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的控制与净化

合集下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一、疫苗预防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该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有效的减少猪伪狂犬病的发生。

疫苗接种可在石化、互联网商城、相关官方机构等地点进行。

疫苗种类也比较多,其中以冻干型疫苗为主,其安全性和免疫力都比较高。

但是,注意到疫苗接种不能完全防止疾病的发生,只能有效降低患病率。

二、隔离措施在密闭环境下,实施必要的隔离措施能有效避免疾病的传播,特别是在集约化养殖环境下。

在疫区出现猪伪狂犬病时,采用隔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措施。

隔离措施可以对新进猪进行隔离,杜绝感染源的进一步传播。

三、消毒工作在疫情发生期间,对猪圈、设备、病死猪体、猪体排泄物等进行适当消毒是十分必要的。

猪伪狂犬病毒对紫外线和高温等消毒方法是比较敏感的,所以在消毒方案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消毒方案。

四、防治药物在猪伪狂犬病防治中,防治药物的使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之一。

包括假性狂犬病花簇疫苗、维生素C等。

有人认为,补充大剂量维生素C和花簇疫苗的联合使用能增强保健效果,也能减少病猪的发生率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但是,防治药物并不是疫苗接种和隔离措施的替代品,需要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加以使用。

五、猪伪狂犬病疫情的监测工作知道疫情的发生和变化趋势,对防治猪伪狂犬病非常关键。

在猪场和畜牧兽医部门应建立猪伪狂犬病疫情监测体系。

监测体系包括猪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感染率、传播路径及其他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了解猪伪狂犬病疫情。

总之,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对猪伪狂犬病进行更加有效的防治。

环境的清洁、杀菌及诊治,加强检疫和检测,还要加强人员卫生和管理,有效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达到控制和净化疫情的目的。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主要通过猪的唾液、血液、粪便等途径传播。

这种疾病在猪群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严重影响了猪的生产和养殖业。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下面将从疫情监测、隔离措施、病原净化、疫苗接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疫情监测对于猪伪狂犬病的防控,首先要做好疫情监测工作。

疫情监测是及时了解和掌握猪群中病情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定期的检测方法,如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等来进行监测。

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病情的蔓延,确保猪的健康和生产。

二、隔离措施一旦发现猪群中有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猪只,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隔离措施主要是将疑似感染或确诊病例的猪只隔离开来,避免与其他猪只接触,防止病毒的传播。

要对接触过病猪的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确保病毒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扼杀。

三、病原净化病原净化是猪伪狂犬病防控的关键环节之一。

病原净化主要是通过彻底的清洁消毒,将猪场和周边环境中的病毒得到有效地清除和消灭。

在病毒得到有效控制之后,还要做好环境的净化工作,确保猪群的生存环境得到有效地保护。

四、疫苗接种在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工作中,疫苗接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提高猪只对伪狂犬病病毒的抵抗能力,降低疾病的传染率和致病率。

对猪只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工作,是确保猪只健康的重要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管理和实施。

只有充分认识到猪伪狂犬病对猪类养殖业的严重危害,才能够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猪只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净化猪伪狂犬病,为猪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猪类感染性疾病,具有高度的接触性传染性和致命性。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伪狂犬病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疫苗接种是预防猪伪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猪群在出生后,应及时进行疫苗接种,以增强其免疫系统对狂犬病毒的抵抗能力。

疫苗接种应按照兽医师的指导和生产实际情况进行,保证猪群的免疫效果。

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和卫生条件是防控猪伪狂犬病的重要举措。

猪圈的清洁卫生是防止疾病传播的基础,应定期清理猪圈内的粪便和其他污染物,保持猪圈的干燥和通风良好。

猪圈的设施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杀灭病毒和细菌。

加强病情监测和报告也是猪伪狂犬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病情监测制度,定期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和检查,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及时报告相关卫生部门。

加强养殖场和市场的联防联控,建立起疫情快速响应机制,能够迅速应对突发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农民和兽医的防控知识宣传和培训也是防控猪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培训班和讲座,向养殖户和兽医普及猪伪狂犬病的预防知识和防控技术,使其掌握防控猪伪狂犬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加强宣传,提高养殖户和兽医的防控意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严格控制和管理病区和病例,是猪伪狂犬病净化措施的关键。

