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及其翻译方法

合集下载

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

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

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随着全球互动和交流的日益增多,语言翻译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语言翻译不仅涵盖了文字的转换,同时也涉及到文化的转换。

文化语境指的是一个言语所处的文化环境,包括言语中所使用到的词汇、语法结构、习语、俗语、先验知识和价值观等,这些都是影响语言翻译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语言翻译过程中,文化语境必须被考虑到,否则文化差异可能成为交际的障碍。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在中文中,有一些词汇和语言习惯很难用其他语言直接表达,如中文的“亲戚”、“人情味”等,这些词汇在英文中的表达与中文有所不同。

在汉语中,“亲戚”这个词表示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但在英语中,它更多地指的是血缘关系,而不是婚姻关系。

因此,在翻译时,必须考虑到语言之间的差异,找出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第二,文化背景会影响翻译者的语言选择。

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词汇和语言习惯,这会直接影响翻译者的选择。

例如,西方国家的人们普遍喜欢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而在中国,通常更重视句子的实用性。

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导致在翻译中出现语言的歧义。

第三,某些词汇、习惯或言辞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中文中的“是”和“不是”的含义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所不同。

在英文中,“Yes”和“No”的含义也因语境而异。

因此,在翻译时,必须将习惯和语言的含义考虑在内,以确保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

第四,价值观的差异可能会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经验会造成不同的价值观。

例如,在西方社会中,个人主义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而在中国,家庭和社区的价值观则更为重要。

这种差异可能使翻译者陷入难题,因为一些基于价值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在语言之间可能无法转换。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必须详细了解原始文本中使用的术语和表达方式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以便在翻译中进行合适的调整。

英语翻译中英语文化的作用及其对翻译效果的影响

英语翻译中英语文化的作用及其对翻译效果的影响

英语翻译中英语文化的作用及其对翻译效果的影响英语文化在翻译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语言和文化。

在语言方面,英语翻译需要对英语的用词、语法、句式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而英语文化的独特性往往会在语言的运用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英国人的幽默、美国人的直接等等,如果翻译者不了解这些特点,很可能会出现误解或误译。

在文化方面,英语翻译更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学、传统习俗等等,这些文化背景的差异会直接影响翻译的准确性和贴切度。

没有对英语文化的深刻理解,很难做到真正准确地翻译。

英语文化对翻译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翻译过程中,如果翻译者没有了解英语文化,很容易出现以下情况:一是误解。

比如有些词语或表达在英语文化中有着特定的意义和内涵,但是如果翻译者没有了解这些内涵,很难将其翻译得准确;二是词不达意。

在英语文化中的一些细微差别在翻译中可能会被忽略或者失真,导致原意无法准确传达;三是文化冲突。

英语文化中的一些观念、价值观和习俗在翻译中可能会与其他文化产生冲突,需要翻译者有着一定的文化敏感度和包容心。

英语翻译中对英语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对翻译者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翻译者需要拥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功底,同时也要有着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

因为只有对英语文化有着深入的理解,翻译者才能做到真正准确地翻译。

翻译者还需要有着广泛的阅读经验和文学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英语文化。

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英语文化对翻译效果的影响有时会表现得非常微妙而又重要。

比如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英语文化的细微特点会影响到翻译的风格、节奏和情感表达。

在商务翻译中,英语文化中的礼仪和商务礼仪也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在口译和笔译中,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也会影响到翻译的畅通度和流畅度。

英语文化在英语翻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效果和质量。

对英语文化的深刻理解成为每一个英语翻译者必须具备的素养。

只有深入了解英语文化,才能做到真正准确地翻译,实现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文化语境与词义的理解和翻译

