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5.爱国部落酋长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 法属西非和赤道非洲,东非和南部非洲的 大部分国家。 典型代表:北非摩洛哥,里夫部落起义 斗争目标-建立完全独立的里夫共和国 斗争形式-武装抗击侵略者 国内改革
6.宗教领袖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 典型代表: 刚果 西蒙﹒基班古 黑人基督王国 不合作:不给白人干活,不给白人种农作物, 不缴租税,不买欧洲货,不进白人教会学校, 不服从法令
三、民族主义思潮的类型
1.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属于革命民主型的民族主义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中华民族自求解放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 族,共同奋斗
2.苏加诺的民族主义 服务于民族团结,主张 各派政治力量平衡的综 合型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 国际主义 民主 社会繁荣 信仰神
3.甘地的民族主义 宗教道德型的民族主义 宗教和政治相结合 以爱为核心的真理观 非暴力不合作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 民族民主运动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国家的情 况是千差万别的。但是,绝大多数国家都 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有不同程度依附性 的弱国。 各国的革命和改革运动都是直接或间 接打击帝国主义及其支柱封建主义的,因 而都是民族民主运动。
一、领导力量上的六种类型
1.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
4.凯末尔的民族主义 世俗改革型的民族主义 5.胡斯里的民族主义 阿拉伯民族主义 6.杜波依斯的民族主义 泛非主义 7.拉丁美洲的大陆主义
二、地域上的改革运动类型
1.中东地域型的改革运动 1)典型:土耳其凯末尔改革 伊朗礼萨汗改革 阿富汗阿马努拉改革 特征:现代化是以世俗化为中心 的改革运动, 基本点是现代化和 民族化。
2)伊本﹒沙特的改革 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 民族独立国家。但改革模 式和改革路线是依靠伊斯 兰教瓦哈比派来复兴国家, 在不违背教义和家族统治 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先进 科学技术,探索不同于东 西方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第七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第二节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三、关于甘地与甘地主义 甘地主义的基本核心即非暴力不合作主义,它 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以不合作的主张来动员 印度人民同英国殖民者作斗争,另一方面又以 非暴力的主张来限制人民群众抗英斗争的形式 和手段。 甘地为何有如此大的号召力呢? 洛易的非殖民化理论 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学术界有 三种意见
第二节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战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一战期间,英国在印度征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征兵150万,其中战死70万; 一战期间,英国在印度征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征兵150万,其中战死70万; 征用粮食500万吨,其它物资近360万吨。1918—1919年,印度发生饥荒, 征用粮食500万吨,其它物资近360万吨。1918—1919年,印度发生饥荒, 加上疾病流行,导致1200万人丧生。 加上疾病流行,导致1200万人丧生。 1918年 1918年7月抛出了孟太古-蔡姆斯福改革方案(前者为英国印度事务大 臣,后者为英国驻印总督)。标谤在印度“逐步发展自治体制”,“逐 臣,后者为英国驻印总督)。标谤在印度“逐步发展自治体制” 步实现印度的责任制政府” 步实现印度的责任制政府”。 其主要内容:①行政权仍由总督独揽。②设立立法大会(下院)和国务 会议(上院)作立法机关,增加一些印度人的议员名额。但实际上,两 院名为立法机关,实际上只有咨询权,立法权极为有限,立法的全权仍 在总督。③省级地方政府中,将一些次要部门的部长移交印度人担任。 ④稍微扩大选民范围,但扩大后享有选举权的人数只占印度人口的1.5% ④稍微扩大选民范围,但扩大后享有选举权的人数只占印度人口的1.5% 英国政府于1919年 英国政府于1919年3月颁布罗拉特法(罗拉特为英国高等法院法官)。
第三节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件新人教版必

探究点二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加强控制和奴役埃及,英 国宣布埃及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战后, 英国继续维持埃及的保护国地位,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埃及 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提出“通过和平手段”争取埃及的完全独 立,得到人民的支持。1918 年冬,埃及资产阶级民族运动领袖扎格 鲁尔等人向英国殖民当局提出英军撤离埃及、准许埃及完全独立的 要求,并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还要求到巴黎和 会申诉。1919 年春,英国殖民当局断然拒绝这一合理要求,并逮捕 了华夫脱党领导人,引发了埃及人民的反英大起义。
深化拓展
“圣雄”甘地的功与过 (1)功 ①领导南非印侨斗争,创立基于仁爱、真理和个人精神力量的 非暴力理论,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 ②发起组织多次群众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 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唤醒印度人民的抗争 意识,实现印度民族独立,促进印度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平等作出 巨大贡献。 ③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直至为印度的团结献出生命,伟 大的人格受到世人的尊敬。
东亚(中国) 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④蒋介
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
反帝反封建斗争
①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___荷__兰___殖民统
东南亚 治的民族大起义;②越南掀起了反抗___法__国___殖民
统治的斗争
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 的斗争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斗争的水平上升到 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为后来更高层 次上的民族解放运动打下了基础。
探究点一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材料一 我始终相信印度教徒关于精神导师的观念以及精神 导师在个人精神实现的过程中的重要性。我认为没有精神导师就不 会有真正的知识的说法很有道理。……在我的人生中,有三位当代 人士影响深刻:与赖昌德巴伊在生活上的接触、托尔斯泰写的《天 国在你的心中》以及鲁斯金的著作《直到这最后的一个》。这些在 我心目中各有其位置。