一旦发现猪伪狂犬病疫情,应立即实施隔离措施,确保病情不蔓延。

对疫区进行消毒和清洗,杀灭病毒源,预防和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病例治疗结束后,对猪舍和设施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确保病毒得到彻底清除。

预防和控制猪伪狂犬病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广大农民和兽医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猪群的免疫接种、改善养殖环境、加强病情监测和报告、提高防控知识,才能有效地减少猪伪狂犬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可怕、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疾病。

猪伪狂犬病主要通过病毒携带者猪的唾液、血液和组织液传播,对人和动物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猪伪狂犬病的爆发并净化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和净化措施。

一、加强疫苗预防伪狂犬病是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所以在猪场和养殖场,必须做好猪的疫苗接种工作。

养殖人员需要定期给猪接种伪狂犬病疫苗,做好疫苗的存储和管理工作,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要做好疫苗接种记录,及时追溯疫苗来源。

二、严格的传染病防控措施猪伪狂犬病是一种高度传染病,为了减少病毒的传播,必须做好严格的传染病防控措施。

在猪场和养殖场,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特别是对猪圈和饮水设施进行消毒处理。

要加强猪场和养殖场的管理,做好病猪的隔离,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猪,确保病情不扩散。

三、强化监测和报告制度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猪伪狂犬病的爆发,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猪场和养殖场要及时上报猪伪狂犬病的疫情,确保信息的畅通和二传感染的防控。

要加强疫情的监测,定期进行病原学检测,确保猪场的传染病风险评估。

四、净化措施猪伪狂犬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为了净化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要对疫情爆发的猪场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清除病毒和细菌的残留物。

清洁和消毒要涵盖猪圈、运输车辆、器械和设备等。

要对死亡的猪进行安全处理,包括焚烧和无害化处理。

要对疫情爆发地的周边环境进行检测和监测,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和净化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案和措施。

养殖人员需要加强动物管理,加强疫苗接种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监测和信息报告,做好环境净化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猪伪狂犬病的爆发,保障人和动物的健康与安全。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摘要】摘要: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猪群中易发生并传播。

为了有效防控猪伪狂犬病,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包括定期接种疫苗、加强动物场所的消毒和隔离措施、控制野生动物的接触等。

而在发生猪伪狂犬病疫情后,净化措施也至关重要,包括对疫情区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清理病死猪尸体、封锁疫区等。

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控和净化措施,可以有效遏制猪伪狂犬病的传播,保障猪群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防控措施、净化措施、疫情控制、预防传播、疫苗接种、监测检测、消毒措施、政策法规、动物卫生、公众健康、疾病防控1. 引言1.1 引言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动物的唾液传播给人类及其他动物。

疫情一旦发生,将对养殖业和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猪伪狂犬病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和净化措施。

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伪狂犬病,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 正文2.1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1. 疫苗接种:对猪进行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是预防猪伪狂犬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可以有效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猪伪狂犬病的风险。

2. 疾病监测:建立健全的猪伪狂犬病监测体系,定期对养猪场进行疫情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患病猪只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疫情传播和爆发风险。

3. 疫区隔离:在发现疫情或疑似病例时,应立即对疫区进行隔离措施,封锁传染源,避免疫情扩散。

4. 清洁消毒:定期对猪圈、饮水、饲料等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活和传播。

5. 加强管理:加强养猪场的管理,做好饲养条件、饲料卫生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提高猪的体质和免疫能力,减少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疫苗接种、疾病监测、疫区隔离、清洁消毒和加强管理等方面,只有综合施策,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猪伪狂犬病的传播,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原性传染病,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和传染性。

猪伪狂犬病对猪的健康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疫苗接种、环境净化、动物管控等方面介绍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一、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伪狂犬病的首要措施。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猪伪狂犬病疫苗,猪场养猪户可以根据养殖规模、养殖环境等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疫苗接种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接种程序和剂量进行,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免疫效果。

在接种前,应对猪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评估,确保猪的健康状况符合接种要求。

接种后应及时记录接种情况,定期进行疫苗效价检测,并及时补种,确保猪的免疫力在高水平上。

二、环境净化猪伪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食物传播,在猪场环境中容易存活和传播。

对猪场环境进行定期的净化工作非常重要。

环境净化包括定期清洁和消毒猪舍、饲料槽、饮水设备等,及时清除猪粪尿、厨余垃圾,保持猪场环境的卫生与干净。

在日常养猪过程中,要做好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工作,确保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三、动物管控猪伪狂犬病的传播主要依赖于猪之间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因此在养猪的过程中要做好动物的管控工作。

