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渡文字资料

合集下载

西津渡的景点介绍

西津渡的景点介绍

西津渡的景点介绍
"西津渡,一个天然的美景,让您在尘世中寻找一片净土。

"
西津渡位于桂林,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
态福利旅游区,以“万千山水西津渡”的宣传口号享誉世界,成为大桂
景区的另一灿烂的一笔。

一、独特的自然风光
西津渡蜿蜒流过,两岸森林茂密,如旧时的山林神女一般,神秘婉约,极富森秀之意。

这里景色优美,峭壁悬崖,水景拱门连绵而下,洞天
瀑布不断倾泻而出,置身于此,犹如置身天堂之中,实属难得的好去处。

二、良好的生态环境
西津渡拥有完善的生态环境,空气清新,景色秀丽。

这里成片的森林,野花遍地,野生动物奔跑,被誉为“天然园林”。

此外,西津渡更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次冠以“绿色宝石”称号,赢得了全世界游客的赞赏。

三、丰富的旅游项目
除了游览西津渡景色,您还可以参加有趣的旅游活动,例如游览灵川森林峡谷、参加“吊栈”活动、洞天穴游、滑溜山、潭底观鱼等,实在太多太多,绝不能错过。

四、解忧观景平台
西津渡的景色也是迷人的,夜晚的灯火更是绚丽多彩,独特的自然风光加上人文关怀,是您放松心情、解忧怅然的最佳去处。

这里有“心花怒放”人文赏景平台、“蔚蓝”石崖洞天、“断桥残绿”石桥更映、“花开挂心”悬崖水景,辩识而且洗心革面,令您流连忘返。

西津渡自然与人文全面结合,在远离城市喧嚣中,让您感受大自然的灵动,体验到恢弘淳厚的本真之美,实乃满足背包客的最佳去处。

镇江西津渡景点介绍

镇江西津渡景点介绍

镇江西津渡景点介绍镇江西津渡,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处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西津渡是长江上的一处重要渡口,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要冲,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陆交通要道。

西津渡景点包括西津古渡、西津古街、西津古码头等多个景点,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西津古渡位于长江南岸,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渡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渡口之一。

据史书记载,西津古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渡口之一。

在古代,西津古渡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

如今,游客可以在西津古渡乘坐游船,领略长江的壮丽景色,感受古代渡口的独特魅力。

西津古街是西津渡景点的另一大特色,古街上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建筑,是一处典型的江南水乡古街。

漫步在古街上,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建筑、传统的石板路和古老的街巷,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古街两旁的小吃店、手工艺品店、茶馆等也是一绝,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江南美食,购买到精美的手工艺品,感受到古老的江南文化。

此外,西津古码头也是西津渡景点的一大亮点。

古码头保存着大量的古代船只,包括木制船、铁船等,这些古代船只都是当年在西津渡上往来的交通工具,如今成为了景点的一部分。

游客可以在古码头上近距离观赏这些古代船只,了解古代航运的历史,感受古代船只的魅力。

除了以上几个景点外,西津渡还有其他一些值得一提的景点,如西津渡博物馆、西津渡文化广场等。

西津渡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博物馆,展示了西津渡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和艺术精髓。

西津渡文化广场则是一处集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是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总的来说,镇江西津渡景点是一处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是了解中国古代渡口文化、感受江南水乡风情的绝佳去处。

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古代渡口的魅力,感受古老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在这里放松心情,享受自然风光的美丽。

希望更多的游客能够前来西津渡,感受这座历史名城的独特魅力。

西津渡街的景点介绍作文

西津渡街的景点介绍作文

西津渡街的景点介绍作文
西津渡,这座古老的记忆的渡口,浸漫着岁月的洗礼,流着历史的河流。

它像一块莹润的玉,静立靠在长江之畔,每一条街巷都互诉衷肠着过往的荣光。

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斑驳的光影像是历史的碎片,默默无语认真地倾听着那一次的繁华嘈杂。

老街的屋檐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仿佛在一直继续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我闲步在街巷彼此间,那种感觉换取着历史的沉淀,恍若半架空架空穿越了时空,返回到了那两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西津渡博物馆,一座蕴满沧桑的建筑,将我-1了历史的长河。

