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带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土壤

名词解释土壤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够支持植物生长。

土壤是在特定成土条件下,经过漫长的成土过程逐渐发育和形成的历史自然体。

它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土壤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矿物质:土壤中的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石的风化产物,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它们为土壤提供了基本的物理结构和支持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2. 有机质: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残体、动物粪便和其他有机废弃物的分解产物。

它们对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有着重要影响。

3. 水分: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也是土壤中许多生物活动的基础。

4. 空气:土壤中的空气对于植物根系呼吸和微生物活动至关重要。

5. 微生物: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它们在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植物生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土壤的特性和功能取决于其形成的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等多种因素。

土壤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和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的基本组成

土壤的基本组成

可捏成轿跑的短片,片长不超过1厘米,片 面较平整,可成直径约3毫米土条,但提起 后容易撕裂
可捏成较长薄片,片面平整,但无反光, 可搓成直径约3毫米小土条,但弯成直径23厘米小圈即断裂 可捏成较长薄片,片面光滑,有弱的反光, 可搓成直径2毫米的土条,能弯成2-3厘米 圆形,但压扁时即生裂缝 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光华,有强反光, 可以搓成直径约2毫米的细条,能弯成2-3 厘米的圆形,且压扁时无裂痕。



4、翻砂压淤和翻淤压砂 有的土壤耕层质地过砂或过粘,但其底层有淤 泥层或砂土层,可以通过深翻,把下层的砂土或粘土翻上来,与表土掺 混,以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目的。 5、种植绿肥 种植田菁、绿豆、沙打旺、苜蓿、紫云英、草木樨等增加 有机质,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

主要成土原生矿物的性质


石英是最主要的造岩矿物, 分布最广。 石英在岩石中常呈不透明或 半透明晶粒状,烟灰色,油 脂光泽。 石英硬度大,化学性质稳定, 不易风化,岩石中其它矿物 风化后,石英仍然以粗粒壮 保存下来,是土壤中砂粒的 主要来源。
正长石 KalSi3O8
晶体短柱状,肉红色、浅 黄色、浅黄红色等,玻璃 光泽,硬度6.0。
土壤的基本组成
主讲:刘惠萍
各种各样的土壤
黄壤土(华北的黄土)
棕壤土(在我国分布较广,如辽东
半岛,山东半岛,太行山,嵩山,伏 牛山,秦岭等)
红壤土(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丘
陵地)
黑壤土(东北的黑土)
一、土壤:

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自然土壤: 自然成土因素下形成。主要指尚未开垦种植的土壤。
农业土壤: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指已被人类 开垦耕种的土壤。

土壤的元素组成及成分

土壤的元素组成及成分

土壤的元素组成及成分
土壤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复杂体系。

这些元素包括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微生物等。

有机物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遗体、分泌物和代谢产物等有机化合物形成的。

有机物质含有丰富的碳、氢、氧等元素,这些元素是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

有机物质在土壤中起着多种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促进土壤的微生物活动,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

无机物质是土壤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矿物质和水分等。

矿物质主要由各种矿物颗粒和岩石颗粒组成,它们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如铁、铝、镁、钾、钠等。

这些元素在土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影响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微生物是土壤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它们是土壤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等,它们在土壤中起着多种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它们还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此外,微生物还可以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

土壤的元素组成及成分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

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微生物等是构成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土壤的生态功能。

因此,保护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确保土壤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地球土壤的主要成分

地球土壤的主要成分

地球土壤的主要成分
地球上的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主要成分可以分为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两大类。

以下是对这些主要成分的详细介绍:
1.无机物质
1.1矿物质
矿物质是土壤中最主要的无机成分之一,它们是地壳中各种矿石的组成部分。

常见的矿物质包括石英、长石、云母、辉石等。

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结构、质地、颜色和化学性质。

1.2无机盐类
2.有机物质
有机物质是指土壤中的有机化合物,包括从植物和动物体内来的有机物质及其降解产物。

有机物质是土壤中最活跃的成分之一,对土壤肥力、结构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2.1植物残体
2.2动物残体
动物残体是指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包括动物尸体、粪便等。

动物残体在土壤中分解,释放出有机物质和养分,为土壤提供了重要的有机质。

2.3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形态,它是由土壤中的各种有机物质组成的。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往往具有良好的肥力和保水性能。

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酸、腐殖酸、多糖、蛋白质等。

综上所述,土壤的主要成分可以分为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两大类。

无机物质主要包括矿物质和无机盐类,它们影响着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有机物质是土壤中最活跃的成分之一,包括植物残体、动物残体和土壤有机质等,对土壤的肥力、结构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0春浙教版科学八下:阶段滚动小卷9(4.1-4.3 )(含答案)

2020春浙教版科学八下:阶段滚动小卷9(4.1-4.3 )(含答案)

