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土壤s

合集下载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带标准答案)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带标准答案)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选:B.【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正确.故选:B.【点评】理解土壤结构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2008秋•高密市期中)对水稻的生长来说,土壤的功能不包括()A.提供有机物B.提供水分C.提供无机盐D.固定植株【分析】本题考查根的主要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植物营养运输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解答】解:我们知道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不是其惟一功能,此外还有①固着和支持作用: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②合成能力:根部能进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其中包括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类植物激素,如:龙根生、乙酸、细胞分裂素类.③贮藏功能:根的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④输导功能:输导功能是由根尖以上的部位来完成的.由根毛和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和叶的,而叶所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送到根,由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等.故选:A【点评】结合植物营养运输认识根的作用.5.下列与土地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地减少不影响农业,因为可进行无土栽培B.土地为人类生存提供食物和活动空间C.人口增加会增加土地的压力D.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解: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食物和活动空间.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可以增加土地的压力,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的加以开发利用,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故选:A【点评】考查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要理解记忆.6.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B.有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网上加热D.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解答】解:A、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此方法不可取;B、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此法不可取;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此方法正确;D、测质量要等冷却,不但可以保证实验变量唯一,还保证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的精度,也就是所有涉及物质质量测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测定质量的仪器都是在常温标定的.此法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的方法.7.(2015秋•徐州期末)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7﹣40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称为光合作用.【分析】37.(2分)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土只减少60克,你认为减少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有机物D.以上都不对【分析】海尔蒙特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 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据此解答.【解答】解:如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在实验中没有添加无机盐这一步骤,无法对比、证明也需要无机盐.而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故选:B【点评】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是生物上著名的实验,要注意理解和掌握.38.(2分)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A.二氧化碳B.氧气C.有机物D.能量【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小白鼠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小白鼠能存活.所以,“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9.(2分)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氨基酸【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淀粉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40.(2分)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颜色影响观察效果.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8.把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加热后,在载玻片上留下的结晶物质主要是()A.淀粉B.无机盐C.水D.脂肪【分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能生长;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答】解:A、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淀粉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淀粉,故A错误;B、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剩下不可燃的物质是无机盐,并留下的结晶物质,故B正确;C、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水属于无机物,加热后,蒸发散失,不会留下痕迹,故C错误;D、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脂肪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脂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9.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可见大片的红树林生长茂盛,但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A.土壤中空气太少 B.土壤中温度太高C.土壤溶液浓度太高D.土壤中水分太多【分析】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结合红树林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深圳福田属于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因此,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土壤中空气太少.故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熟知红树林生活环境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故选:D【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11.(2017秋•卢龙县期中)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过低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里氧气过少【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答】解: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2.(2016春•埇桥区期末)以单位面积计算,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多于后者D.无法比较【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解答】解:热带雨林中虽然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但是因为其高温多雨等条件,为微生物和其他分解者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所以分解作用要强得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少.而温带森林土壤冬季低温,微生物活动的相对较少,分解作用也就弱的多,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多,所以土壤中的养分也就多.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13.(2014•杭州模拟)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乘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所以用排除法选B.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14.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它适于生活的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三类土壤均可【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沙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故选:A【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15.(2006•湖州)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人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壤的作用,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根还能获得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2)、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题中的实验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不同,可知:土壤中存在着空隙,能吸水.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故答案为:(1)无机盐(2)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点评】第一题是基础题,比较简单,第二题的实验,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16.(2012秋•建阳市期末)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因为土壤中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解答】解: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故答案为:√.【点评】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17.(2013春•滨湖区校级期末)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形三种形态.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形态.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如一部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细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光学;电子;球状、杆状、螺旋状;叶绿体.【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运用.18.肥沃的土壤颗粒间的水中含有无机盐,从这种土壤中滤出的液体叫土壤溶液.【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首先明确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解答】解: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内部成分和土壤溶液的成分相同,用这种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故答案为:无机盐;土壤溶液【点评】植物的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可对比植物的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扦插、嫁接、压条来掌握.三.解答题(共3小题)19.“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活动步骤大致如下: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步骤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步骤3,记录向两个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1中,为什么要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2)在步骤2中,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为什么?(3)在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

3.2各种各样的土壤

3.2各种各样的土壤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 水分 空气和无机盐。 空气和无机盐。
分析土壤组成的模型
45%~49% ~
25%
50%
25%
1%~5% ~
砂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砂粒 土壤颗粒类型 粉砂粒 黏粒 砂土类土壤 土 壤 土壤结构类型 壤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透气、透水、保水) 土壤的性状
探究:不同土壤的透水性 探究:
探究方交流: 探究方交流:
材料:量筒、漏斗、棉花、 材料:量筒、漏斗、棉花、烧杯
砂土
黏土
壤土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渗水量 保水性 通气性 透水性
砂粒 黏粒
粉砂粒