要加强对疫病症状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病猪和可疑猪,隔离治疗或淘汰病猪,防止病毒的扩散和传播。

要做好猪群的数量控制和密度控制,避免猪群之间的过度接触和拥挤,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四、人员防护在进行猪场防控及净化工作过程中,养殖户和相关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包括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病猪和病毒携带物。

在疫情期间要避免外部人员、车辆进入猪场,确保猪场的封闭和隔离。

五、信息报告猪伪狂犬病是一种法定传染病,养殖户要做好相关疫情信息的报道和汇报工作。

一旦发现猪伪狂犬病疫情,要及时向当地农业部门、动植物检疫部门和养猪协会等有关部门进行报告,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置工作。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和致死性。

为了控制和净化猪伪狂犬病的传播,需要采取以下防控和净化措施:
1. 建立猪伪狂犬病的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的猪伪狂犬病监测网络,加强对猪群的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进行相应防控措施。

2. 严格管控猪只进出场所:加强猪群的管理,禁止未经检疫的猪只进入场所,确保猪群的健康。

3. 良好的养殖环境: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保持猪群干净、清洁和通风良好,减少病原菌的传播风险。

4. 强化饲养管理: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同时避免交叉感染,保持猪只的健康状态。

5. 加强疫苗接种:猪可以接种伪狂犬病疫苗,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少病毒的传播。

6.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和养殖户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猪伪狂犬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掌握病猪的识别和报告方法。

7. 严格消毒措施:对猪棚、饲料槽、饮水设备等进行定期消毒,杀灭病原菌,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8. 加强动物检疫:加强对输入猪只的动物检疫,确保猪只的健康,防止病毒的传播。

9. 合理处理病死动物:对病死猪进行及时和合理的处理,杀灭病原菌,避免病毒的扩散。

10. 加强猪类屠宰场的监管:严格控制猪类屠宰场的卫生条件,规范屠宰过程,确保屠宰猪只的质量和安全,防止病毒的传播。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和净化措施包括建立病毒监测网络、管控猪只进出场所、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接种疫苗、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消毒措施、严格动物检疫、合理处理病死动物和监管屠宰场等措施。

只有全面实施这些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净化猪伪狂犬病的传播。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对猪的健康和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防止和控制猪伪狂犬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和净化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

同时,定期对猪进行检查,发现疑似感染猪,要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2.实行分批饲养:尽量避免大量猪同时饲养,要采取分批饲养的方式,每批猪之间要隔离至少15天以上,避免病毒在猪群之间的传播。

3.对猪进行疫苗预防: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疫苗预防性疾病,可采用疫苗进行预防。

建议在猪出生后60天左右进行第一针疫苗,之后每隔30天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二、控制措施
2.严格管控进出口:加强猪场的进出口管理,对于疫区猪的进入要经过检疫和隔离观察,对已经发生疫情的区域要采取封闭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3.做好疫情报告:一旦发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要及时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并按规定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三、净化措施
1.消毒:及时进行猪舍、工具、设备、车辆等物品的消毒,以杀灭病毒。

2.清除污染源:及时清理猪场周围的垃圾和排泄物,防止病源的积聚和传播。

3.堆肥发酵:对猪舍内的粪便和垃圾等进行营养物质和菌群的合理调控,利用好发酵得到的有机肥,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源。

综上所述,对于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和净化措施,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疫情监测和管控,并及时进行消毒、清除污染源和堆肥发酵等净化措施。

只有综合实施,才能有效防止和控制猪伪狂犬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猪的健康和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伪狂犬的控制与净化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 PRV)是一种能够影响所有年龄段猪的严重传染病。

哺乳动物,包括猫、狗、绵羊、牛、马、猴子、鼠、浣熊对于伪狂犬来说都是易感动物。

猪是伪狂犬病毒的携带者,但此病毒并不能使猪致命,而其它动物感染可致命。

人对于伪狂犬是耐受的。

伪狂犬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也被称作奥耶斯基病(Aujezsky Disease AD)、疯痒病,很少被认为是传染性脑脊髓炎。

