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心理护理在改善骨科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中的应用
基于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基于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手术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定义、内容以及运用实际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定义心理护理是指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关怀和支持,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自我调适和适应能力,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注重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术后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二、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内容1. 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在接触患者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以及对手术和康复的期望和恐惧等方面的情况,为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2. 与患者积极沟通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顾虑和问题,引导患者释放情绪,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3. 采用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
通过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和心态,缓解焦虑、恐惧和压力。
通过放松训练,提高患者的身心放松能力,促进康复。
4.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康复信心。
5. 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心理护理,教育患者关于手术和康复的知识,指导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并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康复观念和行为,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实际效果1. 减轻患者的手术恐惧和焦虑情绪。
通过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手术恐惧和焦虑情绪,增强患者的手术信心,提高手术成功率。
2. 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增强患者的康复意识和积极主动性,促进康复过程中的合理运动和功能锻炼,提高康复效果。
基于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基于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因为骨外科疾病的治疗周期长、手术创面大,患者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和心理压力。
本文将介绍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1.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护士要与患者进行友好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病情、治疗经历、心理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有些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这时候护士要善于聆听、安慰,帮助他们缓解负面情绪。
2.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在骨外科护理工作中,护士要给予患者全面的心理支持。
护士可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向患者介绍骨科病情、治疗方案、手术流程、康复期等方面的信息,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做好心理准备。
同时,护士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3. 发挥家属的作用在骨外科护理工作中,家属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护士可以让患者的家属帮助患者照顾身体,关心和安慰他们,尤其在手术后和恢复期间,患者需要家属的关爱和支持。
骨科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减弱,家属能够帮助患者间接提供心理支持,并缓解患者在社会角色转换上的困难。
4.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建立患者的心理健康档案。
档案内容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家庭背景、病情描述、心理状况、病史、治疗过程和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这样可以让护士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也方便护士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总之,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作用不可忽视。
护士要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同时加强与家属的联系,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工作努力。
基于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基于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引言骨外科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主要负责骨折、关节疾病等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除了对病情进行监测和护理外,心理护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
本文将探讨基于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一、骨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1.1 忧虑和恐惧骨外科患者往往因为疼痛和受伤导致情绪不稳定,对手术和治疗充满了恐惧和忧虑。
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甚至会影响手术和术后的康复效果。
1.2 自卑和自责一些骨外科患者常常因为受伤导致的行动不便或者残疾而感到自卑和自责,这种心理状态会阻碍康复的进行,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不安和压力骨外科患者常常面临着疼痛、手术和术后康复等一系列的压力和不安,心理护理对于缓解这些压力和不安至关重要。
二、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2.1 积极沟通对于骨外科患者来说,医护人员的沟通可以有效地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护士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亲和力,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需求,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支持。
2.2 提供信息对于骨外科患者来说,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过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疾病和治疗。
