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论书法》原图以及详解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高清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高清我跟你们说啊,启功先生的那可真是书法界的宝藏啊。
这就好比是一座装满了奇珍异宝的神秘城堡,每一首绝句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想象一下,当这些绝句以高清的形式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你原本只能透过雾蒙蒙的玻璃看一幅绝世名画,现在突然把玻璃擦得干干净净,每一个细节都清晰无比。
你看那一笔一划,就像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在纸上跳动。
我有个朋友,他之前对书法一知半解的,就看了一眼这高清版的,就惊得下巴都快掉了,直呼“我的天呐,原来书法还能这么有韵味!”这里面的每一首绝句都像是启功先生在和你面对面聊天,他就像是一位亲切的长者,给你讲述着书法的历史、风格、技巧等各种趣事。
比如说他在讲某个书法家的风格时,就像是在介绍一个老朋友的独特个性。
他说这个书法家的字飘逸得像天上的云彩,那字里行间的洒脱劲儿啊,真不是一般人能学得来的。
我还听说啊,有个书法爱好者,为了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绝句,专门找了很多书法作品来对照着看。
他就跟周围的人说:“这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书法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
”可不是嘛,这里面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
从这些高清的绝句中,我们能看到启功先生对书法的热爱简直如同燃烧的火焰,炽热而持久。
每一个字里都透着他对书法艺术深深的敬意。
你要是看到了,难道不会被这种热情所感染吗?就像你走进一个充满欢乐氛围的派对,你不自觉地就会跟着兴奋起来。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法著作,它更像是一部生动的书法纪录片,用文字的形式记录着书法的点点滴滴。
我有时候就想啊,要是能穿越到启功先生创作这些绝句的时候,在旁边看着他挥毫泼墨,听他一边写一边念叨着这些绝句,那该是多么奇妙的体验啊。
我觉得啊,不管你是书法的老手还是新手,这都值得你去好好品味。
它就像一道美味佳肴,不管你是什么口味,都能从中找到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
所以啊,别犹豫了,赶紧去领略一下它的魅力吧。
启功论书绝句35全译

启功论书绝句35全译1. 嘿,你知道启功先生的吗?那可真是书法界的宝藏啊!就好比一座神秘的艺术宫殿,里面装满了书法的奥秘。
你看那些绝句,每一句都像是一把独特的钥匙,能打开一扇通往书法深邃世界的门。
比如说“西京隶势自堂堂,点画纷披态万方。
何必残砖搜五凤,漆书天汉接元康。
”这一句,启功先生就像是一个博学的导游,带着我们领略汉代隶书的堂堂气势,那些点画就像姿态万千的舞者。
2. 哇塞,启功先生的全译可不得了。
我感觉这就像是一场书法的盛宴,每一首绝句都是一道精美的菜肴。
拿“翠墨黟然发古光,金题锦帙照琳琅。
十年校遍流沙简,平复无惭署墨皇。
”来说,你能想象到那带着古老光泽的墨色吗?就像一位历经岁月的老者,散发着深沉的魅力。
这绝句里描述的书法作品就像被金题锦帙精心装扮的美人,在书斋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3. 哟,可真是个神奇的存在。
要是把书法比作浩瀚的星空,那这35首绝句就是最闪亮的星星。
你瞧“烂漫生疏两未妨,神全原不在矜庄。
龙跳虎卧温泉帖,妙有三分不妥当。
”这里启功先生对书法的理解就很独特。
他好像在告诉我们,书法不必过于拘谨,就像一个人生活不必总是一板一眼。
温泉帖里那种龙跳虎卧的姿态,哪怕有些许的“不妥当”,却正是它的妙处所在。
4. 嘿呀,你要是对书法有点兴趣,就一定得看看。
这就像你想了解一个古老神秘的国度,这就是你的最佳指南。
