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乙烯概况

合集下载

未来5年中国聚乙烯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未来5年中国聚乙烯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中国聚乙烯行业发展总体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聚乙烯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未来5年,中国聚乙烯行业发展将不断加速,发展的主要趋势有:
1.较高的市场需求增长。

中国聚乙烯行业将有望迎来新的高潮,市场
需求将持续增长,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应用企业会重新活跃起来。

2.行业结构调整将加速。

近几年由于聚乙烯行业的需求发展出现瓶颈,因此行业结构调整加速,新兴企业会更加关注质量、服务、创新等方面。

3.科技进步会加快聚乙烯行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
是在新型聚合物材料领域,新的产品开发将加快聚乙烯行业的发展,改善
行业结构,创造更多的商机。

4.环保意识增强会推动聚乙烯行业发展。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聚乙烯产品的环保性能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要坚持环保、节能减
排的原则,提高技术水平,把环保技术的运用融入聚乙烯行业发展中。

二、聚乙烯行业重点发展方向
1.重视新兴市场。

随着市场结构的重塑,新兴市场的发展将是聚乙烯
行业的重中之重。

我国乙烯生产现状

我国乙烯生产现状

国内乙烯生产六大关键设备待攻关
第二大设备:气体压缩机组
大型乙烯装置中的气体压缩机较多,最重要的要 属乙烯“三机”,即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 乙烯压缩机(或三元制冷压缩机)。它们是乙烯裂 解装置的“心脏”设备,技术要求复杂,价格昂贵, 三机总费用在2亿元以上。目前,国内已经有了研 制80万~100万吨/年大型乙烯三机的技术基础, 但由于压缩机的大型化,还需要在热动力学的真实 气体状态方程及物性参数计算、软件程序开发自动 控制系统等研发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
我国乙烯生产装备现状
按照“工艺技术国内外并重、装备以国产化为主”的思路, 乙烯装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不少装备质量达到了世界 先进水平。通过自主创新和合作开发,中石化已具备了采用自 主技术建设百万吨级乙烯装置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乙烯工业 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成功开发出大型乙烯裂解炉、聚丙烯、 丙烯腈、重质原料催化热裂解、SBS弹性体等成套技术,部分 专用设备实现了国产化。百万吨级乙烯裂解气体压缩机技术等 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剂”基本立足国内,达到或接 近世界先进水平。大型乙烯工程建设由成套引进,转为仅引进 工艺包和部分关键设备;由国外总承包转为国内自行设计、采 购和组织建设,很多技术还出口到国外。
谢谢欣赏!
国内乙烯生产六大关键设备待攻关
第四大设备:聚合反应器
聚乙烯和聚丙烯装置的关键设备是聚合反应器,根据生产工艺 不同其结构也不同,基本上有釜式带搅拌反应器、塔式反应器和 管式反应器三种。王廷俊介绍,由于反应器和生产工艺密切相关, 在国际上这类反应器大部分是专利设备。目前国内还不能设计塔 式气相反应器,但国外设计、国内制造的25万吨级的聚乙烯气相 反应器已经应用在上海和南京70万吨/年乙烯改造项目中。

全球乙烯产能、消费量、开工率、需求应用领域及中国乙烯供需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乙烯产能、消费量、开工率、需求应用领域及中国乙烯供需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乙烯产能、消费量、开工率、需求应用领域及中国乙烯供需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伴随2018-2019年全球乙烯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周期,乙烯行业盈利能力自2016-2017年景气高位有所下降。

由于主要新增产能投放集中在中国等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石脑油路线乙烯面临盈利下降压力最大。

2020年初由于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全球石脑油路线的乙烯价差同比均有所扩大。

其中,我国石脑油路线烯烃裂解价差从2016-2017年3500元/吨一度下降至2019年底1500元/吨附近,在2020年初低油价拉低成本的推动下,重回2500元/吨附近。

