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及措施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9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大学生身体素质 下降的问题,我们需要从
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应该增加体育 课程的数量和质量,鼓励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其次,政府和社会应该提 供更多的公共健身设施和 运动场所,方便大学生进
行体育锻炼
此外,家长和教育者也应 该关注学生的饮食习惯和 睡眠质量,帮助他们建立
健康的生活习惯
降的问题
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因 为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仅 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 能对他们的未来产生长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导致大学生身体素 质下降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一
些解决方案
1 运动锻炼不足
运动锻炼不足
运动锻炼是提高身体素质 的重要途径
然而,现代生活方式使得 大学生更容易选择久坐不
动,缺乏运动
6 社会环境的改变
社会环境的改变
7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
1
虽然遗传因素对人的 身体素质有一定影响, 但这一因素并不是可
控的
2
然而,即使是在良好的 生活条件下,遗传也可 能导致一些人比其他人 更容易患上某些疾病
8
经济压力
经济压力
对于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面临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这可能导致他 们无法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ENGLISH
可爱/简约/卡通
4 缺乏健康意识
缺乏健康意识
许多大学生缺乏对健 康重要性的认识,没 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 惯。这包括不重视体 育锻炼、不规律饮食、 熬夜等
5 教育体制的不足
教育体制的不足
当前的教育体制往往更注重 学术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 体育教育和锻炼
这导致了学生在学校期间没 有得到足够的体育锻炼,身 体素质得不到提高

我国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及其干预措施研究

我国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及其干预措施研究

我国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及其干预措施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与此大学生的体能却逐渐下降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体能下降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我国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及其干预措施。

一、体能下降的原因1. 运动量减少随着高考的压力和大学课业的忙碌,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很少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导致了他们的运动量减少。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体能的下降,容易引发各种慢性疾病。

2. 饮食结构不合理现代社会的快餐文化使得许多大学生的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缺乏蔬菜水果的摄入,导致了肥胖和营养不良等问题。

3. 学习压力大大学生面对的学业压力巨大,经常需要长时间坐在课桌前学习,导致缺乏足够的运动时间和休息时间,这样容易造成眼睛疲劳、腰背酸痛等问题,进而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

4. 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现代社会的大学生青睐于电子产品,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和颈椎疾病,影响身体的健康水平。

二、干预措施1. 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校园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运动量,增强体能。

2. 教育宣传健康饮食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健康饮食知识的宣传,指导学生合理搭配饮食,提倡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

3. 合理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学校和老师应该合理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学生长时间坐在课桌前,引导学生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放松身心。

4. 提倡“健康上网”学校可以开展健康上网宣传活动,教育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保护眼睛和颈椎。

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多方面,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加以干预和改善。

希望通过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干预措施的持续推进,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体能水平,让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我国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及其干预措施研究

我国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及其干预措施研究

我国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及其干预措施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的学习压力增加,学习时间延长,食物摄入量不足,运动时间和机会减少。

这些因素导致了大学生体能下降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我国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原因分析1. 学习压力大大学生面临着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学习压力,包括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等。

学业压力主要来自于课业负担的加重,学生的学习任务过重,学习时间长,课业负担重。

生活压力主要来自于生活费用的增加,生活费用增加使得大学生的生活负担加重,进而导致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下降。

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于就业难,就业压力大,难以找到好工作。

这些压力使得大学生缺乏运动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了大学生体能下降的问题。

2. 饮食结构不合理大学生的饮食结构不合理,食物摄入不足。

大学生经常吃快餐和方便面,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

这样的饮食结构会导致大学生缺乏营养,身体素质下降,影响体能的提高。

3. 运动时间和机会减少大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缺乏运动的时间和机会。

在学校,大学生训练和比赛的时间减少,导致了运动的机会减少,也导致了大学生体能下降的问题。

二、干预措施1. 加强体育锻炼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开设各种各样的体育课程,提供更多元化的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课外运动活动,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运动中放松心情,减轻学习压力,增强体能,提高身体素质。

2. 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学校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减轻学业压力,缓解学生的压力。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生活的管理,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改善大学生的饮食结构,增强营养,提高体能。

3. 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合理听从身体的需求,适度参加体育锻炼。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营养知识的宣传,指导学生合理饮食,增强营养,提高体能。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析因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然而与此大学生的体质却逐渐呈现下降的趋势。

