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树亭-气候变化对夏玉米产量潜力的影响分析
制约夏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及增产技术

制约夏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及增产技术【摘要】夏玉米产量相对较低,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夏玉米产量。
夏季气候条件影响夏玉米产量,土壤质量及养分供应不足限制产量,病虫害对夏玉米产量造成影响。
科学栽培技术是增产的关键,选用适宜品种和优质种子进行种植。
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夏玉米产量,科学管理和精准施肥是增产的重要途径。
通过改善种植环境和科学施肥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对夏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调控,可以提高作物抗逆性和生长发育水平,进而提高整体产量水平,带动农民增加收入,助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夏玉米、增产、主要因素、夏季气候、土壤质量、养分供应、病虫害、科学栽培技术、适宜品种、优质种子、综合利用、科学管理、精准施肥。
1. 引言1.1 夏玉米产量相对较低夏玉米产量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生长季节的气候条件不利以及土壤质量及养分供应不足等因素的影响。
夏季气候条件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温、干旱以及强风等恶劣气候条件会影响夏玉米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产量减少。
土壤质量及养分供应不足也是制约夏玉米增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土壤贫瘠、缺乏养分,夏玉米无法充分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影响了其生长和产量。
病虫害的侵袭也会对夏玉米的产量造成影响,若不及时有效地防治,将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
为了提高夏玉米的产量,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以上问题。
科学栽培技术以及选用适宜的品种和优质种子进行种植是增产的关键。
通过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夏玉米的产量。
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并进行科学管理和精准施肥,可以更好地解决夏玉米产量较低的问题,实现夏玉米增产的目标。
1.2 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夏玉米产量夏玉米产量相对较低,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夏玉米产量。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粮食需求的增长,夏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夏玉米的产量相对较低,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制约。
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影响及预测分析

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影响及预测分析一、气候变化概述气候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或局部气候状态的长期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包括温度、降水模式、风速和风向、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的变化。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尤其是对玉米这种广泛种植的作物有着深远的影响。
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
1.1 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包括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降水模式的改变以及季节性气候模式的不稳定。
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系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包括作物生长周期的改变、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以及土壤肥力和水资源的可用性。
1.2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温度的升高可能导致作物生长周期缩短,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其次,降水模式的改变可能导致干旱或洪水,影响作物的生长条件。
此外,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可能会破坏农田基础设施,增加农业生产的风险。
二、玉米产量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玉米是一种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的作物,气候变化对其产量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研究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农业管理策略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1 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温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和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玉米的光合作用和生长,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则可能抑制生长,甚至导致作物死亡。
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玉米的产量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尤其是在高温季节。
2.2 降水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降水是玉米生长所必需的水资源。