阶段滚动小卷9[学生用书活页P17](4.1 土壤的成分 4.2各种各样的土壤4.3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6分,共42分)1.据报道,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发明了“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制取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A)A.氧元素B.氧气C.水D.氯酸钾2.土壤是地球形成以后逐渐在生物和非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壤主要是由下列哪些物质组成(D)①砂粒②有机物③水④空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研究“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关系”的实验应控制的变量是(D)A.大小相近,同一种类的植物B.浇等量的水C.不能被雨水淋到D.以上都是4.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土壤中(A)A.有机物的含量B.矿物质的含量C.微生物的含量D.空气和水分的含量5.(东平校级期末)下列有关农田施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无论什么植物,都应该多施含氮、磷、钾的肥料B.农家肥易造成土壤板结,所以农田施肥应以化肥为主C.一般地,多数农作物在旺盛生长期都需要较多的肥料D.给农作物施肥后不要浇水,否则会造成肥料大量流失【解析】不同的植物所需的无机盐的种类是不同的,同一植物的不同时期所需的无机盐的种类也是不同的。

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为避免土壤板结,应尽量多使用农家肥,少使用化肥。

农民在给农作物施肥后,往往要浇水,因为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

6.(南通中考)某同学以新鲜的马铃薯条为材料,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相关推断合理的是(A)第6题图A.烧杯里装的是浓盐水,马铃薯条发生了失水B.烧杯里装的是浓盐水,马铃薯条发生了吸水C.烧杯里装的是清水,马铃薯条发生了失水D.烧杯里装的是清水,马铃薯条发生了吸水【解析】由图可知,马铃薯条失水了,说明烧杯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马铃薯条内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烧杯里装的应该是浓盐水。

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

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

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 这种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 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 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这样既通气、 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 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
读图
壤土类土壤的组成
25% 45%
25% 5%
通过各种方法查找一些数据后,你能 建立一个砂土类土壤或黏土类土壤的 模型吗?
11111黏土类土壤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
11111111111111111111111时硬。保水、保肥能力
11111111111111111111111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11111壤土类土壤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
11111111111111111111111通气、透水,能保水、
11111111111111111111111保肥,宜于耕种。
直径/毫米 2.0-0.02 0.02-0.002
<0.002
【思考】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在一 起,哪种颗粒之间的空隙大?含水和空气 最多?
--砂粒之间的空隙大,含空气最多, 含水最少。
3、不同的土壤,渗水的能力是不 同的。
【实验】土壤的渗水实验 --探究土壤渗水的多少 空隙就较小, 于是水和空气也就少。
2、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矿物质占 固体部分的95%),所以矿物质颗粒的多少 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 做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粒。
土壤颗粒的分类
名称 砂粒 粉砂粒 黏粒
所以,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黏性适度,通 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
【问题】你认为哪种土壤更适合 于植物的生长?

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课件含练习)

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课件含练习)

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课件含练习)土壤是地球表面上一种特殊的物质,是植物生长及生物活动的基础。

小学科学中,学生常常需要了解土壤的成分以及其重要性。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土壤的成分,包括其物理成分、化学成分以及有机成分,并附上一份课件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土壤的物理成分土壤的物理成分主要包括:固体颗粒、孔隙和毛管水等。

固体颗粒是土壤中的颗粒状物质,包括砾石、沙粒、粉状物质等。

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直接影响着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和栽培性。

孔隙是固体颗粒间的空隙,可以存在于微小孔隙和大孔隙两种形式。

微小孔隙对土壤的保水和透气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大孔隙则影响土壤的排水能力。

毛管水指的是土壤颗粒表面吸附的水分,它能够滋养植物。

二、土壤的化学成分土壤的化学成分是指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主要包括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

这些物质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起着重要作用。

1. 无机物质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主要有氧化物、碳酸盐、矿物质等。

其中氧化物是经过长时间风化形成的,如二氧化硅、铝氧化物等。

碳酸盐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合氧化钙等组成的。

矿物质是土壤中非生物形成的物质,具有各种各样的成分。

2. 有机物质有机物质是指由生物体或其残体分解而成的物质,主要包括植物残体、动物尸体和微生物等。

有机物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三、土壤的有机成分土壤中的有机成分主要有腐殖质和有机肥料。

腐殖质是指土壤中经过微生物分解矿化的有机物质,是土壤生物活动的产物,具有黑色或棕色。

腐殖质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能力、改善土壤肥力。

有机肥料是指来源于动植物或其残体的肥料,如鸡粪、牛粪、蚯蚓粪等。

有机肥料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综上所述,土壤的成分包括物理成分、化学成分以及有机成分。

