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8大优势支柱产业蓝图

合集下载

京津冀发展新格局与天津的战略机遇

京津冀发展新格局与天津的战略机遇

生态环境保护
天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与周边 地区的联防联控,共同打造绿色生态 屏障。
科技创新合作
天津积极参与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 合作,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 。
03
天津面临的战略机遇
政策支持与投资机遇
政策支持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天津获得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包括财 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02
天津在京津冀发展中的 地位与作用
天津的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
地理位置
天津位于京津冀地区的核心地带,是 连接华北、东北和华东的重要交通枢 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资源优势
天津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包括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农业资 源和劳动力资源等,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有力支撑。
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
京津冀地区形成了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石家庄、唐山、保定等城市为重要节点,其他 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群格局。
产业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在产业布局上逐步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态势,北京重点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天津侧重先进制造业,河北则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交通一体化
京津冀地区正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构建以北京为中心的放射状交通网络, 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
降低企业开办和运营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例如,推行“一网通办”,简化企业注册、 税务、社保等手续。
完善法治环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秩序,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
要点一
传统产业升级
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例如,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要点二

凝心聚力推动天津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凝心聚力推动天津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凝心聚力推动天津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作者:李勇来源:《求知》 2021年第5期李勇近年来,预期规模超过万亿元的信创产业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也成为各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信创产业作为天津市主攻方向,提出构筑全国领先的信创产业基地,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中,相关部门要抢抓机遇,结合天津市发展实际,精准引育新动能,完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促进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天津市发展信创产业的基础与优势信创产业也称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是中国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IT架构和标准的战略选择,是对现有信息产业生态格局的重新洗牌,必然会引发海量的市场需求,为天津市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1.天津市具有信创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将信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始终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认真落实“津八条”“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和支持民营经济“19条”,持续推进“一制三化”改革、“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出台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总体行动计划及十大专项行动计划,连续四届为世界智能大会搭建国际高端交流平台。

得益于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天津市信息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由2017年的135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027亿元,2017年至2019年环比增速分别为14.1%、20.7%和23.5%,显著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速;中科曙光、紫光云、360科技、云账户、长城电脑、麒麟操作系统、飞腾芯片、科大讯飞等行业翘楚纷纷落户天津,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天河三号”原型机进入国家重大创新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面应用阶段,滨海高新区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示范与引领作用日益显现。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_0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_0

---------------------------------------------------------------最新资料推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1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近年来,伴随着天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和利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区域优势,不断创新职业教育新模式,紧紧围绕天津区域经济发展,滨海新区建设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国家战略需求,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以国际合作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支撑,借鉴消化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站在行业发展前沿、瞄准引领技术发展的高端产品,加强专业建设和调整,发展形成了 9 个专业组群 37 个专业(截至2010 年 8月),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强化了制造业和制造类服务业领域的优势,为天津工业优势支柱产业和滨海新区众多企业提供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为天津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形成了天津中德锻造金牌蓝领的品牌优势和特色,成为天津市产业发展所需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当前,随着工业、服务业、自主创新产业化、区县等一批又一批高水平重大项目建设,天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迈向高端,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发生质的变化,这必将对天津职业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为进一步明确学院改革发展方向,强化制造业和制造类服务业 2 优势,提高专业和课程结构调整针对性,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社1 / 19会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学院组织开展了天津市 120 项工业重大项目与我院专业对接及人才需求专项调研,对天津工业发展现状与长远规划、120 项工业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我院专业建设现状及与120 项工业重大项目对接情况、技能人才需求等进行了调研分析,形成了调研分析报告。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静海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静海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静海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2.14•【字号】津静海政发〔2022〕4号•【施行日期】2022.0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静海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天津市静海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2021年10月22日区政府第11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2022年2月14日天津市静海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是天津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制造业立市和全面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攻坚期,也是推进静海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

依据《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天津市静海区高质量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8—2035年)》和《天津市静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订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静海工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目标任务,规划主要指标完成符合预期,为“十四五”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总量持续扩大。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722亿元、利润总额44亿元。

涌现出一批带动示范作用强的大集团和龙头企业,千万吨钢管制造“友发集团”连续15年被评为中国500强企业,并荣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年产值484亿元(静海94.6亿元)。

天津支柱产业

天津支柱产业

天津市八大支柱产业
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迅速形成规模。

大飞机、大乙烯、大机车、大造船等一批标志性龙头项目先后投达产,抢占了产业制高点,创造了天津工业的新历史。

装备制造业从弱到强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共实施项目825项,总投资3990亿元,是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

