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股静脉置管术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流程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病人准备: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下肢轻微外展外旋,找到腹股沟韧带中心的内下方1.5~3.0cm处,即股动脉搏动内侧作为穿刺点。
2. 术前准备:术者应戴好帽子口罩,立于患者一侧,消毒局部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在穿刺点处轻轻压迫皮肤及股静脉并稍加固定。
3. 穿刺操作:右手持注射器向左手示指中指固定的穿刺点刺入,进针方向与穿刺部位的皮肤呈30~45度角,顺应血流方向或成垂直方向,边进针边抽吸缓缓刺入。
4. 确认位置:当穿刺针进入股静脉后,即有静脉血液回流入注射针管内,再进针2~4cm 即可采血或注射药物。
5. 处理异常情况:若未能抽出血液则先向深部刺入,采用边退针边抽吸至有血液抽吸出为止;或者调整穿刺方向、深度或重新穿刺。
6. 置管固定:穿刺完毕,拔出针头并消毒皮肤,盖上无菌小纱布,局部压迫3~5分钟以防出血,再用胶布固定。
之后经穿刺针尾端置入导丝,沿导丝送入静脉导管,退出导丝后,将导管缝合固定,外敷无菌敷料即可。
7. 注意事项: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紧张,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另外,若患者之前进行过穿刺处失败的患者不适宜采取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常用的深静脉置管方法,适用于长期输液者或外周静脉不易穿刺者,也适用于需要长期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者。
此外,部分重大的创伤或大手术的患者,需短期内大量输液或监测中心静脉压时也可留置股静脉置管。
请您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此项操作,术前术后注意观察有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
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及时咨询您的医生。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医疗领域中,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常用的诊疗技术,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和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股静脉。
股静脉是下肢的主要静脉之一,位置相对较深,但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是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穿刺的。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呢?这主要是基于多种医疗需求。
比如,在一些重症患者的治疗中,需要长期输注大量的液体、药物或者进行血液透析等,通过股静脉置管可以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通道,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也能提高治疗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特别是有无出血倾向、感染等情况。
还要对患者的下肢血管情况进行初步的检查,通过触摸等方式判断股静脉的大致位置和走向。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操作过程。
患者通常需要采取仰卧位,将穿刺侧的下肢稍外展外旋。
医生会先对穿刺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铺上无菌巾。
然后,使用超声设备来辅助定位股静脉,这能够大大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找准穿刺点是关键的一步。
一般来说,会选择在腹股沟韧带下方 2 3 厘米,股动脉内侧 05 1 厘米的位置。
确定好穿刺点后,医生会手持穿刺针,以一定的角度和力度缓慢进针。
当感觉到有突破感,并且回抽见到暗红色的血液时,就说明穿刺成功了。
穿刺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置入导管。
将导丝通过穿刺针插入股静脉,然后拔出穿刺针,沿着导丝置入导管。
导管置入的深度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通常会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置管完成后,需要对导管进行妥善的固定,以防止导管移位或者脱出。
同时,还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再次消毒,并覆盖无菌敷料。
虽然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相对成熟的技术,但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比如,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感染,导管堵塞、移位、断裂等。
