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
土壤的基本组成

可捏成轿跑的短片,片长不超过1厘米,片 面较平整,可成直径约3毫米土条,但提起 后容易撕裂
可捏成较长薄片,片面平整,但无反光, 可搓成直径约3毫米小土条,但弯成直径23厘米小圈即断裂 可捏成较长薄片,片面光滑,有弱的反光, 可搓成直径2毫米的土条,能弯成2-3厘米 圆形,但压扁时即生裂缝 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光华,有强反光, 可以搓成直径约2毫米的细条,能弯成2-3 厘米的圆形,且压扁时无裂痕。
4、翻砂压淤和翻淤压砂 有的土壤耕层质地过砂或过粘,但其底层有淤 泥层或砂土层,可以通过深翻,把下层的砂土或粘土翻上来,与表土掺 混,以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目的。 5、种植绿肥 种植田菁、绿豆、沙打旺、苜蓿、紫云英、草木樨等增加 有机质,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
主要成土原生矿物的性质
石
英
石英是最主要的造岩矿物, 分布最广。 石英在岩石中常呈不透明或 半透明晶粒状,烟灰色,油 脂光泽。 石英硬度大,化学性质稳定, 不易风化,岩石中其它矿物 风化后,石英仍然以粗粒壮 保存下来,是土壤中砂粒的 主要来源。
正长石 KalSi3O8
晶体短柱状,肉红色、浅 黄色、浅黄红色等,玻璃 光泽,硬度6.0。
土壤的基本组成
主讲:刘惠萍
各种各样的土壤
黄壤土(华北的黄土)
棕壤土(在我国分布较广,如辽东
半岛,山东半岛,太行山,嵩山,伏 牛山,秦岭等)
红壤土(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丘
陵地)
黑壤土(东北的黑土)
一、土壤:
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自然土壤: 自然成土因素下形成。主要指尚未开垦种植的土壤。
农业土壤: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指已被人类 开垦耕种的土壤。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带标准答案)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选:B.【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正确.故选:B.【点评】理解土壤结构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2008秋•高密市期中)对水稻的生长来说,土壤的功能不包括()A.提供有机物B.提供水分C.提供无机盐D.固定植株【分析】本题考查根的主要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植物营养运输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解答】解:我们知道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不是其惟一功能,此外还有①固着和支持作用: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②合成能力:根部能进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其中包括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类植物激素,如:龙根生、乙酸、细胞分裂素类.③贮藏功能:根的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④输导功能:输导功能是由根尖以上的部位来完成的.由根毛和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和叶的,而叶所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送到根,由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等.故选:A【点评】结合植物营养运输认识根的作用.5.下列与土地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地减少不影响农业,因为可进行无土栽培B.土地为人类生存提供食物和活动空间C.人口增加会增加土地的压力D.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解: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食物和活动空间.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可以增加土地的压力,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的加以开发利用,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故选:A【点评】考查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要理解记忆.6.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B.有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网上加热D.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解答】解:A、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此方法不可取;B、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此法不可取;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此方法正确;D、测质量要等冷却,不但可以保证实验变量唯一,还保证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的精度,也就是所有涉及物质质量测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测定质量的仪器都是在常温标定的.此法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的方法.7.(2015秋•徐州期末)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7﹣40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称为光合作用.【分析】37.(2分)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土只减少60克,你认为减少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有机物D.以上都不对【分析】海尔蒙特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 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据此解答.【解答】解:如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在实验中没有添加无机盐这一步骤,无法对比、证明也需要无机盐.而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故选:B【点评】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是生物上著名的实验,要注意理解和掌握.38.(2分)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A.二氧化碳B.氧气C.有机物D.能量【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小白鼠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小白鼠能存活.所以,“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9.(2分)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氨基酸【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淀粉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40.(2分)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颜色影响观察效果.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8.把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加热后,在载玻片上留下的结晶物质主要是()A.淀粉B.无机盐C.水D.脂肪【分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能生长;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答】解:A、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淀粉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淀粉,故A错误;B、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剩下不可燃的物质是无机盐,并留下的结晶物质,故B正确;C、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水属于无机物,加热后,蒸发散失,不会留下痕迹,故C错误;D、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脂肪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脂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9.