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全球化、国际收支失衡及国际金融危机
浅谈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浅谈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继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的经济慢慢的才刚刚有了萌生的绿芽,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这显然已经成为一个规律了。
因此,此此我们应该注重一下全球收支失衡的问题了,一方面他也影响全球的经济,另一方面他一直是个令人困惑的难题。
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绝对的、经常的,而平衡是相对的偶然的。
国际收支失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周期性不平衡,由于国际间各国所处的阶段不同而造成的不平衡。
经济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繁荣。
当一国处于繁荣阶段,而贸易伙伴国处于衰退阶段,易造成本国的贸易收支赤字。
2结构性不平衡,由于国际市场对本国的出口和进口的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本国贸易结构无法进行调整所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3、货币性不平衡,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4、收入性不平衡,由于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增长超过出口增长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一)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
储备的流失意味着该国金融实力甚至整个国力的下降,损害该国在国际上的声誉。
2、导致该国外汇短缺,造成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
一旦本币汇率过度下跌,会削弱本币在国际上的地位。
导致该国货币信用的下降,国际资本大量外逃,引发货币危机。
3、使该国获取外汇的能力减弱,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进口,使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内财政以及人民的充分就业。
4、持续性逆差还可能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
(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1、持续顺差会破坏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使总需求迅速大于总供给,冲击经济的正常增长。
2、持续顺差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有大量的外汇供应,这就增加了外汇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导致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提高了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了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的价格。
国际金融国际收支失衡PPT学习教案

第32页/共37页
美国的国际收支调节
长期贸易逆差 90年代以前通过短期资本流入来弥补 90年代后期通过长期资本流入来弥补 2002经济衰退,股市暴跌的情况下,美国
的政策选择是降息
No. 34
第33页/共37页
美国国际收支的调节
长期来看 真实GDP、能源价格、真实汇率对国际收支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真实GDP、真实汇率对金融帐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长期资本流动比较稳定,表明对美国经济的信心较高。 无法判明金融帐户与经常帐户之间的原因,是主动调节还是被动调 节。只能得出这两着存在伴随情况
No. 15
第14页/共37页
第二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表明一国国内需求强劲,公司 国内公司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国内经济增 长前景良好,将导致通货膨胀与货币升值;
No. 16
第15页/共37页
第三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表明一国产业竞争力很强,国 内企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国内经济呈现 很好的发展态势,将导致通货膨胀、货币 升值,引起国内经济泡沫的膨胀。
周期性失衡 收入性失衡 货币性失衡 结构性失衡 偶发性失衡
第2页/共37页
No. 3
周期性失衡
GDP
衰退与萧条: 复苏与繁荣:
经济衰退 收入下降 国际收支恶化 货币贬值 利率下调 效应: 低利率促进投资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改善
收入增加 货币升值 通货膨胀
效应: 利率提高抑制投资
第3页/共37页
第5页/共37页
No. 6
结构性失衡
国际贸易的发展是源于世界各国的比较优 势,这种比较优势包括:自然资源、人力 资源、资本资源、技术水平、产业竞争力 等方面。
世界经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一定的时 期,一国在某些领域的优势会丧失,必须 随之而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国际金融第二版课后答案(全)

国际金融习题答案第一章国际收支本章重要概念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
它体现的是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是货币的、流量的、事后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将国际收支根据复式记账原则和特定账户分类原则编制出来的会计报表。
它可分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错误和遗漏项目三大类。
丁伯根原则:1962年,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其所著的《经济政策:原理与设计》一书中提出:要实现若干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若干个有效的政策工具。
这一观点被称为“丁伯根原则”。
米德冲突:英国经济学家米德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当中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冲突问题。
米德指出,如果我们假定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两种独立的情况,那么,单一的支出调整政策(包括财政、货币政策)无法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
分派原则:这一原则由蒙代尔提出,它的含义是:每一目标应当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
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是指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
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失衡是指自主性交易发生逆差或顺差,需要用补偿性交易来弥补。
它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时间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静态失衡和动态失衡;根据国际收支的内容,可分为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根据国际收支失衡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可分为实际失衡和潜在失衡。
