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胚层形成与分化

合集下载

六

一、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一)三胚层的形成1.内胚层与外胚层的形成胚泡的内细胞团增殖分化,逐渐排列成两层细胞。

靠近胚泡腔的一层称内胚层,内胚层与极端滋养层之间的一层称外胚层。

(1)胚盘:内胚层与外胚层相贴,形成一个圆盘状结构称胚盘,它是胎儿的原基。

胚盘的外胚层面为背面,内胚层面为腹面。

(2)羊膜腔和卵黄囊:在内外胚层形成的同时,外胚层的背面形成一个腔称羊膜腔,内胚层的腹侧出现一个囊叫卵黄囊。

2.中胚层的形成胚胎第3周初,外胚层的细胞向胚盘中轴线的一端迁移,形成一条细胞带,称原条。

它的细胞进入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一个新的细胞层即中胚层。

(l)原结:胚盘出现原条的一端为尾端,另一端则为头端。

原条的头端增厚,形成原结。

(2)脊索:原结的细胞向胚盘头端延伸为一条细胞索,称脊索。

原条和脊索为胚胎早期的中轴结构。

3.滋养层与胚外中胚层胚胎第2周,在内、外胚层形成的同时,滋养层增殖分化,形成内、外两层。

外层细胞无边界,称合体滋养层;内层细胞边界清楚,称细胞滋养层。

细胞滋养层的部分细胞进入胚泡腔,形成星形细胞网,称胚外中胚层。

胚盘尾侧与滋养层之间的部分胚外中胚层形成体蒂。

(二)三胚层的分化、分化: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分裂增殖成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称分化。

三胚层的几种细胞,经过分化和增殖,形成复杂多样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乃至人体。

1.外胚层的早期分化随着脊索的形成,外胚层细胞分裂增殖成神经板,继而形成神经褶、神经沟、神经管。

神经管头侧发育成脑,尾侧演变成脊髓。

外胚层的其余部分,演变成皮肤的表皮及其附属结构。

2.内胚层的早期分化胚胎第3周,胚盘的周缘部向腹侧卷折,使平膜状的胚盘变成圆桶状的胚体。

随着胚体的形成,内胚层被包入胚体形成原肠,原肠又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

原肠主要形成消化管、消化腺、气管、肺、膀胱及尿道等处的上皮。

3.中胚层的早期分化靠近神经管两侧的中胚层生长加厚,形成节段性的体节。

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三胚层的发生和分化(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三胚层的发生和分化(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 三胚层的分化 外胚层的分化
神经嵴 分化:周围神经系统
肾上腺髓质等
脑神经节 脊神经节 自主神经节 周围神经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 三胚层的分化 外胚层的分化
外胚层 表面的细胞
分化
牙釉质、口腔和鼻腔与肛门的上皮 皮肤的表皮及其附属器
角膜上皮、晶状体、内耳膜迷路、腺垂体等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 三胚层的分化 中胚层的分化
中胚层的分化
01 脊索两旁从内侧向外侧依次分化:
轴旁中胚层、间介中胚层和侧中胚层
02 散在分布的中胚层细胞称间充质分化:
部分结缔组织、肌组织和血管等
03 脊索的大部分:
退化消失,残留为髓核
间充质
轴旁中胚层
间介中胚层
脊索
侧中胚层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 三胚层的分化 中胚层的分化
轴旁中胚层
轴旁中胚层
位置
分化来源:细胞滋养层细胞增殖分化
羊膜细胞 羊膜腔
胚层的形成 二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
二胚层胚盘相关结构
1. 羊膜腔:
位置:上胚层与滋养层之间 结构:羊水、羊膜
2. 卵黄囊:
位置:下胚层腹侧 结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
卵黄囊细胞
羊膜腔 卵黄囊
胚层的形成 二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
二胚层胚盘相关结构
1. 羊膜腔:
分化
背侧皮肤真皮、骨骼肌 中轴骨骼(如脊柱)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 三胚层的分化 中胚层的分化
间介中胚层:
位置:轴旁中胚层与侧中胚层之间
间介中胚层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 三胚层的分化 中胚层的分化
间介中胚层:
位置:轴旁中胚层与侧中胚层之间 分化:泌尿、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三胚层胚盘的形成总结

