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态势,据推测到2020年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增加50%,不仅如此,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1],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并具有显著的年轻化趋势。因此,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准确、客观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显得更为迫切。肿瘤的分型(classification)、分级(grading)和分期(staging)是目前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诊断的最重要的三项指标,其中分级和分期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评估。近数十年来,得益于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靶标的检测及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个体化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也明显改善了许多肿瘤的预后。传统肿瘤分型、分级和分期的临床价值和意义也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拟深入分析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的生物学依据及临床价值,以期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分子生物学信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监测。

一、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分型)

尽管,关于肿瘤起源的干细胞理论和去分化理论的争论仍在持续,但是,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细胞均可发生肿瘤的事实却不可否认。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组织的相似或接近于正常组织的程度是肿瘤病理

学分类(分型)的重要诊断依据,例如,角化型鳞癌出现不成程度的角化、腺癌具有分泌功能、黑色素瘤能够合成黑色素、滑膜肉瘤具有双向分化特征等等。因此,肿瘤的病理学分型是最能反映肿瘤来源组织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征的重要参数。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例如,来源于消化道的粘液性癌粘液性癌(印戒细胞癌或粘液癌)较管状腺癌更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而乳腺粘液癌预后良好。而从肿瘤细胞分化层面讲,低分化肿瘤较高分化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更高。

目前,WHO肿瘤分型标准是公认的肿瘤分型方案,通常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恶性肿瘤的分型,即以肿瘤主要组织学类型(>50%的组织结构)进行分型诊断。然而,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结构特点之一,许多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和胃癌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方向分化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并存的现象,肿瘤的异质性也决定了恶性肿瘤复杂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显然,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的WHO肿瘤分型方法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恶性肿瘤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也掩盖了次要组织性类型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同时,病理组织学诊断也易受恶性肿瘤千差万别的显微镜下形态学表现以及病理医师主观因素判断的影响,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分型不一致性。此外,即使相同分型、分级和分期的肿瘤,由于其分子表型的差异,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治疗反应和预后。

可见,按照优势原则进行的恶性肿瘤分型方案在反映肿瘤组织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满足肿瘤个体化治疗中对于肿瘤诊断精细化的要求。因此,在传统肿瘤病理学分型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以肿瘤分子表型检测为核心肿瘤的分子分型诊断迫在眉睫[2-8]。

二、肿瘤的分级

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是指从胚胎时的幼稚细胞逐步向成熟的正常细胞发育的过程。肿瘤细胞分化是指肿瘤细胞逐渐演化成熟的过程。异型性(atypia)[9]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学特征,其实质是肿瘤分化程度的形态学表现,反映的是肿瘤组织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细胞间不同程度的形态差异。这种肿瘤组织异型性的大小可用肿瘤的分级(grading,G)来表示。

目前,简明三级方案最为常用:Ⅰ级(G1),即分化良好者(称为“高分化”),肿瘤细胞接近相应的正常发源组织,恶性程度低;Ⅲ级(G3),分化较低的细胞(称为“低分化”),肿瘤细胞与相应的正常发源组织区别大、分化差,为高度恶性;Ⅱ级(G2),组织异型性介于Ⅰ级和Ⅲ级之间者,恶性程度居中。简明三级分级方案经多用于分化性恶性肿瘤,如腺癌、鳞癌等的异型性分级。此外,还有学者将部分未显示分化倾向的恶性肿瘤称为未分化肿瘤,属于IV 级(G4),为高度恶性。

在实际操作中,肿瘤的分级主要是根据显微镜下HE染色切片中肿瘤组织结构和细胞异型性的大小、核分裂像或增殖指数的多少、坏死范围、侵袭状况等[9-12]参数确定的。并以分化最好的区域来确定肿瘤的组织学来源(分型),而以分化最差的区域来确定肿瘤的级别,可见,恶性肿瘤的分级反映的是肿瘤的内部特征,对于客观评估肿瘤的分化程度和生物学行为、预测预后具有很大参考价值。一般说来,肿瘤分级越高,预后越差,但并非完全一致[13]。

然而,由于肿瘤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特征,不同类型肿瘤(例如腺癌、鳞癌、肾细胞癌、乳腺癌等等)均有其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分级标准,且缺乏定量指标,此外,由于受取材充分程度和对诊断标准、异型性判读的主观性差异的影响,均并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肿瘤分级的客观性、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因此,精简分级参数、减少分级的级别、简化分级标准,增强可量化参数和临床可操作性及可重复性,是肿瘤分级的必然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来,得益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卓越贡献,在此取得显著进展。例如,在上皮内瘤变分级中将3级简化为高低两个级别的分级理念无疑为肿瘤组织学分级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而核分裂、增殖指数(如Ki-67)等[14]的检测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分级提供了可靠的可量化参数,其中Ki67作为评价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可量化参数,在肿瘤分级中的价值也日益被接受并广泛应用。

此外,Gleason等按腺体结构异型性提出的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系统[15,16]对于前列腺癌的分级也提供了一种较为合理的可量化分级方案,并被广泛使用。作者也结合胃癌和结直肠癌WHO分型原则及其分化程度、生物学行为、侵袭转移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胃癌和结直肠癌组织学分级-评分方案[17,18]。免疫学评分进行的肿瘤分类也为量化分型与分级提供了新的方法[19] 。

三、肿瘤的分期

肿瘤的分期(staging)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范围以及是否累及邻近器官、有无局部和远处淋巴结的转移、有无血源性或其他远处转移等参数来确定的,其的实质是反映肿瘤的侵袭转移程度,是评价恶性肿瘤侵袭转移范围、病程进展程度、转归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精确的肿瘤分期不仅是准确预测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可靠指标,也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患者分层管理依据,还是选择辅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的基本前提。

在众多肿瘤分期方案1929年的Dukes分期中,由美国癌症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提出的TNM分期系统(TNM staging system)是目前被广泛接受和公认的能够反映恶性肿瘤进展、判断预后的最可靠的独立指标。2010年,第七版TNM staging (AJCC-7) [20]也已出版。

