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副词“还”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分布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__副 名__语法现象的分析

现代汉语__副  名__语法现象的分析
的感受,当他看到某人的言谈举止或思想行为符合他的这种
感受时,他可以说比唐∃吉诃德还唐∃吉诃德,同样的道
理,一个说话人,假若他对西藏的情况有着特异的感受。
那么,看到符合他特异感受的衣着、发型或肤色,他就可以说
很西藏。建立在这样特异的感受基础之上,是副+名
使用的前提。这么市侩、有点儿国际、很感情、太
∀军阀#的使用都是如此。
一个统一而又令人信服的结论,这种情形正好表明这一问题
的现实性和复杂性,需要我们予以认真的分析和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副+名这种特殊的语法结构,语言学者往往从多
个方面进行解释:有的认为在副词与名词之间隐含了一个省
略的是有要像等动词,如朱德熙( 1982)说:我们
认为∀光、就、单、凡#一类副词直接在名词前头出现的句子应
其痕迹。副+名的形式也不是凭空出现的一种新的语言
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就早已存在。如%左传&中的齐晋亦唯
天所授,岂必晋?中的必晋就是副+名的一种形式;唐
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春色、空
好音同样是副+名的形式;宋词中的参差十万人家还
是副+名的形式(参差作几乎解)。这说明,副+
名这种语言现象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语法形式,现代汉
这种结构一旦形成合理、恰当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具
有丰富的内涵,而且隐含着一种具象的语义特征,这恐怕是
用任何一个相关形容词都难于表达的。总之,社会的发展,
促使语言应用的活跃;语言文字应用的活跃,引发语言的不
断演变。由于人文因素的干预,结果就出现了语言的文化蕴
含,副+名之类说法的使用,一方面固然有语言的背
∋66∋

现代汉语范围副词次类划分和语义指向研究

现代汉语范围副词次类划分和语义指向研究

现代汉语范围副词次类划分和语义指向研究作者:王艳梅来源:《科技资讯》2016年第02期摘要:副词包括情态副词、语气副词、时间副词和范围副词等,其中范围副词虽然数量较少,但在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上却更为复杂。

我国的汉语言专家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对范围副词开展了研究工作,并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间,对其研究在方向和内容上也不断深入和细化。

本文基于语义指向的理论与方法,以范围副词在语义和功能上的特点为依据,对范围副词的界定、次类划分、语法功能和语义指向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探讨,希望能够令读者对范围副词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现代汉语;范围副词;次类划分;语义指向;语义结构中图分类号:H14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b)-0000-00范围副词数量较少(不同学者从不同标准出发所认定的范围副词存在细微差别),在副词内部中是一个占比较小的类别。

但在对副词的研究中,它所占的比例却越来越高,这是因为在语法功能、语用效果和语义特征等方面,它具有其它类别副词所不具备的特殊性。

一百多年来,人们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范围副词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在宏观上,将范围副词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语义指向、语法功能、性质和分类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和差别进行探讨;在微观上,则对其个别成员,如“仅、才、只、都、全”等典型范围副词,在句法、语义、使用条件和范围等方面,进行全面和细致的研究。

1 范围副词的概念及界定1.1 范围副词的界定副词在句子中是表示行为或状态特征的一类词,用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和方式等概念,它能够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甚至全句。

汉语言研究者很早就对副词进行了各种类别的划分,其中范围副词作为副词中的一个小类,近年来成为相关学者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

人们对范围副词的理解和认识存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数量副词、表数副词、范围和数量副词、表示范围的副词等等,最终对范围副词的界定形成了大体的共识。

现代汉语副词“还”的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副词“还”的语义分析

Vol.36No.1Jan.2015第36卷第1期2015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 oc.S ci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还”的使用频率较高,语义也比较复杂,也可以说是多义的,只有在具体的句子中,它的语义才能比较确定和单一,或比较侧重于某一语义。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句子对副词“还”的语义进行分析描述,并就教于方家。