护士可以向患者提供相关的信息,解答他们的疑惑,让他们对治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3 心理疏导针对骨外科患者的忧虑、恐惧和压力,护士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通过倾听和安慰,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更好地面对疾病和治疗。
2.4 康复指导骨外科手术后的康复过程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巧,需要患者和家属有一定的配合和理解。
护士可以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教授他们正确的康复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尽快地康复。
2.5 定期访视在骨外科病房,护士可以定期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康复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保持患者的良好心态。
基于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基于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面向各种各样的病人,其中有一部分病人因为疼痛、恐惧、无助、不安等情绪问题而需要得到心理护理的支持和帮助。
首先,心理护理可以帮助骨外科病人缓解疼痛。
在骨外科手术过程中,病人常常会感到强烈的疼痛,这会使他们情绪非常消极。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病人控制自身情绪,以此来缓解病人的疼痛感。
其次,心理护理是帮助骨外科病人应对恐惧的重要手段。
在骨外科手术等过程中,病人可能会感到恐惧,从而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如焦虑、惊恐、紧张等。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平静,减轻和缓解病人的恐惧感。
第三,心理护理在骨外科病人的康复与自信心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手术和治疗后,病人会面对着伤痛、康复期等一系列的问题,他们需要得到足够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病人重建自信心,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此外,心理护理同样能够有效地降低病人的不安情绪。
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骨外科病人,他们可能会出现抑郁、失眠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他们的恢复和康复,很可能造成倒退。
这时,心理护理人员需要运用符合病人心理的方式进行关心和交流,使其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待病情,从而起到缓解不安情绪的效果。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病人的身体健康不光离不开医疗技术,同样重要的是病人的心理健康,有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足够的心理护理,才能让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
心理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对骨科患者术前术后有计划地实施积极的心理护理。
结果: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患者的不良的心理状态,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结论:恰当的心理护理在骨科中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应用;效果;骨科心理护理又称精神护理,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减轻疾病或促进疾病痊愈的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调动病人主动性,获得病人合作的有利保证。
笔者所在科室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各种骨折患者560例,均给予手术治疗,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各种骨折患者560例,其中男428例,女132例。
年龄2~88岁,平均年龄43.8岁。
其中复合骨折占10.6%,颈椎骨折占2.0%,胸腰椎骨折占6.1%。
骨盆骨折占3.5%,锁骨骨折占6.5%,四肢骨折占70%。
1.2 骨科病人的心理特点(1)恐惧、焦虑。
多见于突发性严重创伤患者,这类病人起病突然,病情重,变化快,心理上缺乏准备,加之对自己的伤情不了解,急于打听伤情和预后,对外界极度敏感,对生死伤残想得过多,精神上极度惊恐,易出现面色苍白,全身发抖,判断力差等症状,加上身边无亲人照料,很容易产生焦虑和孤独不安感,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者更为严重。
[1](2)忧郁、疑虑。
多见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及老病人,由于疗效进展较慢,此种病人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对治疗产生怀疑,失去信心,表现出一定的思想压力,情绪暴躁,爱发脾气,不能配合治疗。
(3)自卑心理多发生于颈椎、背椎骨折和伴有并发症的病人。
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经过长时间治疗后,疗效甚微,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于是对治疗效果产生怀疑,预感到死亡即将来临,随之而来的悲观自怜的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有的甚至想早点结束生命。
基于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基于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为骨外科手术患者在医院内需要长时间的康复,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心理压力,包括术前挫败感、担心手术风险、术后疼痛和恢复期间的不安等。
因此心理护理在骨外科患者的精神健康状况维护、术后康复和恢复速度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1. 术前的心理护理在手术前,骨外科患者往往会感到紧张和恐惧,这会影响患者的术前准备和手术效果。
因此,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通过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使他们更好地准备手术。
护士可以通过交流建立信任关系,解释手术过程,回答患者的问题,帮助患者克服恐惧,以便更好地进行手术。
手术后,骨外科患者往往会感到疼痛和不安,这可能会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抑郁和缺乏疗效。
因此,护士需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和反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
护士可以与患者聊天或诱导他们进行放松和呼吸练习,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和焦虑感,增加患者的信心和恢复意愿。
在骨外科手术康复期,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护士可以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难以恢复的心态。
护士可以鼓励患者积极回应治疗,让患者明白这是一种缓慢的康复过程,但应遵循医嘱,根据治疗计划进行治疗。
此外,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让他们继续享受生活,这将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
总而言之,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与患者交流,建立信任关系,并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护士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者应注重心理护理在临床应用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护理能力。
