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倩》赏析
聂小倩读后感

聂小倩读后感《聂小倩》读后感《聂小倩》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神怪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以聂小倩与宁采臣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聂小倩的悲惨遭遇和她与宁采臣之间的纠葛。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震撼,对其中的情感、人物塑造和文学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聂小倩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是一个既美丽又不幸的女子,被迫修炼成妖,却又因为爱上了人类而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情感纠葛。
她的形象既有着妖艳的外表,又有着内心的柔情和痛苦。
她的命运让人唏嘘,她的爱情让人动容。
在她身上,作者成功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让人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共鸣。
其次,小说中的宁采臣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
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子,对聂小倩的爱情坚定而执着。
他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爱情,最终为了救聂小倩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男性的柔情和侠义,他的爱情更是感动了无数读者。
他和聂小倩之间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也让人对爱情的伟大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除了人物形象,小说中的情节和描写也是令人称道的。
作者通过对聂小倩与宁采臣之间的爱情故事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在这个故事中,爱情不仅是美好的,更是充满了磨难和考验。
作者通过对聂小倩与宁采臣的爱情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爱情的崇高追求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这些情节和描写不仅让人感叹作者的文学功底,更让人对爱情和人性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读完《聂小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对爱情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追求的作品。
通过对聂小倩与宁采臣之间爱情故事的描写,作者成功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让人对爱情和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爱情、人性和命运的哲学之作。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也对爱情和人性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聊斋志异中《聂小倩》一文所展现的妖怪形象剖析及文化意蕴

聊斋志异中《聂小倩》一文所展现的妖怪形象剖析及文化意蕴聂小倩是中国古典文学著作《聊斋志异》中的一个传奇故事,讲述了聂小倩有着一双美丽的翅膀,具有人形的妖怪会让人们害怕的故事。
文中的妖怪形象,不仅体现出中国文化中对妖怪的认识,也体现了文化中对妖怪的想象,以及妖怪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首先,聊斋志异中描述的妖怪形象,体现出中国文化中对妖怪的认识。
妖怪是一种古老的神话,具有古老文化的精神内涵,其形象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山水神话传说,妖怪通常具有怪异的形象,拥有神秘的力量。
在《聊斋志异》中,聂小倩的妖怪形象也非常的神秘,除了具有人形的外表,还有着一双美丽的翅膀,拥有魔力,以及可以使用魔法的能力,具有神秘的力量。
这种神秘的形象,很好的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妖怪的认识。
其次,聊斋志异中描述的妖怪形象,也体现出文化中对妖怪的想象。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妖怪被视为一种神秘力量,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因此它备受瞩目,人们对它的想象也变得非常丰富。
