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综述
电化学技术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应用探究

电化学技术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应用探究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普及和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绿色能源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在绿色能源领域中,电化学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它的应用涉及到电池、电解水制氢、电化学储能等方面。
本文将探究电化学技术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应用,以及这些应用的发展前景。
一、电化学污染治理技术电化学污染治理,是一种以电化学反应为基础的环保治理技术,也被称为电化学净化技术。
该技术以电化学反应原理为基础,利用电极反应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来实现治理效果。
电化学污染治理技术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该技术可以实现废水中重金属、有机物等的高效去除,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其次,该技术所需的能量比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更低,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成本。
此外,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避免了一些地下排放的风险。
因此,电化学污染治理技术将是未来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电池技术电池是电化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包含正极、电解质和负极。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电池寿命、输出功率、充电速度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电化学技术在电池领域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目前,锂离子电池是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电池种类之一。
锂离子电池通过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间的离子传输,实现储能和电能输出,适用于大部分消费电子领域。
此外,新型电池技术也在不断涌现,例如锂硫电池、固态电池等。
三、电解水制氢电解水制氢是一种根据电化学反应原理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的过程。
水分解是一种可再生能源,通过此方法制氢可以有效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目前,电解水制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氢燃料汽车等领域。
但现在,电解水制氢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其能源转化效率以及降低成本。
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材料和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金属氢氧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等。
这些新材料的开发将有望为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解决环境问题,科学家们利用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技术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和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一、电化学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 电解池技术电解池技术是利用电流通过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实现水质净化。
通过调控极板材质、电流强度和电解液成分,可以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
2. 电化学沉淀技术电化学沉淀技术是利用电生化学反应,通过电化学沉淀剂将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不溶于水的絮凝物,从而实现水质净化。
利用此技术可以高效去除含磷废水、含氮废水和有机废水等。
3. 电生化学氧化技术电生化学氧化技术是利用电流或电势使溶解在水中的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此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和微量有害物质。
二、电化学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 电除尘技术电除尘技术是利用高压电场作用使气态污染物带电,并利用电场力使其沉降到电极上去除。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去除烟尘、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
2. 电化学脱硝技术电化学脱硝技术是利用电流和电极上的催化剂,在适当的条件下将排放废气中的氮氧化合物还原为氮气。
此技术可以高效降低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量。
三、电化学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 电动力提取技术电动力提取技术利用电动力场的作用,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迁移、提取至地下电极,从而实现土壤的清洁和修复。
此技术可以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等。
2. 电渗析技术电渗析技术是利用电流的作用,改变土壤中的离子浓度,促使污染物从土壤中迁移至电极处。
此技术可以高效去除土壤中的有机物、氯离子和硝酸盐等。
四、电化学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应用1. 电化学氧化技术电化学氧化技术利用电流引发氧化电位,使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和毒性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无害物质。
此技术可以高效降解废弃油、溶剂和塑料等。
