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1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公开课)2022年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2. 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二、重点、难点1.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2. 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3. 难点的突破方法: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之一,学好本节可为学好全章打下根底.学习这一节的根底知识是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在小学里学过,学生是不生疏的,但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所以这里并不是复习稳固的问题,而是要加深理解,要防止学生把平行四边形概念当作,而不重视对它的本质属性的掌握.为了有助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在讲平行四边形定义前,要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让学生认清楚.讲定义时要强调“四边形〞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两个条件,一个“四边形〞必须具备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才是平行四边形;反之,平行四边形,就一定是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一个“四边形〞.要指出,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新教材是先让学生用观察、度量和猜想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两条性质的,然后用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了这两条性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如推拉门、汽车防护链、书本等引入新课,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的根底上去探索数学开展的规律,到达用问题创设数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观察、猜想出一些不同于一般四边形的性质,进一步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教师整理出一种推导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范式,让学生在教师的范式的诱导下,初步到达演绎数学论证过程的能力.最后通过不同层次的典型例、习题,让学生自己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三、课堂引入1.我们一起来观察以以下图中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 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注意: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指无公共点的边,对角是指不相邻的角,邻边是指有公共端点的边,邻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而三角形对边是指一个角的对边,对角是指一条边的对角.〔教学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认识清楚〕2.【探究】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画一个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以,它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度量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致?〔1〕由定义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在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角互为补角.〔相邻的角指四边形中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注意和第一章的邻角相区别.教学时结合图形使学生分辨清楚.〕〔2〕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下面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如图ABCD,求证:AB=CD,CB=AD,∠B=∠D,∠BAD=∠BCD.分析:作ABCD的对角线AC,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ABC和△CDA,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结论.〔作对角线是解决四边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通过作对角线,可以把未知问题转化为的关于三角形的问题.〕证明:连接AC,∵AB∥CD,AD∥BC,∴∠1=∠3,∠2=∠4.又AC=CA,∴△ABC≌△CDA 〔ASA〕.∴AB=CD,CB=AD,∠B=∠D.又∠1+∠4=∠2+∠3,∴∠BAD=∠BCD.由此得到:平行四边形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性质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四、例习题分析例1〔教材P84例1〕这道例题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实际应用,题目比较简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讲课时,可以让学生来解答.例2〔补充〕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F,求证:AF=CE.分析:要证AF=CE,需证△ADF≌△CBE,由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因此有∠D=∠B ,AD=BC,AB=CD,又AE=CF,根据等式性质,可得BE=DF.由“边角边〞可得出所需要的结论.证明略.这道题是补充的一道几何证明题,即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又让学生从较简单的几何论证开始,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演绎几何论证的方法.此题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推理论证.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总体说明〔1〕本节的主要内容包含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和内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及平行线间的距离.(二)教学内容解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平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四边形,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几何性质,而且它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等几何知识,掌握了一些探索和证明图形几何性质的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几何知识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既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也是后续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础,还为我们证明两直线平行、线段相等、角相等提供了新的方法,对几何知识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采用“属加种差”的方式,揭示了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隶属关系.因此,本节作为本章的起始课,除了显性知识外,还引领着本章知识以及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指导.