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 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上海中医药大学
弹性与收益讨论(P48)
需求富有弹性ed>1,则价格与销售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1
需求缺乏弹性ed<1,则价格与销售总收益成正方向变动。
2
单位弹性ed=1,价格变化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没有影响。
讨论
4
那一类老板喜欢说薄利多销
化妆品与药品
6
上海中医药大学
需求的收入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需求曲线
第五节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第三节 供给曲线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层次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研究对象:一方面,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另一方面也研究市场与行业是如何运作和演变的。
层次:第一次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上海中医药大学
二、微观经济学的构建基础
“合乎理性人”的假设条件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经济学只研究合乎理性人假定的行为。
理性人或者经济人:每个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取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消费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生产者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价格-数量组合
A
B
C
D
E
价格(元)
2
3
4
5
6
供给量
0
200

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

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

E1
P2
E2
O
Q3 Q1 Q2
Q
O Q3 Q1 Q2
Q
例子: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最高价格 由政府规定的某种商 P 品的最高价格就是限 制价格,或称价格上 限。由于价格低于均 Pe 衡价格,且不能上升,P0 必然存在超额需求或 O 供给短缺。
D
S
E
Q1 Qe Q2 Q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限制价格——最低价格
(三)需求函数
Qd=f(PX,PY,PZ…M,T,E)
简化为: Qd=f(P)
二、 需求法则、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一)需求法则
(二)需求表
某商品的需求表
可能性
需求数量
A
9
B
10
C
12
D
15
E
20
F
26
单位价格
6 5 4 3 2 1
(三)需求曲线
非线性需求函数:
Qd=a.P- α
需求曲线的特征
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 有关的基本概念
本章内容
需求函数和需求法则 ➢ 需求弹性 ➢ 供给函数和供给法则 ➢ 供给弹性 ➢ 均衡价格 ➢ 应用
2.1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概念
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
资源的
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
稀缺性 欲望的
选择
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 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
修改假设 或结论
预测与事 实不一致 以更好的 理论取代
三、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内生变量:由模型 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由模型 以外因素所决定的 已知变量
参数:为数值不变 的变量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8. 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9.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0.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1. 供给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51. 边际产品
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52. 边际产品价值
它表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VMP=P.MPP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53.地租
当土地供给固定时的土地服务价格。
54.租金
把这种供给同样固定不变的一般的资源的服务价格叫租金。
20.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21. 替代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22. 收入效应
44. 收支相抵点
厂商无经济利润但能实现正常利润的均衡点也被称为收支相抵点。
45. 停止营业点

第2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2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23
§2-4 经济模型与分析方法
经济理论: 经济理论: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 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 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 实的经济事物所进行的系统的描述. 实的经济事物所进行的系统的描述. 经济理论的建立, 经济理论的建立,是对一些非基本因素进 行舍弃, 行舍弃,就经济事物的基本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进行研究, 进行研究,使得经济理论能够说明经济事物的 主要特征和相关的基本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主要特征和相关的基本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 1 ) 内生变量 : 在经济模型中 , 模型所要决 内生变量: 在经济模型中, 定的变量. 定的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 ) ( 2 ) 外生变量 : 由经济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 外生变量: 定的已知变量. Variables) 定的已知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 ( 3 ) ( 模型 ) 参数 : 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 , 模型) 参数: 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 也可以理解成可变的常数. 也可以理解成可变的常数. 问题: 如果把模型参数看作是变量的话, 问题 : 如果把模型参数看作是变量的话 , 它 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2
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 **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 ** (3)相关商品的价格 ** (4)消费者的偏(嗜)好 ** 消费者的偏( (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 (6)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7)政府的消费政策
3
需求的表达之一: 需求的表达之一:需求表
价格— 价格—数量组合 A B C D E F
P D
S′ S E′ E
S〃
讨论:均衡价格, 讨论:均衡价格, 数量变化与供给变 动的关系? 动的关系? 同样的方法, 同样的方法 , 可分析需求 曲线) ( 曲线 ) 变动 的结果. 的结果.

西经重点第二讲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西经重点第二讲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二讲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本章主要内容是需求和供给曲线,内容较简单,大家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即可。

名词解释: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弹性,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弹性,恩格尔定律等,同时要了解影响需求,供给弹性的因素。

总体上来说,本章考点不多。

1.合乎理性的人(理性人,经济人)⑴基本特征⑵另一定义:偏好的完全性,可传递性,非饱和性⑶意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

2.需求⑴定义: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⑵影响需求的因素:①商品本身价格;②相关商品的价格;③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④消费者的偏好;⑤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⑶需求函数: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的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依变量;⑷需求表:一张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⑸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上拟合的一条曲线;⑹需求规律: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需求规律的特例:吉芬商品;⑺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需求量变动是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购买量的变动,表现为该曲线上的点的变动,不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非价格因素的变动所引起了购买量变动(如收入变动等)称之为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