在《聊斋志异》中,聂小倩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可以穿越时空,也可以使用魔法,这种形象,表现出人们对妖怪的想象,妖怪可以拥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难题,甚至可以穿越时空,这种想象,让人们对妖怪充满好奇。
最后,聊斋志异中描述的妖怪形象,也体现出妖怪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在中国文化中,妖怪不仅被视为一种神秘力量,还被视为一种智慧。
妖怪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象征,它代表着自然的力量,也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它的形象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妖怪在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在《聊斋志异》中,聂小倩的妖怪形象也反映了妖怪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它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难题,也可以拥有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形象,体现出妖怪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聊斋志异》中聂小倩的妖怪形象,不仅体现出中国文化中对妖怪的认识,也体现了文化中对妖怪的想象,以及妖怪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妖怪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力量,也被视为一种智慧,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难题,甚至可以穿越时空,这种神秘的形象,也让人们对妖怪充满好奇。
《聊斋志异之聂小倩》读后感(大全五篇)

《聊斋志异之聂小倩》读后感(大全五篇)第一篇:《聊斋志异之聂小倩》读后感《斋志异之聂小倩》读后感拿到大学语文这本书,我便翻开目录看。
书本介绍的诗歌和散文都非常熟悉,大部分在初中或高中时便接触到了。
因为大部分内容都学过,所以书本没有怎的翻过,整本书显得很新。
唯独,有一篇文章让我读了又读,这篇文章就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
简单来说,这个故事就是讲聂小倩认识宁采臣并与他相恋、相结合的爱情绝唱。
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观里,爱从来不曾占据显赫的位置。
在文化传承中,只有不知道妻子是谁的圣人,却找不到婚姻的典范。
聂小倩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许仙与白素贞、董永与七仙女、牛郎与织女等最美的爱情。
这些都是人与妖或人与仙之间人鬼殊途、天人隔绝的爱情故事。
聂小倩的故事反映了封建婚姻的失败,但是在现代,又有多少婚姻是成功的呢?现在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多少人为的不是金钱、财富、荣誉和地位呢?正恰是这些因素,造就了许多婚姻的失败。
我的父母正是这种失败婚姻的案例,父亲和母亲的婚姻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那种,在他们结婚之前,都有自己的恋人。
他们的婚姻是由双方父母凑成的,这其中含有一定的利益交往,我的奶奶,既我父亲的母亲,她得到了婆婆送的玩具生产厂,成为了老板。
这种婚姻的结果便是父母亲的离婚,组成各自的家庭,而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两个家庭都对我非常好,父母亲的伴侣对我很是照顾。
跟现实恰恰相反,聂小倩的婚姻很成功,或许这是蒲松龄的妙笔生辉吧,聂小倩找到了自己的真爱,而且能和宁采臣过上一辈子幸福快乐的日子。
用这种手法去抨击封建婚姻的失败,很得人心,这也是我读了又读的原因之一。
小说中,聂小倩第一次去引诱宁采臣,结果被宁采臣拒绝了。
在被宁采臣拒绝后,聂小倩可以采取更多的方法,把宁采臣弄到手,但是聂小倩没有这样做。
这正正体现了聂小倩的善良之心,虽为鬼魂,却不忘人间道义。
在后来,聂小倩跟在宁采臣的身边,愿意为宁采臣包揽所有的事物。
聂小倩没有嫌弃宁采臣家境的清贫,反而帮助宁采臣改变生活环境。
《聊斋志异》之《聂小倩》赏析

《聊斋志异》之《聂小倩》赏析《聊斋志异》是一部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巨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艺术明珠。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巧妙采取谈狐说鬼的艺术形式,演绎了一个个经典动人的人鬼相恋、人狐相爱的精彩故事,《聂小倩》即是女鬼和书生相爱相依的爱情绝唱。