一些展
柜里物品的文物,一件件诉说着英雄的故事,一件件浸满着血泪。

我坐在那里,仿佛见了先辈们英勇战斗的身影,他们的精神,仍然闪烁着刺目的光芒。

\老街的客栈,古朴雅致,散溢着浓浓的的古韵。

茶香弥漫开来,书声琅琅,仿若如同身处于于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

我坐在窗前,看着远处远处街上的行人,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生活的喜怒哀乐。

夕阳西下,染湿了天空。

我站在渡口,又看了看远处江水缓缓流淌出,心中泛起一阵感叹。

西津渡,一个透着故事的地方,它能亲身见证了历史的
变迁,也彻底唤醒着人们的梦想。

我长吸地吸了一口气,将这座古城的魅力长吐地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西津渡,不仅是一条街,它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更是一份情怀。

我会会永远是记得一点它,记住一点它带给我的感动和启迪。

西津渡——祝子畅

西津渡——祝子畅

西津渡祝子畅“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唐代张祜写的这首《题金陵渡》说的就是我们镇江的西津渡。

西津古渡坐落在镇江市内西部云台山麓,是一条有上千年历史的渡口,全长约1000米,又称为“蒜山渡”、“金陵渡”。

暑假到了,老妈带我去西津渡游玩。

来到西津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艘放在“地中海”上的救生船,船上有三只小猪,一只敲锣,一只打鼓,还有一只正在忙着救援。

而我的视线却在船底的玻璃下方。

只见玻璃下面是一潭历经千年的“圣水”,四周围着成群结队的“保镖”--木桩,木桩外侧是一个小土坡,上面被“绿毯子”--草覆盖着,这便是西津古渡的遗址了。

继续往前走,在一个巷子的地面上又看见了同样的几块玻璃板,我蹲下来仔细去瞧,啊,真的是一眼看千年啊!玻璃板底下是保留完好的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路面,它们见证了西津渡古老的历史。

再往前走,便是待渡亭了。

想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有三次都是从西津古渡渡船,还曾经在这里钓过鱼呢。

过了待渡亭,拾阶而上,便是韶关石塔。

因其外观如瓶,亦称瓶塔,此塔建于元朝,为佛教遗物,历经700 余年的沧桑,保护着一方平安。

从石塔下方穿过,左手边便是云台山,穿过西津古街,蒜山就屹立在眼前了。

我向山顶看了看,哇,这也叫山,不就是平地上的一块大石头吗。

我二话不说,直接上去。

不到五分钟,我便到了山顶。

看着滚滚长江水,不禁让我回想起三国时期的一个故事。

想当年,诸葛亮与周瑜曾在此山共商破曹之策。

两人均将谋略书于掌中,同时展开后,均为一个“火”字,从此就有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火烧赤壁。

下了蒜山,我们来到最后一个景点——英国领事馆、镇江博物馆。

回忆当年,古炮台失守,英国人在西津渡建立了领事馆,从此关闭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联系。

有一次,一位中国小贩因误入领事馆,竟被他们活活打死。

镇江人民奋起反抗,火烧领事馆。

我们现在看到的领事馆是后来重建的,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曾经的那段耻辱。

西津渡的游玩到此结束了。

西津渡的景点介绍

西津渡的景点介绍

西津渡的景点介绍在中国的东南一隅,长江之畔,有一处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古镇——西津渡。

这里,历史与现实交织,古老与现代并存,每一处景致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让人在漫步间,便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震撼与感动。

一、西津渡古街走进西津渡是一条拥有千年历史的街道,每一块青石板路、每一面斑驳的旧石墙、每一扇古朴的木板门老店铺,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它们见证了西津渡的兴衰变迁,承载了无数人的悲欢离合。

古街上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既有传统的老字号,也有新兴的文艺小店。

这些店铺,或卖着手工艺品,或售着特色小吃,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游客们在这里流连忘返,或品尝美食,或选购纪念品,享受着这份来自古老街道的宁静与闲适。

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聊着家常,孩子们在巷口嬉戏打闹,商贩们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

