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蓝耳病

合集下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该病以传播迅速,体温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为特征性的疾病。

一、临床症状(1)猪群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2℃之间,起初个别猪只发病,之后迅速传至大部份猪群,个别猪突然死于猪舍;(2)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萎顿扎堆、呼吸困难、咳嗽喘气;(3)部分猪流鼻涕、眼睑肿胀、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眼结膜炎,有的便秘或下泻;(4)部分出现后躯无力,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5)病猪多皮肤发红,耳部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处皮肤呈紫红色,也有皮肤出现铁锈色或出血点;(6)部分孕猪多出现流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7)大多混合支原体,猪瘟和霉菌毒素。

二、致病原因经有关专家检测,证实高热病是由包括病毒、细菌、霉菌、血原虫等引起怕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等A、病毒:蓝耳、猪瘟、伪狂犬、圆环、流感、冠状病毒,而猪瘟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是高致病性高死亡率重要原因之一。

B、细菌:猪胸膜炎放线菌、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丹毒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霍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C、血原虫、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焦虫等。

D、各种霉菌毒素。

三、防制措施鉴于当前疾病复杂,猪群密度高,管理性疾病时有发生(如断尾阉割、注射、蚊虫咬)致出现较多的猪副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等疾病。

病毒性病持续感染,细菌性疾病增多,繁殖障碍性疾病增加,混合感染、霉菌毒素、血原虫等时有发生,还有抗生素药物滥用,导致细菌抗药性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建议今后逐步用中草药剂防治疾病,有好的药物,还要有好的饲料。

(如安佑102教槽料和100人工乳。

患猪能很好吸收,促进疾病康复,本人诊断好多猪场疾病,取得较好效果。

)(1)预防①加强饲养管理,控制舍内温湿度及有害气体排放,随着季节的变化,搞好卫生,全进全出,尽量少冲水,保持猪舍干洁和通风,严格产房管理,减少保育猪群发病率;②做好各项疫苗免疫注射工作,净化伪狂犬,控制蓝耳,防止非典型猪瘟和圆环病毒症是当前猪场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对口蹄疫实行强制免疫,对猪瘟实行100%免疫,对蓝耳病实行全面免疫,种猪可一刀切做基础免疫,以后每年普免3―4次,病场建议用进口疫苗,从种母群和哺乳猪做起,并加强二免,等蓝耳病净化后才改用国产苗;③加强后备猪群防疫保健和环境驯化工作,防止条件性病原大量繁殖造成损失;(保育猪群也应认真做好保健)④控制霉菌毒素、原虫病和内外寄生虫病也是当前养猪生产十分必需做好的工作;⑤搞好预防消毒工作,各场应制定卫生消毒制度,严格落实执行;⑥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和当地发病情况,定期服用中草药物预防保健,如已发病场,也应适当加入抗菌素药物进行控制;⑦落实猪场各项管理制度和提高员工素质是根本;⑧猪舍周边应重视种植树木、花草,改善生态环境也很重要。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HP-PRRS)是一种由猪蓝耳病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简称PRRSV)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该病具有高致病性、强传染性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原学猪蓝耳病病毒属于病毒科的一个单股正链RNA病毒。

根据病毒基因型的不同,可以将猪蓝耳病病毒分为欧洲型和美洲型两个亚型。

病毒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胎盘等途径侵入猪体,进入猪体后主要感染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从而导致免疫抑制和炎症反应。

病毒在猪体内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临床症状一般出现在感染后的7-14天。

临床表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呼吸道症状、发热、流涕、咳嗽、打喷嚏等。

受感染的母猪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流产和仔猪死亡。

青年猪和市场猪表现为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症状。

严重感染的猪只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死亡。

诊断方法临床观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通过观察病猪的临床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该病。

但是临床症状和其他传染病如猪流感等相似,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来进行确认。

PCR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可以检测猪体内是否存在猪蓝耳病病毒的核酸。

这是一种常用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目前,已经开发了各种不同的PCR检测方法,包括实时定量PCR、逆转录PCR等。