笔者主要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语言,主题五个方面对本文进行赏析。
一.人物两个主要的人物形象聂小倩:美丽,娇弱,又不失智慧狡黠,善良正直,有追求,渴望幸福生活,最终摆脱凶恶势力的要挟控制,由鬼成“仙”。
宁采臣:慷慨正直,不为色利所诱,能急人之困。
人物描写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把人物塑造的更生动形象。
(1)正面描写A.肖像如“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艳尤绝”正面写出了小倩的美丽。
B.行动如“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
黄昏告退,辄过斋头,就烛诵经。
觉宁将寝,始惨然出。
”宁母初因惧小倩是鬼,不敢答应小倩与宁采臣的婚事时,这时小倩的表现并没有伤心哭泣,也没有心生怨恨,而是乖巧地用行动取得宁家母子信任与好感,表明了小倩的聪明智慧。
C.语言如“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
”“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非义之物,污吾囊橐!”这些语言描写都鲜明的表现出了宁采臣的慷慨正直,不为色利所诱。
D.心理描写如“女笑曰:“月夜不寐,愿修燕好。
”宁正容曰:“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
”女云:“夜无知者。
”宁又咄之。
女逡巡若复有词。
宁叱:“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
”女惧,乃退。
至户外复返,以黄金一铤置褥上。
宁掇掷庭墀,曰:“非义之物,污吾囊橐!”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
”聂小倩最初的“笑曰”,说明她内心满怀着成功的希望,揣测有成功的把握,因而才喜形于色地流露出得意的媚笑,并说出挑逗性的话“月夜不寐,愿修燕好。
”当宁采臣“正容”、“咄之”之后,聂小倩便收敛了起先的“笑”,一下子变得“逡巡”起来,在对方一再的叱责之后,小倩终于因怕而“乃退”,这样的描写,说明了当宁采臣的义正词严唤起她内心良知的关键时刻,她的心里、她的思维中显然出现暂时的矛盾——回去怕无法向老媪交待,不回去又一时达不到诱惑宁采臣的目的,于是女主人公尴尬、难堪、进退两难的心里活动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活化出一个女性因为要求遭到拒绝而变得面红耳赤的丰富而多变的特定心态。
关于聊斋志异一些对比的例子(《聂小倩》和《羊丹亭》)

关于聊斋志异一些对比的例子(《聂小倩》
和《羊丹亭》)
《聂小倩》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故事,讲述了男主角宁采臣与女妖聂小倩之间的爱情缠绵。
聂小倩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妖精,宁采臣是一个纯情善良的人。
他们之间的爱情遭遇了各种困境和阻拦,最终以悲情收场。
相比之下,《牛丹亭》是元代戏剧作家汤显祖所创作的一部传奇世界。
故事讲述了唐代文人柳如是在梦中与牛丹仙子杜丽娘相遇并相爱的故事。
柳如是一个优秀的才子,而杜丽娘是一个美丽、聪明并具有神仙身份的仙女。
他们之间的爱情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波折和扑折,但最终以圆满结束局。
这两个故事中都描绘了人与神仙间的爱情,但后来发现却不同的结局。
《聂小倩》以悲情剧集收场,强烈调动了人与妖精之间的无法调和的差距和命运的不公;而《牛丹亭》则以圆满结束,表现了人与仙子之间爱情的美好和幸福。
通过这两个故事的对比,可以看出《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后来发现了不同的对比效果,既展开发现了世俗与超自然之间的冲突,也探讨了人性、命运以及爱情的主题。
浅谈《聊斋志异·聂小倩》中聂小倩形象及其意义

8浅谈《聊斋志异•聂小倩》中聂小倩形象及其意义■李潮纲/山西省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 要:聂小倩是聪明、睿智、直率、善良,追求自由,渴望过正常人生活的年轻貌美的女鬼形象。
这一形象意义在于反映了作者美好的理想愿望,深刻地揭露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对贪色贪财者提出警戒。
关键词:女鬼 老妖 戒色 戒财聂小倩是《聊斋志异·聂小倩》中年轻貌美的女鬼形象。
小说通过月夜对话、与宁采臣相见、回家成亲等情节,成功刻画出了聂小倩的思想性格特征,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揭露讽刺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弱点,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愿望。
聂小倩这一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批判意义。
以下试作简要分析。