适量的降水可以保证土壤湿度,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然而,降水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对玉米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干旱会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玉米的生长;而过多的降水则可能导致洪水,破坏农田和作物。
2.3 极端天气事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如飓风、干旱、热浪和冰雹等,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作物受损、生长周期中断,甚至完全破坏农田。
气象因子对寒亭区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气象因子对寒亭区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摘要:为了掌握气象因子对寒亭区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以便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本文利用潍坊国家基本气象站2013-2022年6-9月夏玉米全生育期内的气象数据和夏玉米产量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气象因子与夏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讨论了积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对寒亭区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产量与积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日照时数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最为明显。
关键词: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方法;气象因子;夏玉米产量引言潍坊市寒亭区位于山东省中部偏东,属东南亚季风区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气候特征明显。
近年来,寒亭区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全国唯一获批的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其核心区主要落子寒亭。
2023年,寒亭区入选全国首批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名单,系全省唯一,全国有8处。
夏玉米是寒亭区主要的秋收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比例较大,玉米有较强的适应性,高产稳产,夏玉米是高产喜温作物,其生长发育和产量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农业气象条件是影响夏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1-5]。
本文通过对近10a(2013-2022年)寒亭区夏玉米产量和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开展气象因子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研究,为指导夏玉米生产、提高产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本文所用气象数据来源于潍坊国家基本气象站2013-2022年6-9月夏玉米全生育期内的积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数据,夏玉米产量资料来源于寒亭区统计局。
夏玉米产量可分为趋势产量、气象产量和随机误差,随机误差在研究中通常忽略不计,本文对2013-2022年夏玉米产量进行去趋势处理,得到相应的气象产量,采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对气象因子和气象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6-7]。
2 气象因子与夏玉米产量关系分析3.1积温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图1描绘了2013-2022年寒亭区积温变化与夏玉米产量关系图,可以看出,夏玉米产量(单位:kg/hm2)与积温(单位:℃)呈不太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随着积温的升高,夏玉米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积温的升高有利于夏玉米产量的增长,但不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性因素。
气象条件对潍坊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气象条件对潍坊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摘要:为探讨气象因子对潍坊市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利用潍坊市农业气象观测站1991~2010年共20年的夏玉米产量和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进行分析,找出气象条件对潍坊市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影响潍坊市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条件之一是降水量。
积温和日照时数虽然对夏玉米产量有影响,但不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夏玉米;产量;气象条件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引言夏玉米是潍坊市主要的秋收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
夏玉米一般在6月上、中旬播种, 9月中、下旬成熟,全生育期95d 左右,夏玉米为喜温、短日照作物,夏玉米全生育期一般需要∑t ≥0℃的积温为 2000~2500℃。
潍坊市地处胶东半岛和山东内陆的中间位置,北临渤海湾,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气候特征明显。
潍坊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夏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山东省占有很大比重。
降水量、温度、日照等气象条件对夏玉米生产有很大的影响[1-2]。
在夏玉米生育期内,近20a(1991~2010年)平均降水量399mm,近20a平均日照时数723h,年平均积温为2662℃。
