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带答案)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带标准答案)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选:B.【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正确.故选:B.【点评】理解土壤结构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2008秋•高密市期中)对水稻的生长来说,土壤的功能不包括()A.提供有机物B.提供水分C.提供无机盐D.固定植株【分析】本题考查根的主要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植物营养运输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解答】解:我们知道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不是其惟一功能,此外还有①固着和支持作用: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②合成能力:根部能进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其中包括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类植物激素,如:龙根生、乙酸、细胞分裂素类.③贮藏功能:根的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④输导功能:输导功能是由根尖以上的部位来完成的.由根毛和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和叶的,而叶所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送到根,由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等.故选:A【点评】结合植物营养运输认识根的作用.5.下列与土地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地减少不影响农业,因为可进行无土栽培B.土地为人类生存提供食物和活动空间C.人口增加会增加土地的压力D.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解: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食物和活动空间.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可以增加土地的压力,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的加以开发利用,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故选:A【点评】考查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要理解记忆.6.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B.有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网上加热D.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解答】解:A、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此方法不可取;B、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此法不可取;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此方法正确;D、测质量要等冷却,不但可以保证实验变量唯一,还保证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的精度,也就是所有涉及物质质量测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测定质量的仪器都是在常温标定的.此法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的方法.7.(2015秋•徐州期末)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7﹣40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称为光合作用.【分析】37.(2分)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土只减少60克,你认为减少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有机物D.以上都不对【分析】海尔蒙特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 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据此解答.【解答】解:如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在实验中没有添加无机盐这一步骤,无法对比、证明也需要无机盐.而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故选:B【点评】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是生物上著名的实验,要注意理解和掌握.38.(2分)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A.二氧化碳B.氧气C.有机物D.能量【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小白鼠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小白鼠能存活.所以,“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9.(2分)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氨基酸【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淀粉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40.(2分)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颜色影响观察效果.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8.把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加热后,在载玻片上留下的结晶物质主要是()A.淀粉B.无机盐C.水D.脂肪【分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能生长;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答】解:A、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淀粉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淀粉,故A错误;B、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剩下不可燃的物质是无机盐,并留下的结晶物质,故B正确;C、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水属于无机物,加热后,蒸发散失,不会留下痕迹,故C错误;D、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脂肪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脂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9.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可见大片的红树林生长茂盛,但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A.土壤中空气太少 B.土壤中温度太高C.土壤溶液浓度太高D.土壤中水分太多【分析】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结合红树林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深圳福田属于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因此,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土壤中空气太少.故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熟知红树林生活环境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故选:D【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11.(2017秋•卢龙县期中)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过低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里氧气过少【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答】解: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2.(2016春•埇桥区期末)以单位面积计算,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多于后者D.无法比较【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解答】解:热带雨林中虽然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但是因为其高温多雨等条件,为微生物和其他分解者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所以分解作用要强得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少.而温带森林土壤冬季低温,微生物活动的相对较少,分解作用也就弱的多,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多,所以土壤中的养分也就多.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13.(2014•杭州模拟)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乘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所以用排除法选B.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14.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它适于生活的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三类土壤均可【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沙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故选:A【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15.