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线的临床实践

合集下载

远红外线治疗89例烧伤创面疗效观察

远红外线治疗89例烧伤创面疗效观察

远红外线治疗89例烧伤创面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远红外线治疗对烧伤创面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06月收治的89例烧伤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远红外线治疗烧伤创面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89例采用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局部感染发生率、抗生素平均应用时间、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住院天数及平均花费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患者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病及恶性肿瘤者;心肺、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

1.2 方法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伤后24 h内急诊入院。

先给予创面清创处理,剃去创面周围毛发及油污等异物后,碘伏擦洗消毒,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创后采用暴露疗法,用磺胺嘧啶锌软膏外涂创面,根据患者烧伤面积及体重计算补液量。

适当应用抗生素。

并给予营养支持,考虑到烧伤后创面水分丢失较多,机体消耗大,及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4]。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远红外线治疗:距创面约60 cm处,以创面为中心垂直照射。

2次/d,每次30 min,持续照射直至创面愈合。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比较,p0.05),两组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指标的比较如表2所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局部感染发生率、抗生素平均应用时间、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住院天数及平均花费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烧伤创面的修复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贯穿于烧伤治疗的整个过程,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迁移和创面重塑等过程,也是烧伤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治疗烧伤创面修复的手段呈多样化,包括远红外线、微波及激光等。

简述红外线的治疗作用_概述说明

简述红外线的治疗作用_概述说明

简述红外线的治疗作用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红外线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科学和医疗领域的电磁辐射波段,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潜在的治疗作用。

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红外线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及相关注意事项。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讨论:- 引言: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引言和概述。

- 红外线的治疗作用:介绍红外线的定义、特点及其对生物体产生影响的机理。

- 红外线治疗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以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和皮肤问题为例,分析红外线在这些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 使用红外线进行治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与注意事项:就使用红外线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的安全性要求、治疗方案设计和操作规范,以及忌食和对辐射敏感人群特别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说明。

- 结论:总结红外线治疗的潜在优势和临床前景,同时也考虑到其局限性和可能的改进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简要介绍红外线的治疗作用,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探讨其在医学领域中的潜力与限制。

通过了解红外线的特点和相关注意事项,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红外线治疗,并对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评估和决策。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推动红外线治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2. 红外线的治疗作用2.1 红外线的定义和特点红外线是指位于可见光谱下方的电磁辐射波段,具有较长的波长。

红外线的特点主要包括无色、无味、不可见,并能够穿透大气层等。

根据红外线的波长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远红外线(波长超过5微米)和近红外线(波长介于0.76-5微米)两类。

2.2 红外线对生物体的影响机理红外线在人体内部作用时通过渗透力强、能量传递高效等特点发挥其治疗作用。

当红外线进入人体时,会被组织吸收产生热量,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细胞活性和代谢速度,并刺激神经系统活动。

此外,红外线还能够减轻肌肉疼痛、舒缓身体紧张以及增强免疫能力。

2.3 红外线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与效果在医学领域中,红外线广泛应用于物理治疗和康复领域。

临床医学论文正骨远红外胶贴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临床医学论文正骨远红外胶贴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临床医学论文-正骨远红外胶贴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关键词】软组织损伤;中药;远红外;陶瓷;胶贴在骨科临床中,经常遇到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患者。

2006年6月~2007年6月,我们以麝香追风膏为对照,将符合标准的6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治疗观察,结果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本组患者共686例,男375例,女311例;年龄12~69岁,平均36岁;均有慢性劳损病史。

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2年,其中踝关节组织损伤121例,膝关节组织损伤184例,颈、腰肌劳损206例,肩关节周围炎175例。

治疗组340例,对照组346例。

1.2 治疗方法正骨远红外胶贴由当归、川芎、红花、玄胡、没药等药物组成,经精选上药提取后,以医用载体胶作为载体,将正骨散方和具有产生远红外线的远红外陶瓷粉整合到医用载体中制成正骨远红外胶贴备用(15 cm×9 cm×0.1 cm)。

分组及用药方法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组,平行对照给药,试验组用正骨远红外胶贴,对照组用麝香追风膏,根据患病部位范围、疼痛轻重确定敷药面积。

