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合集下载

乳腺癌分型标准

乳腺癌分型标准

乳腺癌分型标准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为了更好地进行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医学界采用了乳腺癌分型标准。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分型标准及其意义。

1. 乳腺癌的分类乳腺癌一般可以分为非浸润性和浸润性两类。

非浸润性乳腺癌指肿瘤细胞仅局限于导管或小叶内,未侵犯基底膜。

浸润性乳腺癌则是肿瘤细胞已经侵犯到周围组织。

2. 乳腺癌的分期乳腺癌的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预后的判断非常重要。

一般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将乳腺癌分为0期到Ⅳ期。

3. 分子分型为了预测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确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医学界提出了分子分型的概念。

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分子特征,将其分为四种分型:激素受体(H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型、HR阳性/HER2阳性型、HR阴性/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型。

4. 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级是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核分裂指数来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

通常分为I级到III级,I级为低度恶性、III级为高度恶性。

5. Ki-67指数和P53蛋白Ki-67指数是衡量细胞增殖活力的指标,P53蛋白则是调节细胞周期和DNA修复的重要蛋白。

这两个指标对于判断乳腺癌的生长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6. 肿瘤标志物除了上述分型标准外,医生们还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来辅助诊断乳腺癌。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CA15-3、CA27-29和CEA等。

总结乳腺癌分型标准是对乳腺癌进行分类、分期和评估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预后。

通过乳腺癌分型标准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进行乳腺癌的临床管理,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分型标准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参考相关医学文献。

)。

组织学中的恶性肿瘤

组织学中的恶性肿瘤

组织学中的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人体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甚至生命的疾病。

在医学界,对恶性肿瘤的研究已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变革,其中,组织学是对恶性肿瘤进行诊断、病因分析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恶性肿瘤的基本概念恶性肿瘤是细胞因遗传突变和环境因素等原因出现基因异常,破坏了正常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而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和扩散形成的一类肿瘤。

恶性肿瘤细胞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能够通过血液、淋巴管、浸润等途径扩散至其他部位,使癌症的治疗和预后皆十分困难。

二、恶性肿瘤的类别和分级恶性肿瘤可分为癌和肉瘤两类,其中癌又可分为上皮癌和非上皮癌两大类。

组织学上,恶性肿瘤可通过细胞分化的程度、组织结构的相似性和生长特点等来进行分类和分级。

肿瘤的分级是指判断恶性程度的过程。

通常采用不同的分级方法,其中包括核分裂指数、组织学分型、TNM分期、分化程度等。

三、恶性肿瘤的病理特征恶性肿瘤在病理学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形态和排列方式的异常、异常的细胞核分裂和有丝分裂等现象。

此外,恶性肿瘤还可以通过组织酶学、免疫学等方面的检测来进行确诊。

四、恶性肿瘤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方式。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规范化的治疗方案等也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恶性肿瘤的预防在预防方面,我们要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者筛查等多个方面进行防范。

远离致癌物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都有助于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

总之,恶性肿瘤是对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威胁,而组织学则是对恶性肿瘤进行诊治和研究的重要手段。

人们应该加强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并尽可能地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

乳腺癌g1g2g3具体分型标准

乳腺癌g1g2g3具体分型标准

乳腺癌g1g2g3具体分型标准
乳腺癌的分型标准通常采用TNM分期系统。

根据肿瘤大小(T)、淋巴结受累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来确定肿瘤的分期。

对于乳腺癌的细胞学分级,常见的分为三个级别:G1、G2和
G3。

具体分型标准如下:
1. G1级别(低分级):这是乳腺癌的最低分级。

在这种分级下,肿瘤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有序,并且与正常的乳腺细胞相似。

这种分级表示肿瘤细胞生长缓慢,细胞分化较好,通常表示预后较好。

2. G2级别(中等分级):在这种分级下,肿瘤细胞的形态和
排列相对较不规则,与正常的乳腺细胞相比,细胞的异质性更大。

这种分级表示肿瘤细胞生长中等速度,细胞分化一般,预后相对较好。

3. G3级别(高分级):这是乳腺癌的最高分级。

在这种分级下,肿瘤细胞的形态和排列非常不规则,与正常的乳腺细胞相差很大。

这种分级表示肿瘤细胞生长较快,细胞分化很差,预后相对较差。

这些分级标准通常以组织学家对乳腺癌患者肿瘤标本的观察和分析为基础确定。

高分级的乳腺癌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而低分级的乳腺癌可能需要较少的治疗。

分级标准有助于指导乳腺癌的治疗决策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然而,乳腺癌的分级结果
仅作为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一部分,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和预后仍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确定。