“礼器方严体势坚,史晨端劲有余妍。
不祧汉隶宗风在,鸟翼双飞一脉传。
”你看,他把礼器碑和史晨碑的特点说得多么生动。
礼器碑像一个严肃的将军,体势坚实;史晨碑则像是端庄的仕女,端劲中又有柔美的一面,它们就像鸟的双翼,传承着汉隶的宗风。
5. 哎呀,全译简直就是书法爱好者的福音啊!这35首绝句就像是35个好朋友,每个都有自己的故事。
像“草圣匆匆不及闲,两行清泪白杨间。
瘗鹤铭泐增惆怅,片石应随过海船。
”这里面有对书法大家的惋惜,有对书法作品命运的感慨。
那感觉就像我们失去了一位挚友,满心都是惆怅。
启功先生把这种情绪融入到对书法的解读中,真的是太妙了。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九一至九三)

启功论书绝句百⾸详解全译(九⼀⾄九三)2019-05-07 11:04博野于铁江译释(2019.5.7)九⼀(姚鼐)琳琅诗富容夷韵,洞达书饶婉娈情。
⼀事惜翁真可惜,误将⼋股榜桐城。
【启功⾃注】姚鼐⑴。
惜抱翁⽂名震天下,与其乡先辈⽅望溪⑵齐名,世号⽅姚。
⽆论⽅⽒平⽣不为诗,即以⽂论,⽅⼜何堪媲姚哉⑶?⼤抵姚见世⾯,通⼈情,⽅则⾃卖头⼱⑷,⽽诸头⼱却不相许⑸也。
姚之诗,容夷跌宕⑹,视随园⑺,有时竟有突过者,遑论其并时馀⼦⑻。
⾄于书,⼜有过其诗⽂处。
盖⽆意求⼯,却处处见深造之功,⾃得之趣。
曾见近代赵尧⽣⑼先⽣题其书札⽂稿墨迹之诗,有“纸墨似相恋⑽”之句,真妙于形容。
宋⼈论欧阳永叔⑾书,谓其“以尖笔作⽅阔字”,吾觉惜抱正有同调。
曾见明⼈杨继鹏⑿于皖中刻董⾹光书⽈铜龙馆帖,惜抱笔势绝似之,盖其⼊⼿所⾃也。
望溪以⼋股之法为古⽂,⼜以古⽂之法为⼋股,遂成其所谓桐城⽂派,惜抱亦不免为其所欺⒀。
【译者附注】(1) 姚鼐(nài,1731-1815年):字姬传,⼀字梦⾕,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姚惜抱,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
清代著名散⽂家,与⽅苞、刘⼤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乾隆⼗五年(1750年)中江南乡试,乾隆⼆⼗⼋年(1763年)中进⼠,授庶吉⼠,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
乾隆三⼗⼋年(1773年)⼊《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九年(1774年)秋借病辞官。
旋归⾥,以授徒为⽣,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书院,培养了⼀⼤批学⼈弟⼦。
姚鼐⽂宗⽅苞,师承刘⼤櫆,主张“有所法⽽后能,有所变⽽后⼤”,在⽅苞重义理、刘⼤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论。
为桐城派散⽂之集⼤成者。
姚鼐⼀⽣勤于⽂章,诗⽂双绝,书艺亦佳。
著有《惜抱轩⽂集》16卷、《⽂后集》12卷、《惜抱轩诗集》10卷、《笔记》10卷、《尺牍》10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五七⾔今体诗钞》18卷,辑成《古⽂辞类纂》75卷。
启功《论书绝句》与书法鉴定之法

启功《论书绝句》与书法鉴定之法徐正英2012-12-20 9:53:24 来源:2012年1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核心提示】启功对古代书法的鉴定,大致运用了目验、比较、文献考辨、艺术史观照、出土文献佐证等多种方法。
尽管在鉴定实践中常多法并用、各有侧重,但相对而言,目验作品是其最常采用的基本方法。
启功既是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文献学家和旧体诗人,也是古代书画鉴定大师,被誉为当代“书画鉴定第一人”。
1935年和1961—1974年,启功陆续创作并用书法写成的前20首和后80首《论书绝句》及各篇所附晚年释文,透露了他一些书法鉴定的实践信息。
启功对古代书法的鉴定,大致运用了目验、比较、文献考辨、艺术史观照、出土文献佐证等多种方法。
尽管在鉴定实践中常多法并用、各有侧重,但相对而言,目验作品是其最常采用的基本方法。
书法作品的鉴定,既鉴定其真,也鉴定其摹、鉴定其伪,还要鉴定出是谁作的伪,这需要目验者极深的造诣。
