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精选5篇)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精选5篇)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前言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经过科学的分析与讨论后,都重新规划了城市空间,而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已不能充分时展的需求,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无法保证设计规划的质量与效率。
而基于GIS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具有传统规划设计方法无法相比的优势,这种规划方式能够有效地躲避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的大面积数据错误等问题,使取得的城市地理空间中非空间与空间数据更为精准,因而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GIS与城市规划1.1 G1S概述地观倍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lem, GIS)“一个收集、储存、分析和传播地球上关于某一地区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包含相关的硬件、软件、数据、人员、组织及相应的机构布置。
”其中“收集、储存、分析和传播”是一个完整的GIS所必需具备的四大功能,即“输人、存储:、操作和分析、表达输出”。
作为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核心,GIS可以为城市规划供应一个有别于CAD的全新的技术平台,其能为规划决策供应数据、模型、优化的方案和对将来环境的虚拟表现,实现对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合理布置,这是对传统城市规划在内涵和内容上的一次提升,快捷运用GIS技术可以使城市规划试验建立在科学、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更改那种仅仅依靠定性阅历和“拍脑袋”式的规划决策模式,从而构建科学、理性、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规划决策模式。
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 )是GIS的核心与灵魂,其特有的对地理空间信息的提取、表现和传输功能是GIS区分于一般信息系统的紧要功能特征。
空间分析起源于上个世纪60时代地理及区域科学的计量革命,它对分析空间数据相关技术的统称。
进行空间分析的目的紧要包含以下几个:①使数据得到有效地取得,同时对其进行科学地描述与认知,例如风险图的绘制;②生成察看地观阁案的背景过程进行理解与解释;③预告例如传染病等重点事件的暴发;④对地理空间上发生的事件进行调控,例如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_水磨镇

在景观设计方面,构筑以寿溪湖为核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以水系统和 广场系统为核心的公共空间体系,营造既滨水又可以亲水的公共活动场所 ,提供人们聚会交流的空间。同时,将广场和重要公共建筑安排在滨水地 段,为各种公共活动提供舞台,提高滨水空间的活力
• 以寿溪湖为核心的设计,打造了以湖面为中心的 滨水山地旅游小镇。设计结合自然河道——寿溪 河,采取外河内湖的构思,形成一动一静两部分 水面。枯水期时,汇集山间溪流到大湖面,并利 用景观化的小岛起到扬沙阻沙的作用,使湖面始 终平静清澈,积蓄水量形成水瀑景观与低水位的 寿溪河保持动静的对比,形成动态美;丰水期时, 河流水面上升,河湖连成一体,成为完整的大水 面,形成静态美;遇到洪水时,扩容蓄水面,提 高了蓄洪能力
从水磨镇重建实践中解读城市设计
项目背景及简介
• 水磨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西南,岷江支流寿溪河畔,距离成都80km,处于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与都江堰-青城 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范围内,面积为3㎞2震前被定位为工业区,镇中心的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水 磨镇灾后重建在满足迅速恢复的基本要求基础上,重新审视了水磨镇的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挖掘自然景观 和历史文化资源,退二进三,将水磨镇定位为“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将“生态”与“文化”作为灾 后重建的核心理念,使水磨镇由震前的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三高”工业重镇转变为环境友好、独具羌藏 特色、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山水旅游小镇,借此实现震后的跨越式发展和创造性复兴。
水磨镇灾后重建总设计师陈可石教授
结语
• 城市建设实践一再表明,城市发展仅为建设层面的地块划分及用地性质确定是远远不够 的,并不能给城市直接带来一个高品质和适宜的人居环境,但城市设计更多考虑和致力 于三维乃至多维的建筑空间环境、场所性、地域性及人性化的问题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启示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启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居住区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优秀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案例,为大家提供一些设计启示。
案例一:绿色生态居住区该项目位于我国北方一座大城市,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绿色生态的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设计理念。
在景观设计中,大量运用了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打造了一个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