已有南车、北车机车制造、长城汽车,钢管扩能改造,柳工大马力推土机等661个项目建成,完成投资1629.8亿元。

形成了轨道交通、造修船、工程机械、风力发电、港口机械、超高压输变电、核电、水电、石油石化、国防关键设备等十大成套装备。

电子信息产业抢占高端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共实施项目209项,总投资972.9亿元。

已有曙光高性能服务器、中兴通讯北方基地等147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395.7亿元。

形成了以3G移动通信、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存储器、宽带光纤传输、LED新型光源、3D显示
等高端产品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超千万亿次的“天河一号”峰值运算速度世界第一。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共实施项目120项,总投资313.5亿元。

已有金耀生物园、大输液等89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156.8亿元,形成了以大品种、大平台、大健康、小巨人为标志的“三大一小”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新能源新材料异军突起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共实施项目90项,总投资628.8亿元。

已有48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946亿元。

风电、锂电、光伏、动力电池迅速崛起,世界新能源产业巨头齐聚滨海,天津正在打造“新能源之都”。

天津市产业结构和区域功能演变研究

天津市产业结构和区域功能演变研究

天津市产业结构和区域功能演变研究摘要:十年来,天津市产业结构变动总的特征是: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城市区域功能不断在发生变化,产业向城市发展主轴上聚集的态势显著,城市中心区、滨海新区、近郊区、远郊区正在形成各自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域。

关键词:天津市;区域功能;演变天津市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海河流域的下游,地处渤海之滨和海河五大支流汇合处,地形结构以平原为主,地势比较平坦,只在北部蓟县有部分山地。

天津市北、西、南三面同河北省相邻,西、北两面和北京市接壤,总面积为11611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1043万。

天津位于京哈、京沪两大铁路干线的交叉点上,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它又是我国华北地区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是首都北京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一、天津市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天津市三次产业发展总的特征是: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2004年与1996年相比,天津市市辖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GDP占总GDP的比重变化不大。

2004年天津市第二产业GDP的比重达53.63% ,与1996年的54.20%相比变化不大,在全国31个省会和直辖市城市中第二产业比重高居第五位。

[1]2004年天津市第三产业GDP的比重仅为43.93%,与1996年的43.90%基本持平,远远低于近邻北京的60.55%。

天津市第二三产业单位从业人员人数2004年与1996年基本持平,从1996年的4033193下降到2004年的4028590。

但法人单位数量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即从1996年的64299增加到109022。

其中,第二产业单位从业人员人数下降明显,从2581704下降到2187770,但法人单位数量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24540增加到35215。

居于第二产业主导地位的制造业,单位从业人员人数降幅较大,从2143381下降到1646733,但法人单位数量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21939增加到30893。

天津市统计公报

天津市统计公报

天津市统计公报天津市,这座富饶的城市,位于中国华北平原的东北部,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天津市的经济发展一直是人们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情况,本文将根据天津市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对天津市的经济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

从天津市统计公报中可以看出,天津市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

2022年,天津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3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0%。

这一增长速度虽然相较于前几年有所放缓,但仍表明天津市的经济总量在稳步增长。

天津市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天津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但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渐加快。

2022年,天津市的第第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15亿元、893亿元、726亿元,分别占比7%、1%、7%。

这一数据表明,天津市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渐向多元化发展,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天津市的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好转。

根据统计公报的数据,天津市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018年的3%下降到了2022年的1%。

虽然失业率仍然存在,但已经呈现出了逐渐下降的趋势。

同时,天津市的年平均工资也在逐年增长。

2022年,天津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元,同比名义增长9%。

这一数据的增长,表明天津市的就业形势正在逐渐好转。

天津市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根据统计公报的数据,天津市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88%,比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

这一数据表明,天津市的城市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城市化的进程正在加速推进。

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虽然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天津市正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推进,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

未来,随着天津市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相信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将会更加繁荣和美好。

天津市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一个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天津滨海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摘要: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增长极,它的发展对天津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包含着主导产业的更替。

本文从区域主导产业的空间属性和产业属性两方面作为选择基准,确定滨海新区的主导产业,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一、引言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东部临海地带,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集港口、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港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区港联运合作区和工业聚集区集于一体的区级行政区。

现已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布局,国内外大型项目的引进、国有大型企业的进驻和国内优秀研发资源的迁入,滨海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发生转变。

