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意义探究
矿山公园规划与建设研究

1 矿山公园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形成的矿业遗迹是人类 活动的历史见证 , 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遗迹 , 也是当今世 界 保 护 的 重 要 自 然 和 文 化 遗 产 。 从 2 0 世纪下半叶起 ,世界各国就对废弃矿区进行整治 。
0 9 0 2 2 0 修回日期 : 0 9 0 4 1 6 2 0 2 0 收稿日期 : 牟永峰 , 男, 硕士 , 研究方向 : 景观园林规划 。 作者简介 : : 弓 弼, 男,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从事景观园林规划的教学与研究 。E m a i l o n b i i n a . c o m @s 通讯作者 : g g
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 w e s tF o r e s t r n i v e r s i t y yU
矿山公园规划与建设研究
牟永峰1, 弓 弼2 ,李 皓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学院 , 西安理工大学 ,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园艺学院 , 陕西 杨陵 7 陕西 杨陵 7 陕西 西安 7 2 1 0 0; 2. 2 1 0 0; 3. 0 0 5 4 1. 1 1 1
Y a S h 1 C h X i ' a nU X i S h 2 C h n l i n a a n x i7 2 1 0 0, i n a; n i v e r s i t e c h n o l o a n, a a n x i7 0 0 0 0,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3. g g, yo fT g y, y,
!"!! R*StT 1 UV lº 我国 对 矿 区 治 理 最 早 可 追 溯 到 清 代 末 年 , 陶渊 明的后代 — — — 陶浚宣对绍兴东湖景区废弃矿山的开 发治理 , 经过数代百余年的装点 , 根据原矿山遗迹的 岩崖和布局 , 建设 了 多 处 石 桥 、 石 洞、 花木和亭台楼 阁等园林景观 。 虽 然 当 时 没 有 矿 山 公 园 的 概 念 , 但 是人们却为此进行了身体力行的尝试 。 我国当代废弃工业遗址景观再利用的起步较晚 , 从2 许多矿区都己经相续开展了 0 世纪 8 0 年代以前 , 一些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作 , 大量绿化造林 , 其主要 目的是改善环境 , 维护矿区安全 、 缓解土地需求压力 , 当时的理论研究仅限于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有关方面 , 景观理论工作的介入较少 。2 在 0 世纪 8 0 年代以后 , 相关理论和技术的介入下 , 得出绿化造林具有净化矿 山近地层空气环境 、 土壤环境 、 水环境以及改善生态
毕业设计矿山公园

毕业设计矿山公园毕业设计矿山公园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矿山的开采和利用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传统的矿山开采方式往往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但现代的矿山开采技术和理念已经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在这个背景下,毕业设计矿山公园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概念。
矿山公园是将废弃的矿山地区进行整治和改造,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旅游和休闲功能的公共空间。
它不仅是对矿山资源的再利用,同时也是对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矿山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矿山公园的建设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
废弃的矿山地区往往是资源丰富的地方,但由于开采过程中的环境破坏,导致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通过对废弃矿山地区进行整治和改造,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休闲,从而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同时,矿山公园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其次,矿山公园的建设对环境保护和修复具有积极意义。
传统的矿山开采方式往往会对土地、水源和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
而矿山公园的建设可以通过植被的修复和水体的净化等手段,恢复矿山地区的生态平衡。
同时,矿山公园还可以通过引入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项目,提高当地居民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此外,矿山公园的建设还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废弃的矿山地区往往地貌独特,景色壮丽,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通过对这些地区进行整治和改造,可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同时,矿山公园还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设施,如步行道、自行车道、游乐设施等,满足人们不同的休闲需求。
然而,毕业设计矿山公园的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废弃矿山地区的整治和改造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其次,矿山公园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特点,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此外,矿山公园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利益,以确保他们的参与和支持。
解读国家矿山公园的评价标准与类型

β — — 国家矿山公园分类微观评价标准权重。 j —
3 国家矿山公园的分类
