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合集下载

三胚层分化 PPT

三胚层分化 PPT
三胚层分化
1、胚层分化
• 三胚层形成之后,动物体的组织和器官开始分 化。
• 脊椎动物器官发生的第一阶段是神经胚形成, 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形成。
• 胚胎发育中三个胚层的变化以内胚层最为简单, 中胚层最为复杂,而外胚层则最为特异。
• 内胚层: • 变化大部分涉及膜的外凸和内凹 • ——分化为消化管的大部分上皮,肝、胰、呼
器官建成(organogenesis)
• 胚胎的器官原基形成之后,按各自的方向进一步分化, 并对周围的组织起诱导作用,使有关组织能协调地发 育并进一步相互结合形成器官。
• 胚胎的器官形成涉及两方面的问题: • 一方面是胚层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细胞的分化。 • 上述两方面的变化是同时进行的。 • 内胚层的变化 • 直接从内胚层派生出来的组织,大部分都属于消化道。 • 这些组织再与中胚层、与外胚层形成的组织结合起来, • 形成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以及泄殖系统的一部分。
• 其个体发育由受精卵开始,经囊胚、原肠胚、 三胚层胚、无腿蝌蚪、有腿蝌蚪,变态成为蛙。
• 这个过程反映了系统发展所经历了的单细胞、 单细胞群体、腔肠动物、原始三胚层动物、低 等脊椎动物、鱼类到两栖类的基本过程。
• 蛙的个体发育重演了其祖先的进化过程。
吸器官,排泄器官和生殖器官的一部分;
• 中胚层: • 分化为肌肉,结缔组织、生殖和排泄器官的大部分; • 中胚层变化最大,形成的器官也最多 • ——骨胳、肌肉、结缔和上皮四种基本组织没有一样
不是由中胚层参与形成的。
• 中胚层介于内、外胚层之间,与内胚层结合形成脏壁, 与外胚层结合形成体壁。
• 中胚层的生骨节和生肌节,又形成骨骼和骨肉组织。 • 外胚层: • 细胞分化是多种多样的 • ——分化为皮肤上皮,包括皮肤腺和其他皮肤衍生物, • 神经组织、感觉器官和消化管的两端。

原肠胚的形成和胚层分化(生物竞赛)

原肠胚的形成和胚层分化(生物竞赛)

原肠胚的形成和胚层分化(一) 动物的卵大都是圆球形的,根据其内部物质的分布,可分两极。

一端原生质比较集中,卵裂进行的也较快,称为“动物极”。

相对的一端含有较多的卵黄,分裂较慢,活动性较弱,称为“植物极”。

例如蛙卵的动物极黑色素多,比重小,受精后总是向上;而植物极卵黄多,黑色素少,比重大,总是向下。

这种极性对卵的发育具有一定的适应意义。

(二)原肠胚形成的方式和过程也比较复杂,仅介绍一般的三种方式:1.内陷:囊胚期植物极细胞向内陷入,形成两层细胞。

外层的为外胚层,内陷的一层为内胚层,内胚层包围的腔为原肠腔,原肠空与外界相通的孔为胚孔,中胚层由胚孔部分向内卷入,介入内外胚层间。

2.内移:囊胚一部分细胞移入内部形成内胚层。

3.外包:动物极细胞分裂快,植物极细胞卵黄多,分裂慢,其结果动物极细胞逐渐向下包围植物极,形成外胚层,被包围的植物极成为内胚层。

由上述的方法中可见,动物极形成外胚层,植物极形成内胚层.原肠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孔、二腔、三胚层”。

“一孔”指的是胚孔;“二腔”指的是缩小了的囊胚腔和新形成的原肠腔;“三胚层”指的是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注意:原肠胚的主要特点是:有三个胚层和原肠腔(有胚孔)原肠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孔、二腔、三胚层”。

