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章 综合探究七 区域的变化课件 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7.1规则的演变 (共13张PPT)

人们为什么需要(制定和遵守)规则?
产生的
原因:1.规则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 (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规则的
意义: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
的质量。 规则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规则的分类:
一、成文规则: 二、约定俗成的规则:
1.规则“从无到有”的变化
你知道身边有哪些规则? 班规
考场规则
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
这些规则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至少说出 三点。 1.都具有强制性; 2.都需要有人来监督(如警察、裁 判或法官); 3.违反规则都要受到惩罚。
即日起严查中国式过马路
生活中为什么需要规则?
选取一则校规,说出其制定的原因或空交通规则的制定 (2)立法保护动物
2.规则“从有到无”的变化 如:农业税的废止
垃圾分类的规则
3.规则会随着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不断完善和修改
(1)古罗马庞贝城的跳石演变成如今的人行横道线 (2)烟花爆竹由“禁放”改为“限放”
1993年
2005年12月1日
刑 法 修 改
1.课堂规则
保持上课正常秩序,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2.教室规则
保持教室环境卫生、干净、整齐
3.考场规则
维护考场秩序,保证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可信
4.考勤请假规则 保证学生出勤率和学习效果
5.自行车管理规定 避免丢失,维护秩序
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与规则有何关系? 有规不遵 规则老化 无规可循
我们既是规则的遵守者,也是规则的制定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复习课件

第一课 规则的演变
第一课 规则的演变
知识点一 规则之“源”
1.规则的重要性 “_没__有_规__矩__,_不__成_方__圆__”,这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至 理名言。规则无处不在。小到我们的社区、学校、单位,有 各种各样的___规__章___、___守__则___、___公_约____;大到国家和社 会的治理,有人人都必须遵守的___法__律___和___制__度___。社会 的经纬是由众多的___规__则__共同编织而成的。
知识结构
第一课 规则的演变
规则的演变
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
规则之“源”
作用: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 秩序,提高生活的质量
形式:文字、约定俗成
规则的演变
原因: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表现: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不断完善
第七单元 生活的变化
第二课 传媒的行程
第二课 传媒的行程
知识点一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第一课 规则的演变
(2)从__有__到___无__:无数旧的规则和制度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而被废除。如:我国废除农业税、废除中国古代的跪拜礼等。 (3)调整__完__善__:有许多规则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完善。如: 人行道的演变、排球比赛由每局十五分改为二十五分等。
第一课 规则的演变
3.意义和价值 我们需要用__历__史__的眼光观察生活的变化,感受规则的意义和价 值。任何规则的出现,包括国家法律和社会制度,都是__历_史__发_展__ 的产物;任何规则的废立与沿革,都是__历_史__进_程__的折射。规则的 存在,源自于__生_活__的需要;规则的演变,见证着_生__活_的历史。
第一课 规则的演变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综合探究七 区域的变化课件 人教版(共9张PPT)

3、上面的资料分别反映了区域哪些方面的变化? 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感受区域的历史变化的?
文献(文字和图片)泗资料安、调镇查的访谈巨资料变、新反闻报映道资物料 产变化。
第6页,共9页。
在了解了区域的变化之后,我们
又该如何去看待(评价)这种变化呢?
1972年的星宿海
如今的星宿海
第4页,共9页。
资料2
村民在挖红薯
村民在采摘鲜花
第5页,共9页。
1、在认识区域的变化时运用了哪些资料?
文献(文字和图片)资料、调查访谈资料、新闻报 道资料 要了解区域变化我们必须借助资料,其包括
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感受区域的历史变化的? 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慈 泗城安新镇城 的五 巨年 变巨 反变 映2新 物、照 产上片变化述。 资料哪些属于第一手资料,哪些属于第二手资料?
综合探究七 区域的变化
慈城新城五年前老照片
慈城新城五年巨变新照片
第1页,共9页。
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感受区域的历史变化 的?
人口的迁移、环境的变迁、交通的发展等。
第2页,共9页。
要了解区域变化我们必须借助资料,其包括 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来自自己实践、经历或直接观察所获得的资料(第
一手资料)
更可靠
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感受区域的历史变化的? 2、上述资料哪些属于第一手资料,哪些属于第二手资料? 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得来的资料(第二手资料)
要从了当解 事区人域或变目化击我者3们那、必里上须转借述面助得资来的料的,资资其料包(料括第二分手资别料)反映了区域哪些方面的变化?
2、上述资料哪些属于第一手资料,哪些属于第二手资料?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综合探究七 区域的变化教案 人教版-旧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区域的变化1新设计本课共包括三部分部分:1.如何了解区域的变化;2.如何看待区域的变化;3.说说周边区域的变化。
我将这三个部分理解成:识变化、评变化、说变化。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到区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知道到运用具体材料,说明本地区近年所发生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评价。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能够区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并知道它们对判断和论述的不同价值。
通过从学习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完成探究区域变化的学习任务,调查某个事物的沿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对案例的探究,热爱学校、家乡的观念;通过联系本地区域发展事例,增加热爱家乡的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
3学情分析从认知特点上学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因而能够对图文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
学生对学校比较熟悉,教师提供相关的资料激发其探究欲望。
在内容处理上要尽量让学生有事可做;从心理特点上看,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长于形象思维等年龄特点,教学中插入图片资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尝试收集和分析身边的历史资料。
说说周边区域的变化。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身边历史的能力。
5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某某建筑的变迁。
问题:为这组照片取名。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地区——某某的变化,拉进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自然引入教学内容。
活动2【活动】环节一:识变化1、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学校这些年发生了的变化资料。
合作探究学校发生了哪些变化:要求四人一组,确定一人执笔,把小组成员发现的学校的变化以简洁的语言记录下来,并附上名字。
问题:这些变化的观点时从哪里的来的?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材料发现变化的过程,是学生分析材料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从学生交上来的“变化卡片”,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进入下一个环节。
同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规则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