(2006•湖州)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人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壤的作用,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根还能获得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2)、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题中的实验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不同,可知:土壤中存在着空隙,能吸水.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故答案为:(1)无机盐(2)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点评】第一题是基础题,比较简单,第二题的实验,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16.(2012秋•建阳市期末)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因为土壤中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解答】解: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故答案为:√.【点评】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17.(2013春•滨湖区校级期末)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形三种形态.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形态.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如一部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细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光学;电子;球状、杆状、螺旋状;叶绿体.【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运用.18.肥沃的土壤颗粒间的水中含有无机盐,从这种土壤中滤出的液体叫土壤溶液.【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首先明确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解答】解: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内部成分和土壤溶液的成分相同,用这种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故答案为:无机盐;土壤溶液【点评】植物的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可对比植物的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扦插、嫁接、压条来掌握.三.解答题(共3小题)19.“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活动步骤大致如下: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步骤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步骤3,记录向两个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1中,为什么要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2)在步骤2中,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为什么?(3)在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4.2《各种各样的土壤(1)》同步习题(含答案)

4.2 各种各样的土壤(1)A组1.土壤颗粒按直径由小到大可分为(B)A. 粉砂粒、砂粒、黏粒 B .黏粒、粉砂粒、砂粒C. 砂粒、粉砂粒、黏粒D. 砂粒、黏粒、粉砂粒2.下列环境中比较容易取得黏粒的是(B)A. 河边砂堆中B. 水稻田中C. 沙漠地区D. 高山上3.关于土壤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小,土壤空隙也小,土壤中水少而空气较多B.土壤中各成分发生变化,其结构还会在较长时期不变C.土壤的矿物质颗粒包括砂粒、粉砂粒、黏粒三种D.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矿物质颗粒,它属于有机物4.粉砂粒的渗水不能..说明的是(C)A. 粉砂粒间有空隙B. 具有透水性C. 粉砂粒颗粒较小D. 具有通气性5.在土壤的成分中,影响土壤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A. 矿物质颗粒B. 腐殖质C. 空气D. 水分6.如图所示,在进行“土壤渗水实验”时,向漏斗放入土壤颗粒前,必须在漏斗颈部放入(B)(第6题)A. 滤纸B. 脱脂棉花C. 橡皮塞D. 小石块7.科研人员在某市选取下列三块土壤栽培引进的美国提子:A. 砂粒比例较多的山岙坡地B. 土壤质地比较均匀的平地C. 河弯内河泥堆积而成黏粒较多的河套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浇一样的水,施相同的有机肥,完全相同的田间管理,收获时的产量A地最高,C地最低,连续两年都得到相同的结果。
试回答下列问题:(1)请从土壤颗粒、水、空气含量角度分析,适宜美国提子生长的土壤性状。
土壤颗粒比较大,水分相对较少,且空气比较充足。
(2)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种植美国提子,应特别注意的田间管理是(D)A. 浇水B. 施肥C. 松土通气D. 排水防涝B组8.经测量,某地土壤中砂粒的含量约20%、粉砂粒的含量约20%,黏粒的含量约60%。
据图判断,该土壤的类型为黏土类土壤。
(第8题)【解析】黏粒和粉砂粒的比例为80%,远超砂粒,整体土壤颗粒较细,符合黏土类土壤特征。
9.某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三类土壤颗粒的组成,做了一个实验:称取相同质量的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各一份,分别放入大玻璃容器中,注满水后,让颗粒自由沉降,直至上面的水变清。
41 各种各样的土壤—2020-2021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讲义

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1 年级:八年级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科学学科教师:授课类型T同步(各种各样的土壤) 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T同步——各种各样的土壤同步知识梳理知识框架A.矿物质颗粒增加 B.水分增加C.空气增加 D.以上三种成分都增加5.下列土壤模型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模型是( D )6.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原因是( D )A.植物缺少肥料,妨碍光合作用B.植物缺少水分,妨碍光合作用C.植物缺少二氧化碳,妨碍根的呼吸作用D.植物缺少氧气,妨碍根的呼吸作用7.某同学猜想: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
为了证明她的猜想,她准备了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则另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应该是( B )8.某村民承包了一个鱼塘,在清理鱼塘时深挖出很多黏土。
他想用这些黏土整理成一块菜地,要使蔬菜生长良好,他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C )A.多浇水B.少浇水C.掺入适量的砂石D.施化肥9.种花用的瓦盆是用红黏土烧制的,比一般塑料花盆和瓷花盆更有利于植物生长。
这是因为( C )A.瓦盆砂粒含量较少B.瓦盆保水性较好C.瓦盆具有很好的透气性D.塑料花盆和瓷花盆中的土壤不适合植物生长10.花生又称“落花生”,因为它开花受精后子房柄会迅速伸长并钻入土中,然后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荚果。
因此适于种植花生并能提高产量的土壤类型是( A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C.壤土类土壤 D.都可以实验分析1.科研人员在某市选取下列三处地区的土壤栽培引进的美国提子:A.砂粒比例较多的山岙坡地;B.土壤质地比较均匀的平地;3.如图是“气雾立体栽培”装置,以人工创造的植物根系环境取代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和养分供应问题,深受眼下爱上阳台“微农业”的居民欢迎。
某同学为了研究“气雾能否解决根部空气供应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一:选取两只同样的烧杯,编号为甲、乙。
步骤二:量取足量的按照适宜比例调配的营养液,分成两等份。
4.2各种各样的土壤—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习题课件

A.山坡较干的沙地 9.玉麟牌西瓜是温岭的特色农产品。
(2)实验中设置“生长旺盛,并能照到阳光”的条件的目的是
B.湿润的黏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比较干旱的黏土地 A.矿物质颗粒
【点拨】瓦盆是用红黏土烧制的,黏土中含有一定量的 颗粒,烧制完成后颗粒之间存在缝隙,具有较好的透气 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故C正确。
【答案】C
19.下图是三种土壤的组成模型,请指出保肥性能最强 的是____A____;最适宜耕种的是____B____。(填字母)
20.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了解土壤性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开展了以下实验活动:
【点拨】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 吸,不容易烂根,砂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有利于提 高产量,所以花生适合生活在砂土类土壤中。
18.如图所示,种花用的瓦盆是用红黏土烧制的,比一 般塑料花盆和瓷花盆更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是因为