较少 居中


居中

弱 居中

弱 居中
讨论: 设想一下粉砂粒的通气、 讨论 : 设想一下粉砂粒的通气 、 透水情 说说它的特性? 况,说说它的特性? 粉砂粒的透气、透水情况 粉砂粒的透气、透水情况——介于砂粒 介于砂粒 和黏粒之间
让我们来感受土壤颗粒
土壤颗粒的分类 名称 砂粒 粉砂粒 黏粒 直径/毫米 直径 毫米 2.0~0.02 ~ 0.02~0.002 ~ <0.002
砂粒、 粉砂粒、 砂粒 、 粉砂粒 、 黏粒分别堆积在 一起, 哪种颗粒之间的间隙大, 一起 , 哪种颗粒之间的间隙大 , 含空 气和水最多? 气和水最多?
土壤的分类 根据它们所占的比例不同, 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粘土 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种。
书上思考题
土壤的性状
土壤名称 性状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 砂土类土壤 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 黏土类土壤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 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 壤土类土壤 能保水、保肥。 能保水、保肥。 宜于耕种

八年级下册科学《各种各样的土壤》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科学《各种各样的土壤》教案、教学设计
3.家庭小实验:请同学们在家中尝试进行一个简单的土壤肥力实验,例如用不同的肥料对土壤进行施肥,观察土壤的变化,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土壤污染或土壤改良的案例,分析其原因、过程和解决方法,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探究性学习: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特点,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区,调查该地区的土壤类型、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撰写一篇小论文。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份土壤样品,让学生观察、描述土壤样品的特征。
2.各小组讨论土壤的类型、特点、分布规律,并记录讨论结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土壤知识。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一系列土壤样品,让学生判断其类型,并说明理由。
2.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土地资源的情感,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提高对土壤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4.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土壤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积极参与土壤保护与改良实践活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土壤已有一定的认识,日常生活中也有所接触,但大多停留在表面层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土壤的形成、分类、特性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知识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合作能力,但独立思考、创新实践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实践探究、合作交流,提升对土壤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需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助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土壤的实验作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土壤的实验作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土壤的实验作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关于土壤的实验。

这个实验超级有意思,一定要认真听哦!实验的主题是:认识不同种类的土壤。

老师说,土壤有很多种类,就像我们每个人长得都不太一样。

有的土壤是黄黄的,有的是棕褐色的,还有的是黑乎乎的。

每种颜色的土壤里面都藏着不同的东西。

老师先让我们准备好实验用具。

我们需要几个透明的塑料袋,还要有勺子、小铲子、记号笔和放大镜。

最重要的是要有不同种类的土样。

我们可以在校园里的花园、操场、树林里采集。

实验开始啦!我们先把土样装进塑料袋里,写上土壤的来源地。

比如说这袋是从花坛里挖的,那袋是从树底下捡的。

然后我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每袋土里有什么。

哇,原来土壤里面藏着这么多有趣的东西!花坛里的土壤颜色比较暗,里面有腐烂的树叶、树枝。

树林里的土壤颜色更深,还夹杂着小石子。

操场上的土壤则是黄黄的,里面有沙子。

接下来老师教我们分辨土壤的质地。

我们用手捻一捻土壤,看它是松软的还是硬硬的。

有的土壤摸起来滑溜溜的,有的则很粗糙。

操场上的土壤很松散,挖起来超级容易。

树林里那袋土壤就比较紧实,捻不动了。

老师还让我们闻一闻不同的土壤。

哇,花坛里的土壤真香啊,像植物的味道。

树林土壤略有一股腐殖味,蛮奇特的。

操场上那袋土壤闻起来就没什么味道了。

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我学会了认识各种各样的土壤。

它们的颜色、质地、气味都不一样,每一袋土壤里面藏着大自然的奥秘。

以后我会更加珍惜土壤这个宝贵的资源,保护好大自然的环境。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土壤实验啦!大家都学会认识土壤了吗?下次我们可以做其他更有趣的实验,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吧!篇2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上周五我们在科学课上做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实验。

这个实验的名字叫"认识土壤"。

大家都知道土壤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对吧?没有土壤,植物的根就没有地方扎根,也就获取不到营养和水分了。

各种各样的土壤2浙江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2浙江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2浙江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节一、课标要求1、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特征。

2、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主要性状。

3、了解壤土类土壤各种成分的比例。

4、说出壤土类土壤最适于植物生长的主要理由。

二、教学设计的思路土壤的三种类型(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在生活中能观察到,但这往往是学生所忽略的。

植物的生长跟土壤的类型密切相关。

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学会种植植物,爱种去种,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更爱护大自然还给社会多添了几分”绿”。