一、聂小倩形象分析(一)聂小倩首先是一个女鬼,具有鬼的特性她年轻时不幸夭折,葬在金华寺近旁,受金华寺老妖控制。
她居住在墓穴中,来去无踪,不食人间烟火。
在遇到宁采臣之前,她在老妖的胁迫下利用其色相和罗刹鬼骨害了不少人,她曾坦率地对宁采臣说自己“历役贱务”,“妾阅人多矣”。
可见,她曾作为鬼妖的一员,客观上帮助老妖做了许多害人的坏事。
其次,她具有超凡的能力。
小说中写道她能预知宁采臣会高中进士,命中有三个儿子,“郎君注福籍,有亢宗子三”。
后来事实果然应验了她的预言。
这种能力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二)聪明、睿智、直率、坦诚、善良在金华寺,聂小倩处境险恶,孤独无依。
小说在开头部分通过两个鬼妖月夜下对话情节从侧面表现了聂小倩内心的忧愁。
她明知自己力量弱小不是老妖对手,需要等待时机脱离苦海,于是她选择了隐忍,这表现了她的明智。
她第一次见宁采臣不为美色和金钱所诱惑,洞察到了宁采臣没有被色欲财欲熏心,是一个圣贤的人,是她脱离苦海的希望。
所以,她第二次见宁采臣时,由第一次的猥亵态度变为对宁采臣的尊重。
她说:“我见的人多了,没有遇到像你这样有刚直心肠的。
你确实是圣贤之人,我不敢欺辱你。
”从这些话中看出聂小倩已经对宁采臣作过研究、对比和考量,她断定宁采臣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聂小倩读后感

聂小倩读后感《聂小倩》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
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聂小倩与一个年轻人宁采臣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唐朝,宁采臣在一次山中游玩时遇到了聂小倩,两人一见钟情。
然而,聂小倩却是一个鬼魅,她为了救她的姐姐,不得不与鬼王签订契约,成为鬼王的妻子。
在这个契约的限制下,聂小倩只有在满月之夜才能化为人形,与宁采臣相见。
然而,宁采臣并不知道聂小倩的真实身份,直到最后才发现了真相。
读完《聂小倩》,我深受感动。
这个故事充满了爱与牺牲,让人感叹爱情的伟大。
聂小倩为了救她的姐姐,不惜与鬼王签订契约,为了与宁采臣相见,她不惜冒着生命危险。
她的爱情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坚定,让人动容。
而宁采臣在得知聂小倩的真实身份后,依然选择与她在一起,这种无私的爱情更是让人感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是无私的,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和追求的。
除了爱情,这个故事还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
在故事中,鬼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地利用聂小倩,这种自私和残忍的行为让人深感震惊。
而聂小倩的姐姐在面对生死抉择时,选择了牺牲自己,这种无私和坚强也让人感到敬佩。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性是复杂的,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和残忍的一面。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善良,抵制自私和残忍。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在聂小倩牺牲自己之后,宁采臣为了寻找她,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最终也化为了一只蝴蝶,与聂小倩在一起。
这种凄美的结局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也让人感叹爱情的伟大。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情是无法被束缚的,它超越了生死,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这种对爱情的坚守和追求,让人感到无比动容。
总的来说,《聂小倩》是一部充满了爱与牺牲的故事,它让人感叹爱情的伟大,也让人思考人性的复杂。
这个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聂小倩》这个故事会一直陪伴着我,让我在生活中更加珍惜爱情,更加珍惜善良。
《聂小倩》中主人公的形象分析

论文分类号:(I206.2)密级:无浅探聂小倩女性美学院、专业: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名:***年级班学号: 2009级2班*******指导教师:彭鸿程(讲师)2013年4月19日浅探聂小倩女性美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Nie Xiaoqian’s Female Beauty王焦洋(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09级2班06号吉林四平 136000)指导教师:彭鸿程(讲师)【摘要】《聂小倩》是《聊斋志异》蒲松龄塑造的一个经典的人鬼爱情故事,文中的女主人公聂小倩亦被誉为蒲松龄笔下的第一女鬼。