() A.瓦盆砂粒含量较少 B.瓦盆保水性较好 C.瓦盆具有很好的透气性 D.塑料花盆和瓷花盆中的土壤不适合植物生长
1
壤土
土壤的成分练习课件---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课件含答案)

挑战自我
15.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 他一同完成实验。将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 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 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 答:
夯实基础
能能力力提提升 升
本课结束
3.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许多成分及生物一起组成的
。下列选项中不是土壤生物的一项是D( )
A.细菌
B.蚯蚓
C.真菌
D.腐殖质
夯实基础
能力提升
挑战自我
4.漫山遍野的土壤,除了植物所扎的根,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生 物生活在其中。在视察土壤的活动时,老师建议在有花卉或农作
物生长的土壤中取样,原因是( A ) A.这样的土壤中有较多的土壤生物 B.这样的土壤比较方便找到样本 C.这样的土壤中有较多的蚯蚓 D.这样的土壤较疏松便于取样
夯实基础
能力能力提提升升
挑战自我
10.对土壤样本的选取错误的是( B ) A.在有花卉、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中选取 B.拔掉所有的植物,选取最好的土壤样本 C.调查结束后,应让土壤样本恢复原样,以保证花卉、农林作 物的正常生长
D.选取时最好不要移动本来的植物
夯实基础
能力能力提提升升
挑战自我
11.下雨时,蚯蚓常从土壤中钻出到地面。下列解释中,合理的 是( C ) A.下雨时地面会产生较多蚯蚓喜欢的食物 B.下雨时地面有更多的水便于蚯蚓保持体表湿润 C.下雨时土壤中水分太多,空气减少,蚯蚓呼吸困难 D.下雨时土壤中和地面都有很多水,蚯蚓无法分辨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第1节 土壤的成分
第1课时 土壤的成分及实验测定
4.1-2土壤地成分、各种各样地土壤(带问题详解)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选:B.【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正确.故选:B.【点评】理解土壤结构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2008秋•高密市期中)对水稻的生长来说,土壤的功能不包括()A.提供有机物B.提供水分C.提供无机盐D.固定植株【分析】本题考查根的主要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植物营养运输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解答】解:我们知道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不是其惟一功能,此外还有①固着和支持作用: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②合成能力:根部能进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其中包括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类植物激素,如:龙根生、乙酸、细胞分裂素类.③贮藏功能:根的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④输导功能:输导功能是由根尖以上的部位来完成的.由根毛和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和叶的,而叶所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送到根,由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等.故选:A【点评】结合植物营养运输认识根的作用.5.下列与土地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地减少不影响农业,因为可进行无土栽培B.土地为人类生存提供食物和活动空间C.人口增加会增加土地的压力D.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解: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食物和活动空间.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可以增加土地的压力,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的加以开发利用,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故选:A【点评】考查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要理解记忆.6.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B.有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网上加热D.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解答】解:A、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此方法不可取;B、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此法不可取;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此方法正确;D、测质量要等冷却,不但可以保证实验变量唯一,还保证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的精度,也就是所有涉及物质质量测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测定质量的仪器都是在常温标定的.此法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的方法.7.(2015秋•徐州期末)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7﹣40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称为光合作用.【分析】37.(2分)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土只减少60克,你认为减少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有机物D.以上都不对【分析】海尔蒙特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 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据此解答.【解答】解:如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在实验中没有添加无机盐这一步骤,无法对比、证明也需要无机盐.而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故选:B【点评】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是生物上著名的实验,要注意理解和掌握.38.(2分)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A.二氧化碳B.氧气C.有机物D.能量【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小白鼠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小白鼠能存活.所以,“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9.(2分)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氨基酸【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淀粉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40.(2分)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颜色影响观察效果.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8.把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加热后,在载玻片上留下的结晶物质主要是()A.淀粉B.无机盐C.水D.脂肪【分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能生长;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答】解:A、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淀粉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淀粉,故A错误;B、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剩下不可燃的物质是无机盐,并留下的结晶物质,故B正确;C、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水属于无机物,加热后,蒸发散失,不会留下痕迹,故C错误;D、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脂肪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脂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9.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可见大片的红树林生长茂盛,但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A.土壤中空气太少 B.土壤中温度太高C.土壤溶液浓度太高D.土壤中水分太多【分析】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结合红树林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深圳福田属于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因此,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土壤中空气太少.故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熟知红树林生活环境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故选:D【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11.