启功对古代书法作品的目验,主要从三个方面发现问题。
首先,目验作品运笔,观其自然与否,是鉴别原迹还是摹本的关键。
依此标准,启功目验出不少真迹,其中对东晋王珣所书《伯远帖》的鉴定颇为典型。
《伯远帖》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被称为“三希”帖。
前两帖早被分别鉴定为唐人摹本和米芾临写本,而王珣此贴的真伪向来难以定论。
启功通过目验最终确认《伯远帖》是王珣留存于世的唯一真迹:“王帖惟余伯远真,非摹是写最精神。
临窗映日分明见,转折毫芒墨若新。
”启功在释文中对“转折毫芒墨若新”这一理由作了阐发:“余尝于日光之下,映而观之,其墨色浓淡,纯出自然。
一笔中自具浓淡处无论已,即后笔过搭前笔处,笔顺天成,毫锋重叠,了无迟疑钝滞之机。
使童稚经眼,亦可见其出于挥写者焉。
”这实际上是用经验归纳出了鉴别原迹还是摹本应掌握的一个秘诀和标准,即笔墨浓淡,笔画交接、毫锋重叠等处是自由挥洒而成还是迟疑钝滞而成。
指出这一关键,即揭示出书法鉴定的铁律。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原图及详解(61)

"枣石"与"硬黄",古代书法的载体画谈艺录2016-04-12 12:20:48这个系列的文章今天已经过了一多半了(共100篇,现在是第61篇),之前的文章里,我们经常会提到两个概念,一个是枣石,一个是硬黄,恐怕后面的文章还会有提到,索性一边解释启功老先生的诗,一边把这两个概念彻底理清一下这两个概念。
我们今天看启功老先生的《论书绝句》的第六十一首,原诗是:数张,都成阁帖返魂香。
看枣石迷离处,意态分明想硬黄。
我们逐句解释一下:第一句,晋代西陲纸数张,指的是楼兰出土的晋人书。
这里指的应当是《流沙残简》。
1899年至1902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唉,又是一个外国人)在古楼兰遗址首次发现了汉晋时代的木简与文书残纸。
到了1909年中国著名学者罗振玉辗转得到这些资料,王国维(就是那个说人生三境界的王国维)共同研究,子1914年出版了《流沙坠简》一书,书中同时收人了楼兰出土的文书残纸。
书中最早为三国曹魏嘉平四年(252),最晚则为西晋永嘉四年(310),包括书信、公文、簿籍、杂记等。
纸数张,其实,这样的资料是不少的,因为珍贵,所以,以纸数张称呼。
第二句,都成,都成为。
阁帖,各种传承下来的书法碑帖拓本。
返魂香,一种令人再生的香。
上下文结合起来,意思是说,看到了楼兰出土的晋代西陲墨迹,再看阁帖,就能看到书法的生福口活力了。
第三句,回看,回头再次审看。
(雕版印刷刻版)枣石,这里指碑刻。
因为最早的时候,人们为了保存书法作品,通常是把书法作品刻在木头上,而一般情况下,要选择木质比较细密的木头来做为雕刻材料,比如枣木、梨木。
因为这些木头木质硬实,不容易变形、损毁,因此,在早期就做为保存书法的最好手段。
唐代雕版印刷术发明后,雕刻枣木、梨木制作印刷母版的工艺越来越成熟。
逐渐从印章、短文,发展到成为大篇内容文章的载体。
再后来,人们发现刻在木头上的字迹到底还是木头,经过岁月磨蚀之后,还是容易损毁,破败,于是又开始把书法作品刻在石头上,就是后来的碑刻。
原中书协主席启功先生《论书法札记》23篇完整版,独特见解

原中书协主席启功先生《论书法札记》23篇完整版,独特见解
写在开头:书法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文化素养,提笔即可学书法,带着家人一起学书法,特别是小孩,形成家庭学习传统书法的氛围,营造书香门第之家。
启功的书法堪称当代一绝,书画艺术都是很不错的,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启功先生《论书法札记》一共23篇有释文,容易理解,也是我们学习书法的理论知识,学习书法的朋友值得一读。
对于中书协原主席启功先生,值得我们尊敬,对传承书法艺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每每读之受益匪浅。
对于为书法做出贡献的,我们应该给予褒奖高度赞扬,对于中书协的一些蛀虫我们一定要鞭挞和批判!启功先生也是我最尊敬的中书协主席,其他货色拉倒吧。
启功先生的书法和理论著作,我都已经分享了很多,可以看我以往的文章吧,多看看这些著作有利于自己书法审美的提升和视野的开阔,从老一辈先贤的书论中可以汲取更多的营养,以免闭门造成无法进取。
