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硫化修复原理
铅酸蓄电池固化室原理

铅酸蓄电池固化室原理一、硫化现象的定义及原因1.定义:硫化是指蓄电池内部极板表面上附着一层白色坚硬的结晶体,充电后无法剥离极板表面转化为活性物质的硫酸铅。
2.原因:硫化的生成与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密切相关。
在每次放电后,正负极板的不同活性物质均转变为硫酸铅,充电后各自还原回不同的活性物质。
然而,过放电、小电流深放电、低温大电流放电、补充电不及时、充电不充足、酸液密度过高、电池内部缺水、长期搁置等因素导致极板表面的硫酸铅堆积过量,呈饱和状态。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硫酸铅微粒在温度、酸浓度的波动下重新结晶析出在极板表面,形成硫化现象。
二、硫化现象的表现1.内阻增大:硫化后,蓄电池的内阻增大,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2.充电特性变化:硫化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电压提前到达充电终止电压,且电流越大,现象越明显。
3.酸液密度降低:硫化导致酸液密度低于正常值,影响电池的性能。
4.放电容量下降:硫化电池的放电容量降低,尤其是放电电流越大,容量下降越明显。
5.充电过程中气泡增多:硫化电池在充电时,会产生气泡,且充电温升增快。
6.充电困难:严重硫化时,电池可能无法正常充电。
三、硫化修复原理1.物理修复:通过机械方法,如打磨、清洗等,去除极板表面的硫酸铅结晶,恢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2.化学修复:采用特定的化学物质,如硫酸、氢氧化钠等,与硫酸铅结晶发生反应,使其转化为可溶性盐,从而去除硫化物。
3.脉冲修复:利用脉冲电流技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循环,使硫酸铅结晶逐渐剥离极板表面,达到修复目的。
4.均衡充电:通过设置不同的充电阶段,如维护充电、快速充电、限压浮充等,使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逐步去除硫化物,恢复性能。
总之,了解铅酸蓄电池硫化现象及修复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和修复蓄电池,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避免导致硫化的因素,及时发现和处理硫化现象,确保蓄电池的正常运行。
电池修复原理

电池修复原理
电池修复是一种将老化或失效的电池恢复到正常工作状
态的过程。
它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操作,修复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和结构,以提高电池的容量和性能。
电池修复的原理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电池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电池的修复原理:
1. 铅酸电池修复原理:铅酸电池常用于汽车、摩托车等设备中。
铅酸电池的主要问题是活性物质的硫化,导致电池容量下降。
电池修复过程中,首先会对电池进行放电,将电池内部的硫化物清除。
然后,通过充电和脉冲充电的方式,重新激活电池内的活性物质,恢复其容量和性能。
2. 锂离子电池修复原理: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和电动汽车等领域。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问题是电池内部正负极材料的损耗和电解质的降解。