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却构成了西津渡最真实、最动人的画面。

二、蒜山游园蒜山游园相传为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周瑜共商火烧赤壁大计之地。

踏上这片土地,仿佛能听到那段峥嵘岁月里的金戈铁马,看到两位智者的运筹帷幄。

蒜山游园环境清幽,山顶的算亭和山下的京江亭相映成趣,成为了游客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站在算亭上,俯瞰整个西津渡,长江如一条巨龙蜿蜒流过,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美不胜收。

而京江亭则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观赏长江美景的绝佳位置。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那份来自自然的宁静与壮美,也可以想象当年诸葛亮和周瑜在这里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

三、云台山云台山是一座以秀美著称的山,虽然登山过程陡峭,但一路风景秀丽,让人心旷神怡。

登上山顶,俯瞰整个西津渡,古街、古宅、古桥、古树……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远处的长江如一条银带,穿城而过,将西津渡与外面的世界紧紧相连。

而近处的古街,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云台阁,这座楼阁具有宋、元古建特征,是镇江古建筑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建筑之一。

阁内设有多媒体影院,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展现了镇江城市的发展面貌和悠久历史。

镇江西津渡文案

镇江西津渡文案

镇江西津渡文案
西津古渡坐落在镇江市西边的云台山麓,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令人称奇叫绝的古街,长虽仅五百公尺,但有自唐宋以来的青石街道、元明的石塔、晚清时期的楼阁,都是别具风情的建筑,沿坡而建的几道石门古色古香,门楣上历代名人的题字清晰可见,西边的小码头街仍保持着唐宋风韵,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似乎是在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内散步,可以领略当年古城地处要塞,商旅繁荣的风貌。

西津渡很有特点和味道,有一些古迹存留,看着灰砖、瓦房、街道,长长的车辙古道,勾起游人无限想象,该景点不门票,但是里面个别小景点有门票。

2011年12月19日大型电视剧《西津渡》开播,弘扬本土文化,打造镇江名片。

再现了中华民族百年兴衰起伏的沧桑历史。

西津渡古街全长约1000米,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因此,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

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

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

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300多米距离。

元朝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从扬州到镇江来,也是在西津渡登岸。

由此可见,至少从三国时期开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长江渡口。

镇江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

西津渡则是当时镇江通往江北的惟一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自三国以来-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西津渡故事

西津渡故事

西津渡的故事哎,你知道吗?咱们这儿有个地儿,叫西津渡,那可真是个有故事的老街啊!一提到它,我就感觉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奶奶摇着扇子,给我讲那些古老又神秘的传说。

西津渡啊,它不只是条街,它是时间的印记,是岁月的低语。

走在青石板路上,每一步都咯吱咯吱响,就像是历史在耳边轻声细语。

两边的老房子,斑驳的墙面,还有那些雕花的木门,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

记得小时候,最爱跟爷爷去那儿买糖画。

那个老爷爷,手艺可真好,一勺一勺的糖浆,在他手里就像有了魔法,变成了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

我总是眼巴巴地看着,生怕他手一抖,我的小兔子就缺了个耳朵。

拿到糖画,总是舍不得吃,小心翼翼地舔一口,那甜蜜的滋味,能甜到心里头去。

西津渡的夜晚,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灯笼一盏盏亮起,暖黄色的光晕洒在古街上,显得格外温馨。

小贩的叫卖声,游客的欢笑声,还有偶尔传来的评书声,交织在一起,热闹而不嘈杂,就像是一幅动人的画卷。

还有啊,别忘了那条江边。

站在那儿,看着江水悠悠,波光粼粼,心情也跟着开阔起来。

有时候,还能看到渔民们晚归,一网网的鱼,带着江水的清新,让人忍不住想尝尝鲜。

说起西津渡,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文化底蕴了。

古时候,这可是个重要的渡口,南来北往的商贾,文人墨客,都在这儿留下了足迹。

走在街上,说不定就能在哪个角落,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古人的诗句,让人不禁感叹,岁月悠悠,文化长存啊!总之啊,西津渡这个地方,就像是一本翻不完的书,每一次翻开,都有新的故事,新的感动。

它不仅仅是一个景点,更是我们心中的一份记忆,一份情怀。

下次有空,咱们再一起去逛逛,说不定又能发现什么新鲜事儿呢!。

西津渡

西津渡

西津渡西津渡古街位于市区西部的云台山北麓,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善的渡口历史街区。

全长约 1000 米,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因此,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