探究本节课的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通过回顾三角形的学习过程,体现了类比学习的思想;通过运用辅助线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把对平行四边形的研究化归为对两个全等三角形的研究,体现了转化和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未知化归为已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材的加工与重组教材中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一内容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第二课时研究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并应用性质解决简单问题.本节课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推理证明.二、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2.通过观察、类比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提出猜想,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通过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证明,发展演绎推理能力.4.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二)教学目标解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指出:“‘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为核心展开.”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授课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1的具体要求是:理解平行四边形与一般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能应用概念进行简单推理.目标2的具体要求是:能从边、角等不同角度猜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通过实验操作验证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猜想.目标3的具体要求是:能合理运用辅助线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等知识推理证明边、角的性质,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目标4的具体要求是:能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等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或证明.三、学生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来说,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对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这一性质有所了解;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八年级上学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能够利用平行线证明角相等或者互补,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从学习能力来看,通过小学和七、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观察,实验操作等动手体验经验,也具有一定的大胆尝试,归纳猜想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索和证明几何图形性质的方法.综合两方面来看,学生已基本具备发现问题和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本节学习奠定了基础.(二)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推理证明主要是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通过辅助线把平行四边形问题化归为三角形全等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需要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难点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推理证明.四、教学策略分析(一)教学策略1.突出重点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落实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演绎推理证明平行四边形边、角性质,落实逻辑推理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猜想、验证、证明”的过程,探究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让学生在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活动体验中体会“用合情推理猜想、用演绎推理证明”这一几何研究的基本思考方式,突出教学重点.2.突破难点在探究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中,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让学生动手用全等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观察发现辅助线作法,把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三角形问题,完成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证明,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二)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法:演示法,启发法,探究法.学法:实验操作法,探究法.(三)教学用具教具:教材(学案)、多媒体课件、希沃白板.学具:两个不同颜色的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问题1:观看重庆的宣传片,欣赏图片,你能从中抽象出哪些平面图形?师生活动:学生积极发言,教师PPT演示学生从图片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研究过程,类比得到几何图形的一般研究思路.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含丰富的几何图形,类比三角形的研究思路,总结几何图形的一般研究思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为后续研究其它几何图形埋下伏笔,也为这节课的研究奠定基础.(二)知识回顾,得到定义问题2:小学学过平行四边形吗?什么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如何表示?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引导学生把小学学过的文字定义转换成几何符号语言,抽象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类比三角形的表示表示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如图,∵AD∥BC,AB∥D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DC.平行四边形ABCD,可记作: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设计意图:回顾小学知识,复习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小学所学的知识自然过渡到初中阶段,体现了知识间的联系.在回顾、感知、抽象的基础上自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定义的数学符号表示及语言间的转化强化了初中几何学习的符号意识及图形抽象过程.类比三角形学习平行四边形,为后续进一步类比全等三角形为研究平行四边形作铺垫,体现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问题3:画图操作,应用定义.利用手中学具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在学案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学具:直尺和三角板)进一步深化对定义的内涵的理解.师生活动:师生共同画图,参照视频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三)实践活动,探究性质问题4:通过画图我们已经明确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基本要素,那么平行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平行外,它的边、角还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师生活动:合作探究1.观察你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猜想它的边、角的性质;2.将猜想写在材料单上;3.借助手中学具,验证你的猜想(学具:直尺、量角器、圆规、平行四边形纸板两张,全等的三角形纸板两张).