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

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 ___。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 ___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2、文献综述规定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课题文献综述总结范文

课题文献综述总结范文

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本研究以“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课题,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二、文献综述1. 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学者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石。

如陈鹤琴(1998)指出:“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 创新能力培养策略(1)创设创新环境。

张华(2007)认为,创设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课程改革,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刘晓东(2010)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加强实践环节。

刘晓东(2010)指出,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4)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王芳(2013)认为,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总结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4.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通过深入研究相关文献,可以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课题在开展过程中共参阅了50余篇参考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国内外轧钢机现状的研究赵宇峰的《浅议轧钢机和轧钢技术的发展》一文就轧钢工业发展的历史进行概述,然后针对我国轧钢机以及轧钢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并对未来轧钢技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翁庆宇的《我国轧钢生产技术近年来的进步与发展(二)》中总结了近几年我国轧钢生产技术的进步,其主要体现在钢材品种结构调整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轧钢装备现代化和国产化工作的重大突破为提高产能、提升品种及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轧钢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提高,轧钢技术自主创新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出现了可喜进展.尹建良的《轧钢生产技术发展的探索》一文中指出: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钢材的需求量也伴随急剧增加,从而使得轧钢生产技术也伴随着发展.文章介绍了我国钢铁工业生产情况,轧钢机械及分类,轧钢生产技术发展的特征,轧钢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发展方向。

二、轧钢机及其零部件的三维建模、运动仿真分析研究1、硕士学位论文段雪厚的《冷轧薄板带钢平整关键参数计算模型的研究》一文中提到:在冷轧薄板带钢的平整轧制中,明确平整轧制力及力矩、负载辊缝等平整关键参数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平整轧制过程的分析与研究,对提高冷轧薄板带钢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以冷轧薄板带钢平整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适用于冷轧薄板带钢的平整轧制力及力矩、负载辊缝的数学模型,其对于新建或改建机组平整机成套设备的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勇华的《冷轧薄带板形控制技术研究》先是分析了带钢宽度、轧制力、轧辊辊径、工作辊窜辊量和弯辊力对辊系弹性变形和辊缝变形凸度的影响,掌握了主要板形影响因素对辊缝二次变形凸度和辊缝四次变形凸度的影响规律.其次建立了物理意义清晰的板形控制数学模型。

把承载辊缝凸度分为空载辊缝凸度和变形辊缝凸度两部分,简化了板形控制模型结构;建立了描述轧制力、弯辊力、带钢宽度、轧辊直径和辊系弹性变形之间关系的承载辊缝凸度模型,并回归出了板形预报模型的系数;并分析推导了冷轧薄带板形良好的条件。

课题综述范文研究课题综述写

课题综述范文研究课题综述写

课题综述范文研究课题综述写文献综述的格式及要求一、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在开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

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 ___。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___,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

___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关于 ___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课题研究--文献综述

课题研究--文献综述

连云港市“十二五”中长期课题批准文号:C/2011/09/043《农村中学“情境作文”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课题组通过电脑关键词搜索与人工查阅的方式,查阅、分析了近80篇“情境作文教学研究”的相关论文,从情境作文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两方面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文献概述,结合《课标》(2011版)、现行教材,从多个角度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评论,从而得出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与价值。

【关键词】情境作文研究历史研究现状文献评述一、前言(一)情境作文的由来早在2009年,我在板桥中学主持了“视听天空”的校本活动课程。

“视听天空”的主要活动流程是为学生播放一些励志电影、记录片和以积极进取为主题的歌曲,并要求学生在交流、讨论观后感(听后感)的基础上,自由写成作文,并将优秀习作发表于校刊《春水流》。

2011年改名定为“情境作文”,到2012年8月我调离板桥中学,这一校本活动得到校领导的表扬,更是深受全体学生的喜爱。

(二)情境作文的界定“情境作文”这一概念至今没有明确的界定,它通常是指教师通过创造性预设或组织呈现某种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将个体生发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自由地表达出来,从而实现“入境写情”的一种作文教学模式。

农村中学的“情境作文”,是指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根据校园内外所特有的人文和地理环境,通过预设或随机生成的作文情境,来激发学生进行“入境写情”式作文创作的教学模式。

