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析技术

合集下载

文物鉴定的方法及技术分析

文物鉴定的方法及技术分析

文物鉴定的方法及技术分析【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文物鉴定的方法及技术分析。

在我们首先分析了研究背景,即文物鉴定在文化传承和保护中的重要性。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各种文物鉴定方法及技术对文物保护的价值。

在我们详细介绍了文物鉴定方法,包括目视鉴定、艺术史和文物鉴定专业知识、化学分析技术和光谱分析技术。

并进一步分析了文物鉴定技术,包括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荧光X射线技术和三维扫描技术。

在我们强调了文物鉴定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技术分析在文物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文物鉴定的方法及技术分析,以及其在文物保护和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物鉴定、方法、技术分析、目视鉴定、艺术史、化学分析、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荧光X射线、三维扫描、重要性、应用前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文物鉴定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环节,而文物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随着文物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文物交易的日益频繁,对文物鉴定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文物鉴定方法往往依靠专家的经验和观察,这种方法存在主观性强、结果可靠性不高的问题。

发展科学技术来辅助文物鉴定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研究背景中,我们需要了解目前文物鉴定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探讨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文物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通过对文物鉴定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珍贵的文化遗产,促进文物研究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文物鉴定方法及技术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文物鉴定方法及技术分析在保护文化遗产和防止文物伪造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研究文物鉴定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文物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帮助博物馆和文物鉴定机构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珍贵的文化遗产。

研究文物鉴定方法和技术分析还可以为执法部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帮助打击文物走私和伪造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文物中的分析技术

文物中的分析技术

文物中的分析技术什么是文物在古文中:文物指的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

现在:文物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人类创造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纪念价值的古代、近代乃至现代的物质文化遗存(遗物、遗迹)的总称。

《现代汉语词典》文物: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

《辞海》文物: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

文物一般包括:⑴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⑵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⑶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⑷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文献资料;⑸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通过)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受国家保护:(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还规定: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到国家的保护。

国家保护文物的范围,也就是文物所包括的范围。

可以归纳一下几点:第一:文物一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三个方面的价值。

至少要具有其中之一。

第二:文物应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实物。

第三:国家保护的文物具有广泛性,应是反映历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有代表性的实物。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也就是说,它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文物与考古技术知识点总结

文物与考古技术知识点总结

文物与考古技术知识点总结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文明的兴起和衰落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考古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古代文明的学科,通过发掘、发现和保存文物,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明和人类历史。

而考古技术作为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物的发掘、分析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文物和考古技术两方面来总结相关知识点。

一、文物文物是指由人类在生产、日常生活、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创造出来的物质遗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历史的见证。

文物通常包括器物、建筑、书籍、绘画、雕塑等多种类型,它们通过保存下来的形式,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代社会、人类生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1.文物分类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用途,文物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常见的文物分类包括:(1)器物:指古代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器皿、工具等物品,如陶器、青铜器等。

(2)书籍:指古代的书籍、文献、碑刻等物品,如古代的书籍、经卷、木简等。

(3)绘画和雕塑:指古代绘画和雕塑作品,如壁画、彩塑、石刻等。

(4)建筑:指古代的建筑遗存,如城墙、宫殿、寺庙等。

2.文物保护由于文物的珍贵性,对文物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文物保护包括文物的保管、修缮、复制、展览等方面。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循:(1)不破坏:在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时,要尽量避免对文物本身造成破坏。

(2)原址保护:尽量将文物保护在原址,避免文物被移走或破坏。

(3)安全保护:确保文物的安全,避免文物被盗或损坏。

3.文物的价值文物作为古代社会和人类历史的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从文物中可以了解到古代的生产、生活、宗教、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和人类历史。

此外,文物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很多古代绘画、雕塑作品被视为珍贵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成为人们的文化遗产。

二、考古技术考古技术是指在考古学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包括考古发掘、文物分析、遗址保护等方面的技术。

文物考古中的实验室分析技术

文物考古中的实验室分析技术

文物考古中的实验室分析技术文物考古是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领域,而实验室分析技术在文物考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实验室分析技术能够帮助考古学家揭示文物的年代、制作工艺、原料成分等信息。

本文将介绍文物考古中常用的实验室分析技术,包括放射性碳定年、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质谱分析等。

一、放射性碳定年技术放射性碳定年是一种常用于文物考古的技术手段。

该技术基于放射性碳-14在物质中的衰变速率进行测定,可以确定物质的年龄。

通过采集文物中含有有机物的样品,如木材、纺织品等,实验室可以测定其中碳-14同碳-12的比例,从而推测出文物的年代。

放射性碳定年技术在文物考古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考古学家确定文物的历史时期,为文物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二、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X射线荧光光谱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文物中的元素成分。