而肉眼及显微镜下对原发肿瘤的大小及浸润范围(T),局部淋巴结(N)受累情况及远隔脏器、组织中肿瘤转移情况(M)的判读是进行肿瘤TNM分期的三项直接可评价参数。其中,淋巴结检测对于恶性肿瘤分期的精确性具有直接的影响[21-23],获得足够淋巴结是保证分期精确的前提。所以,在AJCC第七版TNM分期中对于不同肿瘤推荐了进行可靠分期所需的最少淋巴结数量[24],例如,对于结直肠癌推荐至少10-14 淋巴结才能进行可靠的淋巴结分期. 虽然,不同肿瘤TNM分期中T、N、M判读界值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数字越大,病情越晚,预后越差。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取决于其特定的组织学类型(或免疫表型)和分化程度,也就是说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或免疫表型)和分化程度是真正影响TNM分期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深入探讨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分型(或免疫表型)和分级、全面检测肿瘤侵袭转移范围才是精确进行TNM分期的根本。

与肿瘤组织学分型与分级是肿瘤内在的特征参数不同,肿瘤的分期是描述肿瘤特征的外部参数,不仅取决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级,还明显受到肿瘤所引发的临床症状出现的早晚、患者的临床耐受性、患者经济状况、医疗保障水平和患者就诊时间等主观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可见,患者就诊时间在相当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肿瘤的TNM 分期。

四、肿瘤分型、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关系

既往认为,TNM分期是反映恶性肿瘤进展、判断预后的独立指标,亦是决定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方式和合理辅助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而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级的临床价值并不明确[13,25]。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恶性肿瘤组织学类型和分级对其侵袭转移能力和肿瘤预后的影响正被逐步认识:

如前所述,肿瘤的分型和分级是肿瘤的内在本质特征:肿瘤的分型依赖于肿瘤组织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的形态相似性,肿瘤的分级取决于肿瘤来源组织的分化程度,均是反映肿瘤来源组织细胞的分化程度、结构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等内在特征重要参数。肿瘤的分期以原发肿瘤的大小及浸润范围、局部淋巴结及远隔脏器、组织受累范围为判读依据,是反映肿瘤侵袭转移能力的临床可观察参数。肿瘤的TNM 分期不仅取决于特定的肿瘤组织学类型(或分子表型)和分化程度,同时受到患者就诊时间的显著影响。

简而言之,肿瘤的分型描述的是肿瘤的来源,肿瘤的分级描述的是肿瘤的分化程度,而肿瘤的分型和分级决定了不同类型肿瘤特有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进而决定了肿瘤的TNM分期。TNM 分期反映的是恶性肿瘤的进展程度、预示的患者到达预期生命终点的时间点。因此,加强恶性肿瘤组织学分型、分级和免疫表型的研究是准确判断肿瘤进展程度、预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的之关键。

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测序、荧光原位杂交、免疫组化、Real-time PCR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后基因组学时代

(post-genenomic era)的来临,对于肿瘤的认识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突变、缺失或过表达以及染色体不稳定性(chromosomal instahility,CIN)、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等遗传学机制和CpG 岛甲基化(The 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CIMP)、蛋白磷酸化等表遗传学机制得以阐明[25-33],一系列肿瘤个性化治疗相关分子靶标被先后发现,大量特异性肿瘤靶向治疗药物也陆续上市,不仅为恶性肿瘤的预后预测和指导治疗提供了新的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案[34],还在不同层面上改变着传统肿瘤病理分型、分级、分期的临床意义和患者的预后。例如,高度恶性的低分化或未分化结直肠癌由于出现MSI-H而显示良好的临床经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高表达及KRAS、BRAF 等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由于采用靶向治疗药物和新辅助治疗方案,预后也较前明显改善。Her-2基因的检测和赫赛丁的使用完全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可见,肿瘤个体化治疗时代业已来临[35,36],传统肿瘤分型、分级和分期已经不能满足肿瘤个体化治疗的需要,因此,在传此基础上,提升肿瘤分子分型诊断水平,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分子生物学信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监测,无疑将是恶性肿瘤分型、分级和分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37,38]。

总之,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是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及临床进展程度的重要参数,其中肿瘤的分型和分级是反应肿

肿瘤的分型、分级、分期(修订版)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发表者:杨军7782人已访问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态势,据推测到2020年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增加50%,不仅如此,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1],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并具有显著的年轻化趋势。因此,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准确、客观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显得更为迫切。肿瘤的分型(classification)、分级(grading)和分期(staging)是目前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诊断的最重要的三项指标,其中分级和分期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评估。近数十年来,得益于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靶标的检测及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个体化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也明显改善了许多肿瘤的预后。传统肿瘤分型、分级和分期的临床价值和意义也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拟深入分析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的生物学依据及临床价值,以期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分子生物学信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监测。 一、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分型) 尽管,关于肿瘤起源的干细胞理论和去分化理论的争论仍在持续,但是,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细胞均可发生肿瘤的事实却不可否认。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组织的相似或接近于正常组织的程度是肿瘤病理学分类(分型)的重要诊断依据,例如,角化型鳞癌出现不成程度的角化、腺癌具有分泌功能、黑色素瘤能够合成黑色素、滑膜肉瘤具有双向分化特征等等。因此,肿瘤的病理学分型是最能反映肿瘤来源组织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征的重要参数。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例如,来源于消化道的粘液性癌粘液性癌(印戒细胞癌或粘液癌)较管状腺癌更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而乳腺粘液癌预后良好。而从肿瘤细胞分化层面讲,低分化肿瘤较高分化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更高。 目前,WHO肿瘤分型标准是公认的肿瘤分型方案,通常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恶性肿瘤的分型,即以肿瘤主要组织学类型(>50%的组织结构)进行分型诊断。然而,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结构特点之一,许多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和胃癌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方向分化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并存的现象,肿瘤的异质性也决定了恶性肿瘤复杂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显然,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的WHO肿瘤分型方法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恶性肿瘤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也掩盖了次要组织性类型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同时,病理组织学诊断也易受恶性肿瘤千差万别的显微镜下形态学表现以及病理医师主观因素判断的影响,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分型不一致性。此外,