电化学在环境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1.2 电化学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中的应用1.2.1 电化学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 含无机污染物废水的处理在电镀、冶金及印刷工业中常产生大量的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如有毒重金属离子、氰化物、硫氰酸盐、硫酸盐、硫化物、氨等,一般采用沉淀法进行处理。
但对于碱性溶液中的络合金属离子,此法并不十分有效。
应用电化学处理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金属离子质量浓度控制在满意的水平。
电化学方法处理金属离子稀废液的效率取决于被移除粒子的传质速率、电极的有效面积和副反应的发生,而电极的结构和材料是影响传质速率和电极的有效面积的主要因素。
因此,目前电化学方法处理含金属废液工艺的技术核心及研究方向是具有新型电极结构和材料是电解槽的设计开发。
目前,一般电解槽的形式分为二维电极电解槽和三维电极电解槽两种。
二维电极应用最多的是旋转圆筒电极和平面板电极。
旋转圆筒电极电解槽具有均匀的电势和电流密度,溶液在槽内湍流流动,阴阳两电极距离间隔小,槽的占地空间小,电阻损耗小,能够实现不间断生产。
主要应用于Fe 、Cu、Ag、Cr 、Ni 等金属离子的去除或回收。
平面板电极电解槽结构简单,电势和电流密度分布均匀,可以从阴极上取出电沉积的金属污染物,清除沉积物后的电极可重复使用。
三维电极电解槽的电极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传质速率高,可在低电势条件下生产,常见的有填充床电极和流化床电极。
有文献报道,应用三维电极处理印染废水其脱色率可达99 % ,CODcr去除率大于80 % ,此外还可用于处理含酚、含油、含菌的废水。
在工业应用实践中,二维电极的效果要优于三维电极,尤其是用旋转圆筒电极处理金属离子稀废液的效果最佳。
(2) 含有机污染物废水的处理电化学方法可以将有机污染物完全降解为CO2和H2O ,此过程被称为“电化学燃烧”。
例如对酚类、含氮有机染料、氰化物等的处理,有机污染物也可以不完全降解,即发生间接电化学反应, 利用电极反应产生强氧化作用的中间物质,将有机污染物(不可降解物质) 氧化转变为可降解物,然后再进行生物处理,最终将其彻底降解。
电化学方法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电化学方法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电化学方法是将电能应用于化学反应中,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可以实现高效能、低成本、低废弃物排放等特点,同时对于有机物、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均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化学方法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一、电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电化学技术包括电解和电化学反应两种形式。
其中电解是指利用外加电流的电解作用,在电解池中的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实现对污染物的去除。
而电化学反应是指利用内部的电源,使得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具体而言,电解池中通常包括一个阳极和一个阴极,它们与外部电源相连。
当外部电源施加电压时,电流会通过电解液中的重金属、无机盐等污染物,从而产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将这些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另外,在电化学反应中,通常不需要外部电源,而是通过内部的电源产生电流实现反应。
二、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2.1 电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是指利用外加电场,将污染物氧化成更具氧化性的物质,从而实现对污染物的去除。
该方法适用于处理有机物、染料、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具有高效、环保、经济的优点。
2.2 电化学谐振器(ECR)电化学谐振器是一种基于电化学的处理技术。
该技术利用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通过引入频率谐振的外部电磁场,使得反应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电化学谐振器主要应用于重金属、有害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去除,也可以用于提高废水中氮和磷的去除率。
2.3 电化学沉淀法(ECP)电化学沉淀法是指利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位差,将溶液中的离子吸附在极板上形成沉淀,最终实现对污染物的去除。
该方法适用于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2.4 电化学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是指利用阴极上的还原反应将溶液中的重金属转化为更稳定的金属形式。
该方法适用于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镍、铜、铁等离子的处理。
2.5 电化学吸附法电化学吸附法是指利用电极表面的活性组分,吸附废水中的污染物。
实验研究:电化学方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实验研究:电化学方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电化学方法在环境保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消除有害的化学物质并创造出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环境。
以下是一些实验研究,探讨电化学方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废水
实验研究通过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废水,利用电解反应产生强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无害物质。
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法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同时减少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2. 电化学还原法处理重金属离子
实验研究通过电化学还原法处理重金属离子,利用电解反应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单质或低价离子。