二、文献概述2011年9月,我的《农村中学情境作文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了连云港市“十二五课题研究·中长期课题”,获得首批立项。

一年多以来,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课题研究的文献搜集、整理、分析工作也不断更新,到目前(课题研究中期)为止,通过对“中国知网”、“百度广库”的电脑搜索与对校内外图书馆的人工查阅等多种方式,本课题组共初步查阅了近40篇相关论文,其中包含6篇调查报告,占总检索率的61%。

(一)情境作文的研究历史20世纪70年代初,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Georgi Lozanov)将心理治疗中的“暗示”理论转用到教学法领域,首创“暗示教学法”。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题目:关于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关于农村我国微型金融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增收和就业问题,需要资金支持,这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新要求。

传统农村金融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发展的要求,发展农村微型金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对微型金融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对我国微型金融发展的不足及据此提出的发展我国微型金融服务与支持体系的基本思路与措施做一综述。

关键词:微型金融;小额信贷;反贫困;发展中国家1微型金融概述1.1微型金融定义谭险峰(2010)认为微型金融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微型金融针对的目标群体是低收入人群和微型企业;其次,微型金融提供的贷款额度较小;最后,微型金融提供的服务包含了小额信贷、保险等内涵丰富的业务。

[1]李波(2009)指出,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所谓微型金融是指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贷款、储蓄、保险及货币支付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

其核心是微型信贷,即对没有收入来源的借款者提供无抵押贷款。

[2]1.2微型金融主要类型陈明(2009)指出,由于我国的农村微型金融的性质主要侧重于公益性,突出扶贫和惠农,所以这里主要介绍我国公益性的农村微型金融类型的运作情况。

从资金的运作方式上来说,我国农村微型金融主要包括小额信贷、社区发展基金、贫困地区村级互助资金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形成的互助资金等等。

[3]范弘雨(2009)指出,微型金融是为贫困人口提供贷款、储蓄和其他基本的金融服务。

其基本含义是: 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尤其是要为目前金融体系并没有覆盖的社会人群提供有效服务,除上述类型外还包括微型保险等。

[4]2微型金融的发展2.1微型金融发展历史顾建强(2009)指出,微型金融机构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它以不同于正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技术,为那些排除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小企业、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包括小额贷款、储蓄、保险、汇款等业务。

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2000字

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2000字

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2000字文献综述是一种对于已有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学术写作形式,旨在阐述某一研究领域或课题的相关研究进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一篇范文,总字数接近2000字,供您参考:Title: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Introduction:Cancer immunotherapy has emerged as a promising approach inthe fight against cancer.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n explosion in the number of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the immune system in cancer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This review aims to summarize the recent advance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including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CAR-T cell therapy, and cancer vaccines. It will also discuss the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this field.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have revolutionized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cancer. They work by blocking the inhibitory signals that suppress the activity of T cells, thereby reactiv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cancer cells. Key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such as anti-CTLA-4 and anti-PD-1/PD-L1 antibodies, have shown remarkable clinical benefits in patients with melanoma, lung cancer, and other malignancies. However, not all patients respond to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and resistance mechanisms have been identified. Strategies to overcome resistance, including combination therapies and biomarker identification, are actively being explored.CAR-T Cell Therapy: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 T cell therapy is a form of adoptive cell transfer that involves genetically modifying patients' own T cells to express CARs specific for tumor antigens. CAR-T cells can recognize and kill cancer cells, leading to durable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such as leukemia and lymphoma. However, challenges such as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neurotoxicity, and limited efficacy in solid tumors still remain. Ongoing efforts aim to optimize CAR-T cell design, improve safety profiles, and exten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herapy to solid tumors.Cancer Vaccines:Cancer vaccines aim to stimulate the immune system to recognize and eliminate cancer cells. Different types of cancer vaccin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cluding peptide-based vaccines, dendritic cell vaccines, and viral vector vaccines. Some cancer vaccines have shown promising results in clinical trials, particularly in the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viral-associated cancers, such as human papillomavirus-induced cervical cancer and hepatitis B-induced liver cancer. However, the efficacy of cancer vaccines in non-viral-associated cancers remains limited. Strategies to enhance vaccine potency, improve antigen selection, and optimize treatment regimens are being investigated.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While cancer immunotherapy has transformed the field of oncology, several challenges and limitations need to be addressed. Firstly, there is a need to identify biomarkers that can predictpatient response to immunotherapy. This will facilitate personalized treatment approaches and minimize unnecessary treatment in non-responders. Secondly, there is a need to develop strategies to overcome resistance to immunotherapy, either through combinatorial approaches or alternate therapeutic targets. Thirdly, the translation of immunotherapy to solid tumors remain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Novel approaches that can overcome immune evasion mechanisms and enhanc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 are needed. Finally, cost and logistics issues need to be addressed to ensure widespread access to immunotherapy.Conclusion:Cancer immunotherapy has made significant strides in recent years, transforming the treatment landscape for many cancer types.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CAR-T cell therapy, and cancer vaccines have shown promising results in clinical trials. However, challenges such as resistance mechanisms, limited efficacy in solid tumors, and the need for predictive biomarkers still exist. Future research efforts should focus on addressing these challenges and expanding the use of cancer immunotherapy to benefit more patients.。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综述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综述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科研课题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够系统梳理已有的相关文献,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并对当前课题的研究方向和问题提出有益的见解。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综述。