“一孔”指的是胚孔;“二腔”指的是缩小了的囊胚腔和新形成的原肠腔;“三胚层”指的是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注意:原肠胚的主要特点是:有三个胚层和原肠腔(有胚孔)囊胚腔是在囊胚形成时出现的空腔,它在原肠胚的形成过程中逐渐缩小,不属于原肠胚的主要特点;而神经板是在三胚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时,由外胚层背部先增生加厚形成神经板,以后神经板两侧向上拱起形成神经褶,最后两侧神经褶在背中线处愈合为前后纵贯的神经管。

由神经管再进一步发育成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可见神经板和神经管是在原肠胚之后形成的,不属于原肠胚的特点。

原肠胚中三个胚层进一步发育出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形成胚体。

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三胚层的发生和分化(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三胚层的发生和分化(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 三胚层的分化 外胚层的分化
神经嵴 分化:周围神经系统
肾上腺髓质等
脑神经节 脊神经节 自主神经节 周围神经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 三胚层的分化 外胚层的分化
外胚层 表面的细胞
分化
牙釉质、口腔和鼻腔与肛门的上皮 皮肤的表皮及其附属器
角膜上皮、晶状体、内耳膜迷路、腺垂体等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 三胚层的分化 中胚层的分化
中胚层的分化
01 脊索两旁从内侧向外侧依次分化:
轴旁中胚层、间介中胚层和侧中胚层
02 散在分布的中胚层细胞称间充质分化:
部分结缔组织、肌组织和血管等
03 脊索的大部分:
退化消失,残留为髓核
间充质
轴旁中胚层
间介中胚层
脊索
侧中胚层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 三胚层的分化 中胚层的分化
轴旁中胚层
轴旁中胚层
位置
分化来源:细胞滋养层细胞增殖分化
羊膜细胞 羊膜腔
胚层的形成 二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
二胚层胚盘相关结构
1. 羊膜腔:
位置:上胚层与滋养层之间 结构:羊水、羊膜
2. 卵黄囊:
位置:下胚层腹侧 结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
卵黄囊细胞
羊膜腔 卵黄囊
胚层的形成 二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
二胚层胚盘相关结构
1. 羊膜腔:
分化
背侧皮肤真皮、骨骼肌 中轴骨骼(如脊柱)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 三胚层的分化 中胚层的分化
间介中胚层:
位置:轴旁中胚层与侧中胚层之间
间介中胚层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 三胚层的分化 中胚层的分化
间介中胚层:
位置:轴旁中胚层与侧中胚层之间 分化:泌尿、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三个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

三个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

三个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胚层是指在生物发育过程中最早形成的三个细胞层,分别是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这三个胚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对整个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外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外胚层是胚胎最外层的细胞层,它主要分化为胚胎的表皮和神经系统。

在发育过程中,外胚层细胞会分化形成胚胎的外皮,即表皮细胞。

表皮细胞会进一步分化成不同的细胞类型,形成皮肤、毛发、指甲等外部结构。

同时,外胚层的一部分细胞还会分化为神经系统的前体细胞,形成神经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等。

2. 中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中胚层位于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它主要分化为胚胎的骨骼、肌肉、血管和泌尿系统等组织和器官。

在发育过程中,中胚层细胞会分化成软骨和骨骼细胞,形成胚胎的骨骼系统。

同时,部分中胚层细胞会分化成肌肉细胞,形成胚胎的肌肉系统。

此外,中胚层细胞还会分化成血管细胞,形成胚胎的血管系统,同时分化成泌尿系统的前体细胞,形成胚胎的肾脏和泌尿系统。

3. 内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内胚层位于胚胎的内部,它主要分化为胚胎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在发育过程中,内胚层细胞会分化成消化系统的前体细胞,形成胚胎的消化道和内脏器官,如胃、肠、肝脏和胰腺等。

同时,内胚层细胞还会分化成呼吸系统的前体细胞,形成胚胎的肺部和呼吸道。

此外,内胚层细胞还会分化成生殖系统的前体细胞,形成胚胎的生殖器官,如卵巢和睾丸等。

总结起来,外胚层分化成胚胎的表皮和神经系统,中胚层分化成胚胎的骨骼、肌肉、血管和泌尿系统,内胚层分化成胚胎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