学生首先通过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情况预设:猜想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猜想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参与合作探究中,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入到各小组中,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倾听学生的想法,并适当予以指导与评价,把学生的猜想写在黑板上.师生活动:不同小组的学生针对发现的边、角的猜想展开汇报,预设方法:度量、叠合、(旋转)等方法,直观感知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培养学生形成探究图形性质的基本策略,渗透动手实践、合情推理,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问题5:刚才同学们用了度量法,叠合法验证了我们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猜想,那么对于任意的平行四边形这些猜想还成立吗?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方法,几何画板演示度量过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猜想,教师几何画板展示回避了测量的误差问题,但不能代表所有情况,类比三角形性质的探究过程,明确猜想只是个命题,只有通过证明才能上升为性质定理,使证明成为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把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用合情推理分析结论,用演绎推理证明结论”这一几何研究的基本思考模式.体现几何学习的逻辑性,突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问题6:如何证明你的猜想?师生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将文字命题转化为几何符号语言.学生独立证明猜想,展示证明思路:方法一:连接AC,证明△ABC ≌△CDA;方法二:连接BD,证明△ABD ≌△CDB,可能会有同学直接证明对角相等,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展台展示学生证明过程,引导学生证明后总结出两条性质定理,并将其转化为几何符号语言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 ∠C, ∠B= ∠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设计意图:证明过程放手让学生尝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肯定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研究的转化思想,让学生明白探究的过程就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体会转化和化归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证明,把命题上升为性质定理,再次强调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整个探究过程让学生参与观察--猜想--证明--形成定理的全过程,体会定理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后续探究学习做准备.(四)应用性质,解决问题1.牛刀小试.如图,在ABCD中,(1)若∠B=40°,则∠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若AB=3,BC=5,则它的周长=________.(3)若∠A+ ∠C= 200°,则∠A=________,∠B=________.师生活动:学生学案上完成后上讲台讲解,教师倾听并肯定学生的想法,适时鼓励.设计意图:根据课本习题改编,从边、角两个方面直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计算,是对性质简单应用的考查,及时反馈学生对性质的理解情况.例1 如图,在ABCD中,DE⊥AB,BF⊥CD,垂足分别是点E、点F.求证:AE=CF.追问:DE=BF吗?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回顾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方法,在寻找证明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提供,学生说证明过程,教师板书.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角度考虑本题.设计意图:例题突出应用性质进行简单证明,如何应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证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要求,例题解答过程让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的边、角性质也可以作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我们又多了一个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工具,突出学习的意义.学生分析,教师板书,规范书写过程,突出教师的示范作用.问题7:例1中的直线AB和直线CD有什么位置关系?追问:图中,怎么表示点D到直线AB的距离?师生活动:教师不断追问,通过复习点到直线的距离,适时介绍两条平行线间距离的概念.设计意图:在例题的基础上通过延长一组对边,引导学生自然得出两平行线间距离的概念,通过前面的学习进一步得出平行线间距离相等的结论.是对例题价值的进一步挖掘.问题8:剪两张对边平行的的纸条,随意交叉叠放在一起,重合的部分构成了一个四边形.转动其中一张纸条,线段AD 和BC 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师生活动:引导学生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得到解答,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对平行四边形性质应用的考察,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的过程,获得成功体验,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数学,会学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六)归纳总结,反思提升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积累了哪些方法经验?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和学习体验进行小结,回顾学习过程和所得,及时总结方法,构建本节课知识框架.(七)作业巩固如图,ΔABC 是等腰三角形,P 是底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且PE ∥AB , PF ∥AC.求证:PE+PF=ABA F P CB E。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第1课时)

数学
8年级/下
八年级数学·下 新课标[人]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第1课时)
学习新知
检测反馈
观察思考
观察下图中的小区的伸缩门,庭院的竹篱笆和 载重汽车的防护栏,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
学习新知
你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吗?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
边形.说明定义的两方面作用:既可以作为性 质,又可以作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依据.
平行四边形如何好记好读呢?
平行四边形用“□”表示,平行四边形ABCD,
记作“□ABCD”.
如右图所示 对边:AD与BC,AB与DC; 对角:∠A与∠C,∠B与∠D.
总结:四边形中不相邻的边,也就是没有公共 顶点的边叫做对边;没有公共边的角,叫做对角.
的对角线.(1)请你说出图中的相等的角、相等的线段;
AB=CD,AD=BC, ∠DAB=∠BCD,∠B=∠D.
(2)对角线AC需添加一个什么条件,能使平行四边形 ABCD的四条边相等?
添加AC平分∠DAB.
请同学们拿出方格纸,在方格纸上画两条互相平行 的直线,在其中一条直线上任取若干点,过这些点作另一 条直线的垂线.请同学们用刻度尺量一下方格纸上两平 行线间的所有垂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3.如图所示,在□ ABCD中,AD=2AB,CE平分∠BCD交
AD边于点E,且AE=3,则AB的长为 A.4 B.3 C.5 D.2
2
(B)
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 形,∴AB=DC,AD∥BC,∴∠DEC=∠BCE, ∵CE平分∠DCB,∴∠DCE=∠BCE, ∴∠DEC=∠DCE,∴DE=DC=AB, ∵AD=2AB=2CD,CD=DE,∴AD=2DE, ∴AE=DE=3,∴DC=AB=DE=3.故选B.