(2017秋•卢龙县期中)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过低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里氧气过少【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答】解: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2.(2016春•埇桥区期末)以单位面积计算,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多于后者D.无法比较【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解答】解:热带雨林中虽然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但是因为其高温多雨等条件,为微生物和其他分解者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所以分解作用要强得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少.而温带森林土壤冬季低温,微生物活动的相对较少,分解作用也就弱的多,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多,所以土壤中的养分也就多.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13.(2014•杭州模拟)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乘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所以用排除法选B.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14.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它适于生活的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三类土壤均可【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沙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故选:A【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15.(2006•湖州)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人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壤的作用,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根还能获得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2)、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题中的实验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不同,可知:土壤中存在着空隙,能吸水.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故答案为:(1)无机盐(2)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点评】第一题是基础题,比较简单,第二题的实验,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16.(2012秋•建阳市期末)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因为土壤中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解答】解: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故答案为:√.【点评】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17.(2013春•滨湖区校级期末)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形三种形态.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形态.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如一部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细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光学;电子;球状、杆状、螺旋状;叶绿体.【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运用.18.肥沃的土壤颗粒间的水中含有无机盐,从这种土壤中滤出的液体叫土壤溶液.【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首先明确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解答】解: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内部成分和土壤溶液的成分相同,用这种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故答案为:无机盐;土壤溶液【点评】植物的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可对比植物的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扦插、嫁接、压条来掌握.三.解答题(共3小题)19.“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活动步骤大致如下: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步骤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步骤3,记录向两个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1中,为什么要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2)在步骤2中,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为什么?(3)在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
专题4.2各种各样的土壤(原卷版+解析)

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4章植物与土壤4.2各种各样的土壤目录 (1) (2) (4) (6) (7)一、土壤的结构和类型1.土壤的结构和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土壤主要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故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2.土壤颗粒的分类3.土壤的分类(1)分类依据:根据砂粒、粉砂粒和黏粒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把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
(2)不同类型土壤的质地如下表所示。
二、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的条件包括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等。
不同土壤的通气、透水等性能都是不一样的,如下表所示。
土壤的性状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壤土类土壤是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物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1/4,这样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
1.土壤的组成模型及由模型判断土壤类型的方法(1)三类土壤的组成模型(2)由模型判断土壤类型的方法观察模型,根据土壤中水和空气的相对含量进行判断。
水<空气,为砂土类土壤;水>空气,为黏土类土壤;水=空气,为壤土类土壤。
【例1】(2019·金华模拟)如图所示土壤()A.通气性好,保水性好,有利于植物生长B.通气性好,保水性差,有利于植物生长C.通气性好,保水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D.通气性差,保水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2.土壤的渗水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土壤的透水性特点,学会实验方法。
材料用具:漏斗、烧杯、脱脂棉、锥形瓶、清水、砂粒、黏粒等。
方法步骤:①取砂粒和黏粒少许,用大拇指和食指蘸一些砂粒和黏粒,会感觉到砂粒较粗,而黏粒细滑。
②取两只漏斗,在漏斗口里放一些脱脂棉。
各种各样的土壤[下学期]PPT课件(初中科学)
![各种各样的土壤[下学期]PPT课件(初中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c6d4184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a.png)
8.砂土类土壤成分中,水的比例明显少于空气比例的实质
是该土壤具有
()
A.较强的保水性能
B.较强的透水性能
C.较强的通气性能
D.含有较多的有机物
9.最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壤是 (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三种土壤都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10.阔叶树可能不能正常种植成活的土壤是 ( )
影 响 腐殖质 因 素水
分: 砂粒 粉砂粒 黏粒
空气
2.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是影响土 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土壤颗粒的分类
名称
砂粒
直径/毫米
2.0~0.02
粉砂粒 0.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02
黏粒
<0.002
思考 1.土壤颗粒大小与土壤的间隙大 小、 土壤间隙大小与土壤的空气和水 的 成分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壤
能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
易流失。
黏土类土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
壤
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
能差。
壤土类土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
壤
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这是哪类土壤的组成?