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引发了对其成因及对策的研究讨论。

本文将针对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体质下降的成因1. 饮食结构不合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由于快餐食品的盛行,大学生的饮食结构普遍偏向高热量、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缺乏均衡营养,长期以往容易导致肥胖和营养不良等问题,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2. 缺乏运动大学生学习繁重,课业压力大,加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导致大学生缺乏运动,长时间处于静坐状态,使得身体的代谢能力下降,容易积聚脂肪,增加肥胖的风险。

同时缺乏运动也会影响心肺功能的发育和提高,降低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3. 睡眠不足大学生普遍存在熬夜的情况,特别是在备考期间。

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4. 心理压力大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此外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等问题也会给他们带来许多心理上的压力。

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二、对策建议1. 发展健康饮食习惯大学校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学校餐厅应该提供多样化、均衡营养的饮食选择,鼓励学生合理搭配膳食,注重饮食卫生。

2. 提倡加强体育锻炼学校应该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学校应该提供完善的体育设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 建立规范的作息制度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作息管理,制定良好的作息制度,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间。

学校可以通过宿舍楼管理等方式,规范学生的夜间活动,避免熬夜现象的发生,保障学生的睡眠质量。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析因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大学生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体质下降已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那么,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制定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呢?本文将对此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1. 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课业繁重,课外活动丰富,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习和课外活动上。

再加上社交网络的盛行,大学生普遍在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花费大量时间,生活方式不规律,缺乏运动,长时间坐姿久站,饮食不健康,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直接导致了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

2. 运动锻炼不足大学生一般在校期间会忙于学业和应付各种社团活动,时间紧张,大部分学生都很难保证一定的运动锻炼量。

据统计,有近六成的大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甚至有超过三成的大学生从来不锻炼。

这种运动锻炼不足导致了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

3. 饮食结构不合理大学生在校期间,很多学生饮食结构不合理,喜欢吃垃圾食品等高热量的食物,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缺乏对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摄入,久而久之便引发了肥胖、高血压等问题,直接导致了体质的下降。

4. 学习压力大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学习任务繁重,竞争激烈,学生们每天都在不断地学习、考试,缺少放松自身的时间,长期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导致了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

1. 加强体育锻炼学校和社会应当加大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组织学生开展各类体育锻炼活动,学校体育设施应得到充分利用,制定出更具吸引力的体育锻炼项目,让学生在忙碌的学习中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2. 饮食健康教育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饮食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合理的饮食结构,提高学生饮食的科学性,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 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身体健康的相关教育,引导学生注重身体健康,定期开展体检活动,让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时刻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析因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仅加重了人们的身体负担,也导致了许多不良的健康问题的出现,如疾病、体型异常等。

其中,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现代生活中也存在体质下降的问题。

1.生活方式不健康大学生大多是在学校内生活,生活相对自由,但受到很多不健康的影响,如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很多学生不运动,长期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生活不规律,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营养摄入不足等,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2.饮食的不健康随着现代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大学生的饮食方式逐渐从传统的“家常菜”转变为快餐、方便面等高热量、高油脂的食品。

同时,很多大学生生活在校园内,没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忙着学习,饮食不规律,过度食用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品,这些食品都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体型异常及体质下降。

3.运动不足在学业、社交等方面的压力下,很多大学生缺乏运动,甚至连一些基本的运动知识也不了解。

在太多的时间里,他们都是标准的久坐族,长期缺乏身体活动,导致身体的肥胖和弱化,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1. 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对于大学生来说,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健康饮食、良好的睡眠习惯、适度的锻炼等生活及保健知识,大学校园应加强健康教育课程。

2. 加强校园体育建设国家应该支持大学校园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对外开放,学校也应该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宣传,让更多的大学生走出宿舍,进行运动锻炼,提升身体素质。

3. 推广健康饮食大学校园应该加强健康饮食的宣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校园食堂的管理,增加营养平衡的饮食选择,以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

4. 促进规律生活大学校园应该规定合理的作息时间,通过制定晚自习时间的具体规定及加强巡查,提高学生成绩与作息时间的质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三、结论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不足等多个因素有关。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析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大学生体质下降已成为常态,并且这种情况还呈逐年加剧的趋势。

那么,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对策可以采取呢?
一、原因
1. 学习压力大。

当前,大学生学业竞争激烈,学习压力大,长时间忙碌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导致缺乏运动,久坐不动,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2. 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不少大学生喜欢熬夜,时常到深夜或凌晨才休息,日复一日会导致疲劳过度和精神不振。