启示:绿色生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一需求,通过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的合理搭配,营造一个生态、环保、宜居的居住环境。
案例二:智能化居住区该项目位于南方一座沿海城市,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了智能化技术,如智能灌溉、智能照明等,提高了居住区的管理效率,节省了能源。
启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居住区景观设计中。
设计者应在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智能化技术,提高居住区的管理效率,节省能源,为居民提供一个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
案例三:文化底蕴居住区该项目位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相结合,打造了一个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居住环境。
启示: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提升居住区的文化品味,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案例四:儿童友好居住区该项目位于一座中型城市,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专门为儿童设置了游戏区域,配备了各种儿童游乐设施,打造了一个适合儿童成长和游玩的居住环境。
启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专门设置游戏区域,配备适合儿童的游乐设施,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有趣的成长环境。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地的规划与设计成为了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旨在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探讨其特点、亮点以及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
第一个例子是新加坡滨海湾花园。
滨海湾花园是新加坡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位于滨海湾地区,是一个以绿色植物和艺术品为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滨海湾花园的规划与设计致力于打造一个水系景观与人造山丘相结合的生态系统。
整个花园由多个主题花园组成,每个主题花园都有不同的特色,如亲子花园、湿地花园、奇幻花园等。
它们以多样的景观元素、绿植和艺术品融合在一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滨海湾花园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花园中拥有大片的草坪和树木,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散步、户外运动的场所。
此外,花园还设置了多个水上活动项目,如人工湖泊和人工瀑布,让人们可以在都市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滨海湾花园的规划和设计成功地将绿色生态与城市化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为城市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第二个例子是丹麦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规划。
丹麦一直以来都是自行车友好的国家,而哥本哈根则被誉为世界上最适合骑自行车的城市之一。
哥本哈根的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非常注重鼓励和改善自行车出行。
城市中的自行车道、停车场和租赁系统得到了充分发展,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规划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设立了专门的自行车规划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广骑自行车。
城市中的道路和人行道也经过了改造,以适应自行车的通行。
此外,哥本哈根还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自行车租赁和维修服务,为骑行者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规划不仅减少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促进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环保意识。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分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挑战。
一、案例一:新加坡樟宜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建设案例。
该机场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首先,机场建筑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机场周围的绿化带和湿地保护区不仅提供了美丽的景观,还起到了净化空气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作用。
此外,机场还开展了严格的废物管理和水资源管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案例二:丹麦哥本哈根丹麦哥本哈根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城市。
该城市通过多项措施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碳排放的减少。
首先,城市建筑采用了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如地热和太阳能,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其次,城市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减少汽车使用量和交通拥堵。