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可见大片的红树林生长茂盛,但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A.土壤中空气太少 B.土壤中温度太高C.土壤溶液浓度太高D.土壤中水分太多【分析】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结合红树林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深圳福田属于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因此,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土壤中空气太少.故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熟知红树林生活环境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故选:D【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11.(2017秋•卢龙县期中)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过低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里氧气过少【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答】解: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2.(2016春•埇桥区期末)以单位面积计算,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多于后者D.无法比较【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解答】解:热带雨林中虽然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但是因为其高温多雨等条件,为微生物和其他分解者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所以分解作用要强得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少.而温带森林土壤冬季低温,微生物活动的相对较少,分解作用也就弱的多,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多,所以土壤中的养分也就多.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13.(2014•杭州模拟)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乘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所以用排除法选B.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14.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它适于生活的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三类土壤均可【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沙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故选:A【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15.(2006•湖州)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人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壤的作用,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根还能获得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2)、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题中的实验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不同,可知:土壤中存在着空隙,能吸水.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故答案为:(1)无机盐(2)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点评】第一题是基础题,比较简单,第二题的实验,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16.(2012秋•建阳市期末)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因为土壤中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解答】解: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故答案为:√.【点评】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17.(2013春•滨湖区校级期末)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形三种形态.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形态.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如一部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细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光学;电子;球状、杆状、螺旋状;叶绿体.【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运用.18.肥沃的土壤颗粒间的水中含有无机盐,从这种土壤中滤出的液体叫土壤溶液.【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首先明确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解答】解: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内部成分和土壤溶液的成分相同,用这种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故答案为:无机盐;土壤溶液【点评】植物的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可对比植物的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扦插、嫁接、压条来掌握.三.解答题(共3小题)19.“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活动步骤大致如下: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步骤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步骤3,记录向两个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1中,为什么要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2)在步骤2中,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为什么?(3)在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
3.2各种各样的土壤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 水分 空气和无机盐。 空气和无机盐。
分析土壤组成的模型
45%~49% ~
25%
50%
25%
1%~5% ~
砂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砂粒 土壤颗粒类型 粉砂粒 黏粒 砂土类土壤 土 壤 土壤结构类型 壤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透气、透水、保水) 土壤的性状
探究:不同土壤的透水性 探究:
探究方交流: 探究方交流:
材料:量筒、漏斗、棉花、 材料:量筒、漏斗、棉花、烧杯
砂土
黏土
壤土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渗水量 保水性 通气性 透水性
砂粒 黏粒
粉砂粒
多
较少 居中
差
好
居中
强
弱 居中
强
弱 居中
讨论: 设想一下粉砂粒的通气、 讨论 : 设想一下粉砂粒的通气 、 透水情 说说它的特性? 况,说说它的特性? 粉砂粒的透气、透水情况 粉砂粒的透气、透水情况——介于砂粒 介于砂粒 和黏粒之间
让我们来感受土壤颗粒
土壤颗粒的分类 名称 砂粒 粉砂粒 黏粒 直径/毫米 直径 毫米 2.0~0.02 ~ 0.02~0.002 ~ <0.002
砂粒、 粉砂粒、 砂粒 、 粉砂粒 、 黏粒分别堆积在 一起, 哪种颗粒之间的间隙大, 一起 , 哪种颗粒之间的间隙大 , 含空 气和水最多? 气和水最多?