3.供给⑴定义: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⑵影响供给的因素:①商品本身的价格;②厂商能生产的相关商品价格;③生产的成本;④技术水平;⑤生产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⑶供给函数:假定商品的供给量与商品的价格具有无限的分割性,并把商品的价格视为自变量,把供给量作为依变量;⑷供给表:一张某种商品的价格与对应的供给量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⑸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⑹供给规律:当影响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供给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供给量变动百分比 价格变动百分比
P •A
供给价格弹性
Q
(2)供给价格弹性公式
通常情况下,商品供
给量和商品价格成同 向变动 供给的变动量和价格 的变动量的符号是相 同的。
(3)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求法
规律: 若线性供给曲线的延长线 点弹性 与坐标横轴的交点位于坐标 原点的左边,则所有点的弹 性都>1。 C 若交点位于坐标原点的右 边,点弹性都<1。 若交点恰好是原点,则点 弹性都=1。 P A dP O dQ B
D.E
< 1
缺乏弹性(inelastic〕
P
需求量变动比率<价格变动比率。 比如生活必需品。 在图形上的需求曲线陡直。 病人对药品(不包括滋补品)的需
D4 Q
求的价格弹性<1。
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0%,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
需求价格弹性为? 缺乏弹性。
E. E > 1
富有弹性(elastic)
三、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 的影响
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假定供给不变)
供给不变
需求增加则使需
P
D3
D1
D2 S
P2 E1 E3
E2
求曲线向右上方移 P1 动,均衡价格上升, 均衡数量增加; P3
需求减少则使需 求曲线向左下方移 动,均衡价格下降, O 均衡数量减少。
Q3
Q1
Q2
Q
需求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需求点弹性的几何测定:
线性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
P 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 A F C
点的弹性,都可以通过该点 出发向价格轴或数量轴引垂 线的方法来求得。
令C点为需求曲线上的任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P
4
需求
0
Q
完全无弹性(弹性等于零)Ed=0
价 格 提 高 , 需 求 量 不 变
P 需求 5 4
0
1
Q
第五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四、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1.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计算
即利用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公式计算。
Q P dQ P ed lim P 0 P Q dP Q
第五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七、弹性概念的扩大 Q 1.供给的价格弹性 Q P Q 弧弹性公式: ed P P Q 1 P P P2 弧弹性的中点公式: es Q 2 P Q1 Q2 2 点弹性公式:
dQ P es dP Q
第五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五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我们不仅要知道供求变化的方向, 更要知道变化的大小,即需求量或 供给量对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 。我们用弹性来说明这种关系。
我们要知道企业的决策要如何考虑 消费者的反应。
第五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一般含义 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 度。 弹性的一般公式: 因变量的变动比例 弹性系数=
5
4 0 P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需求
50
100
Q
弹性充足:︱Ed︳>1 奢侈品
缺乏弹性
P
Ed <1
日常用品 柴米油
缺乏替代品
O
D Q
单位弹性(Ed=1)
P
需求
5
4
价格提高 25%,需 求量减少 25%。
100 Q
0
80
完全弹性(Ed=∞)
1,价格高于4元,需求量等于0; 2,价格等于4元,消费者购买任何数量的商品。 3,价格低于4元,需求量无穷大。

微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总结

微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总结

第一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一、需求,需求量与需求变动1、需求: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每一可能的价格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是一组与价格水平对应的需求数量,而不是一个需求数量。

2、需求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

3、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这里的其他因素包括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以及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4、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5、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它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

二、供给、供给量与供给的变动1、供给: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是一组与价格水平对应的供给数量,而不是一个供给数量。

2、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3、供给的变动:是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4、供给量的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有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数量变动。

5、供给规律:在影响供给的其它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同向的依存关系。

三、均衡、均衡价格1、均衡:主要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现对静止的状态。

2、局部均衡: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会部分市场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3、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4、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此时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这种状态被称为市场出清状态。