2011年新区GDP为6206.87亿元,占天津市GDP的54.9%。

天津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最富活力的经济发展区域。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进程的重大战略,主导产业的选择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的重要一步,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如何通过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发挥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已经成为影响区域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滨海新区的蓬勃发展不仅关系着天津的未来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环渤海地区的未来发展。

二、文献综述从国外研究来看,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分析主要是从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两个视角进行的。

在产业经济学方面,学者们均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做了广泛的研究。

赫希曼提出的“产业关联度基准”;筱原三代平从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两个角度总结了“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

罗斯通过经济发展阶段与主导部门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主导产业的两大准则: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和显著的规模;是否带动经济中其他部门的发展。

在区域经济学方面则是提出了与主导产业相关的众多理论,如弗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以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为代表的古典区位理论;费特的贸易区位边界理论和俄林的一般区位理论为代表的近代区位理论;胡佛的成本学派为代表的现代区位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大优势支柱产业蓝图绘就10年后天津工业一年干出三年半20:把天津建成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在工业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上力争全国领先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5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9000亿元2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6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6万亿元《天津市工业布局规划(2008—20年)》日前获市政府批复。

未来10年,天津将构建一个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装备制造业为核心、优势支柱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将达到40%。

天津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5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9000亿元;2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6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6万亿元。

2010年底,天津市工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1."7万亿元,到20年,天津工业一年能干出三年半。

工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工业创新能力进入全国领先,工业发展模式成为全国示范,工业发展水平争创国际一流。

该《规划》显示,天津市将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实施大企业集团带动战略,以重点骨干集团和重大项目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合重组,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整合优势品牌资源,壮大品牌规模,培育出20个千亿集团和10个千亿品牌。

一、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规模3000亿元建成国家重要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未来10年,天津市将重点发展以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大推力火箭、卫星航天器制造和空间站为核心的“三机一箭一星一站”,积极发展航空发动机、航空机载设备、机场与空管设备、卫星有效载荷、特种飞行器等关键零部件配套。

构建起以总装制造为核心,涉及研发设计、航空物流、维修服务等多个领域,产业链较为完备的航空产业体系;以火箭制造装配、总装测试、卫星设计制造和空间站为核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天产业体系。

20年,天津市将建成国家重要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

届时,天津市将形成年产空客A320飞机48架、直升机400架、无人机200架生产能力,建成推力120吨、最大载荷25吨、直径5米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和航天器制造及应用产业基地。

二、石油化工产业:产值规模13000亿元建成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天津市石油化工产业将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和精细化工,形成以石油化工为主,从石油勘探开发到炼油、乙烯、化工完整的产业链条。

到20年,天津市石油化工产业产值规模将达到13000亿元,届时,天津市将建成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在石油化工方面,将提升装备水平,突破关键技术,增强产业优势,建成4000万吨原油开采、3500万吨炼油、300万吨乙烯和百万吨级PTA、百万吨级PVC、百万吨级聚乙烯、百万吨级聚丙烯等一批规模超百万的石化产品基地;海洋化工方面,则壮大以氯碱为代表的海洋化工,促进与石油化工结合,发展一碳化工,形成百万吨级纯碱、百万吨级烧碱规模;精细化工方面,则促进产业链向纵深发展,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绿色环保为方向,形成以苯酐、顺酐、ABS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产品。

三、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24500亿元建成国家级装备制造基地天津市装备制造业未来10年将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突出大型、成套和精密方向,进一步拓宽产品领域,重点发展以轨道交通设备、石化装备、造修船、工程机械、风力发电设备、水电设备、核电设备、超高压输变电设备、港口机械装备、农业机械装备为核心的十大成套装备,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围绕大型、重型、精密装备需求,重点发展带动力大、技术含量高的关键基础零部件和相关配套及特种原材料研发制造,显著提升重大装备成套和关键部件研发制造水平,重点成套装备、大型重型装备研发制造水平进入全国前列,修造船能力达到300万吨,成为全国三大修造船基地之一。

"20年,产值规模将达到24500亿元,天津将建成国家级装备制造基地。

天津市将依托中船重工造修船、中海油渤海装备、太重大型重型装备、铁道部和北车集团大功率机车综合维修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在临港工业区布局重装基地,形成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临港工业区重装基地将分三期建设,一期重点发展大型重型成套装备和造修船基地,二期利用岸线优势重点发展以动力、传动、控制和基础制造装备为代表的关键设备,三期利用靠近南港工业区上游冶金原材料区域,重点发展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特种原材料等装备配套产品。