血清学检测通过血清中特定抗体的检测,可以确定猪体内是否对猪蓝耳病病毒产生了免疫反应。

这是一种常用的间接检测方法,可以通过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来进行。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其防控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其防控
养殖技术顾 问 2 1 . 0 05
4 病 理 变 化
剖 检 可见 肺 脏肿 胀 , 大 理 石 病 变 , 见 于肺 部 呈 多
的间叶和心叶。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 , 显微镜 下见出血性梗死 。肾脏呈土黄色 , 表面可见针尖至小
料 中分 离病 毒 , 而 确诊 。 从
6 防 的养殖模式 , 保持猪 舍干燥 , 合理密度 , 保证充足 的营养 , 增强猪群抗病 能力 。提倡 规模化饲养 , 猪场要坚持 自繁 自养 , 补栏 要选没有疫情 的猪场购进仔猪 ,要隔离饲养 2 星期
5 诊 断
单凭观察临床症状和检查病理变化不容易确诊 该病 。因为蓝耳病病毒可侵害猪 的免疫系统 , 导致猪 免疫机能下降 , 造成其他疫苗免疫失 败, 容易继发和 并 发 猪 瘟 、 狂犬 病 、 伪 细小 病 毒病 、 圆环 病 毒病 、 大肠 杆菌病 、 附红 细胞 体 病 、 氏杆菌 病 、 链 球 菌病 、 巴 猪 猪 传染性胸膜炎 、 沙门氏菌病等疾病 , 临床容易造成误 诊 。最好 是 在病 初发 时 与类症 鉴 别 , 时采 取血 清 等 及 病料送兽 医检验部门 ,以检测猪的血清抗体或从病
以上 , 体温 正 常再 混群 饲养 。
2 传播途径和流 行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 , 传染性强 , 一旦 感染 , 病毒即可出现于尿 、 唾液和精液 中。传播迅速 , 常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多数猪场和地 区。死亡率高 , 仔 猪发病率 10 0 %,死亡率 5 %以上 ,母 猪流产率达 0 3%以上 , 肥猪 也可 发病 死亡 。 毒 感染 途径 很多 , 0 育 病 包括 口腔 、 鼻腔 、 肉、 肌 腹腔和生殖道 。传染常常发生 于猪 只 之 间 的密切 接 触 。 因此 猪 场 内 和猪 场 间 猪 只

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后应如何处置

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后应如何处置
慢性型
猪只生长缓慢、消瘦,呼吸急促,咳嗽,食欲时好时坏。怀孕母猪发生死胎、 弱胎、流产。
流行病学特征识别
病原
传播途径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也称猪繁殖与呼吸综 合征)病毒。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猪 和污染环境而传播。
易感动物
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 哺乳母猪和架子猪最易感。
保持良好的通风
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污物,保持空气流通,降低猪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降温措施
在高温季节,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如安装通风设备、喷淋降温等,以降低猪的 应激反应。
定期消毒猪舍及周边环境
定期清扫猪舍
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扫,清除猪舍内的粪便和污物。
使用消毒剂
使用高效、广谱的消毒剂对猪舍及周边环境进行定期消毒,以杀灭病原菌。
04 饲养管理措施
提高饲料营养水平
增加蛋白质供给
01
在猪的饲料中增加蛋白质供给,如豆粕、鱼粉等,有助于提高
猪的免疫力。
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
02
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A、C、E和矿物质如锌、硒等,有助
于增强猪的抗病能力。
避免饲料霉变
03
避免使用霉变的饲料喂猪,以防霉菌毒素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
损害。
加强猪舍通风、降温等环境控制
兽医部门会根据疫情形势提供防控建 议和指导,包括隔离消毒、疫苗接种 、药物防治等措施,以减轻疫情对养 殖场(户)的影响。
06 预防措施
建立健康种猪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施严格的引种检疫,确保引 进种猪的健康状况。
定期对种猪进行疫病检测,确 保无感染。
实施隔离饲养,避免与感染猪 接触。

科学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科学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部关 ¨坊疫政策调 n g / l  ̄ f t 料 .任省内 一 些地【 跌 点开腱高致病性猪 耳病遐f 强制 疫 、 式 点地I
人部分集中 中等偏 数值 。可以推断足疫苗免疫后
整群猪产生了一定篼疫效 。如这-a : L 检测的抗体水 平层次不齐,一螳 高但 j 一些较低,整体抗体数值
内技术水 、 仃限 ,随 打种猪等进 【 J ,病 妊 传 入我…。 我l q 人陆地I × : 是1 9 9 6 年 ‘ 次暴发/ 卜 痫, 来逐渐传播 地 ,对我…养猪 、 _ 1 产生了 币危害 。
四 、症状和诊断
普通 猪 蓝 耳病 病 毒 ,导 致 怀 孕 母猪 出现 繁殖
扁桃体和淋 巴结中存在的时间波 长。低温下 ,该病 毒 可以仔活1 年 以 在超过3 7  ̄ C 1 %环境下,病毒经过2
产 、流 产 ,产 f H
死胎 和 弱仔猪 。
之 后 有 些 母 猪 会
出 现 不 育 ,产 奶 少 。 l J ] 龄 以 内 仔 猪 的 病 症 比 较