为了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医生在操作过程中会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动作轻柔、准确。
术后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经皮中心静脉导管放置术

經皮中心靜脈導管放置術劉錦理/詹聖霖前言中心靜脈導管的放置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
當病童休克時,周邊血管往往因收縮塌陷而無法放置導管,靜脈切開術又費時費事,此時熟練的中心靜脈導管放置可快速的補充液體,達到急救的目的。
另外還可經由中心靜脈導管來測量中心靜脈壓、監視心肺功能、給予藥物或長期的靜脈營養輸注。
至於要選擇那一條靜脈及使用何種裝置(device)、何種放置方法等則應視放置的目的、手術者的經驗、病童的年齡及神智是否清醒等因赤來決定。
其中最常使用的靜脈包括鎖骨下靜脈、外頭靜脈、內頸靜脈、股靜脈或臂靜脈。
而新生嬰兒則應使用臍靜脈。
放置中心靜脈導管的裝置包括catheter-through-needle, cathetter-over-guidewire等。
在小兒科應用最多的裝置是catheter-over-guidewire,利用改良式Seldinger 氏技術放置。
如圖一。
正確的導管尖端位置必須在心包膜返摺(pericardial reflection) 以上的上腔靜脈內,以免蝕穿右心房或右心室造成心包膜出血、心包填塞(cardiac tamponade)或心律不整等併發症。
縱使是放置在心包膜返摺以上,仍有可能蝕穿下靜脈。
如圖二。
假如導管是由股靜脈或臍靜脈放置,則理想的尖端位置應在橫膈膜以下的下腔靜脈裡。
必須提醒的是假如X光片發現導管放置的太長,可以將導管回抽以使尖端放置在正確位置。
但如果放置的太短則絕對不可將導管往內送,因為露在體外的導管已非無菌的了。
內頸靜脈導管放置內頸靜脈導管放置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分為高位置放置(high approach)及低位置放置(low approach)。
在小兒科,一般以位置放置較為理想,不易發生氣胸,且萬一穿刺到頸動脈時,較容易發現且可以壓迫止血。
但在小嬰孩或肥胖的病童,由於解剖學陸標(landmark)不明顯,必須由較有經驗的醫師施行才好,且最好由右邊放置,這樣可避免傷到胸管,而且導管尖端較容易放在正確位置。
外科手术中的经皮置管技术

鼓励企业、高校和医疗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市场机遇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患者需求的增加,经皮置管技术市场将持续扩大。
法规与伦理挑战
制定完善的法规和标准,确保技术的合规性和伦理性。
技术挑战
提高置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培训与教育挑战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
04
CHAPTER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由于置管过程中皮肤穿刺或导管维护不当导致细菌侵入引发感染。
长时间置管或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易导致导管内或周围血管形成血栓。
由于血液、药物残渣等堵塞导管,影响液体输注。
导管对静脉壁的刺激或输入刺激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症。
感染
血栓形成
导管堵塞
静脉炎
严格无菌操作
定期维护导管
外科手术中的经皮置管技术
目录
引言经皮置管技术基本原理与操作步骤适应症与禁忌症分析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01
CHAPTER
引言
阐述经皮置管技术的定义、分类
分析经皮置管技术的优缺点
探讨经皮置管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前景
经皮置管技术是一种通过皮肤穿刺将导管插入体内,以达到治疗或诊断目的的医疗技术。
感染处理
血栓形成处理
导管堵塞处理
静脉炎处理
轻度感染可局部消毒、更换敷料,严重者需拔除导管并全身抗感染治疗。
尝试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若无效则拔除导管重新置管。
可使用溶栓药物、抗凝药物等进行治疗,必要时拔除导管。
停止输液、抬高患肢、局部外敷药物等缓解症状,严重者可使用抗炎药物治疗。
股静脉置管术操作要点

股静脉置管术操作要点股静脉置管是比较简单、安全的置管方法。
与颈内静脉置管相比,股静脉置管血栓概率、感染都增加,临床上不作为首选的置管途径。
对于颈内静脉插管困难,有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可考虑行股静脉置管术。
【操作方法】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以右侧股静脉穿刺置管为例,穿刺时左手中指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3cm处摸准股动脉的位置,在其内侧0.5〜ICm进针,针尖与皮肤呈30°〜40°。
【操作流程】1术前准备使用双腔管,导管长度19〜20cm,腹股沟处常规备皮。
2.体位及穿刺点确定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大腿外旋外展45°,特殊不能平卧者可采用半坐位。
穿刺点选择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内侧0.5〜ICnI处。
