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成分输血》课件

《成分输血》课件

05
成分输血的未来发展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修改或调控基因表达来治疗遗传性疾病和获得性疾病的方法 。在成分输血领域,基因治疗可以用于生产更安全、更有效的血液成分,例如基 因修饰的血小板或红细胞,以改善其功能或减少不良反应。
基因治疗还可以用于治疗与血液系统相关的遗传性疾病,例如血友病、地中海贫 血等。通过基因治疗,可以纠正患者的基因缺陷,提高其造血功能,减少对输血 的需求。
03
白细胞输注主要用于治疗白细 胞减少症、免疫缺陷和感染等

04
白细胞输注需要注意避免产生 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
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03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贫血的治疗
01
红细胞输注
02
血小板输注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通过 补充红细胞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通过输注血小板来控制出血。
肿瘤患者的支持治疗
01
白细胞输注
用于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 预防感染,特别是在化疗或放
疗后骨髓抑制期。
02
免疫球蛋白输注
用于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预 防感染,特别是在化疗或放疗后
骨髓抑制期。
急性失血的治疗
红细胞输注
适用于急性失血引起的贫血,如 外伤、手术等,通过快速补充红 细胞来维持血容量和组织供氧。
血浆输注
适用于急性失血引起的血浆损失 ,如烧伤、严重腹泻等,通过补 充血浆来维持血浆渗透压和凝血 功能。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 免疫球蛋白输注: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 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通过输注免疫球蛋 白来调节免疫功能和减轻炎症反应。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ppt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ppt
第20页/共106页
• 3.8更新急性失血需要补充全血的旧观念
• 有人认为急性失血失掉的是全血,理应用全血 补充,全血既含红细胞,又含补充血容量的血 浆,血浆中既含血小板又含丰富的凝血因子, 因此失血用全血补的概念长期被医生所遵循, 实际上这是误区。
• 急性失血病人失的是全血,但补充的全血成分 量不全,不能代替全血,因急性出血病人不但 丢失全血,而且有失血后的体液转移,组织间 液迅速向毛细血管内移动,起自身输液作用, 补偿丢失的部分血容量。在补充血容量、止血
• 落后状态,目前仍然沿用输全血,为此需要
第4页/共106页
• 三、 要更新几种观念
• 3.1为什么要限制不必要的成分?
• 1. 输血免疫学发现:红细胞血型有26个 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HLA抗原已知 的也有150多种,表现型达上亿种,粒细 胞和血小板也有它的特有抗原,血清蛋白 多态性十分复杂,这就意味着异体血液可 能作为一种免疫原输入受者体内,产生相 应的抗体,导致不必要的 第5页/共106页 输血反应,或输
第14页/共106页
• 3.6 3天内的ACD血和7天内的CPD抗凝剂保存的全血,为什么可视为新鲜血 • 3.6.1 看CPD全血4℃保存的生化改变 • 4℃保存7天内的CPD和3天内的ACD全血都可认为是新鲜血。这主要指红细胞
存活率和功能而言,(2,3—DPG占99%)几乎未减少,以及红细胞代谢产物 积累最少为标准的,因全血的保存处方是为保存红细胞而设计的,由于各种血液 成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即使将来也很难用一个处方保存所有的血液成分。CPD 全血4℃保存的生化改变详见表1。
• 是指网织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红细胞,其 存活期明显地比成熟红细胞长,半存活期为44.9 天,而成熟红细胞为29天,年青红细胞可明显地 延长输血间隔,减少输血次数10%-50%,因反复

成分血的临床应用

成分血的临床应用
在我国也已把成份输血比例的高低,作为衡 量一家医院输血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成份 输血的比例也已作为等级医院评审的必备条 件。
把能否正确的运用各种血液成份作为评价医 师医术水平的标准之一。
成分输血是当今世界输血事业发展的方向。
台湾地区成分分离率
成分分离率
100 95 90 85 80
台北 新竹 台中 台南 高雄 花莲 平均
洗涤红细胞适应症
❖ 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 患者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 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
血者 ❖ 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
板抗体引起的输血发热反应的患者
浓缩血小板适应症
❖ 各种不同原因引起PLT<20×109伴 出血
❖ PLT计数正常,但功能异常会导致 严重出血
❖ 准备做器官移植的患者 ❖ 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如再障、白
血病、重症地贫等患者,可以第一 次输血起用本制品。
洗涤红细胞
该制品已去除80%以上的白细 胞和99%的血浆,保留了至少70% 的红细胞,在洗涤中去除了K+、氨、 乳酸、抗凝剂和微小凝块等,血小 板也随血浆去除,应用本制品可明 显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优点
❖ 制剂溶量小、浓度高和纯度高。 ❖ 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小 ❖ 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 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 综合利用,节约血液资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全血输注的缺点
❖ 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 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 ❖ 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 ❖ 全血内所含的不浓、不纯和不足一个治
冰箱。 ❖ 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以便
迅速达到1个止血水平。 ❖ 要求ABO同型输注。 ❖ Rh阴性患者需要输注Rh阴性血小板。 ❖ 如患者有脾肿大、感染、DIC等非免疫性