肿瘤的分型分级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发表者:7782人已访问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态势,据推测到2020年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增加50%,不仅如此,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1],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并具有显著的年轻化趋势。因此,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准确、客观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显得更为迫切。肿瘤的分型(classification)、分级(grading)和分期(staging)是目前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诊断的最重要的三项指标,其中分级和分期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评估。近数十年来,得益于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靶标的检测及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个体化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也明显改善了许多肿瘤的预后。传统肿瘤分型、分级和分期的临床价值和意义也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拟深入分析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的生物学依据及临床价值,以期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分子生物学信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监测。 一、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分型) 尽管,关于肿瘤起源的干细胞理论和去分化理论的争论仍在持续,但是,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细胞均可发生肿瘤的事实却不可否认。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组织的相似或接近于正常组织的程度是肿瘤病理学分类(分型)的重要诊断依据,例如,角化型鳞癌出现不成程度的角化、腺癌具有分泌功能、黑色素瘤能够合成黑色素、滑膜肉瘤具有双向分化特征等等。因此,肿瘤的病理学分型是最能反映肿瘤来源组织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征的重要参数。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例如,来源于消化道的粘液性癌粘液性癌(印戒细胞癌或粘液癌)较管状腺癌更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而乳腺粘液癌预后良好。而从肿瘤细胞分化层面讲,低分化肿瘤较高分化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更高。 目前,WHO肿瘤分型标准是公认的肿瘤分型方案,通常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恶性肿瘤的分型,即以肿瘤主要组织学类型(>50%的组织结构)进行分型诊断。然而,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结构特点之一,许多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和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方向分化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并存的现象,肿瘤的异质性也决定了恶性肿瘤复杂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显然,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的WHO肿瘤分型方法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恶性肿瘤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也掩盖了次要组织性类型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同时,病理组织学诊断也易受恶性肿瘤千差万别的显微镜下形态学表现以及病理医师主观因素判断的影响,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分型不一致性。此外,即

肿瘤分型分级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态势,据推测到2020年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增加50%,不仅如此,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1],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并具有显著的年轻化趋势。因此,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准确、客观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显得更为迫切。肿瘤的分型(classification)、分级(grading)和分期(staging)是目前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诊断的最重要的三项指标,其中分级和分期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评估。近数十年来,得益于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靶标的检测及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个体化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也明显改善了许多肿瘤的预后。传统肿瘤分型、分级和分期的临床价值和意义也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拟深入分析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的生物学依据及临床价值,以期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分子生物学信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监测。 一、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分型) 尽管,关于肿瘤起源的干细胞理论和去分化理论的争论仍在持续,但是,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细胞均可发生肿瘤的事实却不可否认。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组织的相似或接近于正常组织的程度是肿瘤病理学分类(分型)的重要诊断依据,例如,角化型鳞癌出现不成程度的角化、腺癌具有分泌功能、黑色素瘤能够合成黑色素、滑膜肉瘤具有双向分化特征等等。因此,肿瘤的病理学分型是最能反映肿瘤来源组织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征的重要参数。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例如,来源于消化道的粘液性癌粘液性癌(印戒细胞癌或粘液癌)较管状腺癌更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而乳腺粘液癌预后良好。而从肿瘤细胞分化层面讲,低分化肿瘤较高分化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更高。目前,WHO肿瘤分型标准是公认的肿瘤分型方案,通常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恶性肿瘤的分型,即以肿瘤主要组织学类型(>50%的组织结构)进行分型诊断。然而,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结构特点之一,许多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和胃癌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方向分化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并存的现象,肿瘤的异质性也决定了恶性肿瘤复杂的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态势,,不仅如此,50%据推测到2020年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增加,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1]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并具有显著的年轻化趋势。因此,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准确、客观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制定治疗方)gradingclassification)、分级(案显得更为迫切。肿瘤的分型()是目前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诊断的最重要的三和分期(staging项指标,其中分级和分期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评得益于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肿瘤个估。近数十年来,体化治疗相关靶标的检测及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个体化治疗药物的也明显改善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临床应用,分级和分期的临床价值和意义也传统肿瘤分型、了许多肿瘤的预后。分级和分期本文拟深入分析肿瘤的分型、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以期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的生物学依据及临床价值,分子生物学信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监测。一、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分型)尽管,关于肿瘤起源的干细胞理论和去分化理论的争论仍在持细胞均可发生肿瘤的事实却不可否认。但是,机体各

器官和组织、续,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组织的相似或接近于正常组织的程度是肿瘤病理文档Word . 学分类(分型)的重要诊断依据,例如,角化型鳞癌出现不成程度的黑色素瘤能够合成黑色素、滑膜肉瘤具有角化、腺癌具有分泌功能、肿瘤的病理学分型是最能反映肿瘤来源组双向分化特征等等。因此,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织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征的重要参数。来源于消化道的粘液例如,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较管状腺癌更易于发生淋巴结(印戒细胞癌或粘液癌)性癌粘液性癌而从肿瘤细胞分化层面讲,而乳腺粘液癌预后良好。转移、预后更差,低分化肿瘤较高分化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更高。肿瘤分型标准是公认的肿瘤分型方案,通常按照优WHO目前,(>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恶性肿瘤的分型,即以肿瘤主要组织学类型是恶的组织结构)进行分型诊断。然而,异质性(heterogeneity)50%(如结直肠癌和胃癌性肿瘤的重要组织结构特点之一,许多恶性肿瘤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方向分化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并存的现象,等)瘤的异质性也决定了恶性肿瘤复杂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显然,肿瘤分型方法无疑会在某种程WHO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的也掩 盖了次要组织性类度上忽视恶性肿瘤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病理组织学诊断也易受恶型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同时,性肿瘤千差万别的显微镜下形态学表现以及病理医师主观因素判断的影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态势,据推测到2020年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增加50%,不仅如此,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1],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并具有显著的年轻化趋势。因此,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准确、客观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显得更为迫切。肿瘤的分型(classification)、分级(grading)和分期(staging)是目前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诊断的最重要的三项指标,其中分级和分期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评估。近数十年来,得益于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靶标的检测及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个体化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也明显改善了许多肿瘤的预后。传统肿瘤分型、分级和分期的临床价值和意义也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拟深入分析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的生物学依据及临床价值,以期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分子生物学信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监测。 一、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分型) 尽管,关于肿瘤起源的干细胞理论和去分化理论的争论仍在持续,但是,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细胞均可发生肿瘤的事实却不可否认。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组织的相似或接近于正常组织的程度是肿瘤病理学