文化语境与词义的理解和翻译

文化语境与词义的理解和翻译1.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P9指称意义(Denotation): cognitive meaning, refers to the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a term and the object, idea, or action it designates.蕴涵意义(Connotation): affective meaning, refers to the emotive and associational aspects of a term.陆国强定义为:指称意义:strict and literal meaning蕴涵意义:implied and suggested meaning2. 汉英文化差异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资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Culture:1.refined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art, literature, etc.2.state of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a society3.particular form of intellectual expression, e.g. in art and literature4.customs, arts, social institutions, etc. of a particular group or people5.development through training, exercise, treatment6.growing of plants or rearing of certain types of animals7.(biology) group of bacteria grown for medical or scientific study.Nida(1969)认为,人类社会存在文化的共核,世界各国文化的共性大于个性。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文化语境,就是在某一特定的具体文化中,人们的认知环境,该认知环境同样包括语言环境、具体语境和认知语境。

每一环都与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翻译是一门科学,它需要知识,需要核对事实的能力,需要懂得描述这些事实的语言。

翻译中,错误的内容,错误的事实,应该加以鉴别。

翻译,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运动,还是作为一项职业、一种知识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翻译的观念、方法、样式、标准、风格,无不与时俱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语言记录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它总是生长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

在语言活动过程中,处处都有文化的烙印,时时可见文化的踪迹。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要仗着它来发展。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信息传播日新月异,人员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流日趋广泛,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选修课上,王老师从文化翻译学的角度,以语言学、语用学、社会符号学、跨文化交际学等为理论依据,深入浅出地对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文化观念和文化习俗进行了对比,着重探讨了语言、文化与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不同民族文化对语言翻译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某些文化现象对语言翻译的制约作用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

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告诫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英汉两种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进行比较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地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翻译是一门比较有趣的学问,它需要译者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严谨的作风,否则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英汉翻译有口、笔之分,范围涉及文学、科技、经贸、法律、旅游等各个领域,总之,不论文体如何区别,在翻译标准方面,对原文要求有比较深透的理解,对译文要求通顺达意,能反映出原文的精神实质。

英语翻译中英语文化的作用及其对翻译效果的影响

英语翻译中英语文化的作用及其对翻译效果的影响

英语翻译中英语文化的作用及其对翻译效果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英语翻译在外贸、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极大地影响了英语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英文化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了解文化差异来优化翻译效果。

1、语言形式的差异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语言形式、词汇表达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对翻译产生深刻的影响。

例如,在英语中,表达感叹的单词"wow"非常常见,而在中文中却很少使用。

因此在翻译时,如果直接将"wow"翻译为“哇”,可能会失去原文中的情感表达效果。

同样,在英语中,有很多不太直接的表达方式,如隐喻、比喻等,而这些表达在中文中可能并不适用。

因此,为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翻译者需要根据原文和目标文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

2、文化背景的影响文化背景是两种语言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之一,也是影响翻译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英文化背景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值观、习俗、社会习惯、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

因此,翻译者需要对不同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准确揭示原文中的文化内涵。

3、审美标准的不同审美标准的不同是中英文化差异中最常见的一种。

中英两种文化的审美观念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对颜色、音乐、艺术、建筑、服装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黑色通常被视为一种高质量、高档次的颜色,而在中国文化中,黑色通常被用于哀悼和纪念等场合,因此使用不当就有可能引起误解。

二、如何通过中英文化差异优化翻译效果1、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由于中英文化背景的不同,翻译者需要了解并掌握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习惯,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和转化为目标文。

2、尊重文化习惯和价值体系翻译者需要尊重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冲突或误解。

例如,在翻译中国的风景描述时,翻译者需要避免仅使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词汇,而应使用符合西方审美标准的描绘方式。

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

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

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语言翻译是不同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翻译,人们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由于不同文化的存在,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不仅涉及语言的翻译技巧,还包括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并分析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挑战与应对之道。

1. 影响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和语言风格,导致不同文化之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和表达不准确的问题。

英语中的礼貌用语在中文中可能无法完全对应,翻译时容易丢失原文的礼貌语气;而中文中的一些成语和谚语,在英语中可能找不到对应的表达方式,翻译时会显得生硬和不流畅。

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翻译人员需要充分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够做到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3. 增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其困难和挑战,同时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提供了契机。