复习思考题1.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可能盈余,为什么?答:可能,通常人们所讲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就是指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这里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不仅包括经常账户,还包括资本与金融账户,这里,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
但是,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本和金融账户与经常账户之间的这种融资关系正逐渐发生深刻变化。
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4154005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经济与金融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国际金融》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不仅是院校本科层次各专业统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而且是金融、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
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涉及国际金融专业的课程都是在国际金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国际金融以开放经济学为基础,研究开放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等问题,在经济、金融理论研究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促进学习者理解和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
2、培养学习者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国际发生的有关国际收支失衡、汇率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资本流动动向、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习者综合应用国际金融理论解决国际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习者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树立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金融一体化的理念,掌握扎实的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其他国际金融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4.该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为闭卷考试。
以百分制计分。
二、课程目标1、系统阐述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框架、重点讲解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管理原理及实务操作方法,详细阐述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
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

浅谈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摘要:本文就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进行了一个全面深刻的分析,经济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正确地认识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本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金融危机;影响;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01一、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金融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国际经济趋势,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它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有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适当地刺激了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弊端,又对经济相对比较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同样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一)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正效应金融全球化对我国的积极影响是大规模引进外资和技术,对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为改革我国经济体制中诸多不利因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负效应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底子薄、基础弱,金融全球化使它们面临空前的外资威胁和压力,同时国际上热钱的涌入加剧了相关产业泡沫化的程度,给我国的金融改革和监管都提出了诸多要求。
不可否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相比国际发达国家,金融业发展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监管上自然存在许多漏洞,客观上造成我国金融业的体制发展较为滞后,风险陡增。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相关工作,保护我国金融业的安全:严格控制外部资本的介入和流动;国有银行的监管与控制;相关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备;成熟的汇率控制和调节政策。
总而言之,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势必会高度重视自身的经济安全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对金融业的发展要本着客观的、动态的、全面的原则去认识和了解,金融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我国要本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加入到这个潮流中,但在参与过程中,要慎之又慎,尽量把风险规避到最小。
国际金融第二讲PPT教学课件

30
类(型)P31
◆有形与无形 ◆客户与银行间、银行与银行间、中央银 行与银行间 ◆官方与自由
2020/12/11
31
外汇市场的构成
1.外汇银行 2.外汇经纪人 3.中央银行 4.客户
2020/12/11
32
传统的外汇交易
即期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
套汇:是指利用不同外汇市场的外汇差价,在某一外汇市场上买进某种货币,同时 在另一外汇市场上卖出该种货币,以赚取利润。
17
3、国际资金流动原因
• 1、羊群效应(P29) • 2、全球化联系加重(P29)
2020/12/11
18
第二节 外汇市场
一、外汇与汇率的概念 二、外汇市场活动简介
2020/12/11
19
一、 外汇与汇率的概念
1. 外汇 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三个条件: 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可偿性
26