独特的气候条件为夏玉米生产提供良好的保障,目前,关于气象条件对潍坊市夏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通过对近20a(1991~2010年)潍坊市夏玉米产量和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对气象因子对夏玉米生产的可能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潍坊市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指导夏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夏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夏玉米生育期间气象资料来自潍坊市农业气象观测站1991~2010年共20a的资料,产量资料来源于潍坊市统计局。
气象资料与产量资料应用excel统计软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气象因子变化与产量的线性倾向率,分析气象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
2 结果与分析2.1 夏玉米产量的年际变化以近20a各度为x轴,以夏玉米历年平均产量为y轴,得到潍坊市近20a夏玉米产量变化趋势图。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制约因素及增产措施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制约因素及增产措施摘要针对淮北地区夏玉米产量近年来徘徊在7 500~9 000 kg/hm2水平的实际,分析了影响该区夏玉米产量进一步增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突破9 000 kg/hm2产量水平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
关键词夏玉米;高产;制约因素;增产措施;淮北地区淮北市地区处于北温带,属北方型大陆性气候与湿润气候之间的季风气候,淮北及周边地区是小麦—夏玉米、小麦—夏大豆两熟种植区。
近年来,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新换代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玉米播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
综合各因素分析,大田生产应该达到10.5 t/hm2以上,才能使各种资源得到较为合理的利用。
1 夏玉米高产制约因素调查表明,目前淮北地区夏玉米种植区的产量水平一般为7 500~9 000 kg/hm2,部分田块平均产量达10.5 t/hm2。
为探明原因,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田间试验,总结为以下几点。
1.1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茬口矛盾日益突出在淮北生育期100 d左右的中早熟品种,需要大于10 ℃以上的有效积温2 400~2 700 ℃,淮北及周边地区是小麦—玉米两熟制种植区。
根据淮北地区的自然条件,要求玉米6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收获。
近年来,受夏季干旱和秋季低温阴雨的影响,播种期推迟,灌浆缓慢,致使玉米成熟偏晚,影响下茬小麦的整地播种。
1.2 品种多乱杂,主导品种不突出据调查,种子供应商提供100多个玉米品种,品种繁多,农民选择时无所适从,结果因所购买的种子不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而减产。
1.3 旱涝灾害频繁,灌溉无法保证该区在气候上显著特征是初夏、伏期干旱,秋季降温快阴雨频发。
10年中就有3~4年在玉米生长后期多雨成涝或低温寡照,4~5年在玉米生育前期干旱,严重制约产量。
淮北地区农田水利设施不建全,属于雨养农业区,降雨量和时空分布直接影响着农事操作和农作物的产量[1]。
1.4 种植密度过大,田间管理不及时,作业愈趋粗放目前,播种机械化,播种时不分品种、地力、管理水平,为防缺苗播量普遍偏大,加上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播种后一般不进行间苗,植株结构不合理,影响个体的良好发育,造成倒伏严重,品种的高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生态因素对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影响及调控的研究_郑洪建

生态因素对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影响及调控的研究*郑洪建1,董树亭,王空军,郭玉秋2,胡昌浩,张吉旺(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271018)摘要:通过播期、覆膜调控,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生长特性。
试验结果如下: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生育期表现较大差异,温度是影响玉米生育期的主要生态因子;覆膜对生育期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其影响作用主要在玉米生育前期。
开花期玉米根系数量和最大叶面积指数(LA I)与产量都达极显著正相关;相同播期条件下,掖单13号开花期根系数量和最大L AI 大于登海1号品种,适宜生态条件下,玉米穗粒性状变异系数小,果穗发育整齐一致。
掖单13穗长较大,易于形成大果穗,高产潜力大,但高温弱光条件下,穗粒性状变异系数大,空秆率高,果穗不整齐,产量低。
关键词:玉米;生态因素;品种;生长发育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24(2001)02-0117-07EFFEC TS OF EC OLOGIC AL FACTORS ON MAIZE (Zea mays L 1)GROW TH OF DIFFERENT VARIETIES AND CORRESPONDING REGULATIVE MEASURE ZH ENG Hong-jian,DONG Shu-ting ,WANG Kong-jun,GUO Yu-qiu,HU Chang-hao(College of Agronomy,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271018,China)Abstract:Throug h the control of sow ing date and plastic film,the grow th perfom ance of maize variety with different maturity under different ecolog ical conditions w as studied 1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 s:T he difference of maize grow th duration under different ecological conditions is significant 1Temperature is the major factor affecting maize grow th duration 1The function of plastic film on grow th duration is very