砂土类土壤
空气比例显著 大于水的比例
黏土类土壤
水比例显著大 于空气的比例
思考
根据上述三种土壤的结构,你认为:
二、土壤分类
砂土类土壤
分 类
黏土类土壤
这三类土壤 有何特点?
壤土类土壤
三种土壤的质地特点:
土壤名称
土壤的质地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 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 较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选:B.【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正确.故选:B.【点评】理解土壤结构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2008秋•高密市期中)对水稻的生长来说,土壤的功能不包括()A.提供有机物B.提供水分C.提供无机盐D.固定植株【分析】本题考查根的主要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植物营养运输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解答】解:我们知道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不是其惟一功能,此外还有①固着和支持作用: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②合成能力:根部能进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其中包括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类植物激素,如:龙根生、乙酸、细胞分裂素类.③贮藏功能:根的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④输导功能:输导功能是由根尖以上的部位来完成的.由根毛和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和叶的,而叶所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送到根,由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等.故选:A【点评】结合植物营养运输认识根的作用.5.下列与土地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地减少不影响农业,因为可进行无土栽培B.土地为人类生存提供食物和活动空间C.人口增加会增加土地的压力D.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解: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食物和活动空间.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可以增加土地的压力,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的加以开发利用,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故选:A【点评】考查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要理解记忆.6.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B.有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网上加热D.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解答】解:A、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此方法不可取;B、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此法不可取;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此方法正确;D、测质量要等冷却,不但可以保证实验变量唯一,还保证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的精度,也就是所有涉及物质质量测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测定质量的仪器都是在常温标定的.此法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的方法.7.(2015秋•徐州期末)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7﹣40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称为光合作用.【分析】37.(2分)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土只减少60克,你认为减少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有机物D.以上都不对【分析】海尔蒙特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 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据此解答.【解答】解:如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在实验中没有添加无机盐这一步骤,无法对比、证明也需要无机盐.而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故选:B【点评】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是生物上著名的实验,要注意理解和掌握.38.(2分)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A.二氧化碳B.氧气C.有机物D.能量【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小白鼠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小白鼠能存活.所以,“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9.(2分)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氨基酸【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淀粉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40.(2分)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颜色影响观察效果.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8.把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加热后,在载玻片上留下的结晶物质主要是()A.淀粉B.无机盐C.水D.脂肪【分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能生长;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答】解:A、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淀粉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淀粉,故A错误;B、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剩下不可燃的物质是无机盐,并留下的结晶物质,故B正确;C、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水属于无机物,加热后,蒸发散失,不会留下痕迹,故C错误;D、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脂肪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脂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9.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可见大片的红树林生长茂盛,但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A.土壤中空气太少 B.土壤中温度太高C.土壤溶液浓度太高D.土壤中水分太多【分析】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结合红树林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深圳福田属于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因此,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土壤中空气太少.故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熟知红树林生活环境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故选:D【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11.(2017秋•卢龙县期中)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过低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里氧气过少【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答】解: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2.(2016春•埇桥区期末)以单位面积计算,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多于后者D.无法比较【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解答】解:热带雨林中虽然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但是因为其高温多雨等条件,为微生物和其他分解者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所以分解作用要强得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少.而温带森林土壤冬季低温,微生物活动的相对较少,分解作用也就弱的多,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多,所以土壤中的养分也就多.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13.(2014•杭州模拟)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乘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所以用排除法选B.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14.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它适于生活的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三类土壤均可【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沙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故选:A【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15.(2006•湖州)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人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壤的作用,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根还能获得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2)、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题中的实验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不同,可知:土壤中存在着空隙,能吸水.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故答案为:(1)无机盐(2)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点评】第一题是基础题,比较简单,第二题的实验,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16.(2012秋•建阳市期末)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因为土壤中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解答】解: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故答案为:√.【点评】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17.(2013春•滨湖区校级期末)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形三种形态.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形态.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如一部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细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光学;电子;球状、杆状、螺旋状;叶绿体.【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运用.18.肥沃的土壤颗粒间的水中含有无机盐,从这种土壤中滤出的液体叫土壤溶液.【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首先明确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解答】解: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内部成分和土壤溶液的成分相同,用这种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故答案为:无机盐;土壤溶液【点评】植物的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可对比植物的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扦插、嫁接、压条来掌握.三.解答题(共3小题)19.“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活动步骤大致如下: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步骤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步骤3,记录向两个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1中,为什么要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2)在步骤2中,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为什么?(3)在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