该技术利用物质受到X射线照射后产生的特征荧光,通过分析荧光的能谱可以确定文物中含有的元素及其含量。

对于文物考古研究来说,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可以帮助考古学家识别文物的原料种类、制作工艺等重要信息。

例如,通过对青铜器等金属文物进行X射线分析,可以确定其成分并进一步了解其制作工艺和流传历史。

三、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在文物考古中被广泛应用。

SEM技术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文物表面形貌图像,并结合能谱分析技术,还可以确定文物中元素的分布情况。

这对于研究文物的制作工艺、表面处理方式以及使用痕迹等方面十分重要。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考古学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的细节信息,从而推测文物的历史背景和使用方式。

四、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是一种高精度的分析技术,常用于研究文物中的有机物质。

质谱分析技术可以对文物样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帮助考古学家确定文物的材料来源、工艺特征等关键信息。

在文物考古中,质谱分析技术可以应用于研究陶瓷、颜料、染料等文物材料的分析,为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文物保护的化学分析和物质鉴定

文物保护的化学分析和物质鉴定

文物保护的化学分析和物质鉴定文物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

然而,由于时间的长河和外界环境的侵蚀,文物在保存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损伤,需要特殊的保护和复原技术来保护其完整性和原始性。

在文物保护中,化学分析和物质鉴定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文物材料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一、文物保护中的化学分析技术1. 硅酸盐分析硅酸盐是许多文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包括陶瓷、玻璃、石膏等。

通过化学分析技术,可以确定文物中硅酸盐的种类和含量,以及其与其他成分的相互作用。

这对于文物的保护和修复非常重要,可以指导合适的保护措施和材料选择。

2. 有机材料分析许多文物中含有有机材料,如木质文物、织物等。

优秀的化学分析技术可以识别并分析这些有机材料的组成和结构。

此外,还可以确定有机材料的降解程度和受损机理,为文物修复和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持。

3. 元素分析通过元素分析技术,可以准确测定文物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这对于确定文物制作材料的来源、工艺的特征以及制作者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元素分析技术还可以鉴定文物中的假冒伪劣品和修复痕迹。

4. 表面分析表面分析是文物保护中常用的一种化学分析技术,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文物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

通过表面分析技术,可以识别文物表面的沉积物和污渍,指导文物的清洁和修复工作。

二、物质鉴定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1. 材料鉴定物质鉴定技术可以帮助鉴定文物材料的种类和性质,包括金属、陶瓷、玻璃、石膏等。

通过物质鉴定,可以确定文物制作材料的来源、特点和时代背景,为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伪造品的鉴定在文物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伪造品,物质鉴定技术可以帮助鉴定文物的真伪。

通过对文物材料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伪造品中的异常成分和痕迹,并与真正的文物进行对比,从而识别出伪造品。

3. 古代工艺的研究通过物质鉴定技术,可以研究文物制作的工艺特点和技术水平。

文物分析技术

文物分析技术

文物影像分析技术X光照相技术X-射线的主要应用是:通过观察文物内部的形态,反映其相关的结构特征、古代及近现代修复痕迹等,为器物真伪的辨别和古代工艺、技术的研究提供依据通过X光片上所成文物的X光像,判断相关文物的一些对应信息,如反映文物破损程度、前修复痕迹等,提取文物相关历史和艺术信息(文字、装饰花纹),显示器物内部技术结构特征等,为文物保存状况的评估、历史学和艺术形式的研究及古代工艺技术的探索提供直观的科学依据。

X光照相技术原理对于均质材料的物体来讲,假如用两张胶片分别置于物体前后,用同样的参数曝光,那么物体前一张胶片上的曝光量大于后一张,X光片上的特征是前一张要比后一张黑。

假如在这一均质材料物体内有一正方体的空洞,那么经过这一空洞的X光能量相对其他部位衰弱的就要弱些,反映在X胶片上,这个部位由于所透过的X光多相对其他位置稍黑。

实际中的物体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大多为非均质材料,那么X光经过物体后,吸收X 光的局部差别就会表现出来,呈现在胶片上或明或暗。

通过记录在X光片物体透视影像的丰富信息及其特征,来判断文物内部的结构特征,或者相关的其它特征,如文物保存状况、前修复痕迹、相关历史艺术信息、相关器物制作工艺特点等通常,X光在波长范围为0.01~100Å,两边分别与紫外线及γ射线相重叠,其中,1Å~0.05Å或更短,称为硬X光,波长大于0.5Å则称为软X光。