土壤的分类 根据它们所占的比例不同, 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粘土 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种。
书上思考题
土壤的性状
土壤名称 性状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 砂土类土壤 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 黏土类土壤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 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 壤土类土壤 能保水、保肥。 能保水、保肥。 宜于耕种
各种各样土壤

红壤土
东北黑土地
河流冲积砂泥田
黑钙土 (黑色石灰土)
沙漠
不同的陆地表面,土壤是不同 的,有的肥沃,适于植物生长;有 的贫瘠,植物生长困难。
土壤是否有利于植物生长 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一、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土
矿物质颗粒
分:砂粒 粉砂粒
壤 腐殖质
黏粒
的 组水
成 空气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是影响土壤结构 最重要的因素。
砂土类土壤
分 类
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三种土壤的质地特点:
土壤名称
土壤的质地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 质地较均匀。
思考
根据上述三种土壤的结构,你认为: 1._砂_土_类__土壤通气性能最强 2._砂_土_类__土壤透水性能最强 3._黏_土_类__土壤保水性能最强 4._黏_土_类__土壤通气性能最差
空气比例显著 大于水的比例
黏土类土壤:
水比例显著大 于空气的比例
壤土类土壤
砂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三种土壤的成分区别:
固体部分: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 水: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砂土类土壤 空气:砂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
1、土壤颗粒按直径由小到大可分为( B )
A粉砂粒、砂粒、黏粒 B黏粒、粉砂粒、砂粒
那么,什么样的土壤更有利于植物生长? 应综合考虑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二、土壤的性状和植物的生长
实验:土壤的黏性
结论:黏土类土壤能 搓成条状体。
①土壤的黏性差,如砂土类土壤,表示土壤中空隙 较大,较疏松,水易渗入流出,通气性能好但保 水保肥性能差。
植物的营养和土壤

根外营养、腐殖质、免耕法、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菌根、
根瘤、生物固氮、轮作、异养、寄生植物、食虫植物
退出
第二节 植物的营 养和土壤
实验一
18 植 物 的 营 养
• 真正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植 物营养的学者是荷兰医生 并炼金术士范•海尔特蒙 (1577—1644),他把 2.27kg重柳树枝条栽种在 90kg的土壤中,只浇水不 施肥,5年后枝条重 76.7kg,土壤减重60g。 因此他认为植物从水中获 得营养。
• 1804年,瑞士的德·索修 尔发现种子在蒸馏水中萌 发成苗后很快死亡,与种 子相比,灰分数量没有变 化。
• 灰分是指植物充分燃烧 后剩下的物质。如果把 植物的灰分加到蒸馏水 中,再加上硝酸盐植物 就可以生长。
证明了灰分元素和N都是必需元素
第二节 植物的营 养和土壤
18 植 物 的 营 养
• 1860年萨克斯和诺普相继发表了应用十 大化学元素的无机盐配制成营养液,
干物质5~90%
燃烧
挥发部分 灰分元素
有机物90% 无机物10%
小部分氮 大部分硫 全部的磷 全部的金属元素
植物体内化学元素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营养元素生理功能
退出
第二节 植物的营 养和土壤
18 植 物 的 营 养
(一)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
植物体内元素(70种以上): C H O N P K Ca Mg S Fe Cu Zn Mn B Mo Cl Na ………
植物体内化学元素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营养元素生理功能
退出
第二节 植物的营 养和土壤
18 植 物 的 营 养
(二)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
植物必需元素:维持植物正常生理活动必需的营养元素。 缺少----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缺乏----植物单一缺素症,无法替代, 补充后恢复或预防。 作用----直接效果
土壤的实验作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土壤的实验作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关于土壤的实验。
这个实验超级有意思,一定要认真听哦!实验的主题是:认识不同种类的土壤。
老师说,土壤有很多种类,就像我们每个人长得都不太一样。
有的土壤是黄黄的,有的是棕褐色的,还有的是黑乎乎的。
每种颜色的土壤里面都藏着不同的东西。
老师先让我们准备好实验用具。
我们需要几个透明的塑料袋,还要有勺子、小铲子、记号笔和放大镜。
最重要的是要有不同种类的土样。
我们可以在校园里的花园、操场、树林里采集。
实验开始啦!我们先把土样装进塑料袋里,写上土壤的来源地。
比如说这袋是从花坛里挖的,那袋是从树底下捡的。
然后我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每袋土里有什么。
哇,原来土壤里面藏着这么多有趣的东西!花坛里的土壤颜色比较暗,里面有腐烂的树叶、树枝。
树林里的土壤颜色更深,还夹杂着小石子。
操场上的土壤则是黄黄的,里面有沙子。