其刻画之深刻让人感觉到聂小倩仿佛是一个现实世界的人。
《聂小倩》故事情节大致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分主要描述聂小倩受夜叉胁迫欲加害君子宁采臣,但经过戏剧性的转变,人却救鬼于苦海。
故事的下半部分讲述的是聂小倩与宁采臣的爱情历程,人鬼恋是坎坷的,历经了种种磨难聂小倩才得与宁采臣厮守。
最终二人夫妻和谐,聂小倩与宁母婆媳和睦,聂小倩为宁家生育男子,最终达到封建时代一个普通家庭的完美结局。
【关键词】聂小倩形象美人性美局限性【Abstract】“Nie Xiaoqian” is a classical love story between human and ghost created by Pu Songling in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The chief actress of this story, Nie Xiaoqian, is honored as Pu’s first female ghost, and readers tend to believe Nie Xiaoqian was a person in real world rather than a fictional character because of the deep and vivid description in the story. The plot of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ormer part tells that Nie Xiaoqian is forced by the yaksha to hurt Ning Caichen at first, but the human finally rescues the ghost through some dramatic shift. The later presents the love journey of the chief actor and actress. Although the love between human and ghost is rather tough, the two at last stay together after a series of hardships. This couple bears and rises up their children, and lives harmonious lives together with Ni’s mother, which ends up the whole story with a perfect outcome of normal families in the feudal age.【Key words】Nie Xiaoqian; beauty of imag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limitations引言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大量生动的、具有人性色彩的鬼魅妖狐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聂小倩》赏析夜读《聊斋》之《聂小倩》赏析2007/04/24 00:01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巧妙采取谈狐说鬼的艺术形式,演绎了一个个经典动人的人鬼相恋、人狐相爱的精彩故事,《聂小倩》即是女鬼和书生相爱相依的爱情绝唱。
从艺术风格角度,笔者认为此文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精当细腻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它是指对处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可以更深刻的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灵动。
与西方小说相比,中国古代小说常以奇异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取胜,心理描写相对比较薄弱。
心理描写直到唐人传奇始现端倪,且多以诗词歌赋、隐语双关出之,字数很少,且深度有限,像《红线》写红线取金盒归来的喜悦心情的那种描写心理的文章是唐传奇中少之又少的。
然而《聊斋志异》则不同,整部著作善于通过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注重人物心理的流程、心态的变化《聂小倩》就成功地描写了宁采臣对聂小倩在几个不同的场合相遇后,所随之产生的各种想法和不同的心理变化,请看下面一段话:女笑曰:“月夜不寐,愿修燕好。
”宁正容曰:“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
”女云:“夜无知者。
”宁又咄之。
女逡巡若复有词。
宁叱:“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
”女惧,乃退。
至户外复返,以黄金一铤置褥上。
宁掇掷庭墀,曰:“非义之物,污吾囊橐~”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