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

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

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

当年的西津古渡在现在看来已经离长江江岸有 300 多米距离。

从隋唐起一直到上世纪的80年代初,这里的“航渡”,一直是被沿用着的。

西津渡对望着对江的古瓜州,曾引来无数的文人骚客,在此间留下诗词歌赋无数,传唱与鉴证了历史!当年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时,就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

而“一眼看千年”则是现在的当地政府特意挖出的一段阶梯,由上往下是各个朝代在西津渡这里留下的“栈道”。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西津渡的五十三坡,这个景点取自佛教典籍《华严经》一个劝人为善的故事。

说是善财童子因为受到文殊菩萨的教化而幡然悟性,于是决定走遍全国寻访圣贤,以求得进一步的升华。

善财童子一路南下,跋山涉水饥餐露宿,先后求教于53位高知者。

最后在观世音菩萨的点化下大彻大悟,成为观音的左胁侍。

如今在全国各大寺庙都可以看到站在观世音身边参拜高知者的善财童子的塑像。

据说善财童子参拜的第一位高知者就是镇江焦山定慧寺方丈海云法师。

现在焦山上还建有海云堂,以纪念这位大智大德的高僧。

五十三坡的地名便是从这一故事中得到的启发。

我们每上一级台阶,仿佛就是参拜了一位圣贤,走完了53级台阶,也就意味着完成了对53位高人的求教。

像善财童子一样,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思想。

五十三坡计有53级台阶,取名五十三坡,反映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津古渡文化历史街区概况
1986年,镇江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是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根,是城市“看得见的历史”,久远的历史文脉,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示着城市个性风貌,反映着城市发展脉络,是城市文化特色最重要的载体、最集中的体现。

西津古渡文化历史街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面积0.5平方管理公里。

史载西津渡形成于三国时代,唐代具有完备的渡口功能,一直是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

发生过众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见证了镇江城市发展史。

西津古渡文化历史街区内有2个国家级文保单位,14个省市级文保单位,保存着自唐代以来大量的历史遗存和成片的传统民居,被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街区内昭关过街石塔﹑观音洞﹑救生会的维修工程获得联合国科教文亚太地区2001年优秀保护奖,救生会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命救助机构,为镇江最重点保护的历史街区。

其范围包括西津渡﹑伯先路﹑京几路等街区。

西津渡古街(环境建筑)
位于镇江市区西北,面积0.5平方管理公里。

史载西津渡形成于三国时代,唐代具有完备的渡口功能,一直是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

发生过众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见证了镇江城市发展史。

街区内有2个国家级文保单位,14个省市级文保单位,保存着自唐代以来大量的历史遗存和成片的传统民居,被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街区内昭关过街石塔﹑观音洞﹑救生会的维修工程获得联合国科教文亚太地区2001年优秀保护奖,救生会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命救助机构,为镇江最重点保护的历史街区。

其范围包括西津渡﹑伯先路﹑京几路等街区。

自1999年以来,我们先后制定了历史街区的各种规划,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明确了街区保护建设的总体原则,保护手法和发展规划。

并积极开展保护建设工程,并取得初步成效:修缮了五十三坡道路西侧围墙;救生会、昭关石塔、观音洞、金陵渡小山楼等文物建筑;完成了“蒜山游园”;“西津雅苑”和“长江渔港”工程。

2006年实施街区管道改造、立面整治,2006年年底完成西津渡800米旅游通道的建设,2007年上半年完成镇江中国救生博物馆、西津渡观音文化展示馆布展工程,使之成为镇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区。

西津渡历史街区集中有序地展示了古城风貌,集聚了分散的文化资源,显现隐性的文化内涵,让传统的文化特色融入现代生活,使之成为镇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区,文化特色的展示区,“本地人常来,外地人必到”的旅游区。

主要景点
昭关石塔
位于观音洞一条街东端。

塔高约五米,分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等部分。

全用青石分段雕成。

塔的底层立四石柱,依石柱的南北两面以石块逐层砌筑石壁,紧贴在路北救生会和路南观音洞房屋之间,南北宽3.2米,东西长3.8米。

东西两面敞开可通行。

塔座两层,以“亚”字形叠涩法凿成。

塔座上置一复莲座,塔身扁圆,成体形。

以上为亚字塔颈,又置一复莲座,上为十三天,刹顶的下部华盖为仰莲瓣座。

在平台东西两面条石的外侧,有刻文,右刻镇江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经历等官称和人名,中为“昭关”两个大字,左刻丹徒知县、县丞、主簿、典吏等官称和人名,并有“万历
年十年壬午(1582)十月吉重修”字样。