一、表示“继续”在句中,副词“还”表示一种状态继续呈现或一种活动继续进行。

1.如果使用“还”的句子表示事物的一种状态,“还”表示这一状态继续呈现。

①窗外满是如银的月色,离天明还很遥远似的。

(鲁迅《颓败线的颤动》)②明知道身上还很软,可是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

(老舍《骆驼祥子》)③民事主任才写过信,墨盒还没有盖上。

(赵树理《登记》)④破闷葫芦罐还在地上扔着。

(老舍《骆驼祥子》)例①中的“还”表示“离天明”“很遥远”的状态继续呈现;例②中的“还”表示“身上”“很软”的状态继续呈现;例③中的“还”表示“墨盒没有盖上”的状态继续呈现;例④中的“还”表示“破闷葫芦罐在地上扔着”的状态继续呈现。

从上例中可以发现两点:其一,表示状态的不只是形容词作谓语的句子,也可以是动词性词语作谓语的句子。

其二,“还”虽然在语法结构上是修饰后边的形容性词语或动词性词语,但“还”表示的语义是对整个主谓结构如“身上很软”、“墨盒没有盖上”起作用的。

2.如果使用“还”的句子表示事物的一种活动,“还”表示这一活动继续进行。

①她的手还死死地攥着那张传单。

(莫言《蛙》)②祥子还照常拉车。

(老舍《骆驼祥子》)③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

(鲁迅《狂人日记》)④为了有些遮隐,他顶好还顺着山走。

(老舍《骆驼祥子》)例①中的“还”表示“她的手死死地攥着那张传单”这一活动继续进行;例②中的“还”表示“祥子照常拉车”这一活动继续进行;例③、例④中的“还”表示“我记得”、“祥子顺着山走”这些活动的继续。

相对程度副词“还”与“更”辨析

相对程度副词“还”与“更”辨析

相对程度副词“还”与“更”辨析在现代汉语副词中,“还”的句法功能比较繁复,它可以作时间副词、语气副词、关联副词,还可以作程度副词。

王力先生(1943)将程度副词分为两类:绝对的程度副词和相对的程度副词,“还”即为相对程度副词。

马真先生认为相对程度副词“还”既可以表示程度深,又可以表示程度浅,表程度深的“还”大致相当于“更”。

在教学实践中,二者的差异体现在数个层面,为使学习者能够全面掌握二者的用法,本文将从句法结构、客观程度、增量的准确度、语义预设等方面逐一进行比较。

标签:相对程度副词还更在现代汉语副词中,“还”的句法功能比较繁复,它可以作时间副词、语气副词、关联副词,还可以作程度副词。

王力先生(1943)将程度副词分为两类:绝对的程度副词和相对的程度副词,“还”即为相对程度副词。

马真先生认为相对程度副词“还”既可以表示程度深,又可以表示程度浅,表程度深的“还”大致相当于“更”[1]。

陆俭明先生在《“还”和“更”》一文中通过对具体句式的分析,详细比较了“还”与“更”的用法[2]。

我们发现,在教学实践中,二者的差异体现在数个层面,为使学习者能够全面掌握二者的用法,本文将从句法结构、客观程度、增量的准确度、语义预设等方面逐一进行比较。

表示程度浅的程度副词“还”义本文不作讨论。

一、句法结构的差异(一)陆俭明先生已经指出很多差异,如:“还”可以用于比字句,“更”既可以用于比字句,也可以用于非比字句;“更”可以用于层递性对比句式“x比yw,x比y[]w了”中,“还”不可以;“更”与“还”都可以用于“x比y[]w了”中,但表意有所区别;“还”只用于两项事物间的比较,“更”还可以用于三项事物间的比较;“还”可以用于比拟,“更”则不可。

陆先生的研究已经相当精当,我们不再赘言。

(二)张平(2006)认为,“还”后可加“要”,“更”不可以,因而“还”用于实比形式比“更”复杂[3]。

例如:(1)a.后来我知道L比我还要痛苦。

频率副词“还”、“再”、“又”重复义之比较

频率副词“还”、“再”、“又”重复义之比较

频率副词“还”、“再”、“又”重复义之比较作者:王敏凤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5年第08期摘要:频率副词“还”、“再”、“又”都有表示重复的义项。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仅根据字典上的解释讲解,学生不易明白,且容易造成混淆,因此需要对三者进行细致的比较。