电池修复过程中,会采用特定的充电和放电策略,如深度放电和恒流充电,以恢复正负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此外,也可以通过电池管理系统的软件调整,来平衡电池单体的电荷和容量。
3. 镍氢电池修复原理:镍氢电池常用于可充电电池组中,如数码相机、移动电源等。
镍氢电池的主要问题是电池内部氢化镍和氧化镍材料的不均匀分布和活性物质的损耗。
电池
修复过程中,会采用充放电循环和脉冲放电等方法,来重新分布电池内的活性物质,并恢复电池的容量和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电池修复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池,并且效果可能因电池的损坏程度和修复方法的不同而有所
差异。
此外,电池修复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不建议在家庭环境下进行修复,以避免安全问题和进一步损坏电池。
如果电池出现问题,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将其交给专业机构进行修复。
铅酸蓄电池的硫化与修复原理

相同的电池,在不同的设备条件、不同的使用条件和不同维护条件下使用寿命相差很大。这就需要在设备条件、使用条件和维护条件上寻找其差异。而电池失效的的几个主要现象是:
a.正极板软化;
b.正极板板栅腐蚀;
c.负极板硫化;
d.失水;
e.少数电池出现热失控(包括电池鼓胀)
Hale Waihona Puke 此法特点,修复效率和功效高于前两种修复方法,缺点太繁琐。
4)脉冲修复
对于硫化电池,可用一些专用的脉冲修复仪对电池充放电数次来消除硫化。
此法机理,从固体物理上来讲,任何绝缘层在足够高的电压下都可以击穿。一旦绝缘层被击穿,就会由绝缘状态转变为导电状态。如果对电导差阻值大的硫酸盐层施加瞬间的高电压,就可以击穿大的硫酸铅结晶。如果这个高电压足够短,并且进行限流,在打穿硫化层的情形下,控制充电电流适当,就不会引起电池析气。电池析气量取决于电池的端电压以及充电电流的大小,如果脉冲宽度足够短,占空比够大,就可以在保证击穿粗大硫酸铅结晶的条件下,同时发生的微充电来不及形成析气,如果含有负脉冲去极化,就更能保证在击穿硫酸盐层时极板的气体析出,这样就实现了脉冲消除硫化。从原子物理学来说,硫离子具有5个不同的能级状态,处于亚稳定能级状态的离子趋向于迁落到稳定的共价健能级存在。在稳定的共价键能级状态,硫以包含8个原子的环形分子形式存在,这8个原子的环形分子模式是一种稳定的组合,难以跃变和被打碎,电池的硫化现象就是这种稳定的能级。要打碎这些硫化层的结构,就要给环形分子提供一定的能量,促使外层原子加带的电子被激活到下一个高能带,使原子之间解除束缚。每一个特定的能级都有唯一的谐振频率,谐振频率以外的能量过高会使跃迁的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过低能量不足以使原子脱离原子团的束缚,这样脉冲修复仪在频率多次变换中只要有一次与硫化原子产生谐振,就能使硫化原子转化为溶解于电解液的自由离子,重新参与电化学反应,在特定条件下转换回活性物质。此法特点,效果好操作方便。但需要有专用的脉冲充电器,个人用户都不具备,需要购买。市场上的脉冲修复充电器参差不齐,很多脉冲充电器甚至是专用修复仪的脉宽比、占空比、负脉冲设计得并不合理不能起到去硫化的作用。
铅酸蓄电池极板硫化原因及排除方法

铅酸蓄电池极板硫化原因及排除方法铅酸蓄电池极板硫化的原因及排除方法蓄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靠内部的化学反应来储存电能和向外供电。
机动车辆上大都使用铅酸蓄电池,它具有内阻小、容量大,能在发动机启动时,短时间供给大电流。
蓄电池主要由正极板、负极板、外壳、隔板和电解液等构成。
铅酸蓄电池极板硫化,是指极板上生成一层白色的粗晶粒硫酸铅,这些硫酸铅堵塞了极板孔隙,使电解液渗人困难,减少了参加反应的活性物质,使蓄电池的容量下降。
同时因其导电不良,使内阻增大。
当给蓄电池充电时,充电电压迅速上升,使电解液过早发生沸腾,使用时间不久后又会出现亏电现象。
其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如下。
一、蓄电池极板硫化的原因1.长期充电不足。
