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练太极柔力球的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常練太極柔力球的好處

柔力球是一項無論中老年還是少年、青壯年都適合的運動。但老年人神經细胞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萎縮和衰亡,而人體的活動受到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所以興奮和抑制的轉換、各種内分泌腺體的内分泌等都處在平衡狀態,這種平衡一旦被破壞,就會產生疾病。

太極柔力球是一種輕靈柔和的運動,練習時,盡管肢體在運動,但是肢體高度放鬆,又因練習時拍内隨時要控制一個小球,所以精神、意志需集中在控球上,使大腻皮層在部分區域都楚於保護性抑制狀態,得到積極性休息,使不平衡的部分逐漸調整至平衡,慢性病也會逐漸痊瘉。因此有人稱柔力球運動類似於大腻皮層的體操。

練習太極柔力球幾乎所有動作都是在轉圈走弧、旋圓中完成,每一動作都要集中精力,由眼神、到肢體完整一氣。這樣就减少了外界因素對大腻的干擾,使大腻得到良性休息,在練習中强調的精神内守,心静體鬆,大腻得到抑制性保護,這樣,使老年人大腻皮質神經流動過程的强度均衡性和靈活性得到了提高,反應加快,使老年朋友脾氣更温和、樂觀開朗,精神、體力、食慾和睡眠都較一般不参加鍛鍊的老人好。

通過練習太極柔力球可防止中樞神經系统早衰和老年痴呆症。

有助預防心血管病

在我們人體中,循環系统的功能是通過心臟和血管持續不斷地灌注全身各器官和組織,以保證它們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供應以及排除其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從而維持身體正常的功能。

太極柔力球運動是一項有氧運動。研究證明,人體從事30分鐘以上的有氧代謝運動,可以動員身體中的脂肪参加能量供應,能够真正起到减肥的效果。常參加這項運動不僅能够强健身體、健美體型,還能預防多種疾病。

老年人呼吸肌萎缩,肺泡擴大,泡壁變薄,彈性减小,胸廓活動受限,導致呼吸和代償能力降低,造成老年人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壓增高,動脈血氧飽和度下降,機體缺氧,易患肺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组織衰老。在練習太極柔力球時,動作輕鬆自然,而且連綿不斷,呼吸勻细、深長,使呼吸器官得到了長時間且温和的鍛鍊,我們人在安静時,有90%以上的肺泡不參加呼吸工作,根據“用進廢退”學說,其功能會逐漸衰退、老化。參加這項運動時,呼吸自然而又不憋氣和急促呼吸,主動與被動呼吸相結合,大大增加了參加工作的肺泡,改善了肺臟通氣量和換氣功能,起到了預防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

“鬆腰活胯”鍛鍊全身肌肉

在練習太極柔力球時,要求“上虛下實中間靈”,“鬆腰活胯”,腰為主宰帶動全身,每一個動作都是由腰腹轉動運力而完成的。這樣就對内臟器官起到了按摩作用,促使胃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及唾液、淀粉酶、胰脂酶和胰淀粉酶的下降速度减慢,保證了老年人有好的胃口,加强了消化能力。

人在進老年以後骨骼和肌肉都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衰變,如骨質酥鬆等,所以不適應再進行大强度和爆發性的運動。太極柔力球的運動全都是順關節自然放鬆的圓弧運動,也没有肌肉群的爆發性收缩,鍛鍊時全身一齊運動,不僅大肌群参加活動,而且全身各部分的小肌肉群也協同参加,如旋轉、畫圓,反覆的纏、繞、粘轉,這樣增加了肌肉力量和對關節的保護性,也减緩了肌肉的萎縮和骨骼及關節的退化。

肩周炎是老年的多發病和常見病。打太極柔力球時,由於注意力集中在控球上,所以忘記了疼痛,而關節和肌肉又是在放鬆狀態下揮甩,無意中起到了散淤通絡、按摩牽引的治療作用。

另外,在以往的體育運動中練習者往往雙手得不到均衡鍛鍊,特别是左手得不到應有的活動,打太極柔力球却可以左右手同時持拍,而加强左手的練習在預防腻動脈硬化方面有積極的作用。

練習的注意事項

1.不能急於求成。

初練太極柔力球的人們,心情都非常迫切,希望今天學會基本動作,明天就要提高到會做套路操,後天就要練一些花樣動作,急於求成的心態普遍存在。不管採用何種形式方法鍛練身體,都應遵循持之以恒,循序漸進的原則,柔力球也不例外。

2.做好準備運動。柔力球雖然比不上足球或藍球那樣劇烈,但是還是有些運動量的。因此在每次活動之前,要做些活動關節的準備活動。

3.要掌握好運動的强度和時間。建議每周維持運動至少3~5次,每次20~30分鐘,運動前用5~10分鐘暖身,運動後用數分鐘放鬆。運動前或運動中有頭暈、胸痛、心悸、臉色蒼白、盗汗等情形時,應立即停止運動。

4.選擇合適的運動鞋,鞋底以富彈性而不滑為佳。

5.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置換、腰肩頸酸痛、手脚關節急性扭傷等健康問題者,應請專業醫師診查,並按物理治療師所指導的方法、强度及注意事項去做,以確保安全。

節錄自網祿訊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