全球乙烯处于扩张周期,亚太地区供需缺口减小,北美抢占中东出口份额。

当前全球乙烯行业仍处于产能扩张周期,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预计全球2025年乙烯产能较2019年增加约5000万吨,行业复合增速4.0%,其中2019-2021年是产能投放较高时期,全球乙烯产能利用率将预计从2018-2019年90%附近水平,逐步下移到2022年83%附近。

伴随我国民营炼厂恒力石化、浙江石化以及后续国营炼厂中科炼化、广东石化等项目投产,我国是全球乙烯主要扩产区域,2019-2020年分别占全球乙烯新增产能的90%、61%,推动亚太地区乙烯进口缺口将有所收窄。

此外北美低成本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投产,未来2-3年内预计会抢占部分中东乙烯市场份额。

在乙烯行业2025年较2019年新增产能中,50%来自亚太地区,其中35%来自中国(约1760万吨),其他增量贡献包括中东和非洲、北美洲、欧洲、南美洲分别占比20%、15%、13%、2%,届时亚太地区乙烯产能占比将从2019年37%提升至40%。

全球乙烯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其中约64%用于聚乙烯,环氧乙烷、二氯乙烷、苯乙烯分别占比15%、10%、6%,其他占比约5%,终端广泛应用在包装材料、汽车材料、结构材料等领域。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乙烯工业呈跨越式发展趋势分析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乙烯工业呈跨越式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乙烯工业呈跨越式发展趋势分析我国乙烯工业进展开头留意规模效益,大型化已成为进展主流,新建装置规模一般在80万~100万吨/年我国乙烯工业经过近50年的进展,生产技术、装置规模和单炉装置产能都有很大进展,从近年产能的急剧增长趋势,可明显看出我国乙烯工业近年来呈跨越式进展趋势;但目前乙烯工业布局分散、原料供应紧急等问题也应引起关注。

世界产能集中四大产区据统计,2022年世界乙烯总产能为1.195亿吨/年,同比增长2.8%。

欧洲和北美的乙烯产能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而亚洲、中东及拉丁美洲所占比例渐渐上升。

目前北美、亚洲和西欧成为世界三大乙烯产区,占世界乙烯产能的比例分别为29.2%、28.9%和20.1%,中东是世界第四大乙烯工业产区,占世界乙烯产能的10%。

自20世纪90年月中期以来,世界乙烯装置规模快速向大型化进展。

目前全球以石脑油为原料的裂解装置规模已达110万吨/年,以乙烷为原料的已达135万吨/年,中东正在规划建设以乙烷为原料的超过150万吨/年的乙烯装置,一些公司在讨论建设180万吨/年装置的可能性。

随着世界新建大型装置的投产和对原有装置的脱瓶颈改造,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不断提高。

目前,沙特阿拉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提高到88万吨/年,北美地区及新加坡的乙烯装置平均规模在65万~77万吨/年。

韩国、日本、我国台湾、印度和中国大陆的乙烯装置平均规模在38万~52万吨/年。

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极大地提高了石化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了总体布局,可降低乙烯/丙烯生产成本,有效利用资源,削减投资,降低能耗,削减废物排放。

我国乙烯呈跨越式进展我国乙烯工业经过近50年的进展,生产技术、装置规模和单炉装置产能都有很大进展,产量从1960年的700吨、1970年的5100吨上升到2022年的1024.8万吨。

2022年国内乙烯产能达到997万吨,很多装置产能从60万吨/年提高到80万吨/年,以提高其规模经济性和改善资源利用率。

我国乙烯工业发展历程

我国乙烯工业发展历程

我国乙烯工业发展历程乙烯作为石油化工行业中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乙烯行业克服重重困难,破除深层技术困难,砥砺前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中国乙烯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做大,逐步实现了百万吨级乙烯技术、设备的国产化,产业链覆盖范围越发广泛,下游衍生品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乙烯产能不足40万吨/年,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到2017年底,我国乙烯产能已经达到24 55.5万吨/年,规模增长了60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乙烯生产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乙烯工业发展历程我国乙烯工业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62~1977年)。

1962年,兰州石化公司5000吨/年乙烯装置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乙烯工业的诞生。