正常情况下,蓄电池放电时极板上生成的硫酸铅晶粒比较小,基本不影响导电性能,充电时这类晶粒完全转化而消失。
若蓄电池长期处于放电或半充电状态,极板上的硫酸铅将有一部分溶解于电解液中,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但当温度降低时,溶解度减少,出现过饱和现象,这时有部分硫酸铅就会从电解液中析出,再次结晶生成大晶粒硫酸铅,附着在极板表面,日积月累便形成“硫化”。
2.过放电。
当蓄电池过放电时,会使大量的硫酸铅附着在极板表面上,由于硫酸铅晶体较粗、较硬,使蓄电池内阻增加,不但影响电解液进人极板内部,而且还造成硫酸铅在充电时不能还原,若长时间得不到充电修复,就会导致极板硫化。
3.电解液不纯。
当电解液中含有杂质,特别是金属物质时,在蓄电池放电时,这些物质就会吸附在负极板上,使之不可溶解,长时间结晶使极板硫化。
4.电解液密度过大。
当电解液密度过大时,其硫酸含量过多,使极板表面受到严重腐蚀,一部分硫酸铅会进入电解液中,在温度降低时硫酸铅就会附着在极板表面上,从而加速极板硫化。
5.电解液液面过低。
由于添加电解液不及时,使蓄电池电解液液面过低,极板露在电解液外的活性物质被空气氧化,这时由极板的剩余部分承受全部放电电量,结果导致整个极板硫化。
蓄电池硫酸盐化(硫化)

铅酸蓄电池硫化说明
一、硫化的定义
蓄电池内部极板的表面附着一层白色坚硬的结晶体,充电后依旧不能剥离极板表面转化为活性物质的硫酸铅,这就是硫酸盐化,简称“硫化”
二、硫化的现象
电池解剖后明显可见极板上出现大片白色结晶,电池容量缩小,硫化严重甚至无法充电。
三、硫化的原因
电池因为长时间深度放电或者长期充电不足,使极板上的活性物质逐渐转变为晶粒粗大、质地坚硬的硫酸铅,并布满极板表面、堵塞极板微孔,阻碍电解液渗透和电流传导,造成蓄电池充放性能恶化,且用常规方法无法将它还原成二氧化铅和海绵状铅。
(1)电池长期充电不足或放电后没有及时充电,导致极板上的硫酸铅(PbSO4)有一部分溶解于电解液中,环境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溶解度减小,
溶解的硫酸铅(PbSO4)就会重新析出,在极板上再次结晶,形成硫化.
(2)长期过量放电或小电流深度放电,使极板深处活性物质的空隙内生成硫酸铅(PbSO4).
(3)已放电或半放电状态电池放置时间过久。
铅酸蓄电池修复原理(转)

铅酸蓄电池修复原理(转)技术原理:鉴于消除电池硫化是利用脉冲谐波成分的原理,多产生脉冲就可以改善修复效果。
采用最先进的谐振式复合脉冲修复技术,通过测定电池状态,在充、放电的同时不断发出正负变频脉冲,与电池中的硫酸铅结晶体发生共振,从而使硫酸铅晶体还原成硫离子和铅离子,改变电介质成份和性质,每秒产生30万组复合脉冲提高修复效率(谐振频率达1兆赫兹以上),打通离子通道,充分释放并激活原活性物质,使其具备更强的电化学能力,降低电池内阻,彻底消除电池硫化。
根据废旧电池的质量和损坏程度,修复后其容量可恢复到原标称容量的99.66%以上,甚至100%。
复合谐振法消除硫化的技术原理和方法:虽然我们知道防止电池硫化的主要方法是防止电池不及时充电和过放电,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这种现象还是经常发生的。
以前发生这种情况被认为是“不可逆”的。
传统的处理方法比较复杂,采用大电流充电、活性剂置换、正负脉冲充电等,这些方法修复成功率低,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现在采用的是谐振式复合脉冲修复技术,可以把“不可逆”变成“可逆”,并且基本上对电池极板没有任何损伤,脉冲修复的原理是比较复杂的。
首先,任何晶体在分子结构确定以后都有谐振频率,而这个谐振频率与晶体的尺寸有关,晶体的尺寸越大,谐振频率越低,如果充电采用前沿陡峭的脉冲,利用傅立叶级数进行频率分析可以知道脉冲会产生丰富的谐波成分,其低频部分振幅大,高频部分振幅小。
这样,大硫酸铅结晶获得的能量大,小硫酸铅结晶获得的能量小,从而形成大硫酸铅结晶谐振的振幅大,在正脉冲充电期间比小硫酸铅结晶容易溶解。
即所谓“击碎”粗大的硫酸铅结晶,适当控制脉冲电流值,以较小的电流密度对正极板充电,基本上不会形成对正极板的损伤。