每天1次,连敷7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冷感型正骨远红外胶贴具有消炎止痛、凉血降温功效,适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急性发作具有明显红肿、发热等炎症早期者,故主要用于踝关节、膝关节软组织慢性损伤、肩关节周围炎和腰肌劳损的早期等;温感型及热感型正骨远红外胶贴可以消炎、活血、温经止痛,适用于关节肌肉疼痛、肩酸腰痛及跌打、扭伤等具有明显炎症和疼痛者,主要用于肩关节周围炎、踝关节、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和腰肌劳损后期。

根据患者患病部位范围、疼痛轻重、瘀肿大小确定敷药面积,但不可直接用于伤口或皮损处。

2 结果2.1 疗效评定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订。

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与治疗前比较症状和功能恢复稍有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远红外线的十种作用

远红外线的十种作用

远红外线的十种作用
远红外线是一种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辐射,具有多种作用。

下面将从十个方面介绍远红外线的作用。

1. 促进血液循环:远红外线能够渗透皮肤深层,刺激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动速度,促进血液循环。

这对于缓解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不畅的问题非常有效。

2. 改善免疫功能:远红外线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白细胞活性,增加抗体产生,从而增强机体对抵抗疾病的能力。

3. 促进新陈代谢:远红外线可以加速新陈代谢,提高细胞活性,促进脂肪分解,对减肥、消除水肿有一定的效果。

4. 缓解疼痛:远红外线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以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疼痛症状。

5. 增强细胞活性:远红外线可以激活细胞活性,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和修复,对于皮肤的修复和抗衰老有一定的效果。

6. 改善睡眠质量:远红外线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身体放松,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失眠问题。

7. 促进伤口愈合:远红外线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增加血流量和氧气供应,提高伤口的修复速度。

8. 改善肌肤问题:远红外线可以提高肌肤温度,促进毛孔张开,加速汗液和毒素的排出,对于改善肌肤问题如痘痘、黑头等有一定的效果。

9. 提高养生效果:远红外线可以促进淋巴液的循环,加速废物排出,提高养生效果,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10. 缓解压力:远红外线可以促进身体放松,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远红外线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疼痛、增强细胞活性、改善睡眠质量、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肌肤问题、提高养生效果和缓解压力等多种作用。

通过合理利用远红外线,我们可以改善身体健康、缓解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远红外线的六大作用

远红外线的六大作用

远红外线的六大作用1. 热疗作用远红外线具有温热效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在医学领域中,远红外线被广泛应用于热疗治疗中,可以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疼痛症状,并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2. 改善睡眠质量远红外线能够穿透皮肤深层,温暖身体内部组织。

这种温暖感觉不仅能够放松身心,还能够促进褪黑激素的分泌。

褪黑激素是调节睡眠的重要物质,通过增加其分泌量,远红外线能够改善睡眠质量,并帮助人们更好地入睡和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

3. 提升免疫力远红外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并增强机体内部器官的代谢功能。

通过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远红外线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帮助身体对抗疾病和外界环境的侵害。

这对于提高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等常见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4. 促进伤口愈合远红外线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作用,这对于伤口愈合至关重要。

通过加速血液循环,远红外线可以将更多的营养物质输送到伤口处,加快细胞再生和组织修复过程。

此外,远红外线还能够减轻伤口周围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感。

5. 改善皮肤质量远红外线能够温暖皮肤深层组织,并刺激胶原蛋白的产生。

胶原蛋白是皮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保持皮肤弹性和水分含量,并减少皱纹和松弛现象。

通过增加胶原蛋白的生成,远红外线可以改善皮肤质量,使皮肤更加紧致、光滑和有弹性。

6. 增强身体代谢远红外线能够温暖身体内部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这对于提高身体代谢水平、加速脂肪燃烧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增加能量消耗和脂肪氧化过程,远红外线可以帮助人们减轻体重、塑造身材,并改善体态。

总结起来,远红外线具有热疗作用、改善睡眠质量、提升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皮肤质量和增强身体代谢等六大作用。

通过应用远红外线技术,人们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健康益处,并提高生活质量。

远红外线的十种作用

远红外线的十种作用

远红外线的十种作用远红外线是一种波长较长、能量较弱的红外线,具有多种积极作用和功效。

以下是它的十种主要作用:1. 刺激血液循环:远红外线能够通过深层渗透到人体组织和细胞中,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加速代谢和排毒。