完整版ppt
11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规则,社会上还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
有些问题源于违规、违法,或者没有依法
严格管理。 ——【有规不遵】 有些问题源于规则本身定得不够合理或者
已经过时,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甚至废 除。 ——【规则老化】
(4)校规班规 (5)厂规 (6)体育运动中的乒乓球规则、排球规则等 (7)国家法律
……
完整版ppt
8
3、规则的共同特点
(1)都具有强制性; (2)都需要有人来履行监督的职责
(如警察、裁判或法官); (3) 规则是会发展变化的; (4)规则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完整版ppt
9
4、生活中为什么需要规则?
化
完整版ppt
19
3.规则的 候不,断在人调庞行整贝横城、道的线一可些以街追道溯上到,古人罗、马马时、代车。混那行时, 交完通善经常拥堵。为了如解今决城这市个中问的题人,行人们横把道人行
道加高,使人与马车分离;又在接近马路口的地 方,横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行 人可以踩踏着跳石穿过马路。
完整版ppt
3
(一)规则之“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 来的至理名言。它告诉我 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做 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则、懂 规则、守规则。
完整版ppt
4
我们身边的 各类规则
完整版ppt
5
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规则
班规
考场规则
完整版ppt
6
完整版ppt
7
发现:2、 生活中的 规(1则)市无民文处明公约 不((23在))公 村园规游民人约须知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 (共26张ppt)

昨日深夜11点,在本市新开路大拐弯处发生了一场车 祸,一个报亭被撞倒,无人伤亡。附近居民说,由于这个 地段的指示牌设置8日
三、说说周边区域的变化
撰写一篇报道
县档案馆查到的资料 用数码相机亲自拍摄
五年前河道堆满污染物
现在整治后的河道景区
标题:环境变化谱新篇
第一手资料
第二手资料 事实
观点
收集资料 用事实描述 用观点评价
“星宿海的变化”主要反映的是环境变化,“泗安镇 的巨变”主要反映的是物产变化。
1999年前主要种植红薯泗,安收镇入不的高巨。变
1现99在9年,以开后发,鲜改花种市苗场木,后经来济又收发入展大高为端提树高种。。
水乡湖州遭遇“水危机”
文献资料 记者小李听说曾以江南水乡而著称的湖州,如今也面 临前所未有的“水危机”。于是他查找了相关的文字资料, 最后,他决定亲自到实地考察,他在西苕溪塘口段发现, 河床已有一半干涸。他还采访了生活在当地的人,当地人 说:“不少农村,地下水也遭到污染,农民只有靠买水 喝。”对此,湖州市实施了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和万千农民 饮水工程,但是,缺水危机依然严峻。
7. 4月20日0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发生7.0级地震 。
判断:下列报道中哪些是观点。
报道一
昨日深夜11点,在本市新开路大拐弯处发生了一场车 祸,一个报亭被撞倒,无人伤亡。肇事者因刚刚失恋,约 了几位朋友聚会,喝了大量白酒。交警说,如果肇事者不 喝酒,就不会酿成车祸。
报道二
《××晚报》2013年4月8日
第一手资料 第二手资料
区分下列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资料?
①开国大典录像资料 ②雷锋日记 ③ 牛郎织女 ④ 照片 ⑤原始文件 ⑥信函 ⑦女娲补天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综合探究七《实话实说话流行》课件