在我国目前申报建立的国家矿山公园中 , 按其开
为了突出国家矿山公园保护矿业遗迹 、 科普教育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并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因而必须注 重其后期的开发与规划 ,鉴于此 ,建议将其宏观评价标准的基础开发条件 、 矿业遗迹和建设规划设计的相对评分比 例定为 2∶ 3∶ 5 ,以更好地引导国家矿山公园的建立与长远发展 。
2007 年第 4 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Ⅲ
采矿种可分为煤炭 、 石油 、 金属和非金属矿 ; 其中金属 矿又可分为金矿 、 铜矿 、 铁矿和其他多金属矿 , 非金属 矿可分为宝石矿 、 石材矿和用于其他工业用途的非金 属矿 。 按开采方式可分为露天开采为主和井工 ( 矿井) 开 采为主 ,且在多数矿山中已经实现了这两种开采方式 的结合来提高开采效率 。 按其主题景观的空间位置可分为地面景观为主 、 地下景观为主和地面 、 地下景观结合三种类型 。 按开发主题可分为以自然景观为主 、 以矿业景观
(Ⅳ 3)
生态环 境规划
(Ⅳ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资 (A) A 源 特 ++ 典 B 征 型 B+ 性
(B) B
++ 希 A 缺 A+ 性
++ Ⅱ 2B + Ⅰ 2B
++ Ⅱ 3B
++ Ⅲ 3B
2007 年第 4 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Ⅰ
解读国家矿山公园的评价标准与类型
武 强 ,崔芳鹏 ,刘建伟 , 刘东海 , 岳安平
矿山公园概览

矿山公园概览矿山公园是指以旧矿山或者废弃矿区为基础建设起来的公园,目前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少的矿山公园,这些公园不仅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而且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从矿山公园的特点、造园设计、活动与管理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矿山公园的特点矿山公园相对于普通公园,它的建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回归自然:矿区经过多次开采或者废弃后,会出现大量的矿渣堆积、坑洞等变相状况,矿山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将注重回归自然,通过植树、造草、绿化等方式来还原自然生态系统,并且对于矿坑、矿渣等进行有效的修缮和安全处理,以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2. 突显历史文化:矿山公园建设过程中注重体现矿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记载矿区的发展历程、掘进传奇等,增强游客对矿区的探秘、了解和认知感,同时也让游客领略到不同的历史文化魅力。
3. 带动经济发展:矿山公园不仅有利于城市公共绿地的营造和服务,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例如,通过矿山文化展示和旅游开发,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酒店、餐馆、旅游商品等。
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推行“生态文明建设”计划,而矿山公园建设正是地方政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因为,矿区在经过长时间的开采后常常会形成大量的矿渣,这些矿渣很难被消化掉,而建设矿山公园,将废弃矿区改造成为绿色之地,不仅使原来荒废的矿区变为一处风景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也将矿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恢复与保护。
二、造园设计一个好的矿山公园需要良好的规划和设计,人们需要能够在其中享受到放松、休闲和娱乐。
在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 充分利用原有资源:考虑矿山公园的独特性,设计师要充分利用原有资源,比如说需要把矿坑、矿井、矿山车辆等纳入到公园规划中,展示矿山历史和文化,同时设计公共建筑、主题游乐场所等。
2. 细致周到的设计布局:针对游客,需要合理规划公园内的道路和停车区,以方便游客的出入;同时设计游乐设备、绿化景观、广场等,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
我国矿山公园建设模式

我国矿山公园建设模式矿山公园作为依托矿山资源建立的旅游目的地,是保护和有效利用矿产遗迹、加强矿山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举措,是解决矿山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好方式,也是推进实现旅游生态目标的重要途径。
随着旅游需求多元化发展,矿山公园建设多为复合型模式,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然而在我国矿山公园规划中仍然存在重视整体规划、忽视详细和分期规划的现象,主题不突出,特色不鲜明,针对矿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类型比较单一。
20世纪70年代,国外矿山公园兴起,将矿山周边环境与矿山遗迹开发、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融为一体,矿山遗址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吸引物,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对废弃工业矿区进行生态恢复,关于矿山公园整体建设的相关理论逐渐盛行。
福里赛认为,矿山公园建设应在遵循保护优先原则的前提下,将资源保护和游憩利用作为矿山公园开发的两大核心目标,并对游憩利用设置一个可接受标准,如果游憩利用超出指定标准,则应该严格限制游憩利用。
目前,国内关于矿山公园建设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国家矿山公园申报建设的时间只有十多年,针对废弃矿山资源进行规划建设的指导性理论较少。
多元化、综合化和科学性的矿山公园规划设计理念能为未来矿山资源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矿山公园建设应该立足于矿山遗存,融合地域文化,契合旅游需求特点以及提升景观生态价值,改善矿山环境,建设矿山公园,应贯彻“绿色矿山”的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矿业城市多元经济发展。