这三个胚层的主要分化结构为胚胎的发育奠定了基础,对于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胚胎发育过程和胚层的分化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发育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和组织器官的再生提供理论基础。

胚胎学 三胚层分化和胚体形成

胚胎学 三胚层分化和胚体形成
胚内体腔 →心包 腔、胸 膜腔、 腹膜腔
内胚层
• 内胚层→原始消化管→咽喉以下的消化管、消化腺、 气管和肺的上皮
三层结构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主要分化 神经系统、皮肤表皮
结缔、肌组织 消化道、呼吸道上皮
(二) 胚体形成
中轴 > 边缘
生长速度 不均衡
外胚层 > 内胚层 背 > 腹 头尾 > 左右 头 > 尾
四、三胚层分化和胚体形成
(第4-8周)
(一)三胚层的分化
1、外胚层 分化
神经板 脊索
神经褶
神经褶
神经沟
外胚层表面细胞
神经嵴
脑神经节 脊神经节 周围神经
肾上腺网膜
如未闭合,将形 成无脑儿
前神经孔: 约在第25天闭合
神经褶
神经管: 分化为中枢神经系统、松果体、 神经垂体、视网膜等
头褶 尾褶 侧褶
口 咽膜移 至腹侧
体 蒂、泄 殖腔膜 移至腹 侧
扁 平的胚 盘
圆柱状 胚体
至第八周末——
头颈明显 ,颜面 形成; 躯干变直 ,四肢 发生;
外阴可见 ,性别 不分; 头大尾小 ,
初具人形
如未闭合,将形成脊 柱裂或脊髓裂
后神经孔: 约在第27天闭合
2、中胚层的分化
轴旁中胚层 间介中胚层

体壁中胚层 中
胚内体腔

脏壁中胚层 层
中胚层
• 轴旁中胚层 体节(44 对) 背侧的真皮、 骨骼肌和中轴骨
• 间介中胚层 泌尿、生殖系统 • 侧中胚层 体壁中胚层
脏壁中胚层
• 侧中胚层
体壁中胚层→胸腹、四肢的真皮、骨骼、骨骼肌 脏壁中胚层→消化、呼吸系统的肌组织、结缔组织

胚胎学概要—胚层的形成和分化(组织胚胎学课件)

胚胎学概要—胚层的形成和分化(组织胚胎学课件)
腹系膜
胚内体腔
羊膜 原肠 腹壁
被包入胚体
内胚层
原始消化管/原肠
前肠 中肠 后肠
与卵黄囊相通
原始消化管/原肠
咽喉及其以 中耳、甲状 下的消化管、 腺、甲状旁 消化腺、呼 腺、胸腺、 吸道和肺等 膀胱、尿道、 器官的上皮 前 列 腺 等 器
官的上皮
小结
心突 羊膜
26天
28天
羊膜
中肠
主动脉
心脏 围心腔 卵黄囊
中肠
胸腹部和四 肢的皮肤真 皮、骨骼肌、 骨骼和血管
心包腔 胸膜腔 腹膜腔
消化、呼吸 系统的肌组 织、血管、 结缔组织和
间皮
胚内 体壁中胚层
胚内 脏壁中胚层
26天
侧体壁
中肠
28天
羊膜
02 内胚层的分化
羊膜
心突
28天
心脏 中肠 前肠
横隔
神经管 后肠
背系膜
胚内 脏壁中胚层
脐带 卵黄囊
体蒂
胚内 体壁中胚层
孕妇致畸敏感期保健
药物
射线
病原生物感染
小结
1. 随着三胚层的分化,由于胚盘各部分生长速度不同导致扁平 形胚盘逐渐演变为圆柱形胚体。
2. 此时,胚体凸入羊膜腔,胚体腹侧形成原始脐带;内胚层在 胚体内部形成原始消化管。在此基础上,各器官原基形成。 至第8周末,胚体外表己可见眼、耳、鼻及四肢,初具人形。
3. 孕妇易发生畸形的胚胎发育时期,称致畸敏感期。人胚致畸 敏感期是第3~8周末。
神经管畸形
前神经孔未闭合
后神经孔未闭合
无脑畸形
脊髓裂
隐性脊柱裂
脊膜脊髓膨出
无脑畸形 脊髓裂
神经嵴的分化
周围神经系统的原基→神经节及外周神经

