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建设与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
苏州市第三产业结构变动分析及发展对策

29.7
20.6
21.0
65.7
66.6
27.1
51.3
31.2
10.6
19.0
24.8
29.2
2004 13.6 58.8 27.6
%
2005 11.0 58.9 30.1
注: 数据来源: 见《苏州市统计年鉴 2006》。
收稿日期: 2008- 06- 20 作者简介: 孙淮中( 1985- ) , 男, 江苏淮安人, 硕士, 研究方向: 长三角经济发展研究。
行业运输邮电业商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事业教育文广业科研技术服务业政府团体19971436310723510076845910041107531998135630852443175774751026097719199912193293242316707458979094680200011563501272095933445962092689200110713553299081100942793608463920021001366428908010663958930746062003106133653312961120409873081714就业比重表3苏州市三产各行业占整个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表表42003苏州市三产各行业优势指数表行业运输邮电业商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事业教育文广业科研技术服务业政府团体081137067215088097064034073130096340447097071064093082109074063124173150156097189105098113228114101087068104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增长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注
行业
运输邮电业 商饮业 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业 社会服务业 卫生体育事业 教育文广业 科研技术服务业 政府团体
苏建价2016 154号文

苏建价2016 154号文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
然而,与此同时,也存在许多潜在问题,包括房价过高、房地产投机等,这使得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苏建价2016 154号文被提出。
苏建价2016 154号文是苏州市政府为解决当地房地产市场问题而发布的一项政策文件。
这个文件把稳定房地产市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该文件要求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为了防止房地产市场出现过热现象,对房地产企业的开发建设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审批,加强对房地产项目的审查和评估。
对于违规行为,苏州市政府将采取严厉的措施进行惩治,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健康与稳定。
其次,该文件鼓励房地产企业加大对住房供应的投入。
根据市场需求,加大住房开发建设的力度,确保房屋供应量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同时,鼓励企业开发租赁住房,以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此外,该文件提出了调整土地出让价格的措施。
土地资源是房地产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地出让价格的合理调整将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苏州市政府将合理确定土地出让价格,确保土地流转的公平公正,并增加对土地供应的透明度,减少投机行为的发生。
另外,苏建价2016 154号文还要求加强对房地产市场信息的披露和发布。
通过建立完善的房地产信息公示平台,向公众公开房地产市场的相关信息,包括房价、房地产企业的资质等。
这将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市场价格趋势,从而更好地作出购房决策。
此外,苏建价2016 154号文还提出了建立健全的住房保障体系的要求。
通过建立公租房和廉租房项目,并优先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住房权益。
这一举措将有助于疏解城市人口压力,促进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苏建价2016 154号文是苏州市政府为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
苏州房地产资金监管政策

苏州房地产资金监管政策一、引言苏州作为中国发展最为迅猛的城市之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避免房地产市场出现过热和金融风险,苏州采取了一系列的资金监管政策。
本文将对苏州房地产资金监管政策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背景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风险。
过度投资、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可能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崩盘,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为了避免这些风险的发生,苏州制定了房地产资金监管政策。
三、苏州房地产资金监管政策的主要内容1. 资金来源监管为了防止房地产开发商过度依赖银行贷款,苏州引入了多元化的资金来源监管措施。
除了银行贷款外,开发商还需要通过自筹资金、债券发行等方式来融资。
这样可以降低金融风险,提高市场的稳定性。
2. 资金用途监管苏州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用途进行了严格监管。
开发商必须按照规定将资金用于购地、建设和销售等环节,不得将资金挪作他用。
监管部门将加强对开发商的资金流向的监测,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3. 资金流动监管为了防止房地产市场的资金过度流动,苏州制定了资金流动监管政策。
开发商在销售房产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比例将销售款项存入指定的监管账户,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解冻。
这样可以确保开发商不会将销售款项用于其他投资,保障购房者的利益。