接下来老师教我们分辨土壤的质地。
我们用手捻一捻土壤,看它是松软的还是硬硬的。
有的土壤摸起来滑溜溜的,有的则很粗糙。
操场上的土壤很松散,挖起来超级容易。
树林里那袋土壤就比较紧实,捻不动了。
老师还让我们闻一闻不同的土壤。
哇,花坛里的土壤真香啊,像植物的味道。
树林土壤略有一股腐殖味,蛮奇特的。
操场上那袋土壤闻起来就没什么味道了。
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我学会了认识各种各样的土壤。
它们的颜色、质地、气味都不一样,每一袋土壤里面藏着大自然的奥秘。
以后我会更加珍惜土壤这个宝贵的资源,保护好大自然的环境。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土壤实验啦!大家都学会认识土壤了吗?下次我们可以做其他更有趣的实验,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吧!篇2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上周五我们在科学课上做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实验。
这个实验的名字叫"认识土壤"。
大家都知道土壤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对吧?没有土壤,植物的根就没有地方扎根,也就获取不到营养和水分了。
土壤地理学教案——第二章:土壤发生

第二章土壤发生第一节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一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土壤是独立自然体,与地球四大圈层相互作用。
19世纪末道库恰耶夫提出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
Π=∫(КОГР)ТΠ:土壤、К:气候、О:生物、Г:岩石、Р:地形、Т:时间。
本世纪40年代美国土壤学者詹尼(H.Jenny)提出与道库恰耶夫相似的函数关系式:s = ∫(cl,o,r,p,t…) s 土壤,cl气候,o,生物,r地形,p母质,t时间s = ∫(o, cl,r,p,t…) …代表尚未确定的其他因素。
s = ∫(r,cl,o, p,t…)s = ∫(p,cl,o,r, t…)s = ∫(t cl,o,r,p,…)s = ∫(…cl,o,r,p,t)格林认为气候最重要。
涅斯特鲁耶夫强调地形的作用。
威廉斯提出生物是主导因素,土壤的本质是肥力,肥力的发生、发展是生物的发生、发展、活动与演替的结果。
柯夫达提出土壤形成还受其它因素影响:例如:火山土肥力高;地震使土层混乱;地下水位升高造成沼泽化、盐碱化;新构造运动使地形上升,土壤侵蚀加剧;地形下降,土壤上沉积物积累。
二土壤与成土因素的关系(一) 土壤发育与母质关系: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母质中的一些性质如机械组成、坚实度、渗透性、矿物组成和化学特性等都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
母质中的磷、钾、钙、硫等元素也影响着土壤的肥力。
1 影响土壤质地:酸性岩母质含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抗风化力强的浅色矿物较多,多形成酸性的粗质土;基性岩母质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抗风化力弱的深色矿物较多,多形成土层较厚的粘质土壤。
发育在残积物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也较粗,石块多;坡积物上的土壤质地较细,夹有带棱角的石块;洪积物与淤积物上的土壤砂粘成层,黄土母质质地均一;南方在石灰岩、玄武岩上的土壤质地粘重。
2影响土壤化学元素成分: 从酸性岩到基性岩母质随含硅量减少,Fe、Mn、Mg、Ca含量增加。
土壤类型

三.成土过程
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原生矿物受 到强烈风化,以致硅酸盐类矿物强烈分解,产生了以 高岭石为主的次生粘土矿物和游离氧化物。在风化过 程中,盐基离子的淋失是富铁铝化作用的前提,富铁 土中盐基离子已被强烈淋失,使土壤盐基离子含量明 显降低,交换性阳离子组成中,交换性铝离子占了优 势。此外,不仅盐基离子淋失,硅酸也被迅速淋失, 从而使铁、铝的富集作用更为明显,当移动到一定深 度时即发生凝聚沉淀作用。
四.土壤性状
铁铝土土体构型为: Ah - Bms - BC - C 。铁铝土 因成土过程强烈,土壤矿物已遭受彻底风化分解,
故其土壤中原生矿物含量很少,土壤质地粘重,粘
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并含有大量的三水铝石和氧 化 铁 ; 铁 铝 土 一 般 呈 现 强 酸 性 反 应 , 土 壤 PH 值 在 4.5~5.0之间。
三.成土过程
均腐土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温暖多雨,植物生长繁茂, 每年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物较多,冬季严寒漫长,土壤冻结,微生 物分解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质主要以腐殖质的形态积累于土壤 中,形成较厚的、腐殖质含量由上向下逐渐减少的腐殖质层。 在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由于降水不足,降水只能 淋洗其易溶性的氯、硫、钠、钾等盐类,而钙镁等盐类只部分淋 失,部分仍残留于土壤中。因此,土壤胶体表面和土壤溶液多为 钙镁所饱和,土壤呈中性或碱性。土壤表层的部分钙离子,可与 植物残体分解所产生的碳酸结合,形成重碳酸钙向下移动,并以 碳酸钙的形式淀积于土层中、下部,形成钙积层,或者只具有钙 积现象。
(据美国农业部资料,1998)
图5-5 中国淋溶土剖面及其性状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据龚子同,1999)
五. 土壤分类
淋溶土纲分为冷凉淋溶土、干润淋溶土、常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物
空气:25%
物质颗粒45矿% 固体情况(50%) ―49%
壤土类 空气:25%
土壤
有机物:1%--5%
水:25%
你能建立壤土类土壤模型(扇形图)吗?