学者王向荣也借鉴了西方近年来工业废弃地改造的有关理论,指出了后工业景观设计中所蕴含的生态理论,对矿山公园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樊金栓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出发,对矿区废弃地景观改造及矿区景观恢复改造提供了理论指导,涉及景区廊道疏通、斑块节点功能开发、合理利用斑块与廊道系统功能。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应顺应时代的要求,矿业遗迹应进行保护性开发,矿山公园建设的目的在于恢复矿山开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将矿山公园建设成绿色矿山。
国家矿山公园

国家矿山公园定义:矿山公园是以展示人类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进行科学考察与科学知识普及的特定的空间地域。
矿山公园的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采用环境更新、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等为手段,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有机统一。
是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和利用的一条创新途径,有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矿山公园设置国家级矿山公园和省级矿山公园。
具备的条件:(1)国际、国内著名的矿山或独具特色的矿山;(2)拥有一处以上珍稀级或多处重要级矿业遗迹;(3)区位条件优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优美;(4)基础资料扎实、丰富,土地使用权属清楚,基础设施完善,吸引大量公众关注的潜在能力。
起源发展:近年来,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工作有了长足进步。
为保护重要的矿业遗迹,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矿山公园,成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项重要的任务。
同时,建设矿山公园为矿业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口。
矿业遗迹是人类矿业活动的历史见证,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当今世界保护的重要自然和文化遗产。
1975年《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正式生效以来,先后已有波兰。
、法国、玻利维亚、墨西哥、德国等国家的矿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保护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普遍价值和重要意义的矿山遗址的典范。
1987年,原地质矿产部在《关于建立地质保护区规定的通知(试行)》中,首次以部门法规的形式提出对包括采矿遗址在内的地质遗迹建立保护区。
2000年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将“具有特殊学科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石、矿物、宝玉石及其典型产地”作为地质遗迹景观主要内容之一。
2000年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之一的四川自贡,将“保存有世界最早的采盐油气井”列为“主要人文景观”。
2003年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的“广东佛山西樵山国家地质公园”也将“明代采石遗迹”列为主要地质遗迹保护对象。
基于生态修复背景下的矿山公园开发研究

基于生态修复背景下的矿山公园开发研究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在矿业开发过程中,矿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很直接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就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和治理措施,它可以恢复和重建受破坏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在这种背景下,矿山公园的开发就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
本文将讨论基于生态修复背景下的矿山公园开发的相关问题。
一、矿山公园的定义和意义矿山公园是指在矿山经济活动停止后,通过生态修复等措施将矿区环境恢复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和文化历史,开发成为一种以休闲、旅游、文化为主题的公园。
矿山公园的建设可以弥补矿区资源开发和环境破坏留下的问题和隐患,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贡献。
二、矿山公园的开发和建设1、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矿山公园建设的基础工程,只有通过恢复和重建矿区自然生态系统,才能为矿山公园的后续开发奠定基础。
生态修复包括水土保持、植被殖民、地质安全等方面,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恢复规划和措施,实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2、公园规划设计矿山公园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到地形地貌、矿区历史文化、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等因素。
针对不同的矿山特点和要求,严格按照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规划和设计。
3、公园建设公园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任务,它既要保持生态平衡,又要体现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矿山公园建设的重点是场馆、设施、交通路网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三、矿山公园的经营和管理1、运营模式矿山公园经营管理往往采用PPP模式,即由政府、社会资本和运营公司共同参与,由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和相关配套服务,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奖励性项目,运营公司负责管理和运营。