此外,城市还注重垃圾分类和废物回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案例三:中国深圳中国深圳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城市,也是一个积极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
深圳通过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实现了能源消耗的减少和碳排放的降低。
首先,深圳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城市交通系统实施了严格的限行措施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
此外,深圳还注重绿化和生态保护,通过建设公园和湿地保护区,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案例四:美国波特兰美国波特兰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城市。
该城市通过多项措施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碳排放的减少。
首先,波特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城市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减少汽车使用量和交通拥堵。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交通组织与停车
步行系统
车行系统
总结:轨道交通支撑的竖向立体交通 开发,各交通无缝对接,强调步行系统的连 续性
以中央公园、市民中心、杭州大剧院和国际会议中心 等文化建筑构成核心区的主轴线,穿越核心区中央地带, 全长1.5公里。
202X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单颜色、移动位置;文字可编辑
钱江新城核心区 城市设计
CONTENTS
01 区域位置图 02 点击添加文本 03 点击添加文本 04 点击添加文本 05 点击添加文本 06 功能定位
钱江新城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城区的东南部,总 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分二期滚动实施。一期 规划范围东临钱塘江、南至复兴大桥、西邻秋涛路、 北靠钱江二桥和艮山西路,约15.8平方公里;二期规 划范围东至九田路-和睦港、北至艮山东路、西至钱 江二桥、南至钱塘江,约5.2平方公里。
总结:利用不同功能定位,打造不同高度建筑,形成整个区域的天际线, 塑造城市形象。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总结:突出轴线主题,强调 历史与未来的结合,建筑与 景观的结合。
规划主要考虑公共方便到达,地面空间与地下功能空间 的紧密联系。
总结:地下商城与地面地下交通融为一体,为人们购物、 会友、娱乐、休闲、公务活动提供了保障,带动城市的繁 荣,各种功能的高效连接,强调地下空间的整体利用。
规划控制内部商务办公区建筑为高层与超高层,形成地标建筑,主轴建 筑与地块周边建筑低于商务办公建筑,形成高低起伏的天际线。
杭州市市级中心,以行政办公、商务贸易、金融会展、文化娱乐、 商业功能为主,居住和旅游服务功能为辅,体现二十一世纪杭州现 代化城市景观的行政商务中心区。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一、引言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是指针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旨在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优化交通结构、改善交通环境,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案例为例,分析其设计理念、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二、案例一:某城市地铁规划设计某城市是中国的一个一线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该城市决定引进地铁交通系统,并进行了全面的地铁规划设计。
在地铁规划设计中,该城市采用了“分段建设、循序渐进”的策略。
首先,根据城市的人口密度、交通需求以及土地利用状况,确定了地铁线路的走向和站点设置。
其次,根据城市的财力状况,将地铁建设划分为多个阶段,逐步实施。
最后,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确保地铁规划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的衔接和协调。
地铁规划设计的实施效果显著。
一方面,地铁的开通大大减轻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提高了交通效率。
另一方面,地铁的建设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经济繁荣。
然而,地铁规划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地铁建设的投资巨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其次,地铁建设涉及到城市的地下空间利用,可能会对城市的地质环境和地下设施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地铁规划设计还需要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进行有效的衔接和协调,以确保整个交通系统的顺畅运行。
三、案例二:某城市自行车道规划设计某城市是一个以自行车文化著称的城市,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发展自行车出行,该城市进行了全面的自行车道规划设计。
在自行车道规划设计中,该城市注重提高自行车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首先,根据城市的道路网络和人口分布,确定了自行车道的布局和连接关系。
其次,根据道路的宽度和交通流量,确定了自行车道的宽度和分隔方式。
最后,通过设置交通信号灯、划定优先通行区域等措施,提高了自行车出行的安全性。
自行车道规划设计的实施效果显著。