神经胚的形成和3胚层的分化

神经胚的形成和3胚层的分化
The ventral NT the notochord The dorsal NT the epidermal ectoderm
2、次级神经胚形成
▪ 次级神经胚形成可以看作是原肠作用 的继续,只是背唇细胞并没有内卷到胚胎 内部,而是在腹面不断生长。次级神经胚 形成包括髓索(medullary cord)形成及 其随后空洞化成为神经管。
三个原始脑泡是脑的原基
前脑泡 前N孔闭合
端脑 间脑
左、右大脑半球 两个侧脑室 第三脑室
脑 泡 中脑泡 中脑
Brain vesicle
后脑
菱脑泡 末脑 (后)
脑泡腔
背:四叠体 腹:大脑脚 中:中脑导水管
脑桥、小脑
延髓 第四脑室
神经组织
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细胞 接受刺激、传导冲 (神经元): 动和内分泌功能
中胚层
皮节→脊柱肋骨、躯干骨骼肌、真皮 间介中胚层→泌尿和生殖系统
脏壁中胚层→内脏平滑肌、 结缔组织和血管
侧板中胚层 原始体腔→心包腔、胸膜腔
和腹膜腔 体壁中胚层→体壁骨骼、骨
骼肌、结缔组织和血管
中胚层的早期分化及神经管形成
前肠(前端口咽膜) 内胚层(原肠) 中肠(连卵黄囊)
消化、呼吸
后肠(末端泄殖腔膜) 系统上皮
• 导致发育畸形的因素远未完全清楚
➢ 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绝大部分是由于神经管发育缺陷或神经管 前后孔未闭引起,占总先天畸形发病率的17%.主要是无脑畸 形、隐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脑积水等。此外,脑过小 畸形、胼胝体不发育、苯丙酮尿症、精神发育迟滞等均属神 经系统的发育异常,但较少见。
➢ 遗传因素:包括单基因遗传性疾患,多基因遗传性疾患及染 色体病。
➢ 我国1986-1987年作为国家攻关课题进行了大规模的出生 缺陷调查,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945所医院124万多 围产儿进行了监测,发现出生缺陷的总发生率平均为 1.301%。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是生命起源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受精卵形成后的几天内,胚胎逐渐发育为多个细胞组成的胚胎囊。

这个过程中,细胞开始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本文将介绍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以及其中涉及的细胞分化过程。

一、受精卵阶段受精卵是由卵子和精子结合而成的,它标志着新个体的开始。

在受精过程中,卵子和精子合并,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进入细胞分裂阶段,最初的几次细胞分裂称为克隆分裂。

在克隆分裂中,细胞数量逐渐增加,但仍然具有相同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二、囊胚阶段在囊胚阶段,受精卵继续分裂,并最终形成一个囊状结构,称为囊胚。

囊胚由内细胞团和外细胞团组成。

内细胞团将发展成胚胎,而外细胞团则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三、胚胎阶段在胚胎阶段,内细胞团进一步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形成胚层和原胚层。

胚层将分化为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而原胚层将分化为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其他器官。

1.外胚层外胚层是最外层的胚层,它将形成胎盘和其他辅助器官。

外胚层的细胞逐渐分化并发展为不同的细胞类型,如滋养细胞和血管细胞。

2.中胚层中胚层位于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它将分化为骨骼、肌肉和循环系统等重要组织。