【历史课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的民族独立运动
一、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概况 2.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
二、非洲的独立浪潮
1 . 5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 的非洲独立运动 2.非洲独立运动的胜利意义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古巴革命的胜利及其意义 2.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
战后初期亚洲独立国家
蒙 巴 顿 和 甘 地 的 会 谈
甘地和尼赫鲁促膝交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50年
印度 普拉萨德总 第一任总理 统主持印度 尼赫鲁
共和国成立 大会
1月26日
back
巴 基 斯 坦 第 一 任 总 理 真 纳 墓
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纳赛尔和“自由军官组织” 1956年纳赛尔总统宣布运河国有化
1975年
(1926- )
back
巴拿马运河
拿九 一 马九 九 年七 运七 河年 区巴 主美 权新 全约 部规 交定 还: 给一 巴九
1977年美巴条约,美国承认巴拿马 对运河的主权。
1989年11 月22日巴 拿马人民 抗议美军 入侵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第15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重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概况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印巴分治的原因及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当时世界上存在的几种势力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简单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力量也得到发展,各国的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增强。
这一切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5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讲授新课】一、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概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亚洲各国除日本外,都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亚洲人民曾多次掀起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亚洲的殖民统治崩溃,但英、法、美、荷等殖民主义者又卷土重来,企图恢复它们过去的殖民统治。
这样,战后初期的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亚洲形成高潮。
(多媒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形势图》,指图)在亚洲民族独立运动中,较突出的事件有印度尼西亚的独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治和独立。
2.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在民族独立运动史上,印度人民先后进行了哪几次重大斗争?结果如何?教师对学生回答作简单总结:印度人民曾多次进行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其中较突出的事件有: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1905~1908年的民族解放运动和1920年开始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这些斗争都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印度各阶层人民经受了锻炼,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印度人民又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
据材料记载,1945年印度爆发了848次工人罢工,1946年增至1600次,1947年又增至1811次。
同时,还爆发了水兵起义和特仑甘纳等农民起义。
这些斗争极大地动摇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
英国政府不得不改变殖民政策,但仍采用“分而治之”的方针。
第七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评价
积极的方面: 1.对动员广大民众投身民族斗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 用。 2.为国大党提供了斗争武器,使国大党转化为具有 群众基础的政党 。 3.给英国殖民统治造成强大的政治压力,促进民族 独立的进程 。 消极的方面 1.甘地常以违背“非暴力”原则为由,中止运动, 挫伤群众的斗争积极性。 2.“非暴力”原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群众运动的发 展。
二、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
(一)概况 (1)1918-1928,第一次高潮。土耳其凯末尔资产 阶级革命、朝鲜“三· 一”反日起义、埃及反英武装 起义、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国五四 运动等。 (2)1929-1939,1929年经济危机,亚非拉民族解 放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涨。越南安沛起义运动、义 安-河静苏维埃运动,印度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 动,中国抗日民主运动高潮、全面抗日,墨西哥 卡德纳斯政府改革,埃及六月起义,印尼“七省号 舰起义”等。这阶段的民族解放运动,在许多国 家具有反法西斯侵略性质,成为整个世界反法西 斯斗争的一部分。
三、各具特色的政治运动
(一)多样性的统一 多样性:资本主义关系发展程度、历史文化传统等。 统一性:绝大多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群 众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是基本矛盾。 (二)领导力量的不同类型 (三)指导思想的多样性 (四)斗争方式的多样性
(二)领导力量的不同类型
1.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 典型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 2.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 典型代表:印度的非暴力运动;土耳其的凯 末尔革命;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凯末尔革命胜利
三、世俗化改革
1、政治改革 凯末尔从1922年11月开始到1924年3月,采取了 三项决定性的政治措施:
消灭素丹制 宣布共和国 废除哈里发 制 总之,封建君权和神权政体变成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而彻底解决了奥斯曼帝国遗留下来的国家制度问 题。
