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ppt)
合集下载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可直接使用).ppt

最新.
4
(二)血流感染的类型
• 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侵入血流,尚未大 量繁殖且未引发临床症状,往往是一过性的。
• 败血症(septicemia):细菌进入血液大量繁殖, 分泌毒素或代谢产物,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
• 脓毒败血症(pyemia):细菌进入血液大量繁殖, 分泌毒素或代谢产物,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常伴 有多发性脓肿或败血性休克。
最新.
26
(三)阳性检出时间
• 阳性检出时间与血标本中含菌量呈反比关系。
• 阳性报警出现时间小于24h,一般为血流感染 大于48h,多为污染
最新.
27
(四)重复培养结果
• 与病人静脉导管培养或其他部位标本的培养结果 相比较,2次以上分离细菌的菌种与药敏谱相同时, 考虑血
最新.
12
(一)标本采集
• 寒战后体温高峰前 细菌含量最高。
• 血液细菌含量随着 体温从最高峰逐渐 下降而越来越少。
• 血液采样的最佳时 间是在寒战后和发 热高峰前,此时阳 性检出率最高。
最新.
13
(一)标本采集
采血量 成人采血量为5~10ml / 瓶,分别采取需氧瓶和厌氧瓶,双部位抽血。 儿童采血量为3~5ml / 瓶,采取儿童瓶。
20
• 阴性曲线
最新.
21
• 假阳性曲线
最新.
22
五、如何判断是否污染?
最新.
23
五、如何判断是否污染?
(一)阳性检出瓶数 (二)细菌种类 (三)阳性检出时间 (四)重复培养结果
最新.
24
(一)阳性检出瓶数
• 两瓶血培养,检出一瓶,考虑污染 • 两瓶血培养,检出两瓶,即使是凝固
血流感染实验室诊断课件

加拿大CANWORD监测20022009
Diag Microbiolo Infect Dis. 2011; 69: 307
加拿大CANWORD监测2002-2009
Diag Microbiolo Infect Dis. 2011; 69: 307
美国49医院BSI病原谱
CID. 2004, 39: 309-317
• 标准三:年龄<1岁的病人具备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至少一项,发热 (>38 ⁰C ),低温(<37 ⁰C ),呼吸暂停、脉搏徐缓,并具有下列之 一(同上3点略)
临床血流感染(Clinical Sepsis)
具有下列二条件之一者: • 具有非其它已知原因所引起的发烧、血压过低(收缩压≤90mmHg或收 缩压低于平常超过40mmHg),少尿(每小时尿量低于30ml)等临床 症状任何一项,且符合下列所有条件者:
• 如多次培养阳性,可能为条件致病菌,需结 合临床分析
26
为什么需氧+厌氧?
血流感染
• 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
– 原发血流感染
• 实验室证实血流感染(Laboratory-confirm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LCBI) • 临床血流感染(Clinical Sepsis)
– 继发血流感染:血培养分离出有意义微生物, 而且此微生物与另一部位之院内感染有关。唯 不包括血管或血管内导管装置所引起之血流感 染。
PUMCH2012年46株BSI草绿色溶 血链球菌药敏结果
2011CHIF-NET489株BSI酵母菌
2011CHIF-NET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
2011CHIF-NET念珠菌对伏立康唑的 敏感性
2011CHIF-NET其他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
2023版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3版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 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03
目 录
• 共识背景与目的 • 共识内容概述 • 共识详细解读 • 共识实施建议与挑战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共识背景与目的
血流感染现状及挑战
血流感染发病率
血流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感染类型 ,发病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
提高患者及家属认知度与配合度
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 普及血流感染相关知识,提高认知度。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提高 治疗依从性。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护理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生 活照顾,减轻患者负担。
优化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政策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根据共识和指南,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 、剂量和疗程,降低耐药风险。
加强抗菌药物监管
定期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 估,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完善抗菌药物管理政策
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处方审核 和点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05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新型血液培养技术应用前景
病原体多样性
导致血流感染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包 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给诊断和治 疗带来挑战。
耐药性问题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 不断增多,给血流感染的治疗带来困 难。
临床诊断需求
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病原体鉴定对 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 意义。
血液培养技术应用与发展
血液培养技术原理
通过制定共识,规范血液培养技术的临床应用,提高血流感染的诊 断准确性和及时性。
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汇报人:xxx 2023-1-03
目 录
• 共识背景与目的 • 共识内容概述 • 共识详细解读 • 共识实施建议与挑战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共识背景与目的
血流感染现状及挑战
血流感染发病率
血流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感染类型 ,发病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
提高患者及家属认知度与配合度
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 普及血流感染相关知识,提高认知度。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提高 治疗依从性。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护理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生 活照顾,减轻患者负担。
优化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政策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根据共识和指南,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 、剂量和疗程,降低耐药风险。
加强抗菌药物监管
定期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 估,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完善抗菌药物管理政策
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处方审核 和点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05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新型血液培养技术应用前景
病原体多样性
导致血流感染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包 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给诊断和治 疗带来挑战。
耐药性问题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 不断增多,给血流感染的治疗带来困 难。
临床诊断需求
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病原体鉴定对 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 意义。
血液培养技术应用与发展
血液培养技术原理
通过制定共识,规范血液培养技术的临床应用,提高血流感染的诊 断准确性和及时性。
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ppt演示课件

②败血症
③毒血症 ④脓毒血症
. 6
(三)按病原体来源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
7
三、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一)一般实验检测 WBC常规检查 C-反应蛋白(CRP)
血清降钙素原(PCT)
器官功能改变的检测
.