昭关石塔系元代所建,明清先后修治。

该塔为过街塔。

根据佛经解释,从塔下经过,就算是礼拜。

1990年市人民政府、市建委先后委托我国著名考古专家,国家文物局与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龙门石窟研究所名誉所长温玉成研究员等五名专家对过街石塔进行了考察指出:该过街石塔是由元武宗下令重修的金山寺般若院的一部分。

主持者刘高是参与修建元大都白塔寺的工匠。

该塔现在是我国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唯一的过街石塔,弥足珍贵,该塔重新修建后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2001年优秀遗产保护奖。

石塔于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文保单位。

观音洞
观音洞在小码头街7号室内,由天然岩洞扩凿而成,早在宋时就建观宇,后屡兴废。

现为清咸丰九年(1859)重建。

同治元年立“重修观音洞记”碑石,书大字“观音洞”石额一块,上款“咸丰九年三月重建”,下款“众姓敬立”、“同治元年桂月日立”、“水营赖邦重修,值事吴德锦”。

观音洞是过渡人礼拜的地方。

1999年,市人民政府出资,迁移了居住在洞内的居民,并重新修缮一新,向游人开放。

该项目与昭关石塔、救生会一起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2001年度优秀遗产保护奖。

观音洞于1982年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救生会
救生会位于观音洞对面,现为民居,正门上题有“救生会”石额,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立石。

救生会是古代江上救护各种船只和渡江人的社会慈善机构。

宋代乾道年间,镇江郡首蔡洸在西津渡:“命置巨舫五,仍采昔人遗制,各植旗一,以‘利、涉、大、川、吉’为识,并植旗一。

”并限定载客人数,这是兼具官渡与救生性质的水上机构。

明正统年间,巡抚侍郎周忱置舰2艘,并招募水手30余人驾船济渡救生。

特别是清康熙四十三年(1703),京口蒋元鼐、朱用载、蒋尚忠等十五人力“劝邑中输钱,救涉江复舟者”。

他们共捐白金若干,在西津渡观音阁成立“京口救生会”。

5年后,救生会购得西津渡昭关晏公庙旧址,建屋3间作为会址。

京口救生会,专司打捞沉船和江上救生事宜,且影响遍及大江南北。

江西、湖北、安徽各省纷纷仿效京口救生会,打造救生红船,实施救生事宜。

现在这些救生会的遗址已荡然无存,而只有镇江的救生会遗址,保存最为完整,1999年政府出资整修后,已恢复了当时的原貌。

2001年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优秀遗产保护奖。

救生会于1982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英国领事馆
英国领事馆位于云台山麓,小码头街1号。

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

主楼两层,局部三层,以青砖夹以红砖叠砌,全勾白色灯草缝,砖、木、石混合结构。

占地约460平方米。

历史文化
街区因渡而生、历史存续久远、风貌保存完整,构成我们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元素。

津渡文化是西津渡渡口文化、救生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西洋文化、商贾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的集合。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厚载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多元聚合、主题明确、独具特色的
“津渡文化”定格我们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价值。

主要业态由传统手工制品、工艺装饰品、特色旅游品、地方土特产品、特色餐饮、客栈、古玩字画、个人工作室、民间收藏展示、古旧物资等10类业态。

恒顺醋坊
历史文化街区上的中华老字号镇江恒顺醋坊。

镇江恒顺香醋酿制工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蒜山茶坊
蒜山游园南侧有800M2的民居保护修缮工程。

建设中按照“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用传统工艺手法以及大量使用古旧材料,进行了保护性维修。

修缮后的民居,改建成具有古典特色的“蒜山茶坊”,茶坊的装璜采用中式传统做法,型式质朴精妙,环境雅致简洁,古色古香的厅堂式品茶场所,典雅清幽、仿古桌椅、木雕装饰、名家字画等,成为游人品茗、休闲的高雅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