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1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合集下载

CDMA

CDMA

CDMA系简化框图 CDMA系统移动台简化框图
返回
CDMA系统原理 CDMA系统原理
图6-10 CDMA系统基站简化框图 CDMA系统基站简化框图
返回
CDMA系统原理 CDMA系统原理 CDMA系统的通信过程如下: CDMA系统的通信过程如下: (1)建立 链路 (2)通话
无线传输技术 开关多波束智能天线:结构较简单,整个区域 由数目确定的多个并行波束覆盖,每个波束的 指向和宽度是固定的,用户在小区内移动,基 站选择某个波束使接收信号最强。 自适应阵天线:采用多天线阵元结构形成全向 天线,系统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识别用户信 号的到达方向,并在此方向形成天线主波束。 返回
CDMA系统原理 CDMA系统原理 技术关键:在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各 收端必须传输本地地址码,该本地码的 码型结构与对端发码一致,且相位完全 同步。用本地码对所收全部信号进行相 关检测,从而选出所需的信号。
码分多址传输技术
例如:共有四个站进行码分复用通信,4个站的 码片序列为 A (-1 A:(-1 -1 -1 +1 +1 -1 +1 +1) B:(-1 -1 +1 -1 +1 +1 +1 -1) C:(-1 +1 -1 +1 +1 +1 -1 -1) D:(-1 +1 -1 -1 -1 -1 +1 -1) 现收到码片序列S为(-1 +1 -3 +1 -1 -3 +1 +1),判 断为那个站发的,发送的信号是什么。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在GSM系统中,若采用电路交换,每条GSM信道 GSM系统中,若采用电路交换,每条GSM信道 只能提供9.6 kbit/s或14.4kbit/s的传输速率。若多 只能提供9.6 kbit/s或14.4kbit/s的传输速率。若多 条信道组合在一起(最多8 条信道组合在一起(最多8个时隙),虽可提供更 高速率,但只能被单一用户独占。 采用分组交换的GPRS可灵活运用无线信道,使其 采用分组交换的GPRS可灵活运用无线信道,使其 为多个GPRS数据用户所共用,提高了无线资源的 为多个GPRS数据用户所共用,提高了无线资源的 利用率。GPRS 最多可将8 利用率。GPRS 最多可将8个时隙组合在一起,可 提供高达171.2 kbit/s的带宽,可供多个用户同时 提供高达171.2 kbit/s的带宽,可供多个用户同时 共享。

通信原理-第8章-多路复用技术

通信原理-第8章-多路复用技术

后的线性叠加码片序列的和。将其与某一发送站 码片序列进行归一化内积运算,则可恢复出该站 发送的数据。 设接收站接收到的码片序列和为S,接收站要听 码片序列为C的站发出的数据,并设站A发送1,站 B发送0,站C发送1,则接收站计算C站发出的数 据为:
S C (A B C) C A C B C C C 0 0 1 1
DWDM 传输(常用在干线上传输)
8 2.5 Gb/s 1310 nm 0 1 2 3 4 5 6 7 1550 nm 1551 nm 1552 nm 1553 nm 复 1554 nm 用 1555 nm 器 1556 nm 1557 nm
1550 nm 1551 nm 1552 nm 分 1553 nm 用 1554 nm 器 1555 nm 1556 nm 1557 nm 0 1 2 3 4 5 6 7
推 论

1 m ST SiTi 0 m i 1
可推知:
1 m ST Si T i 0 m i 1 1 m 1 m SS Si Si 1 S S m Si S i 1 m i 1 i 1
CDMA 接收
CDMA接收时,接收站从空中收到多站发送信号
波分多路复用 (续)
波分多路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 是光的频分复用。不同的信源使用不同波长的光波来传输 数据,各路光波经过一个棱镜(或衍射光栅)合成一个光 束在光纤干道上传输,在接收端利用相同的设备将各路光 波分开。这样复用后,可以使光纤的传输能力成几倍几十 倍的提高。
波分多路复用 (续)
密集波分复用 Density 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g,DWDM:

第八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第八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功率控制的原则是:当信道的传播条件突然改善时, 功率控制的原则 功率控制应作出快速反应(例如在几微秒时间内),以防 止信号突然增强而对其它用户产生附加干扰;相反,当 传播条件突然变坏时,功率调整的速度可以相对慢一些。 也就是说,宁愿单个用户的信号质量短时间恶化,也要 宁愿单个用户的信号质量短时间恶化, 宁愿单个用户的信号质量短时间恶化 防止许多用户都增大背景干扰。 防止许多用户都增大背景干扰。
(2) 正向功率控制。 正向功率控制也称下行链路功 率控制。其要求是调整基站向移动台发射的功率,使 任一移动台无论处于小区中的任何位置上, 任一移动台无论处于小区中的任何位置上, 收到基站 的信号电平都刚刚达到信干比所要求的门限值。 的信号电平都刚刚达到信干比所要求的门限值。 作到 这一点,可以避免基站向距离近的移动台辐射过大的 信号功率,也可以防止或减少由于移动台进入传播条 件恶劣或背景干扰过强的地区而发生误码率增大或通 信质量下降的现象。
(a)
(b)
图 8-1 CDMA蜂窝系统的多址干扰
2. 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 蜂窝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
功率控制技术是CDMA系统的核心技术。CDMA系统是 一个自扰系统,所有移动用户都占用相同的带宽和频率 占用相同的带宽和频率,在 占用相同的带宽和频率 CDMA系统中,不同用户发射的信号由于距基站的距离不同, 到达时的功率也不同。距离近的信号功率大,距离远的功率 小,相互形成干扰,这种现象称为“远近效应” 。CDMA系 “远近效应” 统要求所有用户到达基站接收机信号的平均功率要相等才能 正常解扩,功率控制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它调整各个用户 发射机的功率,使其到达基站接收机的平均功率相等。功率 控制分为前向功率控制和反向功率控制,功率控制的原理有 两种类型: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移动通信-第3讲-移动信道1

移动通信-第3讲-移动信道1

图3.1 小尺度和大尺度衰减
10 0 -10 -20 -30
20 Wavelengths
Received Signal level (RSL)
Transmitter receiver Antennae distance
第11页
2020/4/9
3.1.1 概 述
(2) 传播模型的研究
从图中看出:随着接收机的移动,信号衰落很快;但随距离 的变化很慢。
小尺度衰减模型:描述短距离(几个波长),或短时间(秒 级)内的接收场强快速波动的传播模型,称为小尺度衰减模 型。频段从1GHz~2GHz的蜂窝系统和PCS,相应的测量在 1m ~ 10m范围。
第9页
2020/4/9
3.1.1 概 述
(2) 传播模型的研究
小尺度衰减模型产生机理:原因是接收信号由不同方向信号 合成,并且由于相位变化的随机性,其信号变化范围很大, 当接收机移动距离与波长相等时,接收场强可以产生4个数量 级(30dB或40dB)的变化。
大尺度和小尺度衰减例子:当移动台远离发射机时,当地平 均接收场强逐渐减弱,该平均场强由大尺度传播模型预测。 图3.1给出一个室内无线通信系统的小尺度衰减和大尺度变化 的情况。
第10页
2020/4/9
3.1.1 概 述
(2) 传播模型的研究
Flat Terrain Median Signal Slow Fading (lognormal Shadowing) Fast Fading
模型只是在一定频率和环境下建立,适用性如何有待检验。 传统上集中于给定范围内平均场强预测,和特定位置附近场
强的变化。 传播模型分类
大尺度传播模型 小尺度传播模型
第8页
2020/4/9

第八章CDMA移动通信系统 一

第八章CDMA移动通信系统 一

第八章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在当今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CDMA 移动通信系统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CDMA,即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扩频通信技术。