有条件者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操作。
3.穿刺常规消毒,无菌准备后,用0.5%〜1%利多卡因做穿刺点局部麻醉。
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逐层缓慢进针,需穿经皮肤、浅筋膜、阔筋膜、股鞘达股静脉。
穿刺点选好后,采用三针穿刺法:第一针平行于动脉走形,第二针指向股动脉与腹股沟韧带交界处,第三针指向股动脉与腹股沟韧带交界处沿着股动脉走形远心端1厘米左右,如果肥胖或者水肿严重,进针角度要增大。
水肿严重者可以采取“拨水穿刺”法,即局部用手压迫5〜10分钟,皮下水分会被挤压向周围,动脉搏动容易触及,穿刺也会容易很多。
穿刺过程中边进针边用注射器回抽,有突破感后若见暗红色回血,说明针已进入股静脉;有时候也会碰到穿刺针进入比较深的距离仍然没有进入静脉,也没有突破感,这往往是因为穿刺针刺穿了静脉,需要边负压边回抽注射器,即可见到血流。
4.插入导丝、留置保持穿刺针固定,由导丝口送入导丝。
导丝进入15〜20C111后,拔出穿刺针,将导丝留在血管内。
5.送入扩皮器沿导丝将扩皮器送入皮下扩皮,若皮肤或皮下组织较紧,可用小尖刀侧切小口。
6.插入导管及拔出导丝拔出扩皮器,将已预冲肝素生理盐水的导管沿导丝插入股静脉,导管进入后即拔出导丝,关闭静脉夹。
股静脉置管的管理注意事项

股静脉置管的管理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
1. 无菌操作:在置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感染。
医护人员需要仔细清洁双手,并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和手术服。
导管、注射器、敷料等医疗用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并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
2. 插管深度:在置管时,需要注意插管的深度。
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导管的固定和患者的康复。
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长度,并将其插入合适的深度。
3. 导管固定:导管插入后,需要妥善固定。
医护人员需要使用透明敷料、胶带等工具,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
固定时要留有一定的活动余地,避免患者活动时导管受到牵拉或扭曲。
4. 保持通畅:医护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通畅,防止血栓形成和血块堵塞。
在给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注意避免对导管进行过度挤压或扭曲。
同时,要保持患者适当的体位,以便于血液回流。
5. 预防感染:股静脉置管可能会导致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预防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导管周围清洁干燥。
同时,要监测患者的体温和血象变化,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6. 记录:医护人员需要详细记录导管的型号、规格、插入时间、部位、深度等信息,以及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措施。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
7. 培训:医护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股静脉置管的操作技能和管理经验。
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应急处理等
方面的内容。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才能够进行股静脉置管的操作和管理。
股静脉置管操作流程

股静脉置管操作流程
《股静脉置管操作流程》
嘿,今天咱就来说说股静脉置管这事儿哈。
有一次啊,我在医院看到医生们准备给一位病人进行股静脉置管。
那场面,可真是够严肃又紧张的嘞!医生先让病人平躺在床上,然后就开始找那个股静脉的位置啦。
就好像是在寻宝一样,特别认真地在那摸索着。
找到大概位置后,医生就开始消毒啦,那可是里三层外三层地擦呀,生怕有一点儿细菌跑进去。
接着呢,医生拿出了那根细细长长的置管,看着就感觉很神奇。
然后医生小心翼翼地把置管往股静脉里送,那动作轻柔得呀,感觉就像是在对待一件超级珍贵的宝贝。
一边送还一边观察着病人的反应,生怕有啥不舒服的地方。
在置管的过程中,医生的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全神贯注的。
等置管放好了,又开始各种固定呀,包扎呀,那叫一个仔细哟!最后还不忘再检查检查,确保一切都妥妥当当的。
哎呀呀,这就是股静脉置管的操作流程啦,虽然我只是在旁边看着,但也能感觉到这真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呀,需要医生们特别专业和细心才行嘞!总之呢,这就是这么个过程,希望大家也能了解一下哦!嘿嘿!。
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考核评分表

经套管插入引导钢丝,待引导钢丝进入20cm左右时,退出套管
10
沿导丝用导管扩张器将导管入口扩张后,再沿导丝将导管送入血管内,然后将引导钢丝拔出。用注射器接入导管抽吸回血通畅,将导管固定,关闭导管外口备用
10
操作结束
局部行无菌包扎
10