我国乙烯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虽然与国外相比,我国乙烯装置规模小,工艺技术水平落后,但是这个阶段的创业历程揭开了中国乙烯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稳步发展阶段0978~1998年)。

到1978年,我国乙烯产业已初具规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原油资源和炼油工业得到了不断发展,其间大力引进了和鲁姆斯的先进专利技术,使国内乙烯工艺技术迈进了一大步。

1978~1988年,我国乙烯产能从38万吨/年增长到123万吨/年,年均增长12%。

从1989年到1998年,乙烯产能增长了297.3万吨/年,达到420.3万吨/年,年均增长13%,并已跻身于世界超400万吨/年能力的六强(美国2548.3万吨/年,日本747.3万吨/年,俄罗斯486.8万吨/年,德国464.5万吨/年,韩国452.5万吨7年)。

改革开放的前20年,我国乙烯产业实现了稳步发展,可以说一步一个台阶,逐步缩小了与世界乙烯生产大国的行业差距。

快速发展阶段(1999年以后)。

从1999年至今,我国的乙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生产技术、装置规模和单套装置加工能力上都有了相当大的改观。

中国现有乙烯装置及其技术水平讲解

中国现有乙烯装置及其技术水平讲解

1.中国现有乙烯装置多少套?2012年,我国乙烯工业产能快速增长,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但开工率有所下降,进口量有所增加,总体走势呈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增速加快,乙烯总产能突破1700万吨/年。

建设大型化装置、发展规模经济,是国内外乙烯工业实现低成本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统计数据显示,100万吨/年乙烯与50万吨/年乙烯装置相比较,吨成本可降低25%.截至2012年底,我国乙烯新增产能140万吨,总产能达1709.5万吨,比上年增长8.9%.一批新建和改扩建乙烯项目快速推进,其中大庆石化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和抚顺石化80万吨/年乙烯装置,均实现一次开车成功,四川、武汉等地的煤制烯烃,以及浙江宁禾、陕西延长榆林等多个煤制烯烃项目在稳步推进中。

2012年,我国共有24家乙烯生产企业、有32套乙烯装置(其中石脑油基制乙烯装置28套),装置平均规模约52.4万吨/年,而2005年装置的平均规模仅为39.5万吨/年。

若不计算煤制烯烃和甲醇制烯烃装置,蒸汽裂解装置共有29套,蒸汽裂解装置平均规模近60万吨/年,高于世界52万吨/年的平均规模。

我国产能在80万吨/年以上的装置数量也有大幅增长。

截至2012年,共有10套80万吨以上的蒸汽裂解装置,合计产能达988万吨/年,占总产能的58.9%。

单套最大规模为上海赛科119万吨/年的乙烯装置。

乙烯生产企业平均规模74.1万吨/年,比2011年的68万吨/年增加了6.1万吨/年;乙烯装置平均规模57万吨/年,比2011年的56.1万吨/年上升了0.9万吨/年,高于世界52万吨/年的平均规模。

若不计算煤制烯烃和甲醇制烯烃装置,我国石脑油裂解乙烯装置的平均规模为59.2万吨/年,单套规模达80万吨/年以上的装置有8套,合计产能774万吨/年,占总产能的45%;单套规模60万吨/年以下的装置降至12套,产能合计263.5万吨/年,占总产能的16%.据美国《油气杂志》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球十大乙烯生产商排名情况如下:排名第一的是埃克森美孚公司,共有19套装置,总产能1251.5万吨/年;排名第二的是陶氏化学,共有18套装置,产能1214.48万吨/年;排名第三的是沙伯公司,共有13套装置,产能1084.22万吨/年;排名第四的是壳牌化学,共有13套装置,产能935.84万吨/年;排名第五的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共有12套装置,产能637.5万吨/年;排名第六的是道达尔公司,共有11套装置,产能593.3万吨/年;排名第七的是利安德巴赛尔公司,共有8套装置,产能520万吨/年;排名第八的是伊朗国家石化公司,共有7套装置,产能473.4万吨/年;排名第九的是英力士公司,共有6套装置,产能465.6万吨/年;排名第十的是台湾石化公司,共有5套装置,产能447.6万吨/年。