”聂小倩最初的“笑曰”,说明她内心满怀着成功的希望,揣测有成功的把握,因而才喜形于色地流露出得意的媚笑,并说出挑逗性的话“月夜不寐,愿修燕好。
”当宁采臣“正容”、“咄之”之后,聂小倩便收敛了起先的“笑” ,一下子变得“逡巡”起来,在对方一再的叱责之后,小倩终于因怕而“乃退”,这样的描写,说明了当宁采臣的义正词严唤起她内心良知的关键时刻,她的心里、她的思维中显然出现暂时的矛盾——回去怕无法向老媪交待,不回去又一时达不到诱惑宁采臣的目的,于是女主人公尴尬、难堪、进退两难的心里活动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活化出一个女性因为要求遭到拒绝而变得面红耳赤的丰富而多变的特定心态。
亲昵之计不成,“至户外”的小倩决意采用惯用的金钱引诱手段,因而“复返,以黄金一铤置褥上”来试探,遭遇更严厉的斥责后,她惭愧不已,满腹委屈无奈地埋怨宁采臣的铁石心肠。
这样成功的心理刻画,不仅表现了聂小倩内心深处既喜且惧又委屈加羞惭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了宁采臣不为美色金钱所迷惑的洁身自爱的正人君子形象,极大地丰富了男女主人公的性格,而且更好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可见,蒲松龄不愧是心理描写的行家里手。
二、多彩凝练的语言。
《聊斋志异》的语言内涵丰富又典丽凝练。
虽是文言,却不僵死,具有明白流畅、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曲高和众,可读性强的特点。
正如《法兰西大百科全书》说聊斋语言:“达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高峰”。
《聂小倩》一文即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色。
首先: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许多古代的文学语言,而且还大量地提炼并巧妙熔进了不少当时的方言俗语,形成一种活泼而不失典雅、俊逸而又生动有趣的语言格式。
抒情写景也好,叙事状物也好,都因为自己的语言功底而被处理得妙趣横生、多彩多姿。
有的整句和散句相结合,例如:“殿塔壮丽” “蓬蒿没人”、“似绝行踪”、“东西僧舍”、“双扉虚掩”、“扃键如新”、“顾殿东隅”、“修竹拱把”、“野藕已花”等语句,和“至北郭”、“阶下有巨池”、“意甚乐其幽杳”、“遂散步以待僧归”、“阶下有巨池”、“会学使案临”、“惟南一小舍”等句子,整散结合,灵活生动;“眉颦蹙而欲啼,足劻勷而懒步”一句与它前后的句子也具有整散变化,错落有致的特点。
有的在单行奇句中又间用俪语骈词,例如在“审谛之,……白昼端相,娇艳尤绝。
遂与俱至斋中。
嘱坐少待,先入白母。
”这一连串绝妙好词当中,作者巧妙镶嵌上了“肌映流霞,足翘细笋”,可谓字字珠玑,声声铿锵,小倩的娇美艳丽活灵活现;当小倩提出“愿修燕好”的希求的时候,宁采臣回答的话语简直就是一对典型的骈体句——“卿防物议,我畏人言”。
读之韵味十足,回味不尽。
这些语言材料的巧妙运用,成功地使得全文句法灵活多变,平中添奇,雅中有俗,俗中显雅。
其次:语言的凝练。
《聊斋志异》用文言写作,较白话小说,准确精练,生动传神的语言是它的特长,充分显现了蒲松龄熟练驾御文言文的卓越的语言功底。
《聂小倩》一文,语言洗炼明快,情趣盎然,且不失形象生动,典雅别致。
“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
”不过二十个字,即把小倩勤快贤惠、安良柔顺的形象和盘托出,引人联想。
尤其是宁叱:…速去~不然,女惧,乃退女惭,出宁诺。
又坐,默然自得女,逸甚,心德之?”等诸多一字、二字句,言简意赅,干脆利落,给人以简捷不啰嗦,恰到火候之感,从而达到了一字千金的艺术效果。
3。
写人物转化注重掌握分寸《聂小倩》描述了被妖物役使的孤弱少女通过自己的心智与计策,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复杂而又尖锐的矛盾斗争中,得侠客之助,摆脱凶恶势力的要挟和控制,逐渐脱离了专门以害人为生的生活轨道,还阳与宁生结为夫妇,从而过上知恩向善、悔过自新的崭新的人间生活,并享受到了甜蜜的爱情,反映了古代社会被侮辱被摧残的妇女对邪恶势力的顽强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从性格的发展、精神的变化,还是立场的转变,作者在写这个人物转化的时候,非常注重掌握合适的分寸,尤其是每一个细节的转化。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中心问题在于“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出来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只有适合于照实表现恰恰某一确定内容的东西才应该纳入艺术作品,不应该有什么显得是无用的或是多余的。
”[3]蒲松龄在描写聂小倩悔过转化之时,就非常注重把“要表现出来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这一种“妥帖性”,也就是非常注重掌握描写的分寸。
“孤魂” 聂小倩原本是一个良家女子,不幸被恶魔老媪无情地掠去,被逼无奈充当了老媪的爪牙,专门做起了“为非作歹”的害人的职业。