一方面,自行车道的建设提高了自行车出行的便利性,减少了对机动车的依赖,降低了交通拥堵。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城市广场设计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城市广场设计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城市广场设计一、引言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社交交流的场合。
好的城市广场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还要具有美观吸引力。
本文将通过对某个城市广场设计案例的分析,探讨景观设计在城市广场中的应用。
二、案例分析1.案例背景本案例所涉及的城市广场位于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该广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城市中心,周边有众多商业设施和住宅区。
2.设计目标该城市广场的设计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供一个宜人的公共空间,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
- 强调城市的文化特色,呈现独特的风貌。
- 优化交通和人流的流动性,提升城市交通效率。
- 考虑生态环保,注重绿化和环境保护。
- 考虑长远规划,为未来城市发展留有余地。
3.设计要素- 广场布局:广场以中央开放空间为核心,布局合理,划分出不同功能区域,包括休闲区、运动区、文化展示区等。
- 植被设计:在广场中合理安排植被,引入不同种类的树木和花草,营造绿意盎然的氛围。
同时,考虑本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
- 水景设计:在广场中巧妙地融入水景元素,如喷泉、人工湖等,增加视觉效果和空气湿度,提升人们的舒适感。
- 艺术装置:在广场中设置艺术装置,如雕塑、壁画等,展示城市的艺术氛围和文化底蕴。
- 配套设施:为了方便市民和游客,广场配备了休息座椅、卫生间、儿童游乐设施等便民设施,提供舒适的服务体验。
- 照明设计:合理设置照明设施,保证夜间广场的亮度和安全性,同时营造浪漫的夜晚氛围。
4.效果评估该城市广场的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热门地点,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
- 广场举办了多个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成功展示了城市的文化魅力。
- 交通和人流得到了有效的优化,减少了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 广场的绿化和植被覆盖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改善了空气质量。
- 广场周边的商业设施和住宅地产价格也有所增值,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规范图案重复使用 采用某一标准图案,重复使用,这种 方法,有时可取得一定的艺术效果, 其中方格网式的图案是最简单的使用, 这种钱装设计虽然施工方便,造价较 低,但在面积较大的广场中亦会产生 单调感。 2.整体图案设计 指把整个广场做 一个整体来进行整体性图案设计。在 广场中,将铺装设计成一个大的整体 图案,将取得较佳的艺术效果,并易 于统一广场的各要素和广场空间感的 求得。
4. 威尼斯的规划
城市面积:7.8平方公里, 分为7个区块。 城市定位:旅游城市 城市规划:自下而上的 规划形式
交通港口 居住用地
宗教建筑 绿地
威尼斯的交通
威尼斯的西北角有一条 四公里长的长堤与大陆相通, 它是意大利重要的港口。威 尼斯及其泻湖,由118个岛 屿组成。威尼斯全市河道,运 河共计177条。靠401座各式 桥梁把它们连接起来。威尼 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 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 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 的交通工具。除了小艇以外, 所有交通工具都是禁止的。
(三)倡导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原则
• 文脉主义常用两种设计手法在今天的设计中融入传统: 1、地区——环境文脉手法,把空间环境整个作为 市民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模式的“符合”,它倾向于传 统式或流行式; 2、时间——历史文脉手法,讲究从传统中提取符 合,传达历史信息,赞同现代空间要素、体量等同传统 要素、细部片断的兼容。
1
意大利地图
1繁忙的水上交通
• 2· 丰富的旅游资源
• 3· 浓郁的文化底蕴
2 城市发展史
1. 威尼斯建于公元453年,697年成为拜占庭帝国的 一个城邦。 2. 13世纪以后,成为地中海的商业中心。 3. 16世纪初以后,威尼斯逐渐丧失了在政治和商业 上 的影响, 4. 18世纪后期,威尼斯“似乎变成了一个大木偶剧 5. 院”。 1797年,威尼斯屈从于拿破仑的统治,有着一千多 6. 年历史的威尼斯共和国从此灭亡。 1866年威尼斯地区和意大利实现统一,从此成为 意大利的一个地区。
西亚的特点,建筑多为3~5层,并组成连
续性很强的街道和围合感很好的广场。
威尼斯城内建筑多以陶瓦构成坡屋顶,色彩为陶
红色、砖红色,少量教堂等公共建筑为白色或灰
白色的穹隆顶。建筑墙面以淡黄色、黄色、粉橙 色、浅褐色、砖红色到紫红色等暖色系为主,而
其中黄色、橙黄色、黄褐色略多,与紫红色形成
补色关系,和谐而富有对比变化。
2.洪水侵袭 威尼斯现在每年都要遭受100多次规模不等的洪水袭击,洪灾发生的 频率是一百年前的6倍。导致威尼斯经常遭遇洪水袭击的主要原因有 三个:一是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二是过度开采天然气和 抽取地下水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地面沉降;三是威尼斯潟湖湖底不断堆 积的淤泥增加了海水倒灌的几率。
3.城市定位 由于洪水的影响,威尼斯当地居民每年要为维修房屋付出很高的代价, 如果卖掉房屋就可以获得足够到其他地方生活的钱。游客的涌入也迫 使居民日常生活所依赖的传统店铺如面包店、杂货店遭到停业的命运, 取而代之的是卖流行服饰的商店、快餐店、礼品店和销售威尼斯狂欢 节面具的货摊。
(三)水体 水体在广场空间的设计中有三种:
(1)作为广场主题,水 体占广场的相当部分,其 它的一切设施均围绕水体 展开; (2)局部主题,水景又 成为广场局部空间领域内 的主体,成为该局部空间 的主题; (3)辅助、点缀作用, 通过水体来引导或传达某 种信息。
特拉法尔加喷泉广场
(四) 地面铺装
3.圣马可广场
看到它们是否让你想起威尼斯?
圣匝加城市面临的问题
1.人口剧减 城内不准泊车,历史建筑内又较少安装电梯,对居民造成生活上诸多 不便;加上附近城巿楼价和租金最近又下跌了1/3,造成威尼斯人口 流失。现在人口跌至6万以下,令人担心这个城巿正面临因人口大幅 减少而逐渐灭亡的危机。