significant,and it embodies mostly in early stage 1Correlation of maize root number,LAI and g rain yield at anthesis stage is sig -nificant 1At the same sow ing date,the root number and LAI of Y13at anthesis stage are greater than DH 11The variance coefficients of maize ear and seed performance are sm all and the ears are orderly under suit -able ecological condition 1It is easy for v ariety of Y13to form big ear w ith a hig h yielding potential 1But the v ariance coefficients of ear seed of Y13are increasing under hig h temperature and deficient lig ht condition,resulting in a high rate of empty stem,non-orderly ears and a low yield 1Key words:maize;ecological factors;variety ,growth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在2千万公顷以上。
浅析高温热害对夏玉米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浅析高温热害对夏玉米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夏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夏季高温天气下往往会遭受到高温热害的影响,严重影响着夏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高温热害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日益凸显。
深入研究高温热害对夏玉米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对于确保夏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增加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目前,夏玉米的生长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高温热害导致夏季降雨稀少、气温过高,使得夏玉米长势不佳,抗旱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其产量和质量。
研究高温热害对夏玉米的影响,可以为调整种植结构、改善生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应对高温热害的影响,保障夏玉米产量稳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针对目前夏玉米面临的高温热害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夏玉米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高温热害对夏玉米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可以为夏玉米生产提供科学指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温热害对夏玉米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为夏玉米的种植和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高温热害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为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分析高温对夏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减少高温对夏玉米产业的不利影响,保证夏玉米的生长和发展,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增加夏玉米产量、改善夏玉米品质提供参考,并为应对气候变化下夏玉米生产面临的挑战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探讨高温热害对夏玉米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交流,为夏玉米生产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
2. 正文2.1 高温热害对夏玉米的影响夏玉米是一种对气温敏感的作物,高温热害对其生长发育产生着重要影响。
高温热害会导致夏玉米产量减少、籽粒质量下降、品质降低等问题。
高温热害会加快夏玉米的生长速度,导致生育期缩短,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从而降低植株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
探析德州地区夏玉米的影响因素与技术措施

探析德州地区夏玉米的影响因素与技术措施德州地区是山东省的主要夏玉米种植区之一,夏玉米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德州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来,德州地区夏玉米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对该地区夏播玉米种植效益产生了较大影响。
对此,我们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一套解决夏玉米高产的方法。
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作物栽培的经验,对影响当地夏玉米产量的因素及纠正措施做进一步探讨,供参考。
标签:夏玉米;气候特点;种植技术;措施德州地区基本气候特点是季风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寒冷少雪多干燥,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光照资源丰富。
冬夏随季风的进退,兼有南方和北方过渡类型的气候特点。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秋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秋作物的生长和灌浆。
但由于受气候条件及栽培管理技术的运用不当等因素的影响,玉米产量水平一直徘徊在400千克/667平方米。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用合适的品种及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是夺得玉米高产的有效措施。