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还原法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同时减少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3. 电化学方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
实验研究通过电化学方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利用电解反应将挥发性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物质。
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挥发性有机物,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电化学方法处理土壤污染
实验研究通过电化学方法处理土壤污染,利用电解反应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分解为无害物质。
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电化学方法在环境保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电化学方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为今后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日益加剧,环境污染也成为了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环保技术也越来越重要,其中包括微生物电化学技术,是一种新型环保技术,已经被应用于环境污染的治理。
本文就将探讨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微生物电化学技术是一种将微生物与电化学方法相结合来进行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产生电子,将电子传递到电极上,进而形成电流。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对环境中杂质的降解和清除。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双极型和单极型,不同的类型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在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主要应用就是对有机物和无机物的降解。
在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时候,微生物电化学技术能够降低处理所需的能量,同时也可以节约处理所需的时间。
此外,微生物电化学技术还可与其他处理技术相结合来进行环境净化,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例如,与气体分离技术结合可用于废气处理,与生物反应器结合可用于处理复杂垃圾。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在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治理中不仅可以用于污染物的降解,还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物的检测。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方式来进行环境污染物的检测,这种检测方法可以比传统的方法更加快速、准确。
此外,微生物电化学技术还可以检测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分布,为环境治理提供更多的信息。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未来的发展微生物电化学技术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尤其在环境污染治理的领域中。
未来,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将会在环境治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微生物电化学技术的不足之处也将逐步被克服,使得这一新兴技术更加成熟和完善。
结论微生物电化学技术的应用是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一次技术革命,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环保技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环保事业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电化学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电化学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一、引言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电化学技术作为一种治理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已经在环境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电化学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从理论基础、实施原理和案例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二、理论基础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的相互关系以及应用电能进行化学反应的学科。
其主要理论基础包括电解、电沉积、电催化等方面,这些理论为电化学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三、实施原理1. 电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是一种通过电解污染物溶液,利用电极上的氧化剂产生高活性氧化物,进而降解污染物的技术。
通过电极上的氧化反应,污染物可以被直接氧化为无害物质,或者被氧化为更易降解的物质。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降解,如废水中的有毒有机物的处理。
2. 电化学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是通过电解污染物溶液,在负极上还原污染物,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金属离子的去除,如镉、铅等重金属离子的处理。
通过在负极上的还原反应,重金属离子可以还原为金属沉淀,从而实现其去除。
3. 电化学氧化还原法电化学氧化还原法是通过电解污染物溶液,在阳极上实现氧化反应,同时在阴极上实现还原反应的技术。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处理多种复杂的污染物体系,如含有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的废水。