对于密封电池来说,瞬间的充电电压使电极板所产生的氧气也可以通过氧循环在负极板上被吸收,电池也就不会形成失水,所以这是一种区别与其它修复方式的“无损失”修复技术。
近年来出现的铅酸蓄电池修复技术主要有:1.大电流充电:采用大电流充电,使大的硫酸铅结晶产生负阻击穿来溶解的方法,实验中发现,这种消除硫化只可以获得暂时的效果,并且会在消除硫化过程中带来加重失水和正极板软化问题,对电池寿命造成严重损伤。
探析铅酸蓄电池硫化原因及其修复方法

探析铅酸蓄电池硫化原因及其修复方法【摘要】在异常情况下,铅酸蓄电池在极板上会生成粗大、坚硬的硫酸铅结晶,而这种晶体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小,不容易被还原,这种情况就被称为硫酸盐化,简称“硫化”。
本文结合某基站落后蓄电池的修复实例,从铅酸蓄电池硫化的作用机理和产生的原因出发,并着重就其硫化问题的修复方法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字】铅酸蓄电池;硫化;原因;修复方法铅酸蓄电池是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化学电源,具有安全性高、电压平稳、原材料丰富、回收再生利用率高等优点,它也是世界上各类电池中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一种电池,在我国通信、电力、汽车、航空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在铅酸蓄电池的运行过程中,硫化问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电池失效形式,当硫化问题发生以后,不仅会增大蓄电池电阻,约束蓄电池容量,而且会对电池的正常使用寿命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蓄电池提前报废。
因此,必须加强对硫化原因与生成机理的分析与研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修复措施与修复方法,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1 铅酸蓄电池的硫化机理在正常工作条件下,铅酸蓄电池的正、负极板上中细小晶粒状的硫酸铅在充电时,会分别还原为二氧化铅和海绵状铅,其化学方程式为:2PbSO4+2H2O→PbO2+Pb+2H2SO4但是在异常情况下,蓄电池极板表面会逐渐生成一层白色粗晶粒的硫酸铅。
由于这部分硫酸铅晶粒粗大、坚硬,不仅与电解液接触面积较小,而且导电性能极差,会堵塞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孔隙,使得电解液的深入非常困难,因而使得蓄电池的电阻增大,电荷量减小,电池的使用寿命也极大缩短。
2 铅酸蓄电池的硫化原因分析2.1 蓄电池长期处于亏电状态当蓄电池处于充满电量状态时,正、负极板上的硫酸铅几乎会完全转换为二氧化铅和海绵状铅。
而放电时,正负极板上的二氧化铅和海绵状铅又会重新发送电解反应,逐渐生成硫酸铅。
如果因蓄电池长期充电不足,极板上的硫酸铅会在温度升高时逐渐被溶解在电解液中,当温度下降时,已溶解的硫酸铅又会因电解液过饱和而析出,析出的硫酸铅再结晶形成的粗晶粒附着在正、负极板表面,导致极板出现硫化。
电瓶修复方法原理及损害原因分析

电瓶修复方法原理及损害原因分析电瓶修复方法原理及损害原因分析蓄电池是一种直流电源,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铅酸蓄电池是目前工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的蓄电池,它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国防科研各个领域。
随着汽车、农用车、摩托车工业和邮电通信业的迅猛发展,蓄电池的应用大幅增长。
理论上铜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可达3-4年之久,但实际使用过程中约有40%的蓄电池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