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积极: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动员 了广大群众,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局限:局限于非暴力的形式,影响了革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对英国政府抱 有幻想,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抵制西方先进物质文明, 不利于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梁启超《欧洲心影录》 材料二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 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本 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非拉地区的一些国家产生了共产主义小 组和共产党。
——王春良等主编《世界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印度近代工业,主要是轻纺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新式 工厂从1911年到1921年几乎增加了1倍,全印工人总数在1921年已达208万。
第二阶段 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_________国家,次年颁布第一部宪法
第三阶段 华夫脱党进行了_________,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
华夫脱党 “代表团”一词阿拉伯语为“华夫脱”, 该党章程规定, 党的使命是“实现埃及的完全独立”,并强调和平的和合 法的”斗争是争取独立的唯一斗争方式。扎格鲁尔被选 为党的主席。创建的埃及资产阶级民族政党。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
德·甘地(1869--1948 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 的领袖、印度国大党领导 人、印度国父。1915年, 泰戈尔称甘地为“圣雄”, 意思是“伟大的灵魂”。 为实现理想,他一生中曾 17次绝食。
2,过程
阶段 爆发背景
手段(行动)
结果
第一阶段 《罗拉特 1920-1922 法》、阿姆
——苏加诺
(三)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 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上承1905—1913年“亚洲的觉醒”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的余波,下启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开端,形成了内部各个不同的独特阶段。
亚非拉是一个由于共同原因而遭受同样苦难经历和由于共同目的而面临同样历史任务的统一体。
亚非拉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复杂性,运动类型多样,不要用一种模式理解各国的运动。
亚非拉国家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受帝国主义国家奴役和压迫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就决定了各国的革命运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打击帝国主义及其支柱封建主义,都对国际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它是帝国主义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又深刻影响了后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本课的三个子目分别对应三个大洲的民族解放斗争。
亚非拉的民族解放斗争基本在同一时段,普遍诉求表现为追求独立民主,但是各国的发展程度不同、斗争特点不同,这体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在教学中,我将通过详解几个典型国家的斗争道路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民族民主运动的多样性,并探究民族民主运动共同的时代背景和深刻影响。
本课内容与初中高度重合,同时又更加丰富,补充了印尼、摩洛哥、埃塞俄比亚、尼加拉瓜等国家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这些内容除了甘地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在原选修教材中有涉及外,其余知识(包括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都是新教材增加的知识,这就对一线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应对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教学立意1.团结意识和国情意识:亚非拉人民的斗争即各具特色,又彼此呼应支持。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2021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末尔主义:世俗改革型的民族主义
1924年1-11月埃及柴鲁尔的改革 1921年9月一1924年10月阿卜德·凯利姆在
里夫共和国的改革
1930年11月一1935年10月海尔·塞拉西一 世在埃塞俄比亚的改革 。
(三)拉美地区的墨西哥改革是两次世界 大战之间最有民主性的改革
三、形态各异的民族主义思潮
(一)革命民主型的民族主义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二)苏加诺的综合型民族主义 (三)南亚和中东北层的民族主义 甘地:宗教和政治融为一体 尼赫鲁:政治独立和社会改革融为
运动创造了有利形势。 2.帝国主义本身的削弱和殖民政策的变
化,是促使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外部因 素。 3.殖民地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带 来的政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是民族运 动蓬勃兴起的内部因素。
二、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
(一)概况 1918-1928为第一阶段; 1929-1939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民族解放运
一体 真纳: “两个民族理论”
(四)阿拉伯民族主义 基本思想是:
阿拉伯人组成一个单一的国家,这个民 族国家包括从大西洋一直延伸到印度洋整 个地区的共同语言和文化的政治实体;
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民族特性的一部分; 赞美阿拉伯历史传统和穆斯林传统的全
盘阿拉伯化。 (五)拉丁美洲的民族主义思潮 “拉美大陆民族主义”类型
典型代表:巴西普列斯特斯纵队 长征;桑地诺领导的游击战争。
4.爱国封建贵族领导民族民主运动 典型代表:阿富汗的青年阿富汗派及其领袖
塔尔齐(“被遗忘了的民族主义者”)和阿 马努拉;海尔·塞拉西一世领导的埃塞俄比亚 的抗意战争。
5.部落酋长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部落酋长阿卜德·凯里姆建立的里夫共和国
(一)解救“贱民”工作 成果显著 (二)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团结 (三)二战中的非暴力抵抗运动
四、如何评价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在印 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呢?