我国乙烯工业生产发展概况(续二)

我国乙烯工业生产发展概况(续二)
系, 随着雷 诺 数 增 大 而 变 小 。扭 曲片 局 部 阻 力损失 随着 雷 诺 数 的增 大 而迅 速增 大 , 管 随 径减小 而增 加 。扭 曲 比对 管 内 流 场 有 影 响 , 较佳 的取 值范 围为 2 4 .。 . ~2 6
石化公司全面推广使用 , 中 S 其 L—I 型裂解
明显 减少 裂 解 炉 管 结 焦 , 长 二 次 烧 焦 的 时 延 间间 隔 , 减少 烧 焦 费用 上 亿元 。
3 4 1 在 燕 山石化 公 司 应 用 .. 扭 曲 片 管 技 术 在 燕 山 石 化 公 司 S T一 R -
Ⅳ型 乙烯 裂 解 炉 的工 业 试 验 表 明 , 曲片 管 扭 对轻重原料都有很好 的适 应性 , 加装扭 曲片 管可使 裂 解 炉 辐 射 段 炉 管 管 壁 温 度 下 降 2 ℃ 以上 , 裂 解 炉 的操 作 和 运 行 没 有 不 良 0 对 影 响 , 脑 油在 正 常 裂 解 条 件 下 延 长 运 行 周 石 期 10 , 脑油 在 提高 处 理量 7 1% 石 %和提 高裂
裂解炉采用辐射段炉管加装扭 曲片, 下部炉 管弯头采用大圆形 弯头 , 炉膛耐火材料涂抹

层红外线反 射涂料 等一 系列先进技术 , 使
裂解炉运行 周期明显延 长, 能耗降低。第一 个运行周期达到 7 天 , 5 超出设计值 1 天 , 5 各
炉运 行周期 达 到 6 5天 , GK—V 裂解 炉运 行
周期达到 4 天 , 5 两种炉型废热锅炉 出口温度 没有异常变化 , 初期管壁温度下降 了 2 ℃左 0 右 。通过 在燕 山石化 公 司 多种 裂解 炉 型 的工
业 应用 试验 表 明 , 解 炉 管 内 的 流 体通 过 扭 裂

我国聚乙烯市场供需概况及发展趋势

我国聚乙烯市场供需概况及发展趋势
其 中 ,聚 乙烯 进 口量 为世 界 贸易量 的 3 %。近 两年 我 国进 口聚 乙烯 产 品来源 国( 0 地
区) 的份 额 与 各 国( 区) 力 的变化 有着 紧 密 的 联 系 。中 东 和 东 南 亚 各 国 石化 工 业 地 能 迅 速 崛 起 , 其 聚 乙烯产 品在 满 足 国 内市 场 需要 的 同时 ,大 力 拓 展 海 外 市 场 ,对 我
19 9 9年 的 4 .%下 降到 2 0 29 0 1年 3 .%。 01
为 了支 持 农业 生 产 ,我 国每 年 大量 进 口用 于农 膜 生 产 的 聚 乙烯 原 料 ,进 口配
额约 9 0万 吨 左 右 ,执 行 3 %的优 惠 进 口关 税 。2 0 0 1年 这 部 分进 口量 占总进 口量 的
额 有所 减 少 。
维普资讯
2 02 年 第 3 期 0