实践证明,过早报废的蓄电池中有90%是由于极板硫化造成的。
一、蓄电池极板硫化机理分析:(1)蓄电池极板硫化正常情况下,蓄电池正、负极上细小晶粒状的硫酸铅在充电时会分别还原成二氧化铜和海绵状纯铅。
其化学方程式为:2PBSO4+2H2O→PBO2+PB+2H2SO4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蓄电池极板表面(其至活性物质孔隙内)会逐渐生成一层白色粗晶粒的硫酸铅。
由于这层硫酸铅颗粒粗大,与电解液接触面积相对减小,导电性能又差,并堵塞极板上活性物质的孔隙,使电解液渗入困难,因而使蓄电池内阻增大,电荷量减小;同时又不易溶解于电解液,以致于充电时这些物质不能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蓄电池极板硫化。
(2)蓄电池极板硫化。
蓄电池极板硫化机理分析蓄电池极板硫化的形成过程有以下两种情况。
A)硫酸铜的再结晶。
蓄电池放电时,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PBO2和PB与电解液中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铅。
其放电过程的化学反应是:PBO2+PB+2H2SO4→2PBSO4+2H2O正常情况下,正负极板上生成细小晶粒状硫酸铅,如能及时充电,这种细小晶粒的硫酸铜可完全消失,还原为活性物质PBO2和PB。
但是,若放过电或充电不足的蓄电池长期放置,极板上生成的细小晶粒状硫酸铅会有一部分溶解于电解液中,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当温度升高时,溶解度增大,此时极板上的硫酸铜会进一步溶入电解液中,直到饱和为止。
当温度降低时,溶解度减小。
由于溶解度变小,电解液会出现过饱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铅蓄电池脉冲修复(电池硫化修复)原理及相关知识(网文记录仅供参考)1.什么是电池硫化?在极板上生成白色坚硬的硫酸铅结晶,充电时又非常难于转化为活性物质的硫酸铅,这就是硫酸盐化,简称"硫化"。
这种硫酸铅的导电性不良、电阻大,溶解度和溶解速度又很小,充电时恢复困难。
因而成为容量降低和寿命缩短的原因。
2.产生硫化的原因是什么?正常的铅蓄电池在放电时形成硫酸铅结晶,充电时比较容易地还原为铅。
如果电池地使用和维护不善,例如经常充电不足或过放电,负极上就会逐渐形成一种粗大坚硬的硫酸铅。
这种硫酸铅用常规的方法充电很难还原,要求充电电压很高,由于充电时充电接受能力很差,大量析出气体。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负极,被称为不可逆硫酸盐化。
它引起蓄电池容量下降,甚至成为蓄电池寿命终止的原因。
一般认为,这种不可逆硫酸盐化的原因是硫酸铅的重结晶,粗大结晶形成之后溶解度减少。
硫酸铅的重结晶使晶体变大,是由于多晶体系倾向与减少小其表面自由能的结果。
从结晶过程的规律可知,小结晶尺寸的溶解度大于大结晶尺寸的溶解度。
因此,当长期存放或过放电时,大量的硫酸铅存在,再加上硫酸浓度和温度的波动,个别的硫酸铅晶体就可以依附靠近小晶体的溶解而长大。
有人提出与上述完全不同的观点,认为不可逆硫酸盐化常常与电解液中存在大量表面活性物质有关,这些表面活性物质作为杂质存在。
由于吸附减小了硫酸铅的溶解度,充电时会使铅离子还原的极限电流下降。
表面活性物质也会吸附在正极上,但它不至于引起不可逆硫酸盐化,因为正极在充电时进行阳极氧化过程,其电势足以破坏表面活性物质,使之被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防止负极不可逆硫酸盐化最简单的方法是,及时充电和不要过放电。
蓄电池一旦发生了不可逆硫酸盐化,如能及时处理尚能挽救。
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将电解液的浓度调低(或用水代替硫酸),用比正常充电电流小一半或更低的电流进行充电,然后放电,再充电……如此反复数次,达到应有的容量以后,重新调整电解液浓度及液面高度。