肿瘤的分型分级及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及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及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及分期是肿瘤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这个过程涉及到对肿瘤的详细分析和分类,目的是提供更准确的疾病描述,引导更为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现在,我们将详述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的过程和意义。

一、肿瘤的分型
肿瘤的分型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来进行的。

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病变范围有限,不会侵犯或转移到其他部位;而恶性肿瘤则生长迅速,侵犯周围组织,且有可能转移到其他部位。

在进一步的分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肿瘤的起源组织来进行分型,如鳞状细胞癌、腺癌、肉瘤等。

二、肿瘤的分级
肿瘤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化学、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判定其恶性程度和预后。

通常,肿瘤的分级分为四级,即低级别(I、II)和高级别(III、IV)。

低级别肿瘤的细胞分化良好,生长缓慢,预后相对更好;高级别肿瘤的细胞分化差,生长迅速,预后比较差。

三、肿瘤的分期
肿瘤的分期是对肿瘤病性程度和扩散范围的评估,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至关重要。

肿瘤的分期通常包含三个方面: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是否受到侵犯(N),是否有远处转移(M)。

根据
这三个因素的不同组合,我们可以将肿瘤分为四期,从I期至IV期,肿瘤的严重程度逐步增加。

综合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我们可以对肿瘤的性质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这对于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准确的评估肿瘤的类型、级别和阶段,我们才能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实现精准医学的理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乳腺癌怎么分期和分级(二)2024

乳腺癌怎么分期和分级(二)2024

乳腺癌怎么分期和分级(二)引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分期和分级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的分期和分级方法,以帮助患者和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正文:一、分期方法1. TNM系统分期方法- T分期:判断肿瘤的大小和侵犯情况- N分期: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 M分期:判定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综合分期:根据T、N、M三个因素综合评估肿瘤的临床分期2. 植入式磁共振成像(MRI)辅助分期方法- MRI可提供更准确的肿瘤大小测量- 可帮助评估肿瘤融合情况以及对邻近组织的侵犯程度- 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乳腺癌患者,包括年轻女性和乳腺密度高的患者3. 骨盆CT和PET-CT辅助分期方法- 骨盆CT可用于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骨转移情况- PET-CT可以检测乳腺癌远处的转移灶4. 临床病理分期方法- 根据乳腺癌组织的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期- 包括肿瘤的类型、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等5. 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辅助分期方法- 基于乳腺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型和分期- 可为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二、分级方法1. 组织学分级(Histologic Grade)- 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级- 一般采用Bloom-Richardson分级系统,分为I级、II级和III 级2. 激素受体状态分级- 根据肿瘤细胞对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进行分级- 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种状态3. HER2分级- 根据乳腺癌细胞是否过度表达HER2蛋白进行分级- 分为0、1+、2+和3+四个级别4. 基因分型- 基于基因表达谱对乳腺癌进行分型- 可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5. 综合分级- 将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状态、HER2分级和其他分子分型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乳腺癌的综合分级总结:乳腺癌的准确分期和分级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TNM系统分期、影像学辅助分期、病理学分期、基因分型和综合分级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和分级,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病理报告分类标准

病理报告分类标准

病理报告分类标准
病理报告分类标准是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疾病分为不同类型和等级的标准。

这些标准有助于医生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预后和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理报告分类标准:
1. 良性与恶性: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生长方式和侵袭性,病理报告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侵犯周围组织,预后较好;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预后较差。

2. 分级:对于恶性肿瘤,病理报告通常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异型性和增殖活性将其分为不同级别,如G1、G2、G3或GX。

分化程度越高,肿瘤细胞越接近正常细胞,预后相对较好;分化程度越低,肿瘤细胞越异常,预后相对较差。

3. 分期: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病理报告将肿瘤分为不同的临床分期,如TNM分期系统。

分期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4. 分子分型:对于某些肿瘤,病理报告还可能根据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蛋白质表达等分子特征将其分为不同分子亚型。

这有助于医生选择针对性的靶向治疗药物。

5. 免疫组化染色:病理报告中可能包含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用于检测肿瘤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这有助于诊断、分型和判断预后。