聚 乙烯进 口产品对我 国市场 的影响
随着 亚 洲 国家 ( 区 ) 化工 业 的 快速 发 展 ,聚 乙烯产 品 的 新增 能力 大幅 提 高 , 地 石
争 夺 市 场 份 额 的竞 争也 越 来 越激 烈 。 目前 ,我 国 是世 界 上 蛀 大 的聚 乙烯 进 口 国 ,
国的 出 口不 断 增 加 。
近年来 , 占进 口 L P tL E份 额较 大 的韩 国、日本 产 品市 场 份 额 逐 年 下 降 , D E L DP
分别 由 1 9 9 9的 2 .%和 1 .%下 降到 2 0 66 19 0 1年 的 1 .%和 6 1 81 .%。沙 特和 新 加坡 的份 额 不 断提 高 ,分 别 由 1 9 年 的 1 .%、67 99 18 .%上 升到 2 0 年 的 1 .%和 01 82 1 .% ,并有 进一 步 增 加 的趋势 。 11 韩 国、 日本 出 口到 我 国 的 HDP 份 额 分 别 由 1 9 的 4 .%、 1 .%下 降到 E 99 54 60 2 01年 的 3 .% 、78 0 53 .%。我 国 台湾 省 和 沙特 市 场 份 额 不 断 提 高 ,分 别 由 1 9 9 9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乙烯概况刘亚庆(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摘要:分析了中国乙烯工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中国乙烯工业对策和建议,对广东省发展乙烯工业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字:乙烯市场现状竞争力趋势对策一、前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乙烯工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但人世后乙烯工业必须面对来自世界大乙烯企业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对中国乙烯工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失误,发展趋势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制定对策,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中国对乙烯的市场需求2000一2010年我国乙烯当量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8%,预计未来乙烯需求将以年均7%以上速度增长,,乙烯当量需求量将从2012年的2600万t增加到2013年的2800万t、2013年的3500万t;而乙烯生产量将由2008年的541万t增加到2010年的900万t、2012年的1300万t,乙烯当量石化产品仍然短缺。

中国现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石化产品需求中心,并且是亚洲石化产品生产地主要的出口地区,石化产品进口量现占需求量的60%以上,预计2015年石化产品进口仍将达到1500万t乙烯当量,比2012年(进口1300万t)增长15%。

中国现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石化产品需求中心,并且是亚洲石化产品生产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和中东)主要的出口地区。

尽管从全球来看,烯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国内市场需求巨大,对国内乙烯工业是一个发展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共存,中国已经加WTO,中国市场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中国乙烯工业必须面对来自世界其它乙烯生产商的竞争。

三、中国乙烯装置概况中国乙烯工业起步于60年代初,1962年兰州化学工业公司500吨/年乙烯装置建成投产,标志乙烯工业的诞生,70年代燕山石化引进了第一套30万吨/年乙烯装置,进人80年代发展迅速。

经过50多年建设发展现在我国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乙烯生产装置58套,2012年产量541万吨。

3.1现有乙烯装置通过改造生产能力迅速增加在现有58套乙烯装置30万吨规模以上只有27套,其余未超过20万吨/年。

到2014年现有乙烯装置通过实施扩能改造,总产量将由2008年541万吨/年增加到660万吨/年。

27大乙烯(指原设30万吨/年) 年,除吉化、茂名乙烯外,经两轮改造将达到65-70万吨/年规模,其余小乙烯能力将达到18-22万吨年能力。

3.2大型乙烯合资项目加快建设大型乙烯合资项目加快建设巴斯夫公司与扬子石化参建扬巴一体化70万t/a乙烯工程;BP公司与上海石化参建赛科石化90万t/a乙烯工程;埃克森美孚公司与福建炼化参建60万t/a乙烯工程,还与广州石化合作改扩建炼油和乙烯项目,乙烯能力远景规划将由20万t/a扩大到100万t/a;壳牌公司与中海油参建南海80万t/a乙烯工程;陶氏化学公司与天津石化合资的乙烯项目可望由原60万t/a扩大到100万t/a,但推迟到2008年后完成。

南京扬巴、上海赛科、惠州南海、福建泉州四套合资乙烯装置将于2015至2016年建成。

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乙烯生产国。

3.3加快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发和合作研发步伐1984年以来,我国相继开发出了多种具有同期世界先进水平的CBI矛裂解炉,并在辽化、齐鲁石化、吉化、抚顺石化、燕化、天津石化和中原乙烯建成投产了9台2-6万t/a的CBIJ-I、CBIJ一Ⅱ、CBIJ一l和CBI-IV型炉,改变了我国乙烯工业炉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