4. 资金监管措施的效果苏州的房地产资金监管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性得到了有效控制,市场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其次,开发商的融资渠道得到了拓宽,不再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再次,购房者的权益得到了保护,不再出现开发商挪用销售款项的情况。
四、总结苏州房地产资金监管政策的实施,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资金来源监管、资金用途监管、资金流动监管等措施,有效防范了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保护了购房者的利益。
然而,监管政策的有效性还需要长期的实践来验证,监管部门也应不断完善政策,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2022年上半年度苏州市建筑市场综合检查情况的通报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2022年上半年度苏州市建筑市场综合检查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布日期】2022.06.30•【字号】苏住建建〔2022〕30号•【施行日期】2022.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2022年上半年度苏州市建筑市场综合检查情况的通报各市、区住建局(委),苏州工业园区规建委,张家港保税区规建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上半年度苏州市建筑市场综合检查暨实名制工作检查的通知》(苏建函建〔2022〕194号),2022年6月6日至10日及6月13日至14日,市住建局组织开展了2022年上半年度苏州市建筑市场综合检查和今年第一轮装饰工程综合检查工作。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实名制工作检查通报另发):一、总体情况本次建筑市场检查采用各市、区抽选专家组成检查组交叉互检的方式进行,全市共随机抽查工程造价500万元以上、主体在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以及具有工作面的装饰工程项目共计303个(房建224个,市政36个、装饰43个),涉及施工企业284家、监理企业120家。
检查中,共开具督促整改通知书25份,相关隐患问题已由属地住建部门督促企业整改闭环。
从检查总体情况看,受检项目参建各方市场行为较为规范,基本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履行,施工和监理企业重视内部管理,工程质量受控,安全生产相关措施基本落实,施工现场管理基本到位。
此次检查共有21个项目(房建20个,装饰1个)超过95分,经复查,有7个项目分数调整,其中3个项目降到了95分以下。
今后请各检查专家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按照打分尺度标准,客观公正地对项目进行评分。
此次检查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各级资质企业的平均分,以及监理企业的平均分如下:二、主要问题(一)建设行为方面部分项目的项目经理或管理人员每月考勤时间不足,少数项目还有照片考勤、代人考勤等情况;部分项目经理未到岗履职;台账中仍有代签字现象;部分管理人员履职情况不佳,尤其是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日志内容不熟悉;个别项目的安全日志流于形式,全篇无安全隐患和问题,不符合现场实际情况;部分企业管理制度缺失或未建立,个别项目未能做好图牌管理,尤其缺少“建筑节能”牌。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苏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集中开展房地产中介市场专项治理的通知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苏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集中开展房地产中介市场专项治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日期】2013.09.09•【字号】苏住建房[2013]5号•【施行日期】2013.09.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苏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集中开展房地产中介市场专项治理的通知(苏住建房〔2013〕5号)各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苏州工业园区国土房产局,工商各直属局、分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17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工商总局关于集中开展房地产中介市场专项治理的通知》(建房〔2013〕94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商局关于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工商总局关于集中开展房地产中介市场专项治理的通知)的通知》(建房〔2013〕94号)和《苏州市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苏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13号)等房地产经纪管理政策法规,按照国家和省住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开展2013年全市房地产中介市场专项治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安排2013年全市房地产中介市场专项治理工作从2013年9月开始至2013年10月底结束。
二、专项治理重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严肃查处房地产中介机构和经纪人员的以下违法违规行为:(一)发布虚假房源信息,造谣、传谣以及炒作不实信息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二)诱导、教唆、协助购房人通过伪造证明材料等方式,骗取购房资格、骗提或骗贷住房公积金、规避限贷的行为;(三)采取内部认购或雇人排队制造销售旺盛的虚假氛围以及通过炒卖房号非法牟利的行为;(四)协助当事人签订“阴阳合同”规避交易税费的行为;(五)违反《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定,擅自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为不符合安全、防灾标准的房屋提供租赁经纪服务以及低价收进高价租出赚取差价的行为;(六)侵占、挪用房地产交易资金的行为;(七)未履行书面告知义务,强制提供代办贷款、担保服务并额外收取费用的行为;(八)泄露、出售或不当使用委托人的个人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动;(九)未取得营业执照或未在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擅自从事房地产经纪服务的行为;(十)借用冒用房地产经纪人员名义签署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以及租借房地产经纪人员资格或注册证书的行为。