通过集中各方优势,有效保障公园的稳定经营和发展。
2、门票价格调控门票价格是公园经营管理的重要因素,需要合理调控和控制。
门票价格的设定要考虑到公园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同时考虑当地社会经济情况和旅游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保证游客的体验和公园的经营效益。
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意义探究

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意义探究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意义探究【摘要】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被不断开采,矿山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且资源逐渐枯竭。
为整合矿山环境修复的生态效益与矿业遗迹保护开发的经济效益,国家矿山公园的建立作为一种新模式发展迅速。
本文以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园钻石模型与总体规划理论分析,体现了矿山公园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国家矿山公园;潼关小秦岭金矿;钻石模型;总体规划理论引言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开发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其开采后的遗迹是人类重要的自然、文化双重遗产,具有珍贵的价值[1]。
矿业遗迹代表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承载着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
但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矿山地质灾害频出,土壤污损严重,水土环境破坏加剧。
为保护矿业遗迹,保证矿山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矿山公园作为一种新模式,通过景观手法整合了其环境修复的生态效益与遗迹保护的经济效益[2]。
1.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钻石模型分析钻石模型又称波特菱形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
钻石模型中决定一个产业竞争力有四个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除此之外,还有两大变数:即机会与政府。
机会无法控制,而政府政策的影响不可漠视。
如图1。
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规划总面积19.33平方公里,总体目标是打造中国西部第一金园,核心竞争力主要从园区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行?I及支持性行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机会因素及政府因素6个方面进行分析。
1.1生产要素分析1.1.1交通概况。
潼关县距渭南市85km,距西安市150km,东北至太原约530km,东至郑州约350km。
县域内交通发达,西潼高速、310国道和101省道及县、乡道组成了境内公路交通网。
1.1.2自然资源。
A.地形地貌:矿山公园区内南部属侵蚀剥蚀中、低山地,海拔950~1800m,其中佛头崖海拔1806m,山体主要由坚硬的古老片麻岩构成;北部属山前黄土斜地区,地形总体向北倾,南高而北低,950~700m,地形坡度5~8%,受山区沟谷的冲蚀,塬面丘状起伏,塬体由更新统黄土、黄土状土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意义探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被不断开采,矿山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且资源逐渐枯竭。
为整合矿山环境修复的生态效益与矿业遗迹保护开发的经济效益,国家矿山公园的建立作为一种新模式发展迅速。
本文以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园钻石模型与总体规划理论分析,体现了矿山公园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国家矿山公园;潼关小秦岭金矿;钻石模型;总体规划理论
引言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开发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其开采后的遗迹是人类重要的自然、文化双重遗产,具有珍贵的价值[1]。
矿业遗迹代表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承载着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
但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矿山地质灾害频出,土壤污损严重,水土环境破坏加剧。
为保护矿业遗迹,保证矿山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矿山公园作为一种新模式,通过景观手法整合了其环境修复的生态效益与遗迹保护的经济效益[2]。
1.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钻石模型分析
钻石模型又称波特菱形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
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
钻石模型中决定一个产业竞争力有四个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除此之外,还有两大变数:即机会与政府。
机会无法控制,而政府政策的影响不可漠视。
如图1。
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规划总面积19.33平方公里,总体目标是打造中国西部第一金园,核心竞争力主要从园区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行?I及支持性行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机会因素及政府因素6个方面进行分析。
1.1生产要素分析
1.1.1交通概况。
潼关县距渭南市85km,距西安市150km,东北至太原约530km,东至郑州约350km。