物理成分决定了土壤的结构和性质,化学成分对土壤肥力和养分提供起着重要作用,有机成分则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八年级下册科学《各种各样的土壤》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科学《各种各样的土壤》教案、教学设计
3.家庭小实验:请同学们在家中尝试进行一个简单的土壤肥力实验,例如用不同的肥料对土壤进行施肥,观察土壤的变化,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土壤污染或土壤改良的案例,分析其原因、过程和解决方法,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探究性学习: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特点,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区,调查该地区的土壤类型、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撰写一篇小论文。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份土壤样品,让学生观察、描述土壤样品的特征。
2.各小组讨论土壤的类型、特点、分布规律,并记录讨论结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土壤知识。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一系列土壤样品,让学生判断其类型,并说明理由。
2.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土地资源的情感,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提高对土壤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4.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土壤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积极参与土壤保护与改良实践活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土壤已有一定的认识,日常生活中也有所接触,但大多停留在表面层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土壤的形成、分类、特性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知识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合作能力,但独立思考、创新实践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实践探究、合作交流,提升对土壤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需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助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选:B.【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正确.故选:B.【点评】理解土壤结构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2008秋•高密市期中)对水稻的生长来说,土壤的功能不包括()A.提供有机物B.提供水分C.提供无机盐D.固定植株【分析】本题考查根的主要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植物营养运输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解答】解:我们知道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不是其惟一功能,此外还有①固着和支持作用: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②合成能力:根部能进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其中包括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类植物激素,如:龙根生、乙酸、细胞分裂素类.③贮藏功能:根的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④输导功能:输导功能是由根尖以上的部位来完成的.由根毛和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和叶的,而叶所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送到根,由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等.故选:A【点评】结合植物营养运输认识根的作用.5.下列与土地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地减少不影响农业,因为可进行无土栽培B.土地为人类生存提供食物和活动空间C.人口增加会增加土地的压力D.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解: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食物和活动空间.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可以增加土地的压力,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的加以开发利用,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故选:A【点评】考查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要理解记忆.6.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B.有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网上加热D.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解答】解:A、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此方法不可取;B、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此法不可取;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此方法正确;D、测质量要等冷却,不但可以保证实验变量唯一,还保证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的精度,也就是所有涉及物质质量测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测定质量的仪器都是在常温标定的.此法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的方法.7.(2015秋•徐州期末)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7﹣40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称为光合作用.【分析】37.(2分)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土只减少60克,你认为减少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有机物D.以上都不对【分析】海尔蒙特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 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据此解答.【解答】解:如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在实验中没有添加无机盐这一步骤,无法对比、证明也需要无机盐.而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故选:B【点评】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是生物上著名的实验,要注意理解和掌握.38.(2分)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A.二氧化碳B.氧气C.有机物D.能量【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小白鼠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小白鼠能存活.所以,“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9.(2分)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氨基酸【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淀粉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40.(2分)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颜色影响观察效果.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8.把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加热后,在载玻片上留下的结晶物质主要是()A.淀粉B.无机盐C.水D.脂肪【分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能生长;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答】解:A、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淀粉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淀粉,故A错误;B、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剩下不可燃的物质是无机盐,并留下的结晶物质,故B正确;C、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水属于无机物,加热后,蒸发散失,不会留下痕迹,故C错误;D、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脂肪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脂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9.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可见大片的红树林生长茂盛,但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A.土壤中空气太少 B.土壤中温度太高C.土壤溶液浓度太高D.土壤中水分太多【分析】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结合红树林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深圳福田属于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因此,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土壤中空气太少.故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熟知红树林生活环境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故选:D【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11.(2017秋•卢龙县期中)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过低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里氧气过少【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答】解: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2.(2016春•埇桥区期末)以单位面积计算,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多于后者D.无法比较【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解答】解:热带雨林中虽然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但是因为其高温多雨等条件,为微生物和其他分解者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所以分解作用要强得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少.而温带森林土壤冬季低温,微生物活动的相对较少,分解作用也就弱的多,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多,所以土壤中的养分也就多.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13.(2014•杭州模拟)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乘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所以用排除法选B.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14.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它适于生活的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三类土壤均可【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沙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故选:A【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15.(2006•湖州)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人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壤的作用,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根还能获得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2)、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题中的实验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不同,可知:土壤中存在着空隙,能吸水.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故答案为:(1)无机盐(2)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点评】第一题是基础题,比较简单,第二题的实验,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16.(2012秋•建阳市期末)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因为土壤中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解答】解: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故答案为:√.【点评】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17.(2013春•滨湖区校级期末)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形三种形态.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形态.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如一部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细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光学;电子;球状、杆状、螺旋状;叶绿体.【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运用.18.肥沃的土壤颗粒间的水中含有无机盐,从这种土壤中滤出的液体叫土壤溶液.【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首先明确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解答】解: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内部成分和土壤溶液的成分相同,用这种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故答案为:无机盐;土壤溶液【点评】植物的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可对比植物的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扦插、嫁接、压条来掌握.三.解答题(共3小题)19.“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活动步骤大致如下: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步骤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步骤3,记录向两个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1中,为什么要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2)在步骤2中,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为什么?(3)在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