但聂小倩心灵深处的本性仍然是纯真善良的。
当她前往兰若欲害宁采臣而被对方“惊问”的时候,她笑着回答说:“月夜不寐,愿修燕好。
”当宁采臣郑重严肃地警告:“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以后,文章如此描写: 女云:“夜无知者。
”宁又咄之。
女逡巡若复有词。
宁叱:“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
”女惧,乃退。
至户外复返,以黄金一铤置褥上。
宁掇掷庭墀,曰:“非义之物,污吾囊橐~”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
”从最初的又笑又说,到后来的只说不笑,说明遭到宁采臣的拒绝和呵斥之后,聂小倩很受感触地良心发现、扪心自问,人物的转化逐渐开始了。
当发展到“女逡巡若复有词”的时候,进一步表明聂小倩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对这样的一个善良书生伤害呢,还是不伤害呢,伤害吧,被书生驳斥得理屈词穷而不能不“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不伤害吧,又担心老媪训斥虐待。
这样一描写,即把聂小倩进退两难的尴尬神态刻画得几近淋漓尽致。
当她用女色和金钱双管齐下进行诱骗皆以失败而告终的时候,作者描写的“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
?”明确地告诉我们:聂小倩的内心思想进一步发展到了惭愧难过的地步——这样一个正直正派令人钦佩崇敬的人怎么能去乱加伤害呢,这样,由不怀好意的笑到只说不笑,由决意害人到“逡巡”犹豫,由先前的“女惧”到后来的“女惭”,由想伤害宁采臣到钦佩崇敬宁采臣,作者在写人物变化和人物心理的时候,如此这般时刻抓住了恰切的分寸感、“妥帖性”,一个真实感人、前后变化的人物形象,就这样随着有分寸的细节描写而站在了读者的面前,亦活在了读者的心里。
评论家薄子涛认为,“要做到准确合乎艺术分寸,不仅要把握人物特定环境下的思想行为,在艺术表现上贬褒得当,恰如其分,而且还要写出一个人物立场转变、精神变化的真实依据和独有特点,做到适中、恰好。
如果说,作者在描述聂小倩被迫害人的场景中是揭露中有同情的话,那么,随着她的渴望做人、悔过自新的言行表白,作者便把同情的因素递增为支持的热忱。
兰溪生及其仆人接连被害后,老妖就准备对宁生下手了。
宁采臣的不受娇艳容貌的蛊惑、拒绝金钱物质的引诱的高尚品德、学识无疑打动了聂小倩的心。
所以,聂小倩在半夜时分偷偷地跑来给他通风报信,并且跟她娓娓倾诉,吐露了长期埋藏在心底的真情实意。
这段对话,很有分寸地表达了男女主人公的性格。
”《聂小倩》对女主人公外貌形象的描写,同样做到了有分寸、合乎情理地表现,衬托出女主人公的精神及其性格的发展。
宁采臣月夜中见到的聂小倩的形象是“仿佛艳绝”。
这里所写到的“仿佛”,不但是夜间看人的真实情景的恰当描写,而且是“孤魂”真实面貌还不十分清晰的虚笔暗示。
当聂小倩最终摆脱掉恶魔控制从而得以个性解放的时候,宁采臣眼中的聂小倩就非常的光彩照人、焕发青春了: 审谛之,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艳尤绝。
这里的…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简直美不胜收,“尤”字用得也极有分寸。
而当男女主人公爱情实现的时候,作品这样写到:因列筵告戚党。
或请觌新妇,女慨然华妆出,一堂尽眙,反不疑其鬼,疑为仙。
聂小倩的“慨然华妆出”,是作者对她的爱情得以实现时的那种喜出望外的愉悦心情的恰如其分的描写。
用来形容聂小倩成为“新人”时的美丽外表的“疑为仙”三个字,更是匠心独运,字斟句酌,准确至极,充分表现出作者有分寸、“妥帖性”地描写人物变化的超人的艺术功底。
4,巧用伏笔与照应。
伏笔与照应是小说创作常用的手段,但要想运用好这一手段,作者必须做到构思周到缜密,行文自然流畅,细针密线,不着痕迹,天然圆润,无懈可击。
而《聂小倩》在描写人物的转化的时候,就非常成功而又巧妙地运用了伏笔与照应的表达手段。
伏笔的运用在《聊斋志异》中主要有四种——一是远伏,即在距离后面的照应比较远的地方埋下伏笔,使读者最初并不怎么注意,但是随着行文的继续和情节的发展,读者经过回味和思考,自然会发现其中的奥妙,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拍手称绝,例如《花姑子》《水莽草》、《续黄粱》等;二是复伏,也就是层层设伏笔,而伏笔当中又有新的伏笔,或者同一个伏笔有着几种作用,例如《陆判》、《鸦头》等;三是暗伏,也就是无论在何处设伏笔,不管与照应的距离远近,作者都好像是在无心插柳,信手拈来,从而使得读者毫无察觉,直到最后通过自己仔细咀嚼与研究发现已入作者彀中,这才顿觉其中的美妙,例如《宫梦弼》;四是闲伏,即用闲笔当伏笔,所写的内容乍一看好像是多余累赘的,但是经过细心研读才发现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婴宁》、《张诚》、《胡四娘》《莲香》、《小二》等《聂小倩》运用的是四种伏笔中的远伏。
作者远远的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介绍到:“宁采臣,浙人。
性慷爽,廉隅自重。
”而且他还经常对别人夸耀自己“生平无二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