分类(分型)的重要诊断依据,例如,角化型鳞癌出现不成程度的角化、腺癌具有分泌功能、黑色素瘤能够合成黑色素、滑膜肉瘤具有双向分化特征等等。因此,肿瘤的病理学分型是最能反映肿瘤来源组织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征的重要参数。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例如,来源于消化道的粘液性癌粘液性癌(印戒细胞癌或粘液癌)较管状腺癌更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而乳腺粘液癌预后良好。而从肿瘤细胞分化层面讲,低分化肿瘤较高分化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更高。 目前,WHO肿瘤分型标准是公认的肿瘤分型方案,通常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恶性肿瘤的分型,即以肿瘤主要组织学类型(>50%的组织结构)进行分型诊断。然而,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结构特点之一,许多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和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方向分化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并存的现象,肿瘤的异质性也决定了恶性肿瘤复杂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显然,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的WHO肿瘤分型方法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恶性肿瘤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也掩盖了次要组织性类型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同时,病理组织学诊断也易受恶性肿瘤千差万别的显微镜下形态学表现以及病理医师主观因素判断的影响,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分型不一致性。此外,即使相同分型、分级和分期的肿瘤,由于其分子表型的差异,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治疗反应和预后。

肿瘤的分型、分级、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与分期 发表者:杨军7782人已访问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态势,据推测到2020年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增加50%,不仅如此,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1],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并具有显著的年轻化趋势。因此,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准确、客观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与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显得更为迫切。肿瘤的分型(classification)、分级(grading)与分期(staging)就是目前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与诊断的最重要的三项指标,其中分级与分期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与预后的评估。近数十年来,得益于生命科学与医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靶标的检测及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个体化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也明显改善 了许多肿瘤的预后。传统肿瘤分型、分级与分期的临床价值与意义也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拟深入分析肿瘤的分型、分级与分期的生物学依据及临床价值,以期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分子生物学信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与疗效监测。 一、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分型) 尽管,关于肿瘤起源的干细胞理论与去分化理论的争论仍在持续,但就是,机体各器官与 组织、细胞均可发生肿瘤的事实却不可否认。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组织的相似或接近于正常组织的程度就是肿瘤病理学分类(分型)的重要诊断依据,例如,角化型鳞癌出现不成程度的角化、腺癌具有分泌功能、黑色素瘤能够合成黑色素、滑膜肉瘤具有双向分化特征等等。因此,肿瘤的病理学分型就是最能反映肿瘤来源组织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与形态学特征的重要参数。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与侵袭转移能力,例如,来源于消化道的粘液性 癌粘液性癌(印戒细胞癌或粘液癌)较管状腺癌更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而乳腺粘液癌预后良好。而从肿瘤细胞分化层面讲,低分化肿瘤较高分化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更高。 目前,WHO肿瘤分型标准就是公认的肿瘤分型方案,通常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恶性肿瘤的分型,即以肿瘤主要组织学类型(>50%的组织结构)进行分型诊断。然而,异质性(heterogeneity)就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结构特点之一,许多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与胃癌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方向分化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并存的现象,肿瘤的异质性也决定了恶性肿瘤复杂的临床生物学行为与预后。显然,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的WHO肿瘤分型方法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恶性肿瘤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也掩盖了次要组织性类型对肿瘤生物学行为与预后的影响;同时,病理组织学诊断也易受恶性肿瘤千差万别的显微镜下形 态学表现以及病理医师主观因素判断的影响,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分型不一致性。此外,即使相同分型、分级与分期的肿瘤,由于其分子表型的差异,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治疗反应与预后。

肿瘤的分型,分级及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态势,据推测到2020年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增加50%,不仅如此,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1],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并具有显著的年轻化趋势。因此,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准确、客观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显得更为迫切。肿瘤的分型(classification)、分级(grading)和分期(staging)是目前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诊断的最重要的三项指标,其中分级和分期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评估。近数十年来,得益于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靶标的检测及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个体化治疗药物的临床 应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也明显改善了许多肿瘤的预后。传统肿瘤分型、分级和分期的临床价值和意义也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拟深入分析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的生物学依据及临床价值,以期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分子生物学信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监测。 一、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分型) 尽管,关于肿瘤起源的干细胞理论和去分化理论的争论仍在持续,但是,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细胞均可发生肿瘤的事实却不可否认。肿

瘤细胞与其来源组织的相似或接近于正常组织的程度是肿瘤病理学 分类(分型)的重要诊断依据,例如,角化型鳞癌出现不成程度的角化、腺癌具有分泌功能、黑色素瘤能够合成黑色素、滑膜肉瘤具有双向分化特征等等。因此,肿瘤的病理学分型是最能反映肿瘤来源组织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征的重要参数。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例如,来源于消化道的粘液性癌粘液性癌(印戒细胞癌或粘液癌)较管状腺癌更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而乳腺粘液癌预后良好。而从肿瘤细胞分化层面讲,低分化肿瘤较高分化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更高。 目前,WHO肿瘤分型标准是公认的肿瘤分型方案,通常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恶性肿瘤的分型,即以肿瘤主要组织学类型(>50%的组织结构)进行分型诊断。然而,异质性(heterogeneity) 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结构特点之一,许多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和胃癌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方向分化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并存的现象,肿瘤的异质性也决定了恶性肿瘤复杂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显然,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的WHO肿瘤分型方法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恶性肿瘤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也掩盖了次要组织性类型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同时,病理组织学诊断也易受恶性肿瘤千差万别的显微镜下形态学表现以及病理医师主观因素判断 的影响,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分型不一致性。此外,即使相同分型、分级和分期的肿瘤,由于其分子表型的差异,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治疗反应和预后。