通过语言翻译,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其他文化的风俗习惯、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增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语言翻译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借鉴和融合,使不同文化更加和谐共存。

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在于既有困难和挑战,也有机遇和益处,翻译人员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二、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挑战与应对之道1. 挑战:促使翻译人员具备深厚的跨文化素养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挑战在于需要翻译人员具备深厚的跨文化素养,既需要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也需要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以避免出现文化偏差和表达不准确的问题。

由于不同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翻译人员具备深厚的跨文化素养并非易事,这对翻译人员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对之道:加强跨文化培训和学习针对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挑战,翻译人员需要加强跨文化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素养。

文化语境与翻译分析解析

文化语境与翻译分析解析

二、思维差异与翻译启示
汉语“流水型”句子结构取决于句中动词的安排,动词高 频率使用是汉语组词造句的特色;而动词的使用又取决于 动作发生的时间顺序,由此决定了句子的语序结构。 e.g. 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地看见一条 丁字桥,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 的铺檐子,蹩进去,靠门立住了。 译:Absorbed in his walking, Old Shuan was startled when he saw the cross road lying distantly ahead of him. He walked back a few steps to stand under the eaves of a shop in front of its closed door.
一、中英思维方式与语言逻辑比较
3.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 中国文化以人本为主体,西方文化以物本 为主体。 反映在语言上:描述事物和阐述事理过程 中,尤其是涉及行为主体时,汉语习惯用 表示人或生物的词(animate)作主语,而 英语则常用非生物名词(inanimate)作主 语
一、中英思维方式与语言逻辑比较
一、中英思维方式与语言逻辑比较
e.g. The verbs in hypothetical conditional clauses are back-shifted, the past tense form being used for present and future time reference and the past perfective form for past time reference. 译1:假设条件分句中的动词是后移的,过去时形式用来 指现在和将来时间,过去完成体形式用来指过去时间。 译2:假设条件分句中的动词是前移的,过去时形式用来 指现在和将来时间,过去完成体形式用来指过去时间。 e.g. 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 译:可是我们已经说到故事的后面去了。

英语翻译中英语文化的作用及其对翻译效果的影响

英语翻译中英语文化的作用及其对翻译效果的影响

英语翻译中英语文化的作用及其对翻译效果的影响中英语翻译中,英语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个国家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社会习俗的集合。

在翻译过程中,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运用对翻译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

英语文化的理解是翻译的基础。

翻译不仅仅是单词和句子的替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只有深入学习和了解英语文化,才能准确地把源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转化成目标语言。

英语中关于节日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没有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就很难准确传达节日的寓意和文化价值。

英语文化的运用影响着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个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如果翻译人员没有了解英语文化,就无法把源语言中的概念准确地转化为目标语言。

在表达方式上,英语文化也有很多独特的特点,如习惯用语、谚语和典故等。

如果没有了解英语文化,翻译人员就无法恰当地运用这些特点,导致翻译结果不够流畅、不自然。

英语文化对翻译的达意和效果也有重要影响。

翻译的目的是要传达源语言中的信息和意义。

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有些源语言中的意义和信息可能无法直接转化为目标语言。

这就需要翻译人员根据英语文化的背景和偏好,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和重新表达,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某些中国习俗和文化象征在英语中可能无法找到直接的对应词汇,翻译人员就需要根据英语文化的特点,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英语文化的运用也能增加翻译作品的魅力和吸引力。

翻译不仅是将信息传递出去,更是要使读者理解和接受。

英语文化中的特色和魅力能够为翻译作品增添色彩和魅力。

通过准确地运用英语文化,翻译作品能够更好地适应目标语言读者的口味和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其吸引力和可读性。

英语文化在中英语翻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着翻译对准确性、流畅性和达意的影响,还能增加翻译作品的魅力和吸引力。

