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民俗

合集下载

南通吃饭规矩

南通吃饭规矩

南通吃饭规矩
南通地区的吃饭规矩主要受到当地文化和传统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南通吃饭时常见的规矩和礼仪:
1.宴会礼仪:
•在正式的宴会场合,通常会有主位和客位之分。

主位是用来安排主人、重要嘉宾的座位,而客位则是其他宾客的座
位。

2.陪餐礼仪:
•在宴会上,通常有人陪同酒杯一同敬酒,这被视为对主宾的尊敬。

敬酒时,可轻轻碰杯,表示敬意。

3.用餐顺序:
•一般情况下,用餐的顺序是先冷菜、再热菜,最后是主食。

在正式场合,往往有一定的用餐仪式。

4.主人致辞:
•在宴会开始前,主人通常会致辞欢迎宾客,并表达对宾客的感谢之情。

宾客则可回应表达感谢之意。

5.用餐态度:
•在用餐时要保持端庄的姿态,避免发出吵闹声。

同时,尊重他人的用餐时间,避免在别人用餐时打扰。

6.尊重长辈:
•在家庭聚餐或正式宴会中,尊重长辈是重要的文化传统。

长辈通常会先开始用餐,年轻人要等长辈动筷后才开始用
餐。

7.懂得拒绝:
•如果宾客已经吃饱或不喜欢某道菜,可以适度地拒绝,但要用礼貌的语言表达。

不要太过直接,以免伤害主人的感
情。

8.用筷子注意事项:
•用筷子时,不要插在饭中间,也不要用筷子敲打碗或其他器皿。

用餐结束后,筷子应放在碗上而不是横放在碗边。

以上规矩和礼仪是一般情况下南通地区的吃饭习惯,但在具体场合和不同家庭中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在参加宴会或与当地人一起用餐时,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南通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南通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南通市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南通市的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涵盖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传统工艺,展现了南通人民对于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本文将对南通市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剪纸艺术剪纸是一种流行于我国各地的传统手工艺,南通市也有着悠久的剪纸传统。

南通的剪纸艺术以百花齐放、飞禽走兽为题材,形象逼真,色彩明快,受到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喜爱。

有些老艺人的作品还能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

二、皮影戏南通市的皮影戏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皮影戏的制作技艺和表演形式在南通地区得到了保留和传承,成为了当地人民的一种重要娱乐方式。

南通的皮影戏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精湛的表演技艺,吸引了许多观众。

三、民间音乐南通市的民间音乐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曲艺形式,如评弹、评话、评书等。

这些传统曲艺形式不仅在南通市广为流传,还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南通的曲艺大师们凭借着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表演经验,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无数的艺术享受。

四、年画南通市的年画源远流长,绘画技艺成熟,内容充实多彩。

南通的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的收藏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赏。

五、篆刻艺术南通市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通的篆刻艺术家们凭借着对于文字的理解和对于刻字技艺的掌握,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篆刻作品,成为了当地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南通市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不仅代表了南通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展现了南通市人民对于艺术和文化传承的热爱和努力。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之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

在南通市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还有许多其他令人称道的艺术形式和传统工艺,例如布艺、木偶戏、绣花等,每一种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

南通过年的风俗

南通过年的风俗

南通过年的风俗哎呀,说起南通过年的风俗,咱们得细细摆一哈,就像跟老朋友坐一块儿,泡杯茶,慢慢聊。

你晓得不,南通那旮旯,过年的气氛浓得嘞,跟咱们四川虽说不完全一样,但那份热闹和喜庆,真是各有各的味儿。

头一件大事儿,就是蒸馒头蒸糕。

南通人过年,不蒸上个百来个馒头,都感觉这年过得不地道。

那些馒头,有实心的,有兜心的,还有晒成干的,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咱们四川人过年,虽说没这习俗,但一想起那热气腾腾的馒头,都忍不住想尝两口。

再来说说祭祖,南通人叫“烧经”,供桌上鱼啊、肉啊、蛋啊、豆腐啊,一样不落,还得有碗大米饭,酒杯筷儿也得摆上,这是对过世亲人的一种缅怀和追思。

咱们四川人过年,祭祖也是大事,不过咱们可能更侧重于团年饭,一家人围坐一桌,热热闹闹,边吃边聊,那份温馨,别提多美了。

说到团年饭,南通人过年还有吃“野鸡丝”、汤圆、红枣茶的讲究,咱们四川则是腊肉香肠、麻婆豆腐、回锅肉这些硬菜,每一样都让人流口水。

不过,不管是南通还是四川,这年夜饭的意义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团聚,就是家的味道。