一、确定综述范围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综述的范围。

综述范围的确定应该根据研究课题的特点、目的和要求来确定,可以从时间、空间、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限定。

比如,如果我们的研究课题是关于某个特定行业的发展趋势,那么我们可以将综述范围限定在最近五年的相关文献。

二、收集相关文献收集相关文献是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工作。

我们可以通过图书馆的图书、期刊数据库、学术搜索引擎等途径获取相关文献。

选择合适的文献来源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选择有权威性、可靠性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论文,以确保所综述的内容具有科学价值。

三、筛选和整理文献在收集到大量文献后,我们需要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整理。

首先,根据综述范围和研究课题的要求,我们可以排除一些与课题无关或者质量较差的文献。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文献的内容和主题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四、分析和总结文献在对文献进行整理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文献的分析和总结。

在这一步,我们可以对每篇文献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将其与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比较和对照。

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某些文献之间的关联和差异,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及某些可以借鉴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撰写文献综述报告最后,我们需要将分析和总结的结果整理成文献综述报告。

在撰写综述报告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结构清晰:综述报告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目的和意义、方法和过程、分析和总结等部分,以使读者能够快速地获取所需信息。

2. 精炼准确:在撰写综述报告时,我们应该注意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思想,并尽量避免冗长和啰嗦的叙述。

3. 出自引文:在引用文献时,我们应该注意给出准确的引用格式,包括作者、题目、期刊或会议名称、年份、页码等信息,并避免直接复制粘贴,以免引起抄袭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云港市“十二五”中长期课题批准文号:C/2011/09/043《农村中学“情境作文”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课题组通过电脑关键词搜索与人工查阅的方式,查阅、分析了近80篇“情境作文教学研究”的相关论文,从情境作文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两方面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文献概述,结合《课标》(2011版)、现行教材,从多个角度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评论,从而得出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与价值。

【关键词】情境作文研究历史研究现状文献评述一、前言(一)情境作文的由来早在2009年,我在板桥中学主持了“视听天空”的校本活动课程。

“视听天空”的主要活动流程是为学生播放一些励志电影、记录片和以积极进取为主题的歌曲,并要求学生在交流、讨论观后感(听后感)的基础上,自由写成作文,并将优秀习作发表于校刊《春水流》。

2011年改名定为“情境作文”,到2012年8月我调离板桥中学,这一校本活动得到校领导的表扬,更是深受全体学生的喜爱。

(二)情境作文的界定“情境作文”这一概念至今没有明确的界定,它通常是指教师通过创造性预设或组织呈现某种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将个体生发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自由地表达出来,从而实现“入境写情”的一种作文教学模式。

农村中学的“情境作文”,是指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根据校园内外所特有的人文和地理环境,通过预设或随机生成的作文情境,来激发学生进行“入境写情”式作文创作的教学模式。