感悟流行
经典,是在流行中沉淀下来的依
旧闪光的金子和精华,在长期岁月的 洗礼后依然广受大家喜爱。
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明快柔婉、节奏均匀 平稳,旋律以激进为主,具有清秀柔美的风格。 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开始流行,一直流传至今,
已经被传唱了200多年,仍然风采依旧,成为经 典民歌 。
(1)请你列举现在还受人们喜欢 的经典作品。 (2)为什么这些作品到今天还受 大家喜爱? (3)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态度看待 经典与流行?
阅读书本P82页回答下列问题:
(1)爷爷、奶奶的态度是
,理由
是
。
(2)妈妈的态度是
,理由
是
。
(3)张晓和陈辉的态度是
,理由
是
。
(4)爸爸的态度是
,理由
是
。
我们应该怎样追星?我们应该怎样 对待流行的事物?
用两、三个词来简要地概括
要学会欣赏、宽容
要全面看待
不要盲目崇拜、要有选择、择善而从
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流行的分类
消极的、盲目的 异类的 积极的、向上的
我们应该怎样追星?我们应该怎样 对待流行的事物?
用两、三个词来简要地概括
要学会欣赏、宽容
要全面看待
不要盲目崇拜、要有选择、择善而从
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释: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之外,当今社会上还 有哪些流行现象或流行事物?
音乐 颜色 影视
服饰
语言
装扮 追星 读物 运动
1、你认为流行是什么?
流行就是特定群体中,具有高接受度, 高模仿性的元素。
2、你喜欢的明星是谁?请说出理由。(请 用二、三个词简要概括一下流行的原因)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教学课件 (共14张PPT)

资料三
村民在挖红薯
村民在采摘鲜花
资料四:小吴了解到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报道:记者日前在浙
江省长兴县泗安镇采访时看到,那里60%~70%的村民都开着轿车去
区域的变化
湖州市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 韦佳捷 湖州市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 余虹琼
钱江新城十年巨变老照片
钱江新城十年巨变新照片
我们是可以通过哪些内容来 感受区域的历史变化?
人口的迁移、
环境的变迁、交通的发展等。要寻某个区域的变化时,需要哪些步骤?
1.从各种途径收集资料
第一手资料 :亲自实践、经历、直接 观察得到的资料. 第二手资料:转述得 来的资料。 查阅书籍、上网查找、参观相关博物馆、 向知识丰富的人咨询等。
干农活。村民告诉记者,这几年他们村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带车库的二
层别墅,而十几年前,这个镇只种不挣钱的红薯,人们的生活水平不
高。1999年后,当地村民改种苗木,不久又发展高端树种。从2009
年,他们和上市公司合作,进一步发挥特色农业的潜力。如今,当地
政府组织公司联合农户开发鲜花市场,开始了一次新的转型。
小组合作
1.在认识区域的变化时运用了哪些资料?
文献(文字和图片)资料、调查访谈资料、新闻报道资料
2.上述资料哪些属于第一手资料,哪些属于 第二手资料?
小李查阅到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及小吴看到的新闻报道都属 于第二手资料。小李的实地考察和采访,属于第一手资料。
3.上面的资料分别反映了区域哪些方面的变化?
让我们说说周边区域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1
西湖老照片
西湖新照片
资料2
1972年的星宿海
如今的星宿海
资料3
村民在挖红薯
村民在采摘鲜花
1、在认识区域的变化时运用了哪些资料?
文献(文字和图片)资料、调查访谈资料、新闻报道资料
2、上述资料哪些属于第一手资料,哪些属于第二手资料? 3、上面的资料分别反映了区域哪些方面的变化?
环境变化、物产变化 p93.3
综合探究七 区域的变化
钱江新城五年巨变老照片
钱江新城五年巨变新照片
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感受区域的历史变 化的?
人口的迁移、环境的变迁、交通的发展等。
要了解区域变化我们必须借助资料,其包括
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来自自己实践、经历或直接观察所获得的资料 (第一手资料) 更可靠 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得来的资料 (第二手资料)
• 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导致环境问题的发生。环境问题,会破坏 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我们在发展的同时,千万不能 忽视了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 自己
在了解了区域的变化之后,我 们又该如何去看待(评价)这种变 化呢?
事实 事物的真实情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区分
观点
人们对事物的真实看法
北京主要道路里程数和车辆的变化
事实 p95
川流不息的街头
观点 p95
拥挤的地铁站
对于星宿海和泗安镇的变化,你有何看法?p95
(1)、星宿海的变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 原因,但主要是人为原因。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 类自己。我们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履行环保行动, 保护好生活的环境。 (2)、泗安镇的村民敢于解放思想,打破常规, 注重发展地区优势,发展特色苗木,在政府部门的 领导下,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发挥特色农业的 潜力,促使泗安镇发生了巨变。
让我们说说周边区域的变化?
市档案馆查到的资料
用数码相机亲自拍摄
五年前河道堆满污染物
现在整治后的河道景区
标题:环境变化谱新篇
(1)、资料来源:调查访谈、
文献资料、实地考察
(2)、环境状况变化:五年前,河道成了垃圾场, 夏天臭气熏天、蚊蝇滋生。现在,这里已经呈现出 风景优美的景象。
对此,你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