伪狂犬的名字起源于感染狗的狂犬病。

1902年,奥耶斯基发现这种病并命名。

在牛上经常被叫作疯痒病。

“伪狂犬”这一术语经常被批评,因为它经常与狂犬病毒混淆,而狂犬病毒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病毒。

伪狂犬在中国很多区域流行,但可以通过应用现代技术、限制伪狂犬阳性种群的周转及生产者的认知能够很容易净化伪狂犬。

猪的伪狂犬有急性(动物流行性)和慢性(地方流行性)两种形式。

急性流行性伪狂犬主要发生在没有感染过或无免疫过的幼崽,主要症状是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不孕;在小猪主要表现为腹泻、发烧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大一点的猪表现为咳嗽、打喷嚏。

在哺乳仔猪的死亡率可达到100%,但在断奶猪死亡率小于10%,大一点的猪(如果没有并发症)死亡率小于2%。

伪狂犬不同毒株有非常不一样的致病性。

一些高致病性的毒株可导致母猪死亡,而低致病性的毒株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

慢性地方性伪狂犬主要以引起生长育肥猪肺炎为特征。

特别是在连续周转管理下的生长育肥猪,在10-12周龄易被感染,此时其母源抗体下降,病毒开始在猪间传播。

伪狂犬病毒能引起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坏死和免疫抑制,导致链球菌、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支原体的继发感染。

如果猪群同时感染圆环相关疾病、蓝耳和/或猪瘟,伪狂犬相关的呼吸道综合征会更加严重。

1980年代,在伪狂犬阳性猪群中,伪狂犬相关肺炎造成的损失大约是$12 (Y70),这刺激了许多生产商去净化伪狂犬。

伪狂犬最常由感染种猪从一个场传播到另一个场。

所以,购买的种猪在离开原场前以及猪群到达目的猪场隔离期间,检测并确认伪狂犬阴性非常必要。

伪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鼻腔和口腔分泌物中,不存在于粪便和尿液中,但能在感染公猪的精液中检测到。

在炎热的天气下,此病毒很难存活一周,且大多数猪场的普通消毒剂能够杀死该病毒,除了含碘的消毒剂。

寒冷的天气可以保护该病毒,该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猪或污染的表面进行扩毒,也能在一个猪舍的空间进行传播。

在湿冷的空气中,该病毒在3公里的距离内能从一个场传播到另一个场。

剖解病变一般不具有伪狂犬的特异性,除了因伪狂犬而死亡的仔猪肝脏上偶尔有一些白色坏死灶。

一般这些损伤为间质性肺炎,通常还伴有小叶间隔水肿增大,由于支原体和细菌感染又会伴有前腹侧肺炎。

组织病理学观察,有非化脓性的脑膜炎,少许中性粒细胞。

套管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常见。

肝脏有局灶性坏死,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亦有局灶性坏死。

有时在神经胶质细胞和坏死灶附近区域会观察到核内包涵体。

伪狂犬应与蓝耳、圆环、猪瘟、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菌和喘气病鉴别开来。

在某些猪群,上述几种疾病可能同时发生而表现为疾病症候群。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经常被看作是伪狂犬的后遗症。

蓝耳和圆环通常感染保育阶段的猪,而伪狂犬易感染生长育肥猪。

但蓝耳/圆环会继续感染育肥猪,而伪狂犬偶尔感染保育猪。

猪瘟的典型症状是引起肾脏点状出血,但有时并不能看到出血点,而伪狂犬很少有这样的出血点。

伪狂犬和猪瘟能引起相似的病变:神经胶质细胞增多、脑膜炎、脑中套管。

猪瘟能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但伪狂犬不能。

当然,许多慢性伪狂犬感染的猪群很可能也会有慢性猪瘟感染。

可以通过PCR、组织病理学、病毒分离,有时通过血清学进行诊断确诊。

人们希望疫苗能够给免疫了的猪提供完全保护,其实在实际应用中没有伪狂犬疫苗有这样的效果。

然而,免疫过的猪不大可能被感染,免疫过的猪不会有发烧和临床症状,死亡率、发病率较低,与没免疫的猪群相比,散毒少。

近几年,一些中国伪狂犬毒株的一些基因位点变异显著,如gB,它对于免疫很重要,这种变异通常归结于疫苗的失效。

然而,应指出,变异是伪狂犬病毒的一个特征,免疫虽然不是一个绝对的预防措施,对于控制伪狂犬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野毒的变异不是免疫失败的首要原因。