二、文献概述2011年9月,我的《农村中学情境作文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了连云港市“十二五课题研究·中长期课题”,获得首批立项。

一年多以来,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课题研究的文献搜集、整理、分析工作也不断更新,到目前(课题研究中期)为止,通过对“中国知网”、“百度广库”的电脑搜索与对校内外图书馆的人工查阅等多种方式,本课题组共初步查阅了近40篇相关论文,其中包含6篇调查报告,占总检索率的61%。

(一)情境作文的研究历史20世纪70年代初,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Georgi Lozanov)将心理治疗中的“暗示”理论转用到教学法领域,首创“暗示教学法”。

我国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同志借鉴这一教法,创立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理论。

1978年,李吉林老师将这一理论投入实验,历时五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到了1996年12月,中央教科所与江苏省教委联合举办了“全国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学校研究会”,从此,“情境教育”从小学语文走向中学多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也成为专家学者的研究重点。

2001年以来,多位教师将“情境教学”引入到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开创了“情境作文”时代。

2008年,《中国教育报》组织了“作文教育的经典讨论”,“情境作文”成为了讨论的最热点话题。

纵观“情境作文”的发展历史,她的创始人为李吉林老师,在李吉林老师与其高徒施建平、吴云霞老师的大力推广下,我国小学的语文教育走向一个新时代;而上个世纪的90年代后期,“情境作文”从小学语文辐射到中学语文的教育教学,2000年以后,中学的“情境作文”研究出现了井喷式的局面。

直至今天,中小学的情境教学仍然是许多老师的研究重点。

以中国知网主办的《知网空间》为例,输入关键词“作文教学”,日期设置为198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通过CNKI搜索前10页中的100篇论文,与“情境作文”密切相关的论文竟然达到41篇;再以理论研究著称的《江苏教育研究》为例,近三年的《江苏教育研究》中,论及作文教学的共有18篇,其中与“情境作文”密切相关的论文有8篇。

(二)情境作文的研究现状从本课题组查阅到的近40篇“情境作文”的研究论文来看,“情境作文”的研究现状可以概括为:三多二少二变。

1.“三多”指的是研究情境作文的作者群体中,小学教师多,高校教师多,理论研究多。

还以中国知网主办的《知网空间》为例,输入关键词“情境作文”进行自动检索,在随机出现的前50篇相关论文中,作者群体为小学教师的有23篇,占检索论文总数的46%;高校教师的有17篇,占检索论文总数的34%;以理论研究为主的论文有31篇,占检索总数的62%。

2. “二少”指的时研究情境作文的作者群体中,中学教师少;情境作文的研究内容中,涉及农村中学的论文更少。

在《知网空间》里随机检索的50篇论文中,中学教师的只有10篇,只占检索论文总数的20%;在《知网空间》里明确输入关键词“农村中学情境作文”,随机出现的100篇论文中,真正论及农村中学情境作文研究的,只有3篇,占检索论文总数的3%。

3. “两变”指的是情境作文的研究方向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从2007年左右,随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碰撞、整合,信息技术(电教媒体)开始进入情境作文领域,许多研究者把研究目光聚焦到信息技术与情境作文的整合,关注信息技术在情境作文中的运用,如于滢慧老师的《充分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作文教学——浅谈电教媒体在情境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如刘志强老师的《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8年32期);二是从2009年左右,随着心理学理论在中学教育中的强势推广,情境作文的研究者把研究对象从个体的经验总结、实践探索转向心理学与情境作文的结合研究,如陈兴盛老师的《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作文教学探索》(《华东师大》,2010年05期),如晓棣老师的《“经验之塔”理论对作文情境教学策略的启示》(《中学语文》,2011年第34期),再如夏秋霞老师的《多元智能理论要义下的情境作文教学》(《写作》,2002年24期)最值得指出的问题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课题组未能搜集到我们连云港市老师的有关“情境作文”的研究论文,这让我们十分遗憾。