6. 特殊类型: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疾病,如炎症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病理报告可能根据病变特点、病原体类型等因素进行分类。

总之,病理报告分类标准是病理学诊断的基础,有助于医生了解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和预后,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肿瘤内科知识点总结护士

肿瘤内科知识点总结护士

肿瘤内科知识点总结护士引言:肿瘤内科是临床内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在肿瘤内科工作的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对肿瘤内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护士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提高肿瘤患者的护理质量。

一、肿瘤的发病机制1. 细胞生长和分化:恶性肿瘤是由于体内正常细胞发生恶性变异而形成的一类疾病。

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中的异常调控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会根据组织器官的需要进行有序的生长和分化,但在某些条件下,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受到异常刺激和调节,导致细胞变异和恶性增殖。

2.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细胞生长过程中,有一类基因被称为癌基因,它们能够促进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

另一类基因被称为抑癌基因,它们能够抑制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

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调控是至关重要的。

3. 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除了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中的异常调控外,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也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

包括吸烟、饮酒、高脂饮食、放射线、化学药物等都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此外,遗传和家族史也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二、肿瘤的分类和分期1. 组织学分类:根据肿瘤的组织学形态特征,可以将肿瘤分为上皮性肿瘤和间叶性肿瘤两大类。

上皮性肿瘤包括恶性上皮肿瘤和良性上皮肿瘤,常见的有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间叶性肿瘤包括恶性间叶肿瘤和良性间叶肿瘤,常见的有软组织肉瘤、脂肪瘤、骨瘤等。

2. 分子学分类: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肿瘤的分类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分子学分类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对肿瘤进行分类,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反应。

3. 分期和分级:肿瘤分期是指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侵袭性以及淋巴结和转移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期。

肿瘤分级是指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核分裂指数和组织学分型等因素进行分级。

肿瘤的分型分级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分期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是肿瘤诊断的三个关键环节,对医生制定治疗方案、预测疾病进展及预后至关重要。

一、肿瘤的分型肿瘤的分型主要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来源、形态结构和特征进行的。

肿瘤的类型非常多,包括表皮型、结缔组织型、淋巴造血组织型、神经组织型等等。

并且,不同类型的肿瘤会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长、侵袭和转移的方式,对治疗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比如,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就是非常常见的两种肿瘤类型,前者源自表皮鳞状细胞,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易于侵润和转移,后者源自腺体,生长速度一般较慢,但也存在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远处转移的可能。

二、肿瘤的分级肿瘤的分级是根据病理分析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恶性程度来归类,一般将其分为低级别、中级别和高级别。

低级别肿瘤,也称为良性肿瘤,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较好,形态接近正常组织,特性相对稳定,生长缓慢,一般不侵及周围正常组织,也不远处转移。

中级别和高级别肿瘤,即恶性肿瘤,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差,形态远离正常组织,特性较为不稳定,生长速度快,不仅可以侵犯周围组织,还可以通过血液和淋巴进行远处转移。

这个分级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及预测病情的发展趋势,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肿瘤的分期对于恶性肿瘤,分期是对肿瘤的大小、局部侵犯的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常用的分期系统有TNM分期,即T 为肿瘤,N为淋巴结,M为远处转移。

每个分类又分为0-4级,数字越大表示肿瘤程度越重。

分期可以帮助医生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预测疾病的预后,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分期较低的肿瘤,如果病灶相对局限,治疗控制相对较易,预后较好。

分期较高的肿瘤,扩散和侵犯比较严重,治疗困难,预后相对较差。

总之,对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确定其性质,预测其行为,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对疾病的治疗,控制和预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态势,据推测到2020年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增加50%,不仅如此,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1],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并具有显著的年轻化趋势。

因此,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准确、客观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显得更为迫切。

肿瘤的分型(classification)、分级(grading)和分期(staging)是目前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诊断的最重要的三项指标,其中分级和分期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评估。

近数十年来,得益于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靶标的检测及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个体化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也明显改善了许多肿瘤的预后。

传统肿瘤分型、分级和分期的临床价值和意义也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本文拟深入分析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的生物学依据及临床价值,以期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分子生物学信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监测。

一、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分型)尽管,关于肿瘤起源的干细胞理论和去分化理论的争论仍在持续,但是,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细胞均可发生肿瘤的事实却不可否认。

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组织的相似或接近于正常组织的程度是肿瘤病理学分类(分型)的重要诊断依据,例如,角化型鳞癌出现不成程度的角化、腺癌具有分泌功能、黑色素瘤能够合成黑色素、滑膜肉瘤具有双向分化特征等等。

