决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问 题; 2、承载可靠度理论——解决结构的安全度问题; 3、承载经典力学理论——解决结构上的荷载(作用) 与结构的内力与变形(作用效应)问题; 4、承载抗力理论——解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问题; 5、承载节点构造理论——解决构件的连接问题。







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三
关于辨证思维与逻辑思维:
辨证方法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方法,而逻辑方法更适合于解决与处理问题。 辨证思维的力量强于逻辑思维的力量,但辨证思维更适合于研究人文和历史, 而逻辑思维更适合研究工程技术。 两千多年以前,中国的哲学家就发展了辩证思维,但中国人在历史上过早地 以辨证思维否定了逻辑思维,结果没有给逻辑思维的成长留出足够的空间。 因此,中国人在逻辑思维方面有显明不足,体现在:概念往往没有明确的涵 义(讲究“意会”、“领悟”) / 判断往往没有明确的前提 / 推理往往没 有明确的过程 / 重结果而不重过程。 多年来在政治上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不适当地地扩大、延伸到科学技术领域, 而在西方社会,形而上学在诸多科学定理的发现上起了重要作用。 由于历史形成的辨证思维习惯,使规范和规程中存在许多非同一之处、摸棱 两可之处、矛盾之处、理由不充分之处。 我国结构学术界与现行规范偏爱使用“抽象术语”,“抽象术语”比“形象 术语”难懂且距离自然较远,容易使人们在理解术语时脱离“源概念”。 在处理科学技术问题方面,容易忽略简单与复杂的辩证关系。

平法基本原理(3)
平法视过程重于结果,因而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科学在否定中前进,在肯定中静止。平法将在不断自我否定 中发展成长。 平法是上游技术的改革,将对结构领域中、下游技术产生很大影 响。
上游技术的改革是比较彻底的改革,在改革时不宜过多顾及中、 下游技术,而上游技术的改革既对中下游技术提出挑战,同时也 创造了机遇。 上游技术的改革将推动中、下游技术的发展。
现 状:
1、科学板块:既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板块,应当为其他板块的基础, 但目前落后于规范规程板块及技术规则板块(包括大学教科书滞后), 且至今尚未全面完成“构件”到“结构”的转变,以及未解决好节点问 题。 2、技术板块:是我国比较成熟的板块,其内容主要用于工程界,尚未 收进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 3、规范规程板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规范规程采取追踪、引进国 外版本的路子,在现阶段奇怪地走在建筑科学技术的最前沿,而实际缺 少国内理论板块的支撑,因此内容不稳定,修订频繁,出现明显板块错 位,其失误属于自然结果。这种板块错位现象是我国在特殊历史发展阶 段的特殊现象,应属正常。 4、技术规则板块:是系规范规程的应用细则延伸,更具体化和更加细 化,具有明确且实际的技术指导作用。目前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承担起了 这个重要功能,如G101系列与G329。其内容主要有设计制图规则和作为 图形化的构造规则的标准构造详图。 5、工程板块:当前主要进行经济体制方面的变革,把遵守规范规程和 技术规则放在首位。
平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要点解析
要点一:结构与构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 要点二:结构的刚度问题(空间尺度与空间位置概念) 要点三:结构各类构件的连接关系(支座)问题 要点四:平法设计规则:(1)注写方式与截面方式相结合;(2)集 中注写与原位标注相结合;(3)特殊构造不属于标准化内容。 要点五:钢筋锚固的原则:(1)梁受拉钢筋在端支座的弯锚,其弯 锚直段≥0.4laE,弯钩段为15d并应进入边柱的“竖向锚固带”,且 应使钢筋弯钩不与柱纵筋平行接触的原则(边柱的“竖向锚固带”的 宽度为:柱中线过5d至柱纵筋内侧之间);(2)受力纵筋在端支座 的锚固不应全走保护层的原则,当水平段走混凝土保护层时,弯钩段 应在尽端角筋内侧“扎入”钢筋混凝土内; (3)当抗震框架梁往中 柱支座直通锚固时,纵筋应过中线+5d且≥laE的原则; (4)梁受拉 纵筋受力弯钩为15d、柱偏拉纵筋弯钩、钢筋构造弯钩为12d的原则; (5)墙身的第一根钢筋、板的第一根钢筋距离最近构件内的相平行 钢筋为墙身与板筋分布间距1/2的原则;(6)当两构件配筋“重叠” 时不重复设置且取大者的原则;(7)节点内钢筋锚固不应平行接触 的原则。
平法的意义
平法,不单纯是位于科学与技术交叉领域的一种技术;
更重要的是,平法基于现代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思想。
哲学,是从超然高度揭示和描述自然规律,能跨越时空的学说; 遗憾的是,在我国建筑结构领域,哲学几乎是一片贫瘠的荒漠。 平法试图在这片荒漠中,播下绿色。 ——陈青来
施工构造详解
具体见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x

平法基本原理(1)
平法的系统科学原理为: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 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基础结构 、柱墙结构、梁结构、板 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相对完整性。 1、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 2、关联性: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关联 ;梁以柱为支座— —梁与柱关联;板以梁为支座梁——板与梁关联。 3、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仅有自身的设计内容而无柱或墙的设 计内容;柱墙自成体系,仅有自身的设计内容(包括在支座内的锚固纵 筋)而无梁的设计内容;梁自成体系,仅有自身的设计内容(包括在支 座内的锚固纵筋)而无板的设计内容;板自成体系,仅有板自身的设计 内容(包括在支座内的锚固纵筋) 。


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二
结构工程界的五板块划分:
1、科学板块: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
2、技术板块:工程技术类专著; 3、规范规程板块:国家的工程技术法规; 4、技术规则板块: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技术指导性文件; 5、工程板块:包括设计、造价、施工、监理等。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
(暨工程设计方法)
视频地址:/?f=27567
应用技术讲座
பைடு நூலகம்
主 讲 人:
山东大学 陈青来 教授
邮箱:qlchen@
讲座主要内容: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平法基本原理 平法规则与构造应用要点 平法制图规则与施工构造 现场答复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