各种《肿瘤分期》情况总结

各种《肿瘤分期》总结 TNM 分类及临床分期是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 AJCC )与国际抗癌联盟(UICC)联合制定的,过去国内外通用的是美国抗癌协会(AJCC)与国际抗癌联盟(UICC)建议的TNM临床分期,两个分期法现已统一为一种分期法,于1987年1月1日开始实行。得到国际公认的临床分期方法。对判定癌症预后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际TNM分期,为全球医学界客观评定癌的临床情况提供了统一标准,为指导临床医师恰当地选择乳腺癌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可能。 国际TNM分期法并不对肿瘤的病理组织类型作鉴别,只是对肿瘤的严重程度和侵犯范围作出客观判断。 TNM临床分类 T--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不能被确定 T0--无原发肿瘤斩证据 Tis--原位癌 T1,T2,T3,T4 原发肿瘤的体积和/或范围递增 N--区域淋巴结 NX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N2,N3 区域淋巴结侵犯递增 注:肿瘤直接侵犯淋巴结归属淋巴结转移。 不是区域淋巴结,而是任何其它部位淋巴结转移则属远处转移。 M--远处转移 MX 远处转移的存在不能确定。 M0 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 根据下列符号,M1可进一步标明转移部位 肺PUL(C34)骨髓MAR(C42、1) 骨DSS(C40、41)胸膜PLE(C38、4) 肝HEP(22)腹膜PER(C48、12) 脑BRA(C71) 肾上腺ADR(C74) 淋巴结L YM(C77) 皮肤SKI(44) 其它OTH pTNM病理分类 pT--原发肿瘤 pTX 组织学上不能确定原发肿瘤 PT0 无原发肿瘤的组织学证据 pTis 原位癌 pT1,pT2,pT3,pT4组织学上原发肿瘤范围的递增 pN--区域淋巴结 pNX 在组织学上不能确定区域淋巴结转移 pN0 组织学上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pN2,pN3 组织学上区域淋巴结侵犯的递增 pM--远处转移 pMX 显微下不能确定远处转移的存在 pM0 显微下无远处转移 pM1 显微下有远处转移

胃癌分级分期

《胃癌研究总则》第1版于1963年由日本胃癌研究会(JapaneseResearchSocietyforGastricCancer,JRSGC)出版。《日本胃癌分级》英文版第2版就是基于日文版第13版修订而成得,其目得就是为胃癌得临床、病理描述提供一个通用得语言,有助于提高胃癌得诊断与治疗水平。 (一)总则 所见用大写字母表示:T(肿瘤侵犯深度)、N(淋巴结转移)、H(肝转移)、P(腹膜转移)与M(远处转移)。字母后标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每种所见得范围。不明确病例以“X”表示。所见分成四个类别,即临床、手术、病理得与最终所见,分别用加在大写字母前得小写字母c、s、p 与f表示。 至于同时多原发癌,以侵犯胃壁最深得肿瘤为准。 1.临床所见:诊断评价中得任何所见,包括诊断性腹腔镜,都被定义为临床所见。记录为cT2、cNl、cM0、Ⅲ期c。 2.手术所见:任何术中所见,包括冰冻切片、细胞学以及切除标本得大体检查,都被定义为术中所见。治疗性腹腔镜得结果也包括在术中所见之中。 3.病理所见:内镜、腹腔镜或手术切除所得材料任何镜下所见都被定义为病理所见。4.最终所见:基于临床、手术与病理得综合所见被定义为最终所见。当手术与病理所见相矛盾时,以病理所见为准。 (二)原发病变 1.肿瘤位置每个原发病变都应记录其二维得最大值。 解剖上胃可分为三个部分:上(U)、中(M)与下(L)区。如果多于一个区受累,所有受累得分区都要按受累程度描述,肿瘤主体所在得部位列在最前,如LM或UML。肿瘤侵及食管或十二指肠得,分别记作E或D。 胃得横断面可分为四等分:小弯与大弯,前壁与后壁,全周得受累记作“Circ”。 残胃癌得记录要求按下列三个项目以连字符相连:①上次胃切除得原因:良性病变(B)、恶性病变(M)或未知得(X)。②上次胃切除术至当前诊断之间相隔年数(未知:X)。③肿瘤在残胃得位置:吻合处(A)、胃缝合线(S)、胃得其她位置(O)或整个残胃(T)。扩散至食管(E)、十二指肠(D)或空肠(J)也应记录。 例如:B-20-S;M-09-AJ。 如果可能,上次胃切除术得切除范围与重建术式也应记录。 2.大体分型:原发肿瘤得大体分型应与T分级一并记录。 例如内镜诊断:cT0Ⅱa,T1。 0型:表浅、平坦型肿瘤伴或不伴微小得隆起或凹陷。 0Ⅰ型:隆起型。 0Ⅱa型:表浅隆起型。 0Ⅱb型:平坦型。 0Ⅱc型:表浅凹陷型。 0Ⅲ型:凹陷型。 注: (1)在合并两种以上亚型时,面积最大得一种写在最前,其她依次后排,如Ⅱc+Ⅲ。 (2)0Ⅰ型与0Ⅱa型鉴别如下: 0Ⅰ型:病变厚度超过正常粘膜厚度得2倍。 0Ⅱa型:病变厚度不到正常粘膜厚度得2倍。 1型:息肉型肿瘤,与周围粘膜有明显界限,通常基底较宽。 2型:溃疡型肿瘤,边缘隆起,基底与健胃界限清楚。

常见恶性肿瘤分期表PDF

UICC的胃癌TNM分期 TNM描述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1 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层 T2 浸润至肌层或浆膜下层 T3 穿透浆膜,但未累计周围器官 T4 直接侵及临近器官,包括腔内扩展至十二指肠或食管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距原发灶边缘3cm以内的淋巴结转移 N2 距原发灶边缘3cm以外的淋巴结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分期T N M Ⅰa T1 N0 M0 Ⅰb T2 N0 M0 T1 N1 M0 ⅡT3 N0 M0 T2 N1 M0 T1 N2 M0 Ⅲa T4 N0 M0 T3 N1 M0 T2 N2 M0 Ⅲb T4 N1 M0 T3 N2 M0 ⅣTn Nn M1 AJCC肝癌TNM分期 TNM描述 T1 单个,最大直径<2cm,无血管侵犯 T2 单个,最大直径<2cm,有血管侵犯 单个,最大直径>2cm,无血管侵犯 多个,限于一叶,直径<2cm,无血管侵犯T3 单个,最大直径>2cm,有血管侵犯 多个,限于一叶,直径<2cm,有血管侵犯 多个,限于一叶,直径>2cm,有或无血管侵犯T4 多个,侵犯一叶以上 肿瘤侵犯主要门脉或肝静脉分支N0 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N1 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AJCC的肝癌TNM分期 分期T N M ⅠT1 N0 M0 ⅡT2 N0 M0 ⅢT1 N1 M0 T2 N1 M0 T3 Nn M0 Ⅳa T4 Nn M0 Ⅳb Tn Nn M1