四、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12000亿元建成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未来10年,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将扩大集成电路、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片式元器件、显示器、数字视听等领域优势,突破新一代移动通信、新型显示器件、高端通用芯片等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向高端发展。

2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将达到12000亿元。

天津将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届时,天津市手机生产能力将达到4亿部,电子元器件保持全国领先,集成电路步入全国先进行列,高性能服务器位居世界先进水平。

将大力发展汽车电子、软件等领域,壮大产业规模,在信息安全软件、工业软件等重要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技术和产品开发上实现突破;加快发展物联网、光电子和光通讯、人工智能等高端信息产业,引进龙头项目,构建和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化规模,成为新优势领域。

天津市将集成优势、突出特色,规划建设开发区东区,西青开发区、泰达微电子工业区、大寺工业园,津南八里台工业区、海河工业区,静海开发区,华苑产业园区5个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

其中依托西青开发区、泰达微电子工业区、大寺工业园和华苑产业园区2个集聚区建设“硅谷”,依托津南八里台工业区、海河工业区建设“智谷”,依托静海开发区建设“光谷”,这四大产业集聚区构成“IT三角”,成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五、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2000亿元建成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未来10年将重点发展现代生物制药,巩固化学制药优势,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20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天津将建成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关键技术领航区。

现代生物制药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等产业创新平台的作用,吸引国内外高端研发和产业资源,瞄准国际水平,突破关键技术,重点发展生物工程药、检测基因生物芯片、生物酶制剂、各类疫苗和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加快产业化步伐;化学制药方面,要加快原料药和制剂一体化发展,巩固“三素一酸”(激素、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的优势,建设治疗心脑血管、糖尿病及肿瘤等大病种药物生产基地,提高制剂水平,加快新药研制;中药现代化方面,要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中药标准化建设,继续运用先进的提取、分离、精制技术提升中成药产品,着力开发中药新型药和中成药二次开发技术,加快透皮吸收、靶向或定位释药等新型制剂的开发,开展现代中药检验检测技术和标准的研究与应用,保持中药现代化全国领先地位,率先实现中药国际化。

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3400亿元建成国家重要的绿色能源研发制造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天津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家重要的绿色能源研发制造基地、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基地和以化工新材料为主的全国最大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到20年,产值规模达到3400亿元。

新能源产业方面,要巩固以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为代表的绿色电池优势地位,积极开发超高比能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品种及关键电池材料,进一步扩大产业化规模,形成20亿只锂离子电池、5亿只镍氢电池生产能力;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壮大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规模,积极开发聚光太阳能电池,形成4000兆瓦光伏电池生产能力,建成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太阳能电池研发基地和产品品种最全、生产规模最大的系列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基地;发挥国内外风电龙头企业聚集的优势,积极发展2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及叶片、控制系统、齿轮箱等关键部件的研发制造,构建起以整机为龙头、零部件配套及相关服务为支撑的完备的产业体系,形成100兆瓦以上的风电整机生产能力,建成全国最大的风电成套设备制造基地,成为世界风电产业中心。

新材料产业方面,则要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需求,按照材料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制备和使用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发展以功能高分子材料、有机硅、工程塑料等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积极发展以区熔硅单晶、砷化镓、发光显示材料、高密度存储材料、高温超导材料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材料;大力发展先进复合材料、航空航天材料、膜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膜材料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硅材料保持全国第一,钛和氟材料在全国领先。

天津市将依托目前已有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基础和大企业大项目的落户,规划建设位于开发区西区和滨海高新区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位于华苑产业园区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等产业集聚区。

七、轻纺工业:产值规模4700亿元成为xx轻工业精品品牌基地天津市的轻工业未来10年要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培育扩大品牌优势,走绿色、安全、循环发展之路。

重点要做精做特手表,进一步提升海鸥手表的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做大做强自行车,建成高端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大力发展食品、白色家电、日用精细化工产品、高档家具、轻工机械、乐器等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发展印刷、装饰、餐具、体育器械、工艺品、首饰加工等适合都市发展的行业和产品,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满足需求、引导消费。

形成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精品荟萃的新型轻工产业体系。

纺织服装行业要做优做高,巩固纺、织的优势,尽快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提高服装、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产品比重;大力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显著提升产业装备水平;走创新发展之路,建设一批设计创意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品牌推广中心,在营销模式创新上力求突破;大力吸引国际品牌,着力打造自主品牌,提升设计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天津市的目标是用10年时间把天津建设成为中国轻工业精品品牌基地,到20年,天津市的轻纺工业产值规模将达到4700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