基于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基于心理护理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骨外科手术是一项高风险的手术,与术后疼痛、术后护理、康复时间长等问题密切相关。
术后康复期是患者精神情绪最敏感、最易受外界干扰的时期,此时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骨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应始终贯穿全过程,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
具体来说,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在手术前进行心理疏导在进行骨外科手术之前,护士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这种心理疏导主要是告知患者手术的原因、手术的过程,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状况,并让他们对手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真实的了解,避免因为手术过程不知道而产生过多的想象和猜测,产生不必要的担忧和恐惧。
二、术后疼痛管理骨外科手术后的疼痛不可避免。
在这种情况下,护士应该根据不同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特点和疼痛地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疼痛管理方法,如局部冷敷、温敷、按摩、低剂量的镇痛剂等。
同时,护士应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疼痛感受和情绪变化,提供心理疏导,使患者心理负担减轻,身心得到缓解。
三、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在术后康复期,患者的情绪变化往往比较剧烈,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
因此,护士应该通过不断的询问和观察,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采取积极的措施和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增强其信心,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
四、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在骨外科患者术后康复期,很多人会因为进入康复期而自卑,感觉自己失去了拥有的一切,生活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由。
这时候护士可以适当地鼓励患者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其信心,使患者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被需要的地方。
同时,还可以教患者一些情绪调节和自我放松的方法,帮助患者逐渐适应新的生活和环境。
综上所述,在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使患者身心得到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护士应该把心理护理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为每一位骨外科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的护理服务。
谈心理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谈心理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通过明确心理护理的意义,分析心理护理的过程,研究心理护理的语言艺术和技巧,从而探讨心理护理在骨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在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的同时,高度关注其心理状态,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来调整病人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心理护理;骨科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03-011心理护理的意义骨科患者大多为意外损伤所致,使其强迫性卧位,生理和心理上一时都难以接受,而传统的临床护理只能满足患者的治疗和生理需要。
心理护理属于整体护理的范畴,它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
通过及时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较好的解决病人的负性情绪心理问题,有利于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尽快得到康复。
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推动护理学的发展。
因此,在骨科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2 心理护理的过程心理因素是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
骨科患者入院后,饱受外伤和疾病造成的痛苦,希望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最佳的护理。
病人多伴有部分的功能障碍和疼痛,多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于此同时,病人又担心手术能否顺利进行,能否解除疼痛,术后能否迅速恢复等。
病人的这些心理状态,会造成治疗上的障碍。
因此,我们要设法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以配合药物治疗。
从时间上划分,心理护理可分为三个阶段:2.1 入院后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逐步适应新的环境:病人从家庭或事故现场到医院,周围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紧张恐惧心理难免产生。
因此,护理人员对每一位新入院的病人都要热情接待,主动介绍医院环境、章制度、治疗及用药说明等,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以帮助病人适应新的环境。
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病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护患关系和病人之间的关系。
护患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基础上的人际关系。
护理人员的仪表、气质、行为、情绪,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持性心理护理在改善骨科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2-03T14:04:27.29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1期作者:丁娟
[导读] 探讨支持性心理护理对骨科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丁娟
(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淮安 223300)
【摘要】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护理对骨科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骨科存在自我感受负担的32例患者实施支持性心理护理,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变化情况。
结果:干预前32例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SPB分别为6例、17例、9例;支持心理护理干预后,无SPB7例,轻度、中度、重度SPB分别为16例、8例、1例,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支持性心理护理可以改善骨科患者自我感受负担。
【关键词】支持性心理护理;骨科;自我感受负担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231-02