因此,肿瘤的病理学分型是最能反映肿瘤来源组织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征的重要参数。

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例如,来源于消化道的粘液性癌粘液性癌(印戒细胞癌或粘液癌)较管状腺癌更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而乳腺粘液癌预后良好。

而从肿瘤细胞分化层面讲,低分化肿瘤较高分化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更高。

目前,WHO肿瘤分型标准是公认的肿瘤分型方案,通常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恶性肿瘤的分型,即以肿瘤主要组织学类型(>50%的组织结构)进行分型诊断。

然而,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结构特点之一,许多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和胃癌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方向分化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并存的现象,肿瘤的异质性也决定了恶性肿瘤复杂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显然,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的WHO肿瘤分型方法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恶性肿瘤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也掩盖了次要组织性类型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同时,病理组织学诊断也易受恶性肿瘤千差万别的显微镜下形态学表现以及病理医师主观因素判断的影响,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分型不一致性。

此外,即使相同分型、分级和分期的肿瘤,由于其分子表型的差异,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治疗反应和预后。

可见,按照优势原则进行的恶性肿瘤分型方案在反映肿瘤组织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满足肿瘤个体化治疗中对于肿瘤诊断精细化的要求。

因此,在传统肿瘤病理学分型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以肿瘤分子表型检测为核心肿瘤的分子分型诊断迫在眉睫[2-8]。

二、肿瘤的分级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是指从胚胎时的幼稚细胞逐步向成熟的正常细胞发育的过程。

肿瘤细胞分化是指肿瘤细胞逐渐演化成熟的过程。

异型性(atypia)[9]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学特征,其实质是肿瘤分化程度的形态学表现,反映的是肿瘤组织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细胞间不同程度的形态差异。

这种肿瘤组织异型性的大小可用肿瘤的分级(grading,G)来表示。

目前,简明三级方案最为常用:Ⅰ级(G1),即分化良好者(称为“高分化”),肿瘤细胞接近相应的正常发源组织,恶性程度低;Ⅲ级(G3),分化较低的细胞(称为“低分化”),肿瘤细胞与相应的正常发源组织区别大、分化差,为高度恶性;Ⅱ级(G2),组织异型性介于Ⅰ级和Ⅲ级之间者,恶性程度居中。

简明三级分级方案经多用于分化性恶性肿瘤,如腺癌、鳞癌等的异型性分级。

此外,还有学者将部分未显示分化倾向的恶性肿瘤称为未分化肿瘤,属于IV 级(G4),为高度恶性。

在实际操作中,肿瘤的分级主要是根据显微镜下HE染色切片中肿瘤组织结构和细胞异型性的大小、核分裂像或增殖指数的多少、坏死范围、侵袭状况等[9-12]参数确定的。

并以分化最好的区域来确定肿瘤的组织学来源(分型),而以分化最差的区域来确定肿瘤的级别,可见,恶性肿瘤的分级反映的是肿瘤的内部特征,对于客观评估肿瘤的分化程度和生物学行为、预测预后具有很大参考价值。

一般说来,肿瘤分级越高,预后越差,但并非完全一致[13]。

然而,由于肿瘤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特征,不同类型肿瘤(例如腺癌、鳞癌、肾细胞癌、乳腺癌等等)均有其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分级标准,且缺乏定量指标,此外,由于受取材充分程度和对诊断标准、异型性判读的主观性差异的影响,均并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肿瘤分级的客观性、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因此,精简分级参数、减少分级的级别、简化分级标准,增强可量化参数和临床可操作性及可重复性,是肿瘤分级的必然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来,得益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卓越贡献,在此取得显著进展。

例如,在上皮内瘤变分级中将3级简化为高低两个级别的分级理念无疑为肿瘤组织学分级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而核分裂、增殖指数(如Ki-67)等[14]的检测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分级提供了可靠的可量化参数,其中Ki67作为评价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可量化参数,在肿瘤分级中的价值也日益被接受并广泛应用。

此外,Gleason等按腺体结构异型性提出的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系统[15,16]对于前列腺癌的分级也提供了一种较为合理的可量化分级方案,并被广泛使用。

作者也结合胃癌和结直肠癌WHO分型原则及其分化程度、生物学行为、侵袭转移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胃癌和结直肠癌组织学分级-评分方案[17,18]。