1 玉米生育期间的气候特点根据宁津县近三十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在玉米生长发育的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6、7、8、9三个月平均日照时数6.99小时,积温30℃~48℃,昼夜温差6℃~11.7℃。
6月初常出现夏旱,伏旱出现在7~8月份,秋旱出现在9月份。
在玉米抽雄、授粉前后经常遭遇持续的高温干旱或大风降雨等强对流天气,造成玉米授粉不良或严重倒伏倒折。
中后期南方锈病、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等病害常暴发流行,对玉米产量影响严重。
2 制约夏播玉米高产的原因2.1 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
近几年来,在玉米的生育期间6~9月份,自然灾害发生较频繁,狂风暴雨、冰雹等造成玉米大面积倒伏。
据统计,因倒伏造成的减产为30%~50%,甚至绝收。
因此,预防和减少玉米倒伏,将其危害控制到最低限度是提高夏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2.2 品种选用不对路玉米选用高产品种是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肥城市边院镇
15
实测
超试4号
922.99
2020/6/21
7
一、黄淮海区夏玉米生产潜力现状
高产创建
表3 2009年超高产玉米田培创情况
地点
面积(亩)
测产验收办法
1 莱州登海种业
5
实打(取5点,每点0.1亩)
2 莱州登海种业
8
实打(取5点,每点0.1亩)
3 莱州登海种业
1
去边行实收
4
兖州农科所
15
3.08
超试6号
1084.41
4 滕州市姜屯镇
10
3.09
超试1号
1066.08
5 淄博市高青县
10
3.16
超试1号
1027.28
号
1028.24
7 曲阜市良种场
10
实测
超试1号
1052.34
8 新泰市果都镇
15
实测
超试1号
1041
9 潍坊高密市
15
实测
超试1号
965.6
气候变化对夏玉米产量潜力 的影响分析
董树亭
山东农业大学
报告提纲
黄淮海区夏玉米生产潜力现状 气候条件与玉米产量潜力的变化 品种特性对夏玉米产量潜力的影响 栽培措施对夏玉米产量潜力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的夏玉米高产技术途径
2020/6/21
2
一、黄淮海区夏玉米生产潜力现状
玉米产量潜力是指单位面积能达到的最大 产量。
图2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期内(6月—10月)50年来气候条件的变化
c. 日最低温的变化 d. 光照总辐射的变化;e. 降雨量的变化;f. 日蒸发量的变化
2020/6/21
12
气候条件的变化
温度 ℃ Temperature ℃
32
30
Jun
28 7 26 8
24 6
℃ 22 9
20
18
16
10
14
高产创建
表1 2007年超高产玉米田培创情况
地点
面积(亩)
品种
亩穗数 产量(kg/亩)
1
莱州登海种业
1.09
超试2号 5524
1304.70
2
莱州登海种业
1.085
超试1号 5631
1170.76
3
莱州登海种业
8.0
超试1号 4800
1014.87
4 济宁兖州市农科所
1.21
超试1号 6060
1029.6
a
b
图4 不同年代品种产量潜力的变化 a为不同年代品种产量潜力随年代的变化;1,2,3,4分别为1950s、1970s、 1990s、2000s品种;b为品种在当时气候条件下产量潜力及实际产量的比较
2020/6/21
14
产量潜力的变化
作物干物重的90%以上来自光合作用,籽粒 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光能利用率的高低。
华北地区夏玉米生长期间的太阳辐射能大约 为 14.420kJ/ 亩 , 据 此 推 算 夏 玉 米 产 量 潜 力 为 1892kg/亩。
2020/6/21
3
玉米产量(kg/亩)
一、黄淮海区夏玉米生产潜力现状
夏玉米产量潜力巨大
12 1950 1960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Year
图3 1957~2007年不同月份平均温度变化 图中直线代表各月平均值
2020/6/21
13
产量潜力的变化
产量潜力 Mg·ha-1 Yield potential Mg·ha-1
5
泰安岱岳区
1.27
超试1号 6173
1127.5
2020/6/21
6
一、黄淮海区夏玉米生产潜力现状
高产创建
表2 2008年超高产玉米田培创情况
地点
面积(亩) 实收面积(亩) 品种
产量(kg/亩)
1 莱州登海种业
10
1.00
超试10号
1128.2
2 兖州农科所
10
3.78
超试1号
1034.55
3 岱岳区汶口镇
2000
1850.3
1500
1402.86
1000
500 326
607
361
437
501
600
0
世界 美国 中国 山东 德州 山东区试 中国纪录 世界纪录
图1 2008年玉米产量概况
2020/6/21
4
一、黄淮海区夏玉米生产潜力现状
高产创建
2020/6/21
临邑
临淄
高青
岱岳 兖州
莱州
诸城
滕州
5
一、黄淮海区夏玉米生产潜力现状
15
实收3.81亩
5 岱岳区汶口镇
15 实打(取5点,每点0.1亩)
6 新泰市果都镇
15
实收3.11亩
7 高密市大牟镇
15
实收3.25亩
8 临邑县翟家乡
15
实收3.99亩
9 淄博市高新区朱庄 15
实收3.1亩
10 滕州市级索镇
15
实收3.51亩
11 邹城市太平镇
15.3
实测
1 岱岳区大汶口镇 100
实测
2 兖州市小孟镇
100
实测
品种
超试8号 超试6号 超试10号 登海661 登海661 登海662 登海661 登海661 超试8号 登海661 超试6号 超试6号 超试6号
产量(kg/亩) 966.82 1041.82 1018.11 888.61 1019.02 964.8 952.55 1010.7 1006.4 934.84 1007.9 859 890.4
2020/6/21
8
二、气候条件与玉米产量潜力的变化
气候条件的变化
温度 ℃ Temperature ℃
温度 ℃ Temperature ℃
24.5
42
24.0
41
23.5
40
39
23.0
38
22.5
37
22.0
36
21.5
35
21.0
34
20.5
a
1965 1980 1995 2010 1960
b 1980
2000
33
图1近50年黄淮海夏玉米区温度变化
2020/6/21
11
气候条件的变化
Evaporation mm Total solar radiation
光照总辐射 MJ·m-2
温度 ℃ Temperature ℃
8
C
6
4
2
0
-2
-4
c
1950 1965 1980 1995 2010 1960
产量 Mg·ha-1 Yield Mg·ha-1
24
18
22
产量潜力
17
实际产量
16
产 量 20 潜 力 18 4
Mg·h
a-1 16
15 产 量 14 潜 力 13 Mg·h 12 a-1 11
14 3
10 9
12
8
10
7 6
82
5
4
6
3
41
2 1
2
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d 1980
D
2000
3400 3300 3200 3100 3000 2900 2800 2700 2600 2500
蒸发量 mm
降雨量mm Rainfall mm
1000
E
800
600
10
F9
8 7
B
6 400
5
200
e
f
4
1950 1965 1980 1995 2010 1960
1980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