3.电池硫化的危害是什么?轻微的电池硫化,会降低电池的容量,电池内阻增加,严重时则电极失效,充不进电。
轻微的电池硫化,尚可用一些方法使它恢复,严重时采用一般的充电方法是不能够恢复容量的。
4.电池硫化的特点是什么?硫化的电池最明显的外特征是电池容量下降,内阻增加。
当然,如果电池失水和正极板软化也具有这个外特性。
鉴别电池是否硫化的方法,往往是采用脉冲修复仪对电池进行脉冲修复,如果容量上升,就是硫化,如果没有一点点容量上升,电池容量下降可能是其它原因产生。
5.消除电池硫化的方法有几种?特点是什么?1)水疗法如果硫化不太严重,可以使用较稀的电解液,密度在1.100g/cn3以下,即向电池中加水稀释电解液,以提高硫酸铅的溶解度。
并用20h率以下的电流,在液温30℃~40℃的范围内较长时间充电,可能得以恢复。
如果电解液密度较高,则充电时只进行水分解,活性物质难以恢复。
2)大电流充电修复方法若认为吸附是造成硫酸盐化的原因,则可以用高电流密度充电(达100mA./cm2)。
在这样的电流密度下,负极可以达到很负的电势值,这时远离零电荷点,使φ-φ(0)<0,改变了电极表面带电的符号,表面活性物质会发生脱附,特别是对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物质,这种有害的表面活性物质从电极表面上脱附以后,就可以使充电顺利进行。
目前国内几乎没有人使用这种方法处理不可逆硫酸盐化,可能出于以下考虑:高电流密度下极化和欧姆压降增加,这部分能量转化为热,使蓄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同时又有大量的气体析出,尤其是正极大量气析出气体,其冲刷作用易使活性物质脱落。
3)最理想的是利用脉冲谐波谐振的修复方法按照原子物理学和固体物理学的原理,硫离子具有5个不同的能级状态,通常处于亚稳定能级状态的离子趋向与迁落到最稳定的共价键能级而存在。
在最低能级(即共价键能级状态),硫以包含8个原子的环形分子形式存在,这8个原子的环形分子模式是一种稳定的组合,难以被打碎,形成电池的不可拟硫酸盐化——硫化。
多次发生这样的情况,就形成了一层类似与绝缘层一样的硫酸铅结晶。
要打碎这些硫酸盐层的束缚,就要提升原子的能级到一定的程度,这时候在外层原子加带的电子被激活到下一个更高的能带,使原子之间解除束缚。
每一个特定的能级都有唯一的谐振频率,必须提供给一些能量,才能够使得被激活得分子迁移到更高得能级状态,太低得能量无法达到跃迁所需要得能量要求。
但是,过高的能量会使已经脱离了束缚而跃迁的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又回落到原来的能级。
这样,必须通过多次谐振,使其中一次脱离了束缚,达到最活跃的能级状态而又没有回落的原来的能级,这样,就转化为溶解于电解液的自由离子,而参与电化学反应。
脉冲谐波谐振的方法。
从固体物理上来讲,任何绝缘层在足够高的电压下都可以击穿。
一旦绝缘层被击穿,粗大的硫酸铅就会呈现导电状态。
如果对高电阻率的绝缘施加瞬间的高电压,也可以击穿大的硫酸铅结晶。
如果这个高电压足够短,并且进行限流,在打穿绝缘层的条件下,充电电流不大,也不至于形成大量析气。
电池析气量强正相关于充电电流和充电时间,如果脉冲宽度足够短,占空比足够大,就可以在保证击穿粗大硫酸铅结晶的条件下,同时发生的微充电来不及形成析气。
这样,实现了脉冲消除硫化。
对于密封电池来说,水疗法是无法进行的。
另外,水疗法的成本和使用工时都比较大。
现在有了脉冲修复的方法,已经很少见到水疗法了。
实现脉冲消除硫化和抑制电池硫化的方法是什么?可以采用脉冲保护器和修复仪来处理。
一般使用2类修复方法。
其一为在线修复,把可以产生脉冲源的保护器并联在电池的正负极柱上,使用电池或者充电器的电源或者使用外来的市电,就会有脉冲输出到电池上面。
这种修复方式所需要的能源很少,比较慢,但是由于常年并联在电池极柱2端,慢也没有关系。
对于没有硫化的电池,可以抑制电池的硫化。
其二为离线式的,可以产生快速的脉冲,脉冲电流相对比较大,产生脉冲的频率比较高,脉冲占空比比较大。
一些产品还具有自动控制。
这种修复仪主要是用来修复已经硫化的电池。