本文试图从语义、语用、句法三个方面对三者进行细致比较,以期探寻三者的有效教学法。

关键字:“还” “再” “又” 比较引言虚词是汉语非常重要的语法表达手段。

但是,虚词的意义比较“虚”,用法也比较复杂,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

在《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我们可以看到,“还、再、又”的使用频率分别为:0.34356%、0.97053%、0.22915%。

同其他副词相比,它们的使用频率是极高的。

同时,“还”、“再”、“又”都能表示重复义,学习者使用起来常常混乱不清,所以本文仅对“还”、“再”、“又”表重复义的义项进行区分辨析。

一、辞书解释“还”《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旧;《现代汉语八百词》解释为: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不变,仍然。

“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解释为: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重复或继续,多指未实现的或经常性的动作。

“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表示重复或继续。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解释为:表示一个动作(状态)重复发生,两个动作(状态)相继发生或反复交替。

由此可见,各部辞书对“再”与“又”的解释基本相同,即表示重复、持续。

对“还”多数将其解释为:状态持续不变。

二、本文对“还、再、又”重复义的界定(一)“还”“还”表示某个动作行为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发生或者持续发生。

1.表示再次发生的情况(1)明天还吃面条,我可受不了了。

(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讲义》)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在说话人说话之前,他已经吃过面条了,并且说话的时候,上次“吃面条”这一动作已经完成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简介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简介
39
一、名词性短语
1、并列短语(名词性成分并列) 2、定中结构的偏正短语 3、同位短语 4、方位短语 5、数量短语(用名量词) 6、“的”字短语 7、“所”字短语
40
二、动词性短语 1、并列短语(动词性成分并列) 2、状中(动词)结构的偏正短语 3、动宾短语 4、动补短语 5、连动短语 6、兼语短语
16
7、年老了,身体不行了 你怎么老哭? 8、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 我今天又白跑了。 9、你再说,我和你急。 我和你都是这个班级的学生 10、班级制度怎能因为你而改变? 因为他不想在这件事上再纠缠,风波 于是平息了。
17
第二讲
短语的类别
18
Ⅰ 短语的结构类别
19
•短语按照结构来考察,可以分为十多 种: •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介宾短 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的字短语/兼语 短语/连动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数 量短语/助词短语/固定短语等等。
45
9.赠送学校一辆小汽车 动宾短语 10.命令部队立刻出发 11.请他作报告 兼语短语 兼语短语 动宾短语 连动短语 动宾/偏正
46
12.希望他作报告
13.听清楚再回答 14.咬死了猎人的狗
第三讲
句子的语法成分 和 复句中常用的关联词
47
单句的语法成分
48
• 1、短语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 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短语带上语 气语调就构成句子,构成句子的短语的 成分也就是句子的成分。 • 2、在一个比较完整的陈述句中(主谓 句),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般是: •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 语〉(定语)宾语。
• 六、中(动、形)补短语 • 由动词、形容词和在它后面起补充 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动词、形容 词是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叫作 补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是补充 关系,有些补语前头用结构助词“得”, 这个“得”就是补语的标志;有些补语 则不能用“得”。