积极的方面
1.对动员广大民众投身民族斗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 用。
2.为国大党提供了斗争武器,使国大党转化为具有 群众基础的政党 。
《罗拉特法案》
1919年3月,英国殖民当局公布了法官罗拉特 起草的《罗拉特法案》。主要内容:
⑴法案规定在战争年代规定的《国防条例》依 然有效;⑵法案废除了审查政治案件的陪审制; ⑶警察有权解散议会,集会和游行示威;⑷禁 止任何团体活动;⑸当局可以不经审讯和调查 甚至起诉,就可以逮捕和监禁任何一个印度人。
甘地非暴力主义的思想来源
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是印度教教义、 早期基督教教义和近代以托尔斯泰 为代表的人道主义的结合。
甘地非暴力主义的行为方式
素食; 静默祷告; 绝食; 抗运 动的预演(1915— 1919)
阿默达巴德纺织工人 罢工;凯达县农民的 非暴力抗税运动; “总罢业”。
动,在许多国家具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 (二)特点
(1)广泛性和群众性:地域众多 (2)持续性 (3)斗争的多样性:领导权、形式内容
和结局。
一、各具特色的政治运动
(一)多样性的统一 多样性:资本主义关系发展程度、历史文化传统等。 统一性:绝大多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群众
(四)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1920—1922)
“不合作”纲领
阿姆利则惨案
德里群众的非暴力不和作运动
二、群众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 1931)
(一)世界经济危机与印度社会矛盾 (二)群众性文明不服从运动 “食盐长征”等 《德里协定》(1931.03)
三、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1932——1934)
二、地域性特征的改革运动
(一)中东地区的改革运动 三次改革运动 1923一1938年的凯末尔改革 1919—1929年阿富汗的阿马努拉改革 1925—1937年伊朗的礼萨汗改革 特点:世俗化、现代化和民族化。 改革的目的:改变经济落后面貌、巩固政治独
立。
(二)北非地区的改革
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是基本矛盾。 (二)领导力量的不同类型 1.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 典型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 运动
典型代表:印度的非暴力运动; 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埃及的华 夫脱运动。
3.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 动
第七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 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
主运动
1.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 华出版社2010年。D5/277 2.哈拉尔德·米勒著:文明的共存――对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冲突论”的批判,新华出版社2002年 。
概况
一、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1.国际上,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民族解放
3.给英国殖民统治造成强大的政治压力,促进民族 独立的进程 。
消极的方面
1.甘地常以违背“非暴力”原则为由,中止运动, 挫伤群众的斗争积极性。
2.“非暴力”原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群众运动的 发展。
第四节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一、凯末尔革命 (一) 凯末尔和凯末
尔主义
1880—1938
第三节 印度的非暴力运动
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社会背景
一战带来的生活贫困, 激化了印度广大人民群 众同英国殖民统治者之 间的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 度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 展。
走宪政改革道路和个人 恐怖主义手段的方式都 脱离了印度广大群众。
《罗拉特法案》引起 印度人民的示威运动
甘地主义
甘地主义属“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 包括四个基本内容(P160):政治哲学;政
治思想;经济思想;平等社会思想。 甘地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争取印度民族独立和
社会进步,以印度教传统与非暴力抵抗手段 相结合,充分发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 从而使印度的民族运动真正奠基于群众运动 之上。