四、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 1、引入自然,再现自然
• 2、注重生态小环境的合理性
上图:佩雷小广场
五、突出个性创造的特色原则
上海人民广场
六、重视公众参与的社会原则 波士顿市政广场
(一)绿化
绿色空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基 本空间之一,它使人们能够 重新认识大自然,拥护大自 然,以补偿工业化时代和高 密度开发对环境的伤害,以 强调环境对人的养成作用。 在广场空间处理上,绿化可以 使空间具有尺度感和空间感, 反衬出建筑的体量及其在空间 的位置。树木本身还具有表示 方位、引导和遮阳的作用。
世纪广场
2.复合形态广场
(1)有序复合形态广场
南锡中心广场
(2)无序复合广场
(三)按广场剖面形式分类
• 1.平面型广场 • 2.立体型广场
(1)上升式广场
(2)下沉式广场
三、城市广场设计的基本原则
•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 • • • 1.人在广场上的行为心理分析 (1)行为与场所 (2)行为与距离 (3)行为与时间
澳门市政广场
武汉火车站站前广场
广场的性质很难做到单 一,它可能具有多重性和复 合行。它的性质也可能随时 间的变迁而改变。比如:圣 马可。
911纪念广场
(二)按广场的平面组合分类
广场的形成有自发和规划两种形式,也受地形、观念、文 化等多种影响,因而其平面组合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态, 基本可分为单一和复合两大类型: 1. 单一形态广场 • (1)规整形广场 • 正方形广场、长方形广场、梯形广场、圆形和椭圆形广场 • (2)自由形广场
人对广场环境刺激的三种表现:瞬时效应;历时效 应;历史效应。 在广场设计中可以采用的参照体系: 上图:人总是选择有依靠的位置就位 a)以自然要素为参照 b)以人文要素为参照
缅怀历史、感受时代、憧憬未来
2.人在广场中的活动规律分析
(1)活动方式 个体活动、成组活动、群体活动 (3)交往活动 a)公共性交往 如听人演讲、群众集会或围观 某一表演活动等,具有随机组 合和被动参与的特点 b)社会性交往 礼节性交谈:停留时间较短, 对场所要求较低 朋友间交往:需寻找相对隐蔽 的场所 c)亲密性交往 对私密性要求最高 (2)活动内容 a)休息:广场上可坐面积 至少占6%~10% b)观赏、游玩、散步、锻 炼等 c)表演活动
(二)把握城市空间体系分布的系统原则
1.位于城市空间核心区的广场 (1)首先解决交通问题 (2)从市中心空间体系的整体构思出发 (3)将广场作为大的主空间处理,又组织若干次空间,使广场 空间体系化、小型化、领域化、人情化 (4)整个广场由几栋高层建筑限定和标志空间,使之聚而不散 (5)各层次空间以建筑、树木围墙以及纪念物来分割和界定, 形成封闭空间,给人以舒适、亲切和宜人的感觉
总督宫
圣马可图书馆
广场的定义
《城市规划原理》一书中认为:广场是由于城市功能上 的要求而设臵的,是供人们活动的空间。城市广场通常是城 市居民社会活动的中心,广场上可组织集会、供交通集散、 组织居民游览休息、组织商业贸易的交流等。 李泽民在《城市道路广场规划与设计》一书中认为:城 镇广场是指在城市(镇)总平面布臵上,一般未被房屋占领, 而与城市道路相连接的社会公共用地部分。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水城威尼斯
威 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城 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
湾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 34.3万。主建于离岸4公里的 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 米。由铁路、公路、桥与陆 地相连。由118个小岛组成, 并以 177条水道、401座桥 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 “水上都市”、“百岛城”、 “桥城”之称。 由于受地中海显著的影响, 威尼斯属于地中海气候。在 夏天的时候,也会出现高温 天气,因为四周有水所以夏 天的时候也会显得比较潮湿。 冬天的时候气温低一些,而 且经常下雨,会感觉比较的 寒冷
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是 威尼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 圣马可广场东西长170多米, 东边宽80米,西边宽55米,总 面积约1万平方米左右,呈梯形。 它们造型的优美、和谐,石雕 的生动、逼真,可以说是古罗 马建筑中少有的杰作。广场南、 北、西三面被宏伟壮丽的宫殿 建筑环绕。
东面耸立着高98.6米的圣马可钟楼和融东西方建筑 艺术为一体的圣马可教堂。西面是总督宫和圣马可图 书馆。 严整、华丽的总督宫,用粉红色和 白色的大理石 砌成。总督宫是威尼斯国家元首的府第,也是大议会 和政府的所在地。
威尼斯的桥
威尼斯的灵魂
独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 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名字—— “贡多拉”,这种轻盈纤细、 造型别致的小舟一直是居住 在泻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 工具。 长:11米 宽:约1.5米 材料:栎木板 用黑漆涂抹七 遍始成 人数:6人,加船夫1人
建筑风格特点
威尼斯建筑多形成于中世纪,同时拥
有不少文艺复兴时代和巴洛克时代的建筑。 威尼斯建筑不但融入了西方的特色,也有
威尼斯城市第五立面色彩十分统 一和谐,陶红色瓦屋顶几乎覆盖了 整个城市,并映衬出少量的大型公 共建筑的白色穹顶。陶红色屋顶与 湖蓝色海洋之间的色彩对比构成了 城市鸟瞰的最基本色彩意象。
总的来说,威尼斯的城市色彩在色调上以暖色为主,明度、彩度始终,形成了 既丰富又协调的城市色彩。街墙在色彩构成上,以单体建筑为单位,水平向上 展开拼贴变化,属欧洲典型的“水平拼贴式”构成。城市中冷色系的建筑较少, 威尼斯城市色彩丰富而不凌乱,和谐而不单调,是城市色彩中极具魅力的经典 佳作。
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城市景观等 城市空间的核心型
广场分类
城市广场的分类,一般可从广场的性质、广场的平面组合 和广场的剖面形式三个方面来进行分类。 (一)城市广场的性质取决于它在城市中的位置与 环境、相关的主体建筑与主体标识物以及其功能等 的性质,而现代城市广场越来越倾向于综合性的发 展。因此按性质分类也仅能以该广场的主要性质进 行归类,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1.市政广场 2.纪念广场 3.交通广场 4.商业广场 5.休闲 娱乐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