通过阳极上的氧化反应降解有机物,同时通过阴极上的还原反应去除重金属离子,实现对污染物的修复。
四、案例分析1. 土壤修复电化学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
例如,重金属离子的电动力场(Electromigration)技术可以通过电迁移的方式将重金属离子从土壤中去除。
此外,电化学氧化法也可以用于修复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2. 地下水修复地下水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电化学技术在地下水修复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例如,电化学氧化还原法可以用于修复地下水中的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离子。
污水处理中的电化学技术及其应用

污水处理中的电化学技术及其应用污水处理一直是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而电化学技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原理及其应用,并探讨其在环保领域的前景。
一、电化学技术的原理电化学技术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原理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
主要包括电解、电沉积和电化学测量等过程。
其中,电解是最常见的一种电化学处理方法。
在电解过程中,将污水通过两个电极(阴极和阳极)之间形成电解池,通过外加电压形成电解反应。
阴极通常是导电性较好的金属,阳极则大多由惰性材料如铂或钛制成。
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溶解于水中形成离子,通过电极间的电流传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二、电化学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1. 电沉积法电沉积法是将阳极和阴极分别连接于污水处理系统中,通过外加电压使重金属和有害物质析出在阴极上。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电沉积法还可以用于提取废水中的金属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2. 电解法电解法是利用电流作用于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使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达到去除有害物质的目的。
电解法可以解决废水中的色度、悬浮物、氨氮等问题,具有去污效果好、反应时间短等优点。
同时,电解法还可以被用于消毒、杀菌的过程,确保处理后的废水符合环保标准。
3. 电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是利用电流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无害的化合物。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包括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杂质等。
电化学氧化法可以实现废水的高效处理,同时还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
三、电化学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前景电化学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可行性,逐渐成为环保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水资源的重视,电化学技术在废水处理、水质监测和水资源回收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此外,电化学技术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电池领域、电分离领域和电化学催化领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基本方法及
应用综述
天道尘心
(XXXX大学XXXXXXX学院,XX XX XXXXXX)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已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
当前,电化学技术经过多年前的发展完善,已形成了独特的优点和特性,在环保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电化学技术的特性及其处理污染物的基本方法,对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电化学技术;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化学
电化学技术主要是通过控制电极电势,实现物质的氧化或还原,以达到处理污染物的目的[1]。
具有环境兼容性高、能量利用率高、可控制性、多功能性等特点。
同时,还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2]。
因此,其在环境污染检测及污染物处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电化学在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的优越性
在电化学过程中使用高效、清洁的电子作为强氧化还原试剂,是一种基本上对环境无污染的绿色技术,环境兼容性高。
以电场能为反应动力,能量利用率高[3]。
同时,由于界面电场中存在着极高的电位梯度,电极相当于异相反应的催化剂,可减少因添加催化剂而带来的环境污染。
并且电化学反应过程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与生化法相比,电化学方法一般不受反应物生物毒性的影响,可有效处理高毒性、高腐蚀性有机物,也可以作为生化方法的预处理[4]。
另外,电化学技术还具有设备简单、灵敏度和准确性高等优良特性。
2 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基本方法
电化学技术处理环境污染的基本方法包括电化学氧化、电化学还原、电渗析、电凝聚、电吸附、光电化学氧化等。
2.1 电化学氧化
电化学氧化分为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两种,在阳极进行反应。
直接氧化是通过阳极氧化直接将污染物氧化为无害物质;间接氧化则通过阳极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作用的中间物质或发生阳极反应之外的中间反应,使被处理污染物氧化,最终转化为无害的物质[5]。
2.2 电化学还原
通过阴极还原反应去除环境污染物。
分为阴极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基本处理方式与电化学氧化类同。
主要用于氯代烃的脱氢和重金属的回收[6]。
2.3 电渗析
依靠在电场作用下选择性透过膜的独特功能,使离子从一种溶液进入另一种溶液中,达到对离子化污染物的分离和浓缩。