免疫学评分进行的肿瘤分类也为量化分型与分级提供了新的方法[19] 。

三、肿瘤的分期肿瘤的分期(staging)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范围以及是否累及邻近器官、有无局部和远处淋巴结的转移、有无血源性或其他远处转移等参数来确定的,其的实质是反映肿瘤的侵袭转移程度,是评价恶性肿瘤侵袭转移范围、病程进展程度、转归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精确的肿瘤分期不仅是准确预测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可靠指标,也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患者分层管理依据,还是选择辅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的基本前提。

在众多肿瘤分期方案1929年的Dukes分期中,由美国癌症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提出的TNM分期系统(TNM staging system)是目前被广泛接受和公认的能够反映恶性肿瘤进展、判断预后的最可靠的独立指标。

2010年,第七版TNM staging (AJCC-7) [20]也已出版。

而肉眼及显微镜下对原发肿瘤的大小及浸润范围(T),局部淋巴结(N)受累情况及远隔脏器、组织中肿瘤转移情况(M)的判读是进行肿瘤TNM分期的三项直接可评价参数。

其中,淋巴结检测对于恶性肿瘤分期的精确性具有直接的影响[21-23],获得足够淋巴结是保证分期精确的前提。

所以,在AJCC第七版TNM分期中对于不同肿瘤推荐了进行可靠分期所需的最少淋巴结数量[24],例如,对于结直肠癌推荐至少10-14 淋巴结才能进行可靠的淋巴结分期. 虽然,不同肿瘤TNM分期中T、N、M判读界值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数字越大,病情越晚,预后越差。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取决于其特定的组织学类型(或免疫表型)和分化程度,也就是说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或免疫表型)和分化程度是真正影响TNM分期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深入探讨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分型(或免疫表型)和分级、全面检测肿瘤侵袭转移范围才是精确进行TNM分期的根本。

与肿瘤组织学分型与分级是肿瘤内在的特征参数不同,肿瘤的分期是描述肿瘤特征的外部参数,不仅取决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级,还明显受到肿瘤所引发的临床症状出现的早晚、患者的临床耐受性、患者经济状况、医疗保障水平和患者就诊时间等主观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可见,患者就诊时间在相当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肿瘤的TNM分期。

四、肿瘤分型、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关系既往认为,TNM分期是反映恶性肿瘤进展、判断预后的独立指标,亦是决定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方式和合理辅助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而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级的临床价值并不明确[13,25]。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恶性肿瘤组织学类型和分级对其侵袭转移能力和肿瘤预后的影响正被逐步认识:如前所述,肿瘤的分型和分级是肿瘤的内在本质特征:肿瘤的分型依赖于肿瘤组织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的形态相似性,肿瘤的分级取决于肿瘤来源组织的分化程度,均是反映肿瘤来源组织细胞的分化程度、结构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等内在特征重要参数。

肿瘤的分期以原发肿瘤的大小及浸润范围、局部淋巴结及远隔脏器、组织受累范围为判读依据,是反映肿瘤侵袭转移能力的临床可观察参数。

肿瘤的TNM 分期不仅取决于特定的肿瘤组织学类型(或分子表型)和分化程度,同时受到患者就诊时间的显著影响。

简而言之,肿瘤的分型描述的是肿瘤的来源,肿瘤的分级描述的是肿瘤的分化程度,而肿瘤的分型和分级决定了不同类型肿瘤特有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进而决定了肿瘤的TNM分期。

TNM 分期反映的是恶性肿瘤的进展程度、预示的患者到达预期生命终点的时间点。

因此,加强恶性肿瘤组织学分型、分级和免疫表型的研究是准确判断肿瘤进展程度、预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的之关键。

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测序、荧光原位杂交、免疫组化、Real-time PCR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后基因组学时代(post-genenomic era)的来临,对于肿瘤的认识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

基因突变、缺失或过表达以及染色体不稳定性(chromosomal instahility,CIN)、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等遗传学机制和CpG 岛甲基化(The 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CIMP)、蛋白磷酸化等表遗传学机制得以阐明[25-33],一系列肿瘤个性化治疗相关分子靶标被先后发现,大量特异性肿瘤靶向治疗药物也陆续上市,不仅为恶性肿瘤的预后预测和指导治疗提供了新的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案[34],还在不同层面上改变着传统肿瘤病理分型、分级、分期的临床意义和患者的预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