加之经常去网吧或电影院玩游戏、看片、抽烟,不仅增加了身体负荷,还加剧了不良习惯。

3. 营养摄入不足。

大学生没有规律的饮食习惯,过多的吃零食和快餐等并不健康的食品,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二、对策
1. 加强体育锻炼。

大学生多参加体育运动,比如跑步、游泳、篮球等,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还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更好地学习知识。

2. 调整生活方式。

合理控制睡眠时间,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经常进行户外休闲活动,避免成为宅男宅女。

同时,学生也需要避免吸烟、喝酒等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

3. 平衡饮食。

合理搭配食物,摄入适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成分,同时要注意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避免暴饮暴食和偏食的现象,保持饮食习惯的规律性。

总之,大学生体质下降是因为个人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两方面原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提高大学生体质,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析因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现代化生活方式与传统生活方式有较大差异,大学生日常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了大学生体质下降。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1. 饮食结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他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快餐和高热量食品,而忽略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纤维素等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这种饮食结构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而且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身体素质。

2. 缺乏运动大学生一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使他们缺乏运动。

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课堂学习、自习及其他学习活动上,现代科技也令大学生不必走很远的距离就能轻松地完成各种任务。

这些因素导致了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机会,降低了他们的身体素质。

3. 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常常很大,学习压力和社会压力并存。

他们经常要参加各种竞争性考试和面试,这些压力让大学生很难正常生活和工作。

紧张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到睡眠质量,进而影响身体素质。

应该适当减少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高胆固醇等食品,增加吸收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等营养素的食物。

2. 强化体育锻炼大学生平时应该注意体育锻炼,增加体育锻炼和运动的机会。

可以选择低强度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自行车、瑜伽等,也可以选择高强度的锻炼,如篮球、足球、游泳等。

3. 科学管理心理压力大学生应该学会积极应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学会科学管理自己的情绪。

可以通过情感释放、沟通交流、劳动锻炼、瑜伽等方式,来帮助自己缓解心理压力。

4.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并且控制饮食健康、适量运动等习惯,可以有效预防多种疾病和维护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结构问题、缺乏运动和心理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特别是大学生自身要重视自己的身体素质,树立科学健身的观念,积极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及措施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体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措施
0 引言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大学新生军训期间以及大学长跑活动中多人晕倒的现象时有报道,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呈现了下降趋势。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与2005年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下滑趋势得到一定遏制。

与此同时,大学生身体素质却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爆发力、力量和耐力等方面。

与2005年相比,男大学生的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米跑等三项身体素质指标全面下降。

公报显示,在男大学生中,19至22岁城市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平均下降1.29厘米,乡村学生则下降0.23厘米。

在1000米跑一项上,该年龄段的城市学生和乡村学生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秒、3.09秒。

女大学生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米跑成绩也比2005年低了不少。

其中,立定跳远一项,城市女生成绩平均下降2.72厘米、乡村女生则下降0.92厘米。

在800米跑上,二者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秒、1.87秒。

近几年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结果也都表明了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在不断下降。

1 原因分析
1.1 沉溺于网络与游戏,缺少必要的体育锻炼许多学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把网络视为自己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业余时间主要是上网和玩游戏。

”这是不少大学生对自己生活现状的描述。

现代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很多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并从中需求快乐,从而导致在主观和客观上与现实生活的脱节,降低了参加体育运动的欲望。

相比体育运动,大学生更喜欢网络和游戏,这反映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导致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缺少足够的吸引力。

在这些大学生的中学和小学时代,体育运动往往与枯燥的体育课内容和被动的体育考试相联系,很少有人能够在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1.2 高考的压力大,忽视了体育锻炼大学生体质差的根源在高中。

现在很多大一新生的体质测试水平不如高一高二学生,也不如大二大三的学生。

因为这些大一新生可能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没上过体育课,也没有参加过课外体育活动。

很多中学到了高三甚至是高二第二学期就取消了体育课,也没有体育课外活动,最多就是让学生做做课间操。

学生的一切目标就是学习文化课、考大学。

高考本身的压力很大,学生又缺少体育锻炼,高考之后的暑假又是吃喝玩乐,这自然影响到大学新生的体质状况。

中国的学生只有在被动
的环境中才会参加体育运动,这是眼下一个尴尬的现实,没有考试就不重视体育课,没有体育课就不参加体育运动,这在中国各级学校是普遍现象。

1.3 健身意识淡薄在中学阶段对体育锻炼的忽视,很容易就被学生们带到了大学生活中,他们延续了高中的惯性,健身意识和运动观念淡薄。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生活变得散漫、无规律,部分学生过着凌晨两三点睡觉,第二天中午起床的这种黑白颠倒的生活。