还有啊,南通人过年还爱打长牌,叫“笃子胡”或“游胡”,这是他们特有的一种娱乐方式。

咱们四川人过年,麻将那是必不可少的,一桌一桌的,从除夕守岁到正月十五,牌声不断,笑声连连。

这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是亲朋好友间的一种亲密无间。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南通的上灯节了,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灯会、灯谜、大戏,热闹得很。

咱们四川虽然没这习俗,但元宵节的花灯会也是一大盛事,特别是自贡的灯会,那叫一个壮观,简直就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总的来说,南通过年的风俗,虽然跟咱们四川有些不一样,但那份对家的依恋,对亲人的思念,对未来的期盼,都是一样的。

过年嘛,图的就是个热闹,就是个喜庆,就是个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南通的特色

南通的特色

南通的特色
南通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南通蓝印花布:南通是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其土布与天然兰草为农家平常之物,因此南通地区的蓝印花布染作坊曾遍布农村集镇。

南通蓝印花布的图案和色彩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2.西亭脆饼:西亭脆饼是南通的传统特产之一,制作工艺简单,以优质面粉、油酥和糖为原料,经过烙烤而成。

西亭脆饼口感酥脆香甜,是南通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

3.如皋火腿:如皋火腿是南通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以其肉质鲜嫩、口感醇厚而著名。

如皋火腿选用优质的猪后腿为主要原料,经过特殊的腌制工艺而成,营养丰富。

4.石港乳腐:石港乳腐是南通地区的传统调味品之一,以其色泽金黄、口感鲜美而著名。

石港乳腐采用豆腐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腌制而成,具有浓郁的香气和味道。

5.启东海蜇:启东海蜇是南通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以其口感爽滑、营养丰富而受到广泛欢迎。

启东海蜇选用优质的海蜇为主要原料,经过特殊的加工而成,可以凉拌或者炒制。

6.南通烧饼:南通烧饼是南通地区的传统小吃之一,以其酥脆的外皮和香嫩的馅料而著名。

南通烧饼有肉馅和豆沙馅等多种口味,是南通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

7.白蒲茶干:白蒲茶干是南通地区的传统小吃之一,以其色泽酱
红、口感细腻而著名。

白蒲茶干采用豆干为主要原料,经过多次煮制、烘干而成,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

总的来说,南通的特色涵盖了食品、工艺品等多个方面。

这些特色使得南通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

南通的人文风俗

南通的人文风俗

南通的人文风俗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

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南通形成了独特的人文风俗,展现出地方特色与魅力。

本文将从节日民俗、婚嫁习俗和饮食文化等方面,介绍南通的人文风俗。

一、节日民俗1.元宵节南通的元宵节庆祝活动十分盛大,人们会在家中制作各种各样的灯笼,有传统的红纸灯笼,也有创意十足的造型灯笼,在夜晚点亮街头巷尾,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此外,元宵节还有猜灯谜和舞狮表演等传统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2.端午节南通的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是赛龙舟。

人们争相组队,手持竹桨划龙舟,在江河湖海中竞渡。

此外,端午节还有包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习俗,寓意避邪驱背、祈求平安健康。

3.中秋节中秋节是南通人团聚的重要节日,人们会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赏月亮蛋和猜灯谜等。

此外,南通还有特色民俗活动“走秧歌”,秧歌队穿着传统服装,载歌载舞,欢乐热闹。

二、婚嫁习俗南通的婚嫁习俗体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婚车队伍。

结婚当天,新郎新娘会坐在华丽的花车上巡游城市,展示婚礼的喜庆与华丽。

同时,新人还会穿着传统的婚纱、礼服,进行传统的敬酒、喜饼和庆贺仪式。

除了婚车队伍,南通的婚嫁习俗还有许多有趣的传统。

例如,新人入洞房前,通常要接受闺蜜的“抢亲”游戏,需要通过一系列有趣而考验的环节来证明爱情的真实性。

三、饮食文化南通的饮食文化保存了许多传统特色菜肴,如南通小笼包、通州蟹粉汤包、鲍鱼鸽蛋等。

这些菜肴以选料精细、制作精致而闻名。

南通的小吃文化也是独特的,比如焦圈、板油豆腐等,口味鲜美,受到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