翻译人员在进行中英翻译时,应注重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以提高翻译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卷 第4期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5 N o 42003年12月 JOU RNAL O F AN HU I UN I V ER S IT Y O F SC IEN CE AND T ECHNOLO GY (SOC I ALSC IEN CE )D ec .2003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及其翻译方法胡兴文1,2(1.安徽理工大学外语系,安徽 淮南 232001;2.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上海 200083)摘 要:文化语境在翻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四个方面:1)历史文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2)地域文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3)习俗文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4)宗教文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来探讨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从而说明翻译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文化语境的翻译。

关键词:文化语境;翻译;翻译方法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101(2003)0420073204收稿日期:2003—06—07作者简介:胡兴文(1978—),男,河南光山人,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2003级英语语言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翻译。

一、引言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张培基,1983)。

从交流的角度看,翻译也可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王佐良先生讲“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王佐良,1989)。

吕叔湘先生也说“翻译必须是一个杂家”(吕叔湘,1980)。

“杂”就是指译者要知识广博,对源语(sou rce language )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的文化语境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语境,并采用合适翻译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二、文化语境的含义及其分类根据《辞海》的解释,文化“从广义上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来说,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是一种历史形象,每一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

文化还是一个社会学术语,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将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出。

美国一些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如奥格本、亨根斯以及维莱等人在补充了“实物”的文化形象后把泰勒的定义修正为“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可得的能力与习惯”。

至于文化语境,它最早由人类学家B .M alinow sk i 提出,英国语言学家J .R .F irth 曾试图解释文化语境,但没有成功,因此文化语境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笔者认为可依上述的文化定义广义地将文化语境理解为与文化相关的所有文化背景。

据此,笔者将文化语境分为:1)历史文化语境,即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语境。

2)地域文化语境即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语境。

3)习俗文化语境即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语境。

4)宗教文化语境即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语境。

下面笔者将根据以上分类谈一谈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翻译中的处理方法,并涉及文化语境翻译的局限。

三、文化语境及其翻译1、历史文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由于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历史文化语境也不尽相同。

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时,会经常遇到由于历史文化语境差异而出现的翻译难题。

历史文化语境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

要恰当的翻译这些历史典故,就必须了解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体现和传递历史典故的涵义。

例如,“东施效颦”这一汉语成语典故,对中国人来说,不难理解其文化内涵,但对于不甚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西方人来说,若仅仅直译为T ung Sh ih i m itates H is Sh ih,就没有准确、形象地表达和再现原典故的含义。

东施是谁?西施又是谁?译者没有交待清楚。

为了让西方读者能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比较合适的做法是采用意译和增译的办法。

Dongsh i,an ugly w om an,kn itting her b row s in i m itati on of the fam ou s beau ty X ish i,on ly to m ake herself uglier----crude i m itati on w ith ludicrou s effect.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可采用类比的翻译方法。

例如:济公劫富济贫,深受穷苦人民爱戴。

J igong,Rob in Hood in Ch ina,robbed the rich and help ed the poo r.济公在中国人民心中是劫富济贫的大好人,但西方人未必了解。

译者通过与英美文学中的罗宾汉相比,使西方读者产生一种熟悉和亲切感,从而实现有效的交际。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博大精深,与此联系,在翻译时,应在弄懂典故意蕴的基础上,注重历史文化语境之间的差异,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

中国文化如此,西方文化亦如此。

《圣经》中仅收入辞典的典故就达100条,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典故更是熠熠生辉,莎士比亚作品中有些人物和事件本身就成了典故。

例如:M any took to gam b ling and go t in over their heads,bo rrow ing from Shylock s to p ay their deb ts.在这句话中作者援引了莎剧《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高利贷者Shylock作为典故,来喻指那些债台高筑的赌徒不得不借高利贷还债。