这对于很多患有血液循环障碍的人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2. 缓解疼痛:远红外线可以温热人的皮肤、肌肉和组织,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疼痛。

它对于许多慢性疼痛患者来说,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治疗方式。

3. 改善睡眠:远红外线会使人产生微弱的红外辐射,进而影响脑电波,并刺激神经系统。

这些影响可以帮助人们进入更深入睡眠状态,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4. 提升免疫力:远红外线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并降低患病风险。

这对于一些免疫力偏弱的人员非常有帮助。

5. 增强肌肉力量:远红外线可通过增加氧气输送,提高人体细胞的能量水平和代谢活性,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6. 改善皮肤质量:远红外线可以激活人体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从而改善皮肤质量、弹性和光泽,减少皱纹和松弛。

这对于美容保养非常重要。

7. 减少炎症:远红外线对于一些慢性炎症和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开等非常有帮助,能够减轻疼痛和炎症。

8. 促进伤口愈合:远红外线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促进细胞增殖,从而使皮肤组织更快生长。

这对于手术和创伤后的恢复非常有帮助。

9. 排毒养颜:远红外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刺激体内器官的排毒功能,使人体内毒素得到有效清除,从而达到养颜美容的效果。

10. 改善心理状态:远红外线可以刺激人体内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和抑郁。

这对于日常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总体来说,远红外线具有多种积极的作用和功效,对于身体健康和美容美肤都非常有帮助。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在请你输出中关于的内容。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和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不同照射频率下的效果差异。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提高透析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远红外线治疗仪的功效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远红外线治疗仪在血液透析内瘘成熟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提供科学依据,为广大透析患者带来更多益处与希望。

2. 正文2.1 远红外线治疗仪的原理及作用远红外线治疗仪是一种新型的治疗仪器,它能够发射远红外线辐射,对人体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

其原理主要是通过远红外线的辐射,促进人体细胞内分子的振动和摩擦,从而产生热效应,提高组织细胞的代谢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消除疲劳,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等。

远红外线治疗仪除了具有传统的理疗作用外,还具有特殊的远红外线效应。

远红外线可以有效穿透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对深层肌肉产生热效应,有助于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

远红外线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内环境温度,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对一些慢性疾病和炎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远红外线治疗仪通过其特殊的远红外线效应,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有着积极的影响。

2.2 远红外线治疗仪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的影响研究表明,远红外线治疗仪可以促进血管内瘘区域的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内瘘的通透性,加速内瘘通道的扩张和成熟。

这种治疗仪利用红外线的温热效应,可以刺激血管内瘘区域的血流循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加速内瘘通道的愈合和成熟过程。

远红外线治疗仪还可以起到减轻内瘘区域疼痛和肿胀的作用,缓解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广泛应用的远红外技术

广泛应用的远红外技术

红外线是由于物质内部的运动变化(主要是分子、离子、原子等振动、转动等)而辐射的电磁波。

红外线又称红外辐射,属电磁波辐射中能产生热效应的一段频谱,其波长范围为0.75μm-1000μm,波长相对较长,光量子能量较低。

红外线根据波长不同,可分为短波红外线,中波红外线,长波红外线。

波长小于1.5μm为短波红外线,波长大于3μm为长波红外线,两者之间的则为中波红外线。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光线中也包含有红外线,其中波长为4μm-14μm的远红外线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因素,人们把这段波长的远红外线称为“生命光波”。

这段波长与人体内细胞分子、水分子的震动频率接近,当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能引起细胞的原子、分子、水分子共振,通过“共鸣”而吸收,形成热效应,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清除细胞、血管内的囤积物及有害物质,促使酵素生成,重新使细胞复活,达到活化细胞、防止衰老、强化免疫系统的目的,目前远红外线作为一种有益的电磁波,已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和疾病的治疗上。

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

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

红外线治疗慢性炎症时,改善血流循环,增强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

红外线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

在治疗慢性感染性伤口和慢性溃疡时,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处境肉芽生长,加快伤口愈合。