初中数学: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18.1平行四边形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特征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能根据定义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3.了解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如何添加辅助线将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也是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重要方法.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以后证明线段平行或相等以及角相等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3.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探究点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1=∠2.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AC=∠ACB,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AD∥BC,AB∥CD,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推出即可.证明:∵∠1+∠B+∠ACB=180°,∠2+∠D+∠CAD=180°,∠B=∠D,∠1=∠2,∴∠DAC=∠ACB,∴AD∥BC.∵∠1=∠2,∴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方法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也是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重要方法.探究点二: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特征【类型一】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边长如图,在△ABC中,AB=AC=5,点D,E,F分别是AC,BC,BA延长线上的点,四边形ADEF为平行四边形,DE=2,则AD=________.解析:∵四边形ADEF为平行四边形,∴DE=AF=2,AD=EF,AD∥EF,∴∠ACB =∠FEB.∵AB=AC,∴∠ACB=∠B,∴∠FEB=∠B,∴EF=BF.∴AD=BF,∵AB=5,∴BF=5+2=7,∴AD=7.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角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E⊥AB于E,若∠A=125°,则∠BCE的度数为A.35°B.55°C.25°D.30°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180°.∵∠A=125°,∴∠B=55°.∵CE⊥AB于E,∴∠BEC=90°,∴∠BCE=90°-55°=35°.故选A.方法总结: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并且已知一个角或已知两个邻角的关系,可求出其他角,所以利用该性质可以解决和角度有关的问题.【类型三】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有关结论如图,点G 、E 、F 分别在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D 、DC 和BC 上,DG =DC ,CE =CF ,点P 是射线GC 上一点,连接FP ,EP .求证:FP =EP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推出∠DGC =∠GCB ,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DGC =∠DCG ,推出∠DCG =∠GCB ,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求出∠DCP =∠FCP ,根据“SAS”证出△PCF ≌△PCE 即可得出结论.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DGC =∠GCB .∵DG =DC ,∴∠DGC =∠DCG ,∴∠DCG =∠GCB .∵∠DCG +∠ECP =180°,∠GCB +∠FCP =180°,∴∠ECP =∠FCP .在△PCF 和△PCE =CE ,FCP =∠ECP ,=CP ,∴△PCF ≌△PCE (SAS),∴PF =PE .方法总结:平行四边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常综合应用,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解决一些相等的问题,在证明时应用较多.【类型四】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2AD ,M 为AB 的中点,连接DM 、MC ,试问直线DM 和MC 有何位置关系?请证明.解析:由AB =2AD ,M 是AB 的中点的位置关系,可得出DM 、CM 分别是∠ADC 与∠BCD 的平分线.又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C +∠BCD =180°,进而可得出DM 与MC 的位置关系.解:DM 与MC 互相垂直.证明如下:∵M 是AB 的中点,∴AB =2AM .又∵AB =2AD ,∴AM =AD ,∴∠ADM =∠AM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MD =∠MDC ,∴∠ADM =∠MDC ,则∠MDC =12∠ADC ,同理∠MCD =12∠BCD .∵AD ∥BC ,∴∠ADC +∠DCB =180°,∴∠MDC +∠MCD =12∠BCD +12∠ADC =90°.∵∠MDC +∠MCD +∠DMC =180°,∴∠DMC =90°,∴DM 与MC 互相垂直.方法总结: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将已知条件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即可判断两条直线的关系.探究点三: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如图,已知l1∥l 2,点E ,F 在l 1上,点G ,H 在l 2上,试说明△EGO 与△FHO 面积相等.解析:结合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证明.证明:∵l 1∥l 2,∴点E ,F 到l 2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设为h .∴S △EGH =12GH ·h ,S △FGH =12GH ·h ,∴S △EGH =S △FGH ,∴S △EGH -S △GOH =S △FGH -S △GOH ,∴△EGO 的面积等于△FHO 的面积.