三胚层胚盘的形成总结

三胚层胚盘是指在受精卵发育过程中,由原基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三个胚层分化出来的胚盘。

它是动物和人类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对于胚胎的正常发育和器官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胚层胚盘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1.受精卵的形成:在受精卵形成过程中,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这个阶段的受精
卵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阶段。

2.分裂和形态变化:在接下来的阶段,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四个等多个
细胞。

同时,受精卵的形态也逐渐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球形逐渐变成囊状结构。

3.三胚层胚盘的形成:在囊状结构的受精卵内部,细胞开始分化形成不同的层次。

最终,
分化出来的三个胚层分别排列成一团,形成三胚层胚盘。

其中,原基胚层位于内层,中胚层位于中间层,外胚层位于外层。

三胚层胚盘分化成的不同层次,在后续的发育过程中将形成不同的器官和组织。

例如,原基胚层将分化为神经系统、皮肤和消化系统等;中胚层将形成心脏、骨骼和肌肉等;外胚层将形成皮肤、骨骼、肌肉和泌尿系统等。

总之,三胚层胚盘的形成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为后续的器官形成和组织分化奠定了基础。

对于了解胚胎发育过程和相关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个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

三个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

三个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胚层是指在生物发育过程中最早形成的三个细胞层,分别是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这三个胚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对整个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外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外胚层是胚胎最外层的细胞层,它主要分化为胚胎的表皮和神经系统。

在发育过程中,外胚层细胞会分化形成胚胎的外皮,即表皮细胞。

表皮细胞会进一步分化成不同的细胞类型,形成皮肤、毛发、指甲等外部结构。

同时,外胚层的一部分细胞还会分化为神经系统的前体细胞,形成神经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等。

2. 中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中胚层位于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它主要分化为胚胎的骨骼、肌肉、血管和泌尿系统等组织和器官。

在发育过程中,中胚层细胞会分化成软骨和骨骼细胞,形成胚胎的骨骼系统。

同时,部分中胚层细胞会分化成肌肉细胞,形成胚胎的肌肉系统。

此外,中胚层细胞还会分化成血管细胞,形成胚胎的血管系统,同时分化成泌尿系统的前体细胞,形成胚胎的肾脏和泌尿系统。

3. 内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内胚层位于胚胎的内部,它主要分化为胚胎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在发育过程中,内胚层细胞会分化成消化系统的前体细胞,形成胚胎的消化道和内脏器官,如胃、肠、肝脏和胰腺等。

同时,内胚层细胞还会分化成呼吸系统的前体细胞,形成胚胎的肺部和呼吸道。

此外,内胚层细胞还会分化成生殖系统的前体细胞,形成胚胎的生殖器官,如卵巢和睾丸等。

总结起来,外胚层分化成胚胎的表皮和神经系统,中胚层分化成胚胎的骨骼、肌肉、血管和泌尿系统,内胚层分化成胚胎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

这三个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为胚胎的发育奠定了基础,对于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胚胎发育过程和胚层的分化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发育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和组织器官的再生提供理论基础。