整个穿刺过程手法熟练、动作流畅
5
考官签名:年月日
5
通常可供选择穿刺的中心静脉有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股静脉穿刺容易,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技术相对较难,但患者活动方便。股静脉穿刺术为例。其主要穿刺部位如下:
(1)患者取仰卧位,心功能较差者可取半卧位。
(2)在腹股沟韧带下方3cm触及股动脉搏动,在股动脉内0.5-1.0cm处为穿刺点并做标记。
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考核评分表
姓名:科室:成绩:
评分项目
评分细则
满分
扣分理由
评分
准备
阶段
(20分)
物品准备齐全
备无菌穿刺包。选择静脉置入导管,引导钢丝、穿刺针或穿刺套管针、导管扩张器、导管固定夹及注射器等。备生理盐水和20mg%肝素盐水。
5
着装
穿戴工作服、戴口罩、戴帽
5
病人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操作目的及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5
操作
阶段
(80分)
消毒铺巾
常规皮肤消毒(直径约15cm)。(2分)
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20
麻醉
穿刺
0.5-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5Hale Waihona Puke 先用7号注射针试验穿刺,刺入股静脉是有暗红色血液,记住角度和深度。
10
抽取5ml肝素盐水,接穿刺套管针以45度角缓慢进针,刺入股静脉后至有暗红色血液抽出后固定穿刺针,将外套管送入股静脉,拔出穿刺针,用注射器在套管上抽吸,见回血通畅,取下注射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股静脉置管术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经皮股静脉置管术
1、适用范围
(1)操作较容易,所以适合新开展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单位或术者。
(2)卧床及全身情况较差者。
(3)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血栓形成或颈内、锁骨下静脉插管有困难者。
(4)无需长期留置导管或即插即用者。
(5)插管后需紧急透析者。
2、优缺点
(1)优点
1)操作简单、安全。
2)适用于需紧急抢救,神志不清、不能主动配合及不能搬动的患者。
(2)缺点
1)邻近外阴、肛门,易污染,感染率较高,保留时间短。
2)易误穿入股动脉。
3)导管易折,且不易固定。
4)下肢体活动相对受限。
3、操作方法
(1)双腔管,导管长度19~20cm。
(2)腹股沟穿刺处常规备皮。
(3)体位:患者仰卧位,屈膝、大腿外旋外展45°,特殊患者如心衰,不能平卧可采用半坐位。
完全坐位或前倾位则不宜行股静脉置管。
(4)穿刺点选择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内侧0.5~1cm处。
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0.5~1%利多卡因作穿刺点
局麻。
(5)用含一定量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穿刺针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针尖指向脐侧,进针过程中边进边回抽。
有突破感后如见暗红色回血,说明针尖已进入静脉内。
(6)保持穿刺针固定,由导丝口送入导丝。
(7)导丝进入15~20cm后拔出穿刺针,将导丝留在血管内。
(8)沿导丝将扩皮器送入皮下扩皮,如皮肤或皮下组织较紧,可以小尖刀侧切小口。
(9)拔出扩皮器,将已预冲肝素生理盐水的导管沿导丝插入颈内静脉,导管进入后即拔出导丝,关闭静脉夹。
(10)分别回抽导管动静脉两端观察回血是否顺畅,再于两端分别注入肝素生理盐水3~5ml,冲净残血,肝素帽封管。
(11)用皮针与缝线将导管颈部的硅胶翼与皮肤缝合,固定导管,再以敷料覆盖包扎。
4、注意事项
(1)股静脉穿刺为有创性的治疗措施,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
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征得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进行。
(2)如患者血管条件差,术前触摸不到股动脉,应做血管超声检查。
如有
条件可在超声引导下操作。
(3)预冲导管时应注意避免混入气泡。
(4)如定位欠清晰或术者不熟练,穿刺前可予5ml注射器探查血管
(5)穿刺针穿入血管后如见暗红色血液,说明进入静脉的可能性大,如再推注压力小,则静脉的可能性更大。
(6)如穿刺针误入动脉或难以确定是否静脉,则应拔出穿刺针充分压迫。
(7)导丝进入过程中如遇阻力切勿强行推进,转动方向后再进。
如仍有阻力,则需退出穿刺针和导丝,重新选择穿刺部位。
(8)扩皮器扩皮时动作应轻柔,避免将导丝压折。
(9)插导管前注意留在体外的导丝长度应长于导管,沿导丝插管时应及时打开静脉夹使导丝露出。
(10)需要较长的导管,一般股静脉临时导管的长度至少应在19cm。
(11)由于股静脉影响患者活动,易感染,不宜长时间使用。
5、并发症
(1)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包括腹膜后),局部血肿压迫处理即可,腹膜后大血肿需要外科处理。
(2)误穿股动脉
(3)空气栓塞:少见,但可致命。
(4)长期留置可增加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