本节课内容教学的设计依据《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并非常重视sts教育思想,完成”生活--科学--生活”的全过程。

重视学生体验,达到”乐学”的目的。

全班分为7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从2010年4月底到5月底每组用三类土壤分别种植同种植物。

她们需要亲自挖土、陪土、每天浇等量的水、记录植物生长情况等。

课堂上一起做实验验证三种土壤的性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一起分享学习的收获。

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师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中获得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四、教学流程图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从2010年3月份初开始在三种土壤中种植3盆盆栽,每天拍照和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找出跟预期的一些不同生长结果的原因,分析,反复试验等。

我最终选中花叶常春藤的品种给学生去种植,买好小花盆等器材。

把学生分成7个小组,分组6人,师生一起选出每组负责人。

2、学生准备:老师引导学生去校园寻找黏粒、粉砂粒、砂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利用砂粒、粉砂粒、黏粒配成三种土壤然后把植物载入其中,接着每天浇等量的水、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情况等。

同是以这些小组为单位,由负责人安排好组内的资料收集、信息处理、ppt制作、汇报发言等。

4.1-2土壤地成分、各种各样地土壤(带问题详解)

4.1-2土壤地成分、各种各样地土壤(带问题详解)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选:B.【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正确.故选:B.【点评】理解土壤结构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2008秋•高密市期中)对水稻的生长来说,土壤的功能不包括()A.提供有机物B.提供水分C.提供无机盐D.固定植株【分析】本题考查根的主要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植物营养运输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解答】解:我们知道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不是其惟一功能,此外还有①固着和支持作用: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②合成能力:根部能进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其中包括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类植物激素,如:龙根生、乙酸、细胞分裂素类.③贮藏功能:根的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④输导功能:输导功能是由根尖以上的部位来完成的.由根毛和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和叶的,而叶所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送到根,由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等.故选:A【点评】结合植物营养运输认识根的作用.5.下列与土地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地减少不影响农业,因为可进行无土栽培B.土地为人类生存提供食物和活动空间C.人口增加会增加土地的压力D.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解: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食物和活动空间.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可以增加土地的压力,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的加以开发利用,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故选:A【点评】考查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要理解记忆.6.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B.有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网上加热D.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解答】解:A、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此方法不可取;B、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此法不可取;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此方法正确;D、测质量要等冷却,不但可以保证实验变量唯一,还保证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的精度,也就是所有涉及物质质量测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测定质量的仪器都是在常温标定的.此法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的方法.7.(2015秋•徐州期末)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7﹣40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称为光合作用.【分析】37.(2分)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土只减少60克,你认为减少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有机物D.以上都不对【分析】海尔蒙特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 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据此解答.【解答】解:如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在实验中没有添加无机盐这一步骤,无法对比、证明也需要无机盐.而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故选:B【点评】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是生物上著名的实验,要注意理解和掌握.38.(2分)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A.二氧化碳B.氧气C.有机物D.能量【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小白鼠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小白鼠能存活.所以,“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9.(2分)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氨基酸【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淀粉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40.(2分)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颜色影响观察效果.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8.把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加热后,在载玻片上留下的结晶物质主要是()A.淀粉B.无机盐C.水D.脂肪【分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能生长;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答】解:A、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淀粉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淀粉,故A错误;B、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剩下不可燃的物质是无机盐,并留下的结晶物质,故B正确;C、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水属于无机物,加热后,蒸发散失,不会留下痕迹,故C错误;D、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脂肪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脂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9.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可见大片的红树林生长茂盛,但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A.土壤中空气太少 B.土壤中温度太高C.土壤溶液浓度太高D.土壤中水分太多【分析】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结合红树林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深圳福田属于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因此,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土壤中空气太少.故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熟知红树林生活环境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故选:D【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11.(2017秋•卢龙县期中)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过低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里氧气过少【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答】解: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2.(2016春•埇桥区期末)以单位面积计算,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多于后者D.无法比较【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解答】解:热带雨林中虽然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但是因为其高温多雨等条件,为微生物和其他分解者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所以分解作用要强得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少.而温带森林土壤冬季低温,微生物活动的相对较少,分解作用也就弱的多,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多,所以土壤中的养分也就多.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13.(2014•杭州模拟)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乘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所以用排除法选B.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14.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它适于生活的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三类土壤均可【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沙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故选:A【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15.(2006•湖州)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人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壤的作用,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根还能获得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2)、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题中的实验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不同,可知:土壤中存在着空隙,能吸水.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故答案为:(1)无机盐(2)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点评】第一题是基础题,比较简单,第二题的实验,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16.(2012秋•建阳市期末)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因为土壤中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解答】解: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故答案为:√.【点评】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17.(2013春•滨湖区校级期末)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形三种形态.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形态.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如一部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细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光学;电子;球状、杆状、螺旋状;叶绿体.【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运用.18.肥沃的土壤颗粒间的水中含有无机盐,从这种土壤中滤出的液体叫土壤溶液.【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首先明确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解答】解: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内部成分和土壤溶液的成分相同,用这种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故答案为:无机盐;土壤溶液【点评】植物的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可对比植物的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扦插、嫁接、压条来掌握.三.解答题(共3小题)19.“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活动步骤大致如下: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步骤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步骤3,记录向两个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1中,为什么要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2)在步骤2中,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为什么?(3)在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