与传统的频分多址(FDMA)和时分多址(TDMA)技术不同,CDMA 允许所有用户在同一时间、同一频段上进行通信,通过为每个用户分配特定的编码序列来区分不同的用户信号。

CDMA 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原理在于扩频技术。

扩频通信将待传输的信息信号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使得信号的功率谱密度降低,从而提高了通信的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

在接收端,通过与发送端相同的编码序列进行相关解调,恢复出原始信号。

CDMA 系统具有诸多优点。

首先是抗干扰能力强。

由于采用了扩频技术,CDMA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抵抗各种干扰,包括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即使在信号较弱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较好的通信质量。

其次,CDMA 系统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

多个用户可以共享同一频段,大大提高了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者,CDMA 系统的保密性好。

每个用户的编码序列都是唯一的,且具有随机性,使得窃听者难以获取有用信息。

CDMA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主要包括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和网络子系统(NSS)。

移动台是用户终端设备,如手机等。

基站子系统负责与移动台进行无线通信,包括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

网络子系统则负责整个网络的管理和控制,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等。

在 CDMA 系统中,功率控制是一项关键技术。

由于所有用户共享同一频段,如果某个用户的发射功率过大,会对其他用户造成干扰;反之,如果发射功率过小,又会影响自身的通信质量。

因此,需要进行精确的功率控制,使得每个用户的发射功率既能满足通信需求,又不会对其他用户造成过多干扰。

功率控制分为前向功率控制和反向功率控制。

移动通信系统CDMA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CDMA技术

引言20 世纪70 年代末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面世以来,移动通信产业一直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

其中码分多址移动通信以其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等诸多优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CDMA 是当今通信界关注的大热点。

CDMA 是当前公认的一种国际标准技术。

它具有频谱利用率极高和通信质量好等一系列显著优点。

CDMA 为解决频率资源非常紧缺这一当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中最关键的问题提供了理想途径,为移动通信提供了质量最高,成本效益最好的方案,成为最受设备制造商青睐的一种通信方式。

CDMA 适用于各种移动通信,已被公认为是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CDMA 不仅是当今最先进和最具市场潜力的通信技术,而且是一种跨世纪的技术。

第一章绪论1.1移动通信的发展史移动通信的发展相继起步于海、路、空的研究领域,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初期的军事移动通信阶段,发展到民用专业移动通信阶段,19 世纪70 年代末国际上出现的蜂窝汽车电话标志着公众移动通信新阶段的到来,历经10 年才日益成熟起来。

从此,移动通信的制造业和运营业进入了空前发展的阶段。

80年代,随着各种蜂窝系统在各国的应用,制式也五花八门,不能兼容互通,适应不了欧洲共同体的发展需求,于是开发了GSM 数字蜂窝系统。

美国从扩容和兼容的观点开发了可采用TDMA 技术的D-AMPS数字蜂窝系统。

为进一步扩大容量,采用CDMA 技术的数字蜂窝系统得以问世。

1.2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近20 年来,移动通信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结合,正在产生革命性飞跃,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一代又一代的新系统不断涌现,短短20 年间,第一代移动通信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正日益普及,并且已经第一代模拟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 )即将进入大规模商用化阶段。

总之,移动通信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预计到2010 年,在所有通信设备中移动通信设备将居于首位[1]。