胚胎学 三胚层分化和胚体形成

胚胎学 三胚层分化和胚体形成
胚内体腔 →心包 腔、胸 膜腔、 腹膜腔
内胚层
• 内胚层→原始消化管→咽喉以下的消化管、消化腺、 气管和肺的上皮
三层结构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主要分化 神经系统、皮肤表皮
结缔、肌组织 消化道、呼吸道上皮
(二) 胚体形成
中轴 > 边缘
生长速度 不均衡
外胚层 > 内胚层 背 > 腹 头尾 > 左右 头 > 尾
四、三胚层分化和胚体形成
(第4-8周)
(一)三胚层的分化
1、外胚层 分化
神经板 脊索
神经褶
神经褶
神经沟
外胚层表面细胞
神经嵴
脑神经节 脊神经节 周围神经
肾上腺网膜
如未闭合,将形 成无脑儿
前神经孔: 约在第25天闭合
神经褶
神经管: 分化为中枢神经系统、松果体、 神经垂体、视网膜等
头褶 尾褶 侧褶
口 咽膜移 至腹侧
体 蒂、泄 殖腔膜 移至腹 侧
扁 平的胚 盘
圆柱状 胚体
至第八周末——
头颈明显 ,颜面 形成; 躯干变直 ,四肢 发生;
外阴可见 ,性别 不分; 头大尾小 ,
初具人形
如未闭合,将形成脊 柱裂或脊髓裂
后神经孔: 约在第27天闭合
2、中胚层的分化
轴旁中胚层 间介中胚层

体壁中胚层 中
胚内体腔

脏壁中胚层 层
中胚层
• 轴旁中胚层 体节(44 对) 背侧的真皮、 骨骼肌和中轴骨
• 间介中胚层 泌尿、生殖系统 • 侧中胚层 体壁中胚层
脏壁中胚层
• 侧中胚层
体壁中胚层→胸腹、四肢的真皮、骨骼、骨骼肌 脏壁中胚层→消化、呼吸系统的肌组织、结缔组织

胚层的分化及器官的形成

胚层的分化及器官的形成

在不同的脊椎动物物种中, 胚胎发育的更早或更晚阶段是不同的, 为什么存在一个共同的种系特征发育阶段? 最近的假设: 可能存在具有组织者功能的过渡性结构(如脊索),能释放信号,诱导胚胎的构建。 在共同的种系特征性发育阶段之后, 不同种属的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必须受到调整和修饰,发育成为具有各自种属特征的个体。
蛙 其个体发育由受精卵开始,经囊胚、原肠胚、三胚层胚、无腿蝌蚪、有腿蝌蚪,变态成为蛙。 这个过程反映了系统发展所经历了的单细胞、单细胞群体、腔肠动物、原始三胚层动物、低等脊椎动物、鱼类到两栖类的基本过程。 蛙的个体发育重演了其祖先的进化过程。
高等脊椎动物
1
成体用肺呼吸,
2
而它们的胚胎期出现鳃裂,
7
表皮细胞分化为角质层及其衍生物,如鳞片、羽毛和毛发。
8
表皮生发层深入到真皮部分,分化为汗腺和哺乳动物的乳腺。
9
种系特征性发育阶段; 生物发生律
3、比较胚胎学与生物发生律
种系特征性发育阶段
1
冯 • 贝尔(K. E. von Baer 1792 – 1876) 比较解剖学之父
2
通过比较多种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之后,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分化为消化管的大部分上皮,肝、胰、呼吸器官,排泄器官和生殖器官的一部分;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中胚层:
分化为肌肉,结缔组织、生殖和排泄器官的大部分;
中胚层变化最大,形成的器官也最多
3
——骨胳、肌肉、结缔和上皮四种基本组织没有一样不是由中胚层参与形成的。
中胚层介于内、外胚层之间,与内胚层结合形成脏壁,与外胚层结合形成体壁。
8
3
发现脊椎动物的早期胚胎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6