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

江西土壤主要有以下几种,你对照着看下属于什么样的:1、红壤江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带性土壤,为全省最重要的土壤资源。

总面积13966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6%。

2、黄壤面积约2500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主要分布于中山山地中上部海拔700米至1200米之间。

3、山地黄棕壤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米至1400米以上的山地。

现有植被一般为常绿与落叶混交林,生长茂密,覆盖度大。

4、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于海拔1400米至1700米高山的顶部,面积很小。

5、紫色土在紫色砂页岩风化物上发育的一类岩性土。

面积约83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3.3%。

主要分布在赣州、抚州和上饶地区的丘陵地带,其他丘陵区也有小面积零星分布。

6、潮土成土母质为河湖沉积物。

主要分布在鄱阳湖沿岸、长江和该省五大河流的河谷平原。

7、石灰土在石灰岩母质上发育的一类岩性土。

零星见于彭泽、德安、宜春、万载、分寅、萍乡、新余、瑞金、会昌、南康、全南、龙南、崇义等县市的石灰岩山地丘陵区。

8、水稻土由各类自然土壤水耕熟化而成。

为全省主要的耕作土壤。

广泛分布于省内山地丘陵谷地及河湖平原阶地,面积约3000万亩左右,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

根据水型特征,水稻土又可分为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等三个亚类我国江南地区的红壤我国的红壤(包括黄壤)地区北起长江,南到南海诸岛;东起东南沿海和台湾诸岛,西到云贵高原及横断山脉的东南缘。

包括了十二个省区,总面积约为一百一十七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二。

红壤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种性广,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糖的重要生产基地,而且盛产橡胶、棕榈、荔枝、龙眼、柑桔和茶、桑、竹、麻等经济物,还适宜发展林业和牧业。

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红壤地区。

人们称赞广阔的红壤地带,是我国得天独厚的宝地。

红壤是发育在热带、亚热带的红色酸性土壤的总称。

在这个地区内,由于热量、水分和植被状况的不同,红壤又有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红黄壤等类别。

《各种各样的土壤导学案》

《各种各样的土壤导学案》

《各种各样的土壤》导学案
导学目标:
1.了解土壤的定义和组成
2.掌握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和分布
3.认识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导学内容:
一、土壤的定义和组成
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上由岩石和有机物质经过风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的一层薄薄的表面物质,是植物发展的重要基础。

2.土壤的组成主要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等成分。

二、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和分布
1.砂土:颗粒较大,通透性好,透水性强,但保水能力差,容易干旱。

2.壤土:颗粒大小适中,通透性和保水能力均衡,适合大部分作物发展。

3.粘土:颗粒细小,保水性能强,但通透性差,易积水。

4.沙壤土:砂土和壤土的混合,具有砂土的通透性和壤土的保水性。

三、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1.土壤是生物生存的基础,提供了植物发展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2.土壤是水源的过滤器,可以净化水质,珍爱环境。

3.土壤是碳的储存库,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导学活动:
1.观察不同类型土壤的样本,用手感受其质地和湿润水平。

2.分组讨论各种类型土壤的特点和适用作物,展示给全班同砚。

3.实地考察周围环境中的土壤类型和分布,记录下来并做简要报告。

导学作业:
1.总结各种类型土壤的特点和分布,写一篇1000字摆布的文章。

2.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植物,调查其适宜发展的土壤类型,并写出养护方法。

拓展阅读:
1.《土壤学导论》
2.《土壤与环境》
3.《土壤生态学》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同砚们对土壤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爱护土壤,珍爱环境,共同建设美丽故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小,于是水和空气也就少。

、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矿物质占固体部分的95%),所以矿物质的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做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粒。

土壤颗粒的分类
名称直径/毫米
砂粒 2.0-0.02
粉砂粒0.02-0.002
黏粒<0.002
【思考】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在一起,哪种颗粒之间的空隙大?含水和空气最多?
、选取“生长旺盛”、“能照到阳光”是希望植物能在最适宜的土壤中继续旺盛生长。

便于让3株植物在以后的生长中生长状况出现明显的差异,保证实验的成功。

结论:在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

土壤的性状
土壤名称性状
砂土类土壤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

有机质分
解快,易流失。

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

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
透水性能差。

壤土类土壤不太疏松,也不太黏。

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