利用电渗析出处理金属离子,得到浓缩的金属盐溶液,并显著改善出水水质[7]。
2.4 电凝聚
电凝聚法也称作电气浮法,即在外电压作用下使可溶性阳极产生大量阳离子,通过对胶体污染颗粒进行凝聚,同时在阴极上析出大量氢气,并与絮体粘附在上浮,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分离[8]。
2.5 电吸附
利用电极作为吸附表面,像传统吸附过程一样进行化学物质的回收。
它可以用来分离水中低浓度的有机物和及其他一些有害物质。
为了维持较高的吸附特性,一般采用大比表面积的吸附电极[9]。
2.6 光电化学氧化
亦称为电助光催化。
通过半导体材料吸收可见光和紫外光的能量,产生“电子—空穴”对,并储存多余的能量,使得半导体粒子能够克服热动力学反应的屏障,作为催化剂使用,进行一些催化反应[10]。
3 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3.1 液相污染物
利用电化学氧化还原、光电化学氧化、电沉积等电化学方法,可以处理许多有毒重金属离子、有毒无机盐(包括氰化物、硫氰酸盐)、硫酸盐、硫化物、氨等无机废液。
随着电镀、冶金、印刷电路、显影等许多工业的发展,含金属离子的废液排放量逐年增加,而传统加碱沉淀金属离子的方法只能使Cu、Zn等少数金属离子达到排放浓度要求,且对环境有较大污染,因此促进了电化学方法处理金属离子稀废液的发展[11,12]。
此外该法也被用于处理含酚、含油、含细菌废水[13,14]。
3.2 气相污染物
采用电化学方法可处理净化化工厂、热电厂等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含有毒害物质(如Cl2、H2S、SO2、NO、CO2等)的废气。
电化学方法去除气态污染物包含两个步骤:首先,气态污染物通过电解液被吸附或吸收,然后,污染物直接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转换,或者利用均相、异相氧化还原媒介对污染物进行转换,使其转化为无害无害物质。
3.3 土壤的电化学修复
电化学方法清除土壤污染物的过程主要包括电迁移、电渗和电泳三种机制。
其基本原理是在电流的作用下[15],在阳极区产生酸,酸液穿越土层,从土壤颗粒表面解附污染物;之后通过的电流促使土壤间隙中的相关物质和电极区人为引入的处理液发生电迁移,离子以电迁移或对流和扩散的方式在土壤中运动,并在阴极通过电沉积的方式除去重金属物质;最后,利用电流产生电势差,使有机污染物随含带电离子的液体做电渗流动,然后通过辅助设备,例如离子交换膜或化学沉淀去除。
利用此法可以清除土壤或泥浆中的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某些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16]。
3.4 电化学环境监测
电化学酶传感器是以电化学反应为基础,结合生物酶技术制成的一类新型传感器[17]。
可用于监测环境中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具有高选择性、特异性、响应时间快、易于操作、设备便携等优点[18]。
可简化环境监测涉及到采样、样品处理、样品运输等许多复杂的步骤,实现简便、灵敏、快速的原位监测。
目前已被广泛用于H+、O2、CO2、SO2、NO2、NH、乙醇、麻醉剂、神经性气体、金属离子等的分析和控制。
4 结语
电化学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技术,相较于其他传统环保技术具有高效、准确、灵敏、便于携带、操作简便等优点。
但仍存在着能耗大、成本高、有副反应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直接影响到电化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随着电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产生低能耗、低成本、副反应少的新技术。
参考文献:
[1] 崔晓丽, 赵汝琪, 范小振.电化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河北化工,1999,(1):32-
34.
[2] 高盐生, 董江庆.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8,20(1):
81-83.
[3] 陈薇, 邓冰葱.电化学在环境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化学与粘合,2004,4:226-230.
[4] 钟灿鸣, 洪浩峰, 潘湛昌.电化学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7):157
-159.
[5] 王翠, 史佩红, 杨春林等.电化学氧化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河北工业科技,2004,21(1)
:49-52.
[6] ATAPHDI P, JEDRAL W.Electrochemical oxdant generation for waste waste.
[7] 陈武, 李凡修, 梅平.废水处理的电化学方法进展[J].湖北化工,2001(1).
[8] 冯玉杰, 李晓岩, 尤宏等.电化学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9]侯峰岩, 王为.电化学技术与环境保护[J].化工进展,2003,22(5):471-476.
[10]刘丽萍.浅谈环境保护中的电化学技术[J].职业技术,2008,(2):79-80.
[11]Huang ChaoLun, Liu Hui, Xiu Rong. Studies of an All so state Ranitidine Sensor[J].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cal,2000,66(1,3):103-105.
[12]YoonHyoJung, ShinJaeHo, LeeSungDongetal.Solids I on Sensorswith a LiquidJunction free
Polymer Membrabased Reference Electrode for Blod Analysis[J].Sensors Actuators B:
Chemical, 2000,64(1,3):8-14.
[13]朱宏丽, 等.三元电极电解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1985,6 (6):36-40.
[14]熊英健, 范娟, 朱锡海.三维电极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方向[J].工业水处理,
1998,18(1):5-8.
[15]RFProbstein, REHicks.Science,1983,260:498.
[16]D.Rahner, G.Ludwig, J.Rohrs.Electrochemically Induced Reactionsin Soils-a New
Approachtotheinsitu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Soils: Part1andPart2[J].Electrochem.
Acta,47(9):1395-1414.
[17]Lowe C R.Trends Biotechnol.1984,2:59-65.
[18]Lu X B, Zhou J H, Lu W, Liu Q, Li J H.Biosens.Bioelectron.2008,23:1236-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