2023房地产报告苏州

2023房地产报告苏州前言苏州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分析苏州市2023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帮助投资者和购房者了解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1. 市场概况1.1 经济背景苏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地处长江三角洲之滨,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近年来,苏州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本的流入。
这些因素都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1.2 房地产市场概述2022年,苏州市房地产市场整体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市场活动有所减少,但房价持续上涨的趋势依然明显。
2023年,预计房地产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2. 市场分析2.1 供给方面苏州市的房地产供应主要来自于商品房开发项目。
根据市场调研和分析,2023年预计新增住宅供应将保持稳定增长。
政府将继续推动新的土地供应,鼓励开发商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2.2 需求方面苏州市的房地产需求主要来自于购房者和投资者。
购房者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改善型住房和改善生活环境上。
而投资者则看中苏州市丰厚的房产投资回报。
2023年预计购房者和投资者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2.3 房价走势根据市场分析和预测,苏州市的房价走势将继续上涨。
尽管政府会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来稳定市场,但市场供不应求的格局依然存在。
购房者和投资者在购买房屋时需要注意市场价格和自身财务状况。
3. 政策环境3.1 土地供应政策苏州市政府将继续推动土地供应政策,增加土地出让的数量和质量。
政府将积极引导开发商开发中小型住宅项目,增加供应,稳定市场。
3.2 房地产调控政策针对房地产市场的高热度和房价上涨的情况,苏州市政府将继续加强调控政策。
政府将严格控制投机性购房行为,加大对房地产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的平稳运行。
4. 风险与挑战虽然苏州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看好,但仍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需要注意。
首先,政策风险。
2015年最新苏州房地产市场发展规划分析(含工业、商业、写字楼、园区等)

案例分析:苏州意大利工业园(1/3)
开发商 交付时间 总用地面积(亩) 一期用地面积 (平方米) 一期建构筑物占地面 积(平方米) 一期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一期计容建筑面积 (平方米)
项目基地 本案
苏州意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 500 99,650
42,065
66,753 93,961 0.94 42% 25% 220 390 3% 8%
市场表现
影响因素 入住率 租金(元/平方 米/月) 临近公路 非临近公路 表现数据 27% 22-23 18 2 苏州达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受制于苏州高新区整体厂房市场相对低迷及本案自身建筑设 计等原因,本项目入市一年后,入住率为27%; • 受制于厂房内部设施,本项目目前入驻企业主要为轻型制造 业及加工组装业;
沪宁东西发展轴 沿 太 湖 发 展 带
沿长江 发展带
税物流园区、出口
加工区
细化工、电力能源、高档
造纸 • 休闲旅游产业,商务会议、
沿太湖 发展带
• 目前苏州围绕上海及太湖。以“两轴三带”的空间布局对 其产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 • 本案所在的沪宁东西发展轴形成了高新技术制造业、现生
• 太湖沿岸区域
科技研发、创意设计、文 化休闲 •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精 密机械、航天航空、汽车 零部件
腾飞新苏工业坊
苏春工业坊
12.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创投工业坊
13.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工业坊 14.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工业坊二期 合计 *数据来源:高力国际
20,000
45,536 33,461 2,077,150
唯亭创投工业坊
工业园区工业厂房客户分析
• 工业园区工业厂房客户中内资企业客户数量占比达到35%,远 高于其他两大主要供应区域; • 与其他区域相同,工业园区工业厂房客户租赁面积占比最高的为 4500-8000平方米,同时8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租户占比亦高 于其他区域,达到8%; • 在区域产业结构支撑下,电子信息与精密机械均为工业厂房各主 要供应区占比最高的两个行业,但工业园区两行业合计占比达到 59%,高于其他两大供应区域。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摘要:本文主要苏州市改革开放以来三大产业的结构变化,分析其中的权重构成情况,得出其各自内部不合理的情况并对不合理的内容进行评析。
而后在这样的基础上,对苏州市以后产业布局结构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产业结构苏州市意见1.苏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产业结构总体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主要表现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据2010年苏州统计年鉴,自1978- 2010年三大产业占苏州GDP比重数据进行分析,苏州第一产业呈接近零增长趋势;第二产业处于高水平的稳定发展的状态;第三产业远低于第二产业的上升趋势。