此外,南通还有许多特色的食材和特产,如阳澄湖大闸蟹、阿胶、文昌鸡等,这些味道独特,往往成为游客品味南通的必选之物。

结语南通的人文风俗独具魅力,节日民俗、婚嫁习俗和饮食文化等方面,展现出了南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这些传统的风俗习惯,既是南通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传承,也是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南通民间艺术的名称和简单介绍作文

南通民间艺术的名称和简单介绍作文

南通民间艺术的名称和简单介绍作文南通,那可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民间艺术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这片土地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今天呀,我就来给大家唠唠南通的民间艺术。

首先得说说南通的蓝印花布。

这蓝印花布可老有讲究了,它就像一个蓝色的精灵,充满了古朴的气息。

蓝印花布的图案那叫一个精美,大多是些传统的花样,像什么吉祥的花卉啊,灵动的小动物之类的。

制作的过程就像是一场魔法秀,先把白色的布用特制的印版印上防染的浆料,然后再放到蓝色的染缸里去染。

染完之后,把浆料去掉,白色的花纹就神奇地出现在蓝色的布上啦。

以前,这蓝印花布可实用了,老百姓家里的床单、被面、衣服好多都是用它做的。

现在呢,它更多地成了一种艺术品,很多游客到南通来,都要带一块蓝印花布回去做纪念,不管是做成小包包还是小挂件,都特别有韵味。

还有南通的风筝,那可不得了。

南通的风筝不像普通风筝那么简单,那简直是空中的“巨无霸”。

它造型独特,有些风筝的样子像大蜈蚣,长长的身子在空中扭动,就像一条真的蜈蚣在云里穿梭。

还有的风筝做成了各种神话人物的形状,那神态栩栩如生的。

制作南通风筝可不容易,从选材到扎制,再到绘制图案,每一个环节都得精心对待。

这风筝不仅在国内出名,在国外也备受瞩目呢。

每到放风筝的季节,南通的天空就像一个热闹的大舞台,各种风筝争奇斗艳,仿佛在进行一场盛大的选美比赛。

再说南通的剪纸吧。

剪纸艺人就像一个个神奇的魔法师,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到了他们手里,“咔嚓咔嚓”几下,就能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南通剪纸的题材广泛得很,有反映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场景,也有神话传说里的故事。

剪纸的线条那叫一个细腻,就像用细细的丝线勾勒出来的一样。

你看那些窗花剪纸,贴在窗户上,阳光一照,那红色的影子就像一幅灵动的画,给家里增添了不少喜气。

而且呀,南通剪纸还蕴含着很多美好的寓意,像龙凤呈祥啊,花好月圆之类的,都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通的民间艺术就像一本厚厚的故事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南通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南通有哪些著名文化遗产

南通有哪些著名文化遗产

南通有哪些著名文化遗产南通市是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传统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类的刺绣、扎染、蓝印花布、色织土布、红木雕刻、板鹞风筝等一大批非遗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5月26日,“五月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暨江苏省工艺美术“艺博杯”大奖赛在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帷幕,一批列入国家和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在该校艺术展厅集中展出。

其中,丝毯、缂丝、扎染、刺绣、蓝印花布、丝绸剪贴等传统纺织工艺品令人叹为观止。

南通蓝印花布是全国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工艺保存完善,技术水平高超,社会影响范围甚广。

南通有手纺手织布十分著名,又有江海平原盛产蓝草,故许多农户备有“小青缸”,自我染布备用。

南通蓝衣花布以青白著称,近代以通州二甲保留较好。

它以花纹精美,又富有民俗文化内容名扬四方。

由于众多蓝衣花布艺人不断创新,现代蓝衣花布更加精美,制成的旅游工艺品设计巧妙,制作工艺精细,包装也十分精美,故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缂丝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的特种工艺品,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南通缂丝的出现也有千年历史,比苏州缂丝还要早几百年。

缂丝的经典工艺就是通经断纬,实质上就是在经面上用各种色块进行有机的填补,并用几种特殊技法如戗、搭梭等把各种色块链接起来,形成一副完美的作品,缂丝融丝织工艺技巧于一身,荣称“织中之圣”。

南通是亚洲著名的扎染之乡,其扎染工艺丰富精彩为世人羡慕。

其防染色结扎方法有数十种之多,有钩针结扎、手缝结扎、手捏结扎和机械结扎等不同工艺。

染色方法亦各有巧妙,有冷染、热染、吊染等多种技法。

故扎染制成品上图花纹千变万化各不相同。

特别富有诗意。

其色彩斑斓多姿的艳丽图纹,最适宜女子制作高档时装礼服、旅游工艺品和家庭装饰用品。

扎染染色的燃料选择很广,其中还有高档产品不用化学染料的染色。

它单独使用传统的草木和天然矿物质制成燃料,它染色既鲜艳又环保,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产品在日本、韩国、东南亚最受欢迎。