最近,由北京化工研究院、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化工机械研究院共同承担的15万t/a大型裂解炉开发也已通过审查验收。

上世纪末,中国石化与美国鲁姆斯公司合作开发的“SIJ”裂解炉是目前我国单炉生产能力最大的乙烯裂解炉,其中10台10万t/a年的SI-I、SI-l型炉已在中国石化第二轮乙烯改扩建中建成投产和即将投产,另有n台大型炉正在设计中。

中国石化和鲁姆斯公司还在着手共同开发单炉生产能力达18万t/a 或更大的新型裂解炉。

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开发的重油接触裂解制乙烯(HCC)专利技术已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化工公司工业试验成功。

达到世界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

我国即将兴建的汕头乙烯项目将采用该专利技术。

现中国石化与鲁姆斯公司正在联合开发乙烯回收软件包。

该软件包组合制冷、氢回收、加氢、异构化和易位转化技术,包括丁烯自易位转化生成己烯一1工艺。

与传统的回收系统相比,可节减投资约15%,减少设备25%,提高操作收益1%-30%,并使温室气体排放减少15%以上。

目前鲁姆斯和中国石化将联合将该专有技术推向世界上新建和改建项目,其中一些技术已在燕山石化乙烯装置改扩建中工业化应用。

四、中国乙烯工业竞争力分析乙烯装置竞争力大小从四个方面反映:一是规模,二是管理,三是技术水平、硬件条件,四是投资回报和财务,可以通过装置能力、能耗、检修周期、现金操作费等15项具体指标衡量竞争力大小,根据巧项指标对竞争力影响大小进行加权,计算出综合得分,满分10分。

装置的竞争力总体上(未包括中东地区)是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最强,北美、拉丁美洲次之,而中石化乙烯装置竞争力明显低于全球的其它地区。

主要反映在赢利能力低、财务指标差,劳动生产率不高等方面。

虽然中国乙烯工业平均竞争力水平比较低,但应看到中国乙烯装置基本都是成套引进技术和设备,硬件条件较好,中国操作、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技术水平并不低,40年乙烯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一些系统的认识如急冷系统比一些乙烯专利商还要深人,乙烯专利商对中国技术人员水平给予充分的肯定。

中国各企业乙烯装置之间竞争力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茂名乙烯实际生产能力已接近40万吨年,运转周期超过56个月,能耗、乙烯成本、损失率、乙烯收率等指标达到先进水平,赢利能力强,完全可以成为世界上有很强竞争力企业之一。

五、中国乙烯工业存在问题5.1布局不合理,过于分散每上一套乙烯,需要相应的辅助系统,如港口、铁路、公路、供电、三废处理等系统,投资巨大,如果在某一区域建多套乙烯,实现资源可以共享,节省投资,检维修队伍也可以共用,增加生产灵活性,实现资源配制最优化,最终实现投资主体赢利的局面。

目前我国华东、东北和华南三地区拥有乙烯生产能力分别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34%、28%和17%,合计接近80%,但乙烯消费需求主要在华东和华南,以聚乙烯为例,这两个地区消费量占全国聚乙烯消费量的65%,相对消费比例而言,乙烯生产能力在东北地区比例较大,而华南地区相对较小。

反映出我国乙烯布局存在不甚合理的现象。

5.2装置规模小,达不到规模经济我国现有58套乙烯装置中,30万吨以上只有27套,其余n套不足20万吨/年。

实践证明,乙烯装置规模越小,单位产品投资越大,加工成本越高,产品结构单一,综合利用率低。

由于国有石化企业在分配体制、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机构上与合资企业、跨国公司相比有很大差距,导致中国乙烯工业最大问题就是观念和经营管理问题。

六、中国乙烯工业发展趋势6.1乙烯生产装置的发展趋势中国乙烯工业发展的压力中国还将大力发展乙烯工业,将在沿海或近海形成大的石化工业区,上海金山、扬子、茂名等。

国内乙烯企业之间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以及与合资企业或外商独资企业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所有企业还必须共同面对来自中东乙烯产品的竞争。