书法是一个高雅的艺术,也不是雕虫小技,他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以及塑造良好的品行。
无奈当代很大一部分人不思进取,沽名钓誉兴风作浪,歪曲了书法传承美学,反而以丑为美,书法审丑大行其道。
对于学习书法的小朋友来说,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书法审美观。
敲黑板:本人持续分享古今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教材类,方便书友临摹学习,更多资源看我以往发布的文章和视频。
学习书法可以参考《宗少林钢笔书法教学》视频课程以及宗少林编著的《美工钢笔书法教程—行书黄金法则55讲》一书,以专业的视角,系统的讲解演示。
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赞赏,是我持续分享的动力。
启功论书绝句 高清-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启功论书绝句高清-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启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教育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理念在书法界备受瞩目。
本文将探讨启功的书法艺术、绝句的特点和形式,以及高清书法的意义和影响。
在海内外书法爱好者中,启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当代书法的瑰宝。
他的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而著称。
启功深受汉隶和楷书的影响,他以豪放洒脱的笔触、丰满饱满的笔画和独到的构图著称。
他的作品不仅注重笔墨的技法,更注重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境。
启功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深厚的艺术内涵,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者的目光。
绝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其简洁精练的表达方式和鲜明的形象特点而闻名于世。
绝句的四行八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它可以通过短短几个字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使人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韵味。
高清书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书法艺术形式,它通过优化字体结构、提升笔画清晰度和墨色稳定性等技术手段,使书法作品更加清晰、可读性更强。
高清书法以其鲜明的线条和清晰的字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它不仅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书法作品,还推动了传统书法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启功的书法艺术、绝句的特点和形式,以及高清书法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论述,可以更好地理解启功书法的独特之处,绝句与高清书法的契合,以及对读者的启示和思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体会到启功书法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中,我们会简要介绍启功论书绝句高清这个话题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文章结构中,我们会给出本文的整体框架,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到文章的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目的一节中,我们明确表达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对读者的期望,以便读者能够理解我们的工作意图。