方法总结:根据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可知,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任何平行线段都相等,而后可推出两三角形同底等高,面积相等.第2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特征1.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2.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及几何计算题的解题表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以后证明线段平行或相等以及角相等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探究点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类型一】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求线段已知▱ABCD 的周长为60cm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OB 的周长比△DOA的周长长5cm ,求这个平行四边形各边的长.解析:平行四边形周长为60cm ,即相邻两边之和为30cm.△AOB 的周长比△DOA 的周长长5cm ,而AO 为共用,OB =OD ,因而由题可知AB 比AD 长5cm ,进一步解答即可.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B =OD ,AB =CD ,AD =BC .∵△AOB 的周长比△DOA 的周长长5cm ,∴AB -AD =5cm ,又∵▱ABCD 的周长为60cm ,∴AB +AD =30cm ,则AB =CD =352cm ,AD =BC =252cm.方法总结:平行四边形被对角线分成四个小三角形,相邻两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差等于邻边边长之差.【类型二】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F 过点O 与AB 、CD 分别相交于点E 、F .求证:OE =OF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OD =OB ,DC ∥AB ,推出∠FDO =∠EBO ,证出△DFO ≌△BEO 即可.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D =OB ,DC ∥AB ,∴∠FDO =∠EBO .在△DFO 和△BEO ∠FDO =∠EBO ,OD =OB ,∠FOD =∠EOB ,∴△DFO ≌△BEO (ASA),∴OE =OF .方法总结: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线段的问题时,要注意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类型三】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BD 交于O 点,点E 、F 分别是AO 、CO 的中点,试判断线段BE 、DF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得出OA =OC ,OB =OD .利用中点的意义得出OE =OF ,从而利用△FOD ≌△EOB 可得出BE =DF ,BE ∥DF .解:BE =DF ,BE ∥DF .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A =OC ,OB =OD .∵E 、F 分别是OA 、OC 的中点,∴OE =OF ,又∵∠FOD =∠EOB ,∴△FOD ≌△EOB (SAS),∴BE =DF ,∠ODF =∠OBE ,∴BE ∥DF .方法总结: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问题时,如果有对角线的条件时,则首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方法解决问题.探究点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ABCD 中,(1)如图①,O 为对角线BD 、AC 的交点.求证:S △ABO =S △CBO ;(2)如图②,设P 为对角线BD 上任一点(点P 与点B 、D 不重合),S △ABP 与S △CBP 仍然相等吗?若相等,请证明;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解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AO =CO ,再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解答;(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点A 、C 到BD 的距离相等,再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解答.(1)证明:在▱ABCD 中,AO =CO .设点B 到AC 的距离为h ,则S △ABO =12AO ·h ,S △CBO =12CO ·h ,∴S △ABO =S △CBO ;(2)解:S △ABP =S △CBP .理由如下:在▱ABCD 中,点A 、C 到BD 的距离相等,设为h ,则S △ABP =12BP ·h ,S △CBP =12BP ·h ,∴S △ABP =S △CBP .方法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另外,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本节学习总结: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也是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重要方法.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以后证明线段平行或相等以及角相等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3.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更多内容请见:资料下载汇总表(提示:按住ctrl+鼠标左键打开链接)。
18.1.1第1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特征

C 边
B
C
∠A与 ∠C 是对角; ∠B与 ∠D 是对角.
AB是 ∠C
对边 特点 对边.
的
AB与 CD 的对边; BC与 AD 的对边. 四边形中是边对边、角 对角.
三角形中角对边、边 对角;
讲授新课
一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问题1 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能拼出怎样的四边形? 拼拼看.
问题2 观察拼出的这个四边形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说说你的理由.
对角线:AC、BD.