移动通信PPT课件

移动通信PPT课件
2. 移动台受噪声的干扰并在强干扰情况下工作
移动台所受到的噪声影响主要来自于城市噪声、各 种车辆发动机点火噪声、微波炉干扰噪声等;
(1) 互调干扰 (2) 邻道干扰 (3) 同频干扰
3. 通信系统复杂
移动台的移动需要频率、功率控制,地址登记,越区切换,漫游跟 踪等技术,入网、计费管理
4. 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移动通信中建立一个呼叫是由BSS和SS共同完成的; BSS提供并管理MS和SS之间的无线传输通道,SS负责呼 叫控制功能,所有的呼叫都是经由SS建立连接的;OMS 负责管理控制整个移动网。
MS也是一个子系统。它实际上是由移动终端设备和用户 数据两部分组成的,移动终端设备称为移动设备;用户数 据存放在一个与移动设备可分离的数据模块中,此数据模 块称为用户识别卡(SIM)。
多普勒频移产生调制噪声
由于移动台的不断运动,当达到一 定速度时,如超音速飞机,固定点 接收到的载波频率将随运动速度v 的不同,产生不同的频移,即产生 多普勒效应,使接收点的信号场强 振幅、相位随时间、地点而不断地 变化
fd
v
cos
2021/7/1
图1.3 多普勒效应
10
1.1.1 移动通信的特点
③ 微小区:小区半径r=0.1~1km ④ 微微小区:小区半径r<0.1km,适于办公室、家庭等移动应用
环境。
2021/7/1
12
1.1.2 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
2. 频率覆盖
蜂窝系统的基站工作频率,由于传播损耗提供足够的隔离度, 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个基站可以重复使用同一组工作频率,称 为频率复用。.1.1 移动通信的特点
1.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传播环境复杂:直射波与随时间变化的绕 射波、反射波、散射波的叠加 多普勒效应:移动台的高速运动

移动通信课后题

移动通信课后题

2012-2013学年09级《移动通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 概论1、什么叫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哪些特点【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者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者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特点: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答】所谓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此工作方式设备简单,功耗小,但操作不便,通话时易产生断断续续的现象。

它一般应用于用户少的专用调度系统。

所谓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有时亦称全双工通信。

这种方式操作方便,但电能消耗大。

模拟或数字式的蜂窝电话系统都采用双工制。

第二章 调制解调1、移动通信中对调制解调技术的要求是什么(请总结3G ,LTE 等高速数据传输对调制解调技术的要求)【答】已调信号的频谱窄和带外衰减快(即所占频带窄,或者说频谱利用率高);易于采用相干或非相干解调;抗噪声和抗干扰的能力强;以及适宜在衰落信道中传输。