2010 年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0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可比上年增长13%,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7:57.8:40.5其中完成工业总产值2.8万亿元,增长20.2%,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5万亿元,增长22.3%, 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101亿元,增长29%,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6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5%。
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740.8亿美元,其中出口1531.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5.33亿美元。
三大产业比重不合理从表1.1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240多倍,经济实力取得了飞跃式的进展。
三大产业比重很明显的从“二一三”发展到“二三一”。
第一产业2004年以来,比重趋于稳定,由于农业的基础地位,我们必须把农业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上,否则整个经济体系会处于瘫痪。
第二产业近些年有所下降,但依然持续高位,第三产业比重,根据最新的数据,2010年将突破40%,但依然低于64%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_5%的平均水平,与苏州经济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第二产业的比重太大,第三产业处于相对的弱势,函待转型。
第二产业内部比重不合理从表1.2中可以得出,第二产业内部,主要分析工业内部的构成状况,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的比重达到了将近60 07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LIFE BETWEEN BUILDINGSUsing Public Space by Jan Gehl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Inc 1987,交往与空间,(丹麦)杨•盖尔著 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2年9月第一版4、第8学期第1718周:定稿;装订论文,准备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系主任签字:
年月日
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1.1城市建设基本面研究。包括:①城市基本概况(区位分析——位置分析、面积分析、人口分析(分户籍人口、常驻人口、流动人口);交通分析——对内交通分析、对外交通分析;配套分析——商业配套分析、教育配套分析、医疗配套分析等);②城市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分析——GDP、人均GDP;产业分析等);③城市资金实力(年末储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地方财政支出;实际利用外资情况);④居民生活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可支配收入);⑤城市建设与城镇化水平与进程。
苏州科技学院
毕业论文任务书
论文题目苏州城市建设与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工程管理
学生姓名陶欣尧学号1020408120
起迄日期2014年3月17日~2014年6月20日
指导教师周云职称教授
职称
填写日期:2014年2月20日
1.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2013年苏州市城市与房地产市场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所在城市建设及房地产市场进行研究,并以满足房地产行业和企业对房地产市场研究的需求为目的,分析其特征、特性,判断其发展阶段、趋势,分析投资机会。
3.主要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刘洪玉.郑思齐编著.《城市与房地产经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2013苏州统计年鉴》,《2013江苏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年鉴》
[3]苏州“十二五”规划、苏州城市规划、苏州城市交通规划等
[4] 2013房地产政策制度汇编
[5] 同济大学 吴志强等编著,《城市规划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2房地产市场研究。包括:①房地产市场分析(商品房市场分析——房地产投资额、供应量分析、成交量分析、价格分析);②土地市场分析(出让方式分析、供应量分析、成交量分析、土地性质分析、区域分布分析、土地属性分析、土地价格分析);③住宅市场分析(供应量分析、成交量分析、成交价格分析、产品分析、客户需求分析);④办公楼市场分析(供应量分析、成交量分析、成交价格分析、产品分析、客户需求分析);⑤商业市场分析(供应量分析、成交量分析、成交价格分析、分布区域分析、产品分析、客户需求分析)。
广泛阅读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完成本课题。
1)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内容完整;概念清楚、语句通顺、层次清晰。
2)撰写格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3)论文字数不少于10000字;相关内容的英译汉不少于5000字(words)。
4)论文要求计算机打印,并按学校规定的统一格式装订成册。
[8]与课题主题相关的其他专业著作,
[9] 相关专业杂志,如:《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中国房地产》、《中外房地产导报》等
4.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安排(包括序号、起迄日期、工作内容)
1、第8学期第5~8周:前期研究,并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第8学期第9周:开题答辩;
3、第8学期第10~16周:完成论文提纲及初稿、二稿;
1.3房地产政策分析。包括:①全国性政策分析;②地方性政策分析。
1.4房地产竞争企业分析。包括:①开发企业构成(本地重点企业、全国性开发企业);②重点企业分析(发展历程、项目情况、发展战略);③房地产经营企业构成(尤其是本地大中型企业、全国性企业)。
1.5结论
2.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内容要求,撰写格式要求,图表要求,字数要求,结构要求,译文要求,计算机打印要求,文献查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