神经胚的形成和3胚层的分化

神经胚的形成和3胚层的分化
The ventral NT the notochord The dorsal NT the epidermal ectoderm
2、次级神经胚形成
▪ 次级神经胚形成可以看作是原肠作用 的继续,只是背唇细胞并没有内卷到胚胎 内部,而是在腹面不断生长。次级神经胚 形成包括髓索(medullary cord)形成及 其随后空洞化成为神经管。
三个原始脑泡是脑的原基
前脑泡 前N孔闭合
端脑 间脑
左、右大脑半球 两个侧脑室 第三脑室
脑 泡 中脑泡 中脑
Brain vesicle
后脑
菱脑泡 末脑 (后)
脑泡腔
背:四叠体 腹:大脑脚 中:中脑导水管
脑桥、小脑
延髓 第四脑室
神经组织
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细胞 接受刺激、传导冲 (神经元): 动和内分泌功能
中胚层
皮节→脊柱肋骨、躯干骨骼肌、真皮 间介中胚层→泌尿和生殖系统
脏壁中胚层→内脏平滑肌、 结缔组织和血管
侧板中胚层 原始体腔→心包腔、胸膜腔
和腹膜腔 体壁中胚层→体壁骨骼、骨
骼肌、结缔组织和血管
中胚层的早期分化及神经管形成
前肠(前端口咽膜) 内胚层(原肠) 中肠(连卵黄囊)
消化、呼吸
后肠(末端泄殖腔膜) 系统上皮
• 导致发育畸形的因素远未完全清楚
➢ 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绝大部分是由于神经管发育缺陷或神经管 前后孔未闭引起,占总先天畸形发病率的17%.主要是无脑畸 形、隐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脑积水等。此外,脑过小 畸形、胼胝体不发育、苯丙酮尿症、精神发育迟滞等均属神 经系统的发育异常,但较少见。
➢ 遗传因素:包括单基因遗传性疾患,多基因遗传性疾患及染 色体病。
➢ 我国1986-1987年作为国家攻关课题进行了大规模的出生 缺陷调查,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945所医院124万多 围产儿进行了监测,发现出生缺陷的总发生率平均为 1.301%。

2021临床医学 胚胎发育-胚胎早期发育-三胚层分化及胚体形成

2021临床医学 胚胎发育-胚胎早期发育-三胚层分化及胚体形成
生骨节→ 脊柱
体节 生肌节体→节腔骨骼肌 生皮节→ 背部真皮、皮下 3 对/d, 共42-44对
生骨节
生皮节
生肌节
第十六页,共三十四页。
第十七页,共三十四页。
2间介中胚层 → 泌尿生殖系统原基 〔肾、睾丸、卵巢等〕
第十八页,共三十四页。
3侧中胚层:
胚内体腔
体壁中胚层 脏壁中胚层
〔心包腔、胸膜腔、腹膜腔〕
脑神经节、脊神经节、周围神经、肾上腺髓质等。
第十二页,共三十四页。
3外表外胚层分化成:
表皮及其附属结构; 口腔、鼻腔上皮;
牙釉质;
角膜上皮、晶状体;
内耳迷路、腺垂体。
第十三页,共三十四页。
外胚层 分化
第十四页,共三十四页。来自〔二〕中胚层的分化轴旁中胚层
间介中胚层
侧中胚层
第十五页,共三十四页。
1 轴旁中胚层 →
神经沟
体壁中胚层
脏壁中胚层
内胚内层胚层
胚内体腔
脏壁中胚层
脏壁中胚层
第十九页,共三十四页。
体壁中胚层→体壁四肢的真皮、骨骼肌、骨骼。 脏壁中胚层→内脏的肌组织、结缔组织、间皮等。 间充质细胞→肌组织、结缔组织、心血管系统等。
第二十页,共三十四页。
〔三〕内胚层的分化
原始消化管
〔原肠〕
前肠〔第3周口咽膜破裂〕 中肠〔连于与卵黄囊 卵黄蒂〕 后肠〔第8周泄殖腔膜破裂〕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四页。
外胚层
外表外胚层:表皮及毛、皮脂腺、汗腺、甲、 乳腺、口腔上皮、肛管上皮、牙釉
质、腺垂体、嗅神经、嗅上皮、鼻 腔上皮。晶状体、内耳。
神经管:脑、脑运动神经、松果体、神经垂
体、视网膜、视神经、脊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三胚层形成与分化
第三周人胚的主要变化是三胚层胚盘的形成;第四周胚体的主要变化是胚体由鞋底形的胚盘长成了圆柱状的胚体,三个胚层分化形成器官的原基。