成分血及其临床应用

成分血及其临床应用

成分血及其临床应用一、成分输血从1900年Landsteiner等发现ABO血型系统以来,输血成为抢救和治疗患者的有力措施,使不少患者得救。

枸橼酸盐—葡萄糖(ACD)保养液全血4±2℃保存21 d,CPD保养液全血4±2℃保存28 d。

所谓新鲜全血没有明确定义,一般根据输血目的区分:为了提高运氧能力,4℃保存5 d内的ACD全血,或10 d 内的CPD全血,其中含2,3-DPG多,运氧能力强。

需要同时补充红细胞和凝血因子(FV)可选用5 d内的全血(含FV)或1 d内的全血(含FⅧ),若是凝血因子缺乏,输全血不容易达到治疗量,应改用成分血输注。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输血技术早已进入成分输血阶段,全血输注很少,有的发达国家已经不保存全血,我国有的单位成分输血比例高达99%,成分输血是血液免疫学进展的结果。

成分输血的科学根据:多年来,临床上习惯于输全血。

其实,血液采出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血液的各种成分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血中的血小板离体24 h开始受破坏,48 h其活性显著减弱(存活约40%),3 d以后血小板已无治疗作用;白细胞只能保存3~5 d,其中以粒细胞受破坏最快,24 h已逐渐丧失功能;只有红细胞保存时间长。

血浆中FⅧ在全血中24 h其活性显著下降(50%),FV活性3~5 d后也丧失50%。

因此,成分输血是最科学的输血方法。

全血分为各种成分分开保存,红细胞、血小板、血浆都能在冷冻条件下保存,冻存时间长达1 a至数年,-196℃保存红细胞可长达10 a或更长。

可以随时解冻用于患者。

全血只能在2~6℃条件下保存,储存时间短,各种成分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逐渐破坏。

在临床上多数患者只需要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即可满足治疗目的。

由于成分血制品纯度高,便于保存,疗效好,更能达到治疗目的,输用安全,副作用少。

因此,要大力开展成分输血及科学研究,促进临床输血向科学、合理、高效、节约用血阶段过渡,接近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临床输血水平。

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成分输血并非万能的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 议进行合理使用,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和浪费资源。同时,应关注输血不良 反应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05
成分输血的安全性与效果评价
成分输血的安全性
原料血采集的安全性
确保从低风险供者或自体采集的血液,筛查和检测确保无病毒感染风险。
制备过程的安全性
白细胞制剂种类
照射的白细胞、添加抗体的白细胞和浓缩白细胞等,不同种 类的白细胞制剂适用范围有所区别,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医 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03
成分输血适应症血、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可输 注晶体液、胶体液及血浆等以迅速恢复血容 量。
用于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 血等,可输注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等以 改善贫血症状。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成分输血还可以提高疗效和减 少不良反应,因为血液中不必 要的成分被去除了,有效成分
的浓度得到了提高。
成分输血还可以有效节约宝贵 的血液资源,提高血液的利用
效率。
02
成分输血的种类与特点
红细胞制剂的特点与种类
红细胞制剂特点
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和冰冻红细胞等不同制剂的主要特 点差异较大。
研究更加高效、安全的血细胞分离和 储存技术,提高成分输血的效率和安 全性。
要点二
血液代用品研究
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血液代用品, 以满足临床对血液制品的需求。
要点三
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成分输血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 作用,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其疗效和安 全性。
当前成分输血面临的挑战
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减少输 血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成分输血在慢性贫血中的应用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试题及答案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试题及答案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成分输血是指根据病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输给相应的:A. 全血B. 血浆C. 红细胞D. 血浆或红细胞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成分输血的优点?A. 减少输血反应B. 节约血源C. 提高治疗效果D. 增加输血风险答案:D3. 成分输血中,血浆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 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B. 调节体温C. 参与免疫反应D. 供给能量答案:D4. 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进行成分输血?A. 大面积烧伤B. 严重贫血C. 急性白血病D. 血容量过多答案:D5. 成分输血时,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输血前后要检查血型B. 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反应C. 可以随意混合不同血型的血液D. 输血前后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成分输血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类型。