县域内交通发达,西潼高速、310国道和101省道及县、乡道组成了境内公路交通网。
1.1.2自然资源。
A.地形地貌:矿山公园区内南部属侵蚀剥蚀中、低山地,海拔950~1800m,其中佛头崖海拔1806m,山体主要由坚硬的古老片麻岩构成;北部属山前黄土斜地区,地形总体向北倾,南高而北低,950~700m,地形坡度5~8%,受山区沟谷的冲蚀,塬面丘状起伏,塬体由更新统黄土、黄土状土组成。
B.气象水文:潼关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性干旱气候。
年平均降水量625.5mm,年平均气温13.0℃。
公园所处区域地表水系主要为潼峪河和蒿岔峪河,均为水系源头地区,河水暴涨陡落。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受金矿床疏干排水影响,峪道地表水均向地下渗漏,河水量大幅削减。
C.土壤类型:公园内主要发育有山地棕壤、褐土和黄土性土三类,其中,山地棕壤是落叶林和针叶混交林植被下形成的微酸性或中性棕色土,有机质丰富,土层薄,砾石多,易受侵蚀,多系天然林地。
1.1.3资金要素。
矿山公园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仅近期规划投资就涉及基础设施、园林绿化、旅游服务设施、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投资金额达到近2.5亿元。
矿山公园需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品牌质量多方位筹措资金。
1.2需求条件
以渭南市为基本市场,以西安及周边城市为重点市场,以到华山区域游客为机会市场。
园区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与5A级景点华山风景区仅有25公里,加之周边潼关古城、风陵渡等著名景点的延伸效应,为其辐射带来更多的旅客。
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前景十分广阔,具有庞大的客源市场。
1.3相关及支柱产业
园区内规划打造以美食、住宿及休闲为一体的民俗村。
民俗村内设有陕西各地风味小吃、特色饭店、关中风情客栈及休闲娱乐场所等设施。
当地有卫生院,可进行一般疾病治疗,但考虑到未来游客增加的情况,医疗设施及医疗服务还有待提高。
1.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况
自国家首个矿山公园――黄石矿山公园开园以来,各类矿山公园层出不穷。
到目前为止,已有72座矿山公园获得国家级审批,30座公园已开园迎客。
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作为陕西唯一一处国家级矿山公园,开园必然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在规划中需利用好政策机会,结合自身优势,努力打造自身旅游品牌。
1.5机会因素
潼关位于陕、晋、豫三省交界处,交通便利,矿山公园对过路的自驾游游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毗邻华山、鹳雀楼等国际知名景区,作为团体游客一日游、两日游的附加景点,矿山公园也可吸引大量游客。
1.6政府因素
潼关县为了加快推进“黄金立县”及“旅游兴县”的战略,积极打造陕西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促进生态发展,加强矿山环境治理,能够得到国家、市级层面持续的
政策与资金支持,可在项目引进审批及财政、税费、土地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
2 .总体规划理论
2.1矿山公园整体规划理论
整体规划理论最早由波兰科学院院士彼得萨伦教授提出,即将规划中的功能、时间、空间、地域和部门四大要素结合成一个整体来规划。
A.功能:即将矿山环境的生态效益、当地的社会效益与矿山公园所带来的旅游效益相互联系成一个共体,共存、共生才能共赢。
B.时间:即矿山公园规划工作的时效问题。
总体规划共分为远期、中期、近期三个阶段,其中应以远期规划为基础,中期规划为导向,近期规划务必客观详实,三阶段规划目标相互结合。
C.空间:即从上至下不同地域空间层次的结合。
矿山公园的总体规划应响应国家、区域的相关文件号召,与城市、地方的总体规划相呼应、相结合。
D.地域和部门:即在建设中的地域与部门规划的结合运作。
矿山公园的建设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为了达到事半功倍,各部门之间的纵向指令应与地域空间的横向规划结合起来,在同一规划下指导工作有序进行。
2.2 LAC理论
LAC理论即可接受的改变极限,是由佛里赛在1963年提出来的[6]。
首先,在矿山公园的总体规划中,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会造成当地资源条件不可避免的恶化,有利用就必然有变异、损害,要将变化设定在可控范围之内;其次,在规划中的两大核心目标是游憩利用与资源保护,矿山公园的规划中应以资源保护作为主导方向。
2.3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即“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鉴于矿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生态环境,传统的思维方法和模型无法进行研究。
因此利用生态学及相关理论对废弃矿区的地质环境治理及矿山公园的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
2.4科学管理理论
现今我国国家矿山公园大致可分为两种管理模式:第一种是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即矿山公园管理机构仅管理公园内务,涉及林业、建设等相关问题需与相关部门单独协调沟通,这种模式会发生“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严重影响公园工作的开展;第二种是由地方政府成立部门直接领导,机构属事业单位,因此员工利益与公园利益并无直接联系,导致公园运作积极性严重不足。
3.结语
建设国家矿山公园的提出,极大地解决了废弃矿山带来
的环境恶化,为矿山的复绿、复垦工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它具有循环经济模式的特点,即矿山资源生产的周期结束后,转而投入旅游产业经济循环中,为社会提供新的旅游资源;同时,国家矿山公园也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矿业遗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温冰,周建伟,王永辉. 国外矿山公园建设的启示[J]. 矿业研究与开发,2014,(03):82-86+98.
[2] 牟永峰,弓弼,李皓. 矿山公园规划与建设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05):20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