三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问题6 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从哪些方面考虑的? 那么研究平行四边形首先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 边和角 探究方法 1.小组合作:同学们利用学具(全等的三角形纸板). 2.汇报结论:学生展示实验过程,相互补充探究出的结论. 边和角
3.说理验证:请大家思考一下,利用我们以前学习的几何
3.在□ABCD中, ∠A: ∠B: ∠C=1:2:1,则∠D等于 120° 4.如图,直线AE//BD,点C在BD上,若AE=5,BD=8
.
,△ABD的面积为16,则△ACE的面积为
E
10
.
D
C A B
5.有一块形状如图 所示的玻璃,不小心把EDF部分打碎了, 现在只测得AE=60cm,BC=80cm,∠B=60°且AE∥BC、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则 GH=AD=BC.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平行 线段相等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相等
当堂练习
1.在□ABCD中,M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若∠A=135°,
A 则∠MCD的度数是(
A .45° C. 65° B. 55° D. 75°
)
A
D
B
C
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人教版)

课堂练习
8.如图,在▱ABCD 中,∠B=120°,DE⊥AB 于点 E,DF⊥BC 于点 F,则∠ADE=______3_0_°______,∠EDF=_____6__0_°______, ∠FDC=______3_0_°______.
课堂练习
9.如图,已知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 E,F 分别在边 AB,BC 上,ED∥CF,EF∥AC.求证:BE=CF.
边形的周长为( B )
A.16
B.26
C.22
D.11
4.如图,在▱ABCD 中,AB⊥AC,若 AB=3,AC=4,则 AD 的长
为( A )
A.5
B.8
C.10
D.11
课堂练习
5.在▱ABCD 中,若∠A+∠C=100°,则∠B=_____1_3_0_°______. 6.在▱ABCD 中,AB=5,则 CD=_______5_______. 7.▱ABCD 的周长为 28 cm,且 AB∶BC=2∶5,那么 AB= ______4________ cm,AD=______1_0_______ cm.
又∵∠1=∠2,∠3=∠4
∴∠1+∠3=∠2+∠4
即∠BAD=∠DCB.
归纳小结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2.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巩固练习
1.如图,在四边形 ABFE 中,点 C,D 分别在边 AE,BF 上,若 AB∥CD∥EF,AE∥BF,则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共有____3______ 个.
证明:∵ED∥CF,EF∥AC, ∴四边形 EFCD 是平行四边形. ∴ED=CF. ∵BD 是∠ABC 的平分线, ∴∠EBD=∠DBC. ∵ED∥BC,∴∠EDB=∠DBC. ∴∠EBD=∠EDB.∴BE=ED.∴BE=CF.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它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策略的灵活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包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边平行和对角线互相平分等特点。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公园并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物体,我成功激发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问题导向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这种策略的灵活运用使得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了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案例亮点的重要性。这些亮点不仅体现了我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深入思考和精心设计,也体现了我对学生学习需求和发展的关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1课时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18.1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1课时教课目的【知与技术】1.理解平行四形定,能依照定研究平行四形的性.2.掌握平行四形的角相等,相等性,能用它解决的.3.掌握两条平行的距离的含.【程与方法】培育学生的推理和研究平行四形的性及运用性解决的的程,演能力,展学生的抽象思和形象思.【感情度】在研究平行四形的性及运用性解决的程中,培育学生独立思虑的,感觉得成功的趣,激学情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平行四形的角相等,相等的性的研究和用【教课点】两条平行的距离的含.课前准备无教课过程一、情境入,初步世界中,四形也在装点着我的生活,宏的建筑物、地面的地板、具一格的窗、天空舞的筝⋯⋯都有四形的身影,此中平行四形与我的生活关系更亲密,你能出一些平时生活中的平行四形的例子?【教课明】学生互相沟通,通平时生活中的平行四形例感觉平行四形的含,初步体平行四形的特点 .二、思虑研究,取新知平行四形的观点两分平行的四形是平行四形,往常用“如“平行四形ABCD”可作“ABCD” .思虑如所示的ABCD中,除了“两分平行”外,它的、角之有什么关系?你能明原由?【教课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独立思虑并互相沟通. 教师关注学生的沟通活动,针对学生思虑结果的实质状况,展开师生互动,如教师发问、学生自主沟通或学生向教师提出怀疑等,让学生能感觉到要想获取察看和猜想中结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时,需经过增添协助线获取全等三角形来达到目的,从而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这些性质. 