一、三胚层形成期
(一)原条的发生
第三周初,胚盘外胚层细胞迅速增生。

由胚盘两侧向尾端中线迁移,集中形成一条细胞索称原条。

原条的形成决定了胚体的头尾方向,即出现原条的一端为尾端,其另一端为头端。

原条头端的细胞增殖较快,形成结节状称原结,原结中央凹陷称原凹。

原条细胞增生,两侧隆起,中央凹陷称原沟。

(二)中胚层的形成和脊索的发生
原条细胞增生,经原沟向深部迁移,在内外胚层之间向胚盘左右两侧及头、尾侧扩展,形成一层新细胞,即为胚内中胚层,简称中胚层mesoderm。

此时胚盘增大呈倒梨形,有三个胚层组成。

在胚盘头端和尾端各有一小区域没有中胚层,致使内、外胚层直接相贴,分别构成口咽膜和泄殖腔膜。

口咽膜前端的中胚层称生心区,是发生心的部位(图3-7)。

原结的细胞增殖经原凹向深部迁移,在内、外胚层间向胚体头端生长,形成一条细胞索称脊索。

原条和脊索构成了胚盘的中轴,随着胚盘的发育,脊索由尾端向头端生长,原条则由头端向尾端逐渐退化消失。

脊索最后退化为椎间盘中央的髓核(图3-8)。

二、胚层分化
(一)外胚层的分化
脊索形成后,诱导
其背侧的外胚层细胞增
厚呈板状,称神经板。

继而神经板中央沿长轴
下陷形成神经沟,沟两
侧隆起构成神经褶。


经褶从胚体中部开始愈
合成神经管,并向头、
尾两端延长,神经管头、
尾两端分别留有前神经
孔和后神经孔,并于第
4周末相继闭合,若前
神经孔不闭合则形成无
脑儿,若后神经孔不闭
合则形成脊柱裂。

神经管头端膨大形成脑的原基,其余部分较细形成脊髓原基。

神经管中央的腔将来分化为脑室和脊髓中央管。

当神经沟闭合形成神经管时,沟缘的细胞迁移到神经管背部两侧,形成两条纵行细胞索称神经嵴。

第4周末,神经嵴细胞开始迁移分节,分别形成脑、脊
神经节、交感神经节、肾上腺髓质及某些APUD细胞等。

体表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的表皮及附属器、内耳、线垂体等。

(二)中胚层的分化
中胚层形成后,于第3周末分化为三部分,由中轴向两侧依次为轴旁中胚层,间介中胚层和侧中胚层。

1.轴旁中胚层脊索两侧的轴旁中胚层细胞迅速增殖形成两排纵行的细胞索,然后横裂为块状细胞团称节体。

第3周末体节先在颈部发生,向尾端逐渐发展,每天约出现3~4对,至第5周初,体节可达40~44对,在胚体表面即可分辨,是推测胚龄的重要标志之一,体节将分化为中轴骨骼、骨骼肌及真皮。

2. 间介中胚层是体节与侧中胚层之间的细窄区域。

它将分化为泌尿、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3. 侧中胚层是中胚层最外侧的部分,随着胚体的发育,侧中胚层中出现了裂腔,形成胚内体腔,它将侧中胚层分为两层,与外胚层相贴称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相贴称脏壁中胚层。

体壁中胚层将分化为体壁的骨骼、肌肉和结缔组织等;脏壁中胚层将分化为内脏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等。

胚内体腔将来分化成心包腔、胸膜腔及腹膜腔。

此外,中胚层还分化出一些散在细胞,充填在各个胚层之间称间充质,将来分化为各种结缔组织、肌组织和血管等。

(三)内胚层的分化
随着胚盘卷折形成圆柱状的胚体,内胚层卷入胚体内形成一条位于神经管和脊索腹侧方的纵行管,称原始消化管。

原始消化管头端有口咽膜封闭,尾端有泄殖腔膜封闭,中部与卵黄囊相连。

原始消化管分化成消化管、消化腺、呼吸道和肺的上皮以及甲状腺、甲状旁腺和胸腺等上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