中胚层的细胞也会分化成心脏、肾脏和其他内脏器官。

3.内胚层内胚层位于胚胎的内部,它将分化为皮肤、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组织。

内胚层细胞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神经元、上皮细胞和内脏细胞。

四、器官形成阶段在胚胎发育的后期,细胞继续分化并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这个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积极参与其中。

细胞按照特定的模式组织和排列,并形成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是一个高度调控的过程,涉及许多基因的调控和信号通路的激活。

这些调控和激活使得细胞能够根据不同的命运逐渐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细胞分化的成功与否对个体的正常发育和生存至关重要。

总结: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过程,涉及多种细胞类型的形成和器官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胎膜
组成:羊膜 卵黄囊(管) 尿囊 绒毛膜
(一)胎膜 1羊膜: (1)结构:单层立方上皮+胚外中胚层 (2)羊水循环:羊膜细胞分泌 + 胚胎排泄
物羊膜腔胎儿吞咽母体血 正常量:1000~1500 ml (3)意义:减轻震荡;防止肢体粘连;扩张宫 颈、冲洗产道。
2.卵黄囊
由内胚层和胚外中胚层组成,第5周 卷曲成卵黄管。
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4) 透明带反应和卵膜阻断,防止多精受精
受精的条件:
1. 正常的生殖细胞 2. 正常的性功能 3. 生殖管道通畅 4. 精子排出后的48小时、卵排出后的24小时
内受精
受精意义:
1) 恢复二倍体 2) 新个体的诞生 3) 决定性别
三、卵裂与胚泡形成
Hale Waihona Puke 卵裂:受精卵————>卵裂球————>桑椹胚 受精后72小时进入宫腔,达16个卵裂球
3.胎盘膜(胎盘屏障)
•合体滋养层 •细胞滋养层及其基膜 •绒毛内结缔组织 •绒毛内cap内皮及其基膜
4. 功能:
(1)屏障作用 (2)物质交换: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交换;代谢产物交换 (3)分泌激素: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合体滋养层分泌,促进黄体发育。 绒毛膜促生长激素:促进胎儿发育 孕激素 雌激素
五、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二) 三胚层期(第3周) 1. 中胚层出现: (2)原结 脊索 (3)口咽膜和泄殖腔膜形成
口咽膜
五、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二)三胚层期(第3周) 2. 滋养层发育: (1)初级绒毛干次级绒毛干三级绒毛干 (2)胚内、胎盘循环建立
5. 绒毛膜:
初级绒毛干:细胞滋养层+合体滋养层 次级绒毛干:胚外中胚层长入 三级绒毛干:胚外中胚层中出现毛细血管
受精及胚胎早期发生
周作民 江苏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
一、生殖细胞
(一)精子发生和成熟 1. 睾丸中发生: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精子 结果:染色体数减半;DNA量减半;
核型为23, X 或23, Y 2. 附睾内成熟:获得运动和受精能力。 3. 女性生殖道内获能和顶体反应
受精时完成 次级卵母细胞——————>成熟卵细胞
结果: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发育形成一个成熟卵细胞
成熟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DNA量减半。
二、 受 精 (fertilization)
时间:精子排出后24小时;卵排出后12小时 地点:输卵管壶腹部
受精过程:
1) 精子和卵子发生特异性结合 2) 精子进入卵细胞内 3) 次级卵母细胞发生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成熟
七、双胎和多胎
(一)双卵双生:排两个卵,并同时受精。 特点:每个胚胎有其独立的绒毛膜囊和胎盘。
意义:血岛发源地;原始生殖细胞发源地
3.尿囊
(1)来源:卵黄管尾侧 的内胚层向体蒂内长入形 成的盲管。
(2)意义:
•胚外中胚层中形成脐动
脉、脐静脉。
•尿囊根部参与膀胱的形 成。
4.脐带
外包羊膜,内含体蒂、 尿囊、卵黄管和脐血管。
正常长度约55 cm.
5. 绒毛膜:
初级绒毛干:细胞滋养层+合体滋养层 次级绒毛干:胚外中胚层长入 三级绒毛干:胚外中胚层中出现毛细血管
5. 绒毛膜:
丛密绒毛膜:与底蜕膜相连处,形成胎盘的胎儿部分。 平滑绒毛膜:与包蜕膜和壁蜕膜相连处,以后退化。
(二)胎盘
1.结构:丛密绒毛膜+底蜕膜 (1)丛密绒毛膜:
固定绒毛:与底蜕膜相连,围成绒毛间隙 分支绒毛:连于固定绒毛,浸于绒毛间隙
的母血中 (2)底蜕膜
2.胎盘血循环
(1)母体方面:螺旋A绒毛间隙V (2)胎儿方面:脐A绒毛内cap脐V
获能:
刚排出的精子膜表面有去能因 子,抑制精子的顶体反应,女性生 殖道内某些物质能去处这种因子, 这一过程称获能。
顶体反应:获能后的精子顶体外膜和细胞膜
发生间断性融合,形成小泡,顶体酶释放,此 过程称顶体反应。
(二)、卵子发育
过程:
出生前完成
排卵前完成
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
体蒂形成: 随着胚外体腔的扩大,胚体借体蒂与 绒毛膜相连
五、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一)二胚层期(第2周) 初级绒毛干形成:由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 养层向内膜内生长形成的突起。
五、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二). 三胚层期(第3周) 1. 中胚层出现: (1)原条形成中胚层出现
意义:a. 形成中胚层 b. 决定胚体中轴
五、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三)体形建立及三胚层早期分化
(第4-8周)
1. 体形建立:
外胚层生长快,内胚层生长慢, 使胚体发生侧褶和头、尾褶,胚体 有盘状变成圆筒状。原始消化管形 成。
五、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三) 体形建立及三胚层早期分化(第4-8周) 2. 三胚层早期分化 (1)外胚层早期分化:体表结构 + 神经系统
胚泡形成:
胚泡
滋养层——发育成绒毛膜 胚泡腔
内细胞群——发育成胚体及部分胎膜
四、植入
1. 时间:受精后6-8小时开始,11-12天完成 2.部位:子宫后壁中线
四、植入
3.过程:极端滋养层分泌蛋白水解酶,溶解子宫内膜, 形成缺口,胚泡进入,缺口修复。
四、植入
4. 植入后胚泡的变化:
透明带消失,滋养层
(一) 二胚层期(第2周) 1)内细胞群分化: ▪ 羊膜腔出现 ▪ 卵黄囊出现 ▪ 二胚层胚盘形成:
内胚层: 单层立方细胞 外胚层: 单层柱状细胞
五、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一)二胚层期(第2周) 2)滋养层分化:
胚外中胚层出现
胚外体腔出现,胚外中胚层
脏层 壁层
五、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一)二胚层期(第2周)
合体滋养层 细胞滋养层
四、植入
5. 植入后子宫内膜的改变; 包蜕膜
内膜——>蜕膜 底蜕膜 壁蜕膜
四、植入
6. 植入的条件: 1) 透明带消失 2) 子宫内膜发育至分泌晚期 3) 胚胎发育至胚泡期
四、植入
7. 植入的相关临床问题
1) 异位妊娠: 前置胎盘 输卵管妊娠
2)抗植入避孕法:避孕环
五、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前部前、中、后脑 外胚层神经板神经褶神经管
后部脊髓
2. 中胚层分化:
生肌节(背内侧)肌肉 脊索旁中胚层体节 生皮节(背外侧)真皮
生骨节(腹内侧)椎骨 间介中胚层泌尿、生殖系统
壁层体壁的肌肉和结缔组织 侧中胚层
脏层消化管壁肌肉和结缔组织
3. 内胚层早期分化: 消化管上皮,肺上皮,肝、胆和胰。
六、胎膜和胎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