在这句话中, Shylock不再是《威尼斯商人》剧中那个具体的人,而是泛指那些斤斤计较的高利贷者。

了解了这个典故的含义,这句话可采取增译的方法予以解决:许多人喜欢上了赌博以至晕了头向夏洛克那样斤斤计较的高利贷者借款还债。

再如:I w as no t Pygm ali on,Iw as F ranken stein.初看这句话,译者如不了解历史文化可能很疑惑,一个是Pygm ali on,另一个是F ranken stein,他们是何许人也?事实上,Pygm ali on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是一个雕刻家。

有一次,他雕刻了一个十分美丽的女子像,自己却如痴如醉地爱上了“她”。

由于他对爱情的真心诚意有如他向上帝祷告时的虔诚,后来,爱情女神阿芙罗狄特(A p h rodite)便赋予那女子生命,好使他们终成眷属。

F ranken stein是M.W.Shelley(她是诗人雪莱的第二个妻子)的小说F ranken stein中的人物。

他是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有一次,他发明了个怪物,结果却被那怪物吃掉了。

从上面所介绍的背景知识中我们可以看出,前者的喻义是“享受自己创造的美”,后者的喻义是“自作自受,作茧自缚”。

所以我们可以采取“直译+意译”的办法来表达其内涵,译文如下:我不是皮格马利翁一样的人,自己能享受自己创造的美,我是和弗兰肯斯坦一样,作茧自缚,自作自受。

此外,像“p ain t the L ily”、“m eet one’s W ater2 loo”、“cu t the Go rdian’s kno t”、“cry crocodile tears”、“T ro jan ho rse”等等,都是西方文化中的历史典故,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要译好这些历史典故,必须注意中西方两种文化语境之间的差异,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

2、地域文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由于地域文化语境不同,在不同文化中人们对同一形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因而在翻译时应充分注意。

很有名的一例便是关于中西方文化中“东风”、“西风”之翻译。

两种风因地理位置不同在东西方冷暖相异,中英诗歌对此自然各有偏爱。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风”象征“春天”、“温暖”,它吹绿了中华大地,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

而英国的“东风”则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象征“寒冷”、“令人不愉快”,所以英国人讨厌“东风”。

例如:a keen east w ind(Jam es Joyce);b iting east w ind(Sam u l R u tler);a p iercing east w ind(K irkup)这些便是例证。

不过英国人喜欢“西风”,它给英伦三岛送去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5卷春天,故有“西风报春”之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曾写一首脍炙人口的《西风颂》(O de to the W est W ind),所以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种由地域关系而造成的文化差异。

例如美国加州大学的H en ry H art翻译《西厢记》中的“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时生怕他的读者误解“怨东风”的含义,所以进行了加注,其译文如下:I am saddened by m yriad p etty w oesA nd,though I sp eak no t,I am angryA t the b reezes from the east(T he east w ind is sym bo lic of sp ring,w ith its u rge to love and m ating)再如,由于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在中国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环境里,“夏日”常常是与炎热酷暑联系在一起的,夏日通常唤不起一种美丽温馨可爱的感觉,所以中国人在读莎士比亚的第十八号十四诗开头两行也许会感到疑惑。

Shall I com p are thee to a summ er’s day?T hou are m o re lovely and m o re tem p erate.殊不知,由于地域上的差异,英国的气候不同于中国,它的冬天很长,春天短促,倒是夏天显得温暖明媚,是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

英国的夏天也许更像中国的春天,所以在此莎翁拿友人与这美好形象相比。

那么在翻译中如何传达这一点呢?如果考虑到中文里“夏日”的形象还不能在中国读者的心目中唤起像在英国读者心目中同样的美好感觉,即为了避免由于地域文化语境的不同而造成意义的扭曲,我们不妨可以考虑采用添加修饰的方法来补充中文“夏日”形象在意义上的不足。

杨熙龄翻译此诗时在“夏日”一词前添加了一个修饰语“美丽的”不失为一个可取的尝试:我可否把你来比作美丽的夏天?你比夏天更可爱,也更加温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