已调信号所占的带宽要窄:频谱主瓣窄;已调信号频谱副瓣的幅度要低,辐射到相邻频道的功率就小;经调制解调后的输出信噪比(S/N )较大或误码率较低。

1、所有的技术必须在规定频带内提供高的传输效率2、要使信号深衰落引起的误差数降至最小3、应使用高效率的放大器4、在衰落条件下获得所需要的误码率2、已调信号的带宽是如何定义的FM 信号的带宽如何计算【答】已调信号的带宽是指已调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许多电台共用一个频率发
送信号或接收信号,近地强信号压制远地弱信号的现 象称之为“远近效应”,也称近端对远端的干扰。 CDMA蜂窝系统的“远近效应”是一个非常突出 的问题, 它主要发生在反向(上行)传输链路上。 移 动台在小区内的位置是随机分布的, 而且是经常变化 的, 同一部移动台可能有时处于小区边缘, 有时靠近 基站。 如果移动台的发射机功率按照最大通信距离设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8.1 概 述
美国高通Qualcomm公司开发的CDMA蜂窝体制定名
为IS – 95,被人们称为窄带码分多址(N - CDMA),载
波频带宽度为1.25MHz,采用频分双工(FDD/FDMA) 方式,上行为869~894MHz,下行为824~849MHz ,占用
计, 则当移动台驶近基站时, 必然会有过量而又有害
的功率辐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功率控制。
下张内容----- (1) 反向功率控制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1) 反向功率控制。 反向功率控制也称上行链路功率
控制。 其主要要求是使任一移动台无论处于什么位置上,
其信号在到达基站的接收机时, 都具有相同的电平, 而 且刚刚达到信干比(Eb/Io)要求的门限。
8.1.1 码分多址的特征 在CDMA通信系统中, 不同用户传输信息所用的 信号不是靠频率不同或时隙不同来区分的, 而是用各 不相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的。 换句话说, 是靠信号的 不同波形来区分的。 如果从频域或时域来观察, 多个 CDMA信号是互相重叠的, 接收机用相关器可以在多 个CDMA信号中选出其中使用预定码型的信号。在 CDMA蜂窝通信系统中, 用户之间的信息传输也是由 基站进行转发和控制的。
成话音样点。
实际中语音编码采用DSP实现。
下张内容-----几种低数据比特率语音编码性能比较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几种低数据比特率语音编码性能比较
数据比特率 (Kbps) 脉冲编码调 64 复杂度 (MIPS) 0.01 0 时延(ms) 质量 (MOS) 4.3
制PCM
多脉冲线性 8 10 35 3.5
一定程度, 它们就可以使用相同的频道而不产生明显的相互干扰。 1、话音激活期的影响 2、扇区的作用 3、邻近小区的干扰
W / Rb GF n Eb / I 0 d
W:总频段宽度 Eb:信息的1比特能量 Rb:信息的比特率 Io:干扰的功率谱密度 G:扇区数 F:信道再用效率 d:话音的占空比
下张内容-----几种蜂窝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的比较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8.1.4 IS-95 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时间基准
在数字蜂窝通信系统中, 全网必须具有统一的时 间标准, 这种统一而精确的时间基准对CDMA蜂窝系 统来说尤为重要。 CDMA蜂窝系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时
标, GPS的时间和“世界协调时间”(UTC)是同步的,
下张内容-----码分多址蜂窝通信系统的特征如下: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码分多址蜂窝通信系统的特征如下:
(1) 根据理论分析, CDMA蜂窝系统与模拟蜂窝系统或 TDMA数字蜂窝系统相比具有更大的通信容量。 (2) CDMA蜂窝系统的全部用户共享一个无线信道, 用户信号的区分只靠所用码型的不同, 因此当蜂窝系统的负
8.1.5 IS-95 CDMA蜂窝系统的话音编码
IS-95 CDMA蜂窝系统开发的声码器采用码激励线 性预测(CELP)编码算法, 也称为QCELP算法。 其基 本速率是 8 kb/s, 但是可随输入话音消息的特征而动 态地分为四种, 即 8, 4, 2, 1 kb/s, 可以 9.6, 4.8, 2.4, 1.2 kb/s的信道速率分别传输。 发送端的编码器对输入 的话音取样, 产生编码的话音分组(Packet)传输到接收 端。 接收端的解码器把收到的话音分组解码, 再恢复
(9)多种形式的分集 分集是对付多径衰落很好的办法, 有三种主要分集方式: 时间分集 、 频率分集 和空间 分集 。CDMA系统综合采用了上述几种分集方式,使性 能大为改善。
(RAKE) (移动台) (基站)
(10)不需均衡器,而需相关器。
下张内容-----(11)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11)高质量话音和数据传输。利用先进的无线接 口和话音编码技术,可以更好的抑制背景噪声。可用 高冗余度纠错技术,保证话音和数据的高质量、无误 性。 缺点:(1)占用信号频带宽(2)系统实现复杂(3)在 衰落时变信道中,实现同步、实现信道估值困难(4) 寻求性能好数量多的码分多址方面仍存在问题(5) 存 在自干扰(6)存在―远近效应‖----近端对远端的干扰。
二者之差是秒的整倍数。 CDMA 蜂 窝 系 统 各 基 站 都 配 有 GPS ( Global
Position System)接收机,保持系统中各基站有统一的