25%
壤
土
类
土
壤
的
组
成
模
25%
型
45% -49% 1% -5%
资料显示砂土类土壤或黏土类土壤的 模型如下:
砂土类土壤模型
黏土类土壤的模型
比较判断
矿物质颗粒(无机物)
说明: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有机物(腐殖 质)、水和空气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相互 影响、相互联系,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其中矿物质颗粒的大小是影响土壤结构的重 要因素
土壤颗粒的分类(按颗粒的大小)
砂粒
土壤 粉砂粒
读表
黏粒
让我来感受
实验1:用手指去感知砂粒和黏粒,你感 到这两种颗粒有什么明显的差异?
(1)对称比取相同质量的砂土、黏土、壤土各一份的目 的是
(2)砂三土类、土壤壤土在、水黏中土自由沉降的先因后为次构序成三类土壤 的砂粒、粉砂粒和黏粒的比原例因不是同。
砂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质地均匀 质地较粗 质地较细
保水性能最强 透水性能最强 通气性能最强
Hale Waihona Puke 2.壤土类土壤的组成 25%
实验现象:砂土类土壤不能搓成条, 黏土类土壤很快可搓成条,壤土类 土壤处于两者之间。
分析实验3可知,土壤的黏性与土壤成分 的有什么关系 ?
土壤中砂粒多,土壤中空隙较大,土壤 的黏性差。
土壤中粉粒、黏粒多,空隙小,土壤的 黏性强。
结论:土壤的黏性强弱决定于土壤中 三种土壤颗粒的比例大小
土壤的黏性强弱决定于土壤中三种土壤
空气<水
空气=水
空气>水
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砂土类土壤
水: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砂土类土壤 空气:砂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
小结
1、土壤颗粒按直径由小到大可分为( B )
A粉砂粒、砂粒、黏粒 B黏粒、粉砂粒、砂粒
C砂粒、粉砂粒、黏粒 D砂粒、黏粒、粉砂粒
2、与土壤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有关的
C比较干旱的粘土地
D河边湿润沙地
5、钱塘江底沉积河泥在土壤的分类中最有可能属
于 (B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
C壤土类
D三类都不是
6、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 C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以上三种都可以
7、土壤中一般都含有 砂粒 、 粉砂粒 和 黏粒
三种颗粒。根据它们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 为 砂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和 黏土类土壤 三种。
各类土壤的特点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 土壤质地较均匀。
思考
根据上述三种土壤的结构,你认为: 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强? 砂土类 哪种土壤透水性能最强? 砂土类 哪种土壤保水性能最差 ?砂土类 哪种土壤保水性能最强? 黏土类 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差? 黏土类
质地黏重,湿时黏, 不宜植物生长, 干时硬。保水、保肥 可能导致缺少 能力强,通气、透水 空气
性能差。
不太疏松,也不太 黏。通气、透水, 能保水、保肥,宜 于耕种。
适宜植物生长,
因它通气透水、 保水保肥
壤土类土壤各成分的含量(体积百分比)
物质颗粒:45矿%―49%
固体情况(50%)
(1)壤土类土壤 水:25%
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
东北黑土地
大豆种植
黑钙土
水稻种植 水 稻
红壤土
种植果木
沙漠
胡杨木
复习: 土壤里有什么
动物
生物 植物 细菌 微生物 真菌
土壤
放线菌
组成
水
液态
非生物 空气 有机物(腐殖质)
矿物质(无机盐)
气态 固态
一、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空气
土壤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成分)
水 腐殖质(有机物)
颗粒的比例大小。砂粒多,土壤间隙大,黏 性弱;黏粒多,土壤间隙小,黏性强。
土壤的黏性与三种土壤的性状的关系:
1、土壤的黏性强,保水、保肥能力强, 通气、透水能力弱,植物不宜生长。
2、土壤黏性弱,保水、保肥能力弱,通 气透水能力强。植物不宜生长。
3、 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性状是黏性适 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 壤。
砂粒的颗粒感比较强,黏粒有一种细 腻感。
1、土壤中的水和空气存在于土壤的空 隙中,你认为堆积在一起的砂粒、粉砂 粒、黏粒,它们之间哪种颗粒间隙大, 含空气和水最多?
