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主题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主题教学

———摘自《福建教育》的对话

林丽容(福清市高山中心小学):何为主题教学?

窦桂梅(以下简称窦):主题教学是在我提出的“三个超越”(详见拙著《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基础上的超越。我读了西方统整课程理论,又联想到比较文学中的母题研究,结合儿童自身特点和学习现状,以及课程单元,从教材自身建构,提出“主题教学”。从而进一步从生命的层次,哲学的高度,在语文课程概念下,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着力于文与人、语言与精神的同构,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的一种思想。

何为主题?中国自古讲究“纲举目张”。说的就是主题。古人做文章讲“题题”,就是“确定主题”,指“命题”“提纲”“中心”之意。我们不妨还可以用英语的词意说明:theme,指“主旋律”、主干词;topic,指标题或旨意;purport,指意图、涵义,偏重作者的主观意向;再就是subject指主题、主体或主语。因此,我提出的“主题”,应该说是包括这四层意思。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暗含的、暗示的;可以是文本本来确定的,也可以是提炼于文本,独立于作者的由师生“读”出的,属于“主干词”、“涵义”、“意义”的这些“词语”。因此这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简单意义的词语,它一定与生命体验有关。总之,从哲学的高度归结起来,就是指那些属于“人生意义”的“词语”。到底“主题”是体现在某个词语上,还是某个句子中,甚或讲的就是通篇作品的主题——这都要根据文本的不同来确定。也许,通篇作品就只是一个符号,我们发现了这个符号,或者说教者创造出了一个符号来确定主题——以此培养学生对语言的一种敏感,一种感同身受的能力。主题教学就是要培养这种能力,即对这样一种“语词”的敏感力。如何提炼主题,怎么样使孩子能有这种敏感,这就是教师的本事。因而就要求教师从专业的高度出发,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生活、关注自我精神世界的构建,充分体现母语教育的文化性与哲学性的同时,为学生的生命和精神成长奠基。具体来讲,主题教学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体系的“全身”,即由“主题”把那些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统整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教学的整体效果。

肖俊宇(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题教学的“主题”与思想主题、知识主题、写作主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窦:如上所述,主题教学的“主题”是在教材中努力寻找和挖掘的哲学主题或文化主题,这些主题往往可以表现为一些“词语”,或者说一些“关键词”。挖掘到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词语”。这个“词语”是一个上位概念,不同于以往的思想教育主题、知识主题、写作主题……而是统领这些主题。当然,多角度开掘主题时,既可以是人文词语,也可以是知识词语,只要是儿童能接受的。从具体每一篇课文来说,我们找到的这个“词语”可以看作是教材的“眼点”,或者说是“文眼”。即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等。如我们研讨过的《珍珠鸟》中的“信赖”,《圆明园的毁灭》中的“毁灭”、《秋天的怀念》中的“好好儿活”,《晏子使楚》中的“尊重”等,这些词语来源于教材,又从教材中升华了其意义,教师围绕其进行主题教学的时候,这些词语就成了“课眼”,既教学的灵魂。这样一来,教学中的“主题”就以“意义主题”为抓手,这就实现了对思想主题、知识主题、写作主题等内容的重新构造:指向的是这些思想主题、知识主题、

写作主题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因此,这样的“词语”已经不仅仅是积累或理解了一个词语,而是引发我们的思考,在学生未来的精神成长中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可见,主题教学中的主题与思想主题、知识主题等是相联系的,但却站在了一个高度,使教学从高处、大处着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益。一系列的主题教学之后,这些“词语”就成了人生成长的必要“因子”,成为未来精神发展的一个个精神的“脚印”,是一颗颗精神成长的种子。

邱晓军(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学):主题教学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有哪些本质上的不同,或者说有哪些鲜明的特征?

窦:主题教学并不是主观臆断,甚或是为了追求时髦而提出的理念。这里既是继承,又是发展,它诞生于传统教学,但又发展了传统语文教育。要特别说明的是主题教学和传统教学不是对立的,更不是相互否定的。当然,传统教学低效高耗的现象存在,传统的课堂只有任务,没有灵魂。我们的课堂必须打造有灵魂的教育——这是主题教学的时代标志。和一些教学改革一样,主题教学在努力寻找“回家的路”。“家”在哪里?就在我们的母语之中,在我们对母语的亲近与熟悉之中。但这个“路”肯定不是陈旧的老路,所以既要返璞归真,又要与时俱进,着眼于儿童未来发展的教学研究。即以“立人”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同成长为目标,从教材自身出发,整合各种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一种开放而活泼的母语学习。从主题教学视野看,语文学习既要着眼民族的未来,又要着眼学生个体的发展,引领学生关注文化、亲近母语,通过体验与熏陶、理解与扬弃、鉴赏与反思,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简言之,主题教学通过确立主题,将“听说读写”训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等都统整起来。主题教学有三个特征:一是丰富性:容量大、密度高、效果强;二是基础性:充分利用教材的“课眼”组构、建构、整构教材,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时,关注学生阅读质量;三是发展性:教师既当“设计师”,又当“建筑师”,充当着母语课程资源的实施者和开发者的双重角色。主题教学可从三个层面提炼、挖掘:一是文本负载的语言方式、知识信息以及能力附加等;二是母语文化系统包含的民族精神、风骨情操等人文底蕴;三是个体的精神、理想、人格的生长与形成。确立主题有三条路径:人与自然的主题确定、人与社会的主题确定、人与自我的主题确定。

王育香(福清市六一中心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低年级是否适合采用主题教学?

窦:原则上来说,无主题不成课堂。当然,有的课堂不需要外显主题。有的课,多主题。但主题如何抓,如何建构是决定质效的根本。因此,教学根据学生的“脉搏”选择主题,可以多角度,结构也可以灵活多样。这些主题或词语的确定决不是固定的,非这样不可的,谁都可以确定自己的主题和词语。比如《游园不值》就讲一个“游”,《珍珠鸟》就讲一个“小”,等等。但前提是,确立主题时,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以孩子的自身特点为根本,还要教师恰到好处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选择补充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深化既定主题,以求教学的高效。根据不同的年龄,低年级的教学确立主题时应相对感性、浅显些,而高年级的教学确立主题时应相对理性、深刻些。如果说在高年级主题教学明显,那么低年级教学同样具有“主题”性,只不过是“小主题”,像一个成语就是一个主题,寓言、童话中的“内涵”可以循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本身确定合适的主题。需要强调的是,任何研究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药,切不可把主题教学作为解决所有语文教学的全部,但我们可以化用或者运用“话题”作为一种特殊的“主题”。比如,关于识字教学可以找到一个“阿里阿德涅”绒线团;又比如,以“独体字”为单元、“集中识字”、“韵语识字”等,这些“话题”都可作为一种话题的“主题”形式来进行识字教学。总之,我们根据所学内容确定一个“抓手”作为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