8
(二)病原学实验诊断 临床病原体检查目的
明确感染病原体 指导治疗,预防,判断预后
.
9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的常用病原学检测
体外联合药物敏感试验
.
51
第三节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
52
一、血流感染
(一)引起血流感染常见微生物与常见疾病
常见微生物
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 链球菌、肠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 伯菌、沙门菌
真菌:
病毒:HBV、HCV
血流感染常见疾病
细菌: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真菌:真菌血症
.
47
2. 外毒素的测定
(1)体内毒力试验
若先给动物注射抗毒素,然后再注射外毒素,则动物
细菌外毒素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可被相应抗毒素中和, 不产生中毒症状。
.
48
(2)体外毒力试验
以细菌外毒素的特异性免疫血清为抗体与被检细菌外毒素(抗 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外毒素,从而鉴定细菌是否产生 该种毒素。 白喉棒状杆菌的Elek平板毒力测定 (3) 免疫学方法:如ELISA法
PNA-FISH PCR
Serological detection
Direct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First report
血流感染实验室诊断.pptx

血培养污染菌
• 在多次血培养中单次培养下列细菌阳性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棒状杆菌 • 微球菌 • 丙酸杆菌 • 芽孢杆菌
• 如多次培养阳性,可能为条件致病菌,需 结合临床分析
26
第27页/共70页
为什么需氧+厌氧?
两种组合均能检测
非条件致病菌 Mayo Clinic
Pathogen No.
or <4 G/L or >10% 未成熟中性粒细胞 • 32%患者有1瓶以上CNS阳性,BSI68 %,污染12% (p <0.001) • 没有SIRS症状:BSI 5%,污染29% (p <0.001)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2 online
第32页/共70页
单瓶血培养CNS的BSI和污染患者区 别
OR=1.23
OR=0.93
Schuyler Halverson, et al. JCM. 2013 online
第39页/共70页
抗菌药物治疗与血流感染死亡率
死亡率
Chest 115 (2): 1999 第40页/共70页
血培养三级报告制度
血培养 阳性
终报告
40
第41页/共70页
血培养结果回报对治疗的影响
第44页/共70页
阳性血培养-基于PCR的检测
• PCR特异性检测
• 病原特异性PCR
• 特定耐药基因检测:葡萄球菌mecA, 肠球菌van • 细菌载量:肺炎链球菌自溶毒A基因lytA拷贝数
• 广谱检测:PCR扩增特定靶位
• 多态性分析 • 测序 • 后续基因检测 • 种特异性real-time PCR
•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败血症和菌血症 目前统称为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pt课件

超声引导穿刺
血管超声评估选择最优的静脉进行穿刺
导管尖端实时定位
保持导管尖端适宜的位置
正确的冲封管技术
SAS
S 生理盐水 A 给药 S 生理盐水
SASH
S 生理盐水 A 给药 S 生理盐水 H 稀释肝素
液
脉冲冲管 正压封管
确保导管的通畅
正确的冲封管技术
脉冲:推一下停一下, 在导管内造成小漩涡
Laminar Flow
病原体种类
主要
其次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
如表皮葡萄球菌、凝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 球菌)
如铜绿假单胞菌、嗜 麦芽窄食单胞菌、鲍 曼不动杆菌)及真菌 (如念珠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在我国存在大量漏诊!如何诊断
导管培养诊断
当临床怀疑患者出现CRBSI,标准的处理是把 导管拔除,并进行导管半定量或定量细菌培养。 半定量培养结果15cfu 或定量培养结果1000cfu 合并出现局部和全身感染症状,即可确诊。
•擦拭接口(洗必泰-酒精或 酒精,>15m)
•使用抗菌导管 •含洗必泰的贴膜 •抗菌剂封管 •洗必泰洗澡(ICU)
导管类型与感染发生率
• 外周静脉导管 • 外周动脉导管 • 中心静脉导管CVC • 中心动脉导管即肺动脉插管 • 经外周静脉插至中心静脉的导管PICCs • 有隧道的中心静脉导管 • 全植入式血管内装置TIDs
2008年10月1日后出院的病人,如出现以下八类情况, CMS将不再支付给医院相关费用 1.手术留下异物 2.空气栓塞 3.配血不合 4.插管相关尿路感染 5.褥疮 6.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医院获得性) 7.手术部位感染-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纵隔炎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PT课件

2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 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 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 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 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 致病菌。
——2011年卫生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病区因素 病区的管理及是否有专业的护理队伍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导管插入的持续时间,插管时的