时间基准, 称为CDMA系统的公共时间基准。
下张内容-----8.1.5 IS-95 CDMA蜂窝系统的话音编码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站的传输频段是 824~849 MHz,基站向移动台的传输频 段是 869~894 MHz。 中国电信(老联通)CDMA的移动
台向基站的传输频段是825 ~ 835MHz,基站向移动台的
传输频段是 870~880MHz。工作的多址方式是 FDMA/CDMA/FDD
下张内容----- 8.1.4 IS-95 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时间基准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要想变得强大就需要学习得更多。
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 终生的。 学习是为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学会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坚持对事物进行严 谨的分析,能够理性、历史地认识现实问题和
道德问题。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1、码分多址的特征:(1)~ (8)
2、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多址干扰 3、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远近效应”,也称近端对远 端的干扰。 4、IS-95 CDMA蜂窝系统的工作频率 5、IS-95 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时间基准 6、IS-95 CDMA蜂窝系统的话音编码 7、IS-95 CDMA蜂窝系统的无线传输 信道组成 8、IS-95 CDMA蜂窝系统的控制功能 登记注册、切换 软切换的呼叫过程: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4) CDMA蜂窝系统可以利用话音激活技术,扇区分 割技术,可变速率声码器,宽带CDMA技术提高系统的 通信容量。
(5) CDMA蜂窝系统以扩频技术为基础, 因而它具有 扩频通信系统所固有的优点, 如抗干扰、 抗多径衰落和 具有保密性等。
(6) 频率规划简单 用户按不同的序列码区分,所以 不同的CDMA载波可在相邻的小区内使用,网络规划灵 活, 扩展简单。 (7) 无 需 防 护 间 隔 , 只 需 扩 频 码 满 足 正 交 性 ; 而 FDMA、TDMA为防护频率重叠、时间重叠,需设置防 护间隔。 下张内容----- (8) (9)
荷满载时, 另外增加少数用户只会引起话音质量的轻微下降
(或者说信干比稍微降低), 而不会出现阻塞现象。 (3) CDMA蜂窝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即在过区
切换的起始阶段, 由原小区的基站与新小区的基站同时为过
区的移动台服务, 直到该移动台与新基站之间建立起可靠的 通信链路后, 原基站才中断它和该移动台的联系。 下张内容-----(4) (5) (6)(7)
P170)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几种蜂窝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的比较如下:
1、 模拟FDMA系统 总频段宽度: 1.25 MHz
(AMPS) 频道间隔: 30 kHz 信道数目: 1.25×106/(30×103)=41.7
每区群小区数: 7
通信容量: 41.7/7=6 2、TDMA系统 总频段宽度: 1.25 MHz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8) “绿色手机” 普通的手机(GSM和模拟手机) 功率一般能控制在600毫瓦以下, CDMA系统发射功率最 高只有200毫瓦, 普通通话功率可控制在零点几毫瓦,其 辐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对人体健康没有不良影响。低功 耗,对减小移动台及电池体积均有利。
下张内容-----图 8 - 1 CDMA蜂窝系统的多址干扰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a)
(b)
图 8 - 1 CDMA蜂窝系统的多址干扰
下张内容-----2. 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2. 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
各种各样的外部干扰和系统本身产生的特定干扰。
FDMA与TDMA蜂窝系统的共道干扰和CDMA蜂窝 系统的多址干扰都是系统本身存在的内部干扰。
下张内容-----CDMA蜂窝系统的多址干扰分两种情况:
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CDMA蜂窝系统的多址干扰分两种情况: 一是基站 在接收某一移动台的信号时, 会受到本小区和邻近小区 其他移动台所发信号的干扰; 二是移动台在接收所属基 站发来的信号时, 会受到所属基站和邻近基站向其他移 动台所发信号的干扰。 图 8 - 1 是两种多址干扰的示意 图。 其中, 图(a) 是基站对移动台产生的正向多址干扰; 图(b) 是移动台对基站产生的反向多址干扰。
电平都刚刚达到信干比所要求的门限值。
下张内容-----8.1.3 IS-95 CDMA蜂窝系统的工作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