5:供求规律:(1)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2)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与静态模型相联系, 比较静态分析与静态模型相联系,研究 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 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 , 以及 分析、 分析 、 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内生变量 的不同数值的方法。 的不同数值的方法。 目的: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 目的: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 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 并且比较 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 , 并且 比较 分析新旧均衡状态。 分析新旧均衡状态。
P H G S
特征:向右上 方倾斜。
O
Q
18
线性供给函数: 线性供给函数:
Q = −δ + γ .ρ
s
δ ,γ > 0
非线性供给函数。 非线性供给函数。如:
Q = δP
s
γ
δ ,γ > 0
19
供给定理
在 其他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 , 某商品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的情况下, 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 即供 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 随 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注意:供给定理的假设条件。 注意:供给定理的假设条件。
35
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与动态模型相联系。 动态分析与动态模型相联系。 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 动态分析是在 引进时间变化序列 的基础 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 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 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目的: 目的 : 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 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三、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5
消费者的 产品需求 消费 行为
产品市场 产品的价格 决定
生产者的 产品供给 生产 行为场
劳动,土地 ,资本,管 理
企业
消费者 的要素 供给 微观经济学的市场 循环流动模型
生产者 的要素 需求
6
第二节 需 求 曲 线
一、需求函数
1.需求的概念 . 需求是指消费者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 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 内 , 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 愿意而且能够 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 购买的商品数量。 购买的商品数量
34
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与静态模型相联系。 静态分析与静态模型相联系。它是根据既 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方法。 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方法。 目的: 目的: 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 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 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22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 时的价格。 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是供求均衡时的供求数量 均衡数量是供求均衡时的供求数量。 是供求均衡时的供求数量。 几何意义: 均衡点, 是市场供给曲线、 几何意义 : 均衡点 , 是市场供给曲线 、 需求曲线的交点。 需求曲线的交点。
12
需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的情况下, 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 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 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注意:需求定理的假设条件?如何理解? 注意:需求定理的假设条件?如何理解?
Q = f ( X 1 , X 2 , X 3 ,⋯, X m )
d
如果只考虑价格因素 如果只考虑价格因素: 价格因素:
Q = f ( X 1 ) = f ( P)
d
9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1. 需求表
价格—数量组合 价格— A B C D E F 价格(元) 价格( 1 2 3 4 5 6 需求量(单位数) 需求量(单位数)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3
第三节 供 给 曲 线
一、供给函数
1.供给的概念 . 供给是指生产者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 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 内 , 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 愿意而且能够 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 供应的商品数量。 供应的商品数量。
14
2.影响供给的因素 . (1)商品自身的价格 (2)生产成本(要素价格) 生产成本(要素价格) (3)生产的技术水平 (4)相关商品的价格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6)政府的政策 (7)其他因素
7
2.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6)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7)政府的消费政策 (8)其他因素
8
3.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是用模型法( 需求函数是用模型法(代数表达 是用模型法 来表述需求这个概念。 法)来表述需求这个概念。 多因素模型: 多因素模型:
27
1. 需求曲线的移动
(1)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 商品本身价格变动 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 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 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数量的变动。 (2)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 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变动所 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变动 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变动所 引起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引起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s
16
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1.供给表 1.供给表
价格— 价格—数量组合 A B C D E 价格( 价格(元) 2 3 4 5 6 供给量 (单位数) 单位数) 0 200 400 600 800
17
2.供给曲线 以图形(几何)的形式来表述供给这个概念。 图形(几何)的形式来表述供给这个概念。 来表述供给这个概念
30
供给减少
供给增加
P
D
S′ ′
S
S ″讨论 : 均衡价
格 、 数量与供 给的关系? 给的关系?
PE
E′ E
同样的方法,可分 E ″ 析需求变动的结果。
O
QE
Q
供给的变动
31
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分别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分别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 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 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 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p32 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3
P
D
S
PE
E
O
QE
Q
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
24
P P1 PE
D A
产品过剩
S B
同样的方法, 请分析其他情 况
E
O
QE
Q
扰动所产生的影响
25
均衡价格的形成
一般模型
Q = f (p) s Q = f ( p) Q d = Q s
d
26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移动 : 主要描 述了S 述了S、D二曲线交点的变动特征。 二曲线交点的变动特征。 ● 需求的增加与减少 ● 供给的增加与减少
28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P A
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
B D
D'
O
Q
29
2. 供给曲线的移动
(1)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 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 商品本身价格变动 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 动。 (2)供给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 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变动 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该商品供 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该商品供 给数量的变动。 给数量的变动。 问题:如何反映二者的关系: 问题:如何反映二者的关系:(1)模型?(2)图形? 模型? 图形?
20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场均衡价格的决定
一、均衡的含义
均衡(Equilibrium):在经济学中, 均衡(Equilibrium):在经济学中,是指经 ):在经济学中 济中各种对立的、 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 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均衡是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 均衡 是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 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21
均衡: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均衡:
局部均衡( 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 )是就单 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 衡状态进行分析。 衡状态进行分析。 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 )是就 一个经济中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 均衡状态进行分析,强调市场之间的影响。 均衡状态进行分析,强调市场之间的影响。
4
基本假定条件: 二、微观经济学一个基本假定条件: 微观经济学一个基本假定条件
“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其基本特 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 征是: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征是 : 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也就是说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 济行为都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 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32
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变动
P D2 D1 E1 E2 E3 S1 S2 P2 P1 E4
O
Q
33
第五节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1)经济模型。是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 经济模型。 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2)静态模型。全部变量没有时间先后上的差别,所 静态模型。全部变量没有时间先后上的差别, 有变量都属于同一个时期。 有变量都属于同一个时期。 ( 3 ) 动态模型 。 动态模型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 动态模型。 先后差别( 顺序, 时序) 先后差别 ( 顺序 , 时序 ) , 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 间的相互关系。 间的相互关系。 静态和动态模型主要是考虑模型中的变量所属的时间。 静态和动态模型主要是考虑模型中的变量所属的时间。 主要是考虑模型中的变量所属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