UICC的胆囊癌TNM分期 TNM描述 T0 无肿瘤病理学依据 Tis 原位癌 T1 浸润限于粘膜层和肌层 T2 浸润限于肌周结缔组织,浆膜未侵犯 T3 侵犯浆膜,或累及一个邻近器官,或两者都有,直接浸润<2cm T4 侵犯浆膜,直接浸润≥2cm,或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周围器官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胆囊管上下LN;胆总管右侧缘的LN N2 胰十二指肠上、后LN;腹腔动脉周围LN;肠系膜上动脉周围 LN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分期T N M Nevin ⅠT1 N0 M0 肿瘤限于粘膜 ⅡT2 N0 M0 肿瘤侵犯肌层 ⅢT3 N0 M0 肿瘤侵犯胆囊壁全层 Ⅳa T4 N0 M0 Tn N1 M0 肿瘤侵犯胆囊壁全层伴有胆囊管 淋巴结转移 Ⅳb Tn N2 M0 Tn Nn M1 UICC的胆囊癌TNM分期 TNM描述 T1 肿瘤限于粘膜和肌层 T2 累及肌层周围结缔组织 T3 累及邻近组织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 N2 其他部位淋巴结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分期T N M ⅠT1 N0 M0 ⅡT2 N0 M0 ⅢT1 N1-2 M0 T2 N1-2 M0 Ⅳa T3 Nn M0 Ⅳb T3 Nn M1 UICC的胰腺癌TNM分期

各种肿瘤的分期

肺癌的分期 非小细胞肺癌T分期:T分级根据肺癌的大小,在肺内的扩散和位置,扩散到临近组织的程度。Tis:癌症只限于气道通路的内层细胞。没有扩散到其它的肺组织,这期肺癌通常也叫做原位癌。l 非小细胞肺癌的N分级:N分期取决于癌症侵犯了附近的哪些淋巴结。 非小细胞肺癌的M分期:M分期取决于癌症是否转移到远处组织或者器官。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TNM分期采用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2009年第七版分期标准(IASLC 2009)。 1. 肺癌TNM分期中T、N、M的定义。 (1)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不能评估,或痰、支气管冲洗液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或支气管镜没有可见的肿瘤。T0 :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原位癌。 T1:肿瘤最大径≤3cm,周围被肺或脏层胸膜所包绕,支气管镜下肿瘤侵犯没有超出叶支气管(即没有累及主支气管)。 T1a:肿瘤最大径≤2cm。 T1b:肿瘤最大径>2cm且≤3cm。 T2:肿瘤大小或范围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肿瘤最大径>3cm; 但不超过7cm;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2cm;累及脏层胸膜;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 T2a:肿瘤最大径≤5cm,且符合以下任何一点:肿瘤最大径>3cm;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2cm;累及脏层胸膜;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 T2b:肿瘤最大径>5cm且≤7cm。 T3: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胸壁(包括肺上沟瘤)、膈肌、纵隔胸膜、心包;或肿瘤位于距隆突2cm以内的主支气管,但尚未累及隆突;或全肺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肿瘤最大径>7cm;与原发灶同叶的单个或多个的卫星灶。 T4: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喉返神经、椎体、隆突;或与原发灶不同叶的单发或多发病灶。 (2)区域淋巴结(N)。 NX: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估。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转移至同侧支气管旁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和肺内淋巴结,包括原发肿瘤直接侵犯。N2:转移至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N3:转移至对侧纵隔、对侧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 (3)远处转移(M)。 MX:远处转移不能评估。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M1a:胸膜播散(包括恶性胸膜积液、恶性心包积液、胸膜转移结节);对侧肺叶的转移性结节。M1b:胸腔外远处转移。 大部分肺癌患者的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是由肿瘤所引起的。但如果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的多次细胞学检查未能找到癌细胞,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又是非血性或非渗出性的,临床判断该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与肿瘤无关,这种类型的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不影响分期。 小细胞肺癌的分期 虽然小细胞肺癌可以像非小细胞肺癌一样分期,但绝大多数的医师医生发现更简单的2期系统在治疗选项上更好。这个系统将小细胞肺癌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也称扩散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分期

肿瘤得分型、分级与分期 发表者:杨军7782人已访问 由于诸多因素得影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态势,据推测到2020年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增加50%,不仅如此,恶性肿瘤得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1],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并具有显著得年轻化趋势。因此,加强恶性肿瘤得防治研究,准确、客观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与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显得更为迫切。肿瘤得分型(classification)、分级(grading)与分期(staging)就是目前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与诊断得最重要得三项指标,其中分级与分期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与预后得评估。近数十年来,得益于生命科学与医学技术得突破性进展,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靶标得检测及包括靶向治疗在内得个体化治疗药物得临床应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期肿瘤得检出率,也明显改善了许多肿瘤得预后。传统肿瘤分型、分级与分期得临床价值与意义也随之产生不同程度得变化。本文拟深入分析肿瘤得分型、分级与分期得生物学依据及临床价值,以期为肿瘤得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确得分子生物学信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得制定与疗效监测。 一、恶性肿瘤得病理分类(分型) 尽管,关于肿瘤起源得干细胞理论与去分化理论得争论仍在持续,但就是,机体各器官与组织、细胞均可发生肿瘤得事实却不可否认。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组织得相似或接近于正常组织得程度就是肿瘤病理学分类(分型)得重要诊断依据,例如,角化型鳞癌出现不成程度得角化、腺癌具有分泌功能、黑色素瘤能够合成黑色素、滑膜肉瘤具有双向分化特征等等。因此,肿瘤得病理学分型就是最能反映肿瘤来源组织细胞得生物学行为与形态学特征得重要参数。不同组织类型得肿瘤具有不同得生物学行为与侵袭转移能力,例如,来源于消化道得粘液性癌粘液性癌(印戒细胞癌或粘液癌)较管状腺癌更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而乳腺粘液癌预后良好。而从肿瘤细胞分化层面讲,低分化肿瘤较高分化肿瘤具有更强得侵袭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更高。 目前,WHO肿瘤分型标准就是公认得肿瘤分型方案,通常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恶性肿瘤得分型,即以肿瘤主要组织学类型(>50%得组织结构)进行分型诊断。然而,异质性(heterogeneity)就是恶性肿瘤得重要组织结构特点之一,许多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与胃癌等)均存在不同程度得多方向分化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并存得现象,肿瘤得异质性也决定了恶性肿瘤复杂得临床生物学行为与预后。显然,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得WHO肿瘤分型方法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恶性肿瘤高度异质性得组织学特征,也掩盖了次要组织性类型对肿瘤生物学行为与预后得影响;同时,病理组织学诊断也易受恶性肿瘤千差万别得显微镜下形态学表现以及病理医师主观因素判断得影响,不可避免存在一定得分型不一致性。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原创】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原创】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态势,据推测到2025年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增加50%,不仅如此,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并具有显著的年轻化趋势。 因此,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准确、客观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显得更为迫切。肿瘤的分型(classification)、分级(grading)和分期(staging)是目前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诊断的最重要的三项指标,其中分级和分期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评估。 近数十年来,得益于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靶标的检测及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个体化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也明显改善了许多肿瘤的预后。传统肿瘤分型、分级和分期的临床价值和意义也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拟深入分析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的生物学依据及临床价值,以期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分子生物学信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监测。 一、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分型) 尽管,关于肿瘤起源的干细胞理论和去分化理论的争论仍在持续,但是,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细胞均可发生肿瘤的事实却不可否认。肿