小乙烯(20万吨/年以下)生存更加艰难。

乙烯工业属于资本密集性企业,投资巨大,合资将以跨国大公司为主,国内民营资本短时间内难以进人,但将逐渐从后加工进人聚烯烃的生产。

十年来,尤其最近几年,中东乙烯工业发展迅猛,乙烯生产能力已由1973年零攀升至2012年870万吨/年,今后十年,计划新建12座乙烯装置,约736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将超过1600万吨/年。

中东乙烯装置具有原料优势,86%来自天然气,生产成本低,中东乙烯工业另外一个特点是规模大、技术新、起点高。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乙烯工业面临的竞争主要来自中东。

乙烯装置规模趋于大型化,单线将以8-10万吨/年规模为主,裂解炉大型化,单台炉能力为10-15万吨/年。

6.2乙烯专利技术日趋成熟乙烯技术日趋成熟,向低投资、高可靠性,简单化方向发展,各家专利技术日趋相近,裂解炉炉管构型趋于简化,以U型和直管为主;新技术主要以前脱丙烷、前加氢等为主要发展方向。

近年来专利商不断开发一些新技术,并不断被采用。

国内乙烯企业将更加重视长周期、高负荷、高在线率运行,运转周期将在5年左右。

茂名乙烯可望达到这一目标!6.3原料将主要以石脑油为主由于我国原油及炼油工业特点,裂解原料在相当长时间内将以石脑油为主,但各企业将更重视原料轻质化、优质化和多样化。

国际上具有竟争优势的乙烯经济规模70年代是30万吨/年,80年代是45万吨/年,90年代是60万吨/年,目前是60-80万吨/年。

据统计,2012年世界乙烯平均规模为42.7万吨/年,美国为65.4万吨/年,韩国为49.2万吨/年,沙特阿拉伯为80.7万吨/年,而我国平均规模2012年24万吨/年,2012年30.08万吨/年,远低于世界平均规模水平。

目前世界上最大单线乙烯能力127万吨/年,在加拿大NOVA。

由于规模、原料、投资等问题,20万吨以下小乙烯投产后一直效益不好,有些甚至连年亏损,小乙烯已经成为我国乙烯工业发展的“鸡肋”。

七、展望1.中国发展乙烯工业前景广阔。

乙烯企业应不断提高竞争力,增加市场占有率。

2.中国乙烯工业总体平均竞争力不高,但一些企业如茂名乙烯具备同世界先进乙烯企业竞争的实力。

3.国内乙烯工业的竞争将是十分激烈,同时都将面对来自中东乙烯工业的竞争。

提高乙烯联合装置的综合效益与中东乙烯工业竞争。

4.应吸取在乙烯规模、布局上的教训,将决策失误减至最低。

应大力发展沿海以乙烯为龙头的石化区,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1.倪维斗,陈贞.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是中国低碳经济的关键[C].杜祥琓主编.首届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局能源论坛论集.北京: 化学工业工业出版社2010,9-15.2.金涌,陈定江.过程工业与循环经济———在过程工业中推进循环经济发展[C].李洪钟主编.过程工程———物质、能源、智慧.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 388-398.3.杨友麒.过程系统工程———“两化融合发展与PSE: 挑战与前景[C].李洪钟主编.过程工程—物质、能源、智慧.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 388-398.4.陈光文,赵玉潮,袁权.微化学工程与技术[C].李洪钟主编.过程工程———物质、能源、智慧.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 129 -153.5.Lucia A. Multi-scale methods and complex processes: A survey and look ahead[J]. Comp and Chem Eng,2010, 34: 1467-1475.6.杨少华,周章玉,华贲,等.过程系统技术与管理的综合集成[J].现代化工( 增刊) ,1999,卷( 期) : 209 -214.7.成思危.第四方物流与虚拟商务助推产业发展[C].第六届中国国际物流节报告,北京: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