无菌水平和持续的导管护理
10
所有的感染源都应防护 导管
血源性
输注药物 接头 敷贴 皮肤
重症患者:2-4个导管
11
一旦怀疑病人发 生CRBSI,应如何 处理呢?
12
CRBSI的诊断
怀疑CRBSI时
拟拔除导管 留外周血培养及导管尖端培养 暂不拔除导管 应从外周静脉和导管内同时取得配对血液标本
导管的附加装置 附加装置可增加污染发生率 导管留置时间 放置时间>72h感染危险性明显增加
8
CRBSI的危险因素
2、操作相关因素
穿刺部位
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无菌操作规范性 操作人员和患者皮肤上的表皮葡萄球菌是最
置管的熟练程度
主要的病原菌来源。维护时消毒不严格可将
细菌带入管腔
置管的熟练程度与感染发生率成反比
18
3.正确采集细菌培养标本 当可疑CRBSI时.在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分别自导管和 对侧外周静脉留取血标本.而且培养瓶上需注明采血部位Ⅲ。 拔除PICC导管时。在无菌操作下留取导管尖端5era进行导管 细菌学培养,以进一步确诊。本组8例均遵医嘱在寒战、高热 时、抗生素使用前。分别采取PICC导管内、对侧上肢外周血各 10ml进行双份血培养,严格无菌操作下采血并及时送检。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 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 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 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 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 致病菌。
——2011年卫生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病区因素 病区的管理及是否有专业的护理队伍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导管插入的持续时间,插管时的
无菌水平和持续的导管护理
10
所有的感染源都应防护 导管
血源性
输注药物 接头 敷贴 皮肤
重症患者:2-4个导管
11
一旦怀疑病人发 生CRBSI,应如何 处理呢?
12
CRBSI的诊断
怀疑CRBSI时
拟拔除导管 留外周血培养及导管尖端培养 暂不拔除导管 应从外周静脉和导管内同时取得配对血液标本
导管的附加装置 附加装置可增加污染发生率 导管留置时间 放置时间>72h感染危险性明显增加
8
CRBSI的危险因素
2、操作相关因素
穿刺部位
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无菌操作规范性 操作人员和患者皮肤上的表皮葡萄球菌是最
置管的熟练程度
主要的病原菌来源。维护时消毒不严格可将
细菌带入管腔
置管的熟练程度与感染发生率成反比
18
3.正确采集细菌培养标本 当可疑CRBSI时.在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分别自导管和 对侧外周静脉留取血标本.而且培养瓶上需注明采血部位Ⅲ。 拔除PICC导管时。在无菌操作下留取导管尖端5era进行导管 细菌学培养,以进一步确诊。本组8例均遵医嘱在寒战、高热 时、抗生素使用前。分别采取PICC导管内、对侧上肢外周血各 10ml进行双份血培养,严格无菌操作下采血并及时送检。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pt课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
03. 险因素
患者因素:分析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对导管相关 血流感染的影响。
年龄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根据统计,65岁以上的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是年轻人的2倍。 性别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男性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比女性高出30%。
导管因素:探讨导管的类型、使用时间、清洁程度等因素对感染的影响。
Logo/Company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诊断与 治疗全解析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Content
0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和分类 02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方法 03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 04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 05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方法 06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后和复发预防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
02. 断方法
实验室诊断:详细介绍实验室如何 通过血液培养、血细胞计数等手段 进行诊断。
血液培养诊断 实验室通过采集患者血液进行培养,检出阳性结果可确诊血流感染。 血细胞计数 通过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等,可辅助诊断血流 感染。 微生物学鉴定 对培养出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血流感染的严重程度和范围。
Learn more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
06. 后和复发预防