想一想:是否土壤矿物质颗粒越大,土壤的 空隙越大,土壤中含空气就多,含水就少。
实验2土壤的渗水
器 材:取2只漏斗、锥 形瓶两只、烧杯、脱脂棉花、 砂粒、黏粒、水。
实验步骤:在漏斗口放一些 脱脂棉花,在漏斗A中放一 些砂粒,在漏斗B中放一些 黏粒。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 瓶上,往漏斗中倒半烧杯水。5分钟后观察两个漏斗中 各有多少水流到下面的小烧杯内。看哪个能渗出更多水 分。
脱
砂粒
脂 棉
棉花的作用:
花
防止颗粒物进入锥形瓶
黏粒
脱
脂 棉
现象:放砂粒的能渗
花
出更多水分
砂粒空隙大,通气、透水性能强,但保水性能差。 黏粒空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但保水性能强。
第2 课时
二、土壤的性状和植物的生长 实验3 土壤的黏性
实验器材:砂粒和黏粒足量、壤土类土壤 足量、定量水、烧杯、
实验步骤:①选取足量的壤土类土壤,按砂粒:壤土 类土壤=20:1的质量分数配制砂土类土壤;
②配制黏土类土壤,按黏粒:壤土类土壤=5:1的 质量分数配制黏土类土壤;
③取少量壤土类土壤和已配制好的两种土壤,加少 许水,用手搓条。
实验4 探究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控制实验条件:除土壤种类不同外,其他的实 验条件都应相同。
如:1)植株:同类、等大、长势旺。2)浇等量的水。 3)放在同一位置。4)接受阳光而不受雨淋等。
观察并记录: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
现象:___壤__土_类_____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 结论:___壤__土__类____土壤最适宜植物生长。
8、我们一般把砂粒含量多,黏粒少,颗粒较粗的土 壤称为 砂土类土壤 ,这类土壤通气性 强 ,保水 性 弱。
9、育才中学308班王红同学利用下图中三个装置探究土壤 保水性,a中砂粒体积是b中的一半,c中黏粒体积和b中砂 粒体积相同。在三个装置中分别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时间 内,若渗出的水如图所标(三只锥形瓶完全一样)。试回答:
砂粒
砂粒
黏粒
a
b
c
(1)若图上所标的渗出水量有一个是错的,那么最有可能错
的是(C )
A、a装置 B、b装置 C、c装置 D、三个装置都没有错
(2)根据: b装置中渗出的水比c装置渗出的水多 现象,可以验证砂粒的透水性比黏粒强。
实验
10、某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三类土壤颗 粒的组成,做了一下实验称取相同质量的砂土、黏 土、壤土各一份,分别放入大玻璃容器中,注满水 后,反复搅拌,使土壤中的颗粒自然悬浮在水中, 停止搅拌后,让颗粒自由沉降,直至上面的水变清。 请回答:
讨论:设想一下粉砂粒的渗水情况,说说 它的特性?
实验小结
矿物质颗粒
类
别
砂粒
粉砂粒
黏粒
堆放时 空隙
最大
次之
最小
保水性 (含水量)
最差
稍强
最好
通气性 (含空气)
最好
稍差
最差
二、土壤分类
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 和黏粒。根据它们所占的比例不同 可将土土壤分类:
砂土类土壤
分 类
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读表
主要因素是( A)
A土壤中三种颗粒比例 B黏粒、粉砂粒、砂粒 C砂粒、粉砂粒、黏粒 D砂粒、黏粒、粉砂粒
3、沙漠在三类土壤中应属于( A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都不是
4、甘蔗在水分充分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 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 D)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湿润的粘地
45%~49%
25% 1%~5%
50%
这是哪类土壤的组成?
砂土类土壤
空气比例显著 大于水的比例
黏土类土壤
水比例显著大 于空气的比例
1、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是__壤__土__类__
土壤,因为这种土壤_通__气_、__透__水__、_保__水__、_保. 肥
2、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能 力主要与_土__壤__中__三__种__土__壤__颗__粒__的__比_有例关。 3、一种土壤渗水性好,那么它的通气性 就___好_____,保水性就_____差__.通气性最好 的土壤是___砂__土__类__土___壤;透水性最好的土壤 是_______砂__土___类__土_;保壤水性最好的 __黏___土__类_.土___壤_..。
布置作业: 作业本A(第2节)
实验4 探究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植物生长实验
3
砂土类
只
土壤
花
盆
中
都
黏土类
浇
土壤
等
量
的
水
壤土类
一
土壤
次
通过前面对三类土壤的描述, 你认为这三类土壤的保水性、 通气性是怎样的?哪一类土壤 更适合植物生长?
壤土类土壤
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