红外线照射有减少烧伤创面渗出的作用。

红外线还经常用于治疗扭挫伤,促进组织肿张和血肿消散以及减轻术后粘连,促进瘢痕软化,减轻瘢痕挛缩等。

红外线应用领域:远红外桑拿房,婴儿保温箱,红外线理疗仪等。

逆岁堂能量细胞浴,在模仿天然“天灸”环境的基础上,携手复旦大学生命学院重点实验室广西科研基地,应用实用型专利技术,专门打造了更适合国人健康体质的细胞能量浴理疗屋,希望通过能量抗衰的理疗方式,让每个国人更加健康,更加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红外自动温热医疗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林伟王葵光等)| [<<][>>] /html/qikan/wkx/zhxdwkxzz/20051122 1/lcyx/20080901025912472_125189.html【摘要】目的评价HM-5000型远红外自动温热医疗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颈椎病患者60 例,均采用远红外进行物理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的疗效。

结果治疗前后分值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总有效率88.33%。

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HM-5000型远红外自动温热医疗器治疗颈椎病设备简单、安全、有效,无副作用。

【关键词】颈椎病;远红外线;理疗自2004年2月~2005年9月,我院与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共同应用HM-5000型远红外自动温热医疗器治疗颈椎病60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病例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6岁,平均48.33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8年。

1.2 方法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量血压、心率。

治疗前及治疗后每次复诊时,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客观评估,观察内容包括疼痛、麻木、压痛、头晕、腱反射和肌力、感觉检查,分别按照各项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评估,评分标准见表1。

1.3 疗效评价疗效百分比=(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痊愈:治疗百分比数≥85%;显效:治疗百分比数≥50%;进步:治疗百分比数≥20%;无效:治疗百分比数< 20%。

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显效率+进步率。

表1 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评分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AS 6.12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对临床观察数据及评分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2.1 血压、脉搏治疗前后变化临床治疗按照随机号的顺序进行。

治疗前后的血压、脉搏结果见表2。

表2 血压、脉搏治疗前后变化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2.2 治疗14天后的临床疗效评价使用远红外自动温热医疗器治疗14天后的疗效评价指标,结果见表3。

表3 治疗14天后的疗效评价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2.3 总体疗效评价使用远红外自动温热医疗器治疗14天后的结果,见表4。

表4 治疗后的临床评价表3 讨论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利用远红外线的治疗作用已经开展了较多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动物实验表明:远红外治疗仪能改善小鼠血液流变学特性,加强免疫功能,同时对多种疾病如糖尿病、癫痫、子宫颈癌,新生儿硬肿症、黄疸、骨折、肢体皮肤溃疡、皮肤烧伤等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1]。

还有许多学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远红外线进行治疗,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

远红外治疗仪用于治疗颈椎病报道较少, 田元生[3]报道用远红外照射加药物醋疗治疗102例颈椎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远红外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的影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中没有出现不良事件。

该仪器对颈椎病的评价指标与试验前比较,疼痛和麻木、头晕、压痛、压头试验和肱二、三头肌反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臂丛牵拉试验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显示对颈椎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远红外对颈椎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使用安全,总有效率为88.33%。

本方法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消除疲劳、恢复人体精力的康复保健作用。

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远红外线波长介于4~18μm,能被机体组织和细胞吸收,产生共振,增加分子内的运动,活化组织细胞,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排泄代谢产物,减轻神经根水肿和无菌性炎症反应,从而起到减轻神经根压迫、消除颈部肌肉痉挛、减轻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治疗作用。

此外,该远红外自动温热医疗器选用名贵的中国四大名玉之一――蚰岩玉中的蛇纹玉作为远红外发射源,经国家红外线测试中心对玉滚轮样品的测定:蛇纹玉发出的远红外线波长范围为5~20μm,波峰接近8.5μm左右,热发射率≥0.83。

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远红外线中5.6~15μm的波易被人体吸收,产生共振效应。

不仅如此,许多玉石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十多种微量元素:金、银、硅、锌、铁、硒、镁、锰等,经常接触玉石,玉石中的微量元素就会通过皮肤吸入体内,起到调节能量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应用远红外治疗仪治疗颈椎病具有设备简单、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特点,但严重的恶性肿瘤患者、有内出血症状者、严重骨质疏松症者、孕产妇、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严重者、严重高血压者及身体极度虚弱者在目前尚无临床结论的情况下,应慎用或禁用。