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语法

(七)副词adverb﹙3﹚
2.除“不”、“没有”、“也许”、“有点儿”、 “当然”、“马上”、“刚好”、“何必”、“刚 刚”、“的确” 等少数几个外,副词一般都不能单 独回答问题。单独回答问题一般用于省略句中。 3.此外,一些副词还具有关联作用。有单用的有 成对使用的。如:“又说又笑”、“越说越快”、 “打得赢就打”等。 4.副词不能重迭,也不能以肯定否定相重叠的方 式表示疑问
(七)副词adverb﹙2﹚
三、语法特征与功能
在句子里,有一些副词既可以修饰谓词也可以修饰名词 性成分。如:“已经半夜(了)”、“今天又星期三 (了)”、“花了恰好500元”、“就小明没来”等。 可以修饰名词性主语的副词不多,一般有以下几个: “就、仅、仅仅、只、光、单、单单、几乎”等。这种副词 用来表明说话人对数量的一种看法,这种句子叙述的事情都 是已经成为事实的。 单音副词和它所修饰的成分是直接组合的,只有个别的 离不开“地”,如,“那汉子猛地伸出胳膊拦住去路”。而 有些双音副词后加不加“地”却比较自由,如“飞机由远而
他睡得<呼噜呼噜>的
(九)拟声词﹙3﹚
二、语法特征与功能 3、拟声词可以充当状语、定语、谓语, 这跟形容词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不能受程度 副词和否定副词的修饰或限定。又能作独立 语,它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实词。
(十)叹词﹙1﹚
一、定义 表示感叹、呼唤或应答的一类词。 二、分类 表喜悦,如:哈哈!太妙了。 表惊讶,如:唉呀,怎么死机了? 表醒悟,如:哦,我知道了。 表呼唤,如:喂,喂,喂,请回答!请回答! 表应答,如:嗯,我马上去。



(七)副词adverb﹙5﹚


时间副词与时间名词的鉴别
请比较: 我从前就住在这里。

现代汉语副词“还”的语义与语法分析

现代汉语副词“还”的语义与语法分析

作者: 杨玲
作者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8-74页
主题词: 现代汉语;句法;语义;基本义;派生义;继续义;强调义
摘要: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用法复杂,表义抽象,个性非常强,有的副词虽然属同一小类,但在使用上可以有很大差别。

常用副词“还”的义项纷繁、用法灵活,因此我们引用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语言实例,从语法分布和语义特征两个方面对该副词作了详尽描写,特别是对该副词的基本意义和派生意义作了具体详尽的分析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副词“还”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分布浅析摘要:副词“还”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极高,本文主要从它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分布两个方面对其展开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副词“还”;语义特征;语法分布
副词“还”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但是以往对它的研究并不是非常多,而且大都是单纯地从语义层面或语法层面进行分析,可是语义和语法这两个层面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制约的。

在某种特定的语法环境中体现出了什么样的特定语义,想要实现某一种语义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特定语法形式,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试图将这两个层面结合起来对副词“还”展开研究。

我们把“还”的意义和用法分为三种情况,分别记作“还a”、“还b”、“还c”。

“还a”主要用来表示对某种现象、行为和动作的估量,它可以进一步细化地分为三种情况:表示现象、行为、动作等持续不变的“还a⑴”;表示现象、行为、动作等有所增加的“还a⑵”;主要用于描述某种弱势现象、行为、动作的“还a⑶”。

“还b”主要用于强调现象、行为、动作等早已发生;而“还c”主要用来强调某种语气。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副词“还”有这么多不同的语义,但是它却有一些固定的语法分布特点,即在大多数句子中出现在主语的后面,只有在是非主谓句或者主语省略句中出现在句首。

例如:“还去吗?”“还玩儿吗?”等等。

如果有否定副词“不”、“没”、
“没有”等与“还”同时出现,大多数情况下,“还”放在否定副词的前面。

比如说“还不”,它经常用来表达主观上的一种态度,即本应该怎么样但是却没有这样;“还没”、“还没有”经常用来说明一种客观事实,即某一行为持续未发生的状态。

“但是特殊情况下‘还’会放在否定副词的后面,比如在口语中有时会出现‘再累不还得学吗?’这样的句子,表面上看是否定副词放在了副词‘还’的前面,事实上,这是一个省略句,‘不’的后面省略了特殊动词‘是’。

完整的句子应该为‘再累不是还得学吗?’”接下来,我们逐项地对“还”的三种用法展开分析。

“还a”体现的是对某种情况做出判断时所具有的倾向性。

“还a⑴”表示动作、状态、行为等持续不变的延续性意义,这时的倾向重在“态”而不在“时”,可以直接修饰谓词性成分。

例如:
【1】还吃!
【2】他还躺着呢。

【3】今后的路还长着呢!
【4】屈服?我还没学过!
在上面的例句中,“还a⑴”出现的语法环境各有特点,第一个句子中“还”修饰的是光杆动词,第二个句子和第三个句子中“还”分别修饰的是带“着”的动词和形容词,第四个句子中,“还”修饰的是带“过”的动词的否定式结构。