在指引学生连结对角线AC(或 BD)后,让学生自己达成证明,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教师也可指引学生在论证“两组对角分别相等”时,还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平行线性质获取结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研究如图, a,b 是两条平行线,从直线 a 上任一点 A 向直线 b 作垂线,垂足为 B,再过 a 上另一点 C 作 CD⊥ b 于 D,你能发现 AB与 CD的关系吗?【教课说明】学生互相沟通,教师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商讨过程,让学生获取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感性认识,最后教师予以解说、概括和总结,得出结论,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过一条平行线上任一点作另一条平行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 1 如图,小明用一根长为 36m的绳索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场所,此中 AB 边长为8m,其余三边的长各是多少?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 AD=BC.∵AB=8m,∴ CD=8m又. AB+BC+CD+DA=36m,∴AD=BC=10m即.其余三边长分别为 10m,8m,10m.例 2如图,在ABCD中, BE均分∠ ABC交 AD于 E, DF均分∠ ADC交 BC于 F. 求证:BE∥ DF.【剖析】要证明BE∥ DF,依照图形特点,需获取同位角∠BEA=∠ FDA或∠ EBF=∠DFC.这时联想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 ABC=∠ADC , AD ∥ BC ,再借助角均分线定义可获取结论 .证明:∵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 BC ,∠ ABC=∠ ADC. ∵ BE 均分∠ ABC ,∴∠ 2= 1∠ ABC.2又 DF 均分∠ ADC ,∴∠ 3= 1∠ ADC ,∴∠ 2=∠ 3.2∵ AD ∥BC ,∴∠ 1=∠ 2. ∴∠ 1=∠ 3,∴ BE ∥ DF.【教课说明】上述两例均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达成,最后教师再展现解答过程四、运用新知,深入理解.1.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是 58°,这个平行四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为何?2. 如图,在ABCD 中, AE ⊥ BC 于 E , AF ⊥CD 于 F ,且∠ EAF=60°, BE=2cm , DF=3cm ,试求ABCD 的周长 .【教课说明】第 1 题可由学生独立达成, 而第 2 题教师应赐予适合点拨, 先求∠ C=120°,从而∠ B=∠D=60° . 易有∠ BAE=∠ DAF=30°,从而 AB=2BE=4cm ,AD=2DF=6cm ,从而可得结论 .【答案】 1. 解:因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故它的邻角互补,因此它的每个内角分别为 122°, 58°, 122°, 58° .2. 解:∵ AE ⊥ BC , AF ⊥ CD ,∠ EAF = 60°, ∴∠ C = 360° -90 ° -90 °-60 °= 120° .∴∠ B =∠ D = 180° -120 °= 60°. ∴∠ BAE=∠ DAF=90° -60 ° =30° . 在 Rt △ ABE 中,∠ BAE = 30°, BE = 2cm ,∴ AB=2BE =4cm. 同理: AD=2DF =6cm.故 ABCD 的周长为 2(AB+AD )= 2×( 4+6)= 20cm. 五、师生互动,讲堂小结1. 在研究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中,你有哪些认识?2. 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课后作业1. 部署作业:从教材“习题 18.1 ”中选用 .2. 达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课反省教课反省本课时中,课本的设计企图是利用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因此教课时应先列出平时生活中所用到的一些物体,领会平行四边形在平时生活中的宽泛应 用,从而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从定义出发获取第一个性质,再由学生着手操作和教师演示旋转获取其余性质 . 因为本章课注明确要修业生可以严格说理过程,因此教师在得出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同时要加上几何语言的描绘,在练习中也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说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 2019级初二 数学 导学案NO.6 编制人:熊亮 备课签字: 包科领导签字: 时间:9月5日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第十八章 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通过运用图形的变换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2. 会用平行四边的性质解决问题。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求知欲,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难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
1. 先精读一遍教材P 14—P 15,用红笔进行勾画;再针对预习案二次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时间不超过15分钟;
2. 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记录在课本或导学案上,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3. 预习后,A 层同学结合探究案进行探究并完成当堂检测所有题目,B 层同学力争完成探究点的研究并完成当堂检测1-5题,待优生力争学会探究并完成1、2、4题.