【参考文献】1 吴本.远红外治疗仪的动物实验研究.技术论坛,2001,7(2):36-37.2 段翔,米立新.家用远红外线磁疗型腰椎牵引器的临床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02,5(9):693-694.3 田元生.远红外照射并药物醋疗治疗颈椎病102例报告.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85:45.感谢读者推荐!作者:林伟,王葵光,李维林,于兆华远红外线的临床效应发表日期:2007-10-19浏览量:5621、调节血压: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一般认为是神经系统、内分泌腺、肾脏等细动脉的收缩及狭窄所引起的。

远红外线的效果可扩张微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使高血压降低,对于低血压的症状缓和也很有效。

2、改善关节疼痛:风湿痹症是指疼痛会流动的疾病,以急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为主,还有肌肉风湿症、强直性脊椎炎、退行性关节炎、肩周炎,以及各种神经痛、痛风等,借远红外线深达力很强,温热效果好的特性,可深及关节的深部,使身体内部温暖,促使肌肉放松,增强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消炎消肿,迅速改善难耐的疼痛。

远红外线的最大优点即能在短时间内将体内积存的疲劳物质和乳酸等老化废物排除体外,提高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对运动后肌肉疲劳的消除及关节机能的恢复效果拔群。

3、调节自律神经:人的自律神经具有控制调节内脏的功能。

人长时间处在焦虑不安的状态下,自律神经系统持续的紧张,会出现免疫力降低,头痛,目眩,乏力,失眠,四肢冰冷,上火等症状,远红外线温热疗法可以调整自律神经,使之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使内脏功能恢复正常,以上症状得以改善或消除。

4、肌肤美容:远红外线照射人体产生共鸣吸收,能将引起疲劳及老化的物质,如乳酸、游离脂肪酸、脂肪酸脂、胆固醇、多余的皮下脂肪等,借着毛囊口和皮脂腺的活性化,不经肾脏,直接丛皮肤排泄出来。

另外,借助发汗可以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使皮肤代谢良好。

因此,能事肌肤光滑柔嫩。

5、减少脂肪:肥胖不仅导致身材臃肿,而且还和许多严重的疾病有关。

远红外线的理疗效果是使人体内热能提高,细胞活性化。

因此,它能促进脂肪组织代谢,燃烧分解,将多余的脂肪消耗掉,从而有效减肥。

6、强化肝脏功能: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化学工厂,是血液的净化器,远红外线照射引起的机体深层热效果,能活化细胞,维护神经系统的健康,提高组织再生能力,促进细胞成长,强化肝脏的功能,提高肝脏的解毒、排毒作用,是内脏的环境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远红外线温热疗法可说是最佳的防病战略,能起到很好的理疗效果。

运动创伤的种类及其预防工作运动损伤多见于年轻人群,他们热爱运动,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运动训练卫生知识和出现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而对伤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终身遗憾一、擦伤即皮肤的表皮擦伤。

如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二、肌肉拉伤--- 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

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

切忌搓揉及热敷。

三、挫伤--- 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叮剂,局部可用伤湿止痛膏贴上,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热敷。

约一周后可吸收消失。

较重的挫伤可用云南白药加白酒调敷伤处并包扎,隔日换药一次,每日2-3次,加理疗。

四、扭伤--- 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拧扭了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所致。

多发生在踝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伤,其治疗方法也不同。

1、急性腰扭伤可让患者仰卧在垫得较厚的木床上,腰下垫一个枕头,先冷敷,后热敷。

2、关节扭伤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扭伤时,将扭伤部位垫高,先冷敷2-3天后再热敷。

如扭伤部位肿胀、皮肤青紫和疼痛,可用陈醋半斤炖热后用毛巾蘸敷伤处,每天2-3次,每次10分钟。

五、脱臼--- 即关节脱位。

一旦发生脱臼,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

如脱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弯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挂在颈上,再用一条宽带缠过脑部,在对侧脑作结。

如脱臼部位在髋部,则应立即让病人躺在软卧上送往医院。

六、骨折--- 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

对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纳,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

骨折后肢体不稳定,容易移动,会加重损伤和剧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

如一时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肘关节固定于躯干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于对侧的肢体上。

怀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卧在门板或担架上,躯干四周用衣服、被单等垫好,不致移动,不能抬伤者头部,这样会引起伤者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

昏迷者应俯卧,头转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肺内。

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患者头颈部,不使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