除了以上的情况外,“还a⑴”也可以用在前一小句里表示让步,
后一小句表示推论,进而说明另一种情况没有发生的可能。

例如:“播音系科班出身的人还很少有机会做职业主持人,更别提我们这些业余的了。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
【1】“儿女天天给我送钱,我乐还乐不过来呢。

【2】你就珍惜吧,瑞士别人想去还去不成呢。

在这两个例句中,动词后都带了否定形式的可能补语。

这两个例句的结论都包含在“vp+还1⑴+ vp+ r+ 呢”的结构中,这里的 r是否定式可能补语。

句末一定要有语气词“呢”,否则句子刹不住尾,站不住脚,会不完整。

“还a⑵”表示现象、动作、行为的增益。

这里分为四种情况:(1)表示范围扩大或有所补充追加。

例如:“故乡有我的牵挂,还有我童年的记忆。


(2)“还a⑵(有)……呢”的格式可以强调时间长,数量多。

例如:
【1】还有三个月呢!
【2】还有三千元呢!
(3)用于表示递进关系。

大都与“除了……以外”、“不仅”、等搭配运用,例如:
【1】做学问除了要有严谨的态度以外,还要有激情。

【2】人民教师的职责不光包括教授书本知识,还包括教学生做人
的道理。

【3】我们不仅要赢,还要赢得漂亮。

【4】她不仅自己不来,还怂恿别人也不要来。

(4)强调程度深,只出现在“x比y还w”的句式中,例如:【1】古代汉语比英语还难学。

【2】他见了钱比见了妈还亲。

“还a(3)”用于描述某种弱势的现象、动作、行为。

大多数情况下修饰形容词性的词语,有时也可以跟非动作性动词组合。

例如:【1】素来还勤快的她,不知道为什么一周都没来上班。

【2】他的工作能力还算可以。

这里的“还a(3)”表示程度浅,说明某一种情况差强人意。

我们对“还a(3)”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1)表示肯定性的弱势现象、行为、动作,构成“还……就(却)”的句式。

例如:“康熙皇帝还只有八岁的时候就登基了。


另外有“还a(3)有……了”的格式这种格式用来强调时间少,数量小,其实它也可以看作是在对一种弱势的现象、行为、动作等进行描述。

例如:
【1】还有三个月了。

【2】还有三千元了。

(2)表示否定式的弱势现象、行为、动作。

例如:“我还没明白过来,她已经走了。


“还b”主要用来强调某种现象、行为、动作等早已发生,这时常跟由“在”组成的表示时间的介词短语连用。

例如:“还在三十年前,他就去欧洲闯荡了。


“还c”表示主观的情感态度,可直接用在句中动词前。

我们分四种情况展开讨论:
(1)用于反问句,加强反诘语气。

例如:
【1】上次已经失手了,这次还能再失手吗?
【2】还用说?这不都明摆着的吗?
【3】赶上了风还不拉起帆来吗?(老舍《正红旗下》)
(2)“用‘还c+不vp’的句式表达命令、催促等祈使意义,与加强反问语气的‘还c’后跟否定形式不同的是:表示祈使意义的‘还c’必须重读。

”例如:
【1】还不快去?
【2】你怎么还不做饭去?
(3)表示本应该怎样而不怎样。

例:
【1】你还要不要老命?(穆青《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2】做人没有理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4)用于感叹句中表示强调。

例如:“还早哪!”
综上所述,副词“还”的使用是受到前项制约的。

即在具体句法环境中的“还”前面有在语义上制约它的成分。

如“水烧开了还不能喝吗?”前提直接在表层结构中出现在“还”前面;“还不快去?”
前项隐含在深层结构中,即“原来行动缓慢”。

这说明副词“还”的使用不仅要受句法结构制约,还要受语义制约。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文系55、57级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商务印书馆,1982年
[2]袁毓林著.《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3]赵元任著.《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刷馆,197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