三、文献评论通过对电脑自动检索到的50篇相关论文与人工查阅的20篇相关论文的初步分析,个人观点如下1. 对于所有查阅到的文献资料而言,时间跨度虽然比较长——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至今,但论文研究的重点、核心内容却大同小异,变化不大,这导致了这些文献的相似点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分析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存在问题)②强调“情境作文”实施的意义(实践价值)③论述的视角不同,但研究的方向一致。

④未能对“情境作文”教学模式作系统性的研究说明对于“情境作文”研究的主体作者而言,高校教师偏重于“情境作文”的相关理论研究,如“情境作文”的理论支撑、实施意义、教学模式;小学教师偏重于“情境作文”的实践研究,如“情境创设”的方法、技巧,“情境导入”的设计、组织,“情境作文”的批改方式等。

遗憾的是,这种要么从宏观上进行研究,要么从微观上进行实践的研究论文,对于我们中学一线的语文教师而言,借鉴价值并不大,实践起来感觉很别扭。

倒是“非主流”的中学教师研究者,由于适当借鉴了“两端”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对于“情境作文”的情境创设、练习方式、注意事项的研究观点,显得更为切合中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可操作性较强。

只是,中学教师对于“情境作文”的研究仅限于个体式研究,数量极少。

2. 相对于“情境作文”研究的辉煌而言,“农村中学的情境作文研究”则显得极为可怜,让人叹息。

以此为主题的研究论文,不仅数量极少,而且出现的时间较短。

早在2001年,就有多位教师将“情境教学”引入到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开创了“情境作文的中学时代”。

但是,直到2003年的下半年,才出现了一篇研究农村中学情境作文的研究论文——《情境作文——农村中学作文的新天地》(黄文秀,《安徽教育》,2003—07—30)。

这篇论文,也是笔者所能查阅到的研究农村中学情境作文的最早的一篇论文。

3. 从今天的研究视角回看,一些论文的研究价值和主要观点值得商榷。

如《改进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五种策略》(赵君平,《作文教研》,2007—08)一文中,作者所提出的五种策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累素材、不断加强读写训练、指导学生提高技巧、改进作文评改方式”,这些策略都是泛泛而谈,且理论论述深度不足,对现实的作文教学并无多大帮助,研究价值不大;如《作文情境教学初探》(郭辉,《语文教学》,2009—11)一文中,从“用形象化的语文创设情境、通过有意活动创设情境、抓住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抓住生活瞬间写作情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五个角度,论述“情境创设”的方法。

事实上,情境创设,它只是情境作文的早期教学手段,中后期基本上不用,而且对于情境作文的系统性而言,教师有意的情境创设,意义远不如教会学生主动去寻找情境的素材,让学生在搜集、整理写作素材的过程中,自己给自己创设情境;再如《“生活作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王晓秀,《江苏教育研究》,2011—05B)一文中,作者在“反思”部分中结论说“正因为生活作文(可看作情境作文的有机组成部分——笔者注)摆脱了现在作文教学上的系统性和程序性的束缚,使得其自身处于无序和随意状态,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有没有将生活作文教学规范化和理论化的必要……”。

暂且抛开情境作文不谈,我个人总觉得作者的论断存在逻辑上的问题——生活作文摆脱传统作文的系统性和程序上的束缚,这只能说明两个问题:1. 现行的作文教学的系统性和程度性是伪科学的,退一步来说,现行的作文教学体系已过时,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 生活作文很有生命力,有突破,有创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

这怎么能证明其自身的“无序和随意状态”?谁说突破了旧的体系就是“无序和随意”的?为什么不说生活作文是建立了自己的新体系,而且这种新体系的系统性和程序性是科学的,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事实上,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永远使用,因为它不可能永远适用,时代在发展,必然要求教育教学要作相应的调整与变革。

4. 必须要说的问题是,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作文教学体系编排是违反新课标(2011版)精神、课标要求的。

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作文教学体系编排上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与教材“单元教学”相对应的“单元写作”:如果本单元是记叙文,作文教学的要求就必然是“写好人和事”;如果本单元是说明文,作文教学的要求就必然是“写简单的说明文”;如果本单元是议论文,作文教学的要求就必然是“写简单的议论文”……简单地说,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作文教学体系的编排原则是:教材上有什么,就让学生写什么。

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写作教学·教学建议”部分,是这样表述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