实际汇率:以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某国货 币实际汇率,是将名义汇率中的物价因素扣 除后得出的。
P er e P
2020/12/11
27
5)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6)单一汇率和复汇率 7)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
2020/12/11
28
实际汇率的另一种含义是名义汇率用财政补 贴和税收等因素调整后得到的汇率。
1. 国际资本市场 国际银行中长期贷款市场 独家银行贷款 辛迪加贷款 证券市场 国际债券市场 国际股票市场
2020/12/11
11
2.国际货币市场 银行短期信贷市场、短期证券市场和贴
现市场 短期证券:国库券、银行定期存单、
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票据
2020/12/11
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

•
B=EX-M
•B=EX-M
•出口需求的 价格弹性
PPT文档演模板
•进口需求的 价格弹性
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
•Ex =
PPT文档演模板
•=•- •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
•3.1.2 弹性论——马歇尔—勒纳条 件
•国际 收支 顺差
PPT文档演模板
•本国 黄金 外流
•外国 黄金 流入
•货币 供给量
下降
•货币供 给量上
升
•国内一般 价格水平下
降
•国内一 般价格水
平上升
•出口增 加
•进口减 少
•国际贸 易收支 改善
•出口减 少
•进口增 加
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
2.1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自动调节机制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1.2 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
❖ 季节性和偶然性因素的影响 ❖ 经济周期性原因 ❖ 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 货币价值变动的影响 ❖ 国民收入的影响 ❖ 外汇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
PPT文档演模板
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
•如果一国经济处于衰退时期
•该国的国民收 •↘
入
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
•S •R
•A •D
•S
•0
PPT文档演模板
•R •S
•B
•D
•0
•Q
•B
•R •D
•C
•0
•C
•S •Q
•D
•R •Q
•S •A
•国0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
国际收支失衡与调节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国际收支失衡与调节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国际收支失衡的概念与类型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当一国国际收支的自主性交易收支出现不平衡时,就称之为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临时性失衡:由短期的、非确定性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比如季节性因素导致的农产品出口波动。
2、结构性失衡: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例如,某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当全球经济发展更倾向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时,该国就可能出现结构性的国际收支失衡。
3、货币性失衡: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4、周期性失衡: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在经济繁荣时期,进口需求增加,可能导致国际收支逆差;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出口可能增加,国际收支可能出现顺差。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国际收支失衡对一国经济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可能导致外汇储备大量减少,削弱该国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而持续的顺差则可能使外汇储备过度积累,增加持有成本和汇率风险。
2、对汇率的影响:逆差可能导致本国货币贬值,顺差则可能促使本国货币升值,进而影响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3、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可能干扰国内经济的正常运行,制约经济增长。
4、对就业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失衡可能导致某些产业的萎缩或扩张,影响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为了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各国可以采取多种调节措施,包括:1、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国内总需求和物价水平,进而影响国际收支。
例如,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减少国内需求,降低进口,改善国际收支逆差状况。
2、货币政策: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提高利率可以吸引外资流入,改善国际收支;降低利率则可以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增加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的表现
贸易自由化程度提升。截止2008年7月,WTO有153个成员国,31个观察国,覆盖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WTO前身GATT在1947年签署时的成员国仅有23个。
Members Observers Other
Source: WTO
贸易全球化的表现
Source: IMF、UNCAT
生产全球化的表现
全球专业化分工深化。从产业间分工演变为产业内或者产品内分工。 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
汽车生产非全球化
右图为汽车之都底特律 博物馆的一幅壁画,阐 述福特30年代汽车厂的 生产过程。
铁矿石在工厂经过“热 处理、仿形、铣削、冲 压、焊接、抛光、喷漆 和总装”等几百道工 序,最后变成汽车。
主要载体
物质基础
(地球村)
:交通、通讯技术、 生产效率等,促进 全球分工
资金支持
经济 全球化
体制
保障 和平环境
WTO等 国际组 织协调
国际金融 发展
市场经济
冷战的 结束
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三层作用
生产要素全球流动
提高世界资源配置效率
国际分工水平提高
推动各国生产力发展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延伸及拓展市场边界
意大利
英国
Source: IMF
中国
俄罗斯
美国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不平衡的国别分布
中美经常项目失衡的镜像关系,中美成为失衡大国。 中美的失衡构成全球失衡的重要体现,中美之间的贸易及经济争端持续不断,中美
Source:EUROstat
为什么会产生全球不平衡?
2、资源输出国资源秉赋决定盈余。
– 中东、俄罗斯等资源国家,全球化促使石油等大宗商品贸易急剧 上升,资源输出国石油储备由地下转为地上储蓄,体现为持续的 外部盈余。
全球不平衡的维系机制
现象:在本次金融危机前的较长时期内,出现不平衡的 持续现象,即美国等发达国家长期持续外部赤字,而中 国等新兴国家及资源输出国长期盈余,其内在的维系机 制是什么?