瘤细胞与其来源组织的相似或接近于正常组织的程度是肿瘤病理学分类(分型)的重要诊断依据,例如,角化型鳞癌出现不成程度的角化、腺癌具有分泌功能、黑色素瘤能够合成黑色素、滑膜肉瘤具有双向分化特征等等。因此,肿瘤的病理学分型是最能反映肿瘤来源组织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征的重要参数。 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例如,来源于消化道的粘液性癌粘液性癌(印戒细胞癌或粘液癌)较管状腺癌更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而乳腺粘液癌预后良好。而从肿瘤细胞分化层面讲,低分化肿瘤较高分化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更高。 目前,WHO肿瘤分型标准是公认的肿瘤分型方案,通常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恶性肿瘤的分型,即以肿瘤主要组织学类型(>50%的组织结构)进行分型诊断。然而,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结构特点之一,许多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和胃癌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方向分化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并存的现象,肿瘤的异质性也决定了恶性肿瘤复杂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显然,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的WHO肿瘤分型方法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恶性肿瘤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也掩盖了次要组织性类型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同时,病理组织学诊断也易受恶性肿瘤千差万别的显微镜下形态学表现以及病理医师主观因素判断的影响,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分型不一致性。此外,即使相同分型、分级和分期的肿瘤,由于其分子表型的差异,显示出完全不

恶性肿瘤的TNM分期与应用

恶性肿瘤的TNM分期与应用 一、恶性肿瘤分期系统简介 有许多肿瘤的分期系统,有些是通用的(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肿瘤),而有一些专门用于某些肿瘤。分期的例子有: TNM分期系统:由国际抗癌联盟(UICC)及美国癌症协会(AJCC)推荐。 SEER综合分期: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流行病学和远期结果监测计划(SEER)制订。 FIGO分期系统:由国际妇、产科学联盟制订,用于女性生殖部位癌症。 Duke分期系统:基于肠壁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累及与否用于结、直肠癌的分期系统。 Clark分期系统:基于不同皮肤层浸润深度用于皮肤黑色素瘤的病理学分期系统。 Breslow分期系统:也是一种在毫米水平上测定肿瘤厚度的用于皮肤黑色素瘤的病理学分期系统。 Jewett/Marshall分期系统:基于膀胱壁的浸润深度用于膀胱癌的病理学分期系统。 American/Whitmore分期系统:基于肿瘤程度与部位的用于前列腺癌的病理学分期系统。 Ann Arbor分期系统:基于淋巴结和脏累及程度的用于淋巴瘤(何杰金氏病与非何杰金氏病)的分期系统。 Smith/Skinner分期系统:用于睾丸癌的分期系统。 Jackson分期系统:用于阴茎癌的分期系统。 国家Wilms瘤研究组:用于肾Wilms瘤(肾母细胞瘤)的分期系统。 由此可见,不同地区或研究者可采用不同的分期系统。这些分期中, 有的通用性较好,有的专一性很强; 有的部分重复,有的彼此互补。 不过,无论采用哪一种分期方法,均涉及到描述一种特定肿瘤的扩散程度,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In-situ —原位 Localized—局部(未扩散) Regional —区域(淋巴结转移) Distant —远处(转移) 现在就来讨论TNM分期系统。 二、TNM分期系统的由来 1943-1952年,法国学者Pierre Denoix倡导并发展了恶性肿瘤的TNM分期系统(The TNM Staging System)。 T、N、M的意义后面讨论 1953年,国际肿瘤分期与治疗效果评定委员会联合召开会议,一致同意利用TNM 系统按肿瘤解剖围而分类的方法。 1954年,UICC又成立了临床分类与应用统计专业协会,继续研究和发展所有部位肿瘤的分类方法。 1958年,首先出版了乳腺癌与喉癌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价的方法,推荐使用。 1960-1967年,临床分类与应用统计专业协会对23个部位的肿瘤分类提出了建议,并推荐每个部位的肿瘤分类可试用5年。 1968年, 这些建议综合成书,即为TNM分类第一版。一年后又出版了补充小册子,并推荐成立了专门机构,详述了肿瘤最终结果的评价与肿瘤生存率的确定与表达。