【藏】启功《论书绝句百首》,带释文的,赶紧珍藏吧

【藏】启功《论书绝句百首》,带释文的,赶紧珍藏吧
以诗论艺,始于少陵六绝句。
殆亦自知未必尽适众口,故标曰戏为,以示不求人之强同也。
不佞功自幼耽于习书,曾步趋前贤论述,而每苦枘凿难符。
一旦奋然自念,古人人也,我亦人也,谁不吃饭屙矢,岂其人一作古,其书其法便迥异于后世人人哉。
又有清书家论书,每从石刻立说,岂必经斧斤毡蠟,始能传棐几练裙之妙乎。
此积疑之初释也。
又见古之得书名者,并不尽根于艺能,官大者奴仆视众人,名高者生徒视侪辈。
其势其地既优,其迹其声易播。
后之观者,遂动色相嗟,以为其秘不可窥,其妙不可及。
此积疑之再释也。
于是忍俊不禁,拈为韵语,非圣无法,唐突名流。
又苦二十八言,未能尽抒胸臆,乃附以自注。
有时手挥目送,注已离题,赏音合观,每见会心一笑。
此一笑也,何啻心印长传,机锋一喝。
其为书为诗,此时俱属第二义矣。
友人见约,为之手录百首,云将附印于注本之后而未果,转为赵翔先生聘之以去。
竟蒙珍重影印,加以精装,薄海流传,不佞朽骨为之增寿矣。
盖昔人尝谓,刊人著述,其功德不减掩骼埋胔。
今捧斯冊,诵昔人深痛之言,喜慰之极,不觉涕泪之盈襟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功论书法》原图以及详解
这套《启功论书法》是启功老先生的书法杰作。
网上有流传的清晰版本,但却大都因为仅有书写图,欠缺诗的解释和一些书法背景的解析,因此布丁下决心,打算将启功老先生这一百首诗的内容,人文历史背景等资料作一下解释和标注,希望能帮到更多的学书人,但本人的学识毕竟非常有限,每日的时间和精力也受局限,所以,只能一篇一篇地来,学者达人,一方面理解和原谅我的学识浅陋,一方面原谅我的懒惰。
并且,有更好的见解也欢迎补到评论里来,以有助于更多的书法爱好者。
特别需要注明的是,文中所引的有关图片资料,涉及版权的,版权归原出版者或所有者。
书的封面图:
启功老先生自己题写的书名,老先生非常谦虚,在书名的下面写了“启功求教”四个小字,令后来书者汗颜啊。
这个就不解释了。
据启老先生说,这诗一共100首,其中前20首是20多岁的时候写的,后面的80首则是50岁以后陆续写出来的,可能有重复,有矛盾,也有调侃与幽默之类的,重复是为了反复叮咛,显得这件事重要;矛盾的地方,则是为了避免片面性,显得更加周全。
调侃是为了
不那么死气沉沉,增添趣味性。
启功老先生说这是他自己的强辞夺理,我觉得说得太有道理了。
如果我们都有这种踏实的求学态度,字一定一天比一天写得好。
第一首诗:诗的原文是:西京隶势自堂堂,点画纷披态万方。
何必残砖搜五凤,漆书天汉接元康。
西京,自然是指的现在的西安,因为西汉时期,国都是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之所以是西汉,是与后来建都洛阳的东汉一西一东,地理位置上有差别。
隶势,则是指的隶的体势,就是我们在看现在隶书的形体和姿态。
整句的意思是,西汉时期的隶书的形体和姿态大气堂堂。
书写的时候,第二个堂字,用了两个点替代,这在书法创作中遇到,可经常这样处理,但要注意的是,前一句与后一句的两个字如果一样,则尽可能两个字都写出来,避免断句上的误解。
第二句易解,点画姿态千姿百态,仪态万方,就是形容西汉隶书的审美姿态,非常好看。
第三句则需要交待一下背景,这首诗写于1935年,那个时候,汉居延简已经于1930年于内蒙古额济河流域的汉代遗址中被发现,上面记载了西汉末东汉初张掖地区等地的屯戍文书,但一般人肯定是看不到的,因为太珍贵了,这是可以理解的,不管是哪个政府,这样珍贵的材料,一般人都不得见。
这一句里提到的五凤,是指的汉砖刻五凤古
刻,或石刻,或砖刻,后来的人们见到的碑刻,大都是东汉人的作品,而传说,五凤古刻是最早的,但却不必非得去找这个五凤古刻石了。
第四句交待清楚为什么不用去找五凤古刻。
因为自天汉年间到元康年间,整个西汉时期,天汉是汉武帝年号,元康则是汉宣帝年号,用这两个年号简称整个西汉,整个西汉年间,好的墨迹太多了。
漆书,指的是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