江苏南通的风俗作文

江苏南通的风俗作文

江苏南通的风俗作文南通,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江海名城,拥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从祭祖文化到民俗庆典,从饮食习惯到喜事习俗,南通的风俗都体现了这里人民朴实、勤劳、儒雅的生活智慧。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南通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除夕夜,门前必插竹竿灯草,以示吉祥;灶王爷"走亲戚",人们要吃长寿面、做年糕,期盼来年大吉大利。

初一开门迎"开门财神",初五要"破五"...每一道程序都透露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中秋是团圆节日,家家户户要"挟做肘"品尝月饼,观赏圆月同享天伦之乐。

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习俗,人们相信这样可以驱除一年的病祟,迎接新年的到来。

此外,南通还有过年挂福灯、城隍庙疗妇女绝症等独特民俗习惯。

南通的饮食文化同样独树一帜,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说。

腌笃鲜、熏鱼、藕粉、韭菜馅等都是当地名菜,口味清淡爽口。

河豚、灰鲋鱼等水产亦是别具特色。

春节期间,人们还有吃团年饭、下盆菜等温馨习俗,体现了对家人朋友的重视。

在农村,每年正月十六,村民们载歌载舞欢度"虾蛄节",分享劳作的喜悦;七月二十四日还有"玩凉伞"游行的风俗,寓意祈求丰年酬勤。

城里也有自己独特的庆典,如大中华城的"三节潮"、姜堰的"湖庄赛龙舟"等,见证了这里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

南通不仅有重口味的风俗,更多体现了人们儒雅文明的一面。

举例来说,男子过六十大寿要举行华诞,感恩天地祖宗;新娘出嫁前要拜"门神"祭祀祖先;接生婆外出采买时会问及贺礼......这些都充满了理性、仁慈与敬重的内涵。

南通的风俗博大精深,历经岁月沉淀而愈发光彩夺目。

无论是热闹的民间活动,还是细腻入微的礼俗禁忌,都映射出这片人杰地灵的水乡正能量。

我们当代人更应该珍惜、传承这些文化瑰宝,用优秀传统涵养社会新风,谱写时代新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南鹞北鸢”两大流派的风筝在 世界上久负盛名。南通是南派风筝的主产 地,在品种纷繁的南派风筝中,哨口风筝 更是“南鹞”之代表,她起源于北宋年间, 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 雕刻等于一体,传承了江海人民千年来的 智慧与祝福,不仅是娱乐放飞的休闲品, 更是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赠品。 其独具魅力之处在于板鹞上安装了大 小不等的哨口,一旦飞上天,各种音调的 哨口和谐而有节奏的震空齐鸣,“得风则 鸣,其声随风抑扬”,有“空中交响乐” 之美誉。其无穷魅力伴随放飞者在天地之 间,可享受人们与大自然相辅相成的万千 妙趣。
哨 口 风 筝
童子戏
僮子是民间巫师,是从楚越的巫文化“以舞降神” 发源而来,在南通一带形成南通僮子这种富有本地特色 的巫师。僮子在祭祀、祈祷、招魂等活动中进行舞蹈歌 唱,渐渐把一些故事、七字调加入唱词中,这种歌唱方 式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就慢慢传播开来,最后登上舞台, 形成了通剧。 伴奏简单原始,主要是锣鼓打击乐,唱腔粗犷纯朴, 唱词通俗易懂,很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展现了中国 傩文化的原始江、江苏一带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织 布、染布。老辈人身上穿的衣服、日常用的包 袱皮,甚至自家闺女的嫁妆,多是自家纺织印 染的蓝印花布。窗帘、头巾、围裙、包袱、帐 子等都可用它来做。蓝印花布仿佛就是劳动人 民的专用布料。江浙一带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 就在江苏的南通地区。明清以来,江苏南通是 中国棉纺织基地,有蓝印花布“衣被天下”之 美誉,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延续至今,以手 纺、手织、手染的方法制作生活用品,印染图 案以植物花卉和动物纹样为主,也有简洁的几 何图形。它以耐脏、结实、耐用、图案吉祥等 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以和谐的蓝白之美闻 名于世,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自然,清新。 传统手工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