比如一些加入程序的控制充电放电的充电器,利用预先编程序,参考在充电过程中的各种条件,比如环境温度、电池荷电、充电放电电压电性曲线来控制充电器工作,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目前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产品,如金陵紫光、恒宝等,但作用并不如宣传那么理想,相对于普通充电器,也是一个进步。
恒流恒压,三段充电,消极化多段温控充电估计是铅酸电池充电向前发展的方向。
对于已经报费的电池,修复充电器是无能为力的,仅对电池硫化减少的作用。
6.电池的失效模式是什么?电动车电池的使用属于循环状态,电池的失效主要表现为:失水、硫酸盐化(硫化)、正极板软化、板栅腐蚀、热失控、短路、断路等,其中短路、断路基本是电池在制造过程中引起,我们常说的电池修复主要是针对失水、硫化、极板轻微软化、部分热失控电池。
7.普通充电器没有正负脉冲谐振,导致铅酸电池严重失水和硫化,而失水和硫化又会相互促成,最终是牺牲电池的寿命,如何解决电池的硫化和失水,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正脉冲”可以消除硫化,恢复电池的容量。
“负脉冲”可以消除充电过程中的极化现象,提高充电接受能力,加快充电速度,降低电解液温度,减少失水。
我们采用正负脉冲谐振一方面加快了蓄电池的化学反应速度,提高了电池充电速度,另一方面保证了蓄电池极板变形和气体的产生,防止活性物质脱落及气体冲刷极板,避免了电池的极化现象;还可以有效的消除电池硫化现象,恢复电池容量,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8.如何才能解决电池在夏天不过充,在冬天不欠充?我们采用实时检测环境温度,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整充电参数,确保蓄电池在夏天不过充电,并减小电池发热;冬天不欠充电,防止了电池因欠充电而引起的电池容量的衰减,从而最大限度的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9.铅酸蓄电池充放电原理:构成铅蓄电池之主要成份如下:阳极板(过氧化铅.PbO2)---> 活性物质阴极板(海绵状铅.Pb) ---> 活性物质电解液(稀硫酸) ---> 硫酸(H2SO4) + 水(H2O)铅酸蓄电池是由电解液(硫酸)①、壳体②、隔板③、极板④、栅格⑤和不同的封闭形式构成。
1. 放电中的化学变化蓄电池对外电路输出电能时叫做放电。
蓄电池连接外部电路放电时,硫酸会与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产生反应,生成化合物“硫酸铅”,放电时间越长,硫酸浓度越稀薄,电池里的“液体”越少,电池两端的电压就越低。
化学反应过程如下:(正极)(电解液)(负极)(正极)(电解液)(负极)PbO2 + 2H2SO4 + Pb → PbSO4 + 2H2O + PbSO4 (放电反应)(过氧化铅)(硫酸)(海绵状铅)2. 充电中的化学变化蓄电池从其他直流电源获得电能叫做充电。
充电时,在正、负极板上的硫酸铅会被分解还原成硫酸、铅和氧化铅,同时在负极板上产生氢气,正极板产生氧气。
电解液中酸的浓度逐渐增加,电池两端的电压上升。
当正、负极板上的硫酸铅都被还原成原来的活性物质时,充电就结束了。
在充电时,在正、负极板上生成的氧和氢会在电池内部“氧合”成水回到电解液中。
化学反应过程如下:(正极)(电解液)(负极)(正极)(电解液)(负极)PbSO4 + 2H2O + PbSO4 → PbO2 + 2H2SO4 + Pb (充电反应)(硫酸铅) (水)(硫酸铅)从以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可以看出,铅酸蓄电池在放电时,正极的活性物质二氧化铅和负极的活性物质金属铅都与硫酸电解液反应,生成硫酸铅,在电化学上把这种反应叫做“双硫酸盐化反应”。
在蓄电池刚放电结束时,正、负极活性物质转化成的硫酸铅是一种结构疏松、晶体细密的结晶物,活性程度非常高。
在蓄电池充电过程中,正、负极疏松细密的硫酸铅,在外界充电电流的作用下会重新还原成二氧化铅和金属铅,蓄电池就又处于充足电的状态。
正是这种可逆转的电化学反应,使蓄电池实现了储存电能和释放电能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