加之现在的大学生中宅男宅女比例增多,教室、宿舍和网络几乎是他们生活的全部,缺少了体育运动锻炼,缺少了必要的体力活动,他们的身体机能和素质很难靠谱。

这些都是造成了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

1.4 大学体育课设置不尽合理目前不少高校在体育课程安排上的不尽合理,也是导致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的下滑的一个客观原因。

在时间安排上,目前绝大多数本科院校通常只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且每周只上一次课,在时间上无法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

在课程性质上,当前大学体育教育采取选修形式,学生们会因为只选择自己喜欢的某项运动而忽视了身体全面的锻炼,造成身体素质的不均衡发展。

1.5 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严重不足近年来,国内高校持续扩招,造成体育场地与器材无法满足不断增多的学生们锻炼的需要,人多地少,高密度的大学校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体质的改
善。

一部分大学生即使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想法,也会因客观条件限制而难以实现。

2 改善措施
2.1 加强管理,促使大学生主动运动从学生管理入手,依靠学生社团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改变运动会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的现状。

例如专门成立足球、散打、跆拳道、瑜伽、武术、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和游泳等俱乐部,这些俱乐部利用中午、下午的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

适当加大体育课程在大学教育总课程安排中的比重,在体育课中加强身体训练的要求,培养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对学校运动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吸引和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开展院系、班级、宿舍等各级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健身机会。

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迫在眉睫,学校、家庭和个人都应强化体育锻炼意识,远离久坐不动的不良习惯及无规律的生活状态。

大学生们最好能保证每周3次,每次40分钟至1小时的运动锻炼。

其中,有氧运动能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运动能力,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很适合运动缺乏的大学生们。

有氧运动的形式有很多,如快走、慢跑、健身操、游泳、骑自行车等。

大学生们一开始的锻炼强度不能太大,可选择中等强度、循序
渐进地进行锻炼,运动时心率维持在每分钟120次至140次左右即可。

大学生在进行有氧运动的同时,保持适度的无氧运动是提高力量素质的良好途径。

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

赛跑、拔河、跳高等都是无氧运动的好方式,另外,举重、投掷以及羽毛球和乒乓球对抗赛也对增强学生力量素质大有裨益。

值得注意的是,“突击性健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往往难以达到健身的效果,大学生们要制定一个长期的锻炼计划,长期的坚持下去,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效果。

2.2 加强行政干预高校有义务强化学生的预防保健意识。

可通过加强管理教育,配合多种文娱活动,督促学生改掉懒散的生活习惯,逐步端正其学习观念,引导其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养成勤学习、勤锻炼的生活习惯。

同时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体育器材和场地,配备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以确保学校能够有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2.3 教师要有告知义务和安全提示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有义务提醒学生安全注意事项,明确告知学生及时将自身的健康状况反馈给教师,如是否患有心脏疾病及其他慢性病,再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有序组织教学活动。

2.4 要把好入学体检第一关体检过程中,提醒学生如实填写既往病史,并在体育锻炼中特殊照顾有心脏病史的学生;但只依靠入
学体检也无法全面查出某些隐性的疾病,加之学生刻意隐瞒病史真相,无疑会加大学校的工作压力。

因此,带班辅导员必须与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以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健康状况,及时反馈给体育教师。

2.5 科学指导,掌握必需的医务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应循序渐进地进行全面、科学的体育锻炼。

对于每个参与体育课程的学生来说,任课教师有义务知晓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史,并在课前提醒学生,不要在感冒、发热、饱餐或饥饿的状态下参与体育活动,运动过程中如出现胸闷、压迫感、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该停止运动,及时反馈给教师,并接受相关医学检查。

参加体育竞赛前应做足准备活动。

运动后不要立即洗浴。

2.6 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染上抽烟、喝酒、睡懒觉、熬夜泡网吧、用垃圾食品代替一日三餐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学生不在少数,这部分学生往往因长期缺乏科学、规律的体育锻炼而使身体机能下降,有的在超负荷的运动过程中出现意外。

因此笔者提醒大学生,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3 结束语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现象,要加强管理,促使大学生主动运动;加强科学指导,促使他们掌握必
需的医务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蒋宏宇,宋楚林.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08).
[2]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
[3]李红果.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探讨[j].知识经济,2009(14).
作者简介:马燕(1971-),女,湖北赤壁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医务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