【预习案】
一、预习自学
1. 自学感知:自学课本P 41
(1)定义:有两组对边__________________的四边形叫平形四边形,
∵ ∥ , ∥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2)表示:平行四边形用“______”表示,平行四边形ABCD 记作__________。
注意:表示一般按一定的方向依次写出各顶点字母
(3)对角线的定义:平行四边形 两个顶点连成的 叫做它的对角线 (4)如图口ABCD 中,对边有______组,分别是___________,对角有_____组,分别是____________,对角线有______条,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合作探究
请你剪两个一样的口ABCD ,作出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 ,将其中一个旋转180°,然后重合在一起,仔细观察完成下列各题:
(1)AB 与 重合,BC 与 重合,因此:AB= ,BC= 。
即: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
(2)∠A 与∠ 重合,∠B 与∠ 重合,因此:∠A=∠ ,∠B=∠ 。
即: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 思考:已知:如图,已知ABCD 是平行四边形,
求证:AB =CD ,CB =AD ,∠B =∠D ,∠BAD =∠BCD .
A
B C D
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文字叙述几何表示边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AB∥CD AD∥BC 角
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邻角是什么关系?
【我的疑问】
【探究案】
探究点一:会用平行四边的性质进行边长或角度计算
例1. 已知□ABCD有一个内角等于40°,求另外三个内角的度数
【针对性练习】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外角是38°,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例2.如图,小明用一根36m长的绳子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地,其中一条边AB 的长为8m,其它三边的长各为多少
【针对性练习】
如图,若已知□ABCD的周长为36cm,BC-AB=4,求平行四边形的各边长.
探究点二:会用平行四边的性质进行几何证明
例1. 如图,在□ABCD中,DE⊥AB,BF⊥CD,垂足分别为E、F,求证:AE=CF
【针对性练习】
如图,AD∥BC,AE∥CD,BD平分∠ABC,求证AB=CE.
D
新人教版 2019级初二 数学 导学案NO.6 编制人:熊亮 备课签字: 包科领导签字: 时间:9月5日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志于道 据于德 游于艺 成于学
【课堂小结】
1.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 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巩固练习】
【A 组】1. 在□ABCD 中,∠A ∶∠B ∶∠C ∶∠D 的值可以是( ) A.1∶2∶3∶4
B.1∶2∶2∶1
C.1∶1∶2∶2
D.2∶1∶2∶1
2. □ ABCD 中,∠A=50°,则∠B=____,∠C= ,
3. 若AD+BC=30cm ,□ABCD 的周长是96cm ,则AB= ,BC= _____
4. □ABCD ,若∠A :∠B=5:4,则∠C= ___,∠D= 。
5. □ABCD 中,AB -CB=4cm ,周长为32cm ,则AB= 。
6. □ABCD 的周长为40cm ,△ABC 的周长为25cm ,则对角 线AC 长为( ) A 、5cm B 、15cm C 、6cm D 、16cm
【B 组】7.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E ,ADC ∠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F ,试判断AF 与CE 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8. 如图,在□ABCD 中,AE ⊥BC 于E,AF ⊥CD 于F. 若AE=4,AF=6. □ABCD 周长为40,求□ABCD 的面积。
【C 组】9. 如图,在□ABCD 中,若AE 平分∠DAB ,且AB=5cm ,AD =9cm ,求EC.
E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