预后评估:分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后因素,如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等。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据CDC报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早期识别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及时的治疗策略 一项研究显示,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进行及时治疗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复发。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
01. 义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自动化血培养系统
• 仪器培养孔底的 光电探测器测量 反射光变化并按 相应公式计算。
• 判读公式: 加速度法 速率法 起始阈值法
三、标本采集和运送
(一)标本采集
• 采集时间 1.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药 前采集; 3.寒战和发热初起时采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心 内膜炎(持续性菌血症)例外; 4.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采血,不要强调体温超 过39℃才抽血,而错过时机。
• 不正确采样 • 污染问题
皮肤定植菌群是血培养污染的最常见细 菌。
• 阳性检出率低 • 检验周期长
二、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二、自动化血培养系统
我院使用的是BacT / ALERT 3D 全自动细 菌、分枝杆菌培养系 统
工作原理: 细菌在培养基中代谢 基质时产生CO2,并 水解成H+, H+透过 瓶底滤过膜,瓶底乳 胶感应器颜色由墨绿 色变成黄色。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ppt)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1 血流感染概述 2 自动化血培养系统 3 标本采集和运送 4 阳性报警后处理方法 5 如何判断是否污染
一、血流感染概述
(一)血流感染的定义
•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 )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侵入血循环,释放 毒素和代谢产物,并诱导细胞因子释放, 对机体所有脏器造成损害,严重者可导致 休克、多脏器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甚至死亡,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
(一)标本采集
• 寒战后体温高峰前 细菌含量最高。
• 血液细菌含量随着 体温从最高峰逐渐 下降而越来越少。
• 血液采样的最佳时 间是在寒战后和发 热高峰前,此时阳 性检出率最高。
(一)标本采集
采血量 成人采血量为5~10ml / 瓶,分别采取需氧瓶和厌氧瓶,双部位抽血。 儿童采血量为3~5ml / 瓶,采取儿童瓶。
• 检出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产单核细胞李 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 杆菌、新生隐球菌及其他假丝酵母菌,污染的可 能性更低。
• 检出棒杆菌、微球菌、气球菌、芽胞杆菌、凝固 酶阴性葡萄球菌,污染的可能性很大。
(三)阳性检出时间
• 阳性检出时间与血标本中含菌量呈反比关系。
• 阳性报警出现时间小于24h,一般为血流感染 大于48h,多为污染
阳性检出率(%)
采血量对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采血量(ml)
(二)标本运送
• 采血后的血培养瓶应立即送检,不得超过2h。
• 不能放入冰箱或冷冻,有些苛养菌如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等遇冷很容易死亡。
• 如在培养之前不得不放置一段时间,应置于室温 。
• 毒血症(toxemia):细菌毒素或代谢产物进入血 液引起的临床病症。
(三)血培养的现状
送检率低
送检量 床 (瓶/日) 位
中国大陆三甲医院 20~50
100 0
中国香港玛丽医院 200
140 0
中国台湾台大医院 300
200 0
美国John Hopinks
300~400
103 9
(三)血培养的现状
(二)血流感染的类型
• 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侵入血流,尚未大 量繁殖且未引发临床症状,往往是一过性的。
• 败血症(septicemia):细菌进入血液大量繁殖 ,分泌毒素或代谢产物,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
• 脓毒败血症(pyemia):细菌进入血液大量繁殖 ,分泌毒素或代谢产物,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常 伴有多发性脓肿或败血性休克。
五、如何判断是否污染?
(一)阳性检出瓶数 (二)细菌种类 (三)阳性检出时间 (四)重瓶血培养,检出一瓶,考虑污染 • 两瓶血培养,检出两瓶,即使是凝固
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也应考虑为致病 菌
(二)细菌种类
• 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 菌及其他肠杆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 菌时,90%以上是致病菌。
四、阳性报警后处理方法
• 血培养阳性报警后,如何处理?
观察培养曲线 涂片、转种血平板 镜检 报告危急值
革兰染色
• 若革兰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怎么办?
重新涂片,作瑞氏染色
以培养曲线作初步判断是否假阳性,次日观察血平 板上是否生长
• 阳性曲线
• 阴性曲线
• 假阳性曲线
五、如何判断是否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