如果我们能够做好全进全出并在对的时间进行免疫,我们就能够控制散毒。

全进全出是关键,免疫可能会有帮助,但在大量病毒面前通常会失败。

伪狂犬控制方案
曾经一段时间,人们坚信只有完全的清群才有可能净化伪狂。

但是一个被知悉25年的事实就是这个疾病可以通过采取良好的场内生物安全管理的方式使其远离猪场。

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楚种群目前的状况以及感染存在于哪里。

如果猪群使用gI(gE)基因缺失疫苗,就很容易判断猪群现在的状况以及是何时受到感染的。

如果育肥猪群使用的是非基因缺失的疫苗,那么就会很难精确的判定当下猪群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当然也有可能因为某些原因需要对种猪群使用自家苗和非基因缺失灭活苗,但是如果人们想确定生长育肥猪群的PRV感染状况,那么这类疫苗就不该给生长育肥猪使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知识就是力量。

抗体滴度的高低会提供一些线索,但是当生长育肥猪群使用非基因缺失苗时就会很难说清楚猪群现在的感染情况。

第二步就是在出现症状前两周建立基因缺失苗肌肉免疫程序。

人们通常是在仔猪出生的时候进行滴鼻免疫。

滴鼻免疫在猪场爆发伪狂犬的时候作为紧急方案是有效的,但是除非在保育阶段存在严重的伪狂犬问题,否则无需进行滴鼻免疫。

如果保育存在严重的伪狂问题,则应该在断奶的时候对仔猪用gI(gE)基因缺失活疫苗进行滴鼻免疫,因为出生时候的疫苗接种产生的免疫周期很短。

母猪应该每3-4个月进行一次普免。

使用灭活苗在激发母猪二次免疫应答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成功的免疫程序还是应该围绕弱毒苗和群体免疫来建立。

监测gB抗体水平应该很有趣,但是这实在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

另一方面,监测gE
抗体水平是有用的,尤其是在流行病学调查方面。

对gE基因缺失苗免疫的生长育肥猪群,调查其PRV感染状态,可以采用血清学的方法。

ELISA 检测gE抗体的结果是一个S/N的比值,大于0.7的是阴性,小于0.6则为阳性。

但是这个值某种程度上不方便我们直观地分析种群情况,所以这个数值可以用1-S/N来将其转化为更为方便的格式来代替原始数值。

按照这种方式进行转化,则数值高的是阳性,数值低的是阴性。

则新的阴性是小于等于0.3,阳性大于等于0.4。

由于大部分的母猪感染了伪狂,所以猪群的母源抗体可以持续到15-16周。

一些猪在16周龄之后还有针对gE的抗体,毫无置疑的是受到了感染。

一些较高的滴度存在于10和12周龄表明一些猪在10周龄之前就感染了伪狂。

那么针对这个猪群,我们就会建议猪场用基因缺失活疫苗,在断奶的时候进行滴鼻免疫(一个鼻孔就可以)并在大约7周龄的时候肌肉注射疫苗。

9周之后是否重复免疫一次则可以自行决定。

第三步,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生长育肥舍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

猪群应该用独立的圈舍按相同的周龄进行分群或者周龄间隔不要超过两周。

最大周龄间隔不要超过四周,间隔越短越好。

对圈舍的改造可能需要将其划分出多个稍小一点的房间,并且要对母猪的配种计划进行调整以便可以进行批次分娩和批次断奶。

在新一批次猪群进入圈舍之前,要对猪舍进行完全的清空,清洗和消毒。

如果母猪每3至4个月进行一次普免,那么伪狂犬病毒就会在母猪群中停止传播,养猪生产者就可以轻易地断奶伪狂阴性猪。

如果生长育肥阶段猪群能够得到免疫并且按照全进全出的方式管理,那么这个猪场就会一直维持伪狂犬阴性。

后备母猪和公猪应当使用伪狂犬gE抗体阴性猪。

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简单的生物安全步骤,这个猪场只需要2-3年的正常淘汰就会变成伪狂犬阴性猪场。

按照这一方式,对猪肉生产系统有严重经济威胁的伪狂犬就会被净化,整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都不会再有伪狂犬问题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