历史 背景

失去感 染能力。 一般的消毒 剂比 较容易 三 、传播情况
病 猪 和 带 毒猪 是 主 要传 染 源 。病猪 舜腔 分 泌 物 、粪便 、尿液等都含有病毒 。感染过该病但没有死 亡的猪 ,体内可在2 个 月左右时 间带有病毒 , ̄ : t 2 1 . 迎 过分泌物 、 粪便等向外界排出病毒。传播很快 ,病猪 可传染给同一个猪 的其他猪 ,母猪也可以通过繁育
率, 缩 流 行 范… ,逐 步 实现 净化 【 ] 杯
抗体检测只能作为币要参考。对于有条件的猪场 ,可 进行一定数址的抗 体检测 m兽医技术人员对整批检
测结果进行分析 :女 ¨ 果这批抗体水 、 整体比较接近 。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差,只要消毒措 施得当,养猪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消毒剂、酚 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灭环境中的病毒。场舍环境采用下列 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好:
(1)醛类消毒剂: 有甲醛、聚甲醛等,其中以甲醛的熏蒸消毒最为常用。密闭的圈 舍可按每立方米7~21克高锰酸钾加入14~42毫升福尔马林进行 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时,室温一般不应低于15℃,相对湿度应为 60%-80%,可先在容器中加入高锰酸钾后再加入福尔马林,密闭 门窗7小时以上便可达到消毒目的,然后敞开门窗通风换气,消除 残余的气味。
1、临床症状
猪蓝耳病主要侵袭繁殖和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 碍、仔猪断奶前高死亡率、育成猪的呼吸道疾病三大症状。 经产和初产母猪多表现为高热(40-41℃)、精神沉郁、厌食、 呼吸困难,少数母猪(1-5%)耳朵、乳头、外阴、腹部、尾 部发绀,以耳尖最为常见。出现这些症状后,大量怀孕母猪 流产或早产,产下木乃伊、死胎和病弱仔猪,死产率可达80100%。早产母猪分娩不顺,少奶或无奶。 仔猪特别是吃奶猪,死亡率很高,可达80%以上。临床症状 与日龄有关,早产的仔猪出生时或数天内死亡。大多数新生 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肌肉震颤、后躯麻痹、共 济失调、打喷嚏、嗜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断奶仔猪感 染后大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肺炎症状,有些下痢、关节 炎、皮肤有斑点。 育肥猪体温可升高至41℃左右,食欲明显减少或废绝,多数 全身发红,呼吸加快,咳嗽明显,个别病猪流少量黏鼻液。 无继发感染的病猪死亡率较低。种公猪发病时症状轻微,持 续时间短,但精液品质下降,死精增多。
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方法和程序
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和检查病理变化,初步判定猪群是否疑似高 致病性猪蓝耳病。如果判断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立即采 集肺脏、脑组织等组织送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或进行高致 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确 诊猪群是否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关键技术标准规范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关键技术标准规范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性。

为及时、有效地防止、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关于法衛去规,制走本规范。

1合用范畴本规范规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置、防止控制、检疫监督操作程序与技术原则。

本规范合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活动关于单位和个人。

2诊断2.1诊断指标2.1.1临床指标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C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月中;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某些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2.1.2病理指标可见脾脏边沿或表面浮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

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某些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2.1.3病原学指标 2.13.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走阳性。

2.13.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醃链式反映(RT-PCR )检测阳性。

2.2成果鉴定2.2.1疑似成果符合2.1.1和2.1.2 ,鉴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2.2.2确诊符合2.2.1 ,且符合2.13.1禾口2.1.3.2之一,鉴定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3疫情报告3.1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猪浮现急性发病死亡状况,应及时向本地动物疫控机构报告。

3.2本地动物疫控机构在接到报告或理解临床怀疑疫情后, 应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算,符合2.2.1规走,鉴走为疑似疫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蓝耳病。

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特征蓝耳病病原的大量繁殖侵入血液后会引起病毒(菌毒)血症。

造成皮肤的出血、充血或坏死。

病原的侵入导致呼吸道炎症,影响氧气的交换,表现呼吸困难、呼吸加快。

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初期兴奋,猪表现兴奋,心跳加快。

后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出现心力衰竭,运动失调,痉挛,昏迷,感觉丧失。

二、蓝耳病临床症状病猪眼结膜潮红,精神沉郁,嗜睡,体温升高41-42℃,采食量下降或无食欲、呼吸困难、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皮肤发红、耳尖发紫,尤以耳颈部、腹部、会阴部明显而严重;出现结膜炎症状,大便多干燥;母猪发生流产,死胎等,但比例不高。

用青、链霉素、氨基比林、磺胺、氯霉素、泰妙菌素等治疗基本无效,最后躺卧不起,四肢抽搐。

三、临床特点1)母猪:发热、厌食,沉郁昏睡,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咳嗽。

妊娠晚期流产、死胎、弱仔或早产,产后无乳。

2)保育仔猪:体温升高41℃-42℃,食欲废绝、皮肤发红、双眼肿胀、结膜炎,有眼屎或脓性分泌物,并出现呼吸困难,耳尖发紫、沉郁昏睡等症状。

3)猪蓝耳病常继发猪瘟、猪链球菌、附红细胞体等病,如果治疗不及时,猪只死亡率较高。

四、剖检病变胸腔、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和纤维性渗出物,呈现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

肺脏大面积充血水肿;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

部分病死猪肾脏肿大(用大量抗生素治疗后死亡的尤其明显),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淤血现象;脾脏肿大、质脆;膀胱内尿液浑浊呈茶色;个别猪有消化道病变,主要表现为胃粘膜大面积充血、出血。

由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仔猪发病率100%,死亡率50%以上,母猪流产率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一种重要的动物疫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规定,发生高致死性蓝耳病时必须由当地政府来统一组织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