自我感受负担(self perceived burden,SPB)指患者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因增加家庭经济负担、需家人身体照护与情感照护而产生内疚、拖累家人、自我感受与价值降低的负面心理反应。
临床调查显示,骨科患者医疗花费多,行动受限,长期需家人照护,SPB发生率较高,尤以老年患者、脊椎骨折患者为著[1]。
SPB导致患者对治疗、护理措施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我院2016年起骨科SPB患者采取支持性心理护理,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在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存在手术治疗适应症,经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估存在SPB。
32例患者中,男26例,女6例,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64.3±12.6)岁,股骨颈骨折17例,椎体骨折6例,四肢骨折7例,其他骨科疾病2例。
排除无家人照护、精神异常、合并恶性肿瘤、其他严重慢性疾病等不宜纳入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1)建立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患者对护理人员信赖是进行支持性心理护理的基础,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患者,主动与患者沟通,在沟通过程中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对患者表达的想法适时通过点头等行为表示理解与认同,通过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认知支持:患者对手术过程、手术效果不了解而对未来产生不确定性,担心手术效果差拖累家人。
护理人员应详细介绍手术原理、手术效果、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手术,对手术效果充满信心。
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详细介绍医保政策、医疗救助政策,避免在患者面前谈及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感受。
(3)个性化心理支持:依据患者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对患者采取针对性心理支持护理,减轻患者SPB。
如椎体骨折的年轻患者,患病前为家庭支柱,患病后因暂时无法对家庭做出贡献并增加家庭支出而感觉自我价值降低,产生SPB。
护理人员应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使其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患病事实,安心接受治疗,积极康复,早日回归原工作。
(4)家庭支持:指导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使患者感受到关怀;对患者既往工作、对家庭所做的贡献进行回忆、总结,使其坦然接受家人的照护;通过家人照料,让患者感受的患病后亲情与健康的重要性,重新认知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5)社会支持:定期组织患者召开联谊会,让术后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未来充分希望;通过患者间的交流,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产生共情体验,缓解焦虑、内疚等负面情绪,降低SPB。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PB的变化。
SPB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估,该量表含10个条目,每个条目1~5级评分,总分最高50分,<20分、20~29、30~39、≥40分分别提示无SPB、轻度SPB、中度SPB、重度SPB。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统计软件为SPSS16.0,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32例SPB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SPB分别为6例、17例、9例;支持心理护理干预后,无SPB7例,轻度、中度、重度SPB 分别为16例、8例、1例,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
3.讨论
SPB是患者最重要的应激源之一,不但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内疚等负面心理反应,影响患者与照护者的关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SPB还致使患者采取消极应对行为面对疾病,对手术及术后康复均产生不良影响。
陈晓依[2]对86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6.0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SPB,仅13.95%患者无明显SPB;郭士娟[3]对50例脊柱骨折调查显示,重度SPB者达78.0%,轻度、中度SPB者分别为18.0与20.0%,仅14.0%患者无SPB。
目前骨科患者SPB已引起临床广泛关注,如何缓解骨科患者SPB也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如毛小丹[4]研究显示髋关节置换患者SPB与家庭关怀度密切相关,建议从家庭适应度、亲密度、情感度方面加强护理缓解其SPB;薛慧[5]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正念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缓解SPB,取得了一定效果。
支持性心理护理指心理护理过程中,利用精神动力学、认知行为干预以及心理治疗等手段提高患者对应激刺激的适应能力,纠正其负面心理反应与混乱思想,重建心理平衡的护理措施。
支持性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处理好某一事件,还可以帮助患者知道如何正确认
知和评价生活中的难题,并独立、妥善的处理难题,在缓解肿瘤患者SPB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何冰杰[6]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实施支持性心理护理,患者情感性负担、身体性负担、社交性负担、发展受限负担与时间依赖负担较常规护理组均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
本组32例骨科患者实施支持性心理护理后,重度、中度SPB患者明显减少,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支持性心理护理能够降低患者SPB,主要由于家庭支持、社会支持是患者心理健康重要的外在保护性因素,通过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患者能够获得较多的帮助与鼓励,有效提高自我效能与心理韧性,更好、更快的适应患病状态,减少对疾病的负性感知,对疾病的治疗与未来生活充满信心,从而降低SPB感受。
综上所述,持性心理护理可以改善骨科患者SPB,对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付长中,郝正玮,戈艳蕾.老年髋部骨折固定术后患者正念水平与自我感受负担及家庭康复的关系[J].河北医大学学报,2016,37(1):30-34.
[2]陈晓依,刘峰,陈红方,等.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486-489.
[3]郭士娟.脊柱骨折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藏医药,2017,38(2):61-62.
[4]毛小丹,颜佩华,江黛琪.家庭关怀度对髓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8):545-546.
[5]薛慧,李雁,张洁.正念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固定术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4):830-832.
[6]何冰杰,王晓燕,余丽君,等.心理支持护理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1):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