答案:血浆、红细胞、血小板7. 成分输血的目的是________,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

答案:针对性治疗8. 在进行成分输血时,必须进行________,以确保输血安全。

答案:交叉配血试验9. 血浆的主要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维持血容量、运输功能、参与凝血和免疫10. 成分输血的适应症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答案:急性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血容量减少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成分输血的临床意义。

答案:成分输血的临床意义在于能够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需要,选择性地输给相应的血液成分,避免了全血输血可能带来的不必要成分,减少了输血反应和传染病的风险,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也节约了宝贵的血液资源。

12. 成分输血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慎用或禁用?答案:成分输血在以下情况下应该慎用或禁用:患者有严重过敏史,特别是对血浆成分过敏;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大量输血可能增加心脏负担;患者有出血倾向,如血小板功能障碍或凝血因子缺乏;以及患者有高钾血症,血浆输血可能加重病情。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与认识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与认识

为在临床开展大剂量成分输血提供了科学依据,现成分输血在临床
中的应用与认识介绍如 下。
1 ̄5 / ,重度出血4 O g 0 1Uk g O ,输注频率为 1 8 1h  ̄/ 2。临床上 ,其他  ̄ 血液成分输注的数量 、频率与方法 ,应根据病情需要来决定。贫血患者 可根据实际情况,输注浓缩红细胞或红细胞悬液 。外科手术患者失血在 10m 内原则上不输血 ,10m 以上可输注红细胞悬液 ,同时补充新 00 L 00 L 鲜冰冻血浆 ;凝血机制障碍者,可根据实际需要输注冰冻血小板和凝血 因子等成分血液,促使患者早 日 康复。 1 . 3各种血液成分的制备和质控 实际工作 中,根据 输血医学和临床 输血指南的具体要 求和方法 ,
疗,因此如何更为严谨的界定手法治疗的适应证,充分发挥手法治疗的
效果和优 势,同时对 手法治疗的疗效进行科学的评估是技术难点 。
3 . 2创新点
腰 前屈旋转拨 正法是国 家某著 名骨伤科专 家集 数十年 的临床 经验
的筛 选 、整理 、总 结应用治疗腰椎 问盘 突出症的手法而成 。具有操作
简便、安全、重复性强、疗效好、患者痛苦小等优点。通过本研究可
充分体 现中医药治疗优势 ,继承和发扬名老 中医诊疗特色 。 综上所述 ,随着现代 医学 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腰椎 间盘突出症的 发病 机制、病理特 点等方面的认识越 来越深入 ,临 床诊 断方法也更加 直观 具体 ,治疗手段 日趋多样 。在治疗 方法上 ,大体上 可以分为手术 疗法 和非手术疗法 两大类 ,各种 方法 均存在 自身 的特 点及优点 ,如手 术疗法对某 些经长期保守治疗 无效 ,且严重 影响 日常生活和工作 的腰 椎间盘 突 出症 疗效 较好 。国外有 资料表 明 :约6 % ̄ 0 0 9%的患者经 手 术治疗 取得满意效 果 ,而6 1%的患者仍 然存在或复 发腰腿疼痛症 %~ 4 状 ,已引起 临床医师 的高度 重视 。如果 不能很好地 把握手术适 应证 , 盲 目扩 大手术使用范 围,就 可能将手术疗法 的一些弊端和不 良反应显 现 出来 ,如手术本身存在 的危险 ,围手术期 的感染率较高和 并发症如 术后 粘连 发生 ,且有 资料 表 明 :术 后仅短 期疗 效优于 保守 疗法而 长 期疗 效 与保 守疗法 比较 无差异性 ,术后 因椎体 及关 节韧带 等 的破坏

成分输血的概念

成分输血的概念

成分输血的概念
成分输血是一种将血液分离为不同成分进行输注的方法,目的是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来提供相应的成分,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与全血输血相比,成分输血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病情的治疗需求,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输血,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常见的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输血、血小板输血和新鲜冰冻血浆输血。

红细胞输血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的氧气携带能力不足,适用于大面积出血、贫血等病情。

血小板输血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倾向,常见于血液恶性肿瘤或骨髓抑制的患者。

新鲜冰冻血浆输血则用于补充凝血因子,适用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成分输血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离心将全血分离为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需要输注的成分,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准备。

最后,将成分输注到患者体内,完成输血过程。

成分输血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和提供合适的血液成分,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风险和副作用。

然而,成分输血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如需要准确判断患者需要的成分、避免交叉感染等。

总的来说,成分输血是一种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的优化输血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治疗需求,提高输血效果,减少输血相关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