600
资本和金融项目
400
100
-100 -600
-400
-1100
-900
Source:中经网数据库、这里的资本与金融账户包括外汇储备变化。
图、美国国际收支账户差额 (单位:亿美元)
经常项目 资本和金融项目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必须解决赤字资金从哪里借的问题。
中国等新兴国家外部盈余,需要投资。
–必须解决投资保值增值的问题。
推测:中国等盈余国借款给美国等赤字国
不平衡的维系机制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图、欧元区部分国家平均工资指数 (1995-2010,1995年为100)
140
135
德国
希腊
130
爱尔兰
意大利
125
葡萄牙
西班牙
120
115
110
105
1)
20 18
德国
希腊
16
爱尔兰
意大利
14
西班牙
12
10
8
6
4
2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995_Jan 1996_Feb 1997_Mar 1998_Apr 1999_May 2000_Jun 2001_Jul 2002_Aug 2003_Sep 2004_Oct 2005_Nov 2006_Dec 2008_Jan 2009_Feb 2010_Mar 2011_Apr
发达经济体经常账户余额 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经常账户余额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Source: IMF
谁的失衡最大?
图、主要国家经常账户占GDP比重(%)
18
13
-2
-7
8
3
印尼
不平衡成为全球的焦点。
图、中美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的“镜像关系” (1980-2010,%)
12
10
8
6
中国
4
美国
2
0
-2
-4
-6
-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Source: IMF
本次金融危机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为何反对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竞争力显性 化,经济全球化促使全球市场格 局遭受冲击
具有竞争优势的国家持续市场扩 张,就业持续增加,经济快速发 展(比如中国等金砖国家)。
缺乏竞争优势的国家市场份额难 以扩大甚至缩小,失业率高企, 经济或者产业出现衰落。
根本体现:世界经济失衡。
经济全球化挑战
什么是世界经济失
衡(不平衡)?
700
– 全球一部分国家拥 有国际收支顺差, 500
另一部分国家拥有
国际收支逆差。
300
– 出口与进口不相等
构成贸易失衡。
100
– 表现:新兴经济拥 有较高盈余,而发
-100
达经济体有较大赤
字。
-300
-500
图、全球不平衡状况(单位:10亿美元)
经济全球化成就(三)
促进世界外汇储备大幅
增加,国际支付能力明
显提升。
100000
– 发展中国家资金瓶颈 90000
缓解,2011年6月中 80000
国外汇储备已超3.2 70000
万亿。
60000
– 世界各国包含黄金储 50000
备在内的储备总额由 40000 1970年的931亿美元 上升到2010年的9753 30000
经济全球化成就(四)
促进社会福利提升,全球享受物美价廉的产品,降低全球通胀压力
– 全球化释放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促使物价价格大幅度降低, 物美价廉成为现实。
– 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率从两位数下降到个位数。
图、发达经济体及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的物价年度增幅(%)
140
14
120
12
100
新兴发展中经济体CPI增幅(左轴) 10
“在一端吃进焦炭和矿 石,在另一端吐出客座 轿车”(Krugman,199 5)。
体现汽车生产在空间上 高度集中或高度一体化 的特点。
Detroit Industry, 1932–33,Diego Rivera (Mexican, 1886–1957)
谁推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科技革命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国际收支失衡 及国际金融危机
陈建奇
COMPANY LOGO
目录
1. 经济全球化:内涵、发展及国际收支失衡 2. 国际金融在国际收支失衡中的地位及挑战
2
经济全球化:内涵、发展及国际收支失衡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阻碍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各国之间自由流通的 各种壁垒不断削减,规范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 自由流通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历史 过程。
0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Source: IMF
经济全球化成就(二)
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2008年世界出口占GDP达到32%,全世界总就业人数31亿人,按平均
图、主要国家经常账户占GDP比重(%)
18
13
印尼
中国
意大利
俄罗斯
8
英国
美国
长期失 衡如何 维持?
3
-2
-7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全球不平衡的维系机制
美国等发达国家外部赤字,需要外部融资。
贸易总额急剧增长。世界出口名义总额从1900年的101亿 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99434亿美元,增加1974倍。
200,000
图、国际贸易总量(单位:亿美元)
199434.00
150,000
100,000
78941.19
50,000
41713.56 22944.33
101.00159.00263.00609.001273.003135.00 0
图、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金融资本流动
(单位:10亿美元)
800
700
600
私人资本净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