硬X光能量比较大,穿透能力比较强,多用于金属文物、大型石雕刻等的研究;软X光能量比较小,穿透能力弱(因被物体强烈吸收),但能更多的表现内部信息的细部,一般主要用于陶瓷器、漆木器、古字画、薄壁金属文物、玉器、及小件石刻的分析研究红外成像技术红外成像技术原理主要应用国外应用红外成像技术来检测油画及艺术品,以研究画家创作技法的演变及隐藏于覆盖层下的损坏、剥落或修复情况信息的获取。

被墨水沾污的图片的复现。

炭化的出土简牍字迹的识读、邮票的真假鉴别红外成像技术原理红外光源地波长分别为0.85μm及0.92μm两种单色光源以适应不同需要。

文物鉴定的方法及技术分析

文物鉴定的方法及技术分析

文物鉴定的方法及技术分析文物鉴定是指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术对文物的真伪、年代、材质、工艺等进行鉴定,以确定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文物鉴定对于保护文物、研究历史、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文物鉴定的方法及相关的技术分析。

一、文物鉴定方法文物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目视鉴定、材料分析、器物鉴定、年代鉴定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

1. 目视鉴定目视鉴定是最常见的一种鉴定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文物的形态、纹饰、工艺等特征,来判断其真伪和价值。

在目视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文物的保存状态、制作工艺、纹饰特征等方面的细节,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2. 材料分析材料分析是文物鉴定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文物的材质、质地、成分等进行化学、物理分析,可以确定其真伪和年代。

常用的材料分析方法包括碳14测年、放射性技术、X射线荧光分析等,这些方法可以为文物的鉴定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

3. 器物鉴定器物鉴定是对文物的器型、器质、器饰等方面进行鉴定,以确定其品种、用途和时代。

在器物鉴定中,需要对文物的外观特征、器型结构、器物纹饰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进行科学的辨别和判断。

4. 年代鉴定年代鉴定是确定文物的年代和历史时期的方法,可以通过碳14测年、树轮分析、考古发掘等方式进行。

通过对文物的年代进行准确鉴定,可以为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文物鉴定的技术分析文物鉴定的技术分析是对文物进行科学的技术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其真伪和价值。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文物鉴定技术。

1. X射线技术X射线技术是文物鉴定中常用的一种非破坏性测试方法,可以用于对文物的内部结构、材质、工艺等方面进行检测和分析。

通过X射线技术,可以观察到文物的内部结构和细微的变化,对文物的真伪和工艺进行客观的评价。

2. 红外光谱技术3. 激光扫描技术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用于对文物进行三维扫描和数字化重建的技术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文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等信息。

文物识别方法

文物识别方法

文物识别方法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珍贵财富,它们承载着历史的信息和文化的传承。

在保护与传承文物的过程中,准确地识别文物的真伪、年代和风格成为一项关键任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文物识别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鉴别文物。

【1】视觉识别视觉识别是最直观也是最常用的文物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文物的形状、纹饰、材质、工艺等特征,以及对比参考资料和背景知识,可以初步判断文物的类别和可能的年代。

例如,青铜器上常见的神兽纹饰、玉器上的龙纹、陶器上的鱼纹等,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通过视觉识别可以帮助判断其可能的年代和风格。

【2】文献考证文献考证是通过查阅相关史书、文献、记录和研究资料,对文物进行历史考察和比对的方法。

通过对文物与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脉络的联系进行研究,可以帮助确定文物的时代和价值。

例如,如果一件文物曾被历史书籍和文献所记载,那么可以根据这些资料进行文物年代的初步判断。

【3】科学鉴定科学鉴定是一种借助科学技术手段来鉴定文物真伪和年代的方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科学技术手段被应用到文物鉴定中,如碳14测年法、放射性同位素法、红外线光谱法、质谱分析法等。

这些科学鉴定方法在文物鉴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客观准确的证据和数据。

【4】专家论证专家论证是指依靠权威专家的意见和判断来鉴定文物真伪和价值的方法。

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文物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结论。

专家论证在文物鉴定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意见不仅对市场价值有着直接的影响,还会对文物的保护和传承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5】群众参与群众参与是指让广大民众参与文物鉴定和保护工作的方法。

通过开展公众教育和培训,提高广大民众对文物的了解和鉴别能力,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

例如,举办文物展览、讲座,开展文物鉴赏培训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文物的认知水平和鉴别能力。