各种肿瘤的分期

肺癌的分期 非小细胞肺癌T 分期:T 分级根据肺癌的大小,在肺内的扩散和位置,扩散到临近组织的程度。 Tis :癌症只限于气道通路的内层细胞。没有扩散到其它的肺组织,这期肺癌通常也叫做原位癌。I 非小细胞肺癌的N 分级:N 分期取决于癌症侵犯了附近的哪些淋巴结。非小细胞肺癌的M 分期: M 分期取决于癌症是否转移到远处组织或者器官。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TNM 分期采用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 )2009 年第七版分期标准(IASLC 2009)。 1. 肺癌TNM 分期中T、N、M 的定义。 (1)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不能评估,或痰、支气管冲洗液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或支气管镜没有可见的肿瘤。 T0 :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 :原位癌。 T1:肿瘤最大径<3cm周围被肺或脏层胸膜所包绕,支气管镜下肿瘤侵犯没有超出叶支气管(即没有累及主支气管)。 T1a:肿瘤最大径<2cm T1b :肿瘤最大径>2cm且<3cm T2 :肿瘤大小或范围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肿瘤最大径>3cm;但不超过7cm;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 突》2cm累及脏层胸膜;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 T2a:肿瘤最大径<5cm且符合以下任何一点:肿瘤最大径>3cm ;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2cm 累及脏层胸膜;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 T2b :肿瘤最大径>5cm且<7cm T3 :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胸壁(包括肺上沟瘤)、膈肌、纵隔胸膜、心 包;或肿瘤位于距隆突2cm 以内的主支气管,但尚未累及隆突;或全肺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肿瘤最大径>7cm ;与原发灶同叶的单个或多个的卫星灶。 T4 :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喉返神经、椎体、隆突;或与原发灶不同叶的单发或多发病灶。 (2)区域淋巴结(N )。 NX :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估。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转移至同侧支气管旁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和肺内淋巴结,包括原发肿瘤直接侵犯。 N2 :转移至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N3 :转移至对侧纵隔、对侧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 (3)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不能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M1a :胸膜播散(包括恶性胸膜积液、恶性心包积液、胸膜转移结节);对侧肺叶的转移性结节。 M1b :胸腔外远处转移。大部分肺癌患者的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是由肿瘤所引起的。但如果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的多次细胞学检查未能找到癌细胞,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又是非血性或非渗出性的,临床判断该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与肿瘤无关,这种类型的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不影响分期。 小细胞肺癌的分期 虽然小细胞肺癌可以像非小细胞肺癌一样分期,但绝大多数的医师医生发现更简单的2期系统在治疗选项上更好。这个系统将小细胞肺癌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也称扩散期)。 局限期指癌症仅限于一侧肺且淋巴结仅位于同一侧胸部。l 如果癌症扩散到另一侧肺,或者对侧胸部的淋巴结,或者远处器官,或者有恶性胸水包绕肺,则叫做广泛期。

胃癌分级分期

《胃癌研究总则》第1版于1963年由日本胃癌研究会(JapaneseResearchSocietyforGastricCancer,JRSGC)出版。《日本胃癌分级》英文版第2版是基于日文版第13版修订而成的,其目的是为胃癌的临床、病理描述提供一个通用的语言,有助于提高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一)总则 所见用大写字母表示:T(肿瘤侵犯深度)、N(淋巴结转移)、H(肝转移)、P(腹膜转移)和M(远处转移)。字母后标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每种所见的范围。不明确病例以“X”表示。所见分成四个类别,即临床、手术、病理的和最终所见,分别用加在大写字母前的小写字母c、s、p和f表示。 至于同时多原发癌,以侵犯胃壁最深的肿瘤为准。1?.临床所见:诊断评价中的任何所见,包括诊断性腹腔镜,都被定义为临床所见。记录为cT2、cNl、cM0、Ⅲ期c。2?.手术所见:任何术中所见,包括冰冻切片、细胞学以及切除标本的大体检查,都被定义为术中所见。治疗性腹腔镜的结果也包括在术中所见之中。 3.病理所见:内镜、腹腔镜或手术切除所得材料任何镜下所见都被定义为病理所见。 4.最终所见:基于临床、手术和病理的综合所见被定义为最终所见。当手术和病理所见相矛盾时,以病理所见为准。? (二)原发病变 1.肿瘤位置每个原发病变都应记录其二维的最大值。 解剖上胃可分为三个部分:上(U)、中(M)和下(L)区。如果多于一个区受累,所有受累的分区都要按受累程度描述,肿瘤主体所在的部位列在最前,如LM或UML。肿瘤侵及食管或十二指肠的,分别记作E或D。?胃的横断面可分为四等分:小弯和大弯,前壁和后壁,全周的受累记作“Circ”。?残胃癌的记录要求按下列三个项目以连字符相连:①上次胃切除的原因:良性病变(B)、恶性病变(M)或未知的(X)。②上次胃切除术至当前诊断之间相隔年数(未知:X)。③肿瘤在残胃的位置:吻合处(A)、胃缝合线(S)、胃的其他位置(O)或整个残胃(T)。扩散至食管(E)、十二指肠(D)或空肠(J)也应记录。 例如:B-20-S;M-09-AJ。 如果可能,上次胃切除术的切除范围和重建术式也应记录。?2.大体分型:原发肿瘤的大体分型应与T分级一并记录。 例如内镜诊断:cT0Ⅱa,T1。0?型:表浅、平坦型肿瘤伴或不伴微小的隆起或凹陷。 0Ⅰ型:隆起型。 0Ⅱa型:表浅隆起型。 0Ⅱb型:平坦型。 0Ⅱc型:表浅凹陷型。0?Ⅲ型:凹陷型。?注: (1)在合并两种以上亚型时,面积最大的一种写在最前,其他依次后排,如Ⅱc+Ⅲ。 (2)0Ⅰ型和0Ⅱa型鉴别如下: 0Ⅰ型:病变厚度超过正常粘膜厚度的2倍。 0Ⅱa型:病变厚度不到正常粘膜厚度的2倍。1?型:息肉型肿瘤,与周围粘膜有明显界限,通常基底较宽。 2型:溃疡型肿瘤,边缘隆起,基底与健胃界限清楚。?3型:溃疡型肿瘤,癌周明显浸润,基底与健胃界限不清。 4型:弥漫浸润型,溃疡已不是显著特征。 5型:无法分型的肿瘤,不能归入上述任何一型。3?.肿瘤侵犯深度(T): T1:肿瘤侵及粘膜和(或)粘膜肌(M)或粘膜下(SM)。 T2:肿瘤侵及肌层(M)或浆膜下(SS)。?T3:肿瘤浸透浆膜(SE)。?T4:肿瘤侵及邻近结构(SI)。 TX:侵犯深度不明确。?穿透肌层的肿瘤可以扩展至大、小网膜(或偶至胃结肠、肝胃韧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