综上所述,文物识别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基础。

通过视觉识别、文献考证、科学鉴定、专家论证和群众参与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鉴定文物的真伪和年代,为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本科教学大纲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名称:文物分析技术周学时:2总学时:36授课班级:本科三年级任课教师:凌雪、孙凤《文物分析技术》一、课程名称:文物分析技术二、课程类型:跨专业选修课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及其他,三年级四、计划学时:36课时五、学分:2六、任课教师:凌雪、孙凤七、课程简介:本门课程主要通过文物研究和保护中常用现代科技分析技术基本原理、特点、样品处理过程等的讲授,并结合具体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来研究和解决文物研究与保护问题的思维能力。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八、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4课时)1.1 文物1.1.1 什么是文物1.1.2 文物的分类1.2 现代仪器分析概述1.2.1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1.2.2 仪器分析的类型1.2.3 仪器分析的一般过程与基本特点1.2.4 分析仪器1.2.5 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1.2.6 仪器分析方法的校正1.2.7 计量学与误差1.3 电磁辐射的基础知识1.3.1 电磁辐射1.3.2 电磁辐射的波粒二象性1.3.3 电磁辐射与物质的作用过程1.3.4 光谱的产生与光谱的分类1.4 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的应用1.4.1 文物研究中的分析技术与仪器分析1.4.2 文物研究中的分析技术的特点1.5 试样的采取与调制1.5.1 取样的原则1.5.2 样品的采取和前处理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电磁辐射与物质的作用过程;文物研究中的分析技术的特点。

难点:电磁辐射的波粒二象性。

思考题:1、什么是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有哪些种类?2、仪器分析的一般过程是什么?有何特点?3、怎么描述电磁辐射?4、电磁辐射与物质有哪些作用过程?5、什么是文物?6、简述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的特点。

7、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应用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8、取样的原则是什么?对不同的样品如何进行前处理?第二章文物的影像结构分析技术(4课时)2.1 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2.1.1 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2.1.2 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的特点2.1.3 样品处理2.1.4 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的应用实例2.2 红外成像技术2.2.1 红外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2.2.2 红外成像技术的特点2.2.3 样品处理2.2.4 红外成像技术的应用实例2.3 中子照相技术2.3.1 中子照相技术的基本原理2.3.2 中子照相技术的特点2.3.3 样品处理2.3.4 中子照相技术的应用实例2.4 多光谱成像技术2.4.1 多光谱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2.4.2 多光谱成像技术的特点2.4.3 样品处理2.4.4 多光谱成像技术的应用实例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

难点:红外成像技术;多光谱成像技术。

思考题:1、X光照相技术的基本原理?2、什么是软X光?什么是硬X光?3、在一张黑白X光照片中,白色代表什么?4、X光照相技术在文物研究中的应用?5、简述中子照相与X光照相的差别?6、试举例说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优点?第三章文物的微观结构分析技术(6课时)3.1 光学显微镜(2课时)3.1.1 体视显微镜3.1.1.1 体视显微镜的基本原理3.1.1.2 体视显微镜的特点3.1.1.3 样品处理3.1.1.4 体视显微镜的应用实例3.1.2 偏光显微镜3.1.2.1 偏光显微镜的基本原理3.1.2.2 偏光显微镜的特点3.1.2.3 样品处理3.1.2.4 偏光显微镜的应用实例3.1.3 金相显微镜3.1.3.1 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3.1.3.2 金相显微镜的特点3.1.3.3 样品处理3.1.3.4 金相显微镜的应用实例3.2 电子显微镜(4课时)3.2.1 扫描电子显微镜3.1.1.1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3.1.1.2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特点3.1.1.3 样品处理3.1.1.4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实例3.2.2 透射电子显微镜3.1.2.1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3.1.2.2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特点3.1.2.3 样品处理3.1.2.4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实例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偏光和金相显微镜样品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实例。

难点: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思考题:1、通常显微镜分为哪两类?2、体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3、什么是正交偏光?4、正交偏光观察样品时,视野一片黑暗说明什么?5、在观察样品金相时,样品抛光后浸蚀的目的是什么?6、试述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与成像?7、透射电镜对样品的要求?第四章文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分析技术(6课时)4.1 原子吸收光谱法4.1.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4.1.2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4.1.3 样品处理4.1.4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实例4.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4.2.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4.2.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特点4.2.3 样品处理4.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应用实例4.3 X射线荧光光谱法4.3.1 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4.3.2 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特点4.3.3 样品处理4.3.4 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应用实例4.4 中子活化分析法4.4.1 中子活化分析法的基本原理4.4.2 中子活化分析法的特点4.4.3 样品处理4.4.4 中子活化分析法的应用实例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难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思考题:1、原子吸收光谱法有何优缺点?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简述积分吸收,峰值吸收。

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5、原子吸收谱线变宽的原因有哪些?6、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有哪些干扰,如何消除?8、原子吸收光谱在文物研究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9、什么是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10、原子发射光谱法有何优缺点?11、原子发射光谱法如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12、什么是等离子体,以ICP作为光源的发射光谱分析具有哪些特性13、ICP在文物研究中有哪些应用,并举例说明。

14、X射线连续光谱是如何产生的?连续光谱为何有短波限?15、X射线荧光光谱是连续光谱还是特征光谱,如何产生?16、写出莫塞莱定律,它有何用处?17、X射线荧光光谱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哪些?18、X射线荧光光谱在文物研究中有哪些应用?并举例说明。

第五章文物的物质结构分析技术(8课时)5.1 红外吸收光谱法5.1.1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5.1.2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特点5.1.3 样品处理5.1.4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实例5.2 紫外可见光谱法5.2.1 紫外可见光谱法的基本原理5.2.2 紫外可见光谱法的特点5.2.3 样品处理5.2.4 紫外可见光谱法的应用实例5.3 X射线衍射法5.3.1 X射线衍射法的基本原理5.3.2 X射线衍射法的特点5.3.3 样品处理5.3.4 X射线衍射法的应用实例5.4 激光拉曼光谱法5.4.1 激光拉曼光谱法的基本原理5.4.2 激光拉曼光谱法的特点5.4.3 样品处理5.4.4 激光拉曼光谱法的应用实例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红外吸收光谱法;激光拉曼光谱法。

难点:X射线衍射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思考题:1、红外光谱是如何产生的?2、分子振动的形式有哪些?3、红外光谱区域有哪两种?各分几个区?4、引起基团频率移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5、如何解析红外光谱?解析红外光谱时要注意什么?6、红外吸收光谱在文物研究中有何应用?并举例说明。

7、电子跃迁有哪几种形式?8、何谓生色团及助色团?举例说明。

9、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如何产生的?有机物的紫外可见吸收谱带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10、朗伯—比耳吸收定律是什么?影响吸收定律偏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作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它们的分析过程。

12、紫外可见分光计有哪几种类型?主要有哪几个部分组成?13、已知一物质在它的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ε为 1.4×104L·mol-1·cm-1。

现用1cm吸收池测得该物质溶液的吸光度为0.850。

计算该溶液的浓度。

14、紫外可见光谱法在文物研究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15、什么是晶体、空间点阵、晶胞?16、怎样确定晶面指数、晶向指数?17、简述布拉格方程及其作用。

18、如何利用XRD进行物相分析?19、简述多晶粉末法和单晶衍射法。

20、XRD物相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有哪些定量分析的方法?21、XRD可以应用在哪些文物的研究中?举例说明。

22、什么是瑞利散射,拉曼散射?拉曼光谱属于什么范畴的光谱?23、利用拉曼光谱进行物质分子结构分析和定性分析的依据是什么?24、试用量子理论来解释拉曼散射。

25、分子振动态发生改变时,什么情况下出现红外吸收,什么情况下出现拉曼散射?26、什么是共振拉曼效应?试以斯托克斯拉曼散射为例说明之。

27、拉曼应用在哪些文物的研究中?举例说明。

第六章文物的其他分析技术(6课时)6.1 热分析技术6.1.1 热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6.1.2 热分析技术的特点与类型6.1.3 样品处理6.1.4 热分析技术的应用实例6.2 表面分析法6.2.1 表面分析法的基本原理6.2.2 表面分析法的特点与类型6.2.3 样品处理6.2.4 表面分析法的应用实例6.3 质谱法6.3.1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6.3.2 质谱法的特点6.3.3 样品处理6.3.4 质谱法的应用实例6.4 色谱分离技术6.4.1 色谱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6.4.2 色谱分离技术的特点与类型6.4.3 样品处理6.4.4 色谱分离技术的应用实例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热分析方法;色谱分析技术。

难点: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思考题:1、什么是热分析法?有哪些类型?2、简述差热分析、热重分析、热膨胀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3、热分析法在文物中有哪些应用?4、试比较X光电子能谱与俄歇电子能谱。

5、试比较X光电子能谱与X荧光能谱。

6、能谱法有些应用?7、什么是色谱法,有哪些分类方法?8、塔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色谱理论有什么贡献?它的不足之处在哪里?9、速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色谱理论有什么贡献?与塔板理论相比,有何进展?10、什么是质谱?与其它结构分析方法相比,质谱法有何特点?11、怎样表示质谱?12、质谱图中有哪些主要离子峰,有何作用?13、质谱中的断裂方式及一般规律是什么?14、质谱仪的性能指标有哪些?它由